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5-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吴铁梅, 闫素梅, 格日乐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285-12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过脱乙酰作用能抑制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脂肪沉积,促进脂肪动员。SIRT1通过调节脂类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SIR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减少脂肪合成,加快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的沉积量。本文主要综述了SRIT1通过相关转录因子与信号通路对动物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动物的脂类代谢及改善肉品质提供依据。
  • 潘晓花, 杨亮, 薛夫光,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294-1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集约化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常见营养代谢病,揭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综述硫胺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影响硫胺素合成的因素、硫胺素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关系及其调控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可能作用途径,进一步揭示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和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并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张卫兵, 张蓉,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02-1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藜芦醇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神经及心血管保护和抗衰老等作用。新近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与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基因的内在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学主要修饰机制以及白藜芦醇参与动物和人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微小RNA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表观遗传学修饰水平方面综述了白藜芦醇在动物和人体内发挥作用的途径。
  • 张牧臣, 高海娜, 赵圣国, 王珊珊,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09-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维持哺乳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生物工厂",乳腺利用从流经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底物合成乳蛋白。研究证实,氨基酸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乳腺内多种信号级联传导通路,调控乳蛋白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过程,从而影响乳腺中乳蛋白的合成。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是乳蛋白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主要调控路径。本文综述了乳腺JAK-STAT和mTO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氨基酸通过这些通路调控乳蛋白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氨基酸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机理。
  • 赵艳丽, 陈璐, 史彬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17-1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蛋白前体物主要有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等。氨基酸不仅能影响乳腺内乳蛋白的合成,而且对乳脂的合成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氨基酸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从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规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角度综述了氨基酸对乳脂合成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脂合成机理及改进牛奶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 王钰明, 赵峰, 张虎,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24-1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体外酶法的仿生消化技术评定猪饲料的营养价值已被丹麦、荷兰、法国等发达国家所认同,但该技术仍未脱离传统方法以水解活性无法重复的胰液素为模拟消化液酶源,以"三角瓶+摇床"为全手工测试工具的研究思路。因此,在酶法的创新上,模拟消化液制备的生物学背景与标准化,以及建立规范化的体外模拟消化工具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与难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猪模拟消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 张鑫, 李方方, 朱宇旌, 郑丽莉,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32-1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调控猪各个阶段的采食量是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风味剂主要有香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可以改善饲粮的适口性,提高猪对饲粮的喜爱程度,也可以缓解因环境变化、饲料原料改变等应激反应导致的采食量下降。猪的嗅觉系统特别发达,灵敏度很高,味觉也要比人类敏感,因此在饲粮中添加风味剂主要通过刺激猪的嗅觉和味觉来使摄食中枢兴奋,进而促进猪采食。本文综述了饲粮中添加风味剂对猪采食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相关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 刘清梅, 李方方, 张勇, 朱宇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39-13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的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仔猪对鲜味的偏爱,所以常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鲜味剂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鲜味剂提高仔猪采食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刺激其味觉,从而促进口腔和胃肠道中的激素等分泌,以增加其对饲料的采食。本文从鲜味剂对猪味觉的调控进行阐述,旨在为鲜味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惟惟, 仲崇亮, 米见对, 龙瑞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45-1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监测一直难以建立起精确的评估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常用检测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方法不够完善,另外检测仪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保证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目前,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检测,一些基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最新检测方法,如甲烷激光检测(LM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FTIR)、GreenFeed(GF)系统和便携式自动开路气体量化系统(GQS)也得到广泛运用。