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吴培, 冯琳, 姜维丹,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01-6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蛋白,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除在神经细胞表达外,在多种免疫细胞中也有表达。α7nAChR活化后主要通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双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等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进而缓解炎症反应。部分营养物质能通过α7nAChR介导的信号途径调控动物炎症反应。本文主要就α7nAChR介导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营养物质调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朱雯, 刘天伟, 孙昕旸, 张子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09-60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蒜素(allicin)是大蒜中的一种防御分子,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杀菌抑菌和抵抗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大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李润娴, 温洋, 王凤来, 贺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17-6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包括铅、镉、汞、砷、铬、铜、锌等)污染环境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它们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富集,最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各类饲料、动物源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也不断升高,发展便捷、高效、可靠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可为饲料和食品中重金属监管做出有力的保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含重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及其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仪器检测和快速检测两大类方法,并对其应用情况、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大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郑宇慧, 欧阳潼, 薛圣霖,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24-60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泌乳是奶牛重要的生理机能,其乳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奶牛泌乳性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热应激会损伤奶牛的乳腺健康,危害奶牛养殖。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乳腺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进展,并阐释了乳腺细胞对热应激的反应,以期为减缓热应激对奶牛乳腺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参考。
  • 金远铭, 崔莲花, 严昌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37-6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犊牛腹泻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抗生素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腹泻,减少损失,但长期使用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益生菌已成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中的深入发展,将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作为新型益生元内化入益生菌体内,可促使其分泌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若将其应用于犊牛的生产实践当中,将为治疗犊牛腹泻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犊牛腹泻原因、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与益生菌的协同效应,分析了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在防治犊牛腹泻中的可行性。
  • 王斐, 徐树杰, 李响, 李卫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44-6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机理促进动物生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对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益生菌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益生菌更好地应用于生猪养殖业提供参考。
  • 王梦雨, 万凡, 伊宝,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57-60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二氢槲皮素(DHQ)是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抗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被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尤其在饲料"禁抗"后,作为天然植物提取物,二氢槲皮素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氢槲皮素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其次探讨了二氢槲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了二氢槲皮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初步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和畜禽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 甄锐, 黄艳娜, 蒋宗勇, 易宏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69-6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多种脱氢酶的辅酶,参与细胞内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代谢中的多种生物氧化过程,其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前期研究表明,NAD代谢能够调节动物肠道免疫功能,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不明确,且在畜禽上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综述了NAD体内分布及代谢的基础上,从去乙酰化、肠道微生物菌群、巨噬细胞极化等角度分析NAD代谢介导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的可能机理,以期为营养调控NAD代谢而保障肠道黏膜免疫稳态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畜禽肠道健康提供新思路。
  • 张庆国, 范富, 马金慧, 牛化欣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77-6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苋属植物(Amaranthus)是一种古老多种用途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好、产量高、耐旱、耐贫瘠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它富含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脂肪和酚类化合物,在促生长、抗氧化和改善健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饲用价值,开发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苋属植物籽粒和株叶的营养价值、次级代谢产物、调制加工方式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合理开发优质苋属类饲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技术指导。
  • 刘悦, 字学娟, 陈婷, 李茂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84-6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草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是影响饲草青贮发酵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来自于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的饲草表面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从而使发酵特性多样化。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由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其演替过程所主导,而这二者不仅受牧草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的影响,且外源青贮添加剂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种类饲草青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规律以及青贮添加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总的看来,不同区域环境、不同饲草种类以及不同青贮添加剂类型都影响了饲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了青贮发酵品质的差异。为了获得优质青贮饲料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因素、饲草特性以及添加剂类型,建议对不同的饲草进行差异化的青贮调制。
  • 赵林波, 白天天, 崔浩然, 郭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093-6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属动物盲肠是多种微生物菌群发酵的主要器官,其微生物菌群是消化纤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属动物盲肠代谢功能的基础,并能够协助马属动物免受胃肠道疾病感染。探索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的种属及其作用对维持马属动物健康和减少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种类、发酵参数特点、不同种属微生物对盲肠消化的主要作用,以及影响盲肠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发酵参数的因素,还简述了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菌群在降解纤维过程中与相关肠道疾病的关系,以期对未来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菌群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呼红梅, 郝丽红, 王怀中, 林松, 王彦平, 赵雪艳, 王勇, 丁健, 王诚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04-6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日龄相近、体重为(35.00±4.32) kg的健康"杜×长×大"商品猪9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生长阶段(35~70 kg)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8%和12%发酵桑叶的饲粮,育肥阶段(71~130 kg)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15%和18%发酵桑叶的饲粮。试验Ⅰ、Ⅱ、Ⅲ组生长阶段和育肥阶段发酵桑叶替代豆粕的比例分别为1.0%、2.0%、3.0%和3.0%、3.8%、4.5%。试验期为128 d (生长阶段50 d,育肥阶段7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阶段饲粮中添加4%、8%发酵桑叶对试验猪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达到12%时,ADG极显著降低(P<0.01);育肥阶段饲粮中添加12%发酵桑叶对ADG和F/G无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达到15%和18%时,ADG极显著降低(P<0.01);生长和育肥阶段饲粮中分别添加4%和12%发酵桑叶对试验全期ADG和F/G无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分别达到8%、15%和12%、18%时,ADG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桑叶对生长育肥猪胴体品质以及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生长阶段添加4%、育肥阶段添加12%发酵桑叶时肌肉中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有所增加(P>0.05);饲粮中添加8%(生长阶段)和15%(育肥阶段)发酵桑叶时,肌肉中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P>0.05)。综上所述,猪生长和育肥阶段饲粮中发酵桑叶的添加量分别以4%和12%为宜。
