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高侃, 慕春龙, 余凯凡,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33-1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肠道内消化代谢产生的各种营养素或其他化学物质,能够通过肠道内分泌和营养素感应系统发挥生理效应。作为肠道内分泌和营养素感应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肠道内分泌细胞通过表面的感应受体(氨基酸感应受体、脂肪酸感应受体和葡萄糖感应受体等),识别感应肠道内各类营养素,不仅调节营养素吸收和代谢,同时能够分泌脑肠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通过由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构成的脑肠神经网络,参与调控机体摄食行为及其他生理功能。本文就动物肠道内分泌系统、脑肠轴以及营养素感应受体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汪小红, 武书庚, 王晓翠, 王晶, 张海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41-1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天然抗氧化剂,广泛用于畜禽饲养。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组成和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茶多酚在家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 罗燕柳, 黄志清, 贾刚, 刘光芒, 赵华, 陈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49-1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Kruppel样因子15(KLF15)是一种新发现的Kruppel样因子家族(KLFs)成员,为一种真核锌指蛋白转录因子。KLF15在动物体内呈现多组织表达特性,该基因过表达能促进动物脂肪沉积,且能影响肉质性状候选基因和Ⅰ型肌纤维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研究KLF15对脂肪沉积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为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KLF15的发现、结构特征、表达规律及其与脂肪沉积和Ⅰ型肌纤维之间的关系。
  • 祁东风, 杨苏亮, 李海静, 夏梦芳, 王婷, 黄艳群, 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55-1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补偿生长技术广泛应用于草食动物、家禽和猪等动物的特定饲养阶段,可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率、改善饲料利用率、促进激素分泌、增强酶活性等。本文就补偿生长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及其限制因素进行阐述,并浅谈补偿生长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徐涓之, 颜琼娴, 伍小松,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61-1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印记基因在调控哺乳动物的众多生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命形成初期,印记基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决定等位基因的表达和沉默,调节着胚胎和胎盘的生长发育。印记基因在胎盘和胚胎中的表达紊乱与胎儿生长受限、发育停止以及甲状腺脱毒症等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索印记基因对胚胎和胎盘发育的调节机理对于哺乳动物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缺陷以及后期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印记基因的主要特点、性腺中印记的擦除、重建与表观遗传修饰及印记基因调控哺乳动物胚胎和胎盘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
  • 王正义, 甘霖莉, 左之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70-16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因子,被证明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抵抗素参与了肥胖有关的炎症进程,对胰岛素敏感组织(脂肪、肝脏)炎症状态起到重要调控作用。肥胖诱导的慢性低度炎症是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抵抗素通过对炎症的调控参与肥胖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本文主要从组织及分子层面探讨抵抗素诱导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为进一步了解抵抗素在肥胖相关疾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些思路。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崔一喆, 王秋菊, 李悦, 苏景, 周亚强, 张宇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77-1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笼养和散养蛋雏鸡和成年蛋鸡的小肠中细菌种类进行分析。取8周龄雏鸡和30周龄产蛋鸡整个小肠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结合指纹克隆,研究鸡小肠细菌菌群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从蛋鸡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出39株细菌,有4个菌门,包括变形菌(2株,5.1%),拟杆菌(4株,10.2%),放线菌(5株,12.8%)和厚壁菌门(21株,53.8%),以及7个环境样品(不可培养细菌)。不同阶段蛋鸡不同肠段存在不同的细菌种类,在成年母鸡和自由放养鸡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比雏鸡和笼养鸡丰富。所有分离细菌中,共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除陪伴粪球菌外,其余9株乳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后备菌保存。结果提示,饲养模式和饲养阶段对蛋鸡肠道中细菌群落种类分布有很大影响,散养模式细菌群落更丰富,成年鸡较雏鸡肠道细菌多。
  • 龙城, 陈磊, 王晶, 武书庚, 张海军, 岳洪源,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87-16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组(P<0.05)。2)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产蛋鸡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的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25.457 0X+2.852 0(R2=0.976 5)(TT基因型);Y=7.685 7X+1.943 0(R2=0.952 5)(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4.62%, 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26.76%。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含双低菜籽粕饲粮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低于4.62%时,TT基因型产蛋鸡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郭江, 王加启, 高胜涛, 权素玉,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696-17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粗饲料组合对热应激奶牛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胎次和泌乳天数相似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2种粗饲料组合饲粮:玉米青贮+苜蓿(0.92: 1.00,AF组)和玉米秸秆(CS组)。