2018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盛东峰, 胥蕾, 赵悦, 杨海明, 王杏龙,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氨基葡萄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显示,壳聚糖具有抑菌、抗炎症、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本文从壳聚糖对家禽脂肪的消化、体脂沉积、血清生化和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对家禽脂肪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
  • 田娟, 郜卫华, 文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7-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健康水平决定着动物的健康状况,肠道健康是保障动物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外源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上已报道的可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添加剂,包括功能性氨基酸、锌、脂肪酸、益生菌、多糖等,综述了其对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阐述了部分作用机制,以期为改善水产动物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 孙博非, 余超, 曹阳春, 蔡传江, 李生祥, 姚军虎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的关键时期,涉及胎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持、乳腺更新和修复及泌乳启动等重要生理过程,其饲养管理与奶牛健康和泌乳性能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围产期奶牛的主要生理代谢特征已相对明晰,但奶牛围产期饲粮营养平衡和机体营养生理状况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且多以单个生物标志物反映奶牛生理状态,代表性不强,综合指数评价体系鲜有应用。本文汇总论述了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和营养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为进一步明确奶牛围产期营养平衡规律和代谢特征,确定营养需要量参数和精细化饲养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 孙永波, 王亚, 萨仁娜,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食是家禽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家禽健康生长的前提。采食量和采食行为与家禽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家禽采食量的概念、调节机制以及主要调控因子,为深入研究家禽采食的生理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促进家禽的食欲、提高家禽采食量以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彭灿阳, 郭松长, 柳序, 徐明明,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0-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乌骨鸡的乌色度与其营养特性和药用价值密切相关,是乌骨鸡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乌骨鸡乌色度受机体黑色素沉积影响。本文对黑色素发生、沉积机理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并讨论了影响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候选基因,旨在增进对乌骨鸡黑色素性状及相关分子选育的理解和研究。
  • 周洋, 彭艳,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7-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精油是部分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菌功能。研究发现植物精油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和肠道免疫能力及抗氧化功能,并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因此,本文就植物精油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孙岳丞, 张婧, 宋文涛,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E是一种动物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近年来相关研究结果证明:维生素E在保护动物机体损伤、维持组织基本结构稳定、保障动物机体繁殖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总结了维生素E对氧化应激以及霉菌毒素、农药等有害物质诱导的动物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维生素E在动物体内作为解毒剂、保护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卢垚, 孙佩佩, 宋代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50-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主要通过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和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实现。许多影响肠道葡萄糖吸收功能的因素都是通过调控SGLT1和GLUT2转录水平、mRNA稳定性及蛋白水平来实现的。通过对葡萄糖转运载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为人类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提供潜在药物靶点,还能为调节动物营养物质吸收提供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上皮主要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2的功能和影响其在肠道上皮表达的因素,旨在从分子层面揭示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以及体内葡萄糖平衡的调控。
  • 陈静波, 董国忠, 孙雅望, 张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59-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动物实际生产中,空气、饮水、饲料和粪便中广泛存在脂多糖,此外热应激和饲喂高精料饲粮等也使消化道产生较多脂多糖。脂多糖进入体内后可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研究脂多糖引起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对于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可以在分子层面更加深入透彻地认识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另外,营养因素和表观遗传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脂多糖引起炎症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营养调控做一综述。
  • 彭馥芝, 董莲花, 冉茂良, 翁波, 陈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66-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是真核细胞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在调节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活性、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进程等各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UPP在人和动物配子生成的减数分裂同源重组、性染色体失活、减数分裂恢复及第一极体排出等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UPP在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配子生成中的信号传导及调节机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何万领, 李晓丽, 李旺, 丁轲, 李元晓, 任振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75-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矿物元素沉积和排泄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25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粮按照NRC (1994)推荐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inorganic trace element,ITE),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按照NRC (1994)推荐量的60%、80%和100%添加有机微量元素(organic trace element,OTE)。