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孙志洪, 李貌, 许庆庆, 印遇龙, 朱伟云, 江青艳, 黄飞若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369-33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尿氮排放量为总氮排放量的60%~70%,而尿素是尿液中的主要含氮物,其合成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尿氮以及总氮的排放量。因此,降低猪肝脏尿素合成速率是减少氮排放量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猪氮减排常用的营养调控技术,然后分别就肝脏尿素合成的直接前体物(氨)与间接前体物(如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氨基酸代谢燃料功能替代机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猪氨基酸代谢节俭机制新假说,即促进丙酮酸/葡萄糖等物质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谷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速率,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尿素前体物净流量、肝脏尿素合成以及尿氮排放量的目的。
  • 郭爱伟, CHENG Long, 杨亚晋, 陈粉粉, 汪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377-3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使得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大大降低,抗生素滥用还会导致有害菌定殖增加,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因此,很多国家开始禁止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且在饲料中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已不再受欢迎,而探寻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来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区系和维持肠道健康显得非常重要。人们一直误认为饲粮纤维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指出纤维能稀释饲粮能量水平,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但最新研究表明,在家禽饲粮中添加适量纤维是改善家禽肠道健康、减少家禽肠道紊乱的一种有效的营养调控措施。本文从家禽肠道发育、肠道黏膜形态及上皮组织健康、肠道消化生理、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综述饲粮纤维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纤维对家禽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在家禽饲粮中添加纤维性物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夏九龙, 刁华杰, 冯京海, 张敏红, 刁新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386-3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温湿度是影响育肥猪福利、生长及健康的重要因素。猪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产热量、采食量、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及体核温度等指标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从而在一定温湿度范围内维持体温的恒定。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育肥猪在不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体温调节指标发生剧烈变化的顺序,判断不同温度下育肥猪的舒适状态,为今后研究、建立猪舒适环境参数,科学调控猪舍内的温热环境提供参考。
  • 刘松,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391-3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进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 方婷婷, 刘光芒, 贾刚, 赵华, 陈小玲, 吴彩梅, 蔡景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00-3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等)是动物体内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脂肪族化合物。多胺能调控动物肠道稳态,参与动物肠道的生长发育、肠道黏膜屏障、抗氧化和代谢等生理过程。但目前多胺调节肠道稳态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本文就多胺对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做一综述,分析了多胺作用的可能机理,旨在为多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叶明, 张爱忠, 姜宁, 李美鑫, 李凌岩, 田洪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08-3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粮物理有效纤维是一个兼顾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表达饲粮纤维营养价值的指标,它对奶牛咀嚼活动、瘤胃功能、机体健康状态等具有重要作用。谷物中含有的瘤胃可降解淀粉是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粮物理有效纤维与谷物瘤胃可降解淀粉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本文对饲粮物理有效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以及二者的组合效应对奶牛咀嚼活动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关系的理解。
  • 丽丽, 李明, 郑楠, 任辉, 文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14-3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生长激素(bST)是由牛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有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的功能,并可增加产奶量。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大量重组牛生长激素(rbST),将其用于奶牛饲养,以期提高奶牛产奶量。199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重组牛生长激素的使用。然而,随后的研究表明重组牛生长激素的使用对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因此,欧盟以及日本、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将重组牛生长激素列为违禁品,严禁使用。本文综述了动物源食品中重组牛生长激素的功能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开发重组牛生长激素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杨创业, 杜晓东, 王庆恒, 邓岳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22-3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微藻的培养容易受到气温、光照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水体,因此研发双壳贝类人工饵料已成为贝类工厂化养殖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述了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对双壳贝类生长、繁殖及免疫的影响,详细叙述了微藻干粉、大型海藻处理物、酵母、微粒饲料、液态微胶囊饲料和固态微胶囊饲料6种人工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新型的双壳贝类人工饵料及开展工厂化养殖提供依据。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杨海明, 巨晓军, 王志跃, 马尹鹏, 马义国, 张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29-3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对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同一批出雏、体重相近的1日龄罗曼褐蛋鸡公雏2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0.1%的IgY。试验期5周。分别于1、3、5周龄,每个重复选取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鸡2只,称重、采血并用于血清免疫指标测定,然后取免疫器官、空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3、5周龄雏鸡平均日增重有增大的趋势(0.05 < P < 0.10)。2)试验组1、5周龄雏鸡胸腺相对重和1周龄脾脏相对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5周龄雏鸡法氏囊、脾脏、胸腺中IgY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3)试验组1周龄雏鸡血清球蛋白、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含量和溶菌酶活性,3周龄雏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5周龄雏鸡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1周龄雏鸡肠道食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雏鸡饲粮中添加IgY可以促进雏鸡1~5周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提高,但从提高免疫机能的角度看,育雏前期(1~3周龄)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 黄璇, 李闯, 蒋桂韬, 张旭, 王向荣,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37-3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22~28周龄临武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临武鸭产蛋初期的钙需要量。