  • 赵金标, 宋孝明, 李忠超, 臧建军, 倪寿清, 刘岭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14-6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不同纤维原料在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选择30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猪,平均初始体重为(45.0±2.1) kg,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含97.4%玉米的基础饲粮以及分别含29.22%大豆皮、豆腐渣、发酵苹果渣和苹果渣的4种纤维饲粮。试验共22 d,包括7 d代谢笼适应期,10 d饲粮适应期和5 d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1)与玉米基础饲粮相比,饲喂大豆皮、豆腐渣、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饲粮生长猪的总能、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代谢能/总能显著降低(P<0.05),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豆腐渣和大豆皮饲粮相比,饲喂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饲粮生长猪的总能、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饲喂发酵苹果渣饲粮生长猪的消化能/总能和代谢能/总能显著降低(P<0.05)。2)豆腐渣的酸性洗涤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能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高于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P<0.05)。大豆皮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豆腐渣、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P<0.05)。大豆皮和豆腐渣的消化能/总能和代谢能/总能显著高于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P<0.05),但代谢能/消化能显著低于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P<0.05)。总而言之,不同纤维原料对生长猪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以及营养物质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具有很大差异,且大豆皮和豆腐渣在生长猪上的饲喂价值优于苹果渣和发酵苹果渣。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卢建, 曲亮, 王星果, 李永峰, 马猛, 窦套存, 胡玉萍, 郭军, 李尚民, 王克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23-6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水平对8~18周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均匀度以及跖骨和鸡冠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8~18周龄如皋黄鸡CP和ME需要量。试验选用8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1 800只,随机分成1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采用5×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子1为饲粮CP水平,设14.00%、14.75%、15.50%、16.25%和17.00% 5个水平;因子2为饲粮ME水平,设10.88、11.30和11.72 MJ/kg 3个水平。试验期10周(8~18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蛋鸡18周龄体重(P<0.05),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蛋鸡15、16、17和18周龄体重(P<0.05)。2)饲粮CP和ME水平均显著影响蛋鸡8~1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P<0.05);此外,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蛋鸡8~15周龄ADG和F/G以及16~18周龄ADFI (P<0.05)。3)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蛋鸡8~15周龄、16~18周龄和8~18周龄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和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以及8~18周龄代谢能转化比(MECR,P<0.05)。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蛋鸡16~18周龄和8~18周龄ADCPI,8~15周龄、16~18周龄和8~18周龄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以及8~15周龄和8~18周龄CPCR和MECR (P<0.05)。4)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蛋鸡15、16、17和18周龄体重变异系数(P<0.05)。5)饲粮CP和ME水平对15和18周龄蛋鸡跖长、冠长和冠高均无显著影响(P>0.05)。6)饲粮CP和ME水平对8~18周龄蛋鸡生长性能、均匀度以及跖骨和鸡冠发育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均匀度以及跖骨和鸡冠发育等指标,如皋黄鸡8~18周龄饲粮适宜CP水平为14.75%,适宜ME水平为11.72 MJ/kg。
  • 刘宁, 张柏林, 张丽娟, 朱敏, 郝美林, 宋培勇, 姚欣, 许润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37-6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茶多酚(TP)对长顺绿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抗氧化指标及输卵管形态的影响。选用180日龄健康的长顺绿壳蛋鸡24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200和400 mg/kg的TP。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00和400 mg/kg的TP均显著降低了1~4周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蛋重(P<0.05),饲粮添加400 mg/kg的TP显著降低了5~8周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0 mg/kg的TP显著提高了第4和8周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P<0.05),饲粮添加200 mg/kg的TP显著增加了第4和8周鸡蛋的哈夫单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0 mg/kg的TP显著降低了血浆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添加200和400 mg/kg的TP显著提高了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增加了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0 mg/kg的TP改善了输卵管膨大部形态,显著增加了输卵管膨大部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400 mg/kg的TP降低了蛋鸡的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其抗氧化性能,对蛋品质及输卵管膨大部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范秋丽, 李龙, 苟钟勇, 王一冰, 林厦菁,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47-6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在相同营养条件下,比较研究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长速度(快速、中速和慢速)黄羽肉鸡胸肌和腿肌感官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的异同。选用1日龄的快速型岭南黄鸡、中速型麻黄鸡和慢速型胡须鸡各60只(均为母鸡),随机分为9栏饲养,每种鸡3栏,每栏20只。在相同营养及饲养环境下饲养至上市日龄(岭南黄鸡63日龄、麻黄鸡77日龄和胡须鸡165日龄),每个品种随机挑选接近各自平均体重的14只鸡进行屠宰,测定肌肉感官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在感官品质方面,慢速型肉鸡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最高,且胸肌肌纤维密度最高、肌纤维直径最小,显著优于快速型或中速型(P<0.05);慢速型肉鸡胸肌宰后24 h pH和45 min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胸肌宰后45 min和24 h肉色黄度(b*)值显著低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同时,慢速型肉鸡腿肌宰后24 h pH显著高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腿肌宰后45 min和24 h肉色亮度(L*)值和b*值显著低于快速型或中速型(P<0.05)。2)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慢速型肉鸡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其中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快速型肉鸡胸肌单不饱和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慢速型(P<0.05),其中油酸贡献最大,其含量显著高于中速型和慢速型(P<0.05);慢速型肉鸡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其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为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同样显著高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快速型肉鸡腿肌棕榈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中速型或慢速型(P<0.05),其中油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贡献最大,其含量显著高于中速型和慢速型(P<0.05);慢速型肉鸡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快速型和中速型(P<0.05),其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为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稀酸,显著高于快速型或中速型(P<0.05)。总体上,中速型肉鸡胸肌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值分别为11.06和8.46,更为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合人体健康的数值(6~10)。3)在氨基酸含量方面,中速型肉鸡胸肌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快速型和慢速型(P<0.05),其中对鲜味氨基酸含量贡献最大的为谷氨酸和甘氨酸,其含量显著高于快速型和慢速型(P<0.05);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快速型或慢速型(P<0.05)。虽然3种不同生长速度黄羽肉鸡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慢速型肉鸡腿肌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快速型(P<0.05);中速型肉鸡腿肌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快速型和慢速型(P<0.05)。综合上述结果,不同生长速度黄羽肉鸡在相同营养条件下达到出栏重时,以肌肉感官品质为参考,慢速型优于中速型,中速型优于快速型;以肌肉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为参考,中速型优于慢速型,慢速型优于快速型。
