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谭青松, 孔凡双, 朱文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确保虾类健康是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维生素C作为鱼虾类重要的营养和免疫调节物在水产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针对维生素C对虾类的影响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估计最大生长和免疫反应所需的最低维生素C需求,以及制定成本最低的饲料。但是,维生素C对虾类的健康调节作用和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维生素C的结构、基本特性和剂型,及其对虾类生长、营养、免疫和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维生素C在虾类中的今后研究方向。
  • 张圆圆, 王连生, 王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缬氨酸为支链氨基酸,是水产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缬氨酸的需要量、缬氨酸与其他支链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以及缬氨酸对蛋白质代谢、免疫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健康的影响,并进行了水产动物对缬氨酸需要量的剂量响应分析,以期为缬氨酸在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功能机理与健康养殖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张弦, 章亭洲,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用活性干酵母和酵母培养物具有改善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安全无残留等特点,在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活性干酵母和酵母培养物从菌株筛选、生产特点、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酵母产品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张振威, 杨红建, 王长法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硝基化合物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硝基(-NO2)官能团的化合物。黄芪、冠花、木兰属等牧草植物中含有的天然硝基化合物(3-硝基丙醇和3-硝基丙酸)以及化学工业合成的硝基化合物(硝基烷烃、硝基乙醇、3-硝基酯-1-丙醇等)均能够高效抑制瘤胃发酵甲烷的生成,而其自身能够被瘤胃微生物所代谢利用。本文重点围绕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脱毒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窦露, 刘畅, 杨致昊,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9-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肌肉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功能的重要蛋白质,亦是影响肉品质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动物肌肉蛋白质代谢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Smadt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完成。此外,肌肉蛋白质代谢受到如miRNA、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肠道微生物及脂肪酸的调控。因此,本文对肌肉蛋白质代谢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地阐述,以期完善和丰富骨骼肌发育及代谢的网络调控机制,为今后通过遗传、营养等举措改善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 张凌会, 徐元庆, 金晓,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我国饲料行业的全面禁抗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寻找饲用抗生素替代品。艾蒿其具有绿色、无污染和无残留等特点,被科研工作者们选中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候选产品。有研究表明,艾蒿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凝血以及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艾蒿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艾蒿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刘广, 罗友谊, 唐宇龙,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9-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损伤是指机体在遭受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OS)或活性氮自由基(RNS)产生过多,导致细胞、组织和动物机体受到严重损伤。畜禽在应激和疾病的条件下会造成氧化应激并引发各种炎症。减少氧化应激以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减少疾病发病率是畜禽生产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富勒烯[C60]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大量研究表明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在自由基清除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和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畜禽生产中抗氧化剂和抗生素替代物的开发利用找到新的方向,使富勒烯能应用到畜禽生产以代替抗生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发展绿色、健康、安全的养殖业。
  • 赵前, 高永生, 朱丽云, 金斐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畜牧业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在动物体内的储留,严重损害了畜禽健康。肉桂精油具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肉桂精油的成分,从抗菌、抗氧化、抗炎等方面综述了肉桂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对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肉桂醛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健康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为肉桂精油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聂德超, 张卓, 赵琛, 李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8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芩苷是从黄芩中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等生物功能。黄芩苷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和抗病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本文就黄芩苷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黄芩苷在奶牛生产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海亮, 张文举, 牛俊丽, 聂存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93-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内的营养素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机体的健康。有害细菌会通过QS分泌的毒力因子威胁宿主的健康,而益生菌会通过抑制有害细菌QS的发生而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细菌QS、肠道微生物、营养素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抑制QS促进肠道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 研究论文 RESEARCH PAPER
  • 刘景, 陈炳钿, 何姝颖, 邱华玲, 缪伏荣, 董志岩, 李忠荣, 方桂友, 叶鼎承, 陈卓, 陈鑫珠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04-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磷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骨骼钙和磷代谢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640头健康的、遗传背景一致、初始体重为(63.10±2.3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磷源为磷酸氢钙(DCP);试验1组磷源为磷酸一二钙(MDCP),其中MD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80%;试验2组磷源为MDCP,其中MD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60%;试验3组磷源为磷酸二氢钙(MCP),其中M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80%;试验4组磷源为MCP,其中M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60%。试验期共9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4组育肥猪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和试验2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育肥猪肌肉、肝脏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肌肉和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试验3组和试验4组肌肉IGF-Ⅰ和GH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试验2组肌肉IGF-Ⅰ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肝脏IGF-Ⅰ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4组肌肉GH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3)不同磷源对育肥猪各段肠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空肠和回肠的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特别是空肠新增菌属较多,而盲肠微生物较稳定。由此可见,饲粮选用MDCP或MCP替代DCP来补充磷源,并以80%或60%为替代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是替代DCP的良好磷源。
  • 郭衍新, 黄世猛, 马秋刚, 赵丽红, 张建云, 计成, 陈家钊, 李峰娟, 陈径, 简勇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15-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辣椒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初乳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母猪饲粮中辣椒提取物的适宜添加剂量并阐明其作用效果。选择配种时间和体况相近的妊娠85 d"大白"母猪2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辣椒提取物的饲粮。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完挤奶后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辣椒提取物对母猪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母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且显著高于Ⅲ组(P<0.05)。3)Ⅲ组母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且显著高于Ⅱ组(P<0.05)。4)Ⅱ组母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对照组和Ⅱ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Ⅱ组母猪血清促乳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综上所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5%辣椒提取物可以改善繁殖母猪的血清生化状态。
