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谭碧娥, 伍树松, 贺建华,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41-29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方猪具有耐粗饲、肉质优良等种质特性。本文基于肠道微生物,分析饲粮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在粗饲料利用中的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代谢影响营养物质利用和脂肪沉积的机制,探讨地方猪对粗饲料的利用和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为充分利用地方猪耐粗饲和优良肉质性状、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耐粗饲和优良肉质性状地方品种猪培育奠定基础。
  • 王寒凝, 祁智, 李雪玲, 相金柱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47-29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肉品质主要受到肌内脂肪(IMF)含量、肌纤维类型及直径等影响。其中,IMF是指沉积在肌纤维与肌束之间的脂肪,其含量不同使肌肉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大理石花纹,直接影响色泽、风味、多汁性、嫩度等肉品质指标,与肉品质紧密相关。因此,提高IMF含量而不增加皮下脂肪含量有助于提升肉品质,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口味的双重需求,提升经济价值。本文从IMF细胞来源、IMF含量与肉品质的关系、IMF沉积与营养调控、调控IMF沉积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 王浩, 赵青余, 张军民, 秦玉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59-29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对居民的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养调控方式,可高效稳定地生产出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但因ω-3 PUFA的不饱和键易发生脂质氧化,会加速储存期鸡蛋的变质和ω-3 PUFA损失,影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保证鸡蛋储存期品质及ω-3 PUFA含量已成为生产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的新问题。本文在简述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脂肪酸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储存期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的蛋品质和脂质变化规律,以及提高储存期ω-3 PUFA稳定性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解决ω-3 PUFA营养强化鸡蛋的储存问题提供借鉴。
  • 张帆, 呙于明,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66-2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培育及饲养高产奶牛是现代奶牛养殖的重要目标,而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变得愈加严重。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能量代谢紊乱,形成酮病,进而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健康等,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在围产期通过人工合理的饲养管理,可有效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为奶牛健康高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 郑昌炳, 段叶辉, 邓近平,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75-2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猪肉的关注与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何生产出优质猪肉已成为动物营养学的热点问题。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可通过调控机体生理代谢来影响猪肉品质。本文主要从氨基酸调控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介绍,为其在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严佳豪, 胡睿智, 王楹, 伍树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81-29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母猪妊娠期、泌乳期、仔猪断奶期是规模化养猪生产饲养管理的关键环节。诸多研究表明,改善母猪营养水平是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的有效干预手段,可见母子一体化营养研究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就微生物、氧化应激和母乳等因素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母子一体化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 李淑珍, 常文环, 刘国华,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89-29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肉鸡肠道微生物已被广泛研究,它对宿主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免疫防御以及营养生理中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促生长类抗生素的禁止使用,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肉鸡的生长与免疫成为解决抗生素替代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肉鸡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功能、影响因素及调控技术方面进行了综述。
  • 宋阳, 沈维军, 殷磊, 赵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2997-30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运动在反刍动物生理活动、饲料消化吸收以及瘤胃疾病诊断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受饲粮类型、激素、疾病、应激和动物生理阶段等影响。瘤胃运动主要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而外部因素调控反刍动物瘤胃运动的主要方式是调节饲粮,其次是动物的生理健康以及饲养环境。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运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方法,以期为反刍动物瘤胃生理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同时为反刍动物生产中瘤胃运动调控和健康养殖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 吴爽, 周玉香, 贾柔, 杨万宗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05-3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高效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酶制剂由于具有安全无毒、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污染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大量研究报道,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秆等低质粗饲料通过添加酶制剂能够改善饲粮营养成分,进而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动物的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以及经济效益。本文就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金有顺, 侯扶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12-30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食是动物-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主要过程。动物的生产水平和草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动物的采食量,明确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草地管理的关键之一。目前,直接观测法、指示剂法、粪氮指数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现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采食量的测定中。直接观测法利用较低成本对采食量进行计算,但主观性较强;食道瘘管法能够把握采食量却忽略了动物福利;近红外光谱法和饱和链烷烃法在测定采食量的同时能够认识家畜的择食特征。为此,本文对现有常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放牧行为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等新思路,为今后草原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王绿阳, 李英英, 李忠鑫, 杭苏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31-3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胃肠道中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细胞构成了"胃肠道内分泌系统"。饲粮中的蛋白质在动物胃肠道被分解为氨基酸后,能够被内分泌细胞膜上的氨基酸感应受体所识别,介导激素的分泌,调控胃肠道生理活动。位于肠上皮细胞的氨基酸转运载体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氨基酸代谢。本文就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系统、氨基酸感应受体与转运载体以及氨基酸感知信号通路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晓华, 张枫琳,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39-30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对其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人体中过多脂肪沉积会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因此,调控机体脂肪沉积对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和改善人类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氧化脂质(oxylipins)是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氧化代谢产物,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氧化脂质对机体脂肪沉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氧化脂质在脂肪生成、脂肪代谢、脂肪组织褐色化及产热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PUFA调控机体脂肪沉积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张云露, 谢凯桓, 贺喜, 刘自逵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49-3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刺五加是我国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可以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并促进其胃肠发育。