  • 鲁春灵, 秦玉昌, 李俊, 谷旭, 董颖超, 牛力斌, 商方方, 杨洁, 李军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61-6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对颗粒饲料质量、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F0),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F5)、10%(F10)、15%(F15)、20%(F20)和25%(F25)玉米DDGS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玉米DDGS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颗粒饲料的颗粒耐久性、颗粒硬度和颗粒酥脆性均显著升高(P<0.05)。2)随着饲粮DDGS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小肠相对长度和回肠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F25组肉鸡肝重率和肌胃指数显著升高(P<0.05),胸肌肉色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随着饲粮DDGS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转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玉米DDGS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无显著影响;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可知,肉鸡1~21日龄饲粮中玉米DDGS最适添加水平为13.05%,22~42日龄为18.05%;饲粮添加25%的玉米DDGS会对肉鸡肝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崔洋洋, 韩国锋, 李延森, 李春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73-6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卵内注射亮氨酸对慢性热应激雌性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罗斯308种蛋200枚,随机分为2组(每组平均蛋重64.9 g),在胚胎期第7天进行卵内注射,对照组和亮氨酸组分别注射超纯水(0.5 mL/枚)和亮氨酸水溶液(0.5 mL/枚,含9.06 mg L-亮氨酸)。在雏鸡2日龄时通过快慢羽鉴别法筛选出雌性雏鸡分笼饲养,饲养至15日龄时2组各选择体重相近的24只雌性雏鸡,分成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2组雌性雏鸡在21~39日龄连续19 d (每天10:00—16:00)进行热处理[(30±2)℃],结束后在正常温度环境下饲养1周至46日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卵内注射亮氨酸对雌性肉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2)卵内注射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39日龄雌性肉鸡脾脏指数(P<0.01);3)卵内注射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39日龄雌性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回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且卵内注射亮氨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46日龄雌性肉鸡回肠和空肠绒毛高度(P<0.05或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4)卵内注射亮氨酸极显著降低了46日龄雌性肉鸡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1),且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1);5)卵内注射亮氨酸使39日龄雌性肉鸡空肠组织MDA含量降低了46.7%(P=0.134),且使空肠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4.9%(P=0.886)和53.2%(P=0.102)。综上所述,卵内注射亮氨酸可改善慢性热应激雌性肉鸡肠道组织形态和脾脏指数,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
  • 张倩倩, 张帆, 赵向红, 张玉, 王海宏, 初芹, 宋志刚, 耿爱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84-6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钙和有效磷水平对0~6周龄北京油鸡(简称油鸡)新配套系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85%、0.90%、0.95%,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35%、0.40%、0.45%。选择油鸡新配套系1日龄公母混合雏鸡1 29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9个重复,每重复(笼)16只(公母各占1/2)。各组随机饲喂所配制的9种试验饲粮。测定0~3周龄、4~6周龄、0~6周龄雏鸡生长性能,测定6周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钙和有效磷水平对0~3周龄、4~6周龄、0~6周龄雏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的单独以及互作影响(P>0.05)。0~3周龄饲粮钙水平为0.85%组周平均体增重最高(144.88 g),料重比最低(1.78)。4~6周龄饲粮钙水平为0.95%、有效磷水平为0.35%组的周平均体增重最高(226.95 g);2)饲粮钙和有效磷水平显著影响0~6周龄雏鸡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钙水平为0.9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有效磷水平为0.35%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最高,不同钙磷水平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油鸡新配套系0~3周龄适宜钙水平为0.85%、有效磷水平为0.35%;4~6周龄适宜钙水平为0.95%、有效磷水平为0.35%。若考虑0~6周龄全期,则建议采用钙水平为0.95%、有效磷水平为0.35%较为合适。
  • 郝永胜, 申仲健, 吴永保, 张博, 唐静, 侯水生, 谢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193-6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35日龄北京鸭回肠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选取15日龄体重基本一致且健康的雄性北京鸭36只,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试验期为21 d。35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只北京鸭进行屠宰,取回肠和盲肠内容物,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肉鸭回肠和盲肠总共获得1 26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23个门,53个纲,128个目,211个科,455个属。2)与回肠相比,肉鸭盲肠中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Shannon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3)肉鸭回肠和盲肠中总共含有5个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其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回肠中主要的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盲肠主要的菌门,脱铁杆菌门为盲肠中特有的优势菌门。4)肉鸭回肠和盲肠中总共含有32个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其中,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棒杆菌属为回肠中主要的菌属,拟杆菌属和粪杆菌属为盲肠中主要的菌属。5)棒杆菌科、乳杆菌科和链球菌科为肉鸭回肠中主要的菌科,毛螺菌科、拟杆菌科和瘤胃菌科为肉鸭盲肠中主要的菌科。6)肉鸭回肠中共获得了22个差异微生物,在科水平上的差异微生物为链球菌科、乳杆菌科、棒杆菌科、微球菌科、气球菌科、梭菌科、伯克氏菌科和肠球菌科。肉鸭盲肠中共获得了32个差异微生物,在科水平上的差异微生物为拟杆菌科、瘤胃菌科、毛螺菌科、理研菌科、颤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氨基酸球菌科、丁酸球菌科和产粪甾醇真杆菌科。综上所述,肉鸭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高于回肠。肉鸭回肠中的主要菌属为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等淀粉分解菌,盲肠中的主要菌属为拟杆菌属和粪杆菌属等参与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的菌属。
  • 安勇, 计峰, 王雪敏, 王铮, 张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03-6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乳鸽发育期间血清代谢物的变化。选取14日龄、体重(398.33±43.28) g与21日龄、体重(449.17±49.44) g的健康乳鸽各6只,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基于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分析,根据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和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日龄乳鸽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到11 538个特征代谢峰,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694种代谢物。经搜库(自建库、Metlin、HMDB等数据库)定性分析,共筛选出7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49种差异代谢物丰度显著上调(P<0.05),22种差异代谢物丰度显著下调(P<0.05)。KEGG通路富集共获得29条代谢通路,其中14条代谢通路差异显著(P<0.05),主要为甘油脂代谢、醚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等。乳鸽血清S-腺苷蛋氨酸、L-棕榈酰肉碱、硬脂酰肉碱和磷脂类代谢物的含量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乳鸽发育期生理状态的变化,为生产中更好地满足其营养需要提供参考。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欧阳依娜, 王思宇, 梁家充, 薛白, 李卫娟, 李银江, 洪琼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13-6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生长性能、磷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磷需要量。选择5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且年龄一致的经产2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19%、0.32%、0.45%、0.56%和0.64%的试验饲粮,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期共4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0 d。在正试期第12天从各组中选取5只母羊进行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0.19%和0.32%磷水平组平均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45%和0.64%磷水平组(P<0.05),而前者料重比显著低于后者(P<0.05);干物质采食量以0.19%磷水平组最高,显著高于0.45%、0.56%和0.64%磷水平组(P<0.05),而与0.32%磷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饲粮磷水平升高,空怀期母羊进食磷、粪磷、尿磷、排泄磷、可消化磷和沉积磷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而磷表观消化率和磷利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19%、0.56%和0.64%磷水平组间磷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磷水平升高,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血清磷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呈上升趋势,血清降钙素(CT)和瘦素(LEP)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0.32%磷水平组血清羟脯胺酸(HYP)含量显著高于0.45%和0.56%磷水平组(P<0.05);饲粮磷水平对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骨钙素(BGP)含量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4)进食磷(x)与沉积磷(y3)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309 1x-0.025 4(R2=0.893 4)。综上所述,饲粮磷水平在0.19%~0.32%时有利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生长,减少磷的排泄量和沉积量,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磷维持需要量为0.082 2 g/(kg W0.75·d),总磷需要量为0.21~0.33 g/(kg W0.75·d)。
  • 马小明, 吴建平, 李聚才, 郎侠, 丁伟, 孙文阳, 王秀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23-6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2.0±3.0) kg的滩羊羔羊45只,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公羔8只,母羔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和10%的地椒。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3组滩羊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滩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背最长肌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1组滩羊背最长肌中C8 : 0与C16 : 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的比例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的地椒可以改善滩羊的肉品质,添加5%的地椒可改善滩羊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 鲍宇红, 王文博, 原现军, 普布卓玛, 罗增, 参木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33-6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青藏高原那曲和当雄区域高山草甸藏嵩草营养价值。采集了8月和11月生长于当雄(海拔4 200 m)和那曲区域(海拔4 450 m)高山草甸的藏嵩草,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率分析。结果表明:1)2个区域11月藏嵩草粗脂肪(EE)含量显著低于8月(P<0.05)。当雄区域藏嵩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和糖类(CA)比例显著低于那曲区域(P<0.05),且2个区域8月藏嵩草CNSC和CA比例显著高于11月(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粗蛋白质(CP)比例均显著高于11月(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非蛋白氮(PA)比例均显著高于11月(P<0.05),且那曲区域藏嵩草PA比例显著高于当雄区域(P<0.05)。2)2个区域8月藏嵩草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OMD)无显著差异(P>0.05),当雄区域11月藏嵩草IVOMD显著低于那曲区域(P<0.05),当雄区域11月藏嵩草IVOMD显著低于8月(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代谢能(ME)无显著差异(P>0.05),2个区域11月藏嵩草ME均显著低于8月(P<0.05),且那曲区域11月藏嵩草ME显著高于当雄区域(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瘤胃液氨态氮/总氮(NH3-N/TN)均显著低于11月(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瘤胃液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1月藏嵩草瘤胃液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8月(P<0.05);那曲区域11月藏嵩草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当雄区域(P<0.05)。2个区域8月藏嵩草瘤胃液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雄区域11月藏嵩草瘤胃液丙酸含量显著低于8月(P<0.05);那曲区域11月藏嵩草瘤胃液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当雄区域(P<0.05)。综上所述,生长区域和时间影响了藏嵩草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8月藏嵩草CNSC、CA比例以及IVDMD、IVOMD和ME均高于11月,那曲区域藏嵩草CNSC和PA比例始终高于当雄区域。
