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7-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易宏波, 王丽, 杨雪芬,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081-4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钙磷作为重要的矿物质元素,在猪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活动、免疫功能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钙磷摄入不足、积蓄过多、比例失调等,均可引起严重的营养代谢疾病。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钙磷大量添加导致的资源浪费、饲料成本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实现畜禽饲粮钙磷的精准供给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综述了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吸收、转运、代谢及其互作机理,并总结了仔猪的钙磷需求和不同来源钙磷的吸收效率,以期为饲料钙磷精准供给提供参考。
  • 张弦, 潘岳龙, 章亭洲,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089-40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豆粕是我国最主要的饲料蛋白质来源,但豆粕中众多抗营养因子严重阻碍了动物(尤其是幼畜、水产等)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发酵豆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豆粕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有效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同时大量益生菌的存在也能有效改善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从豆粕抗营养因子组成、发酵菌种和酶、发酵工艺、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应用效果的角度,对发酵豆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酵豆粕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 任豪, 雷新建, 陈鲁豫, 姚军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099-4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淀粉是高产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生产中常通过提高饲粮淀粉含量来增加饲粮能量浓度,以期提升动物的生产水平。此做法易导致瘤胃酸中毒和大肠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限制生产潜力的发挥。本文总结了淀粉在瘤胃、小肠和大肠降解利用的特点,比较淀粉在各消化位点为机体供能的差异,旨在为淀粉能量最大化供应进而充分发挥反刍动物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 李然红, 任占辰, 冯思雨, 李天骄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08-4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富含各种化学物质,如黄酮类、三萜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等物质。蒲公英整株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根、叶、花在动物体内均具有多种功能,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糖、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蒲公英提取物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鱼类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为蒲公英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王舒琪, 罗瑾熹, 杜俊源, 谭成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17-4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胎盘是介于胎儿与母体间的唯一连接器官,对胎猪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妊娠期间胎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均要经胎盘循环系统从母体获得,故胎盘血管管脉系统的正常网络化发育是母猪和仔猪之间营养传输的必要前提。胎盘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缺乏或受阻会导致养分运输滞后,易引发宫内发育迟缓现象。功能性氨基酸是指不仅可作为蛋白质合成原料,还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关键代谢通路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免疫等诸多生理活动的氨基酸。已有研究报道功能性氨基酸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激活血管生成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胎盘血管网络化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胎盘血管生成对胎猪发育的影响及其关键调控因子,并且归纳总结了关键信号通路介导功能性氨基酸调控猪胎盘血管生成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靶向促进胎盘血管发育的功能性氨基酸在母猪生产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赵慧颖, 余诗强,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32-4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豆异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生物利用率有限,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对于大豆异黄酮的代谢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代谢,而忽略了肠道微生物与大豆异黄酮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对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进行生物转化,生成雌马酚等代谢产物进而发挥生物活性;同时,其代谢产物又可反向调节肠道的微生物组成与免疫机能,这为研究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肠道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述了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动物肠道的保护机制,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特征及活性作用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龙凡, 梅文亮, 许兰娇,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43-4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烟酸(NA)是动物必需维生素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提高动物生长性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烟酸的结构,接下来重点综述烟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烟酸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余诗强, 赵玉超,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55-4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每年有大量的柑橘加工副产品产生,这些副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调节脂质代谢及保护肠道健康等多种活性功能,在促进动物健康、提高畜产品品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在动物生产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柑橘黄酮的提取方法、功能活性机制及柑橘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柑橘黄酮及柑橘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上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唐文浩,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65-4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苜蓿青贮是奶牛饲养中必不可少的优质粗饲料,科学评价苜蓿青贮的饲料品质对奶牛的健康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苜蓿青贮品质评价中的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并且介绍了苜蓿青贮品质评价的综合评定指标,旨为我国探索苜蓿青贮品质评定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李斐, 王甜, 梅宁安,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74-4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南瓜籽营养丰富,具有多种营养活性。现阶段对于南瓜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保健方面,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极少。本文综述了南瓜籽的营养特性、药理活性和南瓜籽产品的开发应用,旨在为南瓜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南瓜籽的深度加工利用提供新思路。
  • 董浩, 蔡凤英, 张勇, 刘来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82-4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食糜是鱼类胃肠道直接接触的物质,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鱼类消化道食糜的状态直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鱼类消化道食糜的状态特性指标和检测方法,分析不同理化因素对食糜状态特性指标的影响,总结食糜状态特性与鱼类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鱼类消化道食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吴迪, 王良, 王连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189-4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苯丙氨酸(Phe)是鱼类不能靠自身代谢合成的几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属芳香族氨基酸。Phe的营养和生理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但Ph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活性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对Phe的合成与代谢、水产动物需求量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全面了解各类水产动物对Phe的营养需求、代谢机制提供参考。
  • 覃怡琅, 王佳堃, 杨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00-4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Hippo通路是由核心激酶、效应因子、辅助因子和转录因子共同组成的激酶级联反应链,调控细胞的生长、代谢和信号转导等重要过程。跨膜蛋白、机械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营养素等均能调控Hippo通路。通过条件性小鼠敲除模型和使用靶向性化学制剂,研究人员发现姜黄素、叶酸、白藜芦醇等通过Hippo通路发挥调控细胞发育的作用,即Hippo信号通路在营养素调控动物生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此本文对Hippo通路的组成、作用模式、调控因子和目前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Hippo通路在畜牧生产上的研究提供支持。
  • 宋景平, 姜宇轩, 刘光芒, 吴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13-4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GSDM)家族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SDM家族成员在肠道炎性疾病中被激活并诱导细胞焦亡,因此GSDM家族可能是调节IBD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具有抗炎功能的部分天然植物成分可调控GSDM家族成员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焦亡,减轻炎性症状。本文综述了天然植物成分调控GSDM家族在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旨在为畜禽肠道疾病的防治和畜禽健康养殖提供新思路。
  • 研究论文 RESEARCH PAPER