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液铜和锌含量及试验2、3组血液铜、锌、锰和胰脏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有机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铁、铜、锌、锰在蛋鸡体内和鸡蛋中的沉积,降低相应元素的排泄,并以NRC (1994)推荐量的60%添加效果最好。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陶莲, 冯文晓, 王玉荣, 毛建红,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8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探讨不同方法青贮的玉米秸秆对肉羊屠宰性能、组织和器官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 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干玉米秸秆(空白正对照组)、无添加剂的玉米秸秆青贮(Ⅰ组)、添加酶菌复合剂的青贮的玉米秸秆(Ⅱ组)、羊草(羊草对照组)为粗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8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组、Ⅱ组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Ⅱ组屠宰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之间胴体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2)除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肝脏和瘤胃重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各组其他组织、器官重量及它们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玉米秸秆经过酶菌复合剂处理后改善了玉米秸秆青贮的饲用价值,与羊草具有相同的促进生长、组织和器官发育的作用。
  • 刘慧丽, 薛艳锋, 郝力壮, 刘书杰, 柴沙驼, 张晓卫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9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牦牛微量元素锰的需要量,本试验以甘氨酸锰为添加形式,研究不同发酵底物锰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共设定5个发酵底物锰含量,分别为35.00、40.00、50.00、60.00和70.00 mg/kg,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进行48 h发酵,结束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特性以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当锰含量为40.00 mg/kg时,发酵液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0 mg/dL、3.90 g/L、47.12 mmol/L、19.45 mmol/L、0.35 mmol/L、5.41 mmol/L、0.96 mmol/L、0.50 mmol/L和72.24 mmol/L;2)当锰含量为50.00 mg/kg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达最大值,为0.50 U/mL,乙酸/丙酸最低,为2.05。综合可得,对于生长期牦牛,若以甘氨酸锰作为锰元素添加形式,推荐牦牛饲粮锰含量在40.00~50.00 mg/kg,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 王建, 郝丽媛, 魏婧雅,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00-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制备高纯度和特异性的牛乳铁蛋白多克隆抗体,为鉴定并定量检测牛奶样品中及奶牛乳腺组织中合成的乳铁蛋白提供试验材料。选用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初次免疫乳铁蛋白4周后进行加强免疫,每2周加强免疫1次,待血清达到抗体效价后,对兔进行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利用饱和硫酸铵法和蛋白A树脂纯化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分别用于鉴定纯化后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测定纯化后抗体效价,并绘制抗体抑制曲线。最后利用所得抗体对市售液态奶、奶牛乳腺组织匀浆液、奶粉样品中的乳铁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兔抗牛乳铁蛋白多克隆抗体纯度较高、特异性较强,抗体浓度为11.02 mg/mL,效价达到1:128 000;采用该抗体测定的乳腺组织样品中乳铁蛋白浓度为16.13 μg/g,液态奶中接近于0 μg/g,奶粉中为5.28 μg/g。总之,本试验采用经过饱和硫酸铵法和蛋白A树脂2步纯化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的兔抗牛乳铁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牛奶等产品的乳铁蛋白鉴定。
  • 于磊, 孙亚波, 丛玉艳, 闫晗, 宋先忱, 全治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07-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值对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清和尿液生化指标及尿结石发病情况的影响。选取年龄(1.5岁左右)、体重(30 kg左右)相近的健康雄性辽宁绒山羊5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DCAB值分别为0(Ⅰ组)、150(Ⅱ组)、300(Ⅲ组)、450(Ⅳ组)、600 mEq/kg DM (Ⅴ组),每组10只。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 DCAB值对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DCAB值的提高,平均日采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除了第75~90天);料重比,第1~15天、第15~30天Ⅰ组较高,第60~75天、第75~90天Ⅴ组较高。2)第75、90天时,Ⅴ组血清尿素含量最高,Ⅲ组尿液尿素含量最高;第60、75天时,Ⅴ组血清肌酐含量最高,第90天时,Ⅳ组最高;第15、30、45天,Ⅴ组尿液肌酐含量最高;第45天时,Ⅲ组血清尿酸含量最高,第75、90天时,Ⅴ组血清尿酸含量最高;第15、30天时,Ⅴ组尿液尿酸含量最高,第75、90天,Ⅲ组最高。3)Ⅰ、Ⅱ组无患尿结石羊,Ⅲ、Ⅳ、Ⅴ组分别有3、4、5只患尿结石羊。综合得出,DCAB值为150 mEq/kg DM时,有利于维持辽宁绒山羊血清和尿液部分相关生化指标在正常水平及预防尿结石的发生。
  • 李雪玲, 张乃锋, 马涛, 陶大勇, 柴建民, 王玉荣, 张帆,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15-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部分扣除对断奶湖羊羔羊屠宰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50日龄断奶湖羊公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PC)组饲喂氨基酸平衡的开食料,4个试验组开食料在PC组的基础上分别扣除30%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分别作为PD-Lys、PD-Met、PD-Thr和PD-Trp组,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一致。预试期为11 d,正试期为60 d。在12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 PD-Lys和PD-Met组与PC组相比空体重、皮毛重、胴体重、蹄重显著降低(P<0.05);2) PD-Met组胴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Trp组(P<0.05),PC、PD-Lys和PD-Met组皮毛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D-Thr和PD-Trp组(P<0.05),PC组胴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D-Met组头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PC和PD-Lys组(P<0.05);3) PD-Met组头蹄、皮毛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及胴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PC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61~120日龄断奶湖羊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理想模式如下:胴体为100:35:44:13,皮毛为100:21:129:11,头蹄为100:34:70:7。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朱婷婷, 金敏, 孙蓬, 李晨晨, 马红娜, 罗嘉翔, 袁野,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26-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以11.05%脂肪组最高,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2)5.76%脂肪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5.76%脂肪组肝脏n-3 HUFA比例显著高于17.65%脂肪组(P<0.05),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6 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由5.76%升高到11.05%或17.65%,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在11.05%和17.65%脂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4)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能力。