本文综述了刺五加提取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刺五加提取物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杜宝龙, 万敏艳, 王璇, 唐德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57-3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香椿作为中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具有祛寒、消炎、解毒、杀虫之功效。香椿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多种对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其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抑菌抗病毒、抗癌、抗炎与免疫调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功能而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就香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活性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香椿提取物在未来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安济山, 刘宽博, 王永伟, 李爱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64-3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麦麸作为来源广泛的饲料资源,因营养成分不均衡、粗纤维含量较高,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可以显著改善麦麸的营养特性,提升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从而发挥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多种生理调控功能。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发酵麦麸的营养特性、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酵麦麸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李振翼, 彭芳, 贺喜, 宋泽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72-30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百里香酚是在牛至、百里香等植物中提取的单萜酚类物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百里香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真菌等特性,尤其是百里香酚多样化的抑菌机制和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百里香酚的来源和结构、调控动物肠道菌群的可能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沈水宝, 韦区, 伍校军, 农斯伟, 蓝林诚, 李修宇, 于继英,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80-3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工艺处理的五倍子替代氧化锌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盲肠微生物区系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95头平均体重为(9.97±0.04)kg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3头仔猪,公、母仔猪均匀分配到各组的各个重复中。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2 092 mg/kg氧化锌,锌添加量为1 600 mg/kg)、五倍子粉(GP)组(基础饲粮+852 mg/kg GP)、五倍子粉水解单宁酸提取物(HGT)组(基础饲粮+649 mg/kg HGT)、包被五倍子粉(C-GP)组(基础饲粮+1 970 mg/kg C-GP)、包被五倍子粉水解单宁酸提取物(C-HGT)组(基础饲粮+1 974 mg/kg C-HGT),4个试验组五倍子水解单宁酸添加量均为6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25 d。结果显示:1)各组间末均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腹泻率有升高的趋势(P=0.076)。3)HGT组与C-HGT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GP组和C-GP组(P<0.01);HGT组和C-HGT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GP组和C-GP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HGT组和C-HGT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盲肠中粪杆菌属的丰度均有所提高。综上,以不同工艺处理的五倍子替代饲粮中的氧化锌后仔猪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变化,但腹泻率有所升高;经提取工艺处理的五倍子(HGT、C-HGT)替代饲粮中的氧化锌可显著提高仔猪饲粮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而未经提取工艺处理的五倍子(GP、C-GP)则会显著降低仔猪饲粮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不同工艺处理的五倍子替代饲粮中的氧化锌后仔猪盲肠中粪杆菌属丰度有所升高。
  • 车丽涛, 李岑曦, 徐娜娜, 张春勇, 刘水灵, 安清聪, 郭荣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89-30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铁蛋白(LF)对大河乌猪繁殖性能及母猪与仔猪铁营养、血细胞参数、免疫指标和猪β防御素(pBD)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经产(3~4胎)、产仔数和体重相近的大河乌猪母猪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头母猪。从妊娠第80天至分娩,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F1组、LF2组、LF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300 mg/kg LF,甘氨酸螯合铁(Fe-Gly)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 Fe-Gly。考察母猪繁殖性能,检测母猪和仔猪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含量、血清免疫指标以及母猪血清和乳汁铁含量,并检测仔猪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pBD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F2组仔猪初生重及初生窝重显著提高(P<0.05),LF1和LF3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LF2、LF3和Fe-Gly组母猪血液RBC及HGB含量显著提高(P<0.05),LF1、LF2、LF3和Fe-Gly组仔猪血液RBC及HGB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LF1、LF2和LF3组母猪血清和乳汁铁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LF1、LF2和LF3和Fe-Gly组仔猪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提高(P<0.05);LF1、LF2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溶菌酶(LSZ)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LF2组仔猪肝脏、脾脏、十二指肠pBD-1基因,肝脏、脾脏pBD-2基因以及脾脏pBD-3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LF1组仔猪肝脏pBD-1、pBD-2基因以及LF3组仔猪肝脏、脾脏pBD-1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LF1、LF2、LF3和Fe-Gly组仔猪十二指肠pBD-2基因以及肝脏、十二指肠pBD-3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大河乌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200 mg/kg)LF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及初生窝重,改善仔猪铁营养和提高血清免疫指标,增加仔猪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pBD-1基因表达量,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 钟晓霞, 黄健, 刘志云,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099-3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44头体重(8.50±0.11)kg、28~30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甘露寡糖组,饲喂基础饲粮+0.1%甘露寡糖;Ⅲ组为复合益生菌组,饲喂基础饲粮+0.1%复合益生菌;Ⅳ组为甘露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合用组,饲喂基础饲粮+0.1%甘露寡糖+0.1%复合益生菌。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Ⅳ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3)与Ⅰ组相比,Ⅲ和Ⅳ组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升高趋势(P=0.10);Ⅲ和Ⅳ组的结肠内容物中丁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9.67%和60.84%(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升高趋势(P=0.06)。4)与Ⅰ组相比,Ⅱ组盲肠内容物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软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盲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毛螺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结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梭状芽孢杆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1%甘露寡糖改善了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及后肠菌群结构;饲粮中添加0.1%复合益生菌对后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特别是丁酸的含量有正面影响;两者合用对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降低腹泻率、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改善后肠菌群结构均有正面影响。
  • 刘永辉, 李响, 周锡红, 李凤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09-3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估和探讨低蛋白质饲粮中丝氨酸和甘氨酸比例对育肥猪背最长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选取96头体重相近(约59.50 kg)的杂交(杜洛克×大白×长白)健康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4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正常蛋白质饲粮(NPC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6%,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18:1.00)、低蛋白质饲粮(LPC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20:1.00)、额外添加0.48%丝氨酸和0.08%甘氨酸并减少豆粕含量使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2.00:1.00的低蛋白质饲粮(S2G1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和额外添加0.57%甘氨酸并减少豆粕含量使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比例为1.00:2.00的低蛋白质饲粮(S1G2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2%)。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与NPC组相比,LPC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氧合肌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最长肌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低蛋白质饲粮导致氧化应激。2)与LPC组相比,S2G1组和S1G2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S2G1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S2G1组和S1G2组育肥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S1G2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背最长肌中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猪育肥阶段饲喂丝氨酸和甘氨酸比例为1:2的低蛋白质饲粮有利于缓解宰后背最长肌的氧化应激。