2组饲粮精料相同,精粗比均为63.7: 36.3。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CS组相比,AF组奶牛产奶量及能量校正乳、4%脂肪校正乳、乳蛋白和乳糖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5)。2)奶牛对AF组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S组(P<0.01)。3)与CS组相比,AF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升高(P<0.05),而尿液和血液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4)与CS组相比,AF组氮摄入量和乳中氮产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氮转化效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与玉米秸秆相比,玉米青贮+苜蓿的组合能提高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增加热应激奶牛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和乳蛋白的合成,但氮的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 宋晓雯, 张广凤, 王慧敏, 程明, 戴正浩,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04-17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育成期崂山奶山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8.43±0.76) kg的崂山奶山羊育成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粗蛋白质、钙及磷水平基本一致,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0.40、11.47及12.51 MJ/kg的3种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后期3组试羊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总能消化率依次提高,12.51 MJ/kg组试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及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10.40 MJ/kg组(P<0.05);3组试羊的总能、粪能及尿能间呈显著差异(P<0.05),10.40 MJ/kg组< 11.47 MJ/kg组< 12.51 MJ/kg组;10.40 MJ/kg组试羊的甲烷能显著低于11.47及12.51 MJ/kg组(P<0.05)。2)10.40 MJ/kg组试羊末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11.47及12.51 MJ/kg组(P<0.05),但11.47 MJ/kg组与12.51 MJ/k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育成期崂山奶山羊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关系的回归公式:DE=0.675W0.75+0.110ADG(P=0.006,R2=0.982);ME=0.526W0.75+0.076ADG(P=0.027,R2=0.873)[式中DE为消化能(MJ/d),ME为代谢能(MJ/d),W0.75为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g)]。综合得出,育成期崂山奶山羊母羊饲粮中消化能以11.47~12.51 MJ/kg(干物质基础)较为适宜。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曾晓霭, 徐树德, 陈清华, 轩岩俊, 赵青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10-1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性植酸酶部分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7组,分别为D1组(正对照组,饲料中添加1.5%磷酸二氢钙)、D2组(负对照1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D3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400 U/kg中性植酸酶)、D4组(饲料中添加1.0%磷酸二氢钙+800 U/kg中性植酸酶)、D5组(负对照2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D6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400 U/kg中性植酸酶)和D7组(饲料中添加0.5%磷酸二氢钙+800 U/kg中性植酸酶),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初始均重(23.39±0.10) g],开展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试验饲料8周后,D5组的生长性能最差,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2和D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D1组(P<0.05)。D3、D4和D7组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D1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异育银鲫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和磷含量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D5组外,其余各组间血清中磷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下,添加中性植酸酶组磷沉积率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未添加中性植酸酶组(P<0.05),而磷排放量则相反。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400和800 U/kg中性植酸酶可以分别减少0.5%和1.0%的磷酸二氢钙添加量而不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等。在异育银鲫饲料中,中性植酸酶部分替代磷酸二氢钙可以提高饲料磷利用率、降低磷排放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李娜, 贾漫丽, 杨贵明, 李季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20-1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激条件下家蚕血液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试验设对照组和热激组,每组选取五龄第3天家蚕幼虫各30头(雌雄各占1/2),在40℃条件下分别热激处理0、10 min,然后利用双向电泳、Pro-Q Diamond染色、质谱技术对表达差异的磷酸化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染图谱30 ku区积累了大量蛋白,经Pro-Q Diamond染色后发现它们属于磷酸化蛋白。2)经过多次取样和质谱鉴定,最终获得了3个30K蛋白,分别是PBMHPC-6、PBMHPC-19和PBMHPC-12。3)热激处理10 min后,3个30K蛋白的表达量与热激处理0 min相比显著上调(P<0.05)。由此得出,五龄家蚕血液富含30K蛋白,它们不仅在脂质运输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可能参与热激应答。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吴文旋, 吴佳海, 张吉鹍, 莘海亮, 杨艺, 朱伦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26-1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Ca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刘淑杰, 邓波,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35-17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讨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选用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DSS模型对照组、DSS+EGF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DSS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试验第1~7天饮用5%DSS水溶液,第8~10天饮用自来水;DSS+EGF组小鼠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每天皮下注射EGF 2次,共注射10 d。