  • 王四新, 季海峰, 刘辉, 张董燕, 王晶, 陈美霞, 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27-4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益生菌对育肥猪育肥后期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92.01±0.91)kg的"长×大"育肥猪1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益生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制剂(每千克饲粮含干酪乳杆菌2.0×109 CFU、酿酒酵母2.0×108 CFU)。饲喂期为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9.42%(P<0.05),料重比降低了6.90%(P>0.05);益生菌组育肥猪的钙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粪便低丰度菌群中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考拉杆菌属、粪球菌属、脱硫弧菌属、粪杆菌属、丁酸球菌属和琥珀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未标记颤螺菌科、惰性真杆菌群、Anaeroplasma和短优杆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育肥猪粪便中总短链脂肪酸、丙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短链脂肪酸中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育肥猪育肥后期(体重90~120 kg阶段)饲粮中添加含干酪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益生菌制剂,可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钙、总磷表观消化率,影响粪便中部分低丰度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粪便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丙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 卓锐文, 陈罡, 杨凯丽, 张沙, 谭新, 方成堃, 贺正,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37-4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酯化植物甾醇(PSE)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回肠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88±0.49)kg、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SE-150组、PSE-300组、PSE-450组和PSE-600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300、450和600 mg/kg的PSE。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PSE-450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PSE-300组、PSE-450组和PSE-600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及表观消化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E-300组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E-150组、PSE-300组、PSE-450组和PSE-600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PSE-150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PSE-600组的回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E-450组和PSE-600组的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PSE-300组和PSE-450组的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E-300组、PSE-450组和PSE-600组的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E-450组和PSE-600组的回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E-150组、PSE-300组、PSE-450组和PSE-600组的回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PS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养分表观消化率、回肠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免疫能力,改善断奶仔猪血脂状况。
  • 伏春燕, 王文彬, 李霞, 阎佩佩, 董以雷, 燕磊, 黄河, 朱应波, 魏祥法, 石天虹, 刘雪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49-4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用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4%、0.45%、0.65%的苏氨酸。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0.24%和0.65%苏氨酸添加组肉鸡21日龄体重(BW)、1~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0.45%苏氨酸添加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4%和0.65%苏氨酸升高了42日龄肉鸡BW、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添加0.45%苏氨酸降低了肉鸡1~21日龄、22~42日龄及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2)0.24%苏氨酸添加组42日龄肉鸡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45%、0.65%苏氨酸添加组(P<0.05),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5%苏氨酸添加组(P<0.05);对照组42日龄肉鸡脾脏指数显著高于0.24%、0.65%苏氨酸添加组(P<0.05)。随饲粮中苏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的胸腺指数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脾脏指数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3)21日龄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随饲粮苏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在0.65%苏氨酸添加组达到最高,而0.65%和0.24%苏氨酸添加组血清中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随饲粮苏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血清中IgG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在0.65%苏氨酸添加组达到对照组水平。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苏氨酸显著升高了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胰岛素、脂联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饥饿素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瘦素含量(P<0.05),并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4%苏氨酸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VH,P<0.05)和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回肠V/C(P<0.05)、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的隐窝深度(CD,P<0.05);0.65%苏氨酸添加组42日龄肉鸡空肠V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基础饲粮中适量添加苏氨酸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糖脂代谢和小肠形态发育。综合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表现,肉鸡基础饲粮中苏氨酸最适添加水平为0.24%。
  • 安沙, 贾友刚, 周樱, 吕尊周, 郭爽, 许崇伟, 张前防, 燕磊, 周桂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61-4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多肽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540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t维吉尼亚霉素,酵母多肽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g/t酵母多肽。试验期37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肉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回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P=0.0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P=0.09)。酵母多肽组回肠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99.5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低(0.3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回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酵母多肽组回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有所提高(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酵母多肽组回肠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有降低的趋势(P=0.06),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酵母多肽对肉鸡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降低回肠变形菌门、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提高回肠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
  • 郑旭, 饶志勇, 孟春颜, 李玥, 张薇, 郭永鹏, 吴迪, 王志祥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71-4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槲皮万寿菊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50和1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和1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42日龄体重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降低了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F/G)以及1~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和50 mg/kg槲皮万寿菊素分别显著提高了肉鸡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和1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21和42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10和5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肝脏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1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42日龄血清GSH-Px活性以及胸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胸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10、50和100 mg/kg槲皮万寿菊素显著提高了肉鸡肝脏和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和胸肌Nrf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槲皮万寿菊素能够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还能通过上调Nrf2/抗氧化原件(ARE)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槲皮万寿菊素添加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槲皮万寿菊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4.91~68.42 mg/kg。
  • 张思轩, 赵国先, 马可为, 冯志华, 郝艳霜,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283-4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的不同类型低蛋白质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1日龄哈伯德肉鸡648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采用3×4双因素试验设计,3个饲粮类型分别为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棉籽粕型和玉米-豆粕-花生粕型,4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标准水平以及降低1、2和3个百分点粗蛋白质水平。1~3组分别饲喂标准粗蛋白质水平的玉米-豆粕型、玉米-豆粕-棉籽粕型和玉米-豆粕-花生粕型饲粮,4~12组在上述3种饲粮类型基础上分别降低1、2和3个百分点粗蛋白质水平;各组均平衡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含量。试验共42 d,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14日龄、15~35日龄和36~42日龄。结果表明,在平衡饲粮中7种可消化氨基酸的前提下:1)饲粮类型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各阶段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饲粮类型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对15~35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与1组相比,11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3)与1组相比,4、5、8和9组利润均有所提高,其中5组利润最佳,提高了4.2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将玉米-豆粕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0个百分点以及玉米-豆粕-花生粕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时效果较佳。
  • 徐莹, 班志彬, 梁浩, 赵晓东, 李立佳, 瞿子惠, 闫晓刚, 燕磊, 刘燕, 陈弟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02-4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爱拔益加(AA)肉鸡对不同玉米蛋白粉原料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净能预测方程。选取24日龄体重为(1 150±30)g的AA肉鸡60只,随机分为5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4个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为2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期为7 d,其中预试期3 d,27日龄时转入呼吸测热室适应1 d,28日龄开始3 d正试期。结果表明:1)28~31日龄肉鸡对4种玉米蛋白粉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7.61、19.22、18.56和18.28 MJ/kg DM,净能(NE)分别为9.64、10.29、7.59和11.71 MJ/kg DM,NE/AME分别为55.38%、53.49%、41.18%和64.39%。2)玉米蛋白粉原料NE预测方程为NE=14.575-5.99×粗纤维+2.716×粗灰分(R2=0.988,P<0.01);NE预测值平均值为9.80 MJ/kg DM,实测平均值为9.81 MJ/kg DM,平均差值为0.01 MJ/kg DM,相对标准偏差为0.07%。由此可见,本试验NE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且变异性小,构建的肉鸡NE预测方程准确性较好。
  • 徐莹, 班志彬, 刘永发, 刘兴波, 李立佳, 瞿子惠, 李柏浩, 梁浩, 闫晓刚, 陈弟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13-4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使用新型12室并联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测定不同鸡品种及不同日龄肉鸡的饲粮能量在其体内的转化途径,以期探究不同鸡品种和不同日龄肉鸡的饲粮能量效率。试验选用45周龄海兰褐蛋鸡、25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4日龄AA肉鸡各20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设置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鸡饲喂满足各自营养需要的试验饲粮。试验分2期完成,每期6 d,每期从每种试验鸡中随机选择8只,称重后每2只放入1个呼吸测热装置的代谢室内,每4个代谢室对应1种鸡。代谢室内测定气体交换6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呼吸测热期间记录采食量和全收粪法收粪。结果表明:饲粮能量在家禽体内逐级递减流动,与食入总能相比,产蛋高峰海兰褐蛋鸡、25日龄AA肉鸡、14日龄AA肉鸡饲粮能量分配效率分别为表观代谢能(AME)77.78%、76.78%、76.89%,净能(NE)59.50%、59.67%、49.62%,沉积能(RE)23.87%、35.21%、27.96%。综上所述,不同试验鸡品种因其自身对饲粮能量代谢差异,导致饲粮能量分配效率不同,相同试验鸡品种在不同日龄阶段,因其自身营养物质需求差异,导致饲粮能量分配效率和方向不同。