与以往常用方法相比,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根据现有文献,从红外光谱检测的原理、可靠性及与其他常见方法对比,论述了红外光谱检测方法在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旨在为精确检测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 高健, 冯丹, 王梦芝, 倪俊芬, 陈前岭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53-1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甲烷的排放既造成饲料能量的浪费,也会加剧全球变暖作用。在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甲烷菌主要利用二氧化碳转化产生甲烷。产甲烷菌转化二氧化碳的最后一步反应需要甲基辅酶M还原酶参与,3-硝基酯-1-丙醇(3-nitrooxypropanol,3-NOP)是一种甲基辅酶M类似物,能与辅酶B结合,从而减少甲基辅酶M与辅酶B结合生成甲烷,因此3-NOP能有效地降低瘤胃甲烷的产生。本文旨在阐明3-NOP抑制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的机制以及对反刍动物生产的影响。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刘正群, 吕帅兵, 解竞静, 张祖翔, 刘静波,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61-1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育肥猪磷的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及标准全肠道消化率(STTD)评定的影响。选用18头平均体重为(73.8±3.3) 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育肥猪,采用9×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采用9种饲粮,进行4期试验。9种饲粮中无磷饲粮用于测定基础内源磷排泄量(EPL),6种半纯合饲粮和2种混合饲粮用于测定磷的消化率。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测定EPL和磷的消化率。结果表明:1)饲粮类型极显著影响育肥猪回肠磷排泄量、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及SID(P<0.01);饲粮磷水平极显著影响育肥猪回肠磷排泄量(P<0.01),但对磷的AID和SID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类型与饲粮磷水平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育肥猪回肠磷排泄量、磷的AID及SID(P<0.01)。2)饲粮类型极显著影响育肥猪全肠道磷排泄量、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和STTD(P<0.01);饲粮磷水平极显著影响育肥猪全肠道磷排泄量、磷的ATTD(P<0.01),但对磷的STTD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类型及饲粮磷水平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育肥猪的全肠道磷排泄量(P<0.01)和磷的ATTD(P<0.05),但对磷的STTD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磷水平对育肥猪磷的AID、SID及STTD评定无显著影响,但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育肥猪磷的ATTD评定。因此,在使用STTD评定猪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效率时可配制具有不同磷水平的试验饲粮。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宝维, 马传兴, 葛文华, 张名爱, 孔敏, 张肖, 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69-13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1~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造血功能和铁代谢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铁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80、120、160、2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五龙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3)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20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200 mg/kg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压积(P<0.05或P<0.01);4)饲粮中添加160~20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总铁结合力(P<0.05),显著提高鹅血清中转铁蛋白饱和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酸含量(P<0.05)。由此可见,以最佳生长性能为目标,1~4周龄五龙鹅饲粮中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9.56~116.91 mg/kg。
  • 王钱保, 黎寿丰, 赵振华, 黄华云, 李春苗, 薛龙岗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77-1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限饲的方法,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5周龄体重、产蛋率一致的肉种鸡S3系母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4%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7.64%、15.64%和14.64%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0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整个产蛋期内17.64%、15.64%、14.64%粗蛋白质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均显著降低(P<0.05);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产蛋前期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受精率显著提高了9.7%和7.9%(P<0.05),死胎率显著降低了26.1%和24.3%(P<0.05),孵化率显著提高了15.8%和20.6%(P<0.05)。3)整个产蛋期内,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7.64%粗蛋白质组(P<0.05),17.64%、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黄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5.64%和14.64%粗蛋白质限饲能够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15.64%粗蛋白质限饲综合效果最佳。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刘婷, 李发弟, 李冲, 王维民, 汪晓娟, 李飞, 郑琛, 莫负涛, 王芳彬, 喇永富, 李宝胜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84-13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 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 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 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和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 王坤, 赵圃毅, 刘威, 卜登攀, 刘士杰, 张开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394-14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氯化铵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尿代谢的影响,旨在确定氯化铵在泌乳奶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48头泌乳日龄、体重、胎次及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各组氯化铵添加量分别为每头牛0(对照)、150、300和450 g/d。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P=0.012)和产奶量(P=0.008)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线性降低,300 g/d组和450 g/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和乳糖率未受氯化铵添加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094)。2)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尿液pH呈二次曲线降低(P=0.012),且300 g/d组和450 g/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的氯离子(P=0.002),尿液的氯离子(P=0.004)、钙离子(P<0.001)、磷离子(P=0.017)及镁离子(P=0.048)浓度均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线性升高。3)血清尿素浓度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线性升高(P=0.018),300 g/d组和450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泌乳奶牛饲粮中氯化铵添加量不能超过300 g/d,推荐剂量为150 g/d。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张璐, 李静, 麦康森, 艾庆辉, 张春晓, 李会涛, 袁禹惠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02-14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 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534.1和3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444.4 IU/kg饲料。