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粮钙水平分别为1.50%、2.00%、2.50%、3.00%、3.50%。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饲粮钙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1.50%钙水平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3.00%钙水平组日产蛋重显著高于1.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50%和3.00%钙水平组的合格蛋率显著高于1.50%和2.00%钙水平组(P<0.05)。3.00%钙水平组料蛋比最低且显著低于1.50%钙水平组(P<0.05)。2)饲粮钙水平对蛋品质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钙水平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钙含量和灰分钙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上述3项胫骨指标2.50%、3.00%和3.50%钙水平组显著优于1.50%钙水平组(P<0.05)。4)1.50%钙水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5)二次曲线分析表明,以平均蛋重、灰分钙含量和脱脂胫骨钙含量为评价指标,产蛋初期临武鸭钙需要量分别为2.79%,2.98%和2.9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蛋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22~28周龄临武鸭饲粮中钙推荐量为2.79%~2.98%。
  • 黄向阳, 刘国华, 闫海洁, 常文环, 张姝,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45-3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根据肉鸡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要,研究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氮、磷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每3.5 d 1个营养标准(1~7日龄1个营养标准);B组:每7 d 1个营养标准;C组:每14 d 1个营养标准。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C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A、B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肉鸡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氮、磷代谢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肉鸡28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尿素氮(URE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但A、B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每14 d 1个营养标准可使肉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考虑,每7 d 1个营养标准可更好地满足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 赵佳, 丁雪梅, 王建萍, 罗玉衡, 宿卓薇, 白世平, 曾秋凤,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53-3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青脚麻肉鸡对30个不同来源玉米的代谢能值,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代谢能值的预测模型,为构建青脚麻肉鸡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和玉米代谢能值的快速预测积累基础数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48只体重相近的30周龄青脚麻肉公鸡,按照组间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组,做9批次代谢试验,每批做3或4个玉米样,每样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批做1个内源组,每批之间设10 d恢复期。试验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代谢能值,试鸡饥饿48 h,然后按体重2%强饲待测饲料,收集排泄物48 h;内源组鸡饥饿48 h,再继续饥饿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显示:1)30个玉米样品的干物质含量为(86.75±0.55)%(85.55%~87.79%),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为(9.21±0.52)%(8.27%~10.58%),总能为(18.716±0.106)MJ/kg(18.429~18.951 MJ/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13.00±2.21)%(10.00%~18.5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23±0.46)%(2.37%~4.36%),粗纤维含量为(2.28±0.28)%(1.89%~2.76%)。2)以干物质为基础,青脚麻肉鸡对30种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为(14.627±0.655)MJ/kg(11.727~16.225 MJ/kg),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为(14.672±0.641)MJ/kg(11.793~16.248 MJ/kg),真代谢能(TME)为(16.248±0.619)MJ/kg(13.333~17.727 MJ/kg),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为(16.293±0.605)MJ/kg(13.398~17.750 MJ/kg)。3)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青脚麻肉鸡AME、AMEn、TME、TMEn校正决定系数(Rcal2)、校正标准差(RMSEE)及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99、0.035、0.24,0.99、0.029、0.20,0.99、0.031、0.19,0.99、0.030、0.18;交叉验证决定细数(Rcv2)、交叉验证标准差(RMSECV)及RSD分别为0.92、0.117、0.80,0.93、0.106、0.73,0.90、0.113、0.70,0.91、0.108、0.66。结果表明:1)青脚麻肉鸡对不同来源玉米的AME、AMEn、TME和TMEn存在差异;2)近红外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青脚麻肉鸡的玉米代谢能值。
  • 王泽法, 贾刚, 赵华, 陈小玲, 刘光芒,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64-3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实测菜籽粕的肉鸭净能(NE),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建立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采用析因法将菜籽粕的NE剖分为其提供给肉鸭的维持净能(NEm)和沉积净能(NEp),NEm用肉鸭禁食产热(FHP)来估计,NEp用比较屠宰法测定。选用760只7日龄、平均体重为(130.48±3.01)g的樱桃谷肉鸭进行试验:首先选择100只肉鸭进行NEm评定试验,设自由采食、限饲15%、限饲25%、限饲35%和限饲45%共5个处理,建立产热(HP)和食入代谢能(MEI)的回归关系,外推到MEI为0时求得FHP;然后选择640只鸭进行NEp评定试验,试验前屠宰20只肉鸭测定初始体能量作为起始对照,设基础饲粮组和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组31个处理,所有处理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肉鸭,15日龄时将肉鸭全部屠宰测定体能量;最后将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樱桃谷肉鸭的NEm为0.557 MJ/(kg W0.75·d)。2)31种不同菜籽粕的NE有较大差异,经套算法得到菜籽粕的NE为4.18~6.05 MJ/kg DM,NE/表观代谢能(AME)为0.56±0.06。3)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NE=0.416AME+0.041CP-0.020NDF+0.110CF-1.093(R2=0.901,RSD=0.06,P<0.01),式中:CP为粗蛋白质,NDF为中性洗涤纤维,CF为粗纤维。由此可见,不同来源的菜籽粕的常规组分和肉鸭NE有较大差异,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并具有回归关系。
  • 张洋洋,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郑惠文, 任民, 张泽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73-3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油酸对5~16周龄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亚油酸的适宜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6组(Ⅰ~Ⅵ组,Ⅰ组为对照组)饲粮中亚油酸水平分别为0.52%、0.72%、0.92%、1.12%、1.32%、1.52%。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Ⅲ、Ⅳ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中亚油酸水平为1.09%时屠宰率最高。Ⅳ、Ⅴ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腹脂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Ⅲ~Ⅵ组肌肉亮度(L*)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Ⅳ组肌肉红度(a*)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Ⅳ~Ⅵ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Ⅳ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的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Ⅱ~Ⅵ组磷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Ⅵ组粪便氮排泄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沉积氮和氮的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由此可见,饲粮中适宜水平的亚油酸能够提高5~16周龄肉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营养物质利用率,并降低腹脂率。