  • 汪刘, 杨志鹏, 王苗苗, 彭健, 谭家健, 孙海清, 魏宏逵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23-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娩前饲喂包被氯化钙对母猪产程和死胎的影响。选取913头妊娠109 d丹系长×大和大×长二元杂交母猪,根据体况和胎次接近的原则分成3组。对照组于妊娠109 d至分娩当天每天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额外饲喂25和50 g/d包被氯化钙。饲养试验从妊娠109 d到分娩当天。试验过程中每天进行粪便评分,于分娩当天记录试验母猪产程、产仔数和死胎数,并釆集尿液和血液分别用于测定尿液pH和血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1)总产仔数和分娩前饲喂包被氯化钙对母猪死胎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死胎数分别为0.31和0.28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4头(P<0.05),但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母猪产程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而试验Ⅱ组产程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母猪胎盘排出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3组母猪妊娠109 d和分娩当天尿液pH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110 d到妊娠113 d,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尿液pH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尿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提高(P<0.05),妊娠112 d和分娩当天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母猪便秘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母猪妊娠109 d至分娩前饲喂25 g/d包被氯化钙可显著缩短产程,减少死胎,而且该效果不受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该调控效果与其提高血液钙离子浓度有关。
  • 李景上, 章啸君, 陈胜昌, 项云, 徐娥, 楼芳芳, 杨华,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31-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试验选择270日龄的同批次金华猪35头,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并选择瘦肉率最低(高脂肪组,H组)和最高(低脂肪组,L组)的金华猪各5头,采集回肠、结肠内容物用于真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肥瘦率金华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重与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2)L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丰富度以及多样性要高于H组金华猪,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H组与L组金华猪真菌菌群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聚类,表明二者的真菌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H组金华猪回肠及结肠段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L组金华猪回肠及结肠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H组金华猪回肠和结肠优势真菌属分别为卡扎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和珊瑚菌属(Clavar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85.74%和32.87%;L组金华猪回肠和结肠优势真菌属分别为担子菌酵母属(Naganishia)和金孢菌属(Xerochrysium),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5.62%和68.53%。热图分析发现2个肠段有2个共同的差异真菌,其一为Kazachstania,存在于H组金华猪肠道中;其二为Naganishia,存在于L组金华猪肠道中。3)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Kazachstania、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与背膘厚均呈高度正相关(r=0.59~0.92);NaganishiaClav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均与背膘厚呈负相关(r=-0.88~-0.78)。由此可见,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其肠道真菌结构存在差异,且与背膘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肠道真菌变化与宿主脂肪沉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葛春雨, 杨洁, 张嘉琦, 许传祥, 李俊, 商方方, 秦玉昌, 李军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41-1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糊化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改变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制备淀粉糊化度分别为92%、85%、80%和73%的挤压膨化大料。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挤压膨化大料与预混料、热敏性原料混合均匀后,在相同条件下低温制成颗粒饲料。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7.56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其中前期为28 d,后期为22 d。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淀粉糊化度为85%、80%、73%时颗粒饲料的耐久性指数、硬度无显著差异(P>0.05),淀粉糊化度过高(淀粉糊化度为92%)时颗粒饲料的耐久性指数、硬度显著降低(P<0.05)。2)在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以淀粉糊化度73%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淀粉糊化度92%组最差。淀粉糊化度73%组断奶仔猪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有高于淀粉糊化度92%组的趋势(0.05<P<0.10),料重比有低于淀粉糊化度92%和80%组的趋势(0.05<P<0.10)。3)在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淀粉糊化度80%组的养分表观消化率最高,淀粉糊化度73%组次之,淀粉糊化度92%组最差,且淀粉糊化度80%组的粗蛋白质与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在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成本,挤压膨化大料的淀粉糊化度以73%最佳。
  • 方静, 石宝明, 何威, 秦小童, 王亮, 王富辰, 孟庆维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50-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小麦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免疫功能及粪便菌群的影响。将12头35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发酵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有10%未发酵小麦麸),发酵组饲喂以发酵小麦麸替代基础饲粮中未发酵小麦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能量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099)。3)发酵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4)发酵组粪便中毛螺菌属(Lachnospira)、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PelomonasSphingopyxis、镰刀菌属(Fusicatenibacter)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镰孢菌属(Catenisphaera)和醋酸杆菌属(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发酵小麦麸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而对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没有负面影响。
  • 汪昭睿, 王雪莹, 解伟纯, 宋丽影, 王晓娜, 崔文, 姜艳平, 周晗, 王丽, 乔薪瑗, 徐义刚, 李一经, 唐丽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59-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泌表达牛乳铁蛋白肽(LFCA)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引起仔猪腹泻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的保护作用。试验1:选取36头1日龄、体重约为1.5 kg的新生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重组菌组、空载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头仔猪,分别口服表达LFCA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pPG-LFCA/LR-CO21、含有空载体质粒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杆菌pPG/LR-CO21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各4 mL,连续口服3 d,口服后观测时间为14 d。期间仔猪自由采食,记录各组仔猪体重变化和腹泻情况。试验2:选取30头1日龄、体重约为1.5 kg的新生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口服1、3、6、9、12 mL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为10-7.50/mL的TGEV。设置7 d时间为观察期,分析半数致死量的条件。试验3:另选取1日龄、体重约为1.5 kg的新生杜长大仔猪32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重组菌组、空载菌组、对照组、TGEV感染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组每天每头按照2×1010 CFU的剂量口服pPG-LFCA/LR-CO21、pPG/LR-CO21及等体积的PBS,连续口服饲喂1周,在8日龄按照半数致死量口服TGEV感染,感染7 d后进行样品采集。记录各组仔猪体重变化和腹泻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仔猪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G(IgG)和肠黏液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抗体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封闭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oll样受体2(TLR2)的mRNA相对表达量;对仔猪盲肠内容物进行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口服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菌组新生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而腹泻率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与TGEV感染组相比,重组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增加且腹泻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增加(P<0.05);仔猪血清中总IgG和肠黏液总sIgA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Claudin-1、OccludinZO-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IFN-γ、IL-6、IL-8、TLR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仔猪存活率提高。对仔猪盲肠内容物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TGEV感染仔猪后肠道正常菌群占比下降,相比于TGEV感染组,口服重组菌的仔猪肠道菌群致病菌拟杆菌属占比下降,差异显著(P<0.05),菌群多样性更接近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等功能均有所增强。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分泌表达LFCA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菌株,经口服途径饲喂新生仔猪后,能够促进仔猪生长,降低新生仔猪的腹泻率,经口服途径饲喂感染TGEV的新生仔猪后,可以改善肠道环境,降低病毒对仔猪肠道的损伤,对仔猪抗TGEV感染提供有效保护。
  • 高仁, 田时祎, 汪晶,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77-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半乳糖(GO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哺乳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8头初始体重[(1.57±0.05)kg]相近的新生哺乳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GOS添加组,每组6头。GOS添加组的仔猪每天灌喂1 g/kg BW的GOS溶液,对照组和LPS刺激组的仔猪灌喂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第14天,LPS刺激组和GOS添加组的仔猪腹腔注射80 μg/kg BW的LPS溶液,对照组的仔猪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所有仔猪在腹腔注射LPS溶液或无菌生理盐水2 h后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LPS刺激组相比,GOS添加组的Shannon指数有升高的趋势(P=0.051);在门水平上,GOS添加组盲肠食糜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GOS添加组盲肠食糜中粪杆菌真核菌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普氏菌属2(Prevotella_2)、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与LPS刺激组相比,GOS添加组仔猪盲肠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盲肠食糜pH显著降低(P<0.05)。3)与LPS刺激组相比,GOS添加组盲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LPS刺激组相比,GOS添加组盲肠黏膜中闭合蛋白-1(claud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提高的趋势(P=0.075)。由此可见,早期GOS干预可以调节LPS刺激的哺乳仔猪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并可以缓解LPS造成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维持肠道屏障功能。
