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郭爱伟, 熊春梅, 周杰珑, 李青青, 陈玉芹, 杨亚晋, 郑琛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13-2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有黄酮类、植物精油、生物碱、茶多酚、皂苷和多糖等,这些活性物质在动物机体内具有抗菌、抗氧化、增强肠道免疫、促进消化酶分泌及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功能,且具有无残留和无耐药性等特点,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植物提取物在家禽肠道健康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及抗菌机制进行了概括和阐述,重点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对家禽肠道消化生理、肠道发育及黏膜形态、肠道菌群、肠道免疫和肠道有害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在家禽生产中合理使用植物提取物提供科学依据。
  • 王波, 罗海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22-2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肌肉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善。但近年来表观遗传修饰对肌肉发育的调控作用逐渐成为热点领域,研究发现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修饰对肌肉发生与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肌肉干细胞特异位点通过DNA甲基化修饰,影响肌肉发育过程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早期发育的生肌过程。本文主要围绕肌肉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修饰的变化、重要的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以及营养物质通过DNA甲基化修饰影响肌肉发生的作用进行论述。
  • 石建凯, 石晓琳, 张攀, 吴小玲, 吴德, 徐盛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30-2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卵母细胞质量是决定雌性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饲粮中添加纤维可通过影响后备母猪体内激素和代谢产物等途径调控卵母细胞质量。本文就饲粮纤维对后备母猪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魏媛, 龚国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36-2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肽(AMP)因其具有理化性质稳定、抗菌谱广、耐高温以及不易使靶菌株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被提出,有望成为饲料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对AMP的深入研究,发现部分细菌能对AMP产生耐药性。目前,还没有对AMP对革兰氏阳性(G+)菌芽孢的抗性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AMP对G+菌的抑菌机制还知之甚少。在本文中,我们对AMP对G+菌的作用靶点、抑菌机制以及G+菌对AMP产生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周旭, 闵力, 赵圣国, 郑楠, 王加启,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43-2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不仅影响奶牛健康,而且易导致奶牛"热应激乳蛋白降低征"的发生,从而影响牛奶品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热应激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含量及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热应激诱导的"热应激乳蛋白降低征"发生机理,以期为缓解奶牛热应激和提高牛奶品质提供参考。
  • 唐志文, 蒋林树, 杨亮, 王坤,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50-26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奶牛饲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或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过低均会显著增加胃肠道脂多糖含量。脂多糖可与pH等胃肠道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损伤胃肠道上皮,一旦胃肠道上皮受损,脂多糖便会易位进入机体外周循环系统,导致奶牛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代谢反应,进而影响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本文从脂多糖的结构及来源、胃肠道脂多糖对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缓解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现代化奶牛生产中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吕小康, 王杰,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57-26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对饲粮营养消化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近50年来,人们对瘤胃上皮细胞发育和物质转运做了大量研究,重点聚焦于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分子机制及相关转运蛋白调控通路的探索,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参与调控葡萄糖的转运,钠氢交换蛋白(NHE)、单羧酸转运载体(MCTs)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参与瘤胃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SCFA)的转运等。尽管如此,我们对于瘤胃发育的内在机制了解非常有限,本文针对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和物质转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于进一步理解瘤胃上皮细胞发育过程及建立最佳的反刍动物营养供给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邱思奇, 徐贞贞, 沈红, 杨曙明, 陈爱亮, 赵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65-26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霉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饲料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研究霉菌毒素致毒机理,为今后研究其对动物及人的影响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细胞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广泛用于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简述了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展青霉素(PAT)的一般特性,并综述了利用细胞模型进行AFB1、OTA、DON、ZEA和PAT毒性、联合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的进展。
  • 徐少庭, 徐晨晨, 罗海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76-2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嫩度是肌肉品质重要的感官指标之一,决定肌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而在动物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氧化应激会对肌肉品质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措施改善氧化应激对肌肉嫩度的影响至关重要。结合国内外关于肉质嫩度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对氧化应激、抗氧化剂对肌肉嫩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高效合理地利用抗氧化剂改善肌肉嫩度提供借鉴。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赖涛, 文红, 石显亮, 李玲玉, 何余湧, 陆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81-2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给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补饲发酵芦笋下脚料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选择15头膘情、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对照)、B和C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补饲0、0.25和0.50 kg发酵芦笋下脚料。试验从母猪妊娠期的第85天开始至产后第21天结束。