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陈小玲, 黄志清, 周波, 贾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191-3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是最近发现的影响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FTO基因在不同动物的各组织中分布广泛,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肉品质性状等指标显著相关,并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或发挥其去甲基化酶的功能,进而影响脂肪沉积。因此,深入研究FTO基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为今后改善猪肉品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概述了FTO基因的发现、分布,FTO基因与肉质性状的关系以及其影响猪肉品质的可能作用机制。
  • 王向荣, 贺建华, 戴求仲,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197-3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养猪生产中,常用日增重来衡量断奶仔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而影响断奶仔猪日增重的主要因素是断奶时所面临的大量应激(饲粮改变、母仔分离、环境变化等)。断奶应激会使仔猪肠道发生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学上的变化,如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肠黏膜通透性增强等,这些变化会引起仔猪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或免疫机能降低,最终导致腹泻和生长性能下降。本文针对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作一简要综述,总结了一些可以作为评价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一些标记物,并列举了饲粮中可用来缓解断奶应激损伤的一些饲料原料或添加剂,以期为仔猪生产和断奶应激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茂杰, 马美湖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03-3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ovocalyxin-36(OCX-36)是由禽类输卵管形成蛋壳的区域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质量36 ku,在蛋壳形成钙化阶段表达上调。该蛋白质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质(BPI)、脂多糖结合蛋白质(LBP)及腭肺鼻上皮癌关联蛋白质(PLUNC)家族蛋白质的序列具有同源性。本文综述了OCX-36在蛋壳中的分布、基因结构以及生物活性。
  • 刘正旭, 霍永久, 喻礼怀, 包文斌,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09-3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肉及肉制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提取过程,得到的由一种或多种天然活性成分构成的植物产品。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发成为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植物提取物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抑制有害微生物、免疫调控、抗氧化和代谢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李昊阳, 钟荣珍, 房义, 杨连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17-32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是对动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常见问题之一,它是机体自由基生成增加或(和)清除能力降低,引起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紊乱,导致自由基在体内积累而引起的氧化损伤过程。然而,机体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密不可分,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联系2个系统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外源抗氧化剂改善动物健康和提高肉制品品质的研究较多,如植物多酚、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但是,这类试验大多思路较窄,着眼点片面,缺乏系统性探讨。本文在详述氧化应激与免疫关系的基础上,对外源抗氧化剂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 夏丽丽, 杨彪, 王倩倩, 周刚, 龚道清, 耿拓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22-3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TO)基因发现以来,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FTO基因广泛地分布于生物界,并在动物多种组织中表达,其中在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FTO基因在下丘脑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而在其他组织中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FTO蛋白如何发挥其作为核酸修饰酶的功能目前仍不清楚。有大量数据表明,FTO基因多态性不仅与肥胖和肥胖相关性状(如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例、上臂宽和上臂围)存在强相关,而且也与肥胖诱发的许多疾病,如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有关。此外,FTO基因在动物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平衡、脂肪代谢、炎症反应和癌细胞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对FT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动物生产的关系进行综述。
  • 马原菲, 吕梦园, 钊守梅, 韩新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29-3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给出了一项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技术,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目前,蛋白质组学已经在肉品质、乳品质、蛋品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揭示与肉品质相关的蛋白质和潜在机制;乳品质和蛋品质上,人们也正在探寻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其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其他方面,如添加微量元素、肠道菌群健康等也有初步涉及。但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动物科学上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技术跟不上研究的步伐;研究结果大多分散冗杂,浮于表面,许多内在联系都没有揭露等。随着相关技术以及动物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将为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手段。
  • 李燕, 蒋守群, 陈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36-3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雌马酚(equol)是大豆异黄酮在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下的代谢产物之一,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的生物学活性。除了激素样作用外,雌马酚还具有抗氧化、免疫调控及保健功能,在畜禽上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肉品质、缓解氧化应激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雌马酚的理化性质、产生与代谢、影响生成的因素、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等方面来综述,旨在为雌马酚在畜禽上的科学应用提供思路。