  • 付薇, 陈伟, 王小利, 孟军江, 覃涛英, 韩永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45-6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BR07和1株发酵乳杆菌LFE19。将前期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P06和戊糖片球菌PP02与上述3株菌株制成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添加量均为5×105 CFU/g,分为8个处理:1) CK处理(无乳酸菌);2) T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 :戊糖片球菌PP02=1 : 1);3) Y1处理(短乳杆菌LBR02);4) Y2处理(短乳杆菌LBR07);5) Y3处理(发酵乳杆菌LFE19);6) T+Y1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 :戊糖片球菌PP02 :短乳杆菌LBR02=1 : 1 : 2);7) T+Y2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 :戊糖片球菌PP02 :短乳杆菌LBR07=1 : 1 : 2);8) T+Y3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 :戊糖片球菌PP02 :发酵乳杆菌LFE19=1 : 1 : 2)。对8个处理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后第0、3、6、9天的pH、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60 d时,各处理pH差异不显著(P>0.05),均低于4.1。T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K、Y3、T+Y3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处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贮前相比,青贮60 d时,各处理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有氧暴露第9天,Y1、Y2、T+Y1、T+Y2处理pH和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综合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T+Y1处理>Y1处理>T+Y2处理>Y2处理>Y3处理>T处理>T+Y3处理>CK。综上分析,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有氧暴露后,短乳杆菌LBR02单独添加或与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组合添加在保存甜高粱营养价值、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 曹涵文, 张成福, 信金伟, 朱勇, 张强, 姜辉, 次旦央吉, 鲜莉莉, 陈晓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57-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牦牛泌乳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体尺、体重相近的健康的泌乳期带犊母牦牛40头,平均分为4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 g/d RPLys和RPMet (RPLys : RPMet=3 : 1),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分别于饲喂起始与结束时,测定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犊牛体尺指标和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能够显著提高泌乳牦牛乳蛋白含量(P<0.05),对产奶量、乳脂率及乳中乳糖、总固形物、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能够显著提高犊牛胸围、体驱指数、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及肥度指数(P<0.05),对体高、体斜长、管围、体长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 g/d RPLys和RPMet (RPLys : RPMet=3 : 1)能够提升泌乳牦牛的泌乳性能,并对犊牛的生长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 王书祥, 戴东文, 杨英魁, 王迅, 柴沙驼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66-6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精料对冷季放牧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3周岁左右、体重[(204.90±10.65)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所有试验牦牛在同一草场放牧,对照组不进行补饲,试验组每天每头的精料补饲量为体重的1.2%。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瘤胃液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微生物蛋白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和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组共检测到2 94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OTU数目为2 099个,占总OTU数目的79.90%,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独有528和316个OTU,试验组Shannon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试验组瘤胃中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疣微菌门和螺旋体门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黏胶球形菌门和纤维杆菌门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中普雷沃菌属_1和瘤胃球菌科_NK4A214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克里斯滕森菌科_R-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冷季补饲精料能提高放牧牦牛的生长性能,促进瘤胃发酵,降低瘤胃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 李陇平, 李托, 朱海鲸, 史雷, 李宇超, 高海松, 陈倩, 屈先先, 伊禹萱, 李紫玉, 屈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77-6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消化能水平对25~35 kg陕北白绒山羊公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26.27±1.49) kg的6月龄陕北白绒山羊公羔32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8只羊。各组试验羊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1.06%,消化能水平分别为9.28(Ⅰ组)、9.77(Ⅱ组)、10.27(Ⅲ组)和10.77 MJ/kg (Ⅳ组)的饲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当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每组选择3只羊进行为期13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Ⅱ组试验羊平均干物质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羊增重收益和经济效益以Ⅱ组最高,Ⅰ组次之,Ⅳ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Ⅱ组摄入总能、消化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最高,摄入总能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消化能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粪能最高,Ⅱ组次之,Ⅲ组最低,Ⅰ组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4)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均以Ⅱ组最高,且呈现出随着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显著高于Ⅰ组(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Ⅱ组最低,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且表现出随着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5)饲粮不同消化能水平对试验羊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羊血清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和甘油三酯含量均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其中,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血清β-羟基丁酸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试验羊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Ⅱ组葡萄糖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 0.05),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试验羊血清尿素氮含量Ⅰ组最高,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由以上结果并考虑饲养成本及养殖效益,25~35 kg陕北白绒山羊公羔最佳饲粮消化能水平为9.77 MJ/kg。
  • 朱靖, 林红, 裴明财, 韩兆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290-6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碱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及代谢组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日龄及产奶量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原奶牛场饲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头添加1.2 g/d的辣椒碱,每天饲喂3次,预试期7 d,正试期2个月。每天记录投料量和剩料量,测定干物质含量,计算干物质采食量;试验第1、15、30、45、60天时,分别记录产奶量并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试验第1、60天时,牛尾根采血10 mL,离心后取上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第60天时,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试验牛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组学,每组5头,共计10头。结果显示:辣椒碱能够促进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P<0.05),4%标准乳含量在试验第60天后有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30、45天时,试验组乳脂率显著下降(P<0.05),而干物质采食量、乳糖率、乳蛋白率、乳总固体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辣椒碱对泌乳前期奶牛血清谷胱甘肽抗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血清β-羟丁酸、多巴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囊收缩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辣椒碱对泌乳前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琥珀酸弧菌UCG-00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瘤胃球菌科UCG-014属与瘤胃球菌科RC9肠道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检测发现45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有万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维生素B6的新陈代谢(P<0.05)。综上所述,辣椒碱具有促进泌乳前期奶牛产奶的潜力,能够通过改变瘤胃菌群结构,影响瘤胃代谢物含量,改善瘤胃内环境。