  • 孙诗昂, 李冰, 邓亚飞, 李静, 熊永洁, 贺绍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22-4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对循环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1~27日龄,所有试验肉鸡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均保持一致。28日龄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环境温度控制在(22±1)℃,相对湿度控制在(60±5)%;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热应激组)、0.5%、1.0%和2.0%延胡索酸的饲粮,并采用循环温度控制,每天08:00开始升温,09:00稳定温度在(33±1)℃,每天22:00开始降温,23:00稳定温度在(22±1)℃,相对湿度与对照组一样。每天记录肉鸡采食量,并分别于35和42日龄时对肉鸡进行称重,同时每个重复随机挑选2只鸡,静脉采血5 mL,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肉鸡终末体重、体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而与热应激组相比,0.5%延胡索酸组肉鸡终末体重和体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35日龄时,与热应激组相比,1.0%延胡索酸组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与热应激组相比,1.0%延胡索酸组肉鸡血清T-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GSH-Px活性和8-羟基喹啉含量显著降低(P<0.05)。3)35日龄时,与热应激组相比,1.0%延胡索酸组肉鸡血清新城疫(ND)抗体、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1.0%延胡索酸组血清ND抗体和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提高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及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表明延胡索酸可用于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0%延胡索酸效果较好。
  • 徐振飞, 崔焕先, 梁万鹏, 豆丽萍, 刘刚, 赵福平, 赵桂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31-4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星黄鸡103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9日龄京星黄鸡103公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只鸡。对照组(笼养组)为笼养,试验组(散养组)为林下散养,2组饲粮一致。试验鸡120日龄时,对2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散养组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腿肌率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笼养组的活体重和胸肌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2)散养组的胸肌亮度值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黄度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3)笼养组的胸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γ-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散养组(P<0.05或P<0.01)。4)散养组的胸肌十四烷、正十九烷、3-甲基十五烷、苯甲醛、十二醛、正十八醛和正十七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或P<0.01),正己醛、反式-2-癸烯醛、癸醛、1-辛烯-3-醇、2,6,10-三甲基十二烷、庚醛、(E,E)-2,4-壬二烯醛和2-壬烯-1-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不同饲养方式可以改变京星黄鸡103的腹脂率、腿肌率以及胸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 潘凌峰, 王楹, 伍小松, 蒋小丰,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40-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松树皮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52羽1日龄、健康状态良好的温氏天露黑五肉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松树皮提取物组和高剂量松树皮提取物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和1 000 mg/kg松树皮提取物。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0 mg/kg松树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肉鸡生长全期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提高腿肌45 min时pH(P<0.05),显著降低腿肌失水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胸肌的滴水损失(P<0.05);饲粮添加250 mg/kg松树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肉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饲粮添加1 000 mg/kg松树皮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HDL-C和ALB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中添加250 mg/kg松树皮提取物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脂质代谢和肉品质。
  • 侯金旺, 连丽娜, 孙寒雪, 田勇, 卢永胜, 曾涛, 卢志望, 杨家新, 杨鹏强, 叶轩, 李浙烽, 刁新平, 卢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49-4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被丁酸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内脏器官发育、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9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2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试验期44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26~62日龄的料重比(P<0.05),显著增加了黄羽肉鸡41~6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的屠宰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胸肌、腿肌剪切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心脏、肝脏相对重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极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6)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提高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率,增加心脏、肝脏相对重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肌肉嫩度,降低血氨含量,最终改善鸡肉品质。
  • 秦昆鹏, 杨涛, 王永芳, 赵玉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59-4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乙酸钠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8只7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罗斯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1%、0.2%、0.3%、0.4%和0.5%)乙酸钠的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白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白羽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白羽肉鸡胸肌亮度(L*)和黄度(b*)值、24和48 h滴水损失以及屠宰后24 h pH(pH24 h)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0.2%、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胸肌屠宰后45 min pH(pH4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和0.3%乙酸钠添加组胸肌pH45 min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1%、0.2%、0.3%和0.5%乙酸钠添加组胸肌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乙酸钠添加组胸肌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3%、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胸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和0.2%乙酸钠添加组胸肌系水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白羽肉鸡腿肌pH45 min、pH24 h、L*、a*和b*值以及24和48 h滴水损失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0.3%、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腿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和0.2%乙酸钠添加组腿肌系水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各组白羽肉鸡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和0.3%乙酸钠添加组血清T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1%、0.2%、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乙酸钠添加组血清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1%、0.2%、0.3%、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和0.3%乙酸钠添加组血清HDL-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4%和0.5%乙酸钠添加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0.3%乙酸钠添加组血清AL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乙酸钠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对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添加适宜水平的乙酸钠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肌肉a*值和系水力,但过量添加会导致血脂上升、肝脏受损;本试验条件下,白羽肉鸡饲粮中乙酸钠适宜添加水平为0.3%。
  • 常枨, 耿爱莲, 张倩倩, 赵亚芳,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张小月,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69-4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此为制定北京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26周龄油鸡母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笼,每笼3只鸡。3组试验饲粮代谢能(11.31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5%)相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70%、0.75%和0.80%。试验期为27~34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27~34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周平均蛋重、料蛋比、产蛋率、死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1~34周龄油鸡周平均采食量(P<0.05),0.70%组的周平均蛋重最高,产蛋率最高。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油鸡30周龄鸡蛋的平均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鸡蛋等级、蛋形指数、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清相对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和鸡蛋等级(P<0.05)。0.80%组的蛋壳颜色值显著高于0.70%组和0.75%组(P<0.05),0.70%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0.75%组和0.80%组(P<0.05),0.70%组和0.80%组的鸡蛋等级显著高于0.75%组(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4周龄油鸡鸡蛋的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鸡蛋等级(P<0.05)。0.75%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0.75%组的鸡蛋等级显著高于0.80%组(P<0.05),0.70%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34周龄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饲粮赖氨酸水平有影响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8)及总抗氧化能力的趋势(P=0.055)。综上所述,建议北京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饲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0.75%。