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2)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可见典型溃疡,结肠损伤程度评分(CDS)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S+EGF组小鼠结肠组织未见溃疡,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CDS极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Occludin浓度显著升高(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结肠IL-2和IL-4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IL-10浓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EGF可能通过提高肠道Occludin表达水平,调节肠道细胞因子浓度趋于正常水平,从而修复受损肠道组织,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 朱沛霁, 徐歆, 齐玉凯,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42-17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048(BS048)和果寡糖(FOS)联用对雪山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选用9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雪山草鸡(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W/W)BS048和0.08%(W/W)FOS。试验期为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雪山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空肠消化酶活性和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小肠食糜黏度则极显著降低(P<0.01),而料重比、小肠食糜pH并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BS048和FOS联用,不仅能够降低小肠食糜黏度并提高空肠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的消化功能,而且可以促进盲肠VFA的产生,维持并改善肠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雪山草鸡生长性能。
  • 齐博, 武书庚, 王晶, 齐广海, 张海军, 阎桂玲, 王旭, 董延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48-17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组)、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colistin sulfate,CS组)和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10 mg/kg硫酸黏杆菌素(BS+CS组)。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S组、CS组能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体重(P<0.05),提高后期(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后期和全期(1~42日龄)料重比(P<0.05);BS+CS组未对各试验阶段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肉仔鸡的屠宰性能未见显著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BS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BS组、CS组、BS+CS组均能显著提高肉仔鸡42日龄时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BS组和BS+CS组可显著提高42日龄时盲肠中乳酸菌/大肠杆菌(P<0.05)。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可改善肉仔鸡肠道形态,增加肠道中乳酸杆菌数量,促进肉仔鸡生长。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枯草芽孢杆菌效果优于硫酸黏杆菌素,但联合使用效果不佳。
  • 王中成, 吴学壮, 崔虎, 万春孟, 张铁涛, 彭晴, 于会民, 高秀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57-1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果胶寡糖螯合锌(zinc-pectic oligosaccharide chelate,Zn-POS)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体况较一致的AA肉仔鸡480只(公母各占1/2),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其中Ⅰ组为基础饲粮组;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2.5 mg/kg黄霉素;Ⅲ、Ⅳ和Ⅴ组为Zn-POS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0、600和900 mg/kg Zn-POS。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与Ⅰ组相比,Ⅲ、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Ⅳ组体重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与Ⅰ组相比,Ⅲ、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与Ⅰ组相比,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Ⅲ、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2)Ⅱ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Ⅱ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Ⅲ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Ⅴ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n-POS能改善1~42日龄AA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功能,以600 mg/kg添加水平较为适宜。
  • 王若丞, 纪宇, 孙玲伟, 茆达干, 王金刚, 马铁伟, 王锋, 王子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65-1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1~41日龄哺乳山羊羔羊灌服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其生长性能、血液参数及器官重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3.1±0.3) kg]相近的哺乳山羊羔羊32只,随机分在2个组中(每组16只),按每天分别灌服0(对照)、100 mg/kg BW的NCG。于羔羊41日龄时进行屠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灌服NCG显著提高了1~41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了腹泻率(P<0.05);2)灌服NCG显著提高了41日龄羔羊血浆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21和41日龄羔羊血浆氨和尿素氮含量(P<0.05);3)灌服NCG显著提高了21和41日龄羔羊血浆胰岛素、生长激素及一氧化氮含量(P<0.05);4)灌服NCG显著提高了41日龄羔羊血浆精氨酸、鸟氨酸和瓜氨酸含量(P<0.05)。5)灌服NCG显著提高了羔羊脾脏、小肠及大肠相对重量(P<0.05)。结果提示,灌服NCG促进哺乳山羊羔羊的生长发育及内源精氨酸合成。