  • 黄文植, 张晓卫, 夏洪泽, 万里, 张博, 冯宇哲,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00-6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冷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犊牛体增重、瘤胃发酵和血清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4月龄牦牛犊牛2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4头(公母各7头)。对照组牦牛犊牛只进行放牧,试验组牦牛犊牛归牧后补饲矿物质盐砖。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组牦牛犊牛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液氨态氮(第30天、第60天、第90天)、乙酸(第30天、第60天、第90天)、丙酸(第60天、第90天)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第60天、第9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磷、铁、铜、锌、锰、钴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上述结果表明冷季补饲矿物质盐砖能促进放牧牦牛犊牛的生长,改善瘤胃的发酵功能,提高血清中磷、铁、铜、锌、锰、钴的含量。
  • 张倩, 王俊奎, 罗芳, 和东迁, 陈丽尧, 卢童童, 吴少飞, 张瑞雪, 陶金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09-63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剩余采食量(RFI)下滩羊血浆内源性能量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对滩羊RFI有影响作用的差异代谢物。筛选极高、极低RFI滩羊各16只并采集血液,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血浆样品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变异倍数(FC)>1.30或<0.77,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和P<0.05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极低RFI公羊vs极高RFI公羊组中D-木酮糖-5-磷酸、L-鸟氨酸盐酸盐下调;极低RFI母羊vs极高RFI母羊组中腺嘌呤、柠檬酸、L-天冬氨酸上调,L-瓜氨酸下调;极低RFI羊vs极高RFI羊组中腺嘌呤、柠檬酸上调,L-苏氨酸、D-木酮糖-5-磷酸下调。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极低RFI母羊vs极高RFI母羊组中柠檬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综上可知,性别会导致滩羊能量代谢不同,柠檬酸有望成为影响母滩羊RFI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张玉琳, 杨泽毅, 李超程, 黄星宇, 张凡凡,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20-6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接种低剂量植物乳杆菌对全株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瘤胃体外产气特性以及开包后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CK处理(不接种任何菌剂)和LP处理(接种1×105 CFU/g植物乳杆菌)。发酵60 d。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LP处理的pH、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好氧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 LP处理的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 LP处理的pH在开包后第0、4、8、12天显著低于CK处理(P<0.05),乙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在开包后第8天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好氧细菌数量在开包后第8天显著低于CK处理(P<0.05)。由此可见,在裹包全株杂交构树青贮中添加低剂量植物乳杆菌能显著降低全株杂交构树青贮的pH、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好氧细菌数量,增加乳酸含量、乳酸菌数量和有机物消化率,并在开包后有效减缓pH的上升。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赵红霞, 乔国贤, 李培佳, 陈晓瑛, 陈冰, 黄文, 曹俊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30-6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肠道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0.98±0.03) g的黄颡鱼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48%L-Arg (0.48% Arg组)、0.025% NCG (0.025% NCG组)的3种等氮等脂(42%蛋白质和7%脂肪)试验饲料,饲养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0.48% Arg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025% NCG显著提高了黄颡鱼增重率及肠道脂肪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与对照组和0.025% NCG组比,饲料中添加0.48% Arg显著增加了黄颡鱼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0.025% NCG组黄颡鱼肠道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二胺氧化酶活性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0.48% Arg组(P<0.05)。0.48% Arg组黄颡鱼肠道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0.025% NCG组(P<0.05)。0.025% NCG组黄颡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8% Arg组或0.025% NCG组黄颡鱼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48% Arg或0.025% NCG显著了降低了黄颡鱼氨氮应激48和72 h累计死亡率(P<0.05)。0.025% NCG组黄颡鱼氨氮应激72 h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0.48% Arg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025% NCG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添加0.48% Arg或0.025% NCG显著提高黄颡鱼肠道功能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结合生长性能、免疫抗氧化和抗氨氮应激指标综合评价,饲料中添加NCG作用效果优于Arg。
  • 彭凯, 萧鸿发, 莫文艳, 王国霞, 黄燕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40-6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营养物质沉积率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约为4.9 g的健康加州鲈鱼苗5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0(G0,作为对照)、7.5%(G7.5)、15.0%(G15)、22.5%(G22.5)、30.0%(G30)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62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30组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存活率、摄食量、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G0组相比,G7.5和G15组脏体比显著升高(P<0.05),G15、G22.5和G30组肠体比显著升高(P<0.05),G30组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肥满度、胃体比及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G0组相比,G15和G22.5组全鱼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总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G0组相比,G15和G22.5组全鱼钙沉积率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蛋白质、脂肪、灰分及磷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替代30.0%的鱼粉可显著增加加州鲈的饲料系数和肠体比,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5.0%和22.5%的鱼粉可显著降低加州鲈全鱼粗灰分和钙的含量,抑制体内钙的沉积。
  • 宋紫菱, 杨烜懿, 赵旭民, 王光辉, 迟淑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49-6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7.51±0.02) g的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7组试验鱼分别摄食添加0(EP0组,作为对照组)、3%(EP3组)、6%(EP6组)、9%(EP9组)、12%(EP12组)、15%(EP15组)和18%(EP18组)酶解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的7种等氮等脂饲料,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1) EP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EP0、EP12、EP15和EP18组(P<0.05)。2)与EP0组相比,EP3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但钙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磷表观消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3)在摄食后各时间点(1、5、9、13、17和21 h),EP3组养殖水体中总氮、氨氮、亚硝氮、硝氮和总磷含量与EP0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氨氮含量始终(摄食后9 h除外)低于EP0组。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3%的酶解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可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
  • 罗巧华, 赵雅洁, 李洪琴, 顾夕章, 丁桂涛, 王光花, 徐奇友, 刘匆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66-6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溶浆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体组成、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4.99±0.19) g的罗氏沼虾1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对照组(FM组)饲喂添加30%鱼粉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用鱼溶浆替代20%(T20组)、40%(T40组)和60%(T60组)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罗氏沼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罗氏沼虾的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罗氏沼虾的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T40组的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各组之间罗氏沼虾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T60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T20组(P<0.05)。T60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T20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鱼溶浆替代20%~60%的鱼粉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和体组成无显著影响,鱼溶浆替代60%的鱼粉会降低罗氏沼虾肠道脂肪酶活性。