  • 宋文静, 宋琼莉, 邹志恒, 陈小连, 刘林秀, 谭佳, 魏立民, 熊平文, 陶秀花, 孙瑞萍, 张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80-43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香圆叶提取物(TFE)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同批次的42日龄雌性文昌鸡432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15%、0.030%、0.060% TF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TFE添加水平的增加,文昌鸡终末体重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料重比(F/G)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30%和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文昌鸡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2)随着TFE添加水平的增加,文昌鸡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30%和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IL-6和TNF-α含量;添加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IL-10含量(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TFE均显著提高了文昌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IL-1β含量(P<0.05)。3)随着TFE添加水平的增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60%的TFE显著降低了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粪肠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5)通过二次函数拟合,确定TFE最适添加水平为0.056%。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TFE能够改善文昌鸡生长性能,提高文昌鸡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可以通过提高血清抗炎因子含量,降低促炎因子含量,从而缓解机体炎症损伤,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推荐42~84日龄文昌鸡TFE最适添加水平为0.056%。
  • 李闯, 田凤云, 黄璇, 张旭, 邓萍, 蒋桂韬,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394-44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苜蓿颗粒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70日龄雌性临武鸭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5%、10%、15%和20%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5%、15%和20%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3)1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显著高于5%、10%和20%发酵苜蓿颗粒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20%发酵苜蓿颗粒组回肠相对长度显著升高(P<0.05);5%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10%发酵苜蓿颗粒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15%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20%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5%、10%和15%发酵苜蓿颗粒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5%~20%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不良影响,且能改善肠道形态。5%~15%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能降低育成后期临武鸭血脂水平,促进盲肠有益菌的增殖。在生产实践中可用5%~15%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饲喂70~105日龄雌性临武鸭。
  • 刘书锋, 汪珩, 叶慧, 李胜, 赵玉洁, 王文策, 朱勇文, 杨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06-4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大麦-碎米-豆粕型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36~70日龄马冈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旨在初步探索非玉米型饲粮中适宜低蛋白质水平。选用体重相近的36日龄马冈鹅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5只)。5组试验鹅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50%(对照组)、15.40%、14.30%、13.20%和12.10%的饲粮,通过补充氨基酸使各组饲粮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及缬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36~70日龄马冈鹅的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2.10%和13.20%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16.50%和15.40%组(P<0.05)。2)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70日龄马冈鹅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12.10%组的腹脂率显著高于15.40%、14.30%和13.20%组(P<0.05)。3)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70日龄马冈鹅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12.10%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低于16.50%组(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16.50%、15.40%和14.30%组(P<0.05);14.30%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16.50%、15.40%和12.10%组(P<0.05)。4)16.50%组70日龄马冈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14.30%、13.20%和12.10%组(P<0.05);16.50%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13.20%和12.10%组(P<0.05)。由此可见,在补充适量氨基酸的前提下,降低大麦-碎米-豆粕型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对36~70日龄马冈鹅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可改善饲料转化效率和氮素的利用效率,但降低会其与体液免疫相关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以马冈鹅生长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补充适量氨基酸的大麦-碎米-豆粕型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可降低至12.10%。
  • 张薇, 朱慧妍, 张穗玲, 莫婉怡, 张妍璘, 杨梦林, 彭凯, 曹正华, 王梓颖, 陈伟波, 王玮, 黄燕华, 彭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16-44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明确不同带仔数对种鸽哺乳期采食偏好的影响。选取14月龄性能相近的种鸽54对,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对种鸽。3组乳鸽带仔模式分别为1对种鸽哺乳2(2+2组)、3(2+3组)和4只乳鸽(2+4组)。种鸽哺乳期采用"混合原粮+配合颗粒饲料"的方式投喂,配合饲粮由44.70%的配合颗粒饲料、20.70%的玉米、15.70%的豌豆、10.50%的高粱和8.40%的小麦组成。每天记录剩余饲料的种类和重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3组种鸽对4种原粮的实际采食比例均高于其在配合饲粮中的占比,而对配合颗粒饲料的实际采食比例则低于其在配合饲粮中的占比。其中,2+2组玉米的采食比例为26.52%,极显著高于2+3组和2+4组(P<0.01);2+4组豌豆的采食比例为20.12%,极显著高于2+3组和2+2组(P<0.01);2+4组小麦的采食比例为11.14%,极显著高于2+3组和2+2组(P<0.01);2+3组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比例为35.35%,显著高于2+2组和2+4组(P<0.05)。2)3组种鸽对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钙(Ca)和总磷(TP)的实际摄入量均低于配合饲粮中对应营养素的含量,而对代谢能的实际摄入量则高于配合饲粮中代谢能。其中,2+2组CP摄入量为13.93%,极显著低于2+3组和2+4组(P<0.01);2+4组EE的摄入量极显著低于2+2和2+3组(P<0.01);2+3组钙(Ca)、总磷(TP)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2+2组(P<0.05),与2+4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代谢能的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配合颗粒饲料,种鸽哺乳期更喜食原粮;随着带仔数的增多,种鸽会减少能量饲料玉米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的豌豆的摄入。
  • 马丽琴, 王玲, 温万, 田佳, 周佳敏, 王凤莲, 马旭林, 陈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25-4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年龄、体况、胎次、预产期及上一胎次泌乳量相近原则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在围产前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HMBi,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在围产后期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44 d。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选择6头奶牛,分别于产前7 d(-7 d)和产后7 d(+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各组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后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0.05),对围产期奶牛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前瘤胃Kiritimatiellaeota、解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瘤胃纤维杆菌门、瘤胃球菌科UCG-005、瘤胃球菌属1、厌氧弧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组奶牛瘤胃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1)。综上所述,添加HMBi提高了瘤胃微生物对NH3-N的利用率,促进了MCP的合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瘤胃微生物对饲粮纤维、淀粉等物质的消化能力,提升了瘤胃细菌对产后高淀粉饲粮结构的适应能力,并在维持围产期奶牛瘤胃细菌菌群平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高伟星, 马慧, 杨敏娜, 彭述宇, 曲嘉晨, 曲永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38-4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褪黑素(RPMT)对荷斯坦奶牛乳中褪黑素(MT)与其合成前体和代谢产物含量、MT合成酶活性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4胎次、泌乳天数在200 d以内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正常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40、160、180 mg/(头·d)RPMT,于每天14:00进行口腔投喂。试验期32 d,其中第0天为饲喂前1 d,第1~28天为饲喂期,第29~31天为停饲后3 d。试验组与对照组每日挤奶3次,分别在06:00、13:00和21:00。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检测的乳样采样时间分别为第0、14、29天,MT含量及其他指标检测的乳样采样时间分别为第0、3、7、14、21、28、29、31天。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06:00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13:00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13:00和21:00的乳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Ⅱ、Ⅲ组06:00和21:00的乳中体细胞数(SCC)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13:00的SC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06:00时,时间对乳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13:00时,时间对乳脂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组别与时间对乳糖率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在21:00时,时间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组别与时间也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2)试验Ⅲ组06:00、13:00和21:00的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Ⅰ、Ⅱ组(06:00除外),但时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组别与时间也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3)各试验组06:00、13:00和21:00的乳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试验Ⅲ组仅在21:00的乳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在06:00、13:00时,时间对乳中GSH-Px、SOD活性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21:00时,时间对乳中GSH-Px、SOD及IDO活性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对乳中IDO活性也具有极显著交互效应(P<0.01)。4)各组间06:00、13:00的乳中MT、6-羟基-褪黑素(6-OH-MT)含量及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SNAT)、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及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21:00的乳中MT、5-羟色胺(5-HT)、6-OH-MT含量及SNAT、COMT及ASMT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06:00时,时间对乳中6-OH-MT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06:00与13:00时,时间对乳中SNAT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1:00时,时间对乳中MT、5-HT、6-OH-MT含量和SNAT、COMT、ASMT活性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组别与时间对乳中MT、5-HT含量具有极显著交互效应(P<0.01),对乳中6-OH-MT含量及SNAT、COMT、ASMT活性均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结果提示,给荷斯坦奶牛饲喂RPMT能够提升乳中乳脂率、乳糖率,同时RPMT饲喂量越大时,产奶量越高,SCC越低;给荷斯坦奶牛提供外源RPMT能够提高泌乳期奶牛抗氧化能力,增加乳中MT合成,同时乳中MT合成前体物5-HT与代谢产物6-OH-MT及MT合成酶活性会随着MT含量而变化,即MT合成与代谢具有同步性。