  • 骆源, 宋凯, 张春晓, 王玲, 黄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74-1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1种为含30%鱼粉的高鱼粉饲料(FM组),另外5种为含12%鱼粉的低鱼粉高豆粕饲料(SBM1~5组),其中SBM1组不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SBM2和SBM3组分别添加0.3%和0.6%的胆固醇,SBM4组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SBM5组添加0.6%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将初始体重为(0.35±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FM、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高于SBM1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SBM1组(P<0.05),其中以FM组对虾的WGR、SGR和SR最高,且FCR最低,但与SBM3、SBM4和SBM5组无显著差异(P>0.05)。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血清和肝胰腺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BM1组(P<0.05),但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SBM1组对虾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SBM2、SBM3、SBM4和SBM5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SBM3和SBM5组(P<0.05)。对虾全虾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BM1组对虾全虾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M、SBM3和SBM5组(P<0.05),与SBM2和SBM4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低鱼粉高豆粕饲料中添加0.6%的胆固醇或同时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能够有效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胡雄贵, 侯振东, 郭敏, 谭超, 陈宇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83-17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博落回提取物对乳鸽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了28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0日龄乳鸽,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乳鸽,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D、E、F、G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40、50 mg/kg博落回散,40 mg/kg博落回提取物PE50,40 mg/kg博落回提取物BE60和150 mg/kg金霉素。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结果显示: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E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和F组(P<0.05)。3)E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组(P<0.05)。B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E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博落回提取物可提高乳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总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G含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 田刚, 谢文梅, 余冰, 陈航, 蔡景义, 张凯, 刘汉中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89-17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柚叶饲粮对生长肉兔生理机能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柚叶作为家兔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选取120只遗传背景相同、健康的35日龄法国伊拉商品兔,适应7 d后,按体重[(1 179.25±53.74) 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笼)3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柚叶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6%(Ⅰ组)、12%(Ⅱ组)和18%(Ⅲ组)柚叶的试验饲粮,4种饲粮的能、氮和纤维含量基本相等。试验期28 d。结果发现:1)除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Ⅱ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以及Ⅲ组白球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外,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柚叶对生长肉兔消化器官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除试验组后期丙酸比例及Ⅲ组中期盲肠内容物pH和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及Ⅱ组中期pH显著高于Ⅲ组(P<0.05)外,其余盲肠发酵参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除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以及Ⅰ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外,其余免疫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生长肉兔自由采食含6%~18%柚叶的饲粮4周,不明显负面影响血清生化指标、消化及免疫功能,进一步提示柚叶可作为家兔的饲料原料使用。
  • 孟春花, 乔永浩, 钱勇, 王子玉, 王慧利, 曹少先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796-18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化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及山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将粉碎的油菜秸秆用30%水和不同比例(10%、15%、20%)碳酸氢铵进行氨化处理,并于处理后7、14和21 d采集样品,与未氨化处理的油菜秸秆(对照)同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氨化和未氨化处理油菜秸秆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氨化后油菜秸秆CP含量增加,粗脂肪(EE)、NDF和ADF含量下降,DM、粗灰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氨化组油菜秸秆DM和CP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20%碳酸氢铵氨化处理油菜秸秆ADF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得出,添加15%和20%碳酸氢铵氨化能显著提高油菜秸秆DM、CP和ADF的山羊瘤胃降解率,油菜秸秆经15%碳酸氢铵、30%水分条件下氨化处理效果最好、最经济。