  • 王双健, 丁玉惠, 江茂旺, 蒋霞敏, 韩庆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38-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 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张雪蕾, 崔虎, 黄胜广, 徐逸男, 乜豪, 李光玉, 王峰, 张铁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47-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冬毛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消化率、毛皮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0±5)日龄、健康雄性白水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6%),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7%)。预试期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各组白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氮沉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白水貂毛皮品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白水貂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Ⅴ组白水貂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Ⅳ组、Ⅴ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Ⅴ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Ⅵ组(P<0.05),Ⅵ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Ⅵ组白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Ⅲ组、Ⅳ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和色氨酸水平为0.26%时,即可以满足冬毛期白水貂色氨酸营养基本需要,生长性能较理想。
  • 申垒, 刘公言, 左文山, 赵晓宇, 刘磊,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56-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皮张质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4、0.8、1.6 mg/kg碘(以碘化钾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在初始体重(IBW)无显著差异(P>0.05)的前提下,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终末体重(FBW)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0.8 mg/kg组獭兔的ADG和ADFI最高,F/G最低。2)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后腿肌肉率和红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前腿肌肉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全净膛率、背腰肌肉率和肌肉品质指标[pH、失水率以及肉色(亮度、黄度值)]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面积、毛被白度和撕裂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最大值分别在0.8、0.4和0.4 mg/kg组。饲粮碘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重量和皮板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毛囊密度、毛被光泽度、毛被长度、撕裂断点厚度、抗张强度及规定负荷伸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碘添加水平为0.8 mg/kg (饲粮中碘含量的实测值为0.92 mg/kg)。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陶新, 孙雨晴, 门小明, 邓波, 李永明,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63-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含石榴皮、艾叶、南五味子和吴茱萸)提取物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取8 kg、3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7 mg/kg+黄霉素40 mg/kg (对照)及0.05%、0.10%和0.2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2:选取11 kg、4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无抗组采用基础饲粮,另外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67 mg/kg+黄霉素20 mg/kg (抗生素组)和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试验期35 d。试验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植物提取物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0.10%的添加量具有较好的ADG,比对照组提高2.44%。试验2结果显示:与无抗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21.39%(P<0.05),使血清中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铜蓝蛋白(CER)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仔猪ADG显著提高15.07%(P<0.05),使血清中尿素氮(UN)、LDL-C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0.1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替代饲用抗生素(金霉素+黄霉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具有抗应激和抗氧化功能。
  • 王强, 张乃锋, 崔凯, 王世琴, 吕小康,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70-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和苦荞黄酮及其复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5±3)日龄、平均体重为(7.85±0.67) kg断奶仔猪5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负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硫酸黏杆菌素(正对照组,PC组)、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LP组)、40 mg/kg苦荞黄酮(BF组)和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40 mg/kg苦荞黄酮(LB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 BF组1~28 d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P<0.05),分别提高了52.74%和34.14%。2) NC组仔猪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LB组仔猪的总能、干物质、有机物和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 BF组仔猪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LP组仔猪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P<0.05),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NC组和PC组(P<0.05)。由此可见,苦荞黄酮提高了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而植物乳杆菌改善了断奶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二者联合应用还改善了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