  • 苏莹莹, 潘培颖, 刘旭乐, 赵淑敏, 王成章, 焦喜兰, 李振田, 孙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90-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对母猪初乳成分及母猪、仔猪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胎次、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单栏饲喂。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比例(0、5%、10%和15%)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的试验饲粮。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3天开始,至哺乳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初乳中乳糖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90),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初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的初乳中总固形物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99)。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母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9)。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仔猪血清中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母猪血清中亚油酸(LA)、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n-3 PUFA)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A)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α-亚麻酸(AL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仔猪血清中LA、AA、n-6 PUFA含量和n-6 PUFA/n-3 PUFA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EPA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P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n-3 PUFA含量和UFA/SFA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中AL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6)相关性分析显示,母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仔猪血清中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仔猪血清中HD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猪血清中LDL-C含量与仔猪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猪血清中EPA、DHA、DPA、ALA和n-3 PUFA含量与仔猪血清中EPA、DHA、DPA、ALA、UFA、n-3 PUFA含量和UFA/SF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仔猪血清中n-6 PUFA/n-3 PUF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可以提高母猪初乳品质,改善母猪血清脂质代谢,增加母猪血清中n-3 PUFA含量,从而对仔猪的血清脂质代谢和脂肪酸组成也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仔猪的机体健康。
  • 曹楠, 杨舒展, 胡春燕, 陆智儿, 刘洁娜, 钱隆, 李婉雁, 黄运茂, 许丹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05-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白术多糖(PAMK)对岭南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择240只健康的1日龄岭南黄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PAMK100组)、400(PAMK400组)、800 mg/kg(PAMK800组)的白术多糖。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PAMK400组岭南黄鸡1~21日龄和1~35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有所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PAMK100、PAMK400和PAMK800组岭南黄鸡35日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PAMK100组岭南黄鸡21日龄的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PAMK100和PAMK400组岭南黄鸡21日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PAMK400组岭南黄鸡肝脏双核细胞数量增多,各种类型细胞形态良好;胸腺中成熟胸腺细胞数量增多,皮髓分界明显;脾脏中淋巴细胞排列密集有序,形态良好;法氏囊中大淋巴滤泡数量增多,滤泡排列也更加紧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400 mg/kg白术多糖可以提高岭南黄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并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 高书锋, 雷平, 李咏梅, 王升平, 龚平, 曾奥, 曾发姣, 舒燕, 周小玲, 周映华, 缪东, 刘惠知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15-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芩素对22~63日龄湘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血脂状态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00只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22日龄湘黄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0、0.20、0.30和0.40 g/kg黄芩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2~42日龄,0.20 g/kg黄芩素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0.30 g/kg黄芩素组ADFI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43~63日龄,各试验组ADFI均显著降低(P<0.05),而ADG、F/G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2~63日龄,0.20 g/kg黄芩素组ADFI和F/G均显著降低(P<0.05),0.40 g/kg黄芩素组ADG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0.20 g/kg黄芩素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0.30 g/kg黄芩素组血清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0.10和0.20 g/kg黄芩素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0.20 g/kg黄芩素组肝脏T-AOC和T-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0.10 g/kg黄芩素组肝脏T-AOC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肝脏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GSH-Px活性、GSH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0.30 g/kg黄芩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0.40 g/kg黄芩素组胸肌屠宰后24 h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胸肌屠宰后24 h亮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而屠宰后45 min pH与亮度、红度、黄度值以及屠宰后24 h pH、红度值、剪切力和滴水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黄芩素可改善22~63日龄湘黄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血脂状态和肉品质,综合考虑,饲粮中黄芩素的适宜添加量为0.20~0.30 g/kg。
  • 李胤豪, 张清月, 郭晓宇, 闫素梅, 史彬林, 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28-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对肉鸡免疫功能及肝脏、十二指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添加水平依次为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45 000 IU/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21和42日龄肉鸡法氏囊指数均存在趋于显著的影响(P=0.078,P=0.060),以6 000和15 000 IU/kg组法氏囊指数最高,45 000 IU/kg组最低。2)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42日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维生素A水平的提高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降低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各组均以15 000 IU/kg组含量较高,45 000 IU/kg组含量较低;饲粮维生素A水平对42日龄肉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有趋于显著的影响(P=0.075),且随饲粮维生素A水平的提高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升高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3)随饲粮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肝脏NO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下降(P<0.05),以6 000 IU/kg组的含量最高;肝脏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以及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的一次降低趋势(P<0.05),30 000和45 000 IU/kg组酶活性及基因相对量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十二指肠组织中NO含量、iNOS、tNOS活性以及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与之相似。综上所述,饲粮添加6 000~15 000 IU/kg的维生素A促进了肉鸡的免疫功能。肉鸡肝脏和十二指肠组织中NO含量和iNOS、tNOS活性及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低剂量提高NO含量,上调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而高剂量则出现抑制作用。
  • 余亲平, 张翠萍, 黄静宇, 刘静, 黄远彬, 俞婷, 张晓爱, 王蕾, 陈进胜, 陈文卿, 王志林, 陈庄, 容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37-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羽肉鸡早期发育过程中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以及在饲粮中添加大麦虫粉对其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影响。选取90只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300 g/t 15%金霉素和40 g/t 50%维吉尼亚霉素的饲粮,大麦虫粉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大麦虫粉的饲粮。3组饲粮的营养水平相同,试验期7 d。结果表明:1)1~7日龄,随着日龄的增长,黄羽肉鸡小肠总长度显著增加(P<0.05),回肠相对长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提高(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V/C值先显著提高(P<0.05)后又出现降低;回肠绒毛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2)1~7日龄,随着日龄的增长,黄羽肉鸡十二指肠封闭蛋白-1(claudin-1)、β-防御肽8(AvBD8)和回肠AvBD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和回肠黏蛋白2(MUC2)、pIgR、NK溶素(NK-ly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大麦虫粉有提高黄羽肉鸡十二指肠V/C值和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1~7日龄,黄羽肉鸡小肠总长度、绒毛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迅速增加,十二指肠claudin-1、AvBD8和回肠AvBD8的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十二指肠pIgR和回肠MUC2、pIgRNK-ly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提高;饲粮添加3%大麦虫粉可以提高黄羽肉鸡十二指肠V/C值,促进回肠ZO-1的mRNA表达,表明大麦虫粉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营养和先天性肠道发育。