  • 李斌, 陈亮, 巴桑珠扎, 奥斯曼, 周传社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04-1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牧草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牧草,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牧草体外发酵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初始产气速率(FRD0)、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需时间(t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IVNDFD)、pH、氨态氮(NH3-N)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 h后,苇状羊茅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Vf、FRD0、IVDMD及甲烷(CH4)、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但其体外发酵pH及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4种牧草(P<0.05);紫花苜蓿体外NH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综上分析,苇状羊茅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牧草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 侯改凤, 李瑞, 刘明, 彭伟, 潘杰, 李四元, 黄兴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14-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平均体重为(65.34±3.64) kg的"杜×(长×大)"育肥猪12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无抗生素基础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2组育肥猪的胴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脾重率和胰重率显著升高(P<0.05);宰后45 min时2组育肥猪的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肉的黄度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甘氨酸、丙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葵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油酸、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肉中营养成分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木其尔, 敖长金, 萨茹丽, 王特日格乐, 陈仁伟, 特木其乐, 王翠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23-1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总黄酮对肉羊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阐明沙葱总黄酮对肉羊的抗氧化作用,并确定沙葱总黄酮在肉羊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用60只6月龄左右、体重(39.9±3.2) kg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按照出生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22、33 mg/kg的沙葱总黄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试验期第0、15、30、45、60天时空腹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试验期结束后每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取肝脏和脾脏样品,分别测定血清及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发现:1)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第45天开始)及肝脏T-AOC(P<0.05),而对脾脏T-AOC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对血清、肝脏及脾脏T-SOD活力,血清CAT活力,血清、脾脏GSH-PX活力有一定的提高,其中33 mg/kg沙葱总黄酮的作用最强,血清中第30天后效果明显;而对肝脏、脾脏CAT活力,肝脏GSH-PX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降低血清、肝脏MDA含量,血清MDA含量第15天后效果明显,对脾脏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1~33 mg/kg沙葱总黄酮可显著提高肉羊体内抗氧化指标,并其效果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饲喂30 d后沙葱总黄酮开始发挥其体内抗氧化能力。
  • 赵芳, 杨景焘, 邓海峰, 李晓斌,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32-1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在马的饲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体重相近[(261.95±14.73) kg]、年龄相近(12月龄左右)的伊犁马公马24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8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各组马匹每天每匹饲喂1.5 kg浓缩料和8 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马匹每天每匹再分别饲喂1.5 kg的粉粹玉米粉、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进行26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9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4.93%(P>0.05)、5.84%(P>0.05)、7.10%(P>0.05)、14.78%(P<0.05)、17.45%(P<0.05),而试验Ⅰ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氮沉积量、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组(P<0.05),分别高出81.19%、79.86%及104.78%、97.50%,而对照组、试验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钙、磷沉积量及沉积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及试验Ⅰ组高出10.04%、20.79%(P<0.05)。饲喂蒸汽压片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的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Ⅱ组试验期内的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高出18.88%、20.37%,分别较试验Ⅰ组高出20.43%、20.37%。因此,饲喂膨化玉米粉可提高12月龄伊犁马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并促进马的生长;而饲喂蒸汽压片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的营养物质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均无显著影响。
  • 刘志, 吴学壮, 郭强, 张铁涛, 郭俊刚,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41-18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雌性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15日龄左右的健康雌性蓝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以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为铜源,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2.22、32.22、72.22、152.22 mg/kg的铜配成5种试验饲粮,5种试验饲粮铜水平分别为7.78(Ⅰ组,作为对照组)、20(Ⅱ组)、40(Ⅲ组)、80(Ⅳ组)、160 mg/kg(Ⅴ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蓝狐的终末体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及氮沉积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铜排出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著的增加(P<0.01)。3)Ⅴ组蓝狐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Ⅴ组蓝狐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组蓝狐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蓝狐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和Ⅲ组(P<0.05)。4)Ⅴ组蓝狐肝脏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铜、锌、铁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饲粮铜水平并未显著影响蓝狐的体长和干皮长(P>0.05);Ⅲ和Ⅴ组蓝狐针毛长和绒毛长显著大于Ⅱ和Ⅳ组(P<0.05);Ⅴ组蓝狐皮张颜色显著深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2.22 mg/kg铜即铜水平为40.00 mg/kg时,冬毛期雌性蓝狐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同时铜的排放量较低。