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采集母猪耳静脉血液,在仔猪10和21日龄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分别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组母猪在母猪分娩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B和C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母猪分娩和仔猪断奶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组母猪在仔猪断奶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哺乳仔猪10日龄时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每头母猪每天补饲0.50 kg 发酵芦笋下脚料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GH含量,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可提高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刁华杰, 冯京海, 张敏红, 刁新平, 周莹, 李萌, 王雪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89-26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蛋鸡舍内的循环高温,研究不同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28周龄高产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1 ℃适温组(自由采食)、27~30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29~35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和21 ℃采食配对组(按前1 d 29~35 ℃循环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21 ℃适温组相比,27~30 ℃循环高温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钙、磷的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除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外,鸡蛋品质其他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29~35 ℃循环高温组除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外,产蛋率同样显著降低(P<0.05),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破蛋率显著升高(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钙、磷吸收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鸡蛋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显著降低(P<0.05)。与21 ℃采食配对组相比,29~35 ℃循环高温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提高(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钙、磷的代谢率和吸收量差异不显著(P>0.05),鸡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鸡舍内温度在27~30 ℃波动即可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平均蛋重和蛋壳品质;而29~35 ℃不仅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以及蛋壳品质,还显著影响鸡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可能与降低采食量有关;高温可能直接影响蛋壳的形成,也可能由于降低钙、磷吸收量影响蛋壳品质。
  • 胡孟, 张海军, 王晶, 齐广海,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697-27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组氨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浆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咪唑二肽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1 000、2 000 mg/kg L-组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L-组氨酸降低了肉鸡生长后期(22~42日龄)的料重比,250和2 000 mg/kg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L-组氨酸对肌肉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滴水损失、剪切力和pH无显著影响(P>0.05)。3)L-组氨酸线性提高了42日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4)L-组氨酸增加了42日龄肌肉中肌肽和鹅肌肽含量,500、1 000和2 000 mg/kg添加组肌肽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40.58%、42.75%、33.70%(P<0.05),1 000 mg/kg添加组鹅肌肽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37.80%(P<0.05);对肌肉中肌肽和鹅肌肽含量进行二次曲线方程拟合表明,L-组氨酸添加量为1 276 mg/kg时,肌肉咪唑二肽含量最高。可见,饲粮添加L-组氨酸可提高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改善血浆抗氧化能力,增加肌肉中咪唑二肽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 000~2 000 mg/kg L-组氨酸较佳。从增加肌肉咪唑二肽含量考虑,饲粮L-组氨酸适宜添加量为1 276 mg/kg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 经语佳, 高健, 王梦芝, 欧阳佳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07-27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长链脂肪酸对山羊瘤胃原虫群体结构和原虫吞噬细菌循环的影响。试验选取6种不同不饱和度的长链脂肪酸[分别为硬脂酸(A组)、油酸(B组)、亚油酸(C组)、α-亚麻油酸(D组)、花生四烯酸(E组)、二十碳五烯酸(F组),不饱和键个数从0~5依次递增],各脂肪酸的添加水平为底物的3%,进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养10 h后测定原虫吞噬细菌速率,在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细菌、原虫密度以及细菌蛋白质、原虫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除F组头毛虫属(Ophryoscolecinae)比例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外,不同长链脂肪酸的添加对原虫中厚毛虫属(Dasytricharuminantium)、内纤毛虫属(Entodinium)、双毛虫属(Diplodiniinae)、等毛虫属(Isotrichidae)、前毛虫属(Epidinium)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原虫密度以A组最高,并显著高于B组(P<0.05);细菌密度以D组最高,并显著高于A、B、E、F组(P<0.05)。原虫吞噬细菌速率A~F组依次为244.50、236.51、229.60、189.04、200.51、174.24 cells/(cell·h);另外,以D组的细菌周转率(0.68%)最低,且其细菌周转时间(146.92 h)最长。所估算的细菌蛋白质循环量以D[126.75 mg/(d·头)]和F组[131.63 mg/(d·头)]相对较低。因此,在本试验基础上认为,体外培养条件下α-亚麻油酸抑制山羊瘤胃原虫吞噬细菌效果较好。
  • 于全平, 王贤东, 方美烟, 陈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16-27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钙、磷水平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体重、胸围、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代谢以及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泌乳期伊犁母马钙、磷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选取年龄(11~14周岁)、体重[(371±21) kg]和胎次(4~6胎)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的伊犁母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第3泌乳月Ⅰ、Ⅱ、Ⅲ、Ⅳ和Ⅴ组母马钙饲喂水平分别为45.03、48.50、51.96、55.43和58.89 g/d,磷饲喂水平分别为30.05、32.03、34.01、35.99和37.97 g/d;第4和第5泌乳月Ⅰ、Ⅱ、Ⅲ、Ⅳ和Ⅴ组母马钙饲喂水平分别为43.60、46.42、49.25、52.07和54.92 g/d,磷饲喂水平分别为27.63、29.24、30.86、32.47和34.12 g/d。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对母马体重和胸围以及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比Ⅱ、Ⅲ和Ⅳ组提高12.26%、12.37%和18.28%(P<0.05);Ⅰ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比Ⅱ、Ⅲ和Ⅳ组提高8.32%、7.19%和11.24%(P<0.05);Ⅰ和Ⅲ组的钙表观消化率分别较Ⅳ组提高17.74%和14.49%(P<0.05);Ⅲ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最高,比Ⅱ组提高35.39%(P<0.05)。饲粮钙、磷水平对母马氮和钙代谢均无显著影响(P>0.05)。