5~16周龄肉鹅饲粮中亚油酸的适宜水平为0.92%~1.12%。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万凡, 马涛, 马晨, 杨东, 屠焰, 刁其玉,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83-3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饲养标准杜寒杂交肉用绵羊增重、器官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确定适宜的饲养标准。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8.30±0.86)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4组分别饲喂按照以下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本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饲养标准、美国NRC(2007)、英国AFRC(1993)以及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记为CARS、NRC、AFRC和HB。试验期81 d,每3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CARS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44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组羊只的实际干物质采食量,NRC组 > AFRC组 > CARS组 > HB组,其中NRC组与CARS和HB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CARS、HB、AFR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NRC组(P<0.05);饲料转化率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ARS组 < HB组 < AFRC组 < NRC组;屠宰率,CARS组显著高于NRC组(P<0.05),与HB、AFR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ARS组羊只的心脏、肝脏、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肌肉色亮度、红度和黄度值,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杜寒杂交肉羊在不同饲养标准下的实际日增重200~220 g,从增重和屠宰性能上来看,CARS制订的饲养标准与国外饲养标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冯建, 王萍, 何娇娇, 娄宇栋, 党慧, 邓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493-3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 严俊丽, 陈四清, 常青, 王贞杰, 卢斌, 刘长琳, 胡建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03-3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50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对圆斑星鲽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以及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王婷, 陶亚飞, 陈青, 陈文, 黄艳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11-3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肉鸡肥胖基因WDTC1 (WD an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是小鼠adipose基因的同源基因,是调控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关键基因。本试验旨在分析肉鸡WDTC1基因组织表达谱及不同类型和水平的油脂对肉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WDTC1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挑选42日龄商品肉鸡母雏5只,进行WDTC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在此基础上,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母雏,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50%、5.00%的亚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和猪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分别于21和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屠宰取样,通过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分析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组织以及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日龄对肉鸡WDTC1基因表达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WDTC1基因在肉鸡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肾脏、脑、肺脏、胸肌、心脏、小肠等组织,在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低。2)油脂类型对42日龄肉鸡不同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油脂类型与肉鸡组织(P<0.01)、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P<0.05)的交互效应显著;2.50%和5.0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组42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腹脂组织(P<0.05),且亚麻油组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芝麻油组(P<0.05);2.50%油脂水平时芝麻油组肉鸡腹脂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却显著高于亚麻油组(P<0.05);油脂类型和水平对42日龄肉鸡胸肌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油脂类型对不同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2.50%和5.00%油脂水平时猪油组21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2日龄时(P<0.05);2.5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组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5.0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和玉米油组42日龄肉鸡肝脏组织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芝麻油组(P<0.05)。由此可见,肉鸡WDTC1基因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优势表达组织为肝脏,WDTC1基因表达量受油脂类型、肉鸡组织、肉鸡日龄、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以及油脂类型与肉鸡组织的交互影响。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宋凯, 骆源, 张春晓, 王玲, 游文煌, 陈晓卉, 阳达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20-35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皮质醇对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分离斜带石斑鱼肝细胞,选取2个孵育时间(24和36 h)和3个皮质醇浓度[0(对照)、100和1 000 nmol/L],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即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肝细胞糖原和丙酮酸含量以及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糖原合成酶(GSase)、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孵育24和36 h时,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组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显著提高(P<0.05),而肝细胞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孵育时间对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 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孵育36 h时,肝细胞糖原含量则随着皮质醇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随着皮质醇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孵育24和36 h时,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显著提高了肝细胞PEPCK和G6Pase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细胞MDH和ICD的活性(P<0.05),但对肝细胞GSase活性则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 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P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孵育36 h时,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则显著提高了肝细胞PK活性(P<0.05)。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G6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PK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H和IC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皮质醇能够促进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异生作用,抑制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而对糖原合成无调节作用。