  • 王德海, 杨维仁, 郭宝林, 张崇玉, 郭文文, 王志恒, 张天荣, 赵丽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50-18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水平饲粮添加植酸酶对断奶仔猪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92头初重(9.12±0.29) 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磷为6.00 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0 U/kg的植酸酶,无机磷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0%、75%、50%、25%和0(钙磷比为1.17~1.79)。试验期35 d。在加植酸酶的条件下,降低无机磷的添加量,胫骨和跖骨的钙磷及灰分含量以及肋骨磷含量降低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含量以及骨合成生化指标骨钙蛋白(BGP)、护骨素(OPG)含量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活性降低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血清降钙素(CT)含量,骨吸收生化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骨桥蛋白(OPN)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l,25-(OH)2D3]活性升高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无机磷水平为75%的加植酸酶组与对照组相比,骨钙磷及灰分含量、骨合成生化指标、骨吸收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无机磷水平为50%的加植酸酶组与对照组相比,骨灰分含量、骨合成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骨吸收生化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上述2组血清l,25-(OH)2D3活性、CT含量显著升高(P<0.05),FGF23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加植酸酶的条件下,胫骨和跖骨的钙磷和灰分含量以及肋骨磷含量与无机磷的添加量呈线性和二次相关;骨代谢激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准确反映骨代谢状况,且比常规指标更敏感。综合各项指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替代25%(0.52 g/kg)的无机磷添加量。
  • 柴建民, 魏荣贵, 刘希峰, 刘金兰, 崔凯,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59-1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从而达到代替抗生素的目的。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192头,平均体重为(7.15±0.36) 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T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kg植物乳杆菌(PT组)、1 g/kg NSP复合酶(ZT组)、1 g/kg植物乳杆菌+1 g/kg NSP复合酶(PZT组)的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及乳酸菌/大肠杆菌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PZT组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和乳酸菌/大肠杆菌有增加趋势(0.05≤P<0.10),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3)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NSP复合酶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仔猪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替代抗生素的目的。
  • 毛春瑕, 石显亮, 何余湧, 陆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67-18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粪便形态和乳汁质量的影响。将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配到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Ⅱ组和Ⅲ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到产后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1)给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能改善母猪的粪便形态。2)Ⅲ组母猪初乳中乳蛋白质、生长激素、胰岛素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Ⅱ组和Ⅲ组母猪第10天乳汁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第21天乳汁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母猪第21天乳汁中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能减少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便秘的发生,并不同程度地改善母猪乳汁质量。
  • 黄静, 邝哲师, 廖森泰, 赵祥杰, 潘木水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77-1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使用桑叶粉(MLM)和发酵桑叶粉(FMLM)对胡须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5日龄岭南黄Ⅲ号胡须鸡392只,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6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使用5%、10%、20% MLM和5%、10%、20% FMLM。