  • 张瑞, 白云鹏, 贾莉, 孙建祥, 李佳龙, 孔繁云, 王憭, 张晓, 王瑛, 刘婷, 程强, 张小强, 张科, 吴建平, 赵生国, 雷赵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52-44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平凉红牛半腱肌肉品质、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27头初始体重为(270.47±16.26)kg的平凉红牛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Con组)、130(L组)和260 mg/d(H组)的牛至精油。饲喂404 d后屠宰,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90 d,每30 d为1个阶段。结果显示:1)H组半腱肌的亮度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L组半腱肌的pH和熟肉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2)L组和H组半腱肌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和H组半腱肌中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半腱肌中二十三烷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α-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3)在平凉红牛半腱肌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11种,醇类4种,酮类3种,酯类5种,酸类2种,烃类22种,其他类3种。L组半腱肌中庚醛和戊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1-辛烯-3-醇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H组(P<0.05),2-戊基呋喃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乙酸乙酯仅在L组和H组中检测到。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判断得出,壬醛为平凉红牛肉的关键风味物质(ROAV=100),在3个组中分别找到了9、10、7个关键风味物质,其中乙酸乙酯为L组的特有关键风味物质。综上所述,牛至精油降低了平凉红牛半腱肌的嫩度,提高了半腱肌的多汁性和适口性,并可提供理想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丰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且当补饲量为130 mg/d时,牛肉的品质最佳。
  • 卢连强, 史长笑, 郝日康, 陈志明, 崔亚芳, 李英齐, 唐建鹏, 曹兵海, 苏华维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64-4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安格斯公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7±0.9)月龄和体重[(371.7±20.8)kg]相近的安格斯公牛36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饲养在同一小栏)。3个组的公牛分别饲喂低、中和高3种能量水平的饲粮,3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同为13.5%,代谢能(ME)分别为10.28、10.88和11.49 MJ/kg。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1)安格斯公牛终末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提高(P<0.05),料重比呈线性降低(P<0.05)。2)饲粮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呈线性提高(P<0.05);饲粮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呈二次变化(P<0.05),其中,中能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均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液乙酸/丙酸值和pH呈线性降低(P<0.05)。4)血清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呈二次变化(P<0.05),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线性提高趋势(P=0.074),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呈线性降低(P<0.05)。5)血清氧化应激指数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喂高能量水平饲粮能提高安格斯公牛ADG、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料重比,促使瘤胃发酵向丙酸型转变,不会造成氧化应激;生产实践中,13~17月龄安格斯公牛推荐饲喂CP水平为13.5%、ME为11.49 MJ/kg的高能量水平饲粮。
  • 胡张涛, 陈书礼, 倪洁, 王子祺, 董建平, 师军锋, 尚红文, 刘芳, 王鹏飞, 胡建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74-4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燕麦和发酵杂交构树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选取15头健康、体重42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F1代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3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100%日常饲草(80%青贮玉米+20%麦秸),青贮燕麦组粗饲料为80%日常饲草+20%青贮燕麦,发酵杂交构树组粗饲料为80%日常饲草+20%发酵杂交构树。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末重、全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2)青贮燕麦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杂交构树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青贮燕麦组肌肉滴水损失、失水率、剪切力、亮度值、pH(4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pH(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杂交构树组肌肉亮度、红度、黄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pH(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青贮燕麦组和发酵杂交构树组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青贮燕麦和发酵杂交构树能提高肉牛免疫性能,改善肉品质。
  • 杨梓曼, 尚相龙, 陈豪, 兰剑, 聂春桃, 陈环, 瞿明仁,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87-4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热应激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0头18月龄、体重为(330±20)kg的健康锦江牛,随机分为常温组和高温组,每组各10头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常温组与高温组分别饲养于春季适温环境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常温组的平均温湿指数(THI)为69.86,未受到热应激;高温组平均THI为83.40,属于中度热应激。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肉牛体温有升高的趋势(P=0.080),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对试验牛瘤胃微生物组学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发现,与常温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高温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在属水平上,高温组的克里斯滕森菌科_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NK4A214_group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 UCG-003)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肉牛热应激,热应激引起肉牛体温、呼吸频率升高,抗氧化、免疫能力下降,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下降,NH3-N浓度升高,瘤胃纤维素分解菌丰富度降低,但不影响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 李红丽, 柴沙驼, 王迅, 王书祥, 张文华, 斗多加, 杨英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498-4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冷季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200±20)kg]接近的3周岁公牦牛108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头。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即3个蛋白质水平[12%(低)、14%(中)、16%(高)]和3个代谢能水平[9.5(低)、10.6(中)、11.7 MJ/kg(高)],设计9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每组牦牛饲喂1种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中代谢能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干物质采食量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高、中代谢能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代谢能组(P<0.05)。中蛋白质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中、高蛋白质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2)高、中代谢组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中代谢能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高、低代谢能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中蛋白质组血清总蛋白(TP)和ALB含量显著高于高、低蛋白质组(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球蛋白(GLB)和尿素氮(UN)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相比于低代谢能组,中、高代谢能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酸含量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低蛋白质组,高、中蛋白质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含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瘤胃液pH及氨态氮、丁酸、戊酸含量和乙丙比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得出,饲粮中代谢能水平为10.6 MJ/kg、蛋白质水平为14%时对提高冷季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优化血清生化指标、改善瘤胃发酵具有重要意义。
  • 董谭琴, 李红丽, 柴沙驼, 李升升, 王迅, 王海东, 马玉玺, 张新军, 吴浩, 项阳, 王书祥, 杨英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12-4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45头健康、年龄和体重相近的成年公牦牛,随机分成9个组,分别为低能低蛋白质组(Ⅰ组)、低能中蛋白质组(Ⅱ组)、低能高蛋白质组(Ⅲ组)、中能低蛋白质组(Ⅳ组)、中能中蛋白质组(Ⅴ组,对照组)、中能高蛋白质组(Ⅵ组)、高能低蛋白质组(Ⅶ组)、高能中蛋白质组(Ⅷ组)和高能高蛋白质组(Ⅸ组),每组5头牛。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3个能量(代谢能)水平分别为9.5(低能)、10.6(中能)和11.7 MJ/kg(高能),3个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低蛋白质)、14%(中蛋白质)和16%(高蛋白质),按3×3设计9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与Ⅴ组(对照组)相比,Ⅲ组和Ⅳ组牦牛背最长肌45 min时的pH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2)与Ⅴ组相比,Ⅶ组、Ⅷ组和Ⅸ组牦牛背最长肌硬度显著提高(P<0.05),Ⅷ组和Ⅸ组背最长肌胶着性显著提高(P<0.05),Ⅲ组背最长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中能低蛋白质组牦牛背最长肌在pH、肉色、剪切力和质构数据上都比较优秀,因此舍饲育肥牦牛全混合日粮的代谢能水平为10.6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2%时肉品质较好。
  • 张玉莹, 刘燕红, 郭文杰, 郝文君, 刘书杰, 冯宇哲,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19-4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放牧和舍饲2种培育方式下健康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组成特征。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分别选取3月龄牦牛犊牛(公)各12头,其中放牧条件下牦牛犊牛中健康和腹泻犊牛各6头,舍饲条件下牦牛犊牛中健康和腹泻各6头,采用直肠取样法采集所有犊牛粪便样品,提取高质量的细菌总DNA,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2种培育方式下健康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显示:在2种培育方式下,除ACE指数腹泻牦牛犊牛显著高于健康牦牛犊牛(P<0.05)外,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在健康与腹泻牦牛犊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放牧牦牛犊牛显著高于舍饲牦牛犊牛(P<0.05)。在门水平上,放牧条件下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中脱硫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牦牛犊牛(P<0.05)。在属水平上,放牧条件下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中巴氏杆菌属和Mailh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牦牛犊牛(P<0.05);舍饲条件下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中巴氏杆菌属和萨特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牦牛犊牛(P<0.05)。综上可知,随母哺乳放牧较舍饲代乳饲养提高了牦牛犊牛肠道菌群多样性,2种培育方式下健康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组成在属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且无论是在放牧还是舍饲条件下,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中巴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牦牛犊牛,说明巴氏杆菌属是2种培育方式下引起牦牛犊牛发生腹泻的共有特征。