  • 武文一, 蒋明, 刘伟, 吴凡, 田娟, 杨长庚, 文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12-14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饲料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7%、0.94%、1.24%、1.58%、1.86%和2.11%的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0.21%,总能17.77 MJ/kg),投喂初始体重为(81.52±2.00) g的吉富罗非鱼60 d,考察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获得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的最佳需要量。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蛋白质沉积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1.58%组达到最高值,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系数在1.58%组达到最低值,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全鱼粗脂肪和肌肉粗灰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饲料系数相似,肌肉粗脂肪呈现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而全鱼粗灰分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的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及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各氨基酸(除酪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外)、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随饲料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精氨酸水平显著影响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P<0.05),也显著影响肝脏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溶菌酶的活性(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精氨酸需要量为1.51%~1.58%,占饲料蛋白质的4.99%~5.25%。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王前光, 刘秋, 张保平, 高惠林, 童学勤, 任国冀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25-14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氨酸水平对9~10月龄豪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其蛋氨酸需要量。选择体重相近的9月龄豪猪96头,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5%、0.45%、0.65%、0.85%、1.05%和1.2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豪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F/G呈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在蛋氨酸水平为0.85%时达到最小值3.63。2)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豪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极显著影响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GSH-Px活性呈先增加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在蛋氨酸水平为0.85%时达到最高值。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其中0.85%和1.05%组极显著低于0.25%、0.45%和0.65%组(P<0.01),1.25%组极显著低于0.25%和0.45%组(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蛋氨酸可改善9~10月龄豪猪的生长性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9~10月龄豪猪获得最低F/G、最高血清GSH-Px活性和最低血清MDA含量的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76%、0.87%和0.96%。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孔敏,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马传兴, 张肖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33-1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泛酸对5~16周龄五龙鹅肝脏中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相关性,旨在从分子角度确定鹅饲粮中泛酸的适宜添加水平。选择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饲粮中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5、10、20、40、80 mg/kg。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提高,ATGL mRNA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CSL1 mRNA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回归方程得出,当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13.86 mg/kg时,ATGL mRNA表达量最低;当添加水平为22.07 mg/kg时,ACSL1 mRNA表达量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10~20 mg/kg时极显著提高了五龙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3)ATGL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腿肌率、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负相关;ACSL1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腿肌率、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呈正相关;二者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均呈负相关。4)ACSL1 mRNA表达量与红度和滴水损失显著相关(P<0.05)。5)ATGL 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类代谢各项指标呈正相关;ACSL1 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类代谢各项指标呈负相关。由此表明,ATGLACSL1 mRNA表达量对鹅机体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和脂类代谢呈同步反向调控机制;从ATGLACSL1 mRNA表达量优势分析,建议5~16周龄鹅饲粮中泛酸适宜添加水平为13.86~22.07 mg/kg。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沈雪梅, 李晶, 张刚, 崔宏晓, 刘丽慧, 姚军虎, 徐秀容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42-1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的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肠上皮结构与功能提供体外模型。试验以新西兰白兔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螯合剂浓度[5、10、15、20、25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螯合温度(4、25℃)下分离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检测所分离细胞团的产量、形态、细胞活率、完整性。