  • 王贵鸿, 马容, 康波, 姜冬梅, 何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45-3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胺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可参与动物繁殖、胚胎发育以及癌症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动物机体中,多胺稳态是通过多胺跨膜物质转运和多胺代谢途径共同维持的。溶质转运蛋白(SLC)基因家族中的SLC3A2、SLC7A1、SLC12A8、SLC22A16、SLC22A1、SLC22A2、SLC22A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参与多胺的跨膜物质转运;多胺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鸟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脱羧酶抗酶(OAZ)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剂(AZIN)对多胺跨膜物质转运也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此外,金属阳离子、细胞膜跨膜电位和pH等内环境因素也可参与多胺转运的调节。因此,本文就多胺转运蛋白、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以及内环境因素调控多胺跨膜物质转运的分子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阐明多胺转运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向睿, 何珲, 康波, 姜冬梅, 马容, 刘月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51-3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胺主要包括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是一类带有2个或2个以上氨基的低分子脂肪族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种生长素,广泛参与DNA的复制、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的信号传导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胺对动物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多胺不仅可参与调控雄性动物精子发生,影响精子活力,而且对雌性动物卵子发生、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多胺调控动物繁殖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朱立, 陈代文, 余冰, 郑萍, 毛湘冰, 何军, 王曲圆,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56-3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 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组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在生长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而在肥育期饲粮中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与豆油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肥育期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2)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显著降低剪切力(P<0.05),并显著降低了肥育期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3)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使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中鸭油添加量不会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李龙, 蒋守群, 郑春田, 苟钟勇, 陈芳, 阮栋, 林厦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66-3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的需要量。选用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9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组1(对照组)为基础饲粮组(铜水平为2.74 mg/kg),组2~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显著提高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32和64 mg/kg铜组肝脏Cu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肌中CuZn-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32和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胸肌丙二醛(MDA)含量(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 mg/kg铜组肝脏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血清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32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水平为2.74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8.74和34.74 mg/kg;以生长性能和肝脏Cu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9.94和38.34 mg/kg。
  • 苏红光, 张敏红, 冯京海, 吴鑫, 胡春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76-32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10~30 ℃)持续14 d对肉鸡生产性能、糖代谢和禽类解偶联蛋白(avUCP)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到6个人工环境控制舱中,每个舱饲养6笼,每笼8只鸡作为1个重复。预试期7 d,温度22 ℃,相对湿度60%。28日龄时将各环境控制舱温度分别逐渐(1 h内)调到10、14、18、22、26和30 ℃,相对湿度60%,温湿度均保持恒定直至试验结束。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30 ℃组的体重(BW)显著低于14~26 ℃组(P<0.05);22~30 ℃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10~30 ℃组平均日增重(ADG)随温度升高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2 ℃时最高;料重比(F/G)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2 ℃时最低;平均日饮水量(ADWC)在10 ℃组最低。2)试验第14天,26 ℃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18 ℃组(P<0.05);肝糖原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 ℃组肌糖原水平显著低于10、26和30 ℃组(P<0.05)。3)试验第14天,18、22 ℃组avUC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产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考虑,28~42日龄AA肉鸡的适宜养殖温度为22~26 ℃。
