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弓剑,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57-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围产期和泌乳早期奶牛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病率较高,是影响乳腺健康、产奶量和乳品质的重要因素。围产期奶牛乳腺免疫功能障碍是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妊娠后期到围产期及泌乳高峰期氧化应激的进程性提高是导致乳腺免疫机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微量元素硒可通过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奶牛乳腺的免疫功能,进而降低奶牛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本文总结了奶牛乳腺氧化应激的产生以及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就硒对奶牛乳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调节机理进行了阐述。
  • 刘淑杰, 徐子伟, 齐珂珂, 吴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65-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健康决定了动物的整体机能和生产力水平,改善肠道结构与功能对动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畜牧生产中,诸多因素均能导致动物肠道功能损伤、生产力降低和抗病力减弱。表皮生长因子是促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许多生物学作用。表皮生长因子作为有丝分裂原,可刺激细胞分裂、增殖,增加上皮组织的DNA与蛋白质合成等,其独特作用是促进肠道组织生长、发育及损伤后修复,与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促进肠道发育、修复受损肠道组织、影响肠道各种酶活性以及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 王晓翠, 武书庚, 张海军, 齐广海, 李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71-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棉籽粕为工业提取棉籽油后的残渣,含较高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是家禽饲粮中较理想的豆粕替代品。但其中的游离棉酚(FG)会沉积于鸡蛋中,恶化蛋品质,严重影响鸡蛋的可接受性,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限制了棉籽粕在家禽饲粮中的用量。因此,本文拟对棉酚的结构及毒性、FG对鸡蛋品质的影响及其脱除方法做一简要综述,并进一步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为FG在蛋品质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易孟霞, 易学武, 贺喜, 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78-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缬氨酸是猪必需氨基酸中的一种支链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现有文献中关于缬氨酸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仔猪缬氨酸需要量的数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总结,提出仔猪饲粮中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和赖氨酸的比率应为63.0%~64.5%,其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需要量尚需进一步评估。
  • 吴鑫, 冯京海, 张敏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85-5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胴体脂肪的沉积、分布以及脂肪酸组成不仅影响胴体的经济价值,还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基于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更加愿意选择皮下、内脏脂肪含量低的猪肉。肌内脂肪的含量直接影响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及风味,如何在不增加皮下、内脏脂肪沉积的基础上,提高肌内脂肪的含量成为当前畜牧学科的研究热点。猪的脂肪代谢主要受遗传、营养以及环境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环境高温对猪不同部位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钟晓琳, 高腾云, 翟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91-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剩余采食量效应(RFI)是评估肉牛饲料转化效率的一个新指标。本文从RFI的定义、影响RFI的生理基础、RFI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RFI的经济效益、RFI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及RFI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等方面对肉牛净进食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 戴宏杰, 陈道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97-6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就头足类对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元素和碳水化合物需求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为头足类的人工繁育、资源保护与利用、饲料开发、品质改良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董志岩, 刘亚轩, 刘景, 林金玉, 郭长明, 缪伏荣, 林长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05-6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赖氨酸水平的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乳成分的影响。选用3~5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90%、0.95%、1.00%和1.05%的4种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并按相同的氨基酸平衡模式添加其他4种氨基酸,泌乳期21 d。结果表明:1)0.90%组和0.95%组仔猪断奶窝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00%组和1.05%组(P<0.05);0.90%组母猪体重损失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断奶发情间隔和下一胎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血清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90%组和0.95%组血清雌二醇、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1.00%组和1.05%组(P<0.05);0.90%组和0.95%组血清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1.00%组和1.05%组(P<0.05)。3)0.90%组和0.95%组乳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05%组(P<0.05),0.90%组和0.95%组乳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1.00%组和1.05%组(P<0.05)。由此可见,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条件下,饲粮赖氨酸水平为0.90%~0.95%时泌乳母猪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