Ⅰ组的代谢能较Ⅱ和Ⅳ组分别增加7.95%和11.33%(P<0.05);Ⅰ组的能量沉积率较Ⅱ、Ⅲ和Ⅳ组分别提高9.30%、8.50%和12.10%(P<0.05);Ⅰ、Ⅲ和Ⅴ组的磷沉积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中Ⅲ组在各组中最高,比Ⅱ组提高42.59%;Ⅰ和Ⅲ组的磷沉积率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其中Ⅰ组在各组中最高,分别比Ⅱ和Ⅳ组提高49.67%和46.32%;Ⅰ、Ⅲ和Ⅴ组的磷利用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分别比Ⅱ组提高17.74%、18.80%和16.79%。饲粮钙、磷水平对血浆中离子钙、磷、降钙素、骨钙素、胎盘催乳素、垂体泌乳素、雌二醇、孕酮和雌酮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的血浆中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Ⅳ和Ⅴ组(P<0.05),分别提高70.61%和47.58%。由此得出,Ⅰ组饲粮(在第3泌乳月钙、磷饲喂水平分别为45.03和30.05 g/d,第4和第5泌乳月钙、磷饲喂水平分别为43.60和27.63 g/d)即可满足伊犁母马泌乳期的钙、磷需要。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有助于维持较高水平的能量和钙的表观消化率以及能量和磷的沉积和利用。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丁轲, 邱静静, 罗伟光, 李旺, 李元晓, 曹平华, 何万领, 赵龙妹, 王玉琴, 张春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25-2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 ℃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的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 肖英平, 桂国弘, 陈安国, 何祥祥, 李开锋, 杨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34-2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2O2分别处理12、24、32 h后,测定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谷氨酰胺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对HT-29细胞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处理24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32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处理12 h后,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 Gln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5与2.0 mmol/L Gln组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0.5、2.0和10.0 mmol/L Gln组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 Gln组细胞表面诱导凋亡分子(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mmol/L Gln组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3)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5.32%~11.97%,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6.75%~12.66%。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1.39%~7.63%,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3.40%~4.57%。由此可见,谷氨酰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H2O2诱导的HT-29细胞凋亡。
  • 李敏, 崔亚利, 王丙雷,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43-2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獭兔皮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激素敏感脂酶(HSL)表达的影响。选取(40±1)日龄的同期断奶獭兔12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在4组獭兔的饲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 mg/kg的肌醇,试验期为3个月。在试验的第30天(2月龄)、第60天(3月龄)和第90天(4月龄),分别取腹部、背中部、臀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对β-catenin和HSL的蛋白质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毛囊中广泛表达,在毛根鞘细胞和毛乳头均有棕黄色阳性反应细胞。HSL在毛根鞘细胞,尤其是在内根鞘细胞内,呈现非常明显的棕黑色强阳性表达。饲粮中添加50 mg/kg肌醇可以极显著增加2~4月龄獭兔背中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极显著增加4月龄獭兔背中部、腹部和臀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结果提示,肌醇能够通过上调4月龄獭兔毛囊中β-catenin和HSL的表达来促进毛囊的发育,在本试验中,饲粮肌醇水平达到50 mg/kg时效果最佳。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邓波, 门小明, 朱冬荣, 陶新, 姚云昕,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51-2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和鱼油对蛋鸡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肝脏脂肪酸组成及其合成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2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亚麻籽、10%亚麻籽+5%鱼油和5%鱼油。饲养21 d后连续收集7 d鸡蛋,然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鸡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亚麻籽和鱼油均显著增加蛋黄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其中单独添加鱼油的蛋黄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最高;2)试验组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3)单独添加鱼油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延长酶1、脂肪酸延长酶2和去饱和酶(脂肪酸去饱和酶1、脂肪酸去饱和酶2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蛋鸡饲粮中单独添加亚麻籽或鱼油可以富集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 添加亚麻籽促进肝脏α-亚麻酸转化生成DHA过程,表现为上调脂肪酸延长酶和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添加鱼油显示相反结果。
  • 葛文华, 刁翠萍, 任民, 王宝维, 张名爱, 岳斌, 郑惠文, 张洋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62-27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锰协同对5~11周龄五龙鹅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胫骨发育的作用,以探索在肉鹅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锰需要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饲粮锰添加水平为105 mg/kg,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Ⅱ~Ⅵ组饲粮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g/t,锰添加水平分别为0、35、70、105、170 mg/kg。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1)Ⅱ~Ⅵ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均随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以Ⅳ组最高。2)Ⅱ~Ⅵ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随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Ⅱ~Ⅵ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Ⅳ组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3)Ⅱ~Ⅵ组骨密度、骨强度、胫骨重和胫骨灰分含量均随饲粮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Ⅳ组骨密度、骨强度、胫骨重和胫骨钙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Ⅱ、Ⅲ、Ⅳ、Ⅴ组胫骨锰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锰生物学效应,进一步提高机体营养同化作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胫骨发育,降低胫骨锰含量;建议在5~11周龄五龙鹅饲粮中添加250 g/t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锰适宜添加水平为70 mg/kg。