  • 王爽, 陈伟, 阮栋, 王丽, 郑春田, 王胜林, 林映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84-3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核黄素水平对笼养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04只健康、体重接近的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核黄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3(Ⅱ组)、6(Ⅲ组)、9(Ⅳ组)、12(Ⅴ组)、15(Ⅵ组)、18 mg/kg(Ⅶ组)。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核黄素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Ⅲ组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料蛋比均最佳。2)Ⅲ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除Ⅱ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哈氏单位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蛋黄色泽随饲粮核黄素水平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P=0.08)。3)饲粮核黄素水平显著影响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随饲粮核黄素水平的升高,血浆核黄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先下降后升高。4)饲粮核黄素水平显著影响血浆及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粮核黄素水平为6 mg/kg时,蛋鸭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蛋性能及蛋品质。饲粮核黄素水平的增加可显著提高蛋鸭机体抗氧化能力,添加水平不低于12 mg/kg时效果较好。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王洋, 曲永利, 王志博, 刘立成, 刘翔, 赵鑫, 邢伟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91-32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CPM模型优化规模化奶牛场7~15月龄后备母牛饲粮,研究优化后饲粮对后备母牛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相同月龄(7月龄),胎次、体高和体重相近的健康后备荷斯坦母牛40头,按照配对试验设计把试验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采用奶牛场现有的饲粮配方,试验组采用CPM模型优化后的饲粮配方。试验期为270 d。结果表明:饲喂CPM模型优化饲粮极显著提高了后备母牛8、10、11、13和15月龄的管围(P<0.01);试验组后备母牛血清中钙含量在8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化后7月龄、8~9月龄、10~12月龄、13~15月龄饲粮成本比调整前分别降低了1.02、0.78、0.62和0.52元/(头·d)。由此可见,饲喂CPM模型优化饲粮可提高后备母牛的管围,促进后备母牛的生长,促进血钙的吸收,降低饲养成本,CPM模型可用于评价和优化后备荷斯坦母牛的饲粮配方。
  • 吴小燕, 彭全辉, 王之盛, 邹华围, 陈慧, 唐春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298-33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3种蛋白质饲料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4头健康且体重相近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采用4×4的拉丁方设计,共4期,每期10 d,基础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以豆粕(豆粕组)、菜籽粕(菜籽粕组)和棉籽粕(棉籽粕组)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精料(替换比例为基础饲粮的15%)的试验饲粮。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采食后1、3、5、7和9 h瘤胃固相黏附真菌、原虫、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采食时间的延长,豆粕组、菜籽粕组和棉籽粕组的瘤胃固相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豆粕组的纤维降解微生物数量集中在采食后5和7 h时达到最大值,棉籽粕组几乎都在采食后7 h时达到最大值。2)组间比较,从各时间点的平均值来看,棉籽粕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菜籽粕组和豆粕组(P<0.05),菜籽粕组原虫、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籽粕组(P<0.05或P<0.01)。综上,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以菜籽粕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最好。
  • 仲崇亮, 周建伟, 刘浩, 王力, 龙瑞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07-3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氮水平对牦牛体内不同部位氨态氮和尿素氮浓度的影响,以期了解牦牛机体对氮胁迫的适应性响应,并构建粗蛋白质进食量估测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体重[(192±12)kg]相近的3岁去势健康牦牛。分4个试验期,每期21 d;4头牦牛分成4组,每组1头,分别饲喂4个氮水平的饲粮[以粗蛋白质水平(干物质基础)计,分别为6.45%、12.18%、17.81%和23.49%]。结果表明,1)瘤胃液氨态氮(RNN)、血浆尿素氮(PUN)、唾液尿素氮浓度以及尿中尿素氮(UUN)、尿中氨态氮日排泄量均随着饲粮氮水平的升高而极显著增加(P<0.01);瘤胃液尿素氮(RUN)浓度有随着饲粮氮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P<0.10)。2)RNN、RUN和PUN浓度(mg/dL)以及UUN日排泄量(g/d)与牦牛饲粮蛋白质摄入水平密切相关,可建立以下估测牦牛粗蛋白质进食量(CPI,g/d)和可消化粗蛋白质进食量(DCPI,g/d)的模型:CPI=174.102+840.096RNN-3.068RNN2,CPI=185.818+47.744RNN+22.258RUN;DCPI=36.037UUN0.712,DCPI=-0.789+8.375UUN+101.275PUN。综上,饲粮氮水平对牦牛体内氨态氮和尿素氮浓度具有广泛的影响,由此建立的估测模型可为牦牛的放牧和管理提供参考。
  • 王文奇, 侯广田, 罗永明, 刘艳丰, 卡那提·沙力克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16-3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饲粮对母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以确定母羊饲粮适宜精粗比[或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0只体况良好、8月龄、体重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羊×阿勒泰羊)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羊,分别饲喂6种不同精粗比(85:15、70:30、55:45、40:60、25:75、10:90)的全混合颗粒饲粮。预试期10 d,消化代谢试验18 d,呼吸测热试验2 d。结果表明:1)全混合颗粒饲粮精粗比对母羊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NDF表观消化率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DM和OM表观消化率随精粗比的上升而升高,精粗比为55:45的饲粮NDF表观消化率最高,与精粗比为85:15和70:30的饲粮差异不显著(P>0.05)。2)消化氮随着精粗比的上升而升高,过高或过低精粗比均不利于氮的沉积,精粗比为55:45时,母羊对氮的利用效率最高。3)消化能、代谢能、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随着精粗比的上升而出现极显著的升高(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母羊对精粗比为70:30和55:45(NDF水平分别为37.78%和45.80%)的全混合颗粒饲粮消化吸收较好。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许明珠, 张琴, 童潼, 董兰芳, 杨家林, 蒋艳, 黄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25-3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微量元素铁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成分、酶活性及组织铁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6.11±0.09) mg的7 200条方格星虫稚虫,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分别饲喂铁水平为11.2、42.5、61.3、115.6、283.7、482.1 mg/kg的饲料56 d。结果表明:饲料铁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养殖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体成分方面,饲料铁水平仅对方格星虫稚虫体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的升高体粗脂肪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但各组体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酶活性方面,饲料铁水平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铁水平的升高先呈逐渐升高趋势后趋于平稳;此外,铁元素能被方格星虫吸收,并储存于虫体之中。