  • 任曼, 霍应峰, 杨凤娟, 刘灵, 罗艳红,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14-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仔猪出生至断奶后肠道形态和相关免疫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本试验于仔猪出生7、14和21 d以及断奶后14 d(出生35 d)分别从6窝中每窝挑选1头健康仔猪(共24头)屠宰获得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小肠形态和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肠组织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组织中防御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仔猪出生7~21 d,出生14和21 d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出生7 d(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肠上皮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断奶后14 d空肠绒毛高度较出生7 d显著降低(P<0.05),隐窝增生明显,隐窝深度较出生7~21 d显著增加(P<0.05),同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P<0.05)。另外,较出生21 d,断奶后仔猪空肠分泌更多的sIgA(P=0.001)和表达更多的防御素基因(P<0.05)以保护肠黏膜。由此可知,断奶前,仔猪健康状况下肠道屏障完整,sIgA和防御素表达的水平相对较低,断奶破坏了肠道完整性,使得肠道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肠道上皮屏障受到损伤,大量的淋巴细胞趋化至肠道上皮,同时断奶时微生物入侵刺激了肠上皮免疫球蛋白和防御素的分泌。
  • 杨伟平, 孟凡旭, 马丽, 姬生跃, 曹斌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20-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藏香猪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筛选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初筛和摇瓶发酵法复筛,从藏香猪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结合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根据该菌株不同时间的生长特性和产酶特性评定其产酶能力;从其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反应的适宜pH、温度和时间来研究该菌株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藏香猪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了1株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经鉴定将其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Y-2,该菌株为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且生长速率快、产酶早、产酶时间长。酶学特性分析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Y-2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5.5、65 ℃下反应5 min,且其在pH 3~8的范围内具有强的酸碱稳定性。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晶, 武书庚, 张海军, 岳洪源,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30-6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检测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T329S突变位点在我国商品代海兰褐壳蛋鸡群体中的分布,考察基因型对鸡蛋品质和鸡蛋中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测定FMO3 T329S突变位点在商品代海兰褐壳蛋鸡群体中的分布。筛选已知FMO3基因型海兰褐壳蛋鸡120只,饲养6周,测定鸡蛋品质和鸡蛋中TMA含量。结果表明:1)商品代海兰褐壳产蛋鸡群体中,AA(野生型)、AT(杂合型)和TT(突变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76.6%和20.0%,极显著偏离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01)。2)基因型显著影响鸡蛋TMA含量,但对鸡蛋其他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TT基因型蛋黄TMA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嗅觉阈值。由此可见,海兰褐壳鸡群体中TT基因型出现频率较高(20.0%),其蛋中TMA含量较高;FMO3基因型不影响蛋品质。
  • 王宝维, 王鑫,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张雪君, 徐晨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37-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B2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含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维生素B2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29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B2含量为2.47 mg/kg),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10.0、20.0、40.0 mg/kg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为5.69 mg/kg时平均日增重(ADG)最大,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为5.64 mg/kg时料重比(F/G)最低。2)Ⅲ组血清生长激素(G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胰岛素(INS)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Ⅲ组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4)ADG与FT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F/G与GH、FT3、FT4和INS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5)ADG与绒毛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F/G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5.0 mg/kg维生素B2对5~16周龄五龙鹅的体重、ADG、F/G和血清GH、FT3、FT4、INS含量及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有显著影响,以生长性能为衡量标准,建议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5.64~5.69 mg/kg。
  • 王秋菊, 周瑞进, 杨焕民, 朱双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46-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秋冬非繁殖季节,不同光照时间对籽鹅种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探讨通过控制光照时间调控籽鹅反季节生产的可能性。选择2年龄健康籽鹅300只(母鹅180只、公鹅120只),分成3个组,每组母鹅60只、公鹅40只。对照组光照为自然光照;短光照组光照时间控制为11 h光照13 h黑暗(11L:13D);长光照组光照时间控制为15 h光照9 h黑暗(15L:9D)。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增加光照时间能提高母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公鹅血清睾酮(T)水平,母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先升高后降低;长光照组鹅的各激素水平在试验结束时均接近对照组鹅繁殖期的各激素水平。减少光照时间则降低了母鹅血清FSH、LH和公鹅血清T水平,但提高了母鹅血清PRL水平。由此可见,光照时间影响了非繁殖季节籽鹅种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且不同光照时间下籽鹅种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随光照时间变化呈现相应的变化规律,因此,未来可通过人工调控光照时间促使籽鹅在非繁殖季节生产。
