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6-07-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翟博, 张立春, 李旭, 王春昕, 赵云辉, 张明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1975-1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配对靶向调节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其翻译或降解。miRNA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可以参与调节多种发育调控和生物学过程,本文在总结miRNA的来源、作用机制、预测方法及其基因表达与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周健, 熊霞, 李建中, 邓百川, 黄鹏飞,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1981-1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源生物活性肽(MDBPs)是指乳汁中存在的参与机体多种代谢途径和生理环节,具有特殊氨基酸排列和空间结构的相对较短的小分子肽段。近年的研究发现MDBPs能影响动物肠道黏膜营养物质吸收、减缓肠道氧化应激、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提高肠道免疫力。本文将围绕MDBPs对动物肠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张千, 李发弟, 李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1988-19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断奶初期,幼龄反刍动物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断奶应激会导致幼畜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改变,引起免疫系统抑制,诱发炎症反应,阻碍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患病风险。本文从糖皮质激素、免疫细胞、急性期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4个方面阐述了断奶应激对幼龄反刍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葛婷, 孙巍巍,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1998-20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体外条件下,探究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了解猪结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规律。以成年猪结肠内容物为微生物接种物,在结肠微生物发酵液中分别添加0(C组)、0.10(L组)、0.25 g/L(H组)酪蛋白水解物,厌氧发酵不同时间点(3、6、9、12、18、24 h),分别测定累积产气量、pH及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发酵3、6 h时,L组和H组pH显著低于C组(P<0.05)。2)L组和H组累积产气量均高于C组。3)L组和H组各时间点微生物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6 h时H组又显著高于L组(P<0.05)。3)L组和H组各时间点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4)短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浓度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蛋白质底物的添加促进了肠道微生物菌体合成,但是过多的蛋白质底物水平并不能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肠道微生物发酵特性进一步提高。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杨霞, 党方昆, 赵峰, 李珂, 张虎, 王钰明, 李黛琳, 尹丽婷,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05-2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试验鸡不同季节、不同批次间内源总能的变异及其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共计12个批次测定鸡内源总能及其对饲料原料[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木薯干和木薯渣]真代谢能值的影响,每个批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将各季节内各批次内源总能的平均值作为该季节内源总能,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内源总能分别计算其对4种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2个测定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显著(P<0.05),但3个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将测定季节内各个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数据合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该季48 h内源总能。2)对比3个季节间的48 h内源总能,秋季48 h内源总能(67.97 kJ/只)极显著低于春季(83.07 kJ/只)和夏季(79.90 kJ/只)(P<0.01),但春季和夏季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不显著(P>0.05)。3)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与48 h内源干物质排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P<0.01)。4)在玉米、玉米DDGS、木薯干及木薯渣4种饲料原料中,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最大变化量分别占饲料总能排泄量的7.36%~8.38%、2.68%~2.94%、7.92%~10.86%和3.53%~3.96%,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变异引起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变化范围为0.28~0.36 kJ/g。由此可见,鸡内源总能在季节间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该变异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计算并无显著影响。
  • 李玉鹏, 年芳, 李爱科, 王薇薇, 陆辉,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13-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棉籽粕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蛋公鸡代谢能的可行性。从全国范围内收集76个不同产地、年份、加工方式的棉籽粕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蛋公鸡强饲试验测定其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随机选取定标集(n=56)和外部验证集(n=20)样品,建立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和蛋公鸡代谢能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52%~84.75%,其中水分、粗脂肪、粗纤维、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变异系数超过10%;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8%、9.81%和2.52%。2)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总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23 5~0.975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824 7~0.930 3,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79~0.896;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69 0和0.926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917 0和0.905 7,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11和0.892。因此,常规营养成分和代谢能的定标方程均可用于日常分析。