  • 陈明哲, 程云旺, 鲁康乐, 张春晓, 宋凯, 王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76-6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健康的牛蛙225只,初始体重为(36.0±1.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牛蛙。各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0(FM组)、25%(FSM25组)、50%(FSM50组)、75%(FSM75组)和100%(FSM100组)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FM组增重率显著高于FSM100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M组摄食率、饲料效率和氮保留率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全体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FSM100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FSM75组(P<0.05)。3) FSM25、FSM50、FSM75和FSM100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P<0.05),FSM50、FSM75和FSM100组回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4) FSM75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FSM100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FM、FSM25和FSM50组(P<0.05)。FSM25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FM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FSM25组(P<0.05)。5)空肠组织形态观察发现,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50%时,小肠绒毛固有层内局部出现大量的嗜碱性颗粒,绒毛高度降低。综合上述结果,建议牛蛙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50%~75%。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张文杰, 李晓斌, 刘律, 马艳, 鲁豪, 杨昊, 欧阳文,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87-6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胍基乙酸和不同甲基供体物对伊犁马运动性能、糖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为2岁、体重为(418.40±39.37) kg、2 000 m比赛成绩相近且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20匹,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胍基乙酸组、胍基乙酸+甜菜碱组、胍基乙酸+蛋氨酸组,每组5匹(3+2♀),每天每匹马饲喂4 kg精料补充料和8 kg的干牧草,在此基础上,胍基乙酸组每天每匹马补喂60 mg/kg BW的胍基乙酸,胍基乙酸+甜菜碱组每天每匹马补喂60 mg/kg BW胍基乙酸和30 mg/kg BW甜菜碱,胍基乙酸+蛋氨酸组每天每匹马补喂60 mg/kg BW胍基乙酸和152 mg/kg BW蛋氨酸,进行为期25 d的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喂胍基乙酸、胍基乙酸+甜菜碱和胍基乙酸+蛋氨酸均可缩短伊犁马2 000 m比赛用时,胍基乙酸组在平均耗时减少和成绩提高幅度方面优于胍基乙酸+甜菜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胍基乙酸+蛋氨酸组(P<0.05)。2)胍基乙酸组、胍基乙酸+甜菜碱组和胍基乙酸+蛋氨酸组间伊犁马2 000 m比赛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浆胍基乙酸、肌酸、肌酐、乳酸、葡萄糖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3)胍基乙酸组和胍基乙酸+甜菜碱组血浆胰岛素含量在赛后即刻、赛后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胍基乙酸组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在比赛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胍基乙酸+甜菜碱组在赛前2 h和赛后即刻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胍基乙酸组优于胍基乙酸+甜菜碱组。4)胍基乙酸组、胍基乙酸+甜菜碱组和胍基乙酸+蛋氨酸组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赛后即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在赛前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均有降低,胍基乙酸组总体优于胍基乙酸+甜菜碱组和胍基乙酸+蛋氨酸组。综上所述,补喂胍基乙酸和不同甲基供体物(甜菜碱、蛋氨酸)均可提高伊犁马2 000 m比赛运动成绩、比赛前后血浆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以补喂60 mg/kg BW胍基乙酸效果最好。
  • 郝颖, 赵艳丽, 闫素梅, 郭晓宇, 郭咏梅, 齐敬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398-64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合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对照组(CON组)用生长培养基培养30 h;H2O2损伤组(H2O2组)用CON组培养基培养24 h后,再加入H2O2继续培养6 h;7个维生素A预保护组则在CON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加入H2O2继续培养6 h,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0.05(0.05VAH组)、0.10(0.1VAH组)、0.20(0.2VAH组)、0.50(0.5VAH组)、1.00(1VAH组)、2.00(2VAH组)和4.00 μg/mL (4VAH组)。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2O2组诱导BMECs发生氧化损伤,BMECs的相对增殖率(RGR)、甘油三酯(TG)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脂肪酸合成酶(FASN)、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蛋白酯酶(LP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降低(P≤0.05),ACCFAS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TrxR1、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活性氧(ROS)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H2O2组相比,0.2VAH~2VAH组BMECs的RGR和GPx1、GPx4、TrxR1、LPLSCDFASNPPARγSREBP1相对表达量以及GPx活性和T-AOC显著提高(P≤0.05),并且1VAH组的TG含量、T-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且1VAH组的ROS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维生素A对由H2O2诱导引起的BMECs内抗氧化能力下降、乳脂从头合成和脂肪酸摄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下调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减缓效果,以0.20~2.00 μg/mL维生素A的效果较好,尤以1.00 μg/mL维生素A的效果最好。
  • 侯昆, 李欣, 沈义媛, 詹经纬, 牛慧, 熊本海, 童津津,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07-6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蒿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添加青蒿素浓度分别为0(对照)、10、20、40、60、80、100 μmol/L的培养基与BMECs共培养1、3、6、9、12和24 h,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作用12 h后,青蒿素浓度为20、40、60 μmol/L极显著提高了BMECs的相对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脂质的聚集和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青蒿素也可极显著提高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40 μmol/L的青蒿素显著上调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PPARγ、SREBP1-c蛋白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40 μmol/L的青蒿素提高BMECs乳脂合成的效果较好,青蒿素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BMECs中乳脂肪的合成。
  • 胡海涛, 孙先枝, 黄峰, 王青峰, 李晶晶, 卓钊, 范彩云, 苏衍菁, 程建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20-6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柴胡皂苷a (SSa)和柴胡皂苷d (SSd)对热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抗氧化能力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38℃培养的BMECs作为阴性对照组;高温42℃分别培养BMECs 1、4、8、12和24 h,建立热应激模型(阳性对照组);BMEC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1.0 μmol/L SSa和0.01、0.10 μmol/L SSd,38℃培养4 h (SSa和SSd作用细胞时间)后,42℃分别处理1、4、8、12和24 h (处理组)。测定各组B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并检测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BMECs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MDA含量在热诱导4 h时显著升高(P<0.05),HSF-1和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任意浓度的SSa均能够显著提高热诱导1 h时BMECs中SOD活性(P<0.05);热诱导4、8和24 h时,0.1 μmol/L SSa组BMECs中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0.01 μmol/L SSd在热诱导1、4、8、12和24 h时能显著提高BMECs中GSH-Px的活性(P<0.05);但在热诱导12和24 h时,1.0 μmol/L SSa和0.1 μmol/L SSd对BMECs中SOD、GSH-Px和CAT活性无显著改善作用(P>0.05),或者显著降低了以上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且在热诱导12 h时0.1 μmol/L SSd组培养液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SSa和SSd对BMECs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热诱导1 h时,各处理组BMECs中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在热诱导4 h时,0.1 μmol/L SSa处理组BMECs中HSF-1和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在热诱导12和24 h时,0.01 μmol/L SSd处理组BMECs中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42℃热处理可诱导BMECs氧化应激,适宜浓度的SSa和SSd能够缓解热诱导BMECs的氧化应激,其中0.1 μmol/L SSa和0.01 μmol/L SSd对42℃热诱导条件下BMECs的氧化应激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可提高HSF-1和HSP70基因的表达,保护BMECs免受高温诱导的损伤。
  • 余诗强, 熊安然, 潘予琮, 汪悦, 张亚静,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31-6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青蒿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泌乳中期、体况相近、胎次为2~4胎,日产奶量为(33.0±3.9) kg/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0%、0.75%的青蒿提取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和0.50%青蒿提取物,瘤胃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0.75%青蒿提取物,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SR1_[Absconditabacteria]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普雷沃氏菌属1、理研菌科RC9群和解琥珀酸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丁酸弧菌属2、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和瘤胃球菌属2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4)在属水平上,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相对丰度与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500);瘤胃球菌科UCG-014相对丰度与丁酸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415);瘤胃球菌属1相对丰度与乙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0.433);普雷沃氏菌属1相对丰度与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500);普雷沃氏菌科UCG-001相对丰度与乙酸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789);理研菌科RC9群相对丰度与乙酸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500)。综上所述,奶牛饲粮中添加0.75%的青蒿提取物,可改变奶牛瘤胃细菌的丰富度,降低瘤胃内乙酸浓度和乙丙比,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 杨敏娜, 朱焕, 高伟星, 曲永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45-6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生荷斯坦犊牛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母体来源。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6对荷斯坦母牛的胎盘、脐带、羊水、初乳、粪便和犊牛胎粪的微生物区系特征,结合SourceTracker方法研究母牛不同部位微生物对犊牛后肠道菌群的定植贡献。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类型都有特异性操作分类单元(OTU)。羊水和初乳、胎盘和脐带微生物区系结构相似;母牛粪便和犊牛胎粪具有独特的微生物区系。母牛的胎盘、脐带、羊水、初乳和粪便中的微生物均是新生犊牛胎粪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按贡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脐带(23.45%)、胎盘(16.35%)、初乳(14.29%)、羊水(11.45%)、母牛粪便(9.93%)。本试验证明,围产期母牛胎盘、脐带、羊水、初乳和粪便中的微生物可通过母源传递方式在犊牛肠道中进行定植,其中脐带微生物对胎粪微生物的定植贡献最大。犊牛胎粪中还有许多未知来源且相对贡献度(24.53%)较高的微生物。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段海涛, 姚婷, 黄安群, 郭诚诺, 张景峰, 李俊, 耿启泉, 张爱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52-6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啤酒花中α-酸和β-酸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设定料液比分别为1 : 10、1 : 15、1 : 20、1 : 25、1 : 30(g : mL);提取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提取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 min。通过响应面试验对上述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1)料液比对α-酸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α-酸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α-酸含量(P<0.05);2)料液比对β-酸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β-酸含量的影响呈弱显著性(P=0.058 2、P=0.059 8),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β-酸含量(P<0.05)。结论:1)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后可有效提高啤酒花中α-酸和β-酸的提取率;2)优化后α-酸和β-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 : 10、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0 min。