  • 赵芹, 张海军, 武书庚, 岳洪源, 王晶, 齐广海, 孙琳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51-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吡咯喹啉醌(PQQ)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选用29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代谢能11.03 MJ/kg,粗蛋白质16.2%);Ⅱ组为病理模型组,饲喂高能低蛋白质饲粮(代谢能12.75 MJ/kg,粗蛋白质13.0%);Ⅲ和Ⅳ组分别在Ⅱ组的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基础上添加0.08和0.16 mg/kg的PQQ。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高能低蛋白质饲粮成功诱导了蛋鸡脂肪肝试验模型,表现为肝细胞弥散性脂肪变性,肝脏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2)饲粮PQQ可显著抑制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引起的肝脏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血浆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升高(P<0.05),达到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3)饲粮PQQ可显著抑制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引起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升高(P<0.05);4)饲粮PQQ可显著抑制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引起的蛋鸡肝脏线粒体相对含量减少(P<0.05),抑制柠檬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P<0.05);5)饲粮PQQ可阻止采食高能低蛋白质饲粮的蛋鸡发生脂肪肝,维持与正常对照组相当的水平,不同剂量PQQ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PQQ可通过改善蛋鸡肝脏线粒体功能、调节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预防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 杨涛, 甘悦宁, 宋志芳, 赵婷婷, 龚月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59-6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和水平的维生素D3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胫骨质量的影响。选取32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1周龄尼克粉蛋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鸡均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1~4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300、900、2 700 IU/kg的普通维生素D3(OVD3),5~8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300、900、2 700 IU/kg的纳米维生素D3(NVD3)。预试期1周,正试期18周。结果表明:1)NVD3组蛋鸡的软破蛋率显著低于OVD3组(P<0.05)。随着维生素D3水平的升高,软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2)维生素D3来源及水平对蛋鸡的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NVD3组蛋鸡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OVD3组(P<0.05),而OVD3组蛋鸡的胫骨磷含量则显著高于NVD3组(P<0.05)。胫骨强度随着维生素D3水平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且100 IU/kg组显著低于900和2 700 IU/kg组(P<0.05)。4)维生素D3来源与水平在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胫骨质量上均未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NVD3可以替代OVD3作为蛋鸡饲粮的维生素D3来源,且其在生产性能和胫骨质量方面的表现要优于OVD3;结合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胫骨质量,蛋鸡饲粮适宜维生素D3水平应在900~2 700 IU/kg内。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廖想想, 陈丹, 张美荣, 蔡志勇, 杨章平, 杨利国, 刘坤, 陈亮, 毛永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67-6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奶牛配种前1周内乳中脂肪蛋白质比(milk fat to protein ratio,FPR)和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第1胎荷斯坦牛1 460头,于配种前1周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MUN含量,并测定试验牛只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配种情期数、妊娠率、妊娠泌乳天数等繁殖性能指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FPR和MUN含量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配种前1周内FPR和MUN含量分别为(1.35±0.28)和(10.61±2.68)mg/dL。FPR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其他繁殖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MUN含量对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配种情期数、妊娠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对妊娠泌乳天数无显著影响(P>0.05)。FPR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和妊娠泌乳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UN含量与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及妊娠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UN含量对第1次配种以及在前2个发情周期内配种是否妊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配种前1周内MUN含量对头胎奶牛配种情期数和第1次发情配种泌乳天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对MUN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作为奶牛繁殖性能的预测和繁殖管理的手段之一。
  • 刘翔, 曲永利, 刘立成, 王洋, 陶春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75-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胆碱(RPC)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60头胎次、年龄、上一胎次泌乳量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各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30 g/d的RPC。试验期74 d,产前14天开始至产后60天结束。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20和30 g/d RPC能够极显著提高产后45和60天的产奶量(P<0.01);饲粮添加30 g/d RPC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产后部分时间点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率和乳糖率(P<0.05或P<0.01)。2)饲粮添加20和30 g/d RPC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产后部分时间点的血浆中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总氨基酸的浓度(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总胆固醇的浓度(P<0.05或P<0.01)。3)饲粮添加20和30 g/d RPC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产后部分时间点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及瘦素的浓度(P<0.05或P<0.01)。综合本试验结果得出,饲粮添加RPC能够缓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状态,调节奶牛体内的脂肪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围产期奶牛饲粮RPC适宜添加量为30 g/d。