  • 容庭, 陈庄, 刘志昌, 王刚, 马现永, 张洁, 邓盾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80-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动态变化和组成的影响。选择800只1日龄健康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酸化剂Ⅰ、0.3%酸化剂Ⅱ和50 m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42 d。分别于1、7、14、21、28、35和42日龄时,采集肉鸡回肠黏膜并提取细菌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同时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细菌16S rDNA的随机克隆文库。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4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1~28日龄时4组的动态变化值分别为9%~33%、8%~90%、8%~56%和17%~45%。回肠黏膜细菌随机克隆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4个序列,共产生16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B组有87个序列,共产生7个OTUs;C组有98个序列,共产生5个OTUs;D组有94个序列,共产生9个OTUs。A和D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所占克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36%和50.00%,极显著高于B (6.90%)和C组(10.20%)(P<0.01);A组与其他各组其他菌属的种类与组成比例存在差异,且均未发现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关序列。由此可知,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会使1~28日龄岭南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多样性下降,乳酸杆菌属的组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与差异可能是酸化剂与抗生素持续压力的影响所致。
  • 宋琼莉, 周泉勇, 韦启鹏, 刘林秀, 邹志恒, 陈小连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191-2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矮脚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1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矮脚黄鸡母鸡3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饲喂添加0.2%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粮,Ⅲ组饲喂添加0.5%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粮,Ⅳ组饲喂添加0.8%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5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0.2%、0.5%和0.8%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矮脚黄鸡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屠宰率、半净膛率略有提高。3)随着桑叶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腿肌和胸肌亮度(L*)、红度(a*)、黄度(b*)值呈升高趋势。各添加桑叶提取物组腿肌和胸肌pH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腿肌和胸肌嫩度随着饲粮中桑叶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其中Ⅳ组腿肌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桑叶提取物组胸肌和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5)与对照组相比,在腿肌和胸肌中,除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在某些添加桑叶提取物组中有显著变化(P<0.05)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在各添加桑叶提取物组中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添加桑叶提取物组腿肌和胸肌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6)随着桑叶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各添加桑叶提取物组腿肌和胸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FA)、ω-6和ω-3含量以及UFA/SFA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得出,在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可有效提高矮脚黄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 郭照宙, 崔红霞, 武洪志, 许丽, 赵绘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02-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肉仔鸡肌纤维特性及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SODm水平为0(对照)、1.0‰、1.5‰、2.0‰、2.5‰、3.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各组肉仔鸡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1.0‰SODm组肉仔鸡胸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SODm组肉仔鸡胸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除2.0‰SODm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5‰SODm组肉仔鸡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SODm组肉仔鸡腿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0‰SODm组肉仔鸡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SODm组肉仔鸡胸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SODm组肉仔鸡腿肌SOD活性显著高于除3.0‰SODm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SODm可以改善肉仔鸡肌纤维特性,提高肌肉中SOD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品质,同时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 龙彬, 李周权, 董国忠, 王庆争, 余忠稳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12-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银花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4周龄体况健康、产蛋率接近的京粉2号蛋鸡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金银花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组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00和300 mg/k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200和300 mg/kg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鸡蛋哈氏单位,改善蛋鸡脂质代谢,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其中以300 mg/kg组效果最为明显。