  • 王向荣, 黄璇, 李闯, 蒋桂韬, 张旭, 戴求仲,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28-3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临武鸭血清抗氧化能力、蛋品质及蛋硒存留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选用29周龄产蛋率接近的健康临武鸭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补充外源硒,硒含量为0.183 m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补充0.3 mg/kg亚硒酸钠或酵母硒,饲喂42 d后,撤除外源硒,连续饲喂基础饲粮1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补充亚硒酸钠或酵母硒对临武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补充0.3 mg/kg亚硒酸钠或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临武鸭血清中硒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饲粮补充0.3 mg/kg酵母硒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补充亚硒酸钠或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蛋硒含量(P<0.01);停止补充后的5 d内,试验组蛋硒含量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停止补充后的7、8 d,酵母硒组蛋硒含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和对照组(P<0.01);停止补充后的9、10 d,试验组蛋硒含量衰减至对照组相同水平(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补充亚硒酸钠或酵母硒对临武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能改善临武鸭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和蛋中硒含量;与亚硒酸钠相比,饲粮补充酵母硒可延长硒在蛋中的存留时效。
  • 贺琴, 王自蕊, 游金明, 陈丽玲, 熊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36-3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组分别饲喂对照饲粮、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30%酵母壁多糖饲粮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酵母壁多糖有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料重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添加0.45%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并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小肠黏膜形态及经济成本等指标,其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 蒋佳璇, 王淑京, 任志鸿, 杜华茂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42-3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猪肠道正常菌群中筛选出性能良好的芽孢杆菌,以用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猪消化道感染及减少感染后抗生素的使用。本研究精选重庆偏远山区从未添食配合饲料且生产性能优良的经产母猪,从其新鲜粪便中分离耐酸、耐胆盐的芽孢杆菌,进一步筛选能同时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菌株,最后进行生化鉴定和基于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试验共筛选出7株能同时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它们在pH 3.0条件下处理2 h存活率为30%~90%,在0.5%胆盐中处理2 h存活率为40%~100%。经生化鉴定与分子鉴定为1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株地衣芽孢杆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由结果可知,本研究筛选的7株芽孢杆菌能耐受低pH和高胆盐环境,且具备同时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
  • 任民,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郑惠文, 张洋洋, 张泽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49-35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锰水平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12~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低锰饲粮配制的方法。试验选用12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Ⅰ组为适宜锰添加组(锰添加水平为105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g/t),锰添加水平分别为0、35、70、105、170 mg/kg。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1)Ⅳ、Ⅴ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Ⅳ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Ⅵ组腹脂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Ⅴ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4)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12~16周龄五龙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锰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在饲粮中添加250 g/t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锰适宜添加水平为70 mg/kg。
  • 郑惠文,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张泽南, 张洋洋, 任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57-35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锌饲粮添加植酸酶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饲粮添加植酸酶能否提高锌生物学效价和有效降低锌的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80 mg/kg硫酸锌,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未添加锌;Ⅲ~Ⅵ组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6、32、48、64 mg/kg硫酸锌。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在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饲粮锌添加水平为34.00~44.70 mg/kg时可获得最佳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2)Ⅳ、Ⅴ组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Ⅴ组的骨矿含量(BMC)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 < 0.05或P < 0.01)。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为51.38 mg/kg时,血清AKP活性最大。3)Ⅳ组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分别为50.24和47.49 mg/kg时,血清和肝脏的T-AOC最大。4)Ⅲ~Ⅵ组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 < 0.05或P < 0.01);Ⅳ~Ⅵ组免疫前后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 < 0.05或P < 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1~4周龄五龙鹅的生长性能,促进胫骨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有效提高锌利用率,降低饲粮中锌添加水平,增加锌的生物学效价。在饲粮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44.70~51.38 mg/kg。