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杨霞, 叶金云, 张易祥, 吴成龙, 刘沛, 王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83-6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棉籽粕(CSM)和发酵棉籽粕(FCSM)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0.56±0.04)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66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配制CSM添加量分别为0、8.0%、16.0%、24.0%、32.0%、40.0%(分别记为CSM0、CSM8、CSM16、CSM24、CSM32、CSM40组)和FCSM添加量分别为8.0%、16.0%、24.0%、32.0%、47.5%(分别记为FCSM8、FCSM16、FCSM24、FCSM32、FCSM47.5组)的11种等氮(粗蛋白质,38.39%)等能(总能,19.18 MJ/kg)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CSM8、CSM16、FCSM8、FCSM16、FCSM2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CSM0组)差异不显著(P>0.05)。CSM8、FCSM8、FCSM16、FCSM24组的全蟹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CSM添加量超过16%或FCSM添加量超过24%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的CSM和FCSM替代鱼粉对全蟹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CSM或FCSM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逐渐下降,而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组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CSM组,而FCSM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CSM组(P<0.05)。由此得出,作为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时,CSM的适宜添加量为16%,FCSM的适宜添加量为24%。此外,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的替代效果好于CSM。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邓宸玺, 王自蕊, 游金明, 瞿明仁, 叶亚玲, 辛向荣, 潘珂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694-7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分离自仔猪空肠上皮的IPEC-1细胞为模型,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定位与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同代IPEC-1细胞接种至6块6孔细胞培养板上,分别用含0(对照组)、0.25、0.50、1.00、2.00、4.00 mmol/L Ala-Gln的DMEM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融合达70%以上时,对occludin进行免疫荧光定位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对照组细胞可见其胞质内存在团状的阳性荧光染色,而细胞间连接处阳性荧光染色不明显;随着Ala-Gln浓度的升高,细胞间连接处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细胞轮廓更加清晰,而胞质内荧光信号逐渐减弱。2)各添加组IPEC-1细胞间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Ala-Gln浓度的升高,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添加量为2.00 mmol/L时达到峰值,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添加量(P<0.01)。由此可知,Ala-Gln可以上调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促进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进而增强仔猪小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陈秀丽, 岳洪源, 李连彬, 宋丹, 曹社会,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01-7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裂殖壶菌(SL)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蛋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影响。选用288只29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2%和3%SL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SL粉添加水平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2)饲粮SL粉添加水平对鸡蛋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白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1%SL粉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1%、2%SL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饲粮SL粉添加水平线性增加了鸡蛋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含量,降低了ω-6/ω-3,但SL粉添加水平超过2%时,蛋黄中DHA含量不会继续增加,DHA在鸡蛋中的富集15 d即可饱和。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添加2%SL粉可提高蛋黄DHA含量,并且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 曹贵彬, 易凤珍, 游金明, 王自蕊, 叶亚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10-7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陈皮苷制剂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200羽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5个处理的AA肉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0、100、150、200 mg/kg陈皮苷制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在15~28日龄及29~42日龄阶段,随着陈皮苷制剂添加水平的增加,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分别呈线性增加和线性降低(P<0.05)。200 mg/kg组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但均与15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2)当陈皮苷制剂添加水平为200 mg/kg时,14、28日龄AA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当陈皮苷制剂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28日龄AA肉鸡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及42日龄AA肉鸡的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饲粮中添加150、200 mg/kg陈皮苷制剂均可增加28、42日龄AA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升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但150与200 mg/kg组之间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陈皮苷制剂可改善AA肉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并促进其生长,其免疫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指标,AA肉鸡饲粮中陈皮苷制剂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50 mg/kg。