结果表明:1)各螯合条件下分离的绒毛和隐窝细胞形态完整,基因组DNA与总RNA完整;2)螯合温度越高且EDTA浓度越大时,细胞富集率越高,但对细胞毒害作用也越强,4℃、5 mmol/L EDTA条件下绒毛和隐窝细胞富集率分别为7.75%和1.01%,绒毛相对完整率和隐窝细胞相对活率分别为91.67%和93.48%;25℃、25 mmol/L EDTA条件下绒毛和隐窝细胞富集率则分别高达17.89%和4.99%,但绒毛相对完整率和隐窝细胞相对活率仅为4.25%和5.17%;3)综合分析后确定,4℃、10 mmol/L EDTA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4)在最佳条件下所分离隐窝富集物的溶菌酶和α-防御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绒毛富集物(P<0.01),显示细胞纯度较高;且隐窝细胞经培养9 h后溶菌酶和α-防御素的相对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显示细胞依然具有较高活力。由此可见,改良的低温螯合法适用于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的高效分离。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李阳, 常文环, 张姝, 郑爱娟, 刘国华, 蔡辉益, 刘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50-1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与干酪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 mg/kg壳寡糖、2×106 CFU/g干酪乳杆菌、120 mg/kg壳寡糖+2×106 CFU/g干酪乳杆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壳寡糖或壳寡糖与干酪乳杆菌共同添加可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肌肉脂肪和肌苷酸含量以及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腿肌黄度(b*)值(P<0.05)。2)饲粮中单独添加干酪乳杆菌显著提高腿肌脂肪及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3)饲粮中单独添加壳寡糖、干酪乳杆菌或二者共同添加均可显著降低血浆、胸肌和腿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胸肌和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浆肌酸激酶的活性(P<0.05)。综合分析表明,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干酪乳杆菌或二者共同添加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肌肉品质,而单独添加120 mg/kg壳寡糖效果最佳。
  • 庞敏, 卢庆萍, 朱丽媛, 夏冰,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62-1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或唾液乳酸菌对预防急性腹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选取清洁级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平均体重(57.45±6.23) g]48只,随机分在4个组:正常对照组(C1组)、模型对照组(C2组)、酪酸梭菌组(T1组)、唾液乳酸菌组(T2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试验期共9 d,C1、C2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 T1、T2组分别灌服酪酸梭菌和唾液乳酸菌。第8天开始除C1组外,其余各组灌服番泻叶制剂致泻,记录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试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采集血液及肠道样品。结果显示:1)灌服番泻叶后各组大鼠均出现腹泻。C2组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1组(P<0.01);而与C2组相比,T1、T2组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C2组相比,T1、T2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且T1组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C2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C1组;而与C2组相比,T1组回肠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中,酪酸梭菌与唾液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番泻叶引起的大鼠急性腹泻,降低肠道通透性,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赖安强, 董国忠, 苏宁, 宋代军, 陶礼, 刘宏伟, 付雪梅, 陈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71-1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真代谢能(TME)法评定3种蒸煮酶解羽毛粉对于肉鸭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价值,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羽毛粉蛋白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3种羽毛粉(Ⅰ~Ⅲ)分别为42日龄樱桃谷肉鸭羽毛粉、550日龄罗曼蛋鸡羽毛粉和100日龄三黄肉鸡羽毛粉。试验选取20只7周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肉鸭,单笼饲养。处理1(T1)为测定羽毛粉Ⅰ,处理2(T2)为测定羽毛粉Ⅱ,处理3(T3)为测定羽毛粉Ⅲ,处理4(T4)为饥饿处理。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以干物质(DM)为基础,羽毛粉Ⅰ、Ⅱ、Ⅲ的总能(GE)分别为21.31、21.02和20.18 MJ/kg,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3.71、12.29和12.10 kJ/kg,TME分别为14.83、13.42和13.22 MJ/kg。2)以DM为基础,羽毛粉Ⅰ、Ⅱ、Ⅲ的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为91.05%、87.31%和91.06%;羽毛粉Ⅰ、Ⅱ、Ⅲ的总氨基酸(TAA)含量都在80%以上,但不同羽毛粉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3)羽毛粉Ⅰ、Ⅱ、Ⅲ的TAA表观可代谢率分别为81.51%、73.07%和76.85%,TAA真可代谢率分别为85.09%、76.89%和80.43%。3种羽毛粉的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和真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利用TME法测定毛粉能量与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发现3种羽毛粉的代谢能(ME)、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和真可利用氨基酸存在明显差异。羽毛粉Ⅰ的GE、ME、CP及TAA代谢率均高于羽毛粉Ⅱ和羽毛粉Ⅲ。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王芳, 张海军, 王晶, 史兆国,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80-1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采食天然黄曲霉素毒素B1(AFB1)污染花生粕型饲粮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确定蒙脱石作为霉菌吸附剂的饲用效果。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粮用自然霉变花生粕(含AFB1 1284.21μg/kg;前期、后期饲粮分别添加8.8%和12.0%)替代部分豆粕,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 g/kg的天然或改性蒙脱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霉变花生粕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42日龄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料重比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2)与负对照组相比,天然或改性蒙脱石均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ADFI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3)与天然蒙脱石组相比,改性蒙脱石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及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胸腺指数(P<0.05)。综上,AFB1污染的霉变花生粕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蒙脱石能缓解AFB1引起的不良影响,改性蒙脱石作用效果更佳。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任曼, 宫碧霜, 靳二辉, 李升和, 曾祥芳,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89-1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应激和氨基酸对上皮抗菌肽表达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作为研究对象,饥饿和大肠杆菌感染分别作为营养应激和细菌应激,丙氨酸和异亮氨酸作为氨基酸处理,收集细胞m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相比,饥饿显著降低了小肠上皮细胞猪防御素2(pBD-2)、猪防御素3(pBD-3)和猪防御素EP2c(pEP2c)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叉头转录因子4(FoxO4)的表达(P<0.05),大肠杆菌对β防御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饥饿培养基)相比,丙氨酸处理未显著影响pBD-2和pBD-3的表达(P>0.05),但显著提高了pEP2c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使pBD-2、pBD-3和pEP2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氨酸和异亮氨酸处理不同程度影响信号通路蛋白转录,丙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Sirt1和FoxO4的表达水平(P<0.05),异亮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Sirt1、FoxO1和FoxO4的表达(P<0.05)。由此得出,营养应激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的表达,而氨基酸的补充可促进其表达,该调控作用可能与Sirt1和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蛋白有关。