  • 郭秋平, 文超越, 王文龙, 段叶辉, 李颖慧, 孔祥峰, 李凤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69-27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低聚木糖(XOS)对仔猪生长性能、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含量及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探讨XOS在仔猪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及其对肌肉营养成分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健康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500 mg/kg XOS的饲粮,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Ⅱ组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末重和料重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游离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甘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或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aMyHC 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Ⅱ组MyHC Ⅰ mRNA相对表达量与Ⅲ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和解偶联蛋白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mRNA相对表达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仔猪饲粮中合理添加XOS能提高生长性能,促进慢肌纤维相关基因的表达,推荐添加水平为100~250 mg/kg。
  • 吕中旺, 刘辉, 刘威, 卜登攀, 孙鹏, 王加启, 余雄, 杨开伦, 王志明, 于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77-27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方式下,饲喂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62.25±37.85) kg,泌乳天数(123.64±10.67) d,胎次(1.23±0.42)胎,日产奶量(26.58±1.58) kg],根据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3、15、30 g/kg。预试期12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的增加,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乳脂较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并且以添加3 g/kg组的效果较好;正试期末,3、15 g/kg组血清甲状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 g/kg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半胱胺盐酸盐能有效缓解散栏饲养的泌乳中期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 g/kg半胱胺盐酸盐较为适宜。
  • 尤瑞祺, 郭荣富, 尤如华, 孙兴达, 吴汝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85-2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河乌猪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健康经产(3~5胎)大河乌猪妊娠母猪60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GOD1、GOD2和GOD3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和600 mg/kg GOD的试验饲粮。母猪产前30 d开始试验,直到仔猪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 GOD可增加大河乌猪妊娠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P>0.05);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OD可显著增加仔猪初生重和20日龄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OD可显著增加大河乌猪妊娠母猪和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OD可显著增加大河乌猪妊娠母猪饲粮粗脂肪(EE)和磷(P)的消化率(P<0.05)。本试验条件下,大河乌猪母猪妊娠后期(产前30 d)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OD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强母猪和仔猪抗氧化能力,提高母猪对饲粮EE和P的消化能力,提高饲粮利用率。
  • 何贝贝, 姜建阳, 于光辉, 赵卫永, 孙朋朋, 宋春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791-27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丝兰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粪便中氮磷排放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确定仔猪饲粮中丝兰提取物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择120头28日龄、体重(8.00±0.46)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90、120、150、180 mg/kg丝兰提取物。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Ⅲ、Ⅳ、Ⅴ组的腹泻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提高(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Ⅴ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粪便中总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组粪便中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粪便中总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与对照组相比,Ⅲ、Ⅳ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各组间粪便中总需氧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丝兰提取物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0 mg/kg。
  • 殷璐瑶, 行浩, 杨海明, 王志跃, 马义国, 卫万平, 徐士会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00-28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蛋鸡早期生长、饲粮养分利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54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罗曼褐壳蛋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添加0.1 g/kg杆菌肽锌预混剂的基础饲粮,益生菌组饲喂添加1 g/kg益生菌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7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饲粮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8.7%(P=0.054),钙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22.96%(P<0.05);抗生素组饲粮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试验鸡盲肠中微生物菌群的种类数和有益菌丰度均有提高,有害菌丰度有所降低;抗生素组试验鸡的盲肠有害菌丰度降低,但盲肠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有益菌丰度也同时降低。由此看出,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蛋鸡早期的生长,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机体生理健康状况,而且益生菌比抗生素更有益于肠道健康。