  • 王会, 罗军, 张伟, 张天颖, 杨地坤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18-7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一种新型缓释非蛋白氮(srNPN)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3胎平均体重约为60 kg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各组饲粮srNPN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5%、0.50%、0.75%。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srNPN对奶山羊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srNPN可显著提高奶山羊日均产奶量(P<0.05),且0.50%组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srNPN显著提高了乳中乳脂含量(P<0.05),但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乳中乳蛋白、乳糖及乳非脂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饲粮中添加srNPN可显著降低血液尿素氮含量(P<0.05),其中0.50%组羊血液尿素氮含量最低;各组奶山羊血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总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srNPN能够提高奶山羊乳中乳脂含量,降低血液尿素氮含量,添加水平为0.50%时奶山羊日均产奶量最高。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张董燕, 季海峰, 王四新, 王晶, 刘辉, 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25-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源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中微生物数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5.22±0.86)kg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81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每克饲粮活菌数分别为7.0×106和1.4×107 CFU)的猪源L. salivarius冻干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无显著变化(P>0.05),平均日增重(ADG)有升高趋势(P>0.05);2)饲粮中添加0.2%、0.4%的猪源L. salivarius能够显著增加生长猪粪中乳酸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乳酸菌与大肠杆菌的比值(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结合珠蛋白(H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猪源L. salivarius能够改善生长猪肠道菌群环境和血清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其健康生长。
  • 曲湘勇, 蔡超, 何俊, 魏艳红, 毛凌峰, 袁小平, 李学成, 孙安权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32-7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和纳米硒对鹌鹑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蛋中硒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0只300日龄健康产蛋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 mg/kg酵母硒和0.2、0.4 mg/kg纳米硒。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2 mg/kg酵母硒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0.4 mg/kg酵母硒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0.2 mg/kg纳米硒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0.4 mg/kg纳米硒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2)2种硒源对鹌鹑产蛋后期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蛋壳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延缓鹌鹑蛋在储藏过程中哈氏单位的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0.4 mg/kg酵母硒和纳米硒组鹌鹑蛋的蛋黄色泽和哈氏单位均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28和42天,酵母硒和纳米硒组蛋中硒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硒和纳米硒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提高(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纳米硒的抗氧化效果高于酵母硒。由此可见,鹌鹑产蛋后期饲喂纳米硒效果优于酵母硒,且以添加0.2 mg/kg的纳米硒为宜。
  • 张静, 闵育娜, 牛竹叶, 刘少凯, 王哲鹏, 李华磊, 何祖富, 刘福柱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39-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氨酸水平对7~12周龄略阳乌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发育,以及血清尿酸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并结合代谢试验确定7~12周龄略阳乌鸡可消化蛋氨酸的适宜需要量。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选取6周龄末的略阳乌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5个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2%、0.32%、0.42%、0.52%、0.62%。试验2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略阳乌鸡16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内源校正组,体重为(2.14±0.12)kg,另一组为试验组,体重为(2.09±0.14)kg。结果表明:1)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蛋氨酸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1,R2=0.691)。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料重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R2=0.204)。不同蛋氨酸水平对略阳乌鸡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蛋氨酸水平对血清尿酸和尿素氮的含量、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以及各内脏器官占体重的百分比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试验2测得略阳乌鸡对蛋氨酸的表观消化率为92.05%,真消化率为94.97%。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7~12周龄略阳乌鸡的表观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为0.326%,真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为0.336%。
  • 姜淑贞, 窦文洁, 杨维仁, 张相伦, 杨在宾, 高翔, 牛群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47-7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生长前期(1~42日龄)和生长后期(43~140日龄)鲁西斗鸡屠宰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鲁西斗鸡公母混雏1 0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分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各阶段的代谢能(ME)水平分别为:1~42日龄,11.98、12.19、12.38、12.62、12.81 MJ/kg;43~140日龄,11.63、11.82、12.03、12.25和12.45 MJ/kg。结果表明:饲粮能量水平对42日龄和140日龄鲁西斗鸡屠宰性能指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体成分指标水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CA)含量以及沉积净能(ER)均无显著影响(P>0.05)。140日龄鲁西斗鸡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日龄和42日龄鲁西斗鸡(P<0.05);CP和CA含量随日龄增加显著升高(P<0.05);1日龄鲁西斗鸡EE含量显著高于42日龄和140日龄(P<0.05);42日龄鲁西斗鸡ER显著低于1日龄和140日龄(P<0.05)。本试验条件下,日龄对鲁西斗鸡水分、CP、EE、CA含量以及ER均有显著影响,EE含量随日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鲁西斗鸡的品种特性。