  • 梁晓芳, 李军国, 薛敏,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秦玉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496-1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47%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显著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 李晓斌, 马军, 聂彪彪, 杨景焘, 乔春江,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06-1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补喂肌酸对速步马运动性能、糖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肌酸在速步马训练、比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取年龄4岁、平均体重为(457±50) kg、1 km速步比赛成绩相近且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公马8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匹,每天每匹马分别饲喂3 kg颗粒精料,干牧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38 g肌酸,进行为期38 d(预试期7 d,正试期31 d)的补饲试验及训练试验。结果表明:补喂肌酸可提高速步马1 km速步赛的比赛用时,试验组比赛用时比对照组缩短12.74%(P>0.05);在血浆抗氧化指标方面,补喂肌酸可显著提高赛后30 min血浆中过氧化氢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及赛后24 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对照组与试验组赛前、赛后心率及血浆中葡萄糖、乳酸、肌酸、肌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补喂肌酸能够提高速步马的运动成绩,增强速步马赛后抗氧化能力。
  • 高印, 王国军, 来航线, 杨雨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15-1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发酵苹果渣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5.87±0.10) kg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抗生素),正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混合型抗生素,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6%、8%益生菌发酵苹果渣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抗生素和6%益生菌发酵苹果渣均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率(P<0.05);添加抗生素和6%益生菌发酵苹果渣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生长激素、胰岛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P<0.05)。随着益生菌发酵苹果渣添加量的增加,生长性能、腹泻率、粪便大肠杆菌数量以及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激素指标呈现二次变化趋势(P<0.05),当添加量为6%时效果最好。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发酵苹果渣能极显著增加粪便中菌群总数(P<0.01),而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添加6%益生菌发酵苹果渣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和腹泻率,提高血清中内分泌激素含量,降低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
  • 牛群升, 杨维仁, 黄丽波, 张崇玉, 张桂国, 梁才芝,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25-1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小母猪阴户、生殖器官指数、子宫雌激素受体(ERs)分布和表达影响。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8.45±0.94)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镰刀菌毒素的饲粮[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 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试验组35 d仔猪的阴户长、宽和面积及断奶母猪生殖器官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受体α(ERα)免疫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子宫肌层细胞的细胞质;雌激素受体β(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内膜的动脉管壁平滑肌和肌层平滑肌细胞的胞质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α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且腺泡数量明显增多;而ERβ在试验组仔猪子宫肌层平滑肌和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断奶母猪子宫中ERαER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镰刀菌毒素能够对断奶小母猪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ERs基因的转录来调控ERs在子宫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而改变生殖器官的发育实现的。
  • 祝倩, 姬玉娇, 李华伟, 郭秋平,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34-15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低营养水平饲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并探讨其生化机制。选用首次妊娠的环江香猪48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栏),每重复3头。配种后分别饲喂NRC饲粮[消化能(DE)为14.73 MJ/kg,粗蛋白质(CP)含量为13.11%]和地方猪饲粮(DE为12.24 MJ/kg,CP含量为9.77%)。分别于配种后45、75和110 d称取母猪体重,每栏选取1头母猪,前腔静脉采血用于生化参数分析,放血处死后解剖,记录胎猪头数,称取胎猪个体重,并测定母体成分。结果表明:与地方猪饲粮组相比,NRC饲粮组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体成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妊娠45和75 d时血浆谷丙转氨酶以及妊娠75 d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妊娠45 d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妊娠75 d时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浓度以及整个妊娠期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在不同妊娠期,2种饲粮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有一定差异。由此可见,2种饲粮对环江香猪的繁殖性能和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NRC饲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体代谢,促进了生长发育,但同时增加了脂肪沉积。