  • 夏伟光, 王胜林, 陈伟, 阮栋, 王爽, FOUAD A M, 林映才,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24-20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叶酸(FA)添加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殖器官及血浆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期(18~32周龄)山麻鸭FA的需要量。试验选用16周龄的山麻鸭36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FA的基础饲粮2周后,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1.0、2.0、4.0、8.0 mg/kg F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FA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产蛋高峰期和试验全期的蛋鸭产蛋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先升高后下降,1.0 mg/kg FA添加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优势卵泡重、优势卵泡重/卵巢重先升高后降低,饲粮FA添加水平对优势卵泡重和优势卵泡重/卵巢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4.0mg/kg FA添加组最高。4)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浆孕酮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2.0 mg/kg FA添加组血浆孕酮浓度最高;8.0 mg/kg FA添加组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F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优势卵泡的发育,但未能显著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仅考虑产蛋性能,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不需添加FA;以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为评价指标,建议玉米-豆粕型饲粮FA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胡志勇, 孙得俸, 李继伟, 闫振贵, 林雪彦, 王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32-2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真胃灌注缺失精氨酸(Arg)、苏氨酸(Thr)或组氨酸(His)的混合氨基酸对泌乳山羊乳腺氨基酸代谢的影响。选择4只泌乳中期萨能奶山羊,安装真胃插管(用于灌注氨基酸)、颈动脉和乳静脉血管插管(用于采集血样),在外阴动脉安装血液流量计探头(记录乳腺血流量)。试验羊限饲基础饲粮,满足维持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真胃灌注葡萄糖和按瘤胃微生物蛋白氨基酸构成配制的混合氨基酸。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灌注全混合氨基酸,试验组分别灌注缺失Arg、Thr、His的混合氨基酸;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7 d,前4天为灌注期,后3天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单一氨基酸缺失灌注对产奶量和乳蛋白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Arg和Thr缺失显著提高了乳腺血流量(P≤0.05),降低了该氨基酸的动脉浓度、静脉浓度,乳腺清除率分别上升25.9%和199.2%;单一氨基酸缺失灌注对该氨基酸乳腺吸收量和乳腺吸收产出比无显著影响(P>0.05)。3)Arg、Thr和His缺失,泌乳转化效率分别提高25.4%(4.02 vs. 5.04,P≤0.05)、34.5%(9.09 vs. 12.23,P≤0.05)和14.6%(10.51 vs. 12.04,0.05 < P ≤ 0.10)。结果提示,泌乳山羊通过提高乳腺血流量和乳腺清除率增加了饲粮对乳腺缺失氨基酸的供给,从而提高了缺失氨基酸的泌乳转化效率。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杨传哲, 何艮, 周慧慧, 麦康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45-2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对秘鲁红鱼粉、豆粕、葵花粕和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以及膨化处理对其产生的影响。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蛋白质源组成,并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作为外源指示剂,将其分别制作成正常颗粒料和膨化颗粒料。将平均体重为(8.98±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按照不同处理分别投喂相应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后肠挤压法收集粪便样品至第6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对4种蛋白质源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2.33%~65.50%、48.97%~85.28%、47.70%~84.14%和44.50%~81.16%。其中,秘鲁红鱼粉的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3种植物蛋白质源(P<0.05);3种植物蛋白质源中以豆粕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葵花粕次之,玉米蛋白粉最低;各待测蛋白质源中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基本一致。经膨化处理后,大菱鲆对4种蛋白质源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得到改善,尤其是3种植物蛋白质源,效果显著(P<0.05),膨化处理后4种蛋白质源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4.26%~70.87%、57.20%~85.33%、68.27%~87.09%和49.23%~84.35%。由此得出,膨化处理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秘鲁红鱼粉、豆粕、葵花粕和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于晓彤, 梁晓芳, 王嘉, 韩芳, 李军国, 郑银桦, 吴秀峰, 王鑫, 梁旭方, 薛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55-20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 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花鲈肌肉粗脂肪含量则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LJ-PPB50组显著高于LJ-PPB100组(P<0.05)。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生物胺前体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胺前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2种试验鱼肌肉中存在各自的特异性成分。2种试验鱼生、熟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草鱼的CI-FM组和花鲈的LJ-FM组生鱼片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回弹力及剪切力均分别显著高于同鱼种的其他2组(P<0.05)。对于熟鱼片,草鱼的CI-PPB80组内聚力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了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
  • 曲木, 李长娥, 刘宏超, 张宝龙, 程镇燕, 孙金辉, 白东清, 乔秀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69-20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脂比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4.45±1.60) g的鲤鱼1 0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分别饲喂糖脂比为5.2、6.8、9.6、15.0、27.7的饲料,进行为期63 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摄食糖脂比为6.8的饲料的鲤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糖脂比为27.7时饲料系数显著高于饲料糖脂比为5.2~15.0时(P<0.05),且饲料系数以糖脂比为6.8时最低。糖脂比为27.7的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其肥满度显著高于糖脂比为6.8的组(P<0.05)。2)全鱼和背肌粗脂肪含量均以糖脂比为5.2及27.7的组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背肌粗灰分含量除糖脂比为15.0的组显著低于糖脂比为5.2的组(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3)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而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在糖脂比为15.0时达到最低值,且显著低于糖脂比为5.2、27.7时(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则在糖脂比为6.8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糖脂比为27.7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糖原含量在糖脂比为27.7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除糖脂比为15.0的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4)肝胰脏、中肠蛋白酶活性在糖脂比为6.8的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糖脂比为15.0时,前肠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前肠淀粉酶活性均以糖脂比为15.0的组为最高;中肠淀粉酶活性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有下降趋势,糖脂比为27.2的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糖脂比为15.0的组为最低,显著低于除糖脂比为9.6的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各组织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饲料糖脂比为15.0时。