  • 梁争文, 张铁鹰, 李爽, 刘俊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67-35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角质降解菌株X8P的种属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探讨降解植物表面角质层,进一步改善动物对植物纤维利用的可能新方案。试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测序鉴定菌株X8P种属,并对其产酶所需碳源、氮源、发酵温度与时间进行优化,其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沉淀获得其胞外蛋白粗酶,并对其粗酶催化的适宜pH和pH稳定性、温度和温度稳定性,以及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X8P经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为东方醋杆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2)菌株X8P适宜产酶发酵条件为溶菌肉汤(LB)培养基中37℃发酵4 d,1%橄榄油和1%葡萄糖明显促进菌株产酶,而1%可溶性淀粉明显抑制菌株产酶。3)该菌株胞外粗酶催化适宜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45℃,且表现出一定pH稳定性,但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仅甘油中可保留全部活性,在二甲基亚砜(50%)中活性可保留66%。吐温(Tween)-20(1 mmol/L)、Tween-80(1 mmol/L)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1和10 mmol/L)可使菌株X8P粗酶活性提高3%~35%。金属离子钾离子(K+)、锰离子(Mn2+)(1和10 mmol/L)可使菌株X8P粗酶活性提高2%~20%。由此可见,菌株X8P具有一定的产角质酶潜力和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周涛, 李德勇, 张亚伟, 和立文, 孟庆翔, 周振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76-3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利用普通隔膜和高性能阻隔膜材料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点蒸汽压片玉米的霉变情况,探讨利用高性能阻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的可行性。试验以不密封的普通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未密封普通隔膜组,以密封的普通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密封普通隔膜组,以密封的高性能阻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高阻隔膜组。将各组新制蒸汽压片玉米分别在储存0、7、14、21、28、42、56 d后取出,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脂肪酸值及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未密封普通隔膜组和密封普通隔膜组相继出现霉变现象,高阻隔膜组储存至56 d时尚未出现霉变现象。2)随着储存天数的增加,不同膜处理的蒸汽压片玉米的粗脂肪、可溶性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度呈降低趋势,粗灰分、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储存期间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储存时间对蒸汽压片玉米的脂肪酸值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1),高阻隔膜组蒸汽压片玉米的脂肪酸值增长最为缓慢,储存至56 d时其脂肪酸值为10.54 mg/kg。4)在储存期间,蒸汽压片玉米的AFB1、ZEA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组呕吐毒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储存至56 d时,未密封普通隔膜组、密封普通隔膜组、高阻隔膜组的AFB1、ZEA和DON含量分别为1.03、0.73、0.01 μg/L,181.13、170.49、148.19 μg/L和1.23、1.23、1.20 μg/mL。由此可见,高性能阻隔膜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生长,延缓脂肪酸败,使新制蒸汽压片玉米安全储存至56 d。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冯昕炜, 王林娜, 安志扬, 胡方, 许贵善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85-3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棉秆剪切力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棉秆按照近地面1/3(下1/3)、中部1/3(中1/3)和上部1/3(上1/3)切为3段,测定各段的质量和长度,计算线性密度;测定茎秆和侧茎的剪切力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棉秆线性密度及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升高,3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全株棉秆粗蛋白质含量为8.78%;中性洗涤纤维在茎秆下1/3含量(62.54%)最高,棉叶中含量(35.51%)最低;棉秆茎秆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与剪切力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1);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半纤维素含量与剪切力呈正相关关系(P<0.001)。棉秆不同部位中,剪切力大小主要受其直径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棉秆的剪切力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 胡志勇, 陶鲲, 李延涛, 刘晓莲, 林雪彦, 王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590-36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简化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技术。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自菌体蛋白和RUP,CNCPS根据溶解性将饲料粗蛋白质(CP)分为A、B1、B2、B3和C共5种组分,只有3种B组分可以过瘤胃并在小肠中消化。为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贡献,CNCPS需要分别测定3种B组分的瘤胃降解率,3种过瘤胃B组分的小肠消化率需采用不同常数。选择18份饲料样品,其中精料12份,粗料6份,测定CNCPS评定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所需数据,同时对饲料CP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及不同时间点RUP的体外小肠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这些数据提出简化评定方法。结果表明:1)精料和粗料均以8 h的CP瘤胃降解率(X,%)与有效降解率(Y,%)间相关性最强,二者间呈线性相关,精料和粗料方程分别为Y=12.652+0.828Xr=0.990,P<0.000 1和Y=10.967+0.886Xr=0.980,P=0.000 6。2)精料2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26+0.879X,r=0.970,P<0.000 1;粗料8 h RUP小肠消化率(X,%)与RUP小肠有效消化率(Y,%)间相关性最强,方程为Y=-0.002+0.960Xr=0.995,P<0.000 1。3)简化方案经可靠性评估得出,8 h CP瘤胃降解率和RUP小肠消化率简化CNCPS模型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X,‰)与CNCPS预测的小肠氨基酸流量(Y,‰)相关性最强,精料方程为Y=-0.056+1.409Xr=0.999,P<0.000 1;粗料方程为Y=0.003+2.120Xr=0.999,P<0.000 1。精料和粗料的简化评定结果与CNCPS评定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5和0.005,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4.49%。综合得出,基于CNCPS,得到了预测RUP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流量的简化模型,简化后的精料和粗料模型分别为Y=-0.056+1.409×[AA×(100-D8)×CP×ID8],r=0.999,P<0.000 1和Y=0.002+2.120×[AA×(100-D8)×CP×ID8],r=0.999,P<0.000 1,Y为RUP中的某种氨基酸小肠可吸收流量(‰),D8为CP的8 h瘤胃降解率(%),ID8为RUP的8 h小肠消化率(%),AA为不溶性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
  • 张铁涛, 孙皓然, 杨雅涵, 娜仁花, 王凯英, 李光玉, 高秀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02-3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颗粒料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毛皮品质的影响。选择(135±5)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按34%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Ⅰ组),34%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Ⅱ组),32%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Ⅲ组),32%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Ⅳ组),30%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Ⅴ组),30%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Ⅵ组)配制6种试验饲粮,并制成颗粒料。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Ⅰ组和Ⅲ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Ⅱ组、Ⅳ组和Ⅵ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末重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5),18%脂肪组水貂的ADG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Ⅵ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1)。Ⅱ组水貂的氮沉积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Ⅵ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水貂的氮代谢相关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活体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34%蛋白质水貂的皮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但饲粮脂肪、蛋白质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的皮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饲粮脂肪水平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的活体长具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水貂饲喂脂肪水平为18%和蛋白质水平为32%~34%的颗粒料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毛皮品质。