  • 李金辉, 张暖暖, 田星哲, 田沛知, 杨彩虹, 陈佳欣, 严慧, 段春辉, 郭云霞, 刘月琴, 纪守坤,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62-6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肉羊生长曲线模型和影响因素(性别、品种等),并进行生长性能预测。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关于肉羊生长曲线的中英文文献,搜集整理有关肉羊生长曲线模型的数据后,利用R-4.0.0软件进行方差倒数法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26篇,得到基于Gompertz模型的肉羊生长曲线数据62组。结果表明:肉羊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的参数A (成年体重)为46.67[95%置信区间(95% CI)(44.48,48.86)],参数B (调节参数)为2.22[95% CI (2.15,2.30)],参数K (瞬时相对生长速率)为0.010 6[95% CI (0.009 9,0.011 4)];品种和性别均会对肉羊生长曲线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品种和性别肉羊的相对体成熟度(RM)具有稳健性;基于肉羊RM的肉羊生长性能预测公式为:平均日增重=-A×0.010 6×RM×lnRM,该模型可解释98%的平均日增重变异,预测偏倚为14.13 g/d,预测误差为33%。由此可见,品种和性别对肉羊的生长曲线有显著影响,基于肉羊RM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不同品种和性别肉羊的实时生长性能。
  • 王一强, 吕静仪, 程传腾, 周爽, 李洋,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74-6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法、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对比工业大麻副产物与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采用CNCPS法测定3种饲料(工业大麻副产物、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并对蛋白质组分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尼龙袋法对3种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参数进行测定;随后使用改进三步体外法评价干物质和过瘤胃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1)3种饲料营养成分差异很大,工业大麻副产物的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P<0.05),工业大麻副产物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P<0.05);工业大麻副产物的非蛋白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但高于玉米秸秆(P<0.05)。2)工业大麻副产物的非蛋白氮、快速降解蛋白质和中速降解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但高于玉米秸秆(P<0.05),其慢速降解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工业大麻副产物的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P<0.05)。3)工业大麻副产物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苜蓿干草但高于玉米秸秆(P<0.05),瘤胃非降解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4)工业大麻副产物的干物质和蛋白质小肠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P<0.05)。综上所述,工业大麻副产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丰富优良的蛋白质和纤维,可以作为反刍动物优质的饲料资源。
  • 白天天, 崔浩然, 蒋辰宇, 周小玲, 郭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83-6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活力屎肠球菌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探索最适的体内添加水平。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设置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组屎肠球菌活力分别为0(对照)、1×1012、1×1011和1×1010 CFU/mL,并分别培养3、6、12、24、48 h测定产气量,于24、48 h测定pH、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pH随着发酵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干物质降解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试验3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在发酵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NH3-N浓度随着屎肠球菌活力的降低而增加,在发酵24 h时试验3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屎肠球菌显著提高乙酸、丙酸和总VFA浓度(P<0.05)。综上所述,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建议屎肠球菌在绵羊体内的添加活力为1×1010 CFU/mL。
  • 谭健, 王荣, 张秀敏, 马志远, 王敏,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492-65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从瘤胃氢代谢的角度出发,研究亚麻籽油抑制瘤胃甲烷生成的机制。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评估亚麻籽油添加剂量[0(对照)、1%、2%、3%、4%和5%]对瘤胃发酵48 h后产气量、氢气和甲烷产量及脂肪酸摩尔比例等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每组2个平行,重复体外发酵试验3次。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亚麻籽油添加剂量的增加,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甲烷和氢气产量及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摩尔比例线性降低,顺式油酸、亚麻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摩尔比例线性升高,其中4%和5%的亚麻籽油作用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会通过生物氢化作用促进氢的利用,进而减少氢气产量,同时降低饲料降解和抑制甲烷生成。
  • 相关研究 RELATED RESEARCH
  • 李彩联, 郭艳丽, 张铁鹰, 王丽华, 高爱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01-65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筛选高产漆酶菌株,并对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平板显色和酶活性测定的方法,从33株木腐菌(白腐菌和褐腐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漆酶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其产漆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3株木腐菌中25号菌生长最快,发酵底物中漆酶活性最高。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灵芝属。经对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通氧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获得其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为10 g麸皮、62.5%水分、5%接种量、通氧量1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20 h。该菌株经发酵条件优化后,漆酶活性达9 522.22 U/g,较优化前(3 111.53 U/g)提高了2.06倍。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李陇平, 刘锦旺, 李托, 朱海鲸, 屈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10-6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绒型和粗绒型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为细绒型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提供理论基础。选择相同饲喂条件下6只细绒型和7只粗绒型陕北白绒山羊2岁母羊,采集瘤胃液并提取总DNA,经过PCR扩增后对16S rD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2组间Faith’s PD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Observed_OTU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有细绒组低于粗绒组的趋势。2)门水平上,2组绒山羊瘤胃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次级优势菌门依次为TM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互氧菌门(Synergist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属水平上,2组绒山羊瘤胃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目未明确分类属(Unspecified_Bacteroidales)和疣微菌科未明确分类属(Unspecified_Ruminococcaceae)。3)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位的优势菌门中,除了细绒组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粗绒组(P<0.05)和TM7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粗绒组(P<0.05)外,其余菌门的相对丰度2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次级优势菌门中,细绒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和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粗绒组(P<0.05),而细绒组WPS_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粗绒组(P<0.05)。4)相对丰度大于10%的优势菌属中,除了细绒组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粗绒组(P<0.01)以外,其他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2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丰度低于10%的次要优势菌属中,细绒组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DehalobacteriumBlautia、梭菌属(Clostridium)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粗绒组(P<0.05)。5)物种相关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2组绒山羊瘤胃菌群之间的相关性和紧密性呈现出细绒组强于粗绒组。综上所述,细绒型绒山羊瘤胃菌群数量和菌属相对丰度低于粗绒型绒山羊,且存在一些特征菌属,细绒型绒山羊瘤胃菌群间互作关系和结构紧密性高于粗绒型绒山羊,提示绒山羊瘤胃菌群互作和结构稳定性可能对产绒性能产生影响。