综合考虑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鲤鱼饲料中适宜的糖脂比为6.8~15.0。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王宝维, 孔敏, 葛文华, 张名爱, 马传兴, 张肖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79-20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2个基因表达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的调控。选取16周龄五龙鹅30只(公母各占1/2),屠宰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器官(肝脏、心脏、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胸肌、腿肌、肌胃、腺胃、小肠、肾脏、大脑、肺、脾脏)中ATGLACSL1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均检测出ATGLACSL1基因的表达;ATG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脾脏,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只有少量表达;ACSL1基因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肌胃、腺胃和肺中几乎不表达。2)ATGL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腹部脂肪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SL1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胸肌率呈正相关(P>0.05),与腿肌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3)ATGL基因表达量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CSL1基因表达量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ATGL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具有反向调控作用。
  • 肖定福, 钟佳, 刘进辉, 李文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90-20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来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壳寡糖(COS)的抗氧化作用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PS和COS对IPEC-J2作用12、24、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选择适宜浓度LPS(1.0 μg/mL)和COS(200 μg/mL)作用于IPEC-J2,分为对照组、LPS组、COS组、LPS+COS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 1.0 μg/mL的LPS对IPEC-J2作用24 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41.6%,为造模的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CO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IPEC-J2有增殖作用,其浓度为200 μg/mL时效果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时,细胞增殖率达到126.3%。LPS+COS组较对照组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LPS+COS组较LPS组的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LPS诱导IPEC-J2氧化应激,而COS可进一步促进Nrf2和HO-1蛋白的高表达,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氧化产物含量,从而增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作用。
  • 李美荃, 刘红, 张春勇, 安清聪, 骆雪, 陈克嶙, 郭荣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096-2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检测β防御素-1(pBD-1)、β防御素-2(pBD-2)和β防御素-3(pBD-3)基因在乌金猪和具有乌金猪血缘的约大乌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东亚飞蝗抗菌活性物质(LAAS)对猪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FSF)免疫应激参数和防御素(pBDs)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月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皮肤、肌肉、胰腺、睾丸或卵巢这12种组织中pBD-1、pBD-2和pBD-3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培养至第4~5代的PFSF,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在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75、150、300、600和1 200 μg/mL)的LAAS,考察LAAS对PFSF免疫应激参数和pBD-1、pBD-2、pBD-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金猪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约大乌猪(P<0.05),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极显著低于约大乌猪(P<0.01)。2)约大乌猪大多数组织中pBD-1、pBD-2和pBD-3基因的表达量高于乌金猪;2个品种猪的pBD-1和pBD-3基因均在皮肤和卵巢中表达量较高,pBD-2基因在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较高。3)300 μg/mL LAAS极显著降低了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1);LAAS极显著增加了培养液中NO含量(除75 μg/mL组正常细胞外)(P<0.01),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均在LAAS浓度为600 μg/mL时达到最高;LAAS浓度为0、75和150 μg/mL时应激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或P<0.01);添加1 200 μg/mL LAAS可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的LSZ活性(P<0.01),LAAS浓度为150、300、600和1 200 μg/mL时应激细胞与正常细胞中LSZ活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4)应激细胞pBD-1、pBD-2和pBD-3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细胞;当LAAS浓度为150 μg/mL时,pBD-1、pBD-2和pBD-3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乌金猪和约大乌猪防御素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适宜浓度的LAAS能够降低PFSF中LDH活性,提高NO含量及NOS、LSZ活性,上调应激细胞与正常细胞防御素的表达量。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周明, 王恩典, 汪炳红, 陈征义, 邹应龙, 申书婷, 何冰, 丁华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06-2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肉桂醛替代保育猪饲粮中金霉素和杆菌肽锌联用的效果。选取180头42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按体重相似和性别比例相同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B组,每组60头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猪饲喂猪场现行的保育猪饲粮,其中含有金霉素、杆菌肽锌和黏杆菌素;将饲粮中金霉素和杆菌肽锌除去,分别添加400和600 mg/kg肉桂醛制剂,相应地饲喂试验A组和B组猪。试验期21 d。试验发现:用肉桂醛制剂替代保育猪饲粮中联用的金霉素和杆菌肽锌,可显著降低保育猪的腹泻率和腹泻指数(P<0.05)。试验A组、B组猪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高,其中试验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B组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B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A组(P<0.05);试验A组、B组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B组猪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B组猪瘟抗体、蓝耳病抗体、圆环病毒抗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猪伪狂犬抗体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其中试验B组达显著水平(P<0.05)。3组猪血清口蹄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肉桂醛能替代保育猪饲粮中联用的金霉素和杆菌肽锌,并且其应用效果比金霉素和杆菌肽锌联用的效果更好。肉桂醛能较好地预防和控制保育猪腹泻的发生,增强猪体抗氧化能力,促进保育猪的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肉桂醛制剂在保育猪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600 mg/kg。