  • 崔桂山, 杨在宾, 杨维仁, 姜淑贞, 张桂国, 宋振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54-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525只的健康海蓝褐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A水平为8 000 IU/kg);试验组饲粮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10 500、13 000、15 500和18 000 IU/kg,其他维生素水平与对照组一致。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的产蛋量和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饲粮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3个指标均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P<0.05);但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蛋鸡采食量、蛋重和破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蛋壳硬度呈线性和二次函数规律变化(P<0.05),蛋壳比重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P<0.05);但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比重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鸡蛋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冬季饲粮维生素A水平为10 500~15 500 IU/kg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 朱晓春, 张得才, 孙红暖, 蔡中梅, 王志跃, 杨海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60-7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源饲粮对1~4周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392只刚出壳的扬州鹅公鹅,2 h时屠宰14只测定消化道重量和肠道长度,剩余试验鹅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苜蓿草粉饲粮和稻壳粉饲粮,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在试验鹅的1、3、5、7、14、28日龄,从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试验鹅进行屠宰,测定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并观察14、28日龄试验鹅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饲粮纤维源对1~4周龄扬州鹅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除7日龄空肠长度、14日龄十二指肠长度与盲肠重量以及28日龄盲肠长度差异显著(P<0.05)外,饲粮纤维源对各日龄胃肠道重量及肠道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苜蓿草粉饲粮显著增加了14日龄肠道绒毛高度及十二指肠固有层厚度(P<0.05),饲粮纤维源对14日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各肠段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28日龄各肠段固有层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纤维源不影响1~4周龄扬州鹅生长性能,但对胃肠道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利用稻壳替代苜蓿草作为饲粮主要纤维源是可行的。
  • 马燕芬, 杜瑞平,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68-7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将8只体况良好,体重、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后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每组4只羊。饲养环境采取人工控温控湿。试验期45 d,在试验30和45 d时,采集瘤胃背囊和腹囊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闭合蛋白(cla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结构分布、基因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30 d)背囊和腹囊中claudin、ZO-1蛋白的信号强度和表达量均有所下降,而热应激组(45 d)下降更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30 d)背囊和腹囊中claudin、ZO-1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热应激组(45 d)则显著低于热应激组(30 d)(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对瘤胃黏膜的结构和完整性的破坏与瘤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有关。
  • 徐俊, 侯玉洁, 赵国琦, 霍永久, 邬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76-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瘤胃微生物对苜蓿茎降解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选用长势和株高相近的初花期苜蓿茎进行尼龙袋降解率试验,并截取第2节茎均分为6份,在瘤胃中分别降解6、12、24、48和72 h,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苜蓿茎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在瘤胃中的降解主要发生在24 h内,且在48 h后中性洗涤纤维只有很少部分被降解。2)非木质化的表皮、厚角组织、绿色组织、形成层、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薄壁组织均可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快速降解,且在24 h时已完全降解,但木质化程度高的次生木质部纤维及导管几乎不能被降解。3)带荚膜球菌和不规则形状菌是降解纤维组织的主要细菌,且不同组织结构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规律存在差异。由此可见,苜蓿茎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可快速降解,但降解速率及程度受其组织结构及组分的影响,而高度木质化的结构在瘤胃中难以降解,提示了降低高度木质化组分含量是提高苜蓿茎降解率的有效途径。
  • 张霞, 孙海洲, 赵存发, 李胜利, 桑丹, 艳城, 王美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83-7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饲用玉米及其玉米醇溶蛋白(zein)含量对山羊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影响。运用新比浊法测定8个内蒙古地区代表性的饲用玉米品种(久龙10号、久龙15号、登海3672、德丰359、京单58、丰田6号、种星2255、富尔306)的zein含量,并通过尼龙袋法和体外法测定山羊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结果表明:1)京单58 zein含量[(3.09±0.36)%]最低,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外流速率常数(Kp)=6%/h时,(43.11±0.04)%;Kp=4%/h时,(49.33±0.07)%]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62.08±1.24)%]均居8个品种之首;德丰359 zein含量[(6.04±0.32)%]最高,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Kp=6%/h时,(35.91±0.03)%;Kp=4%/h时,(39.64±0.05)%]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52.93±0.42)%]均最低。2)玉米中zein含量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89,P<0.01);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Kp=6%/h时,R2=0.82,P<0.01;Kp=6%/h时,R2=0.83,P<0.01)。3)玉米中zein含量(A)和淀粉含量(B)与7 h体外淀粉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公式为:Y(%)=58.73+0.19B-2.68AR2=0.94,P<0.01);而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显著,公式为:Y6’(%)=47.84+0.04B-2.43A(Kp=6%/h时,R2=0.82,P<0.05),Y4’(%)=55.99+0.04B-3.29A(Kp=4%/h时,R2=0.83,P<0.05)。结果提示,为提高玉米饲用价值和节约成本,十分必要从玉米的种植到饲喂动物整个链条来考虑品种和zein含量对反刍动物消化道淀粉降解率的影响。