  • 王二旦, 刘吉生, 刘巧兰, 吕佳颖, 王吉东, 杨占涛, 比莎娜·阿扎提, 阿拉依古丽·托合塔别, 都文,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23-6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调控释放型尿素(BRRU)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的豆粕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2.67±1.04)胎]、泌乳天数[(187.97±33.87) d]和7日平均产奶量[(35.84±4.70) kg/d]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豆粕含量为6.79%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用BRRU替代基础饲粮中12.5%和25.0%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试验1组整个正试期(第1~45天)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0.34 kg/d (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整个正试期的乳脂率和4%乳脂矫正乳(FCM)产量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P>0.05)。2)试验1组正试期第15天的瘤胃液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正试期第15、30天以及整个正试期的瘤胃液NH3-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第15、30和45天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整个正试期的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整个正试期的血清尿素氮(UN)、甘油三酯(TG)、β-羟丁酸(BHBA)以及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牛奶收入分别增加了6.00和4.20元/(d·头),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28和4.82元/(d·头)。综上所述,用BRRU替代饲粮中12.5%豆粕饲喂奶牛,产奶量提高了0.34 kg/d,4% FCM产量提高了1.43 kg/d,瘤胃液MCP含量升高,增加了牧场经济效益,饲喂效果较好。
  • 吴金平, 杨代勤, 杜浩, 罗江, 熊伟, 刘源, 危起伟, 朱建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34-65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含量对子二代中华鲟成活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组织ARA代谢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1.0%和2.0%的ARA纯化油(ARA占总脂肪酸的44.88%),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料ARA含量分别为0.18%、0.53%、0.96%和1.89%。用4种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17±0.22) kg的子二代中华鲟2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与成活率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而下降。血清SOD、CAT、GST活性与MDA含量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性腺中,1.89% ARA组环氧合酶-2(COX-2)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显著高于0.18%与0.53% ARA组(P<0.05),与0.96% 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0.96% ARA组环氧合酶-1(COX-1)活性显著高于0.18%与0.53% ARA组(P<0.05);1.96% ARA组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高于0.18% ARA组(P<0.05)。肝脏中,COX-1、COX-2与LOX活性均以1.89% ARA组最高,与0.96% 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0.18% ARA组CYP450活性显著低于0.96%与1.89% ARA组(P<0.05)。0.18% ARA组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与Observed-species数量显著高于0.53% ARA组(P<0.05),与0.96%及1.89% ARA组无显著差异(P>0.05)。Simpson指数与PD-whole tree指数不受饲料ARA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的ARA纯化油使饲料ARA含量为0.96%时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与存活无显著影响,但能增强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组织中ARA代谢酶活性及调控肠道菌群多样性。
  • 陈磊, 曾军, 丁梦琴, 钟玲, 刘建伟, 陈懿, 李丽, 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 高雁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48-65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雨生红球藻藻粉对拜城油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2.3±0.3) kg]相近、产蛋率[(50±2)%]相似的48周龄拜城油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试验Ⅰ~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4和6 g/kg雨生红球藻藻粉(折合虾青素含量为0.1、0.2和0.3 g/kg)的饲粮。试验预试期3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雨生红球藻藻粉对拜城油鸡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雨生红球藻藻粉对拜城油鸡平均蛋重、哈氏单位和蛋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粮雨生红球藻藻粉添加剂量的提高,拜城油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线性提高,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线性降低;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拜城油鸡血清GSH-Px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Ⅲ组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雨生红球藻藻粉对拜城油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蛋黄颜色,增强机体抗氧化性能,并且呈剂量效应,推荐饲粮中雨生红球藻藻粉的适宜添加剂量为6 g/kg (含0.3 g/kg虾青素)。
  • 高朝煜, 王晶晶, 邱清华, 祝仰祥, 邱鑫君, 曹兵海, 苏华维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55-6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热应激条件下育肥荷斯坦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参数的影响。选取10头体重为(705.6±34.1) kg的20月龄荷斯坦阉牛,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平均分为2组,分别饲喂总可消化养分(TDN)为78%、粗蛋白质(CP)含量为12%的高营养水平饲粮和TDN为73%、CP含量为11%的低营养水平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全期牛舍平均温湿度指数(THI)为74.42,表明试验牛已经产生了热应激。结果显示:1)试验全期,高营养水平组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而平均日增重(ADG)与饲料转化效率(FCR)在数值上均优于低营养水平组;在第60~90天,高营养水平组试验牛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2)在第15天,高营养水平组试验牛瘤胃液中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在第30天,高营养水平组瘤胃液中异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1);在第75天,高营养水平组瘤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值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在第90天,高营养水平组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或P<0.01),乙酸/丙酸的值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3)在第90天,高营养水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在第45天,高营养水平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综上所述,提高饲粮的营养水平降低了热应激条件下育肥荷斯坦阉牛的DMI,促进了瘤胃中的丙酸发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 赵淑敏, 苏莹莹, 贾泽统, 刘旭乐, 王成章, 史莹华, 李德锋, 李振田, 朱晓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72-65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的组合效应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况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苜蓿干草每天用量5.5 kg),Ⅰ组、Ⅱ组分别用25%和50%的燕麦干草替代苜蓿干草,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随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头奶牛,进行3 d消化代谢试验。将3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燕麦干草替代苜蓿干草的比例与饲喂试验一致),通过尼龙袋法测定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参数,预试期20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净增收益增加1.28元/(头·d)。2)Ⅰ组和Ⅱ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Ⅰ组的体细胞数(SCC)以及Ⅱ组的乳蛋白含量和SC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Ⅱ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4)Ⅰ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的氮摄入量和粪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的氮利用率(N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各组之间DM、CP、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燕麦干草与苜蓿干草以1 : 3比例组合能提高其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
  • 刘毅, 张群英, 拜彬强, 郝力壮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84-65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粗脂肪水平对舍饲牦牛有害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150±5) kg、健康的大通阉牦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包括21 d预试期和7 d正试期。4组饲粮分别通过添加菜籽粕、菜籽饼、破碎油菜籽和菜籽油调控饲粮粗脂肪水平,饲粮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26%、4.58%、5.45%和6.27%。使用呼吸测热环控舱模拟舍饲条件,对4头成年育肥牦牛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排放量进行动态监控。结果表明:菜籽粕饲粮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菜籽饼饲粮组、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菜籽饼饲粮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菜籽粕饲粮组NH3排放量显著高于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各组之间CO2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提高饲粮粗脂肪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舍饲牦牛CH4、NH3排放量,对CO2排放量无显著影响。
  • 王贺泽, 李习龙, 马涛, 丁宏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1): 6593-66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单甘油酯(GML)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36只健康、平均体重(11.46±0.88) kg、(40±5)日龄的断奶羔羊,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CON组)、GML组、SOL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CON组饲喂基础饲粮,GML组饲喂基础饲粮+1.84 g/kg GML制剂(GML含量≥93%),SOL组饲喂基础饲粮+3 g/kg喜利多(GML含量≥57%,月桂酸双甘油酯含量≥6%,丁酸甘油酯含量≥14%)。试验期共45 d,其中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GML可以显著提高试验第15~42天时断奶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试验第42天时断奶羔羊的胸围(P<0.05)。与CON组和SOL组相比,饲粮中添加GML显著降低了断奶羔羊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GML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断奶羔羊的脂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