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方格星虫饲料最佳铁水平为115.6 mg/kg;以虫体铁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饲料铁水平为118.65 mg/kg时虫体铁含量(233.85 μg/g)最大。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钟伟, 刘晗璐, 张铁涛, 张海华, 常忠娟, 刘凤华,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32-3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生长期银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性状的影响。选取7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973±94) g的健康雄性银狐,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采用二因子试验设计,赖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蛋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基础饲粮中赖氨酸含量为1.15%,蛋氨酸含量为0.66%。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营养物质采食量、排出量及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营养物质采食量、蛋白质排出量及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排出量及脂肪消化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粮蛋氨酸水平仅对干物质排出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氨基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4)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交互作用对毛皮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赖氨酸或蛋氨酸水平对毛皮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从降低饲养成本和减少排放角度考虑,冬毛期银狐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赖氨酸(实际含量1.65%)和0.25%蛋氨酸(实际含量0.91%)对银狐生产有利。
  • 周宁, 张海华, 吕智超, 张婷, 黄健, 孙皓然, 李光玉, 严昌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41-3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只水貂,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50(Ⅱ组)、100(Ⅲ组)、300(Ⅳ组)、600 mg/kg(Ⅴ组)锌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60、75、90、105和120日龄时各组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76~90日龄时Ⅲ、Ⅳ和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106~120日龄时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2)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Ⅴ组(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Ⅰ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4)Ⅲ、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Ⅴ组血清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各组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锌能够有效提高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而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锌血清中蛋白质相关指标含量及锌相关酶活性最高,有利于提高水貂机体免疫力。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陈小玲, 王欢, 黄志清, 周波, 贾刚, 刘光芒, 赵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49-33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猪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PID1)重组蛋白,并制备pPID1多克隆抗体。将pPID1基因插入pET28a(+),构建重组pET28a(+)-pPID1大肠杆菌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pET28a(+)-pPID1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获得的重组子以不同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温度和时间诱导,确定pPID1融合蛋白表达的最适条件。将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亚氨基二乙酸(Ni2+-ID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MS)鉴定。同时,将纯化获得的pPID1融合蛋白免疫SD大鼠,制备pPID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pPID1融合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30 ℃以0.1 mmol/L IPTG诱导4 h;纯化的融合蛋白经MALDI-TOF-MSMS鉴定为pPID1;特异性的pPID1多克隆抗体成功制备,抗体效价为1:20 480。本试验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重组pPID1及其多克隆抗体。
  • 陈少魁, 刘玉兰, 李权, 朱惠玲, 侯永清, 吴欢听, 王秀英, 刘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56-3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对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2头断奶仔猪,分成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 μg/kg体重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采血,测定血浆中与应激相关激素的含量;采血后屠宰仔猪,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测定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包括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LPS刺激导致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显著上升(P<0.05)。2)LPS刺激导致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LR4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yD88在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下丘脑中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10);IRAK1在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10);TRAF6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在垂体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LPS刺激激活了HPA轴,诱导了HPA轴的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楚青惠, 汪官保, 曾勇庆, 张哲, 赵勇, 张建梅, 武慕达, 谢伟仕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62-3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乳酸菌对母猪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相同胎次、妊娠后期(81~85 d)的母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母猪通过饮水每天每头分别饲喂0、200、250和300 mL乳酸菌液(活菌浓度≥1×109 CFU/mL),试验期80 d;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哺乳仔猪通过饮水每天每头分别饲喂0、5、10和15 mL乳酸菌液,试验期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50 mL乳酸菌液可极显著提高母猪断奶体况评分(P<0.01),试验组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为100.00%。