  • 刘强强, 陈旭, 谢家俊, 张琳, 牛津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08-28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2个子试验来研究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2个子试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初始均重均为1.06 g左右。在试验1中,5组对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0.3(D2组)、3.0(D3组)、3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D4组)和80.0 mg/kg益生菌A(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制剂;D5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的5种试验饲料;在试验2中,4组对虾全部投喂试验1中D1组饲料,并在试验开始前向1 m×1 m×1 m水泥池(有效水深0.7 m)的水体中分别投入0(d1组,即D1组)、0.4(d2组)、4.0 m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和40.0 mg益生菌B(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净水剂;d4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此后每隔7 d再分别补充0、0.2、2.0 mg地衣芽孢杆菌和20.0 mg益生菌B。每组均设6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80尾对虾。试验1和试验2饲养时间均为8周。试验1结果表明:D1~D4组对虾的终末均重显著高于D5组(P<0.05),但D1~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D2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与D1、D3和D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2、D3、D4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1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2和D5组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D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D4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D3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补充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d3组对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SOD活性和T-AOC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对虾肝胰腺溶菌酶(LZM)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无论是添加在饲料中还是泼洒在养殖水体中都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养殖水体中的添加效果优于益生菌A或益生菌B;综合试验1和试验2的结果,地衣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3~3.0 mg/kg。
  • 饲料资源开发 Fe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 张智, 尹文哲, 雅男, 马建章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17-28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 ℃、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 陈颀, 包显颖, 苏云, 李斌, 曹立红, 贾杏林, 冯泽猛, 李铁军,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26-2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在猪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在测定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营养物质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并通过安装T型瘘管测定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分别为8.34%、31.12%、5.00%、13.46%和11.00%,总能为19.53 MJ/kg,霉菌毒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8.79%、38.33%、54.15%、82.94%、23.17%和20.29%,消化能为11.75 MJ/kg;猪对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2.38%和69.37%,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均超过80%。由此得出,白酒糟酿酒酵母培养物中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率较高,可应用于猪饲料生产。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任志华, 王亚超, 邓俊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36-28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玉米赤霉烯酮与(ZEA)联合暴露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分别以0.012 50 μg/mL DON+0.006 25 μg/mL ZEA、0.050 μg/mL DON+0.025 μg/mL ZEA、0.2 μg/mL DON+0.1 μg/mL ZEA、0.8 μg/mL DON+0.4 μg/mL ZEA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进行联合暴露培养,48 h后测定细胞膜ATP酶(Ca2+-ATP酶、Na+/K+-ATP酶)活性以及细胞内pH、Ca2+水平和钙调蛋白(CaM)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不添加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间,细胞内Ca2+水平、CaM mRNA表达水平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pH以及细胞膜Ca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添加毒素的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DON、ZEA联合暴露导致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内酸化、离子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细胞内环境稳态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
  • 杨立杰, 王淑静, 杨维仁, 黄丽波, 刘法孝, 姜淑贞, 杨在宾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43-2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饲粮对断奶小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功能、血清抗体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将40头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按日龄[(35±1)日龄]和平均体重[(14.01±0.86) kg]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ZEA水平的测定值为0 m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及1.5 mg/kg ZEA[ZEA水平的测定值分别为(0.52±0.07) mg/kg、(1.04±0.03) mg/kg和(1.51±0.13) mg/kg]。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ZEA对断奶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ZEA显著降低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0.5、1.0和1.5 mg/kg ZEA)活性、猪瘟(1.0和1.5 mg/kg ZEA)和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1.5 mg/kg ZEA)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1.0和1.5 mg/kg ZEA)(P<0.05),而显著升高了血清丙二醛(MDA,0.5、1.0和1.5 mg/kg ZEA)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的料重比呈一次线性降低趋势(P=0.075),血清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病毒(猪瘟、伪狂犬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均呈一次线性降低(P<0.05),而血清MDA含量则呈一次线性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0.5 mg/kg的ZEA足以诱导小母猪的氧化应激反应,1.0 mg/kg的ZEA能够显著降低断奶小母猪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罗成, 张军民, 赵青余, 王建萍, 白世平, 丁雪梅, 张克英, 吴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51-2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我国四川、山东、河北省(包括京津冀地区)蛋鸡养殖场产蛋高峰期配合饲料中镉(Cd)、铬(Cr)、铅(Pb)含量,评估蛋鸡养殖大省3种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四川、山东、河北省67个养殖场268份蛋鸡配合饲料,采用高分辨率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HR-CS FAAS)测定其Cd、Cr、Pb含量。结果表明:1)四川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成都、乐山、乐山,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8、15.94、14.12 mg/kg;Cr、Pb含量最高超标率所在城市分别为乐山、崇州,超标率分别为30%、50%。2)山东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青岛和日照、菏泽、日照,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5、5.88、4.11 mg/kg。3)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张家口、张家口、保定,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5、15.38、8.38 mg/kg;Cr、Pb含量最高超标率所在城市分别为张家口和保定,超标率均为20%。4)3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平均含量分别为,四川:0.24、5.01、3.67 mg/kg;山东:0.26、4.19、2.61 mg/kg;河北:0.25、5.66、3.25 mg/kg。