  • 何荣香, 吴媛媛, 韩延明, 马玉静, 杨玲, 欧阳富龙,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18-3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及饮水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内容物pH、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空肠黏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为(6.0±1.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的弗吉尼亚霉素预混料(弗吉尼亚霉素含量为50%);Ⅲ组为有机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复合有机酸B,且在饮水中添加0.1%的复合有机酸A;Ⅳ组为有机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复合有机酸B和0.3%的复合有机酸C。试验期为21~35日龄(断奶后前2周)。结果表明:1)与Ⅰ、Ⅱ组相比,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Ⅲ、Ⅳ组的料重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Ⅰ、Ⅱ组相比,Ⅲ、Ⅳ组胃、十二指肠肠道内容物pH显著降低(P<0.05),空肠、回肠、结肠肠道内容物pH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3)Ⅱ、Ⅲ、Ⅳ组仔猪肠道对饲粮中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Ⅰ组虽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4)Ⅲ、Ⅳ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Ⅰ、Ⅱ组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Ⅲ组血清总蛋白含量较Ⅰ、Ⅱ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Ⅳ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Ⅰ、Ⅱ组有降低的趋势(P>0.05)。5)Ⅲ、Ⅳ组空肠黏膜中SIgA含量与Ⅰ、Ⅱ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的饮水和饲粮中组合或单独添加复合有机酸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改善仔猪肠道健康状况。
  • 王彦平, 王继英, 成建国, 林松, 谢晋唐, 朱晓东, 丁健, 呼红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27-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枣庄黑盖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为(20.48±2.54)kg的枣庄黑盖猪1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试验Ⅰ、Ⅱ、Ⅲ组在生长阶段(20~50 kg)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14%和12%的饲粮,在肥育阶段(51~90 kg)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12%和10%的饲粮,对照组在生长和肥育阶段均饲喂商业公司现行饲喂的自配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0%),试验期为16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中期体重、结束体重、生长阶段平均日增重和育肥阶段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16.83%(P<0.05)、12.71%(P<0.05)、25.57%(P<0.05)和7.20%(P>0.05),试验Ⅱ组分别增加18.08%(P<0.01)、15.37%(P<0.01)、27.29%(P<0.01)和11.75%(P<0.05),试验Ⅲ组上述指标在数值上也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粗蛋白质、钙、磷、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背膘厚和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枣庄黑盖猪生长和肥育阶段饲粮中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和12%。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王继光, 宋志刚, 武书庚, 王晶, 齐广海, 张海军, 冯静, 马雪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35-3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NAG)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以及鸡胚生长、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7.0胚龄拉萨白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G给养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活胚蛋。17.5胚龄时,NAG给养组经羊膜腔无菌注射1.5% NAG营养液,注射剂量为0.1 mL,即NAG补给量为1.5 mg/枚;对照组种蛋不做处理。在19.5胚龄观测鸡胚生长指标、肠道形态,出壳当天统计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胚蛋给养NAG对拉萨白鸡鸡胚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NAG给养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雏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降低了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火箭形绒毛比例(P<0.05),对空肠和回肠各类型绒毛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提高了19.5胚龄鸡胚回肠手指形绒毛高度(P<0.05),对回肠手指形绒毛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NAG给养组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空肠手指形绒毛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孵化后期(17.5胚龄)经由羊膜腔给养1.5 mg/枚NAG可提高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对鸡胚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促进鸡胚肠道发育。
  • 田莎, 孙鑫东, 宋泽和, 吴媛媛, 陈宇光,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43-3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T-2毒素联合使用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评价吸附剂的脱毒效果。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448羽,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 AFB1+1.0 mg/kg T-2毒素,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0.2 mg/kg AFB1+1.0 mg/kg T-2毒素。对照组和Ⅰ组为空白组,Ⅱ组和Ⅲ组为霉菌毒素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1)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时的料重比(F/G)(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添加吸附剂显著提高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脾脏指数(P<0.05),显著降低42日龄时的法氏囊指数(P<0.05);添加吸附剂缓解了42日龄时的法氏囊萎缩,但效果不显著(P>0.05)。3)添加霉菌毒素显著降低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42日龄时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提高21日龄时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添加吸附剂对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效果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21日龄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显著提高42日龄时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综上所述,吸附剂可有效缓解AFB1和T-2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作为一种有效脱毒剂添加到肉鸡饲粮中。
  • 何雪萍, 陈静文, 王润莲, 杜炳旺, 梁翠萍, 汪忠艳, 刘国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54-3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320只28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新广黄鸡(快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质量(600、1 117、2 374、3 600 u)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干物质和粗灰分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壳聚糖有升高粗蛋白质代谢率的趋势(P=0.086),3 600 u壳聚糖组粗脂肪代谢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间血清游离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壳聚糖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趋势(P=0.087、P=0.077),2 374、3 600 u壳聚糖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间胸肌的pH、肉色、剪切力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374和3 600 u壳聚糖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粗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2 374 u壳聚糖组分别趋于最低和最高(P=0.091、P=0.076)。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对脂质代谢和肉品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饲粮中添加分子质量为3 600 u的壳聚糖能显著降低粗脂肪代谢率;饲粮中添加分子质量分别为2 374、3 600 u的壳聚糖可降低血脂水平,并降低胸肌滴水损失,改善肉品质。