  • 谢明欣, 王海荣, 杨金丽, 王桂超, 李晶晶, 李常瑞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19-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甘露寡糖对蒙古绵羊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炎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28.91±1.81) kg]相近的18只蒙古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甘露寡糖组和瘤胃素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在精料中分别添加0.1%酵母甘露寡糖和0.015%的瘤胃素。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第1~30天,饲粮精粗比为4:6,第31~60天饲粮精粗比逐步过渡到7:3。于正试期第1天、第30天和第60天空腹称重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甘露寡糖和瘤胃素均能显著提高高精料饲养模式下蒙古绵羊的生长性能,表现为体重(第60天)、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且甘露寡糖组在第1~30天的阶段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瘤胃素组(P<0.05),第31~60天,瘤胃素组的阶段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第30天,甘露寡糖组绵羊血清中的IgM浓度、LBP浓度和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甘露寡糖组绵羊血清中SAA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T-AOC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瘤胃素组血清T-AOC也显著降低(P<0.05)。综合得出,添加酵母甘露寡糖能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蒙古绵羊的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与添加瘤胃素有相似的效果,且在精粗比4:6时效果较好。
  • 贾鹏, 马涛, 万凡, 王文义, 杨东, 王韵斐, 郭宝林, 赵丽芳, 杨开伦,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27-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 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 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酶菌制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 6×109 CFU/g、酿酒酵母菌≥ 4×109 CFU/g、碱性蛋白酶≥ 1 000 U/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当酶菌制剂组试验羊体重约达37 kg时,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莫能菌素组和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2)各试验组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表观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结果提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量代谢和氮代谢的作用效果分析,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酶菌制剂均优于莫能菌素,酶菌制剂最佳。
  • 张晓雅, 杨青, 王帅, 杨天任, 曾祥芳,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36-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Sublancin灌胃对卵清白蛋白(OVA)免疫小鼠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6周龄雌性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2.5 mg/kg体重的左旋咪唑溶液,抗菌肽Sublancin组小鼠灌胃0.5、1.0和2.0 mg/kg体重的抗菌肽Sublancin溶液。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4 d。在灌胃结束24 h后用模式抗原OVA皮下注射对各组小鼠进行免疫,14 d后加强免疫1次,二次免疫7 d后采血和取脾脏,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gG)及其亚类IgG1、IgG2a和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1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G2a含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显著提高(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5和1.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中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提高(P<0.05或P<0.01)。5)0.5、1.0和2.0 mg/kg抗菌肽Sublancin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的以上检测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Sublancin可以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张旭晖, 吴元媛, 汪贵斌, 曹福亮, 李岱龙, 王文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46-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并比较元宝枫叶发酵前后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48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未发酵元宝枫叶(UFA)组和发酵元宝枫叶(FA)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用12%未发酵元宝枫叶和发酵元宝枫叶粉末替代等量的麸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未发酵元宝枫叶组和发酵元宝枫叶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肌肉的红度值显著增加(P<0.05),肌肉的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发酵元宝枫叶组的红度值与未发酵元宝枫叶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发酵元宝枫叶组的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未发酵元宝枫叶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元宝枫叶组育肥猪肌肉中亚麻酸、花生烯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显著增加(P<0.05),硬脂酸、花生酸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元宝枫叶组的亚麻酸和MUFA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元宝枫叶组(P<0.05)。3)与对照组和未发酵元宝枫叶组相比,发酵元宝枫叶组育肥猪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发酵元宝枫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健康。
  • 张婷婷, 张博, 司丙文, 张乃锋, 屠焰, 周朝龙,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55-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木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65.40±1.6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144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和9%辣木叶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3%和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胴体直长显著增加(P<0.05),6%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3%、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4)饲粮中添加辣木叶对育肥猪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6%和9%辣木叶组育肥猪的肌肉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木叶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辣木叶适宜添加水平为6%。