  • 钟佳佑,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郑萍, 毛湘冰, 黄志清, 罗钧秋, 罗玉衡,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11-36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喂模式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选用体重(40.5±2.3)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24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7天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接种前7 d为试验前期,疫苗接种后28 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共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饲喂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P<0.05);全期组试验第28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前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后期组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生长猪全血CD3+数量(P<0.05);全期组试验第35天全血CD3+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全期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生长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前期组或全期组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的不同饲喂模式对生长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全期饲喂效果最佳。
  • 秦琴, 王秀英, 吴欢听, 朱惠玲, 刘玉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18-3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酸(Glu)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24头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LPS+1.0% Glu组和LPS+2.0% Glu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于试验第28天,试验组猪注射100 μg/kg BW 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肠道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空肠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池(TAN)含量和能荷(EC)显著降低(P<0.05),一磷酸腺苷(AMP)/ATP值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2.0% Glu组显著提高了空肠ATP、二磷酸腺苷(ADP)和TAN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回肠柠檬酸合成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活性有降低趋势(P=0.092);与LPS组相比,除LPS+1.0% Glu组回肠柠檬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外,Glu对空肠和回肠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空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回肠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和PGC1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LPS+2.0% Glu组有提高空肠PGC1αP=0.067)和回肠Sirt1P=0.053)mRNA表达量的趋势,LPS+1.0% Glu组有提高回肠Sirt1 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0)。由此可见,Glu可以改善LPS刺激导致的肠道能量损耗状态。
  • 王彬, 刘路杰, 祝佳, 邹君彪, 冷董碧, 王敏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26-36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9.37±0.48)kg“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的纳米氧化锌;高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000 mg/kg的普通氧化锌。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其中以300和450 mg/kg剂量组的作用效果较佳,且与普通氧化锌效果相当;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纳米氧化锌和普通氧化锌能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300或450 mg/kg的纳米氧化锌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机能,改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具有替代普通氧化锌的潜在应用价值。
  • 县怡涵, 赵秀英, 丁立人, 孟祥龙, 王超, 朱伟云, 杭苏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34-3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猪胃肠道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表达、胃肠激素分泌及胃功能性酶(H+-K+-ATP酶、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小肠CaSR基因表达量与血清胃肠激素浓度以及胃CaSR基因表达量与H+-K+-ATP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关系。选择35日龄、初始体重为(9.57±0.64)kg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NP组(NRC标准粗蛋白质水平组)、MP组(较标准蛋白质水平组降低3%粗蛋白质水平)和LP组(较标准粗蛋白质水平组降低6%粗蛋白质水平),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分别于仔猪阶段(35~80日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NP组)、17%(MP组)和14%(LP组)的饲粮,生长猪阶段(81~110日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8%(NP组)、15%(MP组)和12%(LP组)的饲粮,肥育猪阶段(111~160日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NP组)、13%(MP组)和10%(LP组)的饲粮,平衡饲粮的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和色氨酸(Trp)水平,试验期125 d。试验结束后采集前腔静脉血液,屠宰全部试验猪后取胃食糜、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及黏膜,测定血清胃肠激素浓度、胃食糜中胃蛋白酶和胃黏膜中H+-K+-ATP酶活性以及胃肠道各段组织中CaSR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LP组猪胃CaS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P和MP组(P<0.05),MP和LP组十二指肠及空肠CaS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NP组(P<0.05),而各组回肠CaSR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NP组相比,MP和LP组猪血清酪酪肽(PYY)和葡萄糖促胰岛素肽(GIP)浓度显著降低(P<0.05),MP组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浓度显著升高(P<0.05),LP组胃黏膜中H+-K+-ATP酶与胃食糜中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胃CaSR基因表达量与胃黏膜中H+-K+-ATP酶和胃食糜中胃蛋白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十二指肠CaSR基因表达量与血清GI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PYY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趋势(0.05≤P < 0.10);空肠CaSR基因表达量与血清GIP和PYY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肠CaSR基因表达量与血清PYY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趋势(0.05≤P < 0.10)。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影响猪胃肠道CaS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胃功能性酶活性及胃肠激素分泌。