2)试验组仔猪断奶重、平均日增重、仔猪皮毛发育状况评分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提高(P<0.01),其腹泻率均有降低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乳酸菌液显著增加母猪初乳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对乳蛋白、乳脂含量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也有提高趋势;300 mL乳酸菌液使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多(P<0.05)。试验证明,饲喂乳酸菌能够改善猪肠道微生态和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 孙盛明, 谢骏, 朱健, 戈贤平, 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71-3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1.05±0.01) 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结果分析表明,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组团头鲂幼鱼肠道菌群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优势菌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硬壁菌门(Firmicutes)。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00~400 mg/kg甘露寡糖能提高团头鲂幼鱼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黄文丽, 李强, 李小林, 陈祖琴, 郑林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80-3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粒径的毛木耳细粉对SD大鼠高脂性饮食诱发肥胖的减肥降脂功效。利用高脂饲料诱发SD大鼠肥胖模型2周后,给予不同粒径(300~400目和>400目)、剂量(1 250、1 000和750 mg/kg)的毛木耳细粉42 d,干预期间检测动物体重、摄食量,干预结束时检测动物血脂、体脂、体重。结果表明:肥胖模型建立成功,各组大鼠摄食总量、摄入总热量及食物利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1 250和1 000 mg/kg的300~400目和>400目的毛木耳细粉均可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的体重和体增重(P<0.05)。1 250 mg/kg的300~400目和>400目毛木耳细粉可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的脂重、脂/体比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300~400目和>400目毛木耳细粉的动物减肥降脂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 杨田田, 于龙魅, 刘二强, 陈香君, 朱明星, 王秀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87-3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L的杂合肽0.75 m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L的杂合肽0.75 m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 包健, 蔡旋, 邵莅宇, 盛永帅, 徐建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396-3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衰老小鼠抗氧化机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利用D-半乳糖诱致衰老模型小鼠,并通过饮水给小鼠服NAC,测定回肠壁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指标,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观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黏附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NAC使衰老小鼠回肠壁组织中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AC使衰老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减少。NAC使衰老小鼠回肠壁组织三叶因子3(TFF3)、黏液素3(MUC3)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因此,NAC能提高衰老小鼠抗氧化机能并通过抗氧化能力的调节来影响小鼠肠道菌群,而且NAC调节肠道菌群的机理可能与TFF3和MUC3基因表达有关。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刘成玲, 赵峰, 左建军, 王钰明, 张莉, 高理想,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04-3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食糜样品的代表性是研究养分在猪体内消化过程的关键。通过T型瘘管获得的代表性食糜采样方案必须基于瘘管中食糜养分的流量及指示剂的回收率。本试验以4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瘘管的生长猪[(21.3±1.0) kg]为试验对象,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采用3×16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采样日设3个水平,即试验期第8、9、10天。日内采样时间设16个水平,即08:00~24:00,每小时通过瘘管采集1次回肠食糜样品,记录鲜食糜的重量并分析食糜样品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及三氧化二铬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日内采样时间显著地影响了瘘管中食糜的鲜食糜、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和三氧化二铬的流量(P<0.05);在采样日间,瘘管中食糜的鲜食糜、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三氧化二铬的日内平均流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回肠末端食糜的总能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2)日内16 h累计流经回肠瘘管的食糜及全天流经回肠末端的食糜在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总流量的日间变异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期第8天的流量均显著地高于第9、10天的相应值(P<0.05),而第9、10天间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瘘管连续收集16 h回肠末端食糜的各养分流量占全天流经回肠末端食糜相应养分总流量的比例都在68%以上,且不同采样日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回肠末端瘘管收集日内16 h食糜的三氧化二铬总流量及回收率在日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为72.9%,变异系数为6.87%。上述结果表明,在3 d的收集中,后面2 d回肠末端食糜养分的平均流量相对稳定。这2 d采食后8 h连续收集食糜有较好的代表性。建议3 d采样中,第1天作为采样预试期,后面2 d作为采样正试期。
  • 余丹, 邹成义, 殷勤, 申雅鸽, 宋小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14-3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氨酸硒对大恒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00只32周龄大恒肉种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5、0.40和0.55 mg/kg硒(蛋氨酸硒)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入孵蛋受精率显著低于0.40 mg/kg硒组(P<0.05),极显著低于0.10和0.25 mg/kg硒组(P<0.01);对照组入孵蛋孵化率极显著低于各加硒组(P<0.01);对照组和0.40 mg/kg硒组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低于0.10 mg/kg硒组(P<0.05)。2)0.10 mg/kg硒组血浆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 mg/kg硒组(P<0.05);0.10 mg/kg硒组种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55 mg/kg硒组(P<0.05)。3)各组产蛋性能,血浆雌二醇水平,种蛋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硒水平为0.12 mg/kg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55 mg/kg蛋氨酸硒来源的硒对大恒肉种鸡产蛋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0.10~0.25 mg/kg蛋氨酸硒来源的硒可显著改善大恒肉种鸡种蛋孵化性能。