  • 庞敏, 卢庆萍, 夏冰,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13-2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通透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体重(5.35±1.3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00 mg/kg酪酸梭菌(酪酸梭菌组)、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氧化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各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与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酪酸梭菌组和氧化锌组仔猪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酪酸梭菌组和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腺比极显著升高(P<0.01)。3)酪酸梭菌组和氧化锌组断奶仔猪第14天血清内毒素与D-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酪酸梭菌组与氧化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酪酸梭菌组和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咬合蛋白(Occludin)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氧化锌组相比,酪酸梭菌组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Occludin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酪酸梭菌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改善肠黏膜形态,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可达到与添加氧化锌相同的效果。
  • 薛颖,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22-2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无机及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对蛋鸡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990只22周龄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11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1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按NRC(1994)推荐需要量的25%、50%、75%、100%、125%添加不同水平的无机(2~6组)或有机复合微量元素(7~11组),其中锰(Mn)、铁(Fe)、锌(Zn)、硒(Se)添加水平参照蛋鸡NRC(1994)标准,铜(Cu)添加水平参照肉鸡NRC(1994)标准。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75%、100%、1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提高了蛋鸡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1);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100%、1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提高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活性(P<0.01);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1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8周和第24周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75%、100%、125%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6周时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均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8周时蛋鸡的血浆T-AOC,试验第4周、第8周和第16周时血浆T-SOD活性和试验第16周时血浆GSH-Px活性(P<0.01);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50%、75%、100%、125%有机复合微量元素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4周和第16周时血浆MDA含量(P<0.01)。3)NRC推荐需要量的75%水平时,试验第8周,有机组血浆T-AOC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试验第16周和第24周,有机组血浆GSH-Px活性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NRC推荐需要量的125%水平时,试验第16周,有机组血浆T-SOD活性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试验表明,蛋鸡饲粮中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75%以上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血浆的抗氧化能力;蛋鸡饲粮中添加NRC推荐需要量的25%、50%有机复合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血浆的抗氧化能力;在NRC推荐需要量的75%、125%水平时,有机复合微量元素对蛋鸡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无机复合微量元素。
  • 陈凤鸣, 陈清华, 王雄, 丁增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32-2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2种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00 g/t真菌产木聚糖酶、基础饲粮+200 g/t细菌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A组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甘油三脂、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腺胃和胰腺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4)试验A组、B组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4.81%和11.04%(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分别提高了16.61%和12.70%(P<0.05)。由此可知,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0 g/t真菌或细菌产木聚糖酶,均能改善小肠绒毛发育和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且2种酶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