预试期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胡须鸡的生长性能随饲粮中MLM使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的MLM和FMLM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了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20% ML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各MLM水平组和20% FMLM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试验组胡须鸡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10% MLM组血清ALP活性最低;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 MLM组和20% FMLM组极显著提高了血清TP和GLO含量(P<0.01);各试验组血清白球比(A/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0% MLM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3)10% MLM组胡须鸡血清、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0% FMLM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之,饲粮中使用MLM降低了胡须鸡的生长性能,FMLM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较MLM有所改善;MLM和FMLM均有降低血脂含量、增强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等作用,但2者的最适使用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 任小春, 李玉龙, 武圣儒, 雷新宇, 郭伟, 党燕娜, 龚月生, 杨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87-18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种公鸡不同组织中miR-16表达的影响,结合miR-16预测靶基因的GO和KEGG功能富集性分析,旨在探讨APS对不同组织功能的潜在调控作用。选取1日龄科宝500父母代肉种鸡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PS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APS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kg APS,试验期40周。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APS组可以提高种公鸡的采精量和有效精子数,降低精子畸形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2)miR-16具有组织差异性,APS可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肝脏、脾脏、十二指肠黏膜、回肠黏膜miR-16的表达(P<0.05或P<0.01),显著降低睾丸miR-16的表达(P<0.05)。3)对miR-16预测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表明预测靶基因在跨膜运输、泛素依赖的蛋白质降解、胞内蛋白运输、糖酵解等物质代谢相关生物过程显著或极显著富集(P<0.05或P<0.01)。KEGG富集分析表明,miR-16靶基因在黏着斑、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等与机体物质代谢、细胞增殖分化相关通路显著富集(P<0.05),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免疫相关通路也有富集。由此可见,APS上调种公鸡脾脏、肝脏、十二指肠黏膜、回肠黏膜组织的miR-16表达,下调睾丸miR-16表达;miR-16预测靶基因与物质代谢、免疫调控密切相关。APS通过调控种公鸡不同组织miR-16表达,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和免疫调控功能。
  • 丁洛阳, 梁祥焕, 王梦芝, 张军, 王洪荣, 周刚, 张鑫, 徐巧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899-1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3×3复式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分别为酪蛋白组(对照组)、精氨酸组(灌注37.66 g/d)、丙氨酸组(与精氨酸组等氮,灌注77.24 g/d);每个试验期为22 d(7 d灌注+15 d间隔),在每个试验灌注期的最后1 d晨饲前采血,测定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精氨酸组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白球比、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显著高于丙氨酸组(P<0.05),但是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能够通过提高血清总蛋白、IgG及IL-1、TNF-α的浓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泌乳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和胎儿的被动免疫力。
  • 吴天佑, 赵睿, 罗阳,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07-1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粗饲料来源的饲粮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湖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条件下,分别饲喂以花生藤(PV组)、豆秸(BS组)和甘蔗渣(SM组)作为单一粗饲料配制3种不同粗饲料来源的饲粮。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1)PV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S组和SM组(P<0.05)。2)SM组湖羊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丙酸含量在9 h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但在24 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SM组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PV组(P<0.05),肌酐含量显著高于BS组(P<0.05)。结果提示,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条件下,相比于豆秸和甘蔗渣,以花生藤为粗饲料来源的饲粮能够改善湖羊生长发育及瘤胃发酵功能,提高氮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精饲料的补充量。
  • 纪宇, 王若丞, 王锋, 聂海涛, 马铁伟, 孙玲伟, 王子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16-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不同添加比例的白酒糟等量替换豆秸,以确定山羊育肥期饲粮中白酒糟的适宜添加比例。选用年龄(4月龄)、体重[(21.56±1.21) kg]相近的公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用白酒糟分别替代全混合日粮中0(对照)、8%、15%、25%的豆秸。育肥90 d后屠宰,测定山羊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5%组山羊的平均净增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8%、15%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15%组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甲状腺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15%组的胴体重、睾丸重、肺脏重、肝脏重、瓣胃重、皱胃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各组间肌肉pH、pH24 h、失水率、熟肉率、瘤胃重和瘤胃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15%、2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山羊育肥期饲粮白酒糟的最适添加比例为15%。