  • 卢建, 王克华, 曲亮, 沈曼曼, 李尚民, 窦套存, 胡玉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20-3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对如皋黄鸡蛋鸡生产性能、繁殖器官发育和种蛋孵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2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健康如皋黄鸡蛋鸡2 448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死亡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正试期第12周末,各试验组卵巢指数和排卵前卵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繁殖器官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正试期第13~14周,各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和200 mg/kg大豆黄酮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鸡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蛋鸡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对45~56周龄如皋黄鸡蛋鸡生产性能和繁殖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
  • 陈功义, 郝振芳, 肖传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26-34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ISO)对固始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将80只1日龄固始鸡雏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 mg/kg大豆异黄酮组、6 mg/kg大豆异黄酮组、9 mg/kg大豆异黄酮组,每组20只鸡。结果表明:1)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体重和小肠长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2)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P<0.05);3)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35日龄十二指肠和21、35日龄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4)除35日龄空肠外,大豆异黄酮对固始鸡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固始鸡饲粮大豆异黄酮的最适添加水平为6 mg/kg。
  • 何玉鹏, 郭艳丽, 鞠九洲, 秦士贞, 郑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33-3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 胡毅, 张俊智, 黄云, 肖调义, 钟蕾, 米海峰, 彭慧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43-3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7.01±0.05) 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含40%豆粕的饲料作为豆粕对照饲料,含41%棉籽粕的饲料作为高棉籽粕饲料,并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分别用0.342%的晶体赖氨酸(有效含量79%)、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以及0.342%的晶体赖氨酸+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等量替代面粉,以研究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铁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组织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豆粕对照组相比,高棉籽粕组青鱼的特定生长率、血液红细胞数量以及血清补体4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游离棉酚累积,但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同时补充铁与赖氨酸可显著提高青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并与豆粕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补体4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或铁可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且单一补充铁时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与豆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结果可知,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和赖氨酸能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同时补充铁和赖氨酸效果更明显。
  • 赵叶, 周小秋, 胡肄, 李家勇, 李欠, 冯琳, 姜维丹, 刘扬,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52-3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370.0±3.8) 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组草鱼分别饲喂谷氨酸添加水平为0(对照)、0.8%和1.6%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降低了肌纤维直径(P<0.05),显著提高了肌纤维密度(P<0.05),但对肌肉横截面积和pH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提高了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P<0.05),而对肌肉黏聚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0.8%和1.6%的谷氨酸显著提高了肌肉肌苷酸含量(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8%的谷氨酸还可显著提高肌苷酸合成关键酶腺苷琥珀酸裂解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本结果揭示,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可改善生长中期草鱼的肌纤维结构和肌肉质构特性,提高肌肉中风味物质肌苷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肌肉品质。