参照我国《饲料卫生标准》,3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含量及山东省Cd、Cr、Pb含量均未超标;四川、河北省Cr、Pb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38%、17.19%和6.73%、14.42%。5)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r、Pb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山东省(P<0.05);大规模养殖场配合饲料中Cd、Cr、Pb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小规模养殖场(P<0.05)。综上所述,山东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均未超标。四川、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含量未超标,但有超标风险,Cr、P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超标,Pb含量超标最为严重,应引起重视。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王玉琴, 田志龙, 施会彬, 钟甲丽, 任国艳, 李元晓, 刘玉梅, 吴秋珏, 王建平, 张自强, 丁轲, 余祖华, 赵战勤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67-2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湖羊肌肉营养特点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初生、断奶、成年)湖羊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18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年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逐渐增加,且成年羊与初生羔羊和断奶羔羊之间差异显著(P<0.05)。湖羊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在湖羊肌肉的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不同年龄湖羊的肌纤维直径均表现为背最长肌 < 股二头肌 < 臂三头肌,肌纤维密度均表现为背最长肌 > 股二头肌 > 臂三头肌,且同龄湖羊3个部位之间的肌纤维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相同部位的肌肉,其肌纤维直径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肌纤维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且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初生羔羊与断奶羔羊的臂三头肌除外)(P<0.05)。综上可知,湖羊肌肉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断奶羔羊肉营养更丰富,更具香、嫩等特点。
  • 李清, 毛华明, 李文, 李建华, 鲁琼芬, 何鸿源, 刘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75-28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 (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 (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 (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 (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 赵旭, 丁晓, 杨在宾, 沈一茹, 张珊,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84-2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19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kg丁酸梭菌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且有增加42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3)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过改变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增加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
  • 孔有琴, 丁志丽, 张易祥, 罗娜, 叶金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893-29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壮、平均初始体重为(0.119±0.004) g的900只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以维生素E乙酯为添加形式,配制6组维生素E实际含量分别为18.31、37.94、66.07、120.25、212.68和388.96 mg/kg的半纯化饲料(分别记为VE1、VE2、VE3、VE4、VE5和VE6组),饲喂8周,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1)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VE1组(P<0.05);饲料系数(FCR)变化趋势则与WGR相反,VE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VE1组(P<0.05)。2)氨氮胁迫前,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VE3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VE1、VE5和VE6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1和VE6组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量较高,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mRNA表达量则较低。VE3组热休克蛋白60(HSP6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和VE2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氨氮胁迫后,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SOD、CAT、GSH-Px活力,MDA含量,TrxTrxRHSC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胁迫前相似,HSP60HSP90 mRNA表达量变化与胁迫前相反。氨氮胁迫可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GSH-Px活力、T-AOC及TrxTrxR mRNA表达量,提高MDA含量及VE4、VE5和VE6组SOD活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20.25 mg/kg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饲料中添加66.07、120.25和212.68 mg/kg的维生素E可提高日本沼虾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
  • 肖俊峰, 史庆超, 柒启恩, 张军, 杨焕胜, 温庆琪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06-29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吡咯喹啉醌(PQQ)与维生素E和有机硒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和背膘厚接近且妊娠90 d的第3胎大约克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维生素E和0.20 mg/kg有机硒,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mg/kg PQQ。试验期为妊娠第90天至分娩后第7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PQQ对母猪产程、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初生窝重、仔猪平均初生重以及产后7 d仔猪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数值上有所升高;饲粮添加PQQ显著提高了初生仔猪和母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对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围产期饲粮中添加PQQ较维生素E和有机硒对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显著增强围产期母猪及初生仔猪的血清抗氧化功能。
  • 刘颖, 王海斌, 周刚, 霍永久, 董丽, 王海飞, 包文斌, 喻礼怀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12-29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绿色抗生素替代品添加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试验选用6头30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不添加抗生素)和抗生素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2%复合抗生素),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抗生素组肠道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较基础饲粮组更为丰富;抗生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B)比例较高,因此添加抗生素有利于仔猪体内脂肪的贮存;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考虑,抗生素可能是通过促进L7A_E11、Flexispira、粪球菌属(Coprococcus)等菌属,抑制光岗菌属(Mitsuokella)、巨球菌属(Megasphaera)、柔嫩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菌属从而发挥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使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抗生素在脂类生物合成蛋白质、甲烷代谢、转运蛋白、转录因子、转录机制、RNA转运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可以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加速仔猪体内脂肪的贮存,加速断奶仔猪对粗纤维的降解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从而发挥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