  • 舒维成, 曾秋凤, 丁雪梅, 白世平, 王建萍, 彭焕伟,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62-3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玉米胚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在樱桃谷肉鸭上的代谢能(ME),并基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建立其ME的预测方程。从全国各地采集6种玉米胚芽粕和7种玉米DDGS样品,分析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总能,并采用真代谢能(TME)法评定其ME。试验选择140只成年樱桃谷肉公鸭[体重为(3.3±0.3)kg],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14组(n=10),其中1组作为内源组,试验组肉鸭强饲单一待测原料,强饲量为肉鸭体重的2%,禁食排空期为48 h,强饲后用集粪袋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显示:玉米胚芽粕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和粗脂肪(EE)的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0%、38.8%和29.4%;玉米DDGS常规营养成分中Ash、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变异较大,CV分别为22.0%、62.5%和25.6%。玉米胚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7.87(CV为26.6%)、7.93(CV为24.3%)、9.36(CV为22.1%)和8.80 MJ/kg(CV为22.4%)。玉米DDGS的AME、AMEn、TME和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10.79(CV为11.4%)、10.87(CV为12.3%)、12.89(CV为9.7%)和12.03 MJ/kg(CV为11.3%)。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TMEn最优预测方程分别为TMEn=-1.179 CF+21.410(R2=0.761 4,P=0.023 3)和TMEn=0.191 EE-0.542 CF+15.270(R2=0.921 3,P=0.022 1)。由此得出,不同来源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TMEn的关系,建立了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肉鸭TMEn预测方程,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在肉鸭饲粮中的精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童津津, 张华, 吴富鑫, 牛慧,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71-3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自然热应激条件下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THI)的相关性,试验选择胎次相近、体重为(610.00±22.13)kg、泌乳天数为(157.00±1.27)d、产奶量为(33.39±4.61)kg/d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产奶量的不同,分为高产组[(42.47±3.73)kg/d]、中产组[(34.10±3.20)kg/d]及低产组[(28.28±4.19)kg/d],每组20头。试验于2019-06-20-2019-09-30在北京市延庆某奶牛养殖场进行。2019-06-23-2019-07-22、2019-07-23-2019-07-29和2019-07-30-2019-09-09的THI均值都在72以上,即为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和热应激后期。运用Origin 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析产奶量、乳成分与THI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高、中、低产组除乳糖率之外,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高、中产组产奶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热应激中期,高、中产组乳脂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前期(P<0.01),乳蛋白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热应激后期,与热应激前期相比,各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产组乳脂率/乳蛋白率极显著升高(P<0.01),低产组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与泌乳天数、乳脂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HI、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热应激期间,THI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与TH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著下降;与中、低产组奶牛相比,高产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对热应激更敏感。
  • 姜明明, 马玉林, 陈旭, 刘帅, 肖鉴鑫, 王靖俊, 卢娜, 曹志军, 刘大森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81-3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氨碱复合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3个试验组分别在水稻秸秆中添加4.0%氢氧化钙(Ⅰ组)、2.5%尿素+4.0%氢氧化钙(Ⅱ组)、9.0%玉米浆+2.5%尿素+4.0%氢氧化钙(Ⅲ组),对照组无添加。发酵袋室温密封15 d后采集样品,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分别测定各组水稻秸秆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质(CP)在0、6、12、24、36、48、72、96 h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Ⅱ和Ⅲ组水稻秸秆的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Ⅱ和Ⅲ组水稻秸秆的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水稻秸秆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Ⅰ、Ⅱ和Ⅲ组的瘤胃DM、NDF、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的瘤胃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综上所述,氨碱复合处理可以降低水稻秸秆的NDF和ADF含量,提高CP含量,提高水稻秸秆瘤胃中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水稻秸秆经9.0%玉米浆+2.5%尿素+4.0%氢氧化钙复合处理效果最好。
  • 牛化欣, 胡宗福, 张适, 吴琼, 魏曼琳, 张颖, 张航, 王思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90-3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温湿指数(THI)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素设计,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45.4±28.8)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公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在2种养殖环境[室外围栏(THI=31)和日光棚(THI=45)]中分别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46、6.96和7.41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在THI=31时,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育肥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降低,且低能量水平组显著高于高能量水平组(P<0.05)。育肥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在2种养殖环境THI中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料重比(F/G)则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DMI、ADG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和THI=31时高能量水平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养殖环境THI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NDF和ADF表观消化率(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而总蛋白含量反之。THI=31时低、中能量水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且其在THI=31和THI=45时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除葡萄糖含量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当饲粮综合净能水平为6.96 MJ/kg、粗饲料与精饲料配比为45:55时,在寒冷地区冬季采用日光棚养殖可提高饲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育肥肉牛的生长性能。
  • 吴富鑫, 童津津, 张华, 毛胜勇, 熊本海, 麻柱,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199-3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特征,本研究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模型。以2016-2019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阿菲金在线乳成分分析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泌乳量和乳成分随泌乳天数变化的模型,分析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的差异性以及泌乳量和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泌乳水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乳成分和泌乳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方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低产奶牛的乳糖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与泌乳量及电导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知,泌乳量和电导率是引起乳成分改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不同泌乳水平的奶牛分别拟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牛慧, 童津津, 张华, 毛胜勇, 熊本海, 麻柱,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14-3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奶牛养殖场(2016-2019年度1~4胎)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85头高产奶牛和158头低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旨在通过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同时,根据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计算乳能量,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拟合曲线,建立高产与低产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能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851、r=-0.654、r=-0.811,P<0.01)。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在泌乳60 d左右。根据产奶量分别构建高产与低产奶牛在泌乳前60 d和泌乳60 d之后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对于高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573-0.031XR2=0.918,残差范围:-0.957 8~1.432 7,P<0.01,n=7 400)(式中:E为乳能量;X为产奶量。下同),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3.890-0.019XR2=0.980,残差范围:-0.968 0~1.590 6,P<0.01,n=7 400);对于低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280-0.038XR2=0.958,残差范围:-0.959 3~1.457 3,P<0.01,n=6 320),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4.178-0.034XR2=0.887,残差范围:-1.197 6~1.589 5,P<0.01,n=6 320)。本研究分析了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存在差异,得出高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低产奶牛;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不同泌乳阶段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可对奶牛的泌乳净能需要进行预测,以便奶牛场调整饲料结构,达到奶牛的最佳生产状态。