  • 梁英, 黄文树, 关瑞章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61-3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在日本鳗鲡脾脏抗菌肽分离纯化过程中简便、灵敏的检测其抗菌活性的方法。试验以日本鳗鲡脾脏分子质量小于10 ku的蛋白质为抗菌肽样品,选择琼脂板孔穴扩散法和微孔液体培养法2种传统方法及微量液体培养法为检测方法,比较这3种方法在抗菌肽对3种鳗鲡常见致病菌株(迟钝爱德华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抗菌活性检测中的灵敏度和优缺点。结果表明:与琼脂板孔穴扩散法及微孔液体培养法相比,微量液体培养法简便、易于观察结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且样品用量最少,适合在鳗鲡脾脏抗菌肽分离纯化过程中跟踪检测抗菌活性,尤其适合分离纯化后期获得微量单一样品抗菌活性的检测。由此得出,微量液体培养法适用于检测日本鳗鲡脾脏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 刘汉超, 叶元土, 蔡春芳, 吴韬, 陈科全, 浦琴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69-3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 姚仕彬, 叶元土, 蔡春芳, 张宝彤, 董娇娇, 黄雨薇, 陈科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78-34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酵母培养物水溶物为试验材料,添加于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培养液中,研究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细胞生长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及5个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YC-1~5组),各组均设96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个培养孔。对照组的培养液中不添加酵母培养物水溶物,YC-1~5组的培养液中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的浓度分别为10、25、50、100、200 mg/L。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5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对细胞形态无损伤,10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3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5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在添加后6 h时显著增强细胞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乳酶脱氢酶(LDH)活力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6 h时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9 h时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12 h时YC-2、YC-3、YC-4、YC-5组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3、6、9、12 h)各酵母培养物水溶物组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在6~9 h时GPT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培养液中添加10~200 mg/L酵母培养物水溶物能促进离体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适宜浓度为50~200 mg/L。
  • 李法见, 杨阳, 陈文燕, 林仕梅, 罗莉, 黄先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85-3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选取云南、陕西、重庆所产桑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不同来源桑叶粉,配制成7种等能等氮的试验饲料,在室内淡水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喂平均体重为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以研究桑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结果表明:桑叶来源、添加水平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罗非鱼的末重、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的脏体指数(VSI)、肝体指数(HS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桑叶添加水平的增加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5)。对于不同来源的桑叶,均表现为10%组罗非鱼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HDL-C/CHO和HDL-C/LDL-C最高,肌肉pH降低值、滴水损失和全血葡萄糖含量最低,且与对照组和5%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罗非鱼的肥满度(CF),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及肌肉熟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0%的桑叶不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同时可有效调节罗非鱼的脂质代谢,改善其肌肉品质。
  • 杨阳, 陈文燕, 李法见, 林仕梅, 黄先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493-34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罗非鱼对5种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1#、2#桑叶采自云南省楚雄市,3#、4#桑叶采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5#桑叶采自重庆市合川区。采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55.3±2.5) g的1龄吉富罗非鱼35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12 d(投喂7 d基础饲料后投喂5 d试验饲料)后,采用虹吸法收集各重复试验鱼的粪便,共收集10 d。结果表明:罗非鱼对5种桑叶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2.9%~56.3%、68.7%~83.7%、69.27%~87.65%、31.8%~63.1%和34.6%~56.9%。其中,1#、2#和3#桑叶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并显著高于4#和5#桑叶(P<0.05)。1#和3#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达到了87%以上;5#桑叶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则均低于70%,并显著低于其他几种桑叶(P<0.05)。同种桑叶中17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缺乏规律性。由此可见,罗非鱼对不同来源桑叶中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1#和3#桑叶是罗非鱼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可以在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应控制5#桑叶在罗非鱼饲料中的用量。
  • 刘含亮, 王纪亭, 万文菊, 付佩胜, 孙敏敏, 王红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00-35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CLUT2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利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从罗非鱼肌肉中克隆得到GLUT4的cDNA片段,其GenBank登录号为JN900493,大小为603 bp,编码200个氨基酸。通过实时荧光半定量PCR检测,比较GLUT4和GLUT2在肌肉、心脏和肝脏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GLUT4在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肝脏中GLUT4的表达量则较低;GLUT2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肌肉和心脏中则表现出极低的表达量。选取体重约为80 g的罗非鱼150尾,随机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组腹腔注射葡萄糖(每100 g体重30 mg),对照组以相同剂量腹腔注射0.7%的无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的1、3、6和12 h分别进行采样测定。结果显示:1)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在注射葡萄糖后1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3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组血浆胰岛素含量在葡萄糖注射后3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开始下降,12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2)试验组肌肉中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3 h开始升高,在12 h时达到最高,此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脏中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1 h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在6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注射葡萄糖后,肝脏中GLUT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后瞬时升高了罗非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相对于血浆葡萄糖含量的升高,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升高相对延迟,而肌肉中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的提高又延迟于胰岛素含量的升高,从而加重了罗非鱼对葡萄糖的代谢负担。