  • 谢童, 董涛, 王伟唯, 董泽敏, 谭会泽, 刘松柏, 战晓燕, 黎鸿彬, 冯定远, 左建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54-2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复合乳酸菌制剂(CLP)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指数、胃肠道pH、肠道形态以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羽肉鸡母鸡2 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 mg/kg的恩拉霉素,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和0.3%的复合乳酸菌制剂。试验期72 d,分为1~25日龄、26~50日龄和51~72日龄3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肉鸡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在数值上有所提高(P>0.05);1~72日龄,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ADFI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1~25日龄、26~50日龄和1~72日龄,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ADFI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6~50日龄,抗生素组和各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与抗生素组相比,0.1%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0.2%复合乳酸菌制剂组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腺胃pH显著降低(P<0.05),0.2%和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十二指肠pH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0.3%复合乳酸菌制剂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显著低于0.1%复合乳酸菌制剂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降低胃肠道pH,改善肠道黏膜形态并调节盲肠微生物平衡,从而降低肉鸡料重比,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且以0.3%添加水平效果较好。
  • 王鑫鑫, 李茜茜, 吕毅, 马文锋, 武晓红, 赵芙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64-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组合蛋白酶对肉仔鸡采食偏好性、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1采用自由选择试验法,选择1日龄体况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只鸡。4个处理的肉鸡同时饲喂基础饲粮(饲粮Ⅰ)以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饲粮Ⅱ)、8(饲粮Ⅲ)和12 U/g(饲粮Ⅳ)组合蛋白酶的饲粮,测定肉仔鸡对不同饲粮的采食偏好性。试验2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1日龄体况相近、健康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8和12 U/g组合蛋白酶的饲粮,测定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2个试验期均为42 d。结果表明:1)各处理肉仔鸡对4种饲粮的耗料量、采食次数、总采食时间和每顿采食时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22~42日龄,肉仔鸡对饲粮Ⅱ的采食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粮(P<0.05)。2)1~21日龄,Ⅳ组肉仔鸡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Ⅰ组(P<0.05);22~42日龄,Ⅲ组肉仔鸡血清TP和GL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血清甲状腺素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Ⅱ组肉仔鸡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Ⅲ组(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十二指肠V/C值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但与Ⅰ组相比,Ⅱ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肉仔鸡仅在其生长后期(22~42日龄)对添加4 U/g组合蛋白酶的饲粮表现出采食偏好性;饲粮添加12 U/g组合蛋白酶改善了21日龄肉仔鸡机体脂类合成,增强了免疫力;饲粮添加8 U/g组合蛋白酶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仔鸡血清TP和GLB含量;饲粮添加4 U/g组合蛋白酶可以改善或维持肉仔鸡肠道组织形态。综合考量,本试验中组合蛋白酶的适宜添加量为8 U/g。
  • 赵丹阳, 李香月, 姚婷, 杨晓伟, 史艳艳, 李军国, 商方方, 谷旭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74-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膨化亚麻籽对北京油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肌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0周龄北京油鸡(雌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8周。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阴性对照)、9%的亚麻籽(阳性对照)及9%、12%、15%的膨化亚麻籽,制成5种试验饲粮,分别命名为E0、F9、E9、E12、E15。结果表明:1)E9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与F9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E0组相比,添加膨化亚麻籽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F9组相比,E9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于E0组,添加膨化亚麻籽显著降低北京油鸡肌肉中SOD的活性(P<0.05),同时显著提高血浆MDA的含量(P<0.05)。3)E12组肌肉中n-3PUFA沉积量最高,为(2.16±0.97)g/kg,是E0组5.68倍,且显著高于E0组(P<0.05),但与F9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亚麻籽膨化后可以显著提高n-3PUFA的沉积量,但相同添加量的亚麻籽和膨化亚麻籽对n-3PUFA的沉积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工序及成本,不建议使用膨化亚麻籽作为生产富含n-3PUFA鸡肉的油鸡饲料原料。
  • 何贝贝, 李爱科, 刘宽博, 施晶晶, 范寰, 闫峻, 成俊林, 王永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85-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库存稻糙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21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4个稻糙米组分别用黑龙江粮库储存1年(H1组)或6年(H6组)的粳稻糙米、安徽粮库储存1年(A1组)或4年(A4组)的中晚籼稻糙米,100%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对21、42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42日龄肉鸡的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pH、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A1和A4组42日龄肉鸡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H1和H6组21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和A1组相比,A4组21日龄肉鸡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升高了21、42日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H1组相比,H6组21、42日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A1和A4组之间21、42日龄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升高了21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42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H6组42日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显著低于H1组(P<0.05),而A1和A4组肉鸡血清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1)与储存1年的稻糙米相比,黑龙江粮库储存6年的粳稻糙米降低了肉鸡的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安徽粮库储存4年的中晚籼稻糙米降低了肉鸡生长前期血清中TP的含量。2)品质良好的库存稻糙米替代玉米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作为安全优质的能量饲料原料用于肉鸡饲粮配方。
  • 王拙, 范晓娜, 高艳蕾, 张丽, 郭兆斌, 余群力, 韩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297-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和枣粉对白羽肉鸡肌原纤维蛋白构象、功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白羽肉鸡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6个组分别为CK组(基础饲粮)、J组(基础饲粮+8%枣粉替换8%玉米)、0.3S组(基础饲粮+0.3 mg/kg酵母硒)、0.6S组(基础饲粮+0.6 mg/kg酵母硒)、0.3S+J组(基础饲粮+0.3 mg/kg酵母硒+8%枣粉替换8%玉米)和0.6S+J组(基础饲粮+0.6 mg/kg酵母硒+8%枣粉替换8%玉米)。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时,取鸡胸肉,以肌原纤维蛋白为对象,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二级、三级结构)、功能特性(溶解度、浊度、乳化及起泡特性)、凝胶特性(强度、弹性及持水力)及体外模拟消化(消化率、粒径)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0.6S组、0.3S+J组和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中α-螺旋含量显著增加(P<0.05),β-折叠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J组、0.3S组、0.6S组、0.3S+J组和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浊度显著降低(P<0.05),0.3S组、0.6S组、0.3S+J组和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0.3S+J组和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起泡性显著增加(P<0.05),J组、0.3S组、0.6S组、0.3S+J组和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0.6S组、0.3S+J组、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凝胶弹性显著升高(P<0.05),0.6S+J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持水力显著升高(P<0.05)。3)与CK组相比,J组、0.3S+J组和0.6S+J组的肌原纤维蛋白肠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0.3S组、0.6S组、0.3S+J组、0.6S+J组的肌原纤维蛋白体外消化粒径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枣粉可以维持鸡肉宰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稳定,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功能特性,同时改善其消化特性。