  • 孙雪丽, 李秋凤, 曹玉凤, 李树静, 张秀江, 沈宜钊, 李建国, 高艳霞, 王美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24-3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荷斯坦奶公牛氮代谢的影响。选择45头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初始体重为(478.00±13.66)kg,12~13月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分别添加0(对照组)、15、25 g/d的NCG。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与25 g/d的NCG显著提高血浆中精氨酸的含量(P<0.05),分别提高了14.05%、8.30%。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 g/d的NCG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NCG对可消化有机物质的采食量以及尿中尿囊素、尿酸、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 g/d的NCG显著提高奶公牛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与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 g/d NCG时,荷斯坦奶公牛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 陈凤梅, 程光民, 张永翠, 郭建强, 牛钟相, 胡士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34-3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态区系的影响。选取3日龄健康荷斯坦母犊牛21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7头,单栏饲养。空白对照组(C组)犊牛饲喂基础饲粮,植物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ZK组)每日每头犊牛饲喂基础饲粮+5 g植物乳杆菌+5 g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低聚果糖组(ZKT组)每日每头犊牛饲喂基础饲粮+5 g植物乳杆菌+5 g枯草芽孢杆菌+5 g低聚果糖。ZK组和ZKT组犊牛均在饲喂基础饲粮1 h后将相应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溶解在温水中,用奶瓶灌入。预试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组之间可见物种数量、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ZKT组基于非加权距离主成分分析聚类较好,C组与ZK组相对分散,说明组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以非加权距离矩阵做UPGMA聚类分析,聚类树不能将C组有效区分,ZK组聚类较好,ZKT组聚类最好,说明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可影响犊牛微生态区系。瘤胃内容物细菌菌落组成分析发现,犊牛瘤胃内容物细菌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优势菌属为欧陆森氏菌属、未鉴定普雷沃氏菌科、醋香肠菌属等。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ZK组的基因表达丰度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和未鉴定功能3个一级功能层较C组增高,ZK组的基因表达丰度在遗传信息处理、感染性疾病、氨基酸代谢、其他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5个二级功能层比ZKT组、C组升高。综上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而ZKT组哺乳期犊牛断奶前的瘤胃微生态区系明显改变,ZK组在功能预测上要好于ZKT组。
  • 李婷婷, 马静, 刘帅, 陈天宇, 沈菲, 肖凡, 曹志军, 邵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46-3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周龄补饲燕麦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选取75头初生重(35.6±2.3)kg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3组饲喂同样的巴氏杀菌废弃乳+开食料,对照组不补饲燕麦干草,试验组分别在第2周(2wH组)和第4周(2wH组)补饲燕麦干草。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2wH组的犊牛断奶前期(1~6周龄)和断奶过渡期(7~8周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wH组(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断奶前期、断奶过渡期、断奶后期(9~10周龄)以及全期(1~10周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和4w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断奶体重和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和4w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70日龄时,2wH组和4wH组的犊牛体斜长和腹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wH组与4wH组犊牛1、56、70日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3)2wH组的犊牛躺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wH组(P<0.05)。对照组的犊牛开食料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wH组(P<0.05),但总采食时间显著低于2wH组和4wH组(P<0.05)。2wH组和4wH组的犊牛反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较4周龄添加燕麦干草相比,2周龄添加燕麦干草能有效促进犊生长发育,减少犊牛的非营养性口腔行为,改善动物福利。
  • 曹广, 王之盛, 胡瑞, 王雪莹, 马健, 周芯宇, 祝伊枭, 汪成, 彭全辉, 邹华围, 薛白, 王立志, 罗晓林, 官久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55-3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等能等氮牦牛饲粮中使用不同比例发酵酒糟作为蛋白质饲料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周岁、体重[(188.2±13.9)kg)]相近、体况良好的麦洼牦牛公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3组牦牛所喂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饲粮中发酵酒糟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2.5%(试验Ⅰ组)及5.0%(试验Ⅱ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2.5%的发酵酒糟可显著提高牦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但是将饲粮中发酵酒糟比例由2.5%进一步提高到5.0%后则会使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2.5%的发酵酒糟可显著提高饲粮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但是将饲粮中发酵酒糟比例由2.5%进一步提高到5.0%后则会使饲粮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3)3组中以试验Ⅰ组牦牛瘤胃液乙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个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发酵酒糟可作为育肥牦牛饲粮的蛋白质源,其适宜使用比例为2.5%,可显著提高育肥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 刘世雄, 李冬芳, 郝凌魁, 于春微, 陈灰,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63-3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及酵母β-葡聚糖对肉羊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50日龄断奶健康公羔羊10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羔羊。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Ⅰ组在TMR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前期添加量为50 g/kg,中期与后期添加量为70 g/kg),试验Ⅱ组在TMR基础上额外添加酵母β-葡聚糖(75 mg/kg),试验期共13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30 d。在试验第1、30、60、90和130天空腹称肉羊体重,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并且在试验第1、30、60和90天采集血样,测定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平均体重分别提高了10.02%和5.05%(P<0.05),屠宰率分别提高了1.29%和1.10%(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0.33%(P<0.05)和4.21%(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溶菌酶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lβ(IL-l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含量及CD4+/CD8+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血清中IgG、IgM、IL-lβ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复合菌培养物和酵母β-葡聚糖二者均可以显著提高肉羊平均体重;复合菌培养物显著提高肉羊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降低料重比;酵母β-葡聚糖显著提高肉羊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 张晨, 李静, 王云鹏, 张志远, 张桂国, 张崇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74-3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全收粪法与不同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山羊饲粮养分消化率差异,并建立消化能(DE)的估测模型。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杂交波尔山羊72只,体重约3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使用3种内源指示剂[盐酸不溶灰分+酸性洗涤木质素(ADL+AIA)、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盐酸不溶灰分(AIA)]法和全收粪法,分别对4种不同的颗粒型全混合日粮(TMR)进行试验,用聚酯筛网袋法测定内源指示剂的回收率。结果表明:1)内源指示剂ADL+AIA、ADL和AI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100.33%和100.60%,均可作为理想的内源指示剂,其中ADL+AIA作为内源指示剂平均回收率为99.84%,变异系数(CV)最低(4.59%)。2)ADL+AIA、ADL和AIA法测定4种饲粮的各养分消化率和DE与全收粪法无显著差异(P>0.05)。3)采用饲粮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DSC)、半纤维素(HCEL)和纤维素(CEL)含量建立的DE估测模型为:DE(MJ/kg)=0.017 2CP+0.034 6EE+0.015 3NDSC+0.010 8HCEL+0.007 8CEL。由此可见,ADL+AIA、ADL和AIA均可作为理想的内源指示剂进行育肥羊饲粮中养分消化率和DE的测定,通过测定饲粮中CP、EE、NDSC、CEL和HCEL含量,可以较好地预测育肥羊的DE。