  • 陈佳亿, 李四元, 陈清华, 赵蕾, 欧阳谦, 刘飞燕, 高飒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41-1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残渣对28~5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进而为蜂胶残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选取28日龄闽南黄羽肉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蜂胶残渣,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蜂胶残渣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蜂胶残渣对屠宰率、半净膛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全净膛率(P<0.05);Ⅲ组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肉色方面,蜂胶残渣对腿肌和胸肌的亮度(L*)和黄度(b*)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Ⅲ组胸肌和腿肌的红度(a*)值(P<0.05)。肉质方面,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胸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Ⅱ组、Ⅲ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腿肌滴水损失也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蜂胶残渣能改善黄羽肉鸡的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
  • 殷若新, 曹丙健, 胡希怡, 丁祥文, 苏鹏程, 宋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49-1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济宁百日蛋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建立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确定济宁百日蛋种鸡饲粮粗蛋白质的需要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14%、15%、16%、17%,其他营养指标保持一致。选取40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济宁百日蛋种鸡5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济宁百日蛋种鸡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ADCPI显著升高(P<0.05)。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济宁百日蛋种鸡41~48周龄的产蛋数、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量(ADEM)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料蛋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粗蛋白质水平组(16%、17%)的产蛋数、产蛋率、ADEM均高于低粗蛋白质水平组(13%、14%、15%)。在一定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13%~16%)范围内,蛋重有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3)以ADCPI为因变量,以平均日增重(ADG)、ADEM和代谢体重(BW0.75)为自变量,拟合济宁百日蛋种鸡粗蛋白质需要析因模型为:ADCPI=0.2680ADG+0.2711ADEM+3.2993BW0.75 (R2=0.9934)。满足济宁百日蛋种鸡41~48周龄时最佳生产性能的适宜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49%。
  • 李宁, 刘鑫, 曲正祥, 刘通, 杜宇, 高玉鹏, 闵育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58-15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草素对蛋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6周龄尼克蛋鸡5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1200 mg/kg的苜草素。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900 mg/kg苜草素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9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HDL/LDL)(P<0.05),各组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900、1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降低了蛋鸡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表达量(P<0.05),900和1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表达量(P<0.05)。各组蛋鸡肝脏中固醇结合蛋白元件-2(SERBP-2)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受体(OVR)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草素降低了蛋黄胆固醇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蛋鸡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排泄2种途径来实现。本试验推荐26~35周龄蛋鸡苜草素添加水平为900 mg/kg。
  • 丁文骏, 王强, 戴美梅, 张为利, 张艳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66-15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比较饲粮中添加巨大芽孢杆菌1259(BM1259)制剂与丝兰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排泄物中氨氮含量的影响。选用384只300日龄健康、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M1259制剂、丝兰素和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M1259组极显著提高了总产蛋重、产蛋数、产蛋率和平均蛋重(P<0.01),极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1),其结果与枯草芽孢杆菌组相近,优于丝兰素组。2)与对照组相比,BM1259组极显著降低了蛋鸡排泄物中氨态氮、尿酸、尿素氮含量和脲酶活性(P<0.01),其结果与丝兰素组相近,优于枯草芽孢杆菌组。3)饲粮中添加BM1259制剂相对于添加丝兰素或枯草芽孢杆菌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蛋鸡饲粮中添加BM1259制剂能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利润并具备较优的除氨除臭作用。
  • 陈艳, 王之盛, 张晓明, 王江, 邹华围, 蒋兴德, 吴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73-1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336.33±18.28) 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平均日增重900 g/d所需净能的85.0%(Ⅰ组)、92.5%(Ⅱ组)、100.0%(Ⅲ组)、107.5%(Ⅳ组)、11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Ⅲ组秦川牛平均日增重为880.15 g/d,较预期的结果略低;Ⅳ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1160.10 g/d),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3.23)%、(66.75±3.16)%、(87.31±0.54)%;秦川牛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R=0.778W0.75+37.05ADG;MER=0.668W0.75+33.49ADG[DER为消化能需要量(MJ/d),MER为代谢能需要量(M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合得出,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0.778、0.668 MJ/(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7.05、33.49 MJ。
  • 杨春红, 吴文旋, 吴佳海, 田兴舟, 袁鑫, 朱伦琴, 赵文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81-1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饲粮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32只体况相近的4月龄黔北麻羊羔羊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饲粮白酒糟水平分别为0、7%、14%、21%。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试验1、2组表现出较高的干物质、总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白酒糟对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对羔羊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全期平均值也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白酒糟水平在7%~14%内可提高羔羊养分消化率,对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没有负面影响。