  • 高玉云, 张杏莉, 孔邱林, 邱家凌, 许丽惠, 王长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23-29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酸和精油复合微囊包被物(MOAEO)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公鸡3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中添加30 mg/kg杆菌肽锌和6 mg/kg硫酸黏杆菌素;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200、250 mg/kg的MOAEO。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Ⅳ、Ⅴ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Ⅴ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1~70日龄,与对照组相比,Ⅳ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Ⅳ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Ⅱ、Ⅳ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Ⅱ、Ⅳ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Ⅳ组胸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3)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MOAEO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肉鸡饲粮中添加MOAEO能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MOAEO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 宋利文, 敖长金, 哈斯额尔敦, 张航, 刘帅旺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31-2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条件下泌乳奶牛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和利用规律。选取体重为(617±21) kg、泌乳天数为(120±20) d的9头健康泌乳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重复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饲粮的精饲料配方不同,粗饲料相同均为秸秆,精粗比均为6 : 4(分别称之为CSA和CSB组),余下1组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混合粗饲料,精粗比为4 : 6(MF组),每组3头;试验期84 d,分为3期,每期28 d,包括21 d的预试期及7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各组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MF组的泌乳效率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2)各组饲粮C16 : 0和C18 : 0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MF组饲粮C18 : 1 c9摄取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3)MF组动脉血浆中长链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SA和CSB组,特别是C18 : 3 n3含量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4)MF和CSB组乳腺C18 : 3 n3摄取量(日平均值)显著高于CSA组(P<0.05);各组乳腺对其他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5)最终体现在乳中,表现为MF组的C18 : 3 n3产量较CSA和CSB组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而原本乳腺摄取量无显著差异的C18 : 2 n6(P>0.05),在乳中产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由此可见,相同粗饲料、不同精饲料饲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优质的粗饲料即使在精饲料比例降低的前提下,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产量仍可以产生影响,使其更倾向于有利人体健康。
  • 郝小燕, 刘岩, 张广宁, 孙凯晶, 王馨影, 杨金山,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43-2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干玉米纤维饲料(DCGF)和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为原料,分析加工工艺对玉米纤维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方法测定DCGF和WCGF营养成分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降解特性,采用三步体外法测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采用NRC模型预测代谢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供给量。结果表明:1)DCGF常规营养成分中除中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ADICP)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DCGF和WCGF的瘤胃NDF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CGF的瘤胃干物质(4、24、48 h)、粗蛋白质(CP)降解率(12、24、48和72 h)及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WCGF(P<0.05);3)DCGF的RUP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而总可消化养分和微生物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含量与DCGF差异不显著(P>0.05);4)DCGF的RUP的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WCGF(P<0.05),但总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饲料RUP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中,DCGF的RUP提供的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以及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综合得出,DCGF和WCGF都含有高含量的可利用纤维和蛋白质,可以作为奶牛良好的纤维和蛋白质源饲料,但DCGF的瘤胃CP降解率和RUP的小肠消化率较低,可能影响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
  • 秦红, 赵燕, 车向荣, 李敏华, 蔡传江, 郭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53-2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片球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肠道抗氧化能力、形态结构和菌群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为(62.46±1.20) kg的"杜×长×大"肥育猪,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1 g/kg乳酸片球菌制剂(1.0×1010 CFU/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对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提高了肥育猪十二指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空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回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3)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降低了肥育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了黏膜厚度(P<0.05)、肠壁厚度(P<0.05)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5)。4)饲粮添加乳酸片球菌显著增加了肥育猪空肠乳酸菌数量、定植抗力(P<0.05),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1 g/kg乳酸片球菌(1.0×1010 CFU/g)能改善肥育猪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结构,增强肠道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肥育猪的肠道健康。