  • 邹诗雨, 陈东, 唐启源, 陈元伟, 邓攀, 黄胥莱, 李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82-3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时间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对不同青贮时间(45、53和60 d,分别记为S45组、S53组和S60组)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S53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S60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S45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S45组P<0.05),S53组和S60组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S45组(P<0.05),S45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S53组和S60组(P<0.05)。各组之间pH、氨态氮/总氮及乙酸、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体外发酵24 h后,S60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pH显著低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S60组的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S45组和S53组(P<0.05)。由此可见,延长青贮时间可以改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的品质以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在生产实际中,建议青贮时间延长至60 d以上再饲用,营养价值更佳。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张静雅, 任幸, 李伟业, 王力, 王岩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291-3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牛磺酸和硒酵母对改善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饲料鱼粉的作用。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2个饲料鱼粉替代水平和2个牛磺酸与硒酵母混合物的添加水平。对照(PC)饲料鱼粉水平为35%,利用棉籽浓缩蛋白分别替代PC饲料中鱼粉的60%(H)和80%(L);在相同鱼粉替代水平下,分别添加(ST)或不添加(N)牛磺酸与硒酵母的混合物。5种试验饲料分别为PC、HST、LST、HN和LN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29.5±0.5)g的条纹锯360尾,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尾鱼),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饲料对鱼摄食率、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粗灰分和磷含量除外)以及养殖废物排放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成活率(P<0.05)。摄食HST和LST饲料的鱼成活率显著高于摄食PC和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HST和LST饲料的鱼粗灰分和磷含量显著低于摄食HN和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饲料与摄食LST饲料时养殖效益接近,与摄食HST、HN和LN饲料时的养殖效益存在明显差异。摄食PC饲料的鱼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摄食LN饲料的鱼(P<0.05),摄食PC和LST饲料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摄食LN饲料的鱼(P<0.05)。由此可见,添加牛磺酸和硒酵母未明显提高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条纹锯饲料中鱼粉的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改善摄食低鱼粉水平饲料时鱼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赵飞, 丛雪艳, 杨桂芹, 郭东新, 田河, 李建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03-3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可消化纤维(半纤维素+果胶)与淀粉比(dF/S)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消化酶活性、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将120只83日龄、平均体重为(2.19±0.07)kg的雌性长毛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喂dF/S分别为0.59、0.66、0.71、1.05和1.44的等能等蛋白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选取1只兔屠宰、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dF/S对长毛兔消化道发育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dF/S为0.71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粮dF/S为0.59、1.05和1.44组(P<0.05)。饲粮dF/S越大,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越高,且饲粮dF/S为1.05和1.44组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粮dF/S为0.59和0.71组(P<0.05)。3)饲粮dF/S对盲肠总细菌和乳酸菌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盲肠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dF/S与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与总细菌、乳酸菌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饲粮dF/S有利于提高长毛兔胃蛋白酶活性,dF/S越高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越高,同时不影响消化道发育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也不会破坏盲肠菌群平衡。综合本试验结果并结合前期生长性能数据,推荐长毛兔饲粮适宜dF/S为0.71~1.05(可消化纤维水平为18.78%~22.98%,淀粉水平为26.44%~21.89%)。
  • 蔡熙姮, 刘晗璐, 张如春, 司华哲, 王金铭, 张新宇, 刘超楠,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13-3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犬科动物源乳酸菌并对其益生潜能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对低pH和高胆盐环境的耐受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溶液中的存活能力、抑菌能力、抗生素抗性、对蓝狐小肠上皮原代细胞的黏附能力及抗氧化性评价了菌株ZJBF004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固体乳酸细菌培养基从蓝狐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ZJBF004,经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菌株ZJBF004产酸能力较强且在37℃培养时能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在pH=5的培养基中耐受6 h时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情况,在胆盐浓度为3 g/L的条件下至少可耐受6 h,且存活率高于70%,在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耐受3 h时存活率高于90%;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蓝狐小肠上皮原代细胞的黏附能力为(18.67±3.12)个/细胞;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8.50%,表明菌株ZJBF00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由此可见,新分离的蓝狐源约氏乳杆菌菌株ZJBF004具有优良的体外益生性能,可作为潜在犬科动物用益生菌进一步研究。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王秋菊, 崔一喆, 王梦竹, 贾军峰, 胡海燕, 武志敏, 耿忠诚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24-3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对仔猪小肠中谷氨酸/谷氨酰胺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试验从40头母猪的仔猪中各选出体重相近、10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头,共40头仔猪,随机不配对分为2组,每组20头仔猪,对照组为哺乳仔猪,随母猪喂养;试验组为断奶仔猪,隔离断奶饲养。试验期10 d。饲养结束,每组随机选取12头仔猪,屠宰后取空肠和回肠组织,测定谷氨酸/谷氨酰胺转运载体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检测小肠组织形态和小肠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与哺乳仔猪相比,早期断奶显著提高了仔猪空肠和回肠谷氨酸/胱氨酸交换载体(xCT)和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ASCT2)蛋白和mRNA表达量(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断奶仔猪与哺乳仔猪的xCT和ASCT2蛋白表达量在空肠和回肠组织匀浆、细胞内质、细胞顶膜与空肠和回肠中对应mRNA表达量之间均呈正向线性关系,且差异显著(P<0.05)。与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差异均显著(P<0.05)。与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且空肠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提高(P<0.05),回肠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早期断奶使仔猪小肠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小肠组织中xCT和ASCT2蛋白及mRNA表达量,以促进谷氨酸/谷氨酰胺的摄取,降低仔猪小肠的氧化应激水平。