  • 孙雨晴, 陶新,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62-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石榴皮中提取的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其中的大分子的鞣花单宁如安石榴苷(PG)不能被动物胃肠道直接吸收,需要先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如鞣花酸(EA)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来发挥其生物功能。本试验利用单宁酶将石榴皮多酚中的大分子单宁(相对分子质量>500)水解为小分子酚酸,旨在优化酶解工艺及产物纯化工艺,阐明酶解前后石榴皮多酚在成分上的变化,为石榴皮多酚作为促进动物健康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比较单宁酶水解前后石榴皮多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PG降解率和EA生成率为水解程度检测指标后,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确定大孔树脂纯化条件,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酶解前后石榴皮多酚在成分上的变化。结果显示:最佳酶解条件为pH 5.2、温度45℃、加酶量30 mL/g底物、底物浓度4 g/L,时间16 h。最佳酶解产物纯化条件为D101型大孔树脂,95%乙醇为洗脱剂,上样体积为300 mL,洗脱体积为120 m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原石榴皮多酚中含有43.64%的PG (相对分子质量1 084)、4.85%的EA (相对分子质量302),酶解产物中PG含量为0.00%、EA含量为45.73%。原石榴皮多酚中分析出7种主要多酚化合物,质荷比(m/z)分别为1 083、1 083、783、757、633、401、3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302~1 084;酶解产物中分析出4个主要多酚化合物,m/z分别为600、300、291、247,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248~602。本试验利用单宁酶将含大量以PG为主的鞣花单宁的石榴皮多酚水解成富含小分子多酚EA的酶解产物,并优化建立了最佳酶解条件及酶解产物纯化条件,可为石榴皮多酚的开发及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 马友彪, 周建民, 张海军, 王晶, 武书庚, 齐广海, 刘建忠, 吕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74-2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中添加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50只1日龄爱拔益加健康公雏,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组(基础饲粮,对照组)、Ⅱ组(基础饲粮+0.5%白酒糟酵母培养物)、Ⅲ组(基础饲粮+1.0%白酒糟酵母培养物)、Ⅳ组(基础饲粮降低0.21 MJ/kg代谢能+0.5%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和Ⅴ组(基础饲粮降低0.42 MJ/kg代谢能+1.0%白酒糟酵母培养物),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21日龄肉仔鸡平均体重以对照组最低,其他各组略有升高,Ⅲ组升高趋势明显(P<0.10)。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和Ⅳ组肉仔鸡22~42日龄料重比有所改善(P<0.10),Ⅱ组料重比在1~42日龄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比,Ⅳ组肉仔鸡21日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Ⅴ组肉仔鸡腹脂率在21日龄和42日龄有降低的趋势(P>0.05)。3)饲粮添加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肌酐、钙和磷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4)21日龄时,对照组肉仔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各试验组肉仔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和Ⅳ组肉仔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各试验组肉仔鸡血清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不同能量水平饲粮中添加0.05%~0.10%白酒糟酵母培养物可提高肉仔鸡体增重,改善料重比,降低腹脂率,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
  • 刘青翠, 彭翔, 张俊平, 唐守营,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84-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仲叶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420日龄海兰褐蛋鸡1 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g/t杜仲叶提取物。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破软蛋率和死淘率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56天,试验组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均显著增加(P<0.05),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可降低产蛋后期蛋鸡死淘率和破软蛋率,增加蛋壳厚度、蛋壳强度,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300 g/t杜仲叶提取物效果最好。
  • 王郝为, 戴求仲, 侯振平, 王延周,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93-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切碎长度对饲用苎麻青贮特性的影响,试验将饲用苎麻分别切碎1、2和3 cm 3种长度后青贮60 d,然后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与实验室分析,并与饲用苎麻青贮前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和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1级优等,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2级尚好。2)1、2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及乙酸、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pH显著低于1和3 cm组(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和3 cm组(P<0.05)。3)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3 cm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1和3 cm组的总能显著高于2 cm组和青贮前的饲用苎麻组(P<0.05)。4)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1 cm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为最低,显著低于2 cm组(P<0.05)。综合分析,2 cm切碎长度饲用苎麻青贮的发酵效果、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较佳,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 郭斌, 梁萌青, 徐后国, 卫育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299-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首先配制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鱼粉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谷朊粉、玉米蛋白粉和豆粕)配合后替代基础饲料中35%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6.00±0.11) g的大菱鲆幼鱼77 d。结果表明:1)江蓠、藻渣和菌渣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浒苔组则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江蓠和鱼粉组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鱼粉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与江蓠组无显著差异(P>0.05)。2)江蓠、浒苔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藻渣、菌渣组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组肌肉中组氨酸和牛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浒苔和藻渣组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鱼粉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江蓠和菌渣组(P<0.05),与浒苔和藻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的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藻渣组的前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各组前肠和中肠微绒毛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藻渣和菌渣对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有改善作用。