  • 王晓帆, 张幸怡, 郝小燕, 高红, 丁雪, 张永根, 辛杭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24-1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并建立拟合方程。试验采用尼龙袋法测定11种玉米青贮的干物质、蛋白质以及中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计算,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对玉米青贮样品的蛋白质分子结构(酰胺Ⅰ带、酰胺Ⅱ带、α-螺旋、β-折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酰胺Ⅱ带的峰高分别与干物质有效降解率(DMED)极显著相关(r=-0.71,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NDFc)(r=-0.52,P<0.05)、不可降解部分(NDFu)(r=-0.46,P<0.05)显著相关;酰胺Ⅰ带、Ⅱ带的峰高比分别与干物质快速降解部分(DMa)(r=0.57,P<0.01)、慢速降解部分(DMb)(r=-0.55,P<0.01)极显著相关,与蛋白质不可降解部分(CPu)显著相关(r=-0.50,P<0.05),与蛋白质有效降解率(CPED)趋于相关(r=0.38,P<0.10);α-螺旋的峰高分别与干物质不可降解部分(DMu)极显著相关(r=0.59,P<0.01),与蛋白质快速降解部分(CPa)显著相关(r=0.45,P<0.05);α-螺旋和β-折叠的峰高比与干物质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DMc)极显著相关(r=0.59,P<0.01),与蛋白质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CPc)显著相关(r=0.57,P<0.05),与CPED显著相关(r=0.43,P<0.0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蛋白质慢速降解部分(CPb)、中性洗涤纤维快速降解部分(NDFa)、慢速降解部分(NDFb)并无相关(P>0.10)。玉米青贮蛋白质分子结构对DMED(R2=0.50)、CPED(R2=0.48)拟合最好。初步证明,可以利用FTIR技术分析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同时利用二者的数量关系对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进行快速、非破坏分析,从而减少传统化学分析耗时、费力、环境污染等缺点。
  • 刘凯, 赵芳, 李晓斌, 陈学济, 阿尔斯林,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35-1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2岁焉耆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焉耆马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选取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254±14) kg的焉耆马公马12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6匹。采用分期分组的试验方法,试验分2期:第1期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第2期为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喂纤维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73.52%、6.99%,68.82%、7.55%,67.32%、8.04%,64.21%、8.57%的饲粮,进行21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营养物质消化率随饲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试验Ⅳ组干物质、有机物、钙、磷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能量代谢方面,增加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提高2岁焉耆马的代谢能、消化能,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钙、磷代谢而言,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的钙、磷摄入量、沉积量、沉积率以及粪磷、尿磷排出量均高于试验Ⅰ组,其中试验Ⅳ组钙、磷沉积率分别比试验Ⅰ组高出44.34%(P<0.05)和47.80%(P<0.05);但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对2岁焉耆马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谷氨酰胺含量及体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提高2岁焉耆马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沉积量,且以饲粮中纤维水平为64.21%、蛋白质水平为8.57%时最佳,但对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无显著影响。
  • 张武财, 董晓慧, 谭北平, 章双,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陈效儒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45-19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 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 崔仁勇, 王建萍, 张克英, 丁雪梅, 曾秋凤, 白世平, 罗玉衡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56-1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钒是一种重金属,过量的摄入会造成蛋鸡氧化应激,降低鸡蛋品质并残留到鸡蛋中,影响鸡蛋的安全。本研究主要通过给大鼠饲喂含钒的蛋黄粉,考察其对大鼠生长性能、氧化应激状态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评价钒(有机钒)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依据。选用27只4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单笼饲养,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9只,分别在饲粮中添加600 g/kg采食3种钒水平(0、5和10 mg/kg)饲粮的蛋鸡所产鸡蛋制备的蛋黄粉。经实测,3种饲粮分别含钒0.107、0.137和0.164 mg/kg。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3个处理大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浆甘油三酯、丙二醛(MDA)、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脏、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肝脏ALT、AST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以及肝脏、肾脏组织结构、肾脏钒残留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处理1相比,处理2、3大鼠肝脏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显著下降(P<0.05),NQ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大鼠饲粮中添加600 mg/kg不同钒含量的蛋黄粉对大鼠生长性能和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含钒0.137、0.164 mg/kg可以降低NQO1酶活性并下调抗氧化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
  • 唐庆凤, 彭开屏, 韦升菊, 梁辛, 李丽莉,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6): 1965-1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 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CT+LAP;组合2:LAB+AN+BS+LAP;组合3:LAB+CT+BS+LAP;组合4:AN+CT+BS+LAP;组合5:LAB+AN+CT+BS+LAP;各组合分别添加1%尿素或者1%尿素+0.6%红糖,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 d。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发酵木薯渣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5菌组合优于4菌组合。其中,LAB+AN+CT+BS+LAP+尿素+红糖组合发酵木薯渣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了发酵木薯渣pH(P<0.05),提高了乙酸和丙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3)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P<0.05)。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综上所述,LAB、AN、CT、BS与LAP组合添加尿素和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可以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