  • 索菲娅, 马秋刚, 张建云, 赵丽红, 计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11-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比较甘氨酸、无机铁、甘氨酸-无机铁以及甘氨酸铁络合物对产蛋后期京红1号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甘氨酸和铁的最适添加形式。选取58周龄健康的京红1号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添加60 mg/kg无机铁,铁总含量为269.30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5 mg/kg甘氨酸(甘氨酸组)、85 mg/kg无机铁(无机铁组)、105 mg/kg甘氨酸+85 mg/kg无机铁(甘氨酸-无机铁组)以及含85 mg/kg铁和105 mg/kg甘氨酸的甘氨酸铁络合物(甘氨酸铁络合物组)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所有试验组蛋鸡日产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氨酸-无机铁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不同组间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组间蛋壳强度、蛋形指数以及蛋壳和蛋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甘氨酸铁络合物组和甘氨酸-无机铁组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甘氨酸铁络合物组和甘氨酸-无机铁组蛋壳横断面致密度和平整性较好,乳突排列紧密,晶体层和栅栏层较为致密。正试期第21天,无机铁组蛋壳横断面有效乳突厚度显著高于甘氨酸组、甘氨酸-无机铁组以及甘氨酸铁络合物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甘氨酸络合物组和甘氨酸-无机铁组蛋壳外表面裂纹较少;无机铁组蛋壳外表面疑似有铁盐结晶堆积。甘氨酸铁络合物组和甘氨酸-无机铁组蛋壳内表面纤维纹路清晰,层次分明有序,各纤维排列紧密;对照组、甘氨酸组和无机铁组蛋壳内表面纤维排列疏松,多碳酸钙晶体,有明显洞痕。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含85 mg/kg铁和105 mg/kg甘氨酸的甘氨酸-无机铁或甘氨酸铁络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善蛋壳品质。
  • 邓雨英, 刘伟, 姚亚玲, 肖冰, 柳序, 贺长青, 郭松长, 曲湘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21-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精油复合制剂(BS-EO)对雪峰乌骨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雪峰乌骨鸡76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 BS-EO。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在5~8周,与对照组相比,D组产蛋率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D组蛋黄指数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D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D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末C组和D组粪便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第4周末和第8周末C组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900 mg/kg BS-EO可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加肠道枯草芽孢杆菌数量,从而改善雪峰乌骨鸡产蛋性能,提高蛋黄指数。
  • 符小琴, 范晴, 勾丹, 钟如意, 周应军, 邹胜文, 肖定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29-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迷迭香提取物对黑羽绿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22周龄种蛋鸡69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母鸡20羽、公鸡3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显著降低蛋鸡试验前期(23~29周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迷迭香提取物对其他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极显著提高蛋黄颜色(P<0.01),饲粮添加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显著提高全蛋中粗蛋白质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和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饲粮添加100、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饲粮添加迷迭香提取物有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的趋势(0.05<P<0.10)。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饲粮添加100和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极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饲粮添加100、200和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极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200~4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可改善黑羽绿壳蛋鸡蛋品质,降低血清葡萄糖和肌酐含量,并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具有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潜力。
  • 宿国强, 符臻鸣, 杨海明,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40-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小麦的代谢能以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选取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80日龄扬州鹅公鹅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集湖北、辽宁和江苏3地同年份的3批小麦作为3组鹅的饲料原料。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结果表明:1)3组小麦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总磷(TP)和钙(C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90 MJ/kg、13.12%、1.74%、16.84%、3.93%、1.97%、0.33%、0.16%,其中TP含量变异系数达到0.24;总氨基酸(TAA)含量的平均值为11.89%,其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和亮氨酸(Leu)的含量达到或超过0.5%。2)3组小麦在鹅中的GE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平均值分别为84.89%、12.06 MJ/kg和13.07 MJ/kg;鹅对小麦CP、Ca和TP的真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7.20%、56.74%和51.02%,对EE、NDF、ADF和CF的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6.02%、55.30%、24.33%和16.81%;3组小麦的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分别为74.39%~98.26%、68.62%~97.31%和68.61%~97.68%。其中Glu、Pro和蛋氨酸(Met)的真利用率平均值超过95%,总TAAA平均值为93.28%。综上所述,小麦营养成分全面,代谢能高于豆粕、稻谷及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鹅对其CP、AA、EE、NDF、Ca和TP利用率较高,但对ADF和CF利用率较低;鹅对不同地区来源小麦的代谢能以及CP、NDF利用率有明显差异。
  • 沈义媛, 詹经纬, 李欣, 牛慧, 吴富鑫, 关淑文, 童津津,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49-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泌乳水平奶牛在瘤胃发酵和血清代谢上的差异,从消化和代谢的角度解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泌乳合成机制差异,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4头体况良好、体重[(648.50±68.65)kg]、胎次[(2.64±0.70)胎]相近的泌乳中期[(182.0±31.5)d]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分为高产组[(41.7±4.8)kg/d]和低产组[(24.1±3.9)kg/d],各12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乳成分分析仪、酶免法、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乳成分、血清代谢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高产组奶牛乳成分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乳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而乳蛋白率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2)高产组奶牛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及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3)高产组奶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β-羟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免疫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综上所述,高、低产奶牛在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 侯路钊, 王增林, 孙雪丽, 刘桃桃, 李秋凤, 曹玉凤, 李建国, 高艳霞, 陈攀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58-3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和实时定量PCR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比值对荷斯坦公牛瘤胃古菌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282±37)kg]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NDF/淀粉比值为1.13(Ⅰ组)、1.38(Ⅱ组)、1.63(Ⅲ组)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Ⅰ组甲烷排放量较Ⅱ、Ⅲ组极显著降低了33.13%、67.89%(P<0.01)。2)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Ⅲ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系统发育树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各组甲烷短杆菌属在瘤胃古菌中占绝对优势,其相对丰度≥ 97%。Ⅲ组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4)Beta多样性分析和基于功能基因的主成分分析(PCA)发现,Ⅰ、Ⅱ组样品瘤胃古菌菌群相似度和功能组成比较接近,与Ⅲ组样品有差异。5)由PICRUSt基因预测发现,各组甲烷产生途径存在差异。6)各组之间反刍兽甲烷短杆菌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降低饲粮NDF/淀粉比值能够减少甲烷排放量,降低瘤胃古菌丰富度指数,降低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数量,并减少了荷斯坦公牛瘤胃甲烷菌生成甲烷途径。
  • 冯冠智, 徐宏建, 王丽华, 张城瑞, 祖智富,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72-3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比研究25羟基维生素D3(25VD3)和维生素D3对青年和成年荷斯坦种公牛的冻精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及钙、磷、镁代谢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不同形式维生素D3和不同阶段种公牛),不同形式维生素D3分别为25VD3和维生素D3,不同阶段种公牛分别为16头平均30月龄成年荷斯坦种公牛和16头平均12月龄青年荷斯坦种公牛。试验设置4个组:成年牛维生素D3组(300 IU/kg)、成年牛25VD3组(300 IU/kg)、青年牛维生素D3组(300 IU/kg)、青年牛25VD3组(300 IU/kg)。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在正试期第1、30、60天分别收集精液、尿液和粪便样品。结果表明:1)25VD3显著提高了解冻精液的精子活力和膜完整性(P<0.05),有提高存活率的趋势(P=0.08)。成年种公牛解冻精液的精子活力和存活率显著高于青年种公牛(P<0.05)。2)25VD3有降低种公牛解冻精液中丙二醛含量的趋势(P=0.07)。成年种公牛解冻精液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青年种公牛(P<0.05)。3)25VD3有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9),显著提高钙表观消化率(P<0.05),并显著降低尿磷、镁的排放量(P<0.05)。成年种公牛的钙、磷、镁的摄入量、沉积量和粪排放量、尿磷排放量极显著高于青年种公牛(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5VD3可提高种公牛解冻精液的精子活力、膜完整性、钙表观消化率以及降低尿磷、镁的排放量。