  • 吴正可, 刘国华, 蔡辉益, 常文环, 郑爱娟, 张姝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13-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 μmol/g降低到25.96 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安胜英, 刘观忠, 王顺, 郭欣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21-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姜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择600只25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生姜提取物。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周,试验组蛋鸡生产性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5~7周,试验组蛋鸡产蛋率极显著提高(P<0.01),料蛋比、畸形蛋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第5、6、7周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蛋形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蛋壳重、蛋壳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1%生姜提取物能够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并对蛋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王四新, 季海峰, 石国华, 刘辉, 王红卫, 张董燕, 王晶, 张伟, 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26-3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北京黑猪保育阶段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35±2)日龄、体重(7.53±0.21) kg的北京黑猪仔猪120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试验猪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干酪乳杆菌和金霉素);干酪乳杆菌组试验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活菌冻干制剂的饲料,每千克饲料中有效活菌数在4.0×109 CFU;金霉素组试验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预混剂的饲料,每千克饲料含金霉素75 mg。试验期30 d,在试验第28天时采集新鲜粪样,用于16S rRNA的V3~V4区测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71%(P<0.05)和8.58%(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7.34%(P<0.05)和4.52%(P>0.05)。2)通过对粪样菌群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干酪乳杆菌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和金霉素组。3)3组粪样中共含有17个菌门,206个菌属,对照组、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粪样中分别含有198、200和197个菌属。由此可见,在北京黑猪保育阶段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可改善仔猪肠道内菌群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 张相伦, 游伟, 赵红波, 王星凌, 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36-3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720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试验期60 d。于45和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感官评价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45 d及各试验组60 d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45 d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和10 mg/kg组60 d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45 d,2和10 mg/kg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2 mg/kg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60 d,20 mg/kg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以发酵过程中霉菌数量最低为依据,推荐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为10 mg/kg。
  • 董佳琦, 金三俊, 汪晶晶, 任红立, 武鸿志, 刁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43-3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60头妊娠108 d的长白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饲喂至哺乳21 d。结果表明:1)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猪断奶窝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本试验结果认为:饲粮中添加300 mL/d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可以有效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
  • 石海仁, 滚双宝, 张生伟, 黄旺洲, 杨巧丽, 黄晓宇, 王鹏飞, 李生贵, 闫尊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50-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杜仲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择出生日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27±1) kg]无显著差异(P>0.05)的长白×大白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任何抗生素),试验组分别用3%、4%杜仲叶粉替代基础饲粮中同比例次粉,试验期共102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公母各占1/2)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1~52天,与对照组相比,4%杜仲叶添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53~10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料重比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眼肌面积增加(P>0.05),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杜仲叶添加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4%杜仲叶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腹泻率,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改善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肠道菌群数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谢文惠, 姜宁,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60-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配比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爱拨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20只1日龄健康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不同配比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42日龄时,Ⅲ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2)Ⅲ和Ⅳ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21和42日龄时,Ⅲ组肉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不同程度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屠宰性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其中以添加1 000 mg/kg配比为1:2:1:1(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效果最好。