  • 李玉鹏, 李海花, 王柳懿, 朱琪, 陈龙宾, 乔家运, 王文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61-29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28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105 CFU/g丁酸梭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7.83%(P<0.05)、料重比降低5.26%(P>0.05);试验组仔猪空肠NOD样受体蛋白(NLRP)3(P<0.05)、NLRP6P<0.05)、NLRP12P<0.01)、封闭蛋白1(claudin-1)(P<0.01)和紧密连接蛋白2(ZO-2)(P<0.05)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回肠claudin-1和ZO-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试验组仔猪空肠和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2.49%(P>0.05),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降低5.47%、IL-10含量提高25.43%(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仔猪小肠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和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 陈昭琪, 丁之恩, 蔡海莹, 邢懿, 常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69-29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不同比例豆粕,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0只7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15%、35%和50%的豆粕进行饲喂。试验从7日龄开始,至42日龄结束。结果显示:1)7~42日龄阶段,C、D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料重比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同时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2)42日龄时,B、C、D组肠道食糜pH较A组分别下降1.57%(P<0.01)、1.41%(P<0.01)、0.16%(P>0.05);B、C、D组肠道食糜黏度较A组分别下降4.17%(P<0.05)、4.17%(P<0.05)、1.67%(P>0.05)。42日龄时,与A组相比,B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能量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C、D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则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与A组比,各试验组胸肌的pH45 min、pH24 h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pH24 h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胸肌的亮度(L*)值极显著提高(P<0.01),红度(a*)、黄度(b*)值则极显著降低(P<0.01);各试验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组胸肌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A组(P<0.01);B、C、D组胸肌的肌苷酸含量较A组分别提高2.55%(P<0.01)、0.66%(P>0.05)、0.21%(P>0.05)。综上,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肉鸡饲粮中15%的豆粕对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促进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改善肉品质。
  • 安荣荣, 冷丽, 龚朋飞, 汪礼建, 李辉, 王宇祥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77-2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
  • 孟梅娟, 涂远璐, 白云峰, 高立鹏, 严少华, 刘建, 宋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88-2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金针菇菌渣水平对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8只体重为(23.35±2.45) kg的波杂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分别饲喂含0(A组,作为对照组)、15%(B组)、25%(C组)、40%金针菇菌渣(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羊单独饲喂,在试验结束时(饲喂45 d后)进行屠宰,分别测定山羊的屠宰率、眼肌面积以及背最长肌的pH、色度、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和滴水损失率。结果表明:1)C组的屠宰率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A和D组(P<0.05);C组的屠宰率分别比A、B和D组提高了2.46%、1.35%和8.32%。B和C组的眼肌面积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D组(P<0.05)。2)C组山羊的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率与B和D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A组(P<0.05);与A、B和D组相比,C组山羊的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的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A组(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山羊背最长肌宰后45 min pH(pH45 min)、宰后24 h pH(pH24 h)、红度(a*)值和黄度(b*)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亮度(L*)值。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饲粮中金针菇菌渣水平为25%时对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改善肉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 杨丽, 高立鹏, 白云峰, 张凯, 孟梅娟, 宋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2996-30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纤维(peNDF)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约为25 kg的波杂公山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只试验山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饲粮A、B分别为peNDF水平为22.69%的粉料、颗粒料,饲粮C、D分别为peNDF水平为31.69%的粉料、颗粒料。4种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及总能等相等或接近。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低peNDF水平下,与饲粮A相比,饲粮B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磷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量、氮保留率与氮生物学价值(P<0.05);2)高peNDF水平下,与饲粮C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总能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率(P<0.05);3)相同饲粮形态下,与高peNDF饲粮(饲粮C、D)相比,低peNDF水平饲粮(饲粮A、B)除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提高(P>0.05)外,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得出,在高和低2种peNDF水平下,饲粮经制粒均提高了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
  • 王杰, 崔凯, 王世琴,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3004-30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其他胃肠道pH均差异不显著(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2组羔羊其他血清指标56和84日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 李力浪, 张成, 管武太, 邓子潇, 程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29(8): 3014-3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7.0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1),ME值分别降低了3.80%(P>0.05)和9.63%(P<0.01),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了4.06%(P>0.05)和7.91%(P<0.05),能量表观代谢率分别降低了3.23%(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