  • 成思源, 马涛, 杨东, 王文义, 柏映国, 马友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30-4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酶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体重在(21.0±0.2)kg的寒杂羊公羔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4组羔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M1组)、1.0(M2组)和2.0 kg/t(M3组)复合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1:1:1)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每天记录1次采食量,每隔30 d进行1次称重;正试期第70~80天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选取8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各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M3组胴体重显著高于M1组、M2组和对照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以及pH0 h、ΔpH无显著差异(P>0.05);M2组和M3组羊只背最长肌的pH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2组和M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能以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肉羊生长育肥饲粮中添加2.0 kg/t的复合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1:1:1)可改善肉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
  • 李金辉, 陈佳欣, 严慧, 刘洁, 王里彦, 田星哲, 杨彩虹, 刘月琴, 纪守坤,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40-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索文献构建数据库,建立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预测模型并解析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搜集包含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别构建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MD)、总能表观消化率(GED)、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CPD)、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DFD)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准确性评估,使用方差分解法对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文献99篇,数据4 179条,成功构建包含肉羊DMD、GED、CPD、NDFD和ADFD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的数据库;DMD、GED、CPD、NDFD和ADFD分别为(66.13±8.63)%、(63.81±10.23)%、(64.18±9.31)%、(52.57±12.13)%和(46.11±12.14)%;相关性分析表明肉羊代谢体重(MBW)、相对体成熟度(RM)、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以及饲粮干物质(DM)、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可影响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本研究构建的肉羊饲粮DMD、GED、CPD、NDFD和ADFD预测模型可分别解释65.0%、95.0%、67.0%、51.0%和47.0%的变异,平均偏差(MB)分别为0.332、6.346、-0.469、-0.073和0.098个百分点,预测均方根误差(RMSPE)分别为7.1%、23.1%、8.3%、17.5%和20.2%;方差分解结果显示,DMD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MBW和DMI;GED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RM和饲粮DM含量;CPD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DMI、ADG和MBW;NDFD和ADFD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饲粮DM、CP含量及MBW和RM。本研究获得了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模型,并解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我国肉羊营养需要量研究和精准化饲养提供参数。
  • 王锦, 张连全, 王文亮, 张久盘, 赵正伟, 杨宇为, 马吉锋, 张俊丽, 王秀琴, 马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50-45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花菜茎叶青贮对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体重[(21.60±1.09)kg]相近的滩羊公羔羊8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根据饲粮中黄花菜茎叶青贮和玉米青贮添加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饲喂含10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试验1组饲喂含20%黄花菜茎叶青贮+80%青贮玉米的试验饲粮,试验2组饲喂含40%黄花菜茎叶青贮+6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试验3组饲喂含60%黄花菜茎叶青贮+40%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以试验1组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65%、36.34%、26.70%、41.62%和3.00%。2)各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均高于对照组,OTU数目顺序为试验1组>试验3组>试验2组>对照组。3)试验1组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最高,且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滩羊瘤胃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升高(P>0.05),且以试验1组最高;厚壁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有所降低(P>0.05)。5)在属水平上,滩羊瘤胃中瘤胃球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念珠菌糖单胞菌属是优势菌群。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瘤胃球菌属、奥尔森菌属和毛螺菌科_NK3A20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Muribaculaceae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滩羊饲粮中添加20%黄花菜茎叶青贮+80%青贮玉米时,对滩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以提高滩羊瘤胃菌群种类和多样性,改变瘤胃菌落结构和组成。在生产实践中,黄花菜茎叶青贮可以作为一种青贮饲料补充,但添加比例应不高于20%。
  • 张腱皓, 钟锐, 李荫柱, 李海海, 雷晓青, 寇启芳, 张桂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62-4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菌酶联用制剂对滩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月龄左右、体重[(19.12±1.83)kg]相近的健康去势滩羔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05%、0.10%、0.15%的菌酶联用制剂(酵母菌1.0×1010 CFU/g、纤维素酶10 000 IU/g、木聚糖酶1 000 IU/g和甘露聚糖酶600 IU/g)。预试期14 d,正试期13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0.10%、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滩羊平均日采食量和终末体重(P<0.05);饲粮中添加0.10%和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滩羊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0.10%、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饲粮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0.10%和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0.10%、0.15%菌酶联用制剂极显著增加了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含量(P<0.01),显著增加了瘤胃液戊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含量和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0.10%和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瘤胃液丁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异戊酸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5%、0.10%和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10%和0.15%菌酶联用制剂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极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菌酶联用制剂能够提高滩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而改善滩羊生长性能,菌酶联用制剂添加量以0.10%为宜。
  • 李庆敏, 焦娜, 周玉香, 刘文茂, 田黛君, 虎丽, 张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72-45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枸杞渣对育肥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病、体重为(23.01±0.69)kg的滩羊公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羊。4组滩羊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2%(试验Ⅰ组)、5%(试验Ⅱ组)、8%(试验Ⅲ组)枸杞渣的试验饲粮。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且均以颗粒型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预试期2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或8%枸杞渣极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P<0.01)。2)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各组间虽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以试验Ⅱ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或8%枸杞渣极显著提高了消化氮、氮消化率、进食氮、沉积氮和消化能(P<0.01),饲粮添加5%枸杞渣极显著提高了氮的生物学价值(P<0.01),添加2%或5%枸杞渣极显著提高了氮的利用率(P<0.01)。3)在试验第20天时,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在试验第80天时,试验Ⅱ组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在试验第80天时,各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第60天时,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枸杞渣可以提高育肥滩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水平为5%时效果最佳。
  • 赵晨, 阿不夏合满·穆巴拉克, 秦荣艳, 陈翔宇, 梁见弟, 王乐乐, 张志军, 王承敏, 海拉提·卡斯木, 王文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85-4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冷季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冷季绵羊的生长性能及抗病能力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选用体重[(39.64±2.72)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阿勒泰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添加剂1组(T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Ⅰ(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15:5:2),复合添加剂2组(T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Ⅱ(沙棘叶粉:氯化铵:胍基乙酸=15:5:1),复合添加剂3组(T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Ⅲ(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胍基乙酸=15:5:2:1)。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T1组、T2组和T3组第1~15天、第16~30天和第1~30天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1组和T3组第1~15天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T3组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1组、T2组和T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组和T3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组和T3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能够促进冷季绵羊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综合试验结果,复合添加剂Ⅲ(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胍基乙酸=15:5:2:1)对冷季绵羊生产应用效果较好。