  • 钟港, 陈东, 田科雄, 张佩华, 苏华维, 邓攀, 李秋凤, 万发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81-3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50±30)kg]接近和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粗饲料以白酒糟、稻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组成,记为白酒糟组(DG组),试验Ⅰ和Ⅱ组分别用发酵菌糠替代对照组50%和100%白酒糟(干物质基础),分别记为白酒糟-发酵菌糠组(DG-FSMS组)和发酵菌糠组(FSMS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60天晨饲前采集各组瘤胃液,提取总DNA后采用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并用Illumina H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3组育肥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共获得有效序列1 629 727条,聚类后得21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3组间的共享OTU有215个。3)微生物组成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3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DG-FSMS组TM7相对丰度显著低于FSMS组(P<0.05);在属水平上,3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DG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G-FSMS和FSMS组(P<0.05)。DG组假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G-FSMS组(P<0.05)。DG组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DG-FSMS组(P<0.01),FSMS组显著高于DG-FSMS组(P<0.05)。4)多样性分析发现,3组间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β多样性仅DG组和DG-FSMS组主成分2(13.48%)差异显著(P<0.05)。5)通过重建未观测状态(PICRUSt)分析发现,在第2层级中有4条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降低了脂类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提高了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其他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在第3层级中发现3组共有24条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主要降低了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代谢、糖酵解和糖质新生、丙酮酸代谢、丙酸酯代谢、丁酸酯代谢、苯甲酸酯降解、磷酸戊糖途径、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翻译代谢通路、赖氨酸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氯烷和氯烯降解、四环素生物合成和RNA聚合酶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同时提高了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光合作用蛋白、光合作用、硫代谢、氰氨基酸代谢、鞘脂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硒化合物代谢和其他离子耦合转运蛋白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综上所述,饲喂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饲粮对育肥牛瘤胃发酵参数、菌群多样性、优势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均无不良影响,仅影响部分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和非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本研究用发酵菌糠替代50%白酒糟饲喂育肥牛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更小,建议生产中发酵菌糠替代50%白酒糟效果更佳。
  • 尚相龙, 杨梓曼, 兰剑, 聂春桃, 陈环, 瞿明仁, 杨建军,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395-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广藿香油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30±20)kg]相近的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 mg/kg的广藿香油的试验饲粮。试验选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牛舍环境的日平均温湿指数高于79,表明肉牛处于热应激环境。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组和150 mg/kg组试验牛的呼吸频率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50 mg/kg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组和150 mg/kg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100 mg/kg组血清甲状腺素(T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血清皮质醇(COR)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50 mg/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肉牛热应激;在饲粮中添加广藿香油可缓解肉牛热应激反应,改善热应激条件下肉牛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其生长性能;其中,以50 mg/kg的添加效果较好。
  • 王丽华, 徐宏建, 张全宇, 张城瑞, 冯冠智,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04-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代谢物及粪便菌群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40.68±1.20)kg]相近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25(OH)VD3;试验组每头犊牛每天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 000(低剂量组)和12 000 IU(高剂量组)的25(OH)VD3。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体高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中性洗涤纤维(P=0.05)和钙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3)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浆25(OH)VD3和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血浆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浆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粪便中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普雷沃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粪便中鼠杆菌科(Muribacu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和未培养_细菌_o_柔膜菌纲_RF39(uncultured_bacterium_o_Mollicutes_RF39)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25(OH)VD3可以提高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粪便菌群,降低腹泻发生。
  • 侯鹏霞, 王建东, 孙文阳, 王瑞刚, 姜武, 于洋, 张恩平,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13-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制哺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健康的安格斯初生犊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随母哺乳,试验组限制哺乳(试验Ⅰ组每日哺乳2次,试验Ⅱ组每日哺乳3次),犊牛10日龄早期补饲,35日龄开始限制哺乳,90日龄断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90日龄体重(P<0.01),显著提高了90日龄体长、胸围及61~90日龄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GLU)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4.95%(P>0.05)和42.70%(P<0.05)。3)与对照组相比,犊牛每日哺乳3次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4)限制哺乳提高了血清抗氧化水平,总体呈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的趋势。血清GSH-Px活性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SOD活性2个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AD含量试验Ⅱ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5)限制哺乳对母牛产后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每日哺乳3次母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最短。综上所述,安格斯犊牛35日龄以后每日哺乳3次,其他时间离母,可使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最好,且母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最短。因此,可考虑断奶前逐渐减少犊牛哺乳次数,以进一步提高犊牛饲料利用率、缩短母牛产后发情时间。
  • 郭文杰, 刘书杰, 冯宇哲, 孙璐,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22-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哺乳期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20头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第1~100天,试验组补饲开食料,对照组不补饲开食料;在第101~15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的饲粮。测定牦牛犊牛的采食量、体重和体尺,并计算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结果表明:1)在第1~50天和第51~100天,试验组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质采食量和粗脂肪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和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101~150天,2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在第50、100和150天,试验组牦牛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50天,试验组牦牛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51~100天和第101~150天,试验组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1~150天,试验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在第50天,试验组牦牛的体高、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0天,试验组牦牛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50天,试验组牦牛的体高和管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第51~100天,试验组牦牛粪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1~50天和第51~100天,试验组牦牛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101~15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牦牛均无发病情况。综上所述,哺乳期补饲开食料可促进牦牛犊牛生长发育,降低腹泻频率,减少发病情况,并且有利于牦牛犊牛后期的生长发育。
  • 刘远, 吴贤锋, 占今舜, 霍俊宏, 黄勤楼, 李文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32-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12.06±1.65)kg]相近的4月龄福清山羊羯羊3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羊添加2.5、5.0、7.5和10.0 g/d RPLys。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量、初始体重、终末体重、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I组的DMI最高,试验Ⅱ组的总增重和ADG最高。2)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Ⅳ组的进食氮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粪氮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尿氮、排泄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Lys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2.5~7.5 g/d RPLys显著提高了福清山羊的沉积氮。