  • 丁轲, 段锦, 余祖华, 李旺, 李元晓, 何万领, 张春杰, 丁盼盼, 王玉琴, 刘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33-33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克隆植物乳杆菌DPP8胆盐水解酶(BSH)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同时探讨其酶学性质。通过PCR技术克隆植物乳杆菌DPP8 BSH基因,然后将该基因重组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BSH,再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BSH。采用牛磺酸标准液标定法对表达的BSH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获得了BSH基因全长975 bp的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成功获得了BSH基因。对BSH表达产物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获得了1条约为56 ku的蛋白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相符。重组菌株在37℃、0.1 mmol/L IPTG诱导6 h时BSH活性最高,可达22.81 U/mL。纯化的BSH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为6.5,在40℃以下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在3.0~9.0时可保持90%以上的活性。镁离子(Mg2+)、铝离子(Al3+)、三价铁离子(Fe3+)对BSH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钠离子(Na+)、钾离子(K+)、二价铁离子(Fe2+)、铜离子(Cu2+)、锰离子(Mn2+)、锌离子(Zn2+)、钙离子(Ca2+)对BSH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综上,本试验成功表达了植物乳杆菌DPP8 BSH,且其活性可达22.81 U/mL,在40℃以下和pH 3.0~9.0时能够保持较强的活性,但Mg2+、Al3+和Fe3+对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杨亚敏, 庄苏, 张志静, 张子珩,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43-3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二维异核单量子相干核磁共振(2D HSQC NMR)技术对由小麦麸和西兰花茎叶粉为单一纤维来源的饲粮以及对应饲粮的猪回肠末端食糜和粪便样品中细胞壁多糖进行定性解析和量化表达,并验证该方法用于饲料细胞壁多糖化学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的潜力,为细胞壁相关的饲料营养研究提供新实验技术。经脱脂、去淀粉和去蛋白质处理的饲粮、食糜和粪便样品经球磨处理后,用氘代二甲基亚砜和吡啶混合(DP)溶液(4:1,体积比)溶胀制成胶态样品,在配有5 mm低温探头的600 MHz核磁共振(NMR)谱仪上采集其异核单量子相干(HSQC)图谱,并用Bruker TopSpin 3.6.1软件对多糖异头区的共振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样品中非淀粉多糖的糖苷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参照现有文献数据可对大多数链中和还原端糖苷的共振峰进行准确归属。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中阿拉伯呋喃糖苷(Araf)种类较多,且多以多糖侧链的形式存在;而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则相对简单,主要以阿拉伯聚糖的形式存在。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中木吡喃糖苷(Xylp)不带侧链的->4)-β-D-Xylp-(1->相对积分强度显著高于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P<0.05);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中半乳糖醛酸吡喃糖苷(GalpA)和糖醛酸苷(UA)相对积分强度显著高于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P<0.05);二者的葡吡喃糖苷(Glcp)相对积分强度均较高,而且均以->4)-β-D-Glcp-(1->为主,但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中->3)-β-D-Glcp-(1->的相对积分强度显著高于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P<0.05)。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主要在猪大肠内降解,而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在猪回肠末端之前就有明显降解。西兰花饲粮细胞壁多糖中Araf和Galp的降解速度显著快于小麦麸饲粮细胞壁多糖(P<0.05),但后者的->4)-β-D-Xylp-(1->在猪大肠中的降解速度显著快于前者(P<0.05),二者的Glcp均不易降解,以侧链形式存在的Araf和有侧链修饰基团的多糖主链(木聚糖和半乳糖醛酸聚糖)在猪消化道中也均不易被降解。饲粮、食糜和粪便样品中大多数糖苷通过核磁共振(NMR)法测得的相对积分强度与通过GC法测得的摩尔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对于含量较高的糖苷,二者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综上,2D HSQC NMR技术在解析细胞壁多糖精细化学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定量分析潜力,但用于饲料营养研究尚需进一步完善。
  • 吴立坡, 姜宁,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58-3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发酵效果。运用均匀设计试验,以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为目的指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接种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添加量及发酵天数4个因素进行筛选,并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酶复合制剂发酵玉米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秸秆(P<0.05),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秸秆(P<0.05)。本研究所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2 g/kg,木聚糖酶添加量0.1 g/kg,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20%,发酵天数19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3.47%和20.13%。
  • 田青, SPITZER A J, 赵凤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65-3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对大鼠乳腺上皮细胞中αs1-酪蛋白(CSN1S1)、β-酪蛋白(CSN2)和乳清蛋白(α-LA)3种主要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研究在催乳素诱导作用下,0、100、500、1 000、5 000和25 000 ng/mL的LPS作用于HC11细胞3和24 h对酪蛋白基因(CSN1S1、CSN2和α-LA)、葡萄糖转运因子1(GLUT1)、葡萄糖转运因子8(GLUT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作用于HC11细胞,均显著抑制了CSN2基因的表达;作用3 h时,500~1 000 ng/mL的LPS显著增加了α-LA基因的表达量(P<0.05),作用24 h时,所有剂量的LPS均显著抑制了α-LA基因的表达(P<0.05);5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和所有剂量的LPS作用24 h时均显著增加了CSN1S1基因的表达量(P<0.05);LPS显著增加了TNF-α基因的表达量(P<0.05);1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和1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24 h时,均显著增加了IL-6基因的表达量(P<0.05);500~2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显著增加了IL-1β基因的表达量(P<0.05);从时间效应来看,总体趋势是3种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在作用24 h时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作用3 h时。大于5 000 ng/mL的LPS作用3 h时显著增加了GLUT1基因的表达量(P<0.05),所有剂量LPS均显著抑制了GLUT8基因的表达(P<0.05)。综上,在大鼠乳腺上皮细胞中,LPS对不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的影响,LPS能抑制CSN2和α-LA基因的表达,却能增强CSN1S1基因的表达。
  • 张楠驰, 王利, 魏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74-3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从川中黑山羊粪便中筛选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菌株,并探究其对小鼠肠道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牛津杯法从粪便中筛选出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菌株,分别命名为菌株fsznc-06和fsznc-09。选取60只健康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JD1组和JD2组分别灌服1×108和1×1010 CFU/mL菌株fsznc-06,DX1组和DX2组分别灌服1×108和1×1010 CFU/mL菌株fsznc-09,对照组(DZ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每2 d灌服1次,灌服量均为0.3 mL/只。饲养28 d后测定小肠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并取小肠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出2株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菌株,经鉴定并分别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znc-06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fsznc-09。与DZ组相比,JD1和DX1组小肠组织T-SOD、AKP和LZM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JD2组小肠组织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DX2组小肠组织AKP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小肠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DZ组。各组优势物种分别为:JD1组,约氏乳杆菌(53.54%);JD2组,罗伊氏乳杆菌(44.56%);DX1组,约氏乳杆菌(45.21%);DX2组,约氏乳杆菌(41.38%);DZ组,约氏乳杆菌(44.51%)。JD1和JD2组肠道菌群主要提高了遗传信息处理方面的功能,DX1和DX2组肠道菌群主要提高了环境信息处理、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系统方面的功能。由此可见,解淀粉芽孢杆菌fsznc-06和短小芽孢杆菌fsznc-09能提高小鼠小肠组织T-SOD、AKP和LZM活性,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有益菌群相对丰度。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马文锋, 郭巴图, 郭亮, 兰天鑫, 盛志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86-33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2个纤维水平饲粮对16~23 kg天津地方黑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数量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一致、遗传背景相同、平均体重为(16.18±0.35)kg的天津地方黑猪,试验饲粮设定2个纤维水平(9.7%和15.3%)。试验1:选择24头黑猪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试验期为28 d,研究2个纤维水平饲粮对黑猪生长性能、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2:选择6头黑猪,采用3×2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全收粪法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期为12 d,前7天为预试期,后5天为粪收集期,研究2个纤维水平饲粮对黑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9.7%纤维组相比,提高饲粮纤维水平至15.3%显著降低了黑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消化能、精氨酸、缬氨酸和半胱氨酸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增加了料重比和结肠乙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以16~23 kg天津地方黑猪为研究对象,9.7%纤维水平饲粮对黑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优于15.3%纤维水平饲粮。