  • 潘奕鸥, 王薇薇, 李爱科, 张卫卫, 韩四海, 刘建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40-2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阿魏酸对ob/ob小鼠脂肪沉积和腹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5周龄的雄性ob/ob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25%和0.50%阿魏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5%和0.50%的阿魏酸显著降低了ob/ob小鼠的总增重、腹脂率(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5),减少了肝脏脂滴积累,显著降低了腹脂中棕榈油酸和油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腹脂中棕榈油酸/棕榈酸和油酸/硬脂酸(P<0.05)。由此得出,阿魏酸可以抑制ob/ob小鼠的脂肪沉积,改善其腹脂脂肪酸组成,减重降脂效果明显。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翟双双, 李孟孟, 冯佩诗, 王永昌, 王参参, 杨琳, 王文策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47-2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川白鹅和樱桃谷肉鸭对不同产地亚麻饼粕的养分利用率。采集不同产地的亚麻饼粕,测定其营养成分以及四川白鹅和樱桃谷肉鸭对亚麻饼粕的利用率。选用体重相近的四川白鹅和樱桃谷肉鸭各48只,每种试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动物。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亚麻饼粕营养成分有差异,粗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其变化范围为34.72%~41.47%;钙含量较低,在0.33%~0.56%之间波动;总磷含量高,最高可达到1.02%;粗脂肪含量变化差异大,在2.60%~14.12%之间波动;生氰糖苷(HCN)含量差异大,在53.61~394.99 mg/kg之间波动。2)四川白鹅、樱桃谷肉鸭的表观代谢能(AM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9~10.33 MJ/kg和4.55~9.71 MJ/kg,真代谢能(TM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0~11.13 MJ/kg和5.80~10.93 MJ/kg。3)樱桃谷肉鸭对亚麻饼粕的总磷的真利用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由此可见,亚麻饼粕粗蛋白质和总磷含量高,并且磷利用率较高,是较好的蛋白质和磷源饲料原料。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陈家顺, 吴飞, 段叶辉, 李建军, 蒋谦, 李欢, 黄牛, 田军权, 印遇龙, 姚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54-2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生长猪氮以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34.98±2.18)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猪18头,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组AKG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和2%。先进行为期14 d的饲养试验,观察生长性能;然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为7 d,前5 d为预试期,后2 d为粪尿收集期(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1%AKG添加组有改善35~45 kg生长猪生长性能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提高平均日增重(P=0.194 2)和平均日采食量(P=0.258 3),降低料重比(P=0.419 7)。2)随着AKG添加水平提高,尿氮含量有下降趋势(P=0.143 2),粪氮、总氮含量及总氮排放率极显著降低(P<0.01),氮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净利用率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1%与2%AKG添加组尿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31%和41.88%,粪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8.73%和54.69%,总氮排放率分别降低了20.57%和50.00%,氮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60%和6.32%,蛋白质净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8%和6.51%。3)2%AKG添加组钙食入量、粪钙和粪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钙表观消化率和磷表观消化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钙和尿磷含量有低于其他各组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35~45 kg的生长猪饲粮中添加1%~2%AKG可有效降低机体氮、钙、磷排放,提高氮及钙、磷的利用率和日增重。
  • 张莹, 吴铁梅, 王雪, 格日乐玛, 史彬林, 郭晓宇,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62-2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呼伦贝尔羊(HL)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HZ)羔羊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2种不同育肥方式下,其血浆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中氨基酸(AA)组成的变化。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与HZ。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结果表明:1)NG组血浆中必需氨基酸(EAA)、限制性氨基酸(L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呈味氨基酸(DAA)含量有低于GS组趋势(0.05 ≤ P < 0.10)。2)与GS组相比,NG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CP)、LAA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GS组相比,NG组臂三头肌中LAA和DAA含量显著降低(P<0.05),E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 ≤ P < 0.10)。4)NG组股二头肌中CP、EAA、NEAA、TAA、LAA、BCAA、D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5)与HL组相比,HZ组血浆EAA,背最长肌LAA,臂三头肌BCAA和股二头肌EAA含量显著(P<0.05)或有显著趋势升高(P<0.10)。由此可见,GS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NG,HZ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HL羔羊。
  • 杨春涛, 刁其玉, 司丙文, 马俊南, 孔路欣,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76-2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饲粮中添加复合特异性卵黄抗体(IgY)探究其对18~28日龄犊牛生长、腹泻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初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20头,10日龄之前饲喂鲜奶,之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IGY)组在基础饲粮中日添加45 mg/kg BW的复合特异性IgY。预试期为犊牛11~17日龄,期间进行代乳品过渡,正试期为18~28日龄。分别于犊牛18和28日龄晨饲前称重,每天记录犊牛采食量并进行粪便评分。试验结束当天(28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一氧化氮(NO)、溶菌酶(LZM)浓度。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复合特异性IgY虽然对犊牛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却有助于降低犊牛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作用显著(P<0.05);IGY组较CON组极显著提高了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的浓度(P<0.01),分别提高7.19%、5.71%和8.50%;IGY组T-AOC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而NO浓度却显著低于CON组(P<0.05);IGY组血清LZM浓度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复合特异性IgY对血清AKP活性却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复合特异性IgY通过提高犊牛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抗氧化能力以及发挥IgY本身抗原抗体反应,增强犊牛免疫能力和抵抗外界应激能力,降低了腹泻率,促进了犊牛健康。
  • 詹康, 赵倩明, 隋雁南, 封飞飞, 占今舜,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84-2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为利用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模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 h后,弃掉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上清液,贴壁的基本上是单核细胞,磷酸盐缓冲液清洗5次,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2 mL培养基进行3 d诱导。之后,从培养基顶部小心吸弃1.4 mL的培养基,然后再补加含有GM-CSF和IL-4的1.8 mL培养基继续诱导3 d。每天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7天经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c、CD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1)第2天,一些细胞表面可以生长出刺突并伴随着伪足的生长。第3天,细胞表面的刺突和伪足越来越多。第4、5天,一些带有刺突和伪足的细胞开始聚集和融合。第6天,单核细胞基本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含有大量清晰可见的刺突和伪足。2)经流式检测,CD14、CD11c、MHCⅡ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6.8%、65.0%、75.9%,CD80和CD86阳性表达细胞分别占诱导细胞的2.0%和1.2%。综上所述,采用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够获得一定纯度的奶牛树突状细胞。