  • 白雪, 寇宇斐, 郭涛, 李飞, 李发弟, 张兆才, 郭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42-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肉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选取24只湖羊公羔[初始体重(31.99±3.6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3组湖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含硒0.54 mg/kg DM,对照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 mg/kg(以硒计)酵母硒(SY组,饲粮实际硒含量为0.96 mg/kg DM)和亚硒酸钠(SS组,饲粮实际硒含量为0.98 mg/kg DM)的试验饲粮。饲养期56 d,包括14 d的过渡期和42 d的正试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均可显著提高湖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背最长肌和毛发的硒含量(P<0.05);添加酵母硒还可显著提高湖羊肝脏、肾脏和心脏的硒含量(P<0.05),但显著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Px2)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P<0.05);添加亚硒酸钠还可显著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P<0.05),但会缩短肌肉货架期。综上所述,在生产富硒湖羊肉产品时,酵母硒相对亚硒酸钠在增加机体脏器硒含量、肉质保鲜储存方面效果更佳。
  • 马秀花, 扈志强, 齐明江, 周玉香, 杨万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57-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为了探究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合对滩羊肉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背最长肌共轭亚油酸含量等的影响,选取4月龄左右的滩羊公羔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1%大豆油+1%裂壶藻粉)、试验Ⅱ组(基础饲粮+1%亚麻油+1%裂壶藻粉),测定每组平均日增重、肉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背最长肌共轭亚油酸含量。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脂组合对滩羊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Ⅱ组亮度(L*)值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2个试验组的大理石花纹评分高于对照组;添加混合油脂对滩羊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组背最长肌反11-油酸含量较其他2组高,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2个试验组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的含量也有所增加;3组间背最长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C18:3n-3含量较其他组高,试验Ⅱ组C20:3n-6含量也较其他组高。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大豆油+裂壶藻粉、亚麻油+裂壶藻粉富含PUFA的油脂组合在不影响滩羊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情况下,可提高滩羊肉质嫩度、改善肉色,亦能使肌内脂肪分布更加均匀且有利于肌内CLA的含量增加。
  • 欧慧敏, 张小丽, 谭支良, 何流琴, 焦金真, 李建中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67-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及营养组成,为其精细分割提供参考。以处于相同饲喂条件且体重相近的27只呼伦贝尔羔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前肩、颈部、背肌、前肢、后肢5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45 min及肉色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和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颈部肌肉的pH45 min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肌肉(P<0.05),前肢肌肉的肉色L*值显著高于背肌、后肢和颈部肌肉(P<0.05),颈部和前肩肌肉的肉色a*值显著高于背肌、前肢和后肢肌肉(P<0.05),颈部肌肉的肉色b*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肌肉(P<0.05)。2)颈部肌肉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肌肉(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肌肉(P<0.05)。3)在5个部位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含有鲜味氨基酸(UAA)2种、甜味氨基酸(SAA)5种和苦味氨基酸(BAA)9种。前肩和前肢肌肉的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AA)、风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肌肉(P<0.05)。4)在5个部位肌肉中检测出21种脂肪酸,不同部位肌肉脂肪酸组成规律一致,即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颈部肌肉的SFA含量显著高于前肢、后肢和前肩肌肉(P<0.05),前肢、后肢和前肩肌肉的PUFA含量显著高于背肌和颈部肌肉(P<0.05)。由此可见,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和营养组成存在差异,且前肩和前肢肌肉品质和营养组成优于背肌、后肢和颈部肌肉。
  • 刘立山, 周瑞, 吴建平, 郎侠, 王彩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78-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9只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T1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香芹酚(2 g/d),试验2组(T2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百里香酚(2 g/d)。从正试期第10天开始,连续5 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正试期最后1天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1、3、5、7 h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数量。结果表明:1)各组绵羊在采食后1 h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采食后3 h瘤胃液pH均降到最低,而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最高,采食后3、5 h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3 h最高,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1 h最高。2)从平均值看,与对照组相比,T1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液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香芹酚和百里酚香均可影响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且香芹酚还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 李倩, 黄新新, 张文杰, 唐纳尔·托留别克, 马晨, 臧长江, 陈开旭, 李晓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488-4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淀粉对断奶马驹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研究不同谷物淀粉调控肠道菌群的生物学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匹5月龄断奶哈萨克马驹,按照平均体重[(112.36±7.50)kg]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粗饲料条件下,以谷物淀粉摄入量相同为原则,按照每头马驹每千克体重补喂谷物淀粉2 g(干物质基础),试验Ⅰ组补喂含有蒸汽压片玉米的精料补充料,试验Ⅱ组补喂含有蒸汽压片燕麦的精料补充料,试验Ⅲ组补喂含有蒸汽压片大麦的精料补充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断奶马驹盲肠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Ⅲ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试验Ⅱ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蓝藻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3)试验Ⅱ组乳杆菌科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Ⅱ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毛螺旋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链球菌科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4)试验Ⅱ组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链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八叠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拟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乳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5)LEfSe分析表明试验Ⅱ组有显著性的物种有6种,试验Ⅲ组有显著性的物种有3种。FAPROTAX功能预测出35种功能。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给断奶马驹补喂大麦能提高盲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蓝藻菌门相对丰度,且能够促进盲肠微生物无氧呼吸作用和产乙酸等功能。
  • 周晓康, 张洁, 张男吉, 顾啟超, 郑一民, 麻艳群,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00-5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混合青贮的方式,探究甘蔗尾或甘蔗与桑叶混合青贮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广西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率和混合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1:甘蔗尾与桑叶混合青贮;试验2:甘蔗与桑叶混合青贮。2种青贮原料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试验1结果表明:1)与甘蔗尾单独青贮相比,甘蔗尾与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P<0.05)。2)与桑叶单独青贮相比,桑叶与甘蔗尾混合青贮对混合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的影响较弱(P>0.05),但能降低其有氧暴露后pH和酵母菌的增长速率。因此,桑叶与甘蔗尾混合青贮更倾向于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试验2结果表明:1)与甘蔗单独青贮相比,甘蔗与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乙酸和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醇含量和青贮损失(P<0.05)。2)与桑叶单独青贮相比,桑叶与甘蔗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pH、氨态氮与丁酸含量和肠杆菌数量(P<0.05),改善了混合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当25%桑叶与75%甘蔗混合青贮时,能抑制混合青贮饲料有氧暴露后的氨态氮生成,还能促进乙酸的产生,其青贮品质表现最佳。综上可知,与桑叶混合青贮时,甘蔗占比不低于25%时能改善混合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而甘蔗尾与桑叶混合青贮更倾向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