  • 刘敏燕, 卜泽明, 刘文涛, 甘书灏, 穆胜龙, 苏立燧, 梁明振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68-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三黄肉鸡免疫功能、组织α-生育酚沉积及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将256只80日龄广西三黄肉鸡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0、100、150 mg/kg的维生素E,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6只。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0 mg/kg维生素E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饲粮添加150 mg/kg维生素E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脾脏指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G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50、100及150 mg/kg维生素E均能显著提高肝脏α-生育酚含量(P<0.05);饲粮添加150 mg/kg维生素E显著提高胸肌α-生育酚含量(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腿肌α-生育酚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100和150 mg/kg维生素E均能显著提高肝脏LPL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150 mg/kg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肝脏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50、100及150 mg/kg维生素E均能显著提高肝脏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肝脏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E添加水平与广西三黄肉鸡肝脏LPLH-FABPL-FABP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得出,饲粮添加高水平(150 mg/kg)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广西三黄肉鸡的免疫功能,提高组织中α-生育酚的沉积,调节肝脏LPLH-FABPL-FABP基因表达量,从而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
  • 李晨晨, 黄文文, 金敏, 朱婷婷, 罗嘉翔, 马红娜, 袁野,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75-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豆浓缩蛋白质(SPC)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SPC替代鱼粉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重为(2.17±0.02) 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桶)放养30尾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肠脂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中SPC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2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当替代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这2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 SPC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颡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灰分,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和30%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以上时,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 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值;随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总胆固醇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4)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SPC替代30%组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胃淀粉酶、前肠淀粉酶及肝脏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为10%时,胃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前肠淀粉酶活性为最小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40%时为到最小值。本试验结果表明,SPC替代20%鱼粉(饲料中SPC的添加量为10.7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等无不良影响。
  • 王艺超, 郑珂珂, 徐后国, 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87-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3个组,分别于早上(06:00)、中午(12:00)、傍晚(18:00)3个不同的时间点投喂大菱鲆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8.95±0.13) g],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试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投喂组间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06:00投喂组与12:00投喂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18:00投喂组(P<0.05);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肝脏中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2:00和18:00投喂组(P<0.05),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脑中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建议体重8 g左右的大菱鲆幼鱼的投喂时间为06:00。
  • 吴征敏, 王志敬, 于辉, 吴浩浩, 苏智杰, 林敏纯, 曾进, 尹福泉, 赵志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30(1): 393-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皇竹草与喷浆玉米皮以不同比例组合对山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从而为南方粗饲料资源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试验将皇竹草与喷浆玉米皮按干物质(DM)比例为100:0、75:25、50:50、25:75、0:100分为Ⅰ、Ⅱ、Ⅲ、Ⅳ、Ⅴ组,通过体外产气法分别培养4、8、12、24和48 h,每个时间点设3个重复和2个空白对照,培养结束后终止发酵并测定各时间点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以及发酵滤渣的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结果表明:1)皇竹草与喷浆玉米皮以不同比例组合显著影响了发酵液的pH和NH3-N浓度(P<0.05),但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波动;随着组合中喷浆玉米皮比例的增加,发酵液的pH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发酵12、24和48 h时,添加50%和75%喷浆玉米皮组(Ⅲ、Ⅳ组)发酵液中NH3-N浓度显著大于单一皇竹草组(Ⅰ组)(P<0.05)。2)在体外发酵12、48 h时,随着组合中喷浆玉米皮比例的增加,山羊体外瘤胃DM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在体外发酵8、12、24、48 h时,添加50%和75%喷浆玉米皮组山羊体外瘤胃NDF和CP降解率显著高于单一皇竹草组(P<0.05)。3)75%皇竹草与25%喷浆玉米皮组合、50%皇竹草与50%喷浆玉米皮组合在整个发酵期均对山羊体外瘤胃DM降解率产生正组合效应,在体外发酵24 h时50%皇竹草与50%喷浆玉米皮组合产生最大组合效应值;75%皇竹草与25%喷浆玉米皮组合在整个发酵期内均对山羊体外瘤胃NDF降解率产生正组合效应,在体外发酵12 h时产生最大组合效应值;50%皇竹草与50%喷浆玉米皮组合在整个发酵期内对山羊体外瘤胃CP降解率均产生正组合效应,在体外发酵8 h时产生最大组合效应值。综上所述,皇竹草与喷浆玉米皮的适宜组合比例为(75:25)~(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