  • 张元跃, 贺喜, 刘国民, 李铁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191-2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配方平行设计是另一类畜禽饲粮配合方法,本研究旨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动物饲料配方。采用不同组合的多配方平行设计同时配合了生长猪7个不同阶段猪群的饲粮,比较与分析饲粮单位价格、原料用量和养分含量。通过这种设计方法产生的49个生长猪饲粮配方的能量、钙、磷、粗蛋白质、氨基酸、总氮和矿物质的养分含量,都达到或超过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2012)提出的猪营养需要的推荐量,也满足最低成本的要求。实例表明,多配方平行设计能同时配合多个畜禽饲粮,并能在一个大的范围内选到更好的配方,应用于动物饲料配方设计具有实际可行性。
  • 李成, 程小飞, 洪波, 陈湘艺, 伍远安, 李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04-2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鱼卵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本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刺鲃鱼卵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鲃鱼卵(鲜样)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7.66%、粗脂肪含量为3.18%、水分含量为64.26%、粗灰分含量为3.09%。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7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10种,总氨基酸(TAA)含量为23.21%,EAA含量为9.28%,NEAA含量为13.93%;EAA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分别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进行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9.26%。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3种饱和脂肪酸(SFA)、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2.68%、48.40%、28.93%;C20: 5n-3(EPA)+C22: 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8.53%。刺鲃鱼卵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硒含量丰富,其中锌、铁含量分别高达90.986 5、31.386 3 mg/kg。由此得出,刺鲃鱼卵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 张露露, 王昕陟, 刘旭龙, 吕秋威, 郁恒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13-2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对仔猪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分析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选取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去皮豆粕处理、发酵豆粕C处理、发酵豆粕E处理和动物蛋白处理。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去皮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约占80%,发酵豆粕中约占50%,甚至降至24%;发酵豆粕中肽含量约占19%,去皮豆粕中仅有2.7%。与去皮豆粕处理相比,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与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负相关;发酵豆粕能够在断奶仔猪饲料中使用,并且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绒毛结构。
  • 李培峰, 魏清宇, 叶红心, 崔少华, 李亚妮, 丁馥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21-2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边鸡的肌肉品质。选取1日龄边鸡60只,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在同一条件下常规饲养,于112日龄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化学指标、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边鸡公鸡、母鸡的屠宰率均达到88%以上,全净膛率均达到65%以上。边鸡公鸡胸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边鸡公鸡、母鸡胸肌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4.67%、87.63%,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边鸡公鸡、母鸡腿肌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08%、13.02%,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边鸡公鸡胸肌、腿肌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1.74、99.44 mg/g,母鸡分别为29.57、114.29 mg/g;公鸡胸肌、腿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0.47%、96.06%,母鸡分别为80.20%、93.75%,总脂肪酸、总氨基酸含量各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边鸡具有屠宰性能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肉品质好、风味物质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地方鸡种。
  • 司彦培, 刘国华, 蔡辉益, 常文环, 郑爱娟, 张姝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28-2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克鲁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LSA)是本研究团队从鸡粪中筛选出的一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酵母菌。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S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液指标及粪尿除臭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添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7、1.0×108和1.0×109 CFU/kg LSA。试验期42 d,全期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各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LSA对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108 CFU/kg LSA显著提高了肉鸡脾脏指数(P<0.05)。3)饲粮中添加LSA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酸及血浆中氨含量(P<0.05),但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LSA对粪尿含水量、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108 CFU/kg LSA显著降低了粪尿氨氮含量(P<0.05)。由此可见,LS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及血液指标无不良影响;饲粮中添加LSA可以提高肉鸡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氮代谢,减少粪尿中氨氮的含量,降低环境污染。