  • 蒋左玉, 姚俊杰, 安苗, 熊铧龙, 朱忠胜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10-35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胚胎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变化及葡萄糖、维生素C浸泡对它们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用于普安银鲫的孵化,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5、10、15和20 g/L,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记录出膜时间及孵化率,筛选适宜葡萄糖和维生素C浓度。采用无添加(对照组)、最适葡萄糖浓度(葡萄糖组)和最适维生素C浓度(维生素C组)的溶液用于孵化,测定胚胎发育中ACC、FAS和CPTⅠ活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葡萄糖浓度为15 g/L,维生素C浓度为30 mg/L时能获得最短出膜时间和最高的孵化率。2)胚胎发育过程中,FAS、ACC和CPTⅠ比活力和全活力均呈上升趋势。3)葡萄糖组在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和出膜前期ACC和FAS比活力和全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PTⅠ比活力和全活力在晶体出现期和出膜前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维生素C组ACC、FAS全活力在出膜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15 g/L葡萄糖和30 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能促进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中ACC、FAS和CPTⅠ的合成与分泌而形成新的代谢水平,以维持胚胎中脂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 刘汇涛, 杨颖, 邢秀梅, 张铁涛, 吴学壮, 杨福合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17-3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60±3)日龄雄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90、890、1 39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Ⅰ,E组、F组和G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30、830、1 33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Ⅱ,H组和I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90、99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Ⅲ。预试期13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组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B组、C组、E组和F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的脂肪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食入氮和尿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水貂的氮沉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和H组(P<0.05);B组和C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适宜配伍和水平的复合酶制剂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性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890 mg/kg复合酶制剂Ⅰ(25.7%淀粉酶+25.6%酸性蛋白酶+20.5%阿拉伯木聚糖酶+12.8%果胶酶+2.6%甘露聚糖酶+12.8%植酸酶)的饲养效果最佳。
  • 钟伟, 鲍坤, 张婷, 刘凤华, 杨雅涵, 张海华,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25-35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银狐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及组织器官铜沉积量的影响。选择5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134±540)g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Ⅰ组)、30(Ⅱ组)、60(Ⅲ组)、90(Ⅳ组)和150 mg/kg(Ⅴ组)柠檬酸铜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4.92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粪排出量和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极显著升高(P<0.01)。2)饲粮铜水平对毛铜、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毛铜沉积量呈升高趋势,Ⅴ组沉积量最高;各组间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未显现出规律性变化。3)饲粮铜水平对心脏重有显著影响(P<0.05),从Ⅱ组至Ⅴ组,心脏重呈降低趋势。饲粮铜水平对肝脏重、肾脏重和脾脏重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各项试验指标,得出银狐冬毛期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柠檬酸铜(饲粮中铜含量约65 mg/kg)时,有利于银狐对铜的消化利用。
  • 赵艳姣, 崔亚利, 陈宝江, 孙海云, 李三吓, 李同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31-35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缓解霉变饲料对小鼠平均日增重和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18~22 g昆明小鼠130只,随机分为13组。分别饲喂添加0、10%、20%、30%霉变玉米面和0、0.1%、0.3%、0.5% GOD的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不同霉变玉米添加量的饲料饲喂小鼠60 d,与试验对照组比较,0.3% GOD能显著或极显著改善小鼠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2)添加10%霉变玉米面,0.3%和0.5% GOD组与试验对照组比较,极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增加了乳酸杆菌数量(P<0.01);添加20%霉变玉米面,饲喂60 d时,3种不同浓度的GOD极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P<0.01),提高了乳酸杆菌数量(P<0.01);添加30%霉变玉米面,3种不同浓度的GOD显著或极显著减少了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0.05或P<0.01),0.3% GOD效果较好,饲喂60 d时,0.3%和0.5%的GOD添加量极显著提高了肠道乳酸杆菌数量(P<0.01)。结果提示,GOD能够缓解霉变饲料对小鼠生长造成的影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于67.77 μg/kg时,添加0.3%的GOD效果较好。
  • 姚勇芳, 赵祥杰, 廖延智, 陈小凤, 李平凡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11): 3537-3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1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 ℃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 ℃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