  • 杨璐玲, 吕永艳, 宋希海,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792-8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brewer’s grains,BSG)对饲粮养分瘤胃降解特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体况良好、体重(40.0±2.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在基础饲粮干物质(DM)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组)、10%、15%、20%的BSG。通过尼龙袋法和内源指示剂法测定饲粮养分的瘤胃降解特性及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BSG添加水平对除粗蛋白质(CP)外的其他养分72 h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DM、有机物(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P<0.05或P<0.01),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CP瘤胃有效降解率(P<0.05)。2)BSG添加水平对各养分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BSG添加水平为15%时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BSG添加水平为10%时,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BSG添加水平为15%时,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BSG添加水平为20%时,除NDF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饲粮养分的瘤胃降解特性、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DM基础上添加15% BSG为最佳。
  • 毛盼, 胡毅, 郇志利, 黄云, 余建波, 肖调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803-8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蚕豆饲料和去皮蚕豆饲料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860±40)g的草鱼450尾,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蚕豆组和去皮蚕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0尾草鱼。对照饲料参考草鱼商品饲料配方配制,蚕豆饲料和去皮蚕豆饲料分别用蚕豆和去皮蚕豆部分替代对照饲料中的豆粕、菜籽粕及棉籽粕,蚕豆和去皮蚕豆的用量均为80%。试验期为2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和去皮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投喂蚕豆饲料和去皮蚕豆饲料显著提高了草鱼的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和去皮蚕豆组草鱼的肌肉水分含量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原纤维长度和肌纤维直径显著提高(P<0.05),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投喂蚕豆饲料和去皮蚕豆饲料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并均能改变草鱼的肌肉品质,且肌肉品质的改变与蚕豆皮没有必然联系。
  • 刘汉超, 叶元土, 蔡春芳, 姚林杰, 陈科全, 黄雨薇, 龚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812-8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体组成不同部位中磷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团头鲂饲料中磷的需要量。选取48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35 g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85 d。采用半纯化饲料,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设置磷水平为3.8、6.9、10.1、13.2、16.4、19.5 g/kg共6个梯度的试验饲料。结果表明:1)团头鲂试验中饲料磷水平为13.2 g/kg的试验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饲料磷水平对团头鲂的成活率、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磷水平为3.8 g/kg试验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料磷水平的提高,团头鲂全鱼、鳞片、脊椎骨、鳃盖骨磷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磷水平对全鱼、鳞片、脊椎骨、鳃盖骨磷含量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磷水平不仅影响团头鲂的生长性能,还影响全鱼及组织中磷含量。通过一元二次模型拟合分析得出,团头鲂获得最大生长的饲料磷需要量为12.98~13.18 g/kg。
  • 杜威, 黄琴, 付爱坤, 余东游, 李卫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819-8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连续3 d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细菌酶活性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20只BALB/c小鼠(4周龄,雌性,体重10~16 g),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免疫抑制组和芽孢杆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的试验饲粮(活菌数为1×105 CFU/g),并均在试验第1~3天连续3 d腹腔注射CTX 80 μg/g BW。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组小鼠盲肠和小肠内容物中各细菌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酸酶、α-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苷酶)以及小肠灌洗液中二胺氧化物酶(DAO)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小肠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小肠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增殖诱导配体(APRIL)、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腹腔注射CTX后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肠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可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盲肠内容物中β-葡萄糖苷酸酶和α-葡萄糖苷酶及小肠内容物中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P<0.01),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小肠灌洗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P<0.01和P<0.05)。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SC06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益生菌数量,但仅能部分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