  • 曲昆鹏, 张倩, 杨家昶, 胡希怡, 曹丙健, 宋志刚, 程宗佳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35-22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环境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67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0、150和200 g/t β-葡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150 g/t剂量组1~21日龄肉仔鸡体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50 g/t剂量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21日龄时,150 g/t剂量组肉仔鸡盲肠内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和回肠内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150和200 g/t剂量组肉仔鸡盲肠内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t剂量组(P<0.05)。4)饲粮添加β-葡聚糖对42日龄肉仔鸡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影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量的β-葡聚糖可提高肉仔鸡出栏重,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增加盲肠内乳酸菌数量,减少空肠、回肠和盲肠内沙门氏菌数量。
  • 刘博, 陈玉敏, 宋小珍, 符运斌, 欧阳克蕙, 黄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43-22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葛根总黄酮对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1日龄AA肉鸡275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1羽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250、1 250 mg/kg葛根总黄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0 mg/kg添加组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在8~14日龄、15~21日龄和29~35日龄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22~28日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0 mg/kg添加组AA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在8~14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 mg/kg添加组AA肉鸡的料重比在15~21日龄、29~35日龄和36~42日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22~28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AA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添加组AA肉鸡胸肌、腿肌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红度(a*)值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50 mg/kg添加组腿肌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 mg/kg添加组胸肌、腿肌的黄度(b*)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50、1 250 mg/kg添加组AA肉鸡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250 mg/kg添加组的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葛根总黄酮可提高AA肉鸡的生长性能,但添加250 mg/kg的葛根总黄酮可改善肌肉的色泽和嫩度。
  • 张宁, 邓颖, 李飞, 李发弟, 刘婷, 王维民,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50-22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时间及日龄变化对湖羊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51±0.57)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54只初生湖羊公羔,饲养至28日龄后屠宰6只。将剩余的48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 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 kg],每组24只。2组在42、56、70、84日龄分别屠宰6只,屠宰后测定羔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和瘤胃中氢化菌含量。结果表明:1)56日龄断奶组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高于28日龄断奶组;随着日龄的增长,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升高,种类变得越来越多。2)70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56日龄断奶组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含量在42日龄时显著高于70和84日龄(P<0.05)。由此可见,与28日龄断奶相比,羔羊在56日龄断奶更利于肌肉中脂肪酸的沉积。
  • 冯泮飞, 刘军花, 叶慧敏, 朱伟云, 毛胜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60-2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寡果糖诱导瘤胃酸中毒对山羊瘤胃发酵、蹄组织结构、蹄部炎症因子及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8头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杂山羊(波尔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导酸中毒的试验组,每组4头。其中试验组山羊瘤胃寡果糖灌注量为21 g/kg BW。分别于灌注前(0 h)和灌注后4、8、12、24和48 h采集瘤胃液,同时分别在0、4、8、24和48 h通过颈静脉采集血液,灌注后48 h屠宰2组山羊,采集蹄组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山羊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血液和瘤胃液中乳酸和脂多糖浓度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山羊蹄组织中次级表皮蹄小叶和次级真皮蹄小叶的长度变短,蹄小叶形状不规则;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山羊蹄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寡果糖诱导山羊急性瘤胃酸中毒可导致山羊瘤胃发酵紊乱,提高瘤胃液和血液中脂多糖与乳酸浓度,导致山羊蹄组织相关炎症因子与金属蛋白酶表达改变,最终引发山羊急性蹄叶炎。
  • 韩奇鹏, 罗玲, 揭红东, 王凯军, 张佩华, 周传社, 孔志伟, 汤少勋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69-2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浏阳黑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周期分布、增殖和凋亡特点进行研究。试验采集60日龄浏阳黑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应用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组织进行消化,得到单个的山羊瘤胃上皮原代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对原代和传代培养阶段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细胞免疫组化学方法对传代细胞进行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和凋亡比率。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 EDTA消化获得的山羊瘤胃上皮原代细胞,培养1 d开始贴壁生长,2 d开始生长较快(对数期),呈典型的“波峰”状生长,3~4 d生长最为迅速,7 d生长速度平稳(平台期)。2)经细胞免疫组化学方法的鉴定,细胞胞浆为黄褐色,即细胞角蛋白19呈阳性表达。3)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联合染色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通过0.25%胰蛋白酶+0.02% EDTA的消化方法成功得到了浏阳黑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可为今后研究反刍动物瘤胃相关机制与功能提供模型。
  • 经语佳, 高健, 王梦芝, 何跃楠, 史良峰, 欧阳佳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78-2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细菌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以3头瘤胃瘘管奶牛提供瘤胃液,对照(A)组底物含5%脂肪酸钙,试验组培养底物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5%、1.0%、0.5%和1.5%(B组),1.5%、1.0%、1.5%和1.0%(C组),1.0%、1.5%、1.5%和0.5%(D组)以及1.5%、0.5%、0.5%和1.0%(E组)。在培养后0、3、6、12、18、24 h采集培养液,测定pH、氨氮浓度和瘤胃细菌含量。结果表明:1)培养液pH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培养液氨氮浓度显著高于B、D组(P<0.05)。2)除白色瘤胃球菌,其他菌属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琥珀酸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蛋白溶解梭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含量在B组较高;C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球菌、降解淀粉瘤胃球菌以及瘤胃总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培养液埃氏巨球菌含量最高,为优势菌。综合得出,脂肪酸组合对瘤胃总细菌和大部分细菌种属含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发酵模式有关。