  • 王宏迪, 窦露, 王柏辉, 杨乐, 王威皓, 关海天, 段艳, 哈斯高娃,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598-46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择14只3月龄苏尼特羊,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乳酸菌组(饲喂基础饲粮+2 g/只乳酸菌,乳酸菌活菌数为1.5×109 CFU/g),每组7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乳酸菌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和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pH24 h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二头肌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乳酸菌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粗蛋白质、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S6K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二头肌肌肉萎缩相关基因-1(Atrogin-1)、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的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有积极影响,增加了股二头肌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提高了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 周力, 姜洋洋, 李蒋伟, 张峰硕, 杨葆春, 王志有, 桂林生, 侯生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10-4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母羊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妊娠后期藏母羊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7.5%(LP组)和11.5%(HP组)的饲粮。试验期65 d(配种后第85~150天),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通过RNA-seq技术进行乳腺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富集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结果显示:HP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LP组(P<0.05)。相较于LP组,HP组藏母羊的日产奶量、乳糖率、乳脂率以及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乳腺转录组分析显示,LP组和HP组分别产生了152 766 266和159 469 210个高质量reads,共筛选到40个DEGs,其中11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类显示,DEGs被注释到29个条目,主要集中在细胞进程、细胞组分及结合等功能;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s富集到30条差异信号通路,主要包括Rap1信号通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矿物质吸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通过RT-qPCR技术对2组藏母羊乳腺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细胞周期蛋白1(CCND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络氨酸激酶(SRC)和Ⅵ型胶原蛋白A5(COL6A5)等5个调控糖、脂代谢的DEGs进行表达验证,所得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综上可知,提高妊娠后期藏母羊饲粮蛋白质水平不仅可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还能调控藏母羊乳腺糖、脂代谢,改善其泌乳性能。
  • 李海滨, 林英庭, 朱风华, 朱伟民, 程明, 郭艺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21-4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崂山奶山羊产奶性能、乳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年龄、体重、产奶量与产羔日期相近且胎次相同的健康崂山奶山羊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粮参照NRC(2007)绵羊饲养标准配制,试验1、2、3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25和40 g/(d·只)酵母培养物,其余饲粮成分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表明:试验2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料奶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5 g/(d·只)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崂山奶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产奶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
  • 田红艳, 杨成聪, 张春暖, 王爱民, 刘飞, 杨文平, 於叶兵, 任胜杰, 张武肖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30-4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6周的养殖试验研究饲料胆固醇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配制胆固醇添加水平分别为0(C0)、0.25%(C0.25)、0.50%(C0.50)、0.75%(C0.75)、1.00%(C1.00)的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料中胆固醇实测水平分别为0.06%、0.29%、0.54%、0.81%和1.05%。将225尾克氏原螯虾[初重(4.4±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养殖6周后采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胆固醇水平从0增加到0.50%,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肝胰腺、胃及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随着胆固醇水平的继续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饲料胆固醇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钙含量(P>0.05),但饲料胆固醇水平低于0.50%时,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2)与血淋巴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相反,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胆固醇水平由0增加到0.50%而显著上升(P<0.05),但随着饲料胆固醇水平继续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与C0组相比,肝胰脏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饲料胆固醇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肝胰脏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与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mRNA相对表达量在胆固醇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结果得出,饲料中添加0.50%胆固醇能够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提高消化组织的脂肪酶活性。饲料中添加胆固醇会抑制脂肪的β-氧化,增加脂肪酸转运,从而影响脂肪代谢,最终增加克氏原螯虾的脂肪沉积。此外,过低或过量的胆固醇均会降低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液的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克氏原螯虾饲料的胆固醇适宜添加水平为0.50%,此时饲料胆固醇实测水平为0.54%。
  • 丛湘明, 李向, 华雪铭, 宓水潮, 杭莹, 易婉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42-46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小肽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胃排空特征和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配制3种试验饲料,D0+饲料满足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正对照组),D0-饲料在D0+饲料基础上降低3%蛋白质水平(负对照组),D2饲料则在D0-饲料基础上添加2%小肽。这3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在(21.27±0.17)g的大口黑鲈60 d,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分别挑选规格相同、体重为(85.58±1.81)g的大口黑鲈80尾,放入8个网箱中,每个网箱10尾。所有网箱的鱼投喂与养殖试验对应的饲料,表观饱食投喂1次,在投喂结束后的0、3、6、9、12、18、24、30 h随机对各组8个网箱中的1个网箱取样。比较摄食上述3种饲料后胃内容物剩余重量百分比、3种数学模型对各组胃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以及消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使用大口黑鲈胃内容物干重进行拟合效果较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及添加小肽对大口黑鲈的胃排空特征及最优模型未产生显著影响,胃排空变化均为先慢后快再慢型,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大口黑鲈的胃排空曲线,模拟D0+组胃排空规律的最佳模型是指数模型,D0-组和D2组的最佳模型是平方根模型。根据各组最佳模型计算可知50%和80%胃排空的理论时间,D0+组分别为8.14和19.04 h,D0-组分别为11.28和21.40 h,D2组分别为10.21和19.67 h。3组大口黑鲈胃肠道中的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胃排空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0+组摄食后9 h时胃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5),而D0-组和D2组则在摄食后9 h时胃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值,12 h时胃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肠道蛋白酶活性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5)。综上所述,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以及小肽的添加,均能引起胃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变,以保持胃排空时间的相对恒定,因此不需要调整投喂频率。结合生产实践,建议大口黑鲈投喂间隔时间为8~21 h,每日2次。
  • 陈艳婷, 贾小巍, 钱鹏丞, 张辰, 吴成龙, 叶金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57-46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青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540尾初始体重为(5.25±0.25)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鱼油(FO)、猪油(PL)、菜籽油(RO)、玉米油(CO)、花生油(PO)、豆油(SO)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投喂6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差异(P>0.05)。FO组、RO组和SO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PL组、CO组和PO组(P<0.05)。FO组和SO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PL组、RO组、CO组和PO组(P<0.05)。2)PL组、RO组、CO组和PO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SO组和PL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O组、RO组、PO组和CO组(P<0.05)。FO组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FO组和RO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PL组、CO组、PO组和SO组(P<0.05)。FO组和RO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PL组、CO组、PO组和SO组(P<0.05)。CO组和SO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FO组、PL组、RO组和PO组(P<0.05)。4)FO组、PL组和SO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RO组、CO组和PO组(P<0.05)。PO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L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O组和RO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PL组、CO组、PO组和SO组(P<0.05)。5)PO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O组和PL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O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FO组、RO组和SO组肌肉硬度显著高于PL组、CO组和PO组(P<0.05)。FO组、PL组、RO组和SO组肌肉坚实度显著高于CO组和PO组(P<0.05)。FO组、PL组、RO组、PO组和SO组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CO组(P<0.05)。FO组、PL组、RO组、PO组和CO组肌肉弹性显著高于SO组(P<0.05)。7)CO组和PO组肌肉鲜味、咸味显著高于FO组、PL组、RO组和SO组(P<0.05)。RO组和CO组肌肉甜味显著高于FO组(P<0.05)。FO组和CO组肌肉苦味显著高于PL组、RO组、PO组和SO组(P<0.05)。综上所述,摄食以FO、RO、CO为脂肪源的饲料可提高青鱼肌肉抗氧化能力,并且RO、FO还可改善青鱼肌肉质地、气味、滋味。与FO相比,摄食以PL、PO、SO为脂肪源的饲料会降低青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质地、气味和滋味。
  • 唐璐, 贺邱雨晴, 迟晓万, 张峰, 宁延昶, 丁君, 常亚青, 左然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74-4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添加棕榈油饲料中添加2种磷脂对中间球海胆生长、性腺发育及营养组成的影响。以酪蛋白、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在鱼油饲料中添加大豆卵磷脂作为对照组饲料,在棕榈油饲料中分别添加大豆卵磷脂(PO+SL组)和磷虾油(PO+KO组)作为试验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的(18.86±0.55)g的中间球海胆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投喂上述3种饲料,每组15只,单笼养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终末体重、增重率和性腺湿重无显著差异(P>0.05)。PO+SL组的性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PO+SL组的性腺水分含量显著高于PO+KO组和对照组(P<0.05),PO+SL组的性腺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之间性腺亮度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PO+SL组的性腺黄度值显著低于PO+KO组和对照组(P<0.05)。4)性腺组织切片可见,PO+SL组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雄性和雌性个体仅发育到Ⅱ期。PO+KO组和对照组的雄性个体性腺发育较快,均发育到Ⅲ期;而雌性个体性腺仅发育到Ⅱ期。5)PO+SL组的性腺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PO+KO组和对照组(P<0.05)。6)PO+KO组和对照组的性腺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PO+SL组(P<0.05)。综上所述,棕榈油饲料中添加大豆卵磷脂或磷虾油并未影响中间球海胆的增重率,磷虾油较大豆卵磷脂能提高中间球海胆性腺指数、发育速度及性腺必需脂肪酸含量。