  • 陈丽玲, 贺琴, 郭晓波, 罗波文, 王自蕊, 游金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394-3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对其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3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仔猪随机分为6组,抗生素组(添加硫酸黏杆菌素20 mg/kg+杆菌肽锌40 mg/kg+喹乙醇100 mg/kg)、空白组(既不添加任何抗生素也不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和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添加组(分别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试验期27 d。结果表明:1)与抗生素组和空白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并且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和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饲粮添加0.02%、0.04%、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与空白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降低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P<0.05),且添加0.04%和0.06%白术茯苓多糖复方显著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P<0.05)。5)与抗生素组和空白组相比,0.06%和0.08%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组空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白术茯苓多糖复方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缓解断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仔猪饲粮中白术茯苓多糖复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6%。
  • 金灵, 罗海凌, 高玉云, 杨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403-34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CF)水平和砂砾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纤维分解酶活性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即是否添加砂砾(-砂砾、+砂砾)以及3个CF水平(4.0%、7.0%、10.0%)。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22日龄四川白鹅公鹅648只,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饲养至70日龄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7.0%组和10.0%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4.0%组(P<0.05),10.0%组盲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4.0%组和7.0%组(P<0.05);添加砂砾显著降低了盲肠隐窝深度(P<0.05)。2)10.0%组十二指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4.0%组(P<0.05);但4.0%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7.0%组(P<0.05),且其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7.0%组和10.0%组(P<0.05)。3)10.0%组空肠和回肠乙酸含量显著高于7.0%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饲粮CF水平改善了22~70日龄鹅的小肠和盲肠绒毛组织形态,促进了鹅小肠的微生物发酵;推荐22~70日龄四川白鹅饲粮CF水平可高达10.0%,水泥地面饲养大鹅阶段可不用添加砂砾。
  • 牛自康, 叶成智, 张鑫蕊, 宦海琳, 林勇, 周维仁, 黄健, 王胜, 刘艳玲, 闫俊书, 张忠远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412-3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发酵饲料对1~55日龄肉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的肉鹅7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和7.5%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55 d,分为1~15日龄和16~55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5%、5.0%和7.5%组末重分别提高了1.94%、1.79%和2.56%,2.5%、5.0%和7.5%组ADG分别提高了1.97%、1.82%和2.57%。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5%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0%和7.5%组的血清中AKP和ACP活性以及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KP活性分别降低了55.48%和59.59%,血清ACP活性分别降低了37.28%和43.79%,血清TG含量分别降低了30.25%和16.67%。在血清免疫指标方面,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1~55日龄肉鹅饲粮中添加7.5%发酵饲料的饲喂效果优于添加2.5%和5.0%发酵饲料。
  • 曹明月, 郑爱荣, 娄渊志, 李贤, 马爱华, 兰剑, 兰尊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420-3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并探究其应用的可行性。选取542份奶牛TMR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定标集(n=481)和验证集(n=61)。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4种散射校正和10种导数处理方法,建立奶牛TMR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淀粉(Starc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氨基酸总量(total AA)7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NIRS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CP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V)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V)最高,而DM、NDF、ADF、total AA含量略低于CP;DM、CP、NDF、ADF、total AA含量的RSQV均大于0.83,RPDV均大于2.50,表明这5个指标可达到精准预测效果,能达到实际生产检测应用的水平;而EE含量的RSQV和RPDV分别为0.788和2.192,分别低于0.80和2.50,表明EE含量的模型仅能达到粗略估测水平,暂不能用于实际生产应用的准确测定。而Starch含量的RSQV和RPDV分别为0.562和1.504,分别低于0.66和2.00,表明该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不能用于Starch含量的预测。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TMR的NIRS预测模型可精准预测DM、CP、NDF、ADF、total AA 5个指标的含量,只能粗估预测EE含量,尚不能预测Starch含量,这为TMR数据库的建设和实际生产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便利。
  • 王亚品, 张帆, 华登科,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428-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尼龙袋法研究过瘤胃葡萄糖(RPG)的瘤胃稳定性及其不同剂量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为科学利用RPG有效缓解能量负平衡(NEB)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分为2个部分。试验一: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0、2、4、6、8、12、24 h)RPG中葡萄糖的剩余量,计算RPG的瘤胃降解率,探究RPG的瘤胃稳定性,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二:选用6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00和350 g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和350 g/(头·d)的RPG,将RPG均匀混合于精料中进行饲喂。预试期7 d,正试期3 d。通过测定燕麦干草在瘤胃内滞留2、6、12、24、36、48、72 h后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探究不同剂量RPG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RPG在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为45.97%。2)各时间点(07:00、14:00、21:00)时,对照组瘤胃液pH显著高于350 g组(P<0.05),200 g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瘤胃液各挥发性脂肪酸(VFA)(14:00的丁酸和异戊酸除外)及总VFA浓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燕麦干草的DM有效降解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50 g组燕麦干草的NDF有效降解率最低,与200 g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燕麦干草的ADF瘤胃有效降解率与NDF有效降解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燕麦干草的CP有效降解率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RPG的过瘤胃率为54.03%,奶牛饲粮中添加200 g/(头·d)RPG在缓解NEB及调控瘤胃发酵的同时不会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 吴玲丽, 郑天祥, 王圣印, 张大羽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7): 3439-3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7.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脂肪酸合成相关通路关键基因的特性及表达特征。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黄粉虫个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Uniprot以及KEGG数据库进行分析,利用定量PCR检测黄粉虫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本次测序共获得156 761个转录子与104 937条unigenes。将unigenes与Uniprot数据库进行比对,成功注释了32 806条unigenes,并同时鉴定了14条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75条脂肪酸合成酶(FAS)、101条脂酰辅酶A还原酶(FAR)以及75条脂肪酸去饱和酶(FAD)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共有44 586条unigenes可成功匹配到331条代谢通路中。定量分析发现黄粉虫的ACCFAS基因在雄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FAD基因在雌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表明ACCFAS以及FAD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成虫性成熟或成虫化学通讯等相关;黄粉虫的FAR基因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各个发育阶段中脂肪酸的合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脂肪酸合成与发育阶段相关,低龄幼虫代谢强度高,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高。黄粉虫ACCFASFARFAD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具有龄期特异性,揭示这些基因与各龄期的特定生理功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