  • 张丽, 丁宏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42-3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从神曲(MMF)和酸面团中分离到的酿酒酵母的作用,本试验研究了新型的复合酵母培养物(YC)、枯草芽孢杆菌(BSK)、木瓜蛋白酶(PE)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5.70±0.26)kg的断奶仔猪2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CT)组饲喂基础饲粮,YC组饲喂基础饲粮+5 g/kg YC,BSK组饲喂基础饲粮+2×1011 CFU/kg BSK,PE组饲喂基础饲粮+0.3 g/kg PE,复合(YP)组饲喂基础饲粮+5 g/kg YC+0.3 g/kg PE。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YP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T组(P<0.05),料重显著低于CT组(P<0.05);YC组末重高于CT、BSK、PE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YC、PE和YP组的腹泻率均显著低于CT和BSK组(P<0.05)。2)YC、BSK、PE、YP组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T组(P<0.05),YC组粗蛋白质、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YP组(P<0.05),YC组酸性洗涤纤维、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有机物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YC、YP组粪便乳酸菌数量和乳酸菌/大肠杆菌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知,新型YC可以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生态环境,YC和PE的联用对仔猪生长也有积极作用。
  • 鲍伟光, 顾宪红, 郝月, 崔艳军, 王占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50-36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硫辛酸(LA)和敌草快(diquat)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浆和空肠氧化还原状态及空肠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腹腔滴注diquat(每千克体重0、8 mg)和饲粮中添加LA(0、800 mg/kg)为2个主效应,共形成4个组。选取24头体重为(70.64±3.61)kg的健康大白阉公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29 d。于试验第1天开始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LA,直到试验结束;于试验第15天腹腔滴注diquat,无diquat刺激育肥猪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试验第29天收集血浆和空肠样品,用试剂盒检测血浆和空肠组织的抗氧化指标,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空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LA和腹腔滴注diquat对育肥猪的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血浆和空肠其他抗氧化指标以及空肠HSP70和caspase-3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腹腔滴注diquat极显著降低了育肥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血浆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空肠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极显著升高了料重比(F/G)、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空肠过氧化氢(H2O2)含量、空肠HSP70和caspase-3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P<0.01)。饲粮中添加LA使育肥猪的ADFI显著升高(P<0.05),ADG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Mn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HSP70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caspase-3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2)。3)在diquat刺激下,饲粮中添加LA使育肥猪的ADFI和ADG极显著升高(P<0.01),血浆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空肠SOD和Mn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腹腔滴注diquat引起了育肥猪强烈的氧化应激,导致了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血浆和空肠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并引起空肠细胞凋亡。饲粮中添加LA有缓解diquat所致的育肥猪氧化应激的作用,并能减缓空肠氧化及细胞凋亡。
  • 田佳, 刘国华, 蔡辉益, 常文环, 张姝, 刘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60-36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铜、铁、锌、锰含量对22~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粪中铜、铁、锌、锰排泄量的影响,进而对微量元素的平衡模式进行探讨。选取9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1~21日龄统一饲喂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16.96、166.66、46.01、60.26 mg/kg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选用22日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AA肉公鸡900只,随机分为1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8、125、40、60 mg/kg,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按照均匀设计原则添加2~8 mg/kg铜、10~35 mg/kg铁、10~40 mg/kg锌、15~60 mg/kg锰组成的14种试验饲粮。测定肉鸡试验期生长性能,并于38~42日龄时采集粪样测定铜、铁、锌、锰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在NRC推荐量至2倍NRC推荐量范围时,对22~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2)由最优解分析得出,粪中铜排泄量最低为23.11 mg/kg时,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7.15、116.28、82.82、60.95 mg/kg;铁排泄量最低为438.34 mg/kg时,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14.78、116.81、38.15、63.72 mg/kg;锌排泄量最低为102.60 mg/kg时,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7.69、127.40、40.70、133.26 mg/kg;锰排泄量最低为159.37 mg/kg时,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11.07、136.97、46.13、59.05 mg/kg;粪中铜、铁、锌、锰总排泄量最低为218.94 mg/kg时,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分别为7.36、125.74、38.23、62.76 mg/kg。综上所述,饲粮铜、铁、锌、锰含量在NRC推荐量至2倍NRC推荐量范围时对22~42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粪中铜、铁、锌、锰任一元素的排泄量均受饲粮中其他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影响,且针对不同元素最低排泄量存在不同的最佳组合;饲粮铜、铁、锌、锰的含量分别为7.36、125.74、38.23、62.76 mg/kg时,能够满足肉鸡微量元素需要量,同时粪中铜、铁、锌、锰总排泄量最小。
  • 王杰, 崔凯, 毕研亮, 柴建民, 祁敏丽, 张帆, 王世琴,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69-3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限制与补偿对羔羊生长性能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12对1周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羊,采用配对试验设计,每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组中。第1阶段,2~8周龄,分别补充[基础代乳粉+0.70%蛋氨酸,基础开食料+0.40%蛋氨酸,对照(control,CON)组]和限制蛋氨酸[基础代乳粉,基础开食料,限制(restriction,RES)组];第2阶段,9~12周龄,2组羔羊饲喂相同的饲粮(基础开食料+0.40%蛋氨酸)。在8和12周龄末,各选取6对双胞胎羔羊进行屠宰,分离内脏器官并称重。结果表明:1)8周龄,RES组的体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2~8周龄,RES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而RES组料重比显著高于CON组(P<0.05);9~12周龄,2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8周龄,RES组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2组间的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龄,RES组和CON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8和12周龄,2组的各内脏器官在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4)8周龄,RES组的瘤胃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其余各胃肠道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龄,2组间各胃肠道指数也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限制饲粮蛋氨酸水平降低了羔羊瘤胃重量、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恢复饲粮蛋氨酸水平后,羔羊生长性能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也随之恢复。