  • 鲍坤, 张铁涛, 王晓旭, 王凯英, 徐超,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89-46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对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及鹿茸生产性能的影响,为CLA在梅花鹿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6头平均体重为(40.25±2.38)kg的1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鹿。对照组(G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G1组)、0.50%(G2组)和1.00%(G3组)的CLA。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G2组和G3组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2组和G3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1组、G2组和G3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异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G2组鹿茸主干长度、鲜重和鲜鹿茸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LA可以改变梅花鹿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供能效率,促进鹿茸生长。本试验条件下,梅花鹿饲粮CLA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 张莉, 汤加勇, 贾刚, 田刚, 刘光芒, 陈小玲, 蔡景义, 赵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696-47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蛋白API(含鲶鱼抗菌肽parasin I功能片段的基因工程蛋白)对肉兔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30日龄健康且体重[(644.93±31.92)g]相近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5和1.0 mg/kg API。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API对肉兔末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mg/kg API可降低肉兔腹泻率、死亡率和健康风险指数。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mg/kg API可显著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盲肠丙酸比例(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mg/kg API可显著提高空肠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0.5和1.0 mg/kg API可显著提高空肠白细胞介素-2(IL-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mg/kg API可显著提高空肠淀粉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0.5和1.0 mg/kg API均可显著提高空肠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API可降低肉兔腹泻率、死亡率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提高空肠Claudin-1和I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提高空肠消化酶活性,表明API可提高肉兔的消化能力和改善肠道屏障,从而促进肠道健康。综合来看,本试验饲粮中API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 唐青松, 王丽, 徐娥, 刘春艳, 肖明飞, 肖昊, 吴绮雯, 蒋宗勇, 易宏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704-47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仔猪断奶过程不同肠段细胞外基质(ECM)重要蛋白的表达规律。选用24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6个栏中,分别于断奶后0、7、14和28 d每栏随机选择1头仔猪进行麻醉后处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样品,测定ECM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0 d相比,7、14和28 d十二指肠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Ⅳ型胶原蛋白α2链(COL4A2)、Ⅴ型胶原蛋白α1链(COL5A1)、Ⅵ型胶原蛋白α1链(COL6A1)、纤维黏连蛋白1(FN1)、肌腱蛋白C(TNC)和整合素α1(ITG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14 d十二指肠COL1A2和F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28 d(P<0.05),14 d十二指肠COL3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7和28 d(P<0.05),7 d十二指肠整合素β2(ITGB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14和28 d(P<0.05)。2)与0 d相比,7、14和28 d空肠COL1A2、COL3A1、COL4A2和ITG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7 d空肠COL5A1和COL6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和28 d(P<0.05),7 d空肠TNCITGB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28 d(P<0.05)。3)7 d回肠F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14和28 d(P<0.05)。4)与0 d相比,7、14和28 d空肠COL1A2和Ⅵ型胶原蛋白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4和28 d空肠COL4A2、层黏连蛋白和F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仔猪断奶后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胶原蛋白(COL1A2、COL3A1、COL4A2、COL5A1、COL6A1和Ⅵ型胶原蛋白)、FN1、层黏连蛋白、TNCITGA1和ITGB2的表达和分泌降低;十二指肠COL1A2、COL3A1和FN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断奶后14 d降到最低,空肠COL5A1和COL6A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断奶后7 d降到最低;仔猪断奶后7 d回肠F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但断奶对其他ECM相关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 杜中原, 王钰明, 曾述礼, 高理想, 赵江涛, 张虎, 赵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716-4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杂粕在生长猪结肠模拟消化与体内消化程度的差异,为完善胃-小肠-大肠三阶段仿生消化法测定猪饲料的有效能提供参考。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菜籽粕、棉籽粕、葵花粕和花生粕分别与基础饲粮按18.75:81.25的比例配制试验饲粮。选择5头初始体重为(39.4±2.9)kg安装有盲肠末端T型瘘管的去势公猪,采用5×5拉丁方设计,进行5期消化试验。每期均收集盲肠末端食糜和粪便,测定试验饲粮在结肠前及全消化道的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并通过套算法计算杂粕的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生长猪结肠仿生消化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基于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分别以生长猪盲肠液冻干粉剂(仿生消化法1)、模拟大肠液粉剂(仿生消化法2)制备模拟结肠液,测定试验饲粮的盲肠末端食糜在结肠的能量消化率。然后,通过胃-小肠仿生消化和胃-小肠-大(结)肠仿生消化计算仿生消化法测定杂粕在结肠的能量消化率。结果表明:1)在全消化道消化中,花生粕的能量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粕、棉籽粕和葵花粕(P<0.05)。4种杂粕在生长猪结肠前和结肠的能量消化率和消化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肠前和结肠的能量消化率分别占全消化道能量消化率的64.05%~74.74%和25.26%~35.95%。2)仿生消化法1与体内法测定4种杂粕饲粮在结肠的能量消化率及消化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仿生消化法2与体内法测定的菜籽粕、棉籽粕和花生粕及相应饲粮在结肠的能量消化率和能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测定的葵花粕及相应饲粮在结肠的能量消化率和能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仿生消化法模拟生长猪结肠对杂粕的消化程度与体内消化程度的差异受模拟消化液水解酶来源的影响。
  • 李肖, 陈永成, 许平珠, 张凡凡,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726-47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向日葵副产物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试验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在向日葵副产物青贮中添加乳酸菌、糖蜜、尿素和纤维素酶4种复合发酵剂,其中乳酸菌的添加量分别为1×105、5×105和1×106 CFU/g,尿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3%和0.5%,糖蜜的添加量分别为2%、3%和4%,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05%、0.10%和0.15%,选择中性洗涤纤维(NDF)和乳酸(LA)含量为优化目标,进行复合发酵条件30 d的厌氧发酵(真空袋法)。结果表明:NDF和LA含量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均极显著(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和0.82。其中,糖蜜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对NDF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尿素和纤维素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NDF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乳酸菌添加量对LA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糖蜜添加量对LA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乳酸菌和糖蜜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LA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糖蜜添加量分别与尿素、纤维素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LA含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最终优化结果为乳酸菌添加量9.3×105 CFU/g,糖蜜添加量3.57%,尿素添加量0.3%,纤维素酶的添加量0.14%。在此条件下厌氧发酵30 d,理论上可使NDF含量降低34.06%,LA含量提高134.74%。
  • 韦庆旭, 张建鹏, 梁煜晨, 唐连群, 王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737-4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从构树青贮、玉米青贮及饲喂构树青贮的羔羊粪便中分离鉴定可饲用乳酸菌,为开发构树青贮用乳酸菌提供试验材料。以构树青贮、玉米青贮以及饲喂构树青贮的羔羊粪便为菌株分离来源,使用含有1%碳酸钙的MRS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获得菌株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其中可饲用菌株进行生长、产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在pH 3.0、3.5、4.0条件下存活率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并对筛选菌株进行菌株之间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获得可饲用乳酸菌共37株,包括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种,不同的菌株在生长和产酸性能上表现出差异,在不同pH中存活率和抑菌性能也具有菌株特异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乳杆菌GQ-3-2、GQ-3-29及GQ-5-4具有良好的生长、产酸及抑菌性能;粪肠球菌Y-3-15在发酵2 h进入对数生长期,能够为植物乳杆菌的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环境;布氏乳杆菌GQ-3-21产酸性能良好,在发酵0~16 h pH快速下降,在pH 4.0的条件下存活率大于50%,在pH 3.5的条件下也能够微弱存活,是有潜力的青贮接种菌。最终选择菌株GQ-3-2、GQ-3-29、GQ-5-4、Y-3-15和GQ-3-21作为青贮用乳酸菌复合制剂的候选菌株,5株候选菌株之间不会互相抑制生长。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5株可饲用乳酸菌,其生物学特性良好,菌株之间无拮抗作用,可作为后续开发构树青贮饲料的乳酸菌复合制剂菌种来源。
  • 和俊豪, 付子琳, 丁军, 马露,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7): 4750-4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7.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诱变选育得到一株高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裂殖壶藻藻株,为进一步开发缓解幼龄动物腹泻的新型饲料奠定基础。使用裂殖壶藻原始藻株ATCC20888,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藻株进行诱变,再进一步通过建立丙二酸、2,2'-联吡啶及丙二酸-2,2'-联吡啶复合筛选方法对诱变藻株进行快速筛选,对筛选突变藻株进行摇瓶发酵,利用磷酸香草醛法和高效气相色谱法对突变藻株的油脂、DHA产量快速检测,得到高产DHA的藻株。结果表明:丙二酸、2,2'-联吡啶及丙二酸-2,2'-联吡啶复合筛选均可以提高裂殖壶藻藻株的平均DHA产量,较原始藻株分别提高了32.20%、25.01%和29.71%。通过丙二酸-2,2'-联吡啶复合筛选得到的诱变藻株I-F-9其DHA含量(54.56%)及产量(10.88 g/L)分别比原始菌株增加了74.62%和61.17%(P<0.05)。由此可见,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的裂殖壶藻藻株I-F-9较原始藻株DHA含量及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且其DHA产量处于目前同类研究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