  • 程光民, 陈凤梅, 刘建胜, 张永翠,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86-2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将100只预产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A、B、C、D组)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4%、27%、30%和33%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C组母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组母兔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泌乳力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D组仔兔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组(P<0.05)。2)B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C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B、C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孕酮、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生成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A、D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DF水平能够影响泌乳母兔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殖激素含量,并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泌乳期肉兔适宜的饲粮NDF水平为24%~27%。
  • 许明珠, 张琴, 童潼, 董兰芳, 杨家林, 蒋艳, 黄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292-2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蛋氨酸锌为锌源,在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配制实际锌含量分别为9.3、31.7、49.9、90.1、168.6和326.5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4.54±0.10) mg的方格星虫稚虫8周,用以研究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成分、体腔液中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尾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饲料锌含量最低(9.3 mg/kg)和最高(326.5 mg/kg)的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粗灰分含量的趋势则相反。饲料锌含量对虫体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体腔液锌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体腔液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在饲料锌含量为326.5 mg/kg时达到最高值;而虫体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适宜锌含量为41.93 mg/kg。
  • 江茂旺, 蒋霞敏, 梁晶晶, 王鹏帅, 阮鹏, 韩庆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300-2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探究不同生长时期虎斑乌贼内壳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变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60、90、120、150日龄)虎斑乌贼内壳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5种常量元素——钠(Na)、钾(K)、镁(Mg)、铝(Al)、钙(Ca)和8种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硒(Se)、锰(Mn)、镉(Cd)、砷(As)、锶(Sr)]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时,粗灰分均是虎斑乌贼内壳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9.98%~92.06%,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粗蛋白质的含量为2.82%~3.11%,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60日龄时(P<0.05);水分含量为3.93%~6.21%,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降低,表现为6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相对于其他营养成分,虎斑乌贼内壳中粗脂肪、多糖含量较少,分别为0.41%~0.47%、0.34%~0.38%。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AA)。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总氨基酸(TAA)、EAA和酸性氨基酸(AAA)含量分别为2.79%~2.93%、0.87%~0.98%和0.69%~0.87%,其中AAA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各生长时期虎斑乌贼内壳中均以谷氨酸(Glu)含量(0.31%~0.43%)最高,组氨酸(His)含量(0.03%~0.07%)最低。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均检测出7种脂肪酸,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SFA)、1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脂肪酸组分中以C22: 6n-3、C16: 0和C18: 0为主,其中C22: 6n-3含量(35.68%~37.62%)最高。生长时期对常量元素Na、Mg、Al和Ca及微量元素Cu、Zn和Sr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Ca、Mg、Zn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重金属元素Cd、As含量很低,分别为0.001~0.003 mg/g和0.012~0.030 mg/g。综上所述,虎斑乌贼内壳营养丰富,Ca、Mg、Zn含量高,且随着生长不断增加,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邢敬亚, 钟伟, 刘帅, 陈明帅, 张婷, 孙皓然, 樊燕燕,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28(7): 2309-2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6.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9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6组蓝狐分别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11%(Ⅰ组)、0.52%(Ⅱ组)、0.92%(Ⅲ组)、1.33%(Ⅳ组)、2.14%(Ⅴ组)和3.36%(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1),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亚油酸水平由0.92%升高到3.36%,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料重比逐渐降低,但上述指标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消化率(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均以Ⅵ组最高,干物质消化率以Ⅴ组最高,但上述3个指标在Ⅳ和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亚油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粪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或P<0.05),对食入氮、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粪氮以Ⅵ组最高,与Ⅱ、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氮以Ⅱ组最高,与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证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的角度综合考虑,饲粮亚油酸水平为2.14%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