  • 王志敬, 刘明珠, 于辉, 尹福泉, 杜殷炜, 汤弘勇, 石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79-3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玉屏风多糖对草鱼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从而为玉屏风多糖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74.50±2.50)g]的草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1组为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为试验组(Ⅱ~Ⅴ组),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和Ⅴ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均小于对照组,其中Ⅳ和Ⅴ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的头肾指数以及Ⅳ和Ⅴ组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中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Ⅳ组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玉屏风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6 g/kg时可以显著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
  • 隋啸一, 刘磊, 高琴,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87-36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肌肉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200只体况相近的1月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5、45、135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中铜含量的实测值分别为8.19、13.59、23.78、54.08、143.68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饲粮铜添加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均达到最高值。饲粮铜添加水平对毛皮重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毛皮面积及毛皮厚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5 mg/kg组的毛皮重量显著高于45、135 mg/kg组(P<0.05),但与15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肌肉滴水损失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肌肉pH45 min和黄度值有显著影响(P<0.05),对肌肉剪切力及亮度、红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时滴水损失有最小值,pH45 min有最大值。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食入氮、尿氮、沉积氮、氮利用率及氮生物利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粪氮、氮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铜添加水平为15 mg/kg(饲粮中铜含量的实测值为23.78 mg/kg)。
  • 高琴, 刘磊, 隋啸一, 孙海涛, 刘公言,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694-37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钴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皮张质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4、1.6、6.4 mg/kg钴(以硫酸钴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初始体重(IBW)无显著差异(P>0.05)的前提下,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终末体重(FBW)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FBW和ADFI均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均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獭兔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及肌肉品质指标[pH、失水率、剪切力以及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粮钴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面积、皮张重量、皮张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皮张重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最高。饲粮钴添加水平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钴添加水平的升高,胸腺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饲粮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达到最高。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适宜的钴添加水平为0.4 mg/kg(基础饲粮中钴含量为0.27 mg/kg)。
  • 刘帅, 张铁涛, 邢敬亚, 李欣彤, 陈明帅, 孙皓然, 岳志刚, 杨福合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701-3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130±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3%钙、0.97%磷(Ⅰ组),1.47%钙、0.98%磷(Ⅱ组),1.98%钙、0.99%磷(Ⅲ组),1.45%钙、1.37%磷(Ⅳ组),2.08%钙、1.38%磷(Ⅴ组),2.79%钙、1.38%磷(Ⅵ组),1.81%钙、1.75%磷(Ⅶ组),2.70%钙、1.79%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P<0.01)。Ⅴ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2)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消化率有随着饲粮钙磷比和磷水平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Ⅲ组达到最大值。3)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冬毛期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4)随着饲粮磷水平的升高,粪钙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Ⅷ、Ⅸ组粪钙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Ⅶ组外的其他各组(P < 0.05或P < 0.01)。随着饲粮磷水平的升高,粪磷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 0.05或P < 0.01);饲粮钙磷比为2.0时粪磷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饲粮钙磷比为1.0和1.5时(P<0.01);Ⅷ、Ⅸ组粪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Ⅶ组外的其他各组(P < 0.05或P < 0.0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极显著影响钙消化率(P<0.01)。随着饲粮钙磷比的升高,钙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钙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除Ⅵ和Ⅸ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对磷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磷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磷消化率以Ⅰ组最低,Ⅲ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从降低饲粮成本、保护环境和维持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的角度出发,饲粮磷水平在1.4%、钙磷比在1.5~2.0时较为适宜。
  • 张玉诚, 薛白, 达勒措, 李秋瑾, 何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11): 3711-3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优化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固态发酵白酒糟开发为蛋白质饲料的条件,并评定其营养价值。将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1:1:1混合后按10%接种到培养基中,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共5个发酵条件,分别为基料、尿素、磷酸二氢钾、pH、水分,每个条件4个变量,共16组发酵条件。按条件配制好的混合物放置于(30±2)℃中培养72 h。对发酵前后真蛋白质、粗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确定最优条件,再比较最优条件发酵前后白酒糟营养水平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1)基料按照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配比,尿素添加量为1.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0.7%,pH为5、水分为50%时发酵效果最好,为最优发酵条件。2)最优条件下发酵后白酒糟与发酵前相比,真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7.85%(P<0.01);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42.39%、31.95%、27.73%、21.48%(P<0.01);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6.67%和68.18%(P<0.01);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4.47%,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9.68%、38.09%、39.39%、71.43%、28.93%、10.87%和3.70%。综上可得,利用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发酵白酒糟的最佳条件是:基料组成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尿素1.5%,磷酸二氢钾0.7%,pH 5,水分50%,发酵产物的真蛋白质含量为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