  • 周瑞, 赵生国, 刘立山, 王川, 吴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89-1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只体况和体重[(70.32±2.14) kg]相近、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蒙古羊杂种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各组分别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混合组)、燕麦干草为粗饲料。饲粮精粗比34.50:65.50。进行3期饲养试验,每期20 d,15 d预试期,5 d采样期。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3、5和7 h的瘤胃液,测定p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微生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液pH在1、5 h均显著低于燕麦干草组(P<0.05),在3 h极显著低于混合组(P<0.01);2)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瘤胃液真菌的相对含量在0 h均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燕麦干草组在5 h真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3)混合组原虫的相对含量在1、5 h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4)饲喂后5 h,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的纤维分解菌相对含量均较高,其中燕麦干草组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34.50:65.50的饲粮中采用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的粗饲料,有利于维持绵羊瘤胃内环境的稳态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为优势菌。
  • 张晓清, 徐树德, 李小勤, 冷向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598-16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沉积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5%的正对照饲料和磷酸二氢钙含量分别为1.0%、0.5%的负对照饲料,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分别添加400、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含0.5%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共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9.0±3.0) g的异育银鲫10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鱼。结果显示:在不添加中性植酸酶的情况下,随磷酸二氢钙添加量增加,鱼体增重率,干物质、磷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灰分沉积率,全鱼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灰分和磷沉积率,干物质和磷表观消化率,全鱼磷含量,椎骨钙含量及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ALP活性(P<0.05);在含0.5%、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均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和磷沉积率(P<0.05);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0%的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可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干物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底物充足条件下可代替0.5%磷酸二氢钙的添加。
  • 张亚格, 字学娟, 李茂, 周汉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609-1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对柱花草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提高柱花草的青贮品质。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分为4组,分别进行常规青贮(对照)和添加0.2%甲酸、乙酸和丙酸的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30 d后,测定柱花草青贮饲料pH,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柱花草直接青贮品质较差,添加有机酸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和丁酸含量(P<0.05),提高粗蛋白质含量,乙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甲酸组、乙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提高饲料相对值,甲酸组、乙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添加有机酸能明显改善柱花草青贮品质和提高营养价值,添加0.2%乙酸青贮效果最好。
  • 高胜涛, 郭江, 权素玉, 南雪梅,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615-1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时乳蛋白含量和产量降低与泌乳相关激素、乳蛋白合成相关信号通路及乳腺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揭示热应激引起乳蛋白含量和产量下降的原因。选取4头泌乳日龄、体重、产奶量相近的经产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取2×2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共2期,每期18 d(其中预试期和试验期各9 d),2期之间间隔30 d。预试期为热中性环境,自由采食。试验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n=2),分别为热应激组和配对限饲组。结果表明:1)热应激显著降低了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P<0.05)。2)热应激对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及κ-酪蛋白(CSN3)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热应激显著增加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的mTOR的基因表达量(P<0.05),且有增加核糖体S6蛋白激酶(S6K1)基因表达量的趋势(0.05≤P<0.10)。4)热应激增加了乳腺细胞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环氧合酶-2(COX2)基因的表达量(P<0.05),且有增加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基因表达量的趋势(0.05≤P<0.10)。综合可知,热应激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控单个乳腺细胞合成乳蛋白的能力来影响乳蛋白的含量和产量,而是通过诱导乳腺细胞的凋亡,减少可用于乳蛋白合成的乳腺细胞的数量来影响的。
  • 王志凡, 杨秀琳, 陈旺盛, 马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5): 1626-1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抗性淀粉(RS)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排便状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合理利用RS提供依据。选用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饲喂基础饲粮,高脂组(HF组)90只饲喂高脂饲粮,7周后根据体重从HF组筛选出DIO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为HF组(饲喂高脂饲粮)、高脂饲粮抗性淀粉组(HFRS组,饲喂含10% RS的高脂饲粮)、高脂饲粮抗性淀粉+硫酸葡聚糖(DS)组(HFRS+DS组,饲喂含10% RS的高脂饲粮),试验期间HFRS+DS组每天用5% DS 1 mL灌胃,其他组分别用蒸馏水1 mL灌胃,试验期5周。于第7、12周收集新鲜成形大便1 g,稀释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检测并计数菌落总数。结果表明:1)试验第7周时,与对照组相比,HF组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2)试验第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HF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HF组相比,HFRS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干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HFRS组相比,HFRS+DS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样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RS可改善DIO大鼠排便状况和高脂饲粮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