  • 周晓康, 张男吉, 张洁, 顾啟超, 郑一民, 麻艳群,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16-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混合青贮的方式,探究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广西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率和混合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1: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试验2: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试验1结果表明:1)与甘蔗尾单独青贮相比,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乙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有氧暴露后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肠杆菌数量(P<0.05)。2)与构树叶单独青贮相比,构树叶与甘蔗尾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25%构树叶与75%甘蔗尾混合青贮显著降低了混合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P<0.05)。试验2结果表明:1)与甘蔗单独青贮相比,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显著降低了混合青贮饲料的乙醇含量(P<0.05)。2)与构树叶单独青贮相比,25%构树叶与75%甘蔗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和乙酸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pH、氨态氮和丁酸含量(P<0.05),并使混合青贮饲料有氧暴露后的pH更稳定,同时大幅抑制霉菌的增长。综上可知,与构树叶混合青贮时,甘蔗占比75%能显著改善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而甘蔗尾的占比需要超过75%才能明显改善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 魏翔, 颜克涛, 戴宇峰, 华雪铭, 李向, 杭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33-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 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 刘广翔, 宋长友, 闻海波, 吴宁远, 陈健翔, 李红霞, 徐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44-5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饥饿胁迫对淡水石首鱼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180尾,平均体重为(20.88±0.91)g,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分别在饥饿0、1、4、8、12、24、36、48 h及3、4、6、10、14、21、28、42 d时采集样本,每个重复随机采集3尾,每个饥饿时间点共采集9尾,分析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结果显示:1)部分饥饿时间显著降低肥满度(CF)、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腹脂比(IPF)(P<0.05)。2)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在饥饿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饥饿14 d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上升(P<0.05)。3)饥饿14、42 d,肝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饥饿0和24 h(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饥饿0和24 h(P<0.05);饥饿24 h及14、42 d,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高于饥饿0 h(P<0.05)。研究表明,饥饿胁迫降低了淡水石首鱼的CF、HSI、IPF、VSI,影响了肌肉不同类型脂肪酸的组成,促进了脂肪分解代谢而抑制了脂肪合成代谢。
  • 牛金玲, 刘永需, 李福昌, 刘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55-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联合添加牛至精油和抗菌肽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和肠道屏障的影响。试验选用324只初始体重相近的38日龄健康断奶肉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联合添加0.08%的牛至精油和0.15%的抗菌肽。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饲粮联合添加牛至精油和抗菌肽显著增加空肠中闭合蛋白1(Claudin1)和连接黏附分子3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回肠中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联合添加牛至精油和抗菌肽显著升高了空肠中白细胞介素-10和回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空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联合添加0.08%牛至精油及0.15%抗菌肽提高了肉兔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肉兔的料重比和腹泻率,提高了肠道的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 李春梅, 林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63-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豆粕(FSBM)部分替代大黄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豆粕发酵工艺,然后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以270尾初始体重为(22.81±9.16)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FM组)饲喂鱼粉含量为25%的基础饲料,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30%(FSBM-30组)和50%鱼粉(FSBM-50组)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46 d。结果显示:1)以发酵豆粕中的小肽、游离氨基酸和乳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豆粕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基质含水量50%,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4%(v/m),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接种比例1:5,发酵温度37℃,接种方式及发酵时间为接种枯草芽孢杆菌2 d后接种植物乳杆菌,共发酵5 d。豆粕经过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作用,7S、11S抗原蛋白和棉子糖、水苏糖等抗营养因子成分有效去除,易于吸收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富含益生菌。2)大黄鱼养殖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50%的鱼粉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肝脏健康状况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豆粕采用最优工艺发酵后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得到明显提高;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50%的鱼粉不会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 张冬梅, 颜浩骁, 罗茂林, 杨懿, 胡一帆, 龚晨昕, 李志琼, 杨淞, 赵柳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75-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肠炎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基础饲料+1.0%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初始体重为(16.0±0.5)g的大口黑鲈幼鱼开展6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饲喂6周后,枯草芽孢杆菌组大口黑鲈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在注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肠炎后,各组大口黑鲈均发生死亡情况,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降低了累积死亡率。3)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大口黑鲈幼鱼中肠绒毛纤长紧密、排列整齐,肠绒毛高度和数量以及肌层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TNBS诱导的肠炎损害了以绒毛融合、黏膜下层增宽和肌层为特征的肠道结构,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明显减轻了TNBS对后肠的损害。4)大口黑鲈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均随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提高而上升,其中1.0%枯草芽孢杆菌组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枯草芽孢杆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炎可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大口黑鲈幼鱼肠道的抗氧化能力更强。5)大口黑鲈幼鱼肠道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活性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1.0%枯草芽孢杆菌组肠道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5%枯草芽孢杆菌组(P<0.05)。经注射TNBS诱导肠炎后,3组大口黑鲈幼鱼肠道免疫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1.0%枯草芽孢杆菌组大口黑鲈肠道ACP、AKP、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或1.0%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显著降低肠道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肠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并缓解由TNBS引起的肠道促炎因子的表达,以1.0%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 施羽露, 杨晓曦, 郑尧, 裘丽萍, 胡庚东, 邴旭文, 陈家长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589-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Res)对高脂摄食红罗非鱼生长性能、腹脂沉积、肠道组织结构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选用红罗非鱼360尾,设置8%脂肪(A组)、10%脂肪(B组)、10%脂肪+Res(C组)以及10%脂肪+Res+抑制剂EX527(D组)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63 d。分别在第3、6、9周测定末体重,并采集中肠组织、肠道内容物和血清,测定炎症因子及脂多糖(LPS)含量。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第3、6周腹脂率显著升高(P<0.05),第9周中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肠道内容物LPS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与B组相比,C组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LPS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肠道内容物LPS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第9周中肠组织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B组肠道环状皱襞均存在破损现象,C组肠道杯状细胞较B组和D组有所增加。综上所述,添加Res可通过降低LPS含量、提高杯状细胞数量缓解因高脂饲料导致的腹腔脂肪过度沉积、肠道炎症及组织病变,以调控鱼生长,有效保护肠道健康。
  • 蒋恩惠, 刘媛, 李洁, 马思佳, 李向臣, 蓝贤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00-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根皮素(P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牛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牛脂肪组织,使用Ⅳ型胶原酶分离牛ADSCs,传代培养后利用免疫荧光对牛ADSCs表面标记蛋白CD29、CD44、CD73及Vimentin进行鉴定。用不同浓度(0、100、200、500、1 000 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牛ADSCs 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构建牛ADSCs氧化应激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50、100 μmol/L)PT作用4 h后牛ADSCs的存活率,确定PT对牛ADSCs进行预保护的适宜浓度。随后先用不同浓度(0、10、50 μmol/L)PT预处理牛ADSCs 4 h,对牛ADSCs进行预保护;再利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牛ADSCs 24 h。采用试剂盒检测牛ADSCs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500 μmol/L的H2O2能引起牛ADSCs存活率极显著下降(P<0.01),可以用来诱导其发生氧化应激。10和50 μmol/L的PT不会对牛ADSCs的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100 μmol/L的PT会引起牛ADSCs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因此后续试验选用10、50 μmol/L的PT处理牛ADSCs进行4 h的预保护。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牛ADSCs中CD29、CD44、CD73及Vimentin蛋白表达呈阳性;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0 μmol/L PT预保护,0 μmol/L H2O2处理)相比,500 μmol/L H2O2极显著增加牛ADSCs内MDA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牛ADSCs内SOD活性(P<0.01),说明500 μmol/L H2O2处理牛ADSCs引起了氧化应激。与氧化应激组(0 μmol/L PT预保护,500 μmol/L H2O2处理)相比,10或50 μmol/L PT与500 μmol/L H2O2共处理可以显著减少牛ADSCs内MDA含量(P<0.05),50 μmol/L PT与500 μmol/L H2O2共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牛ADSCs内SOD活性(P<0.05),说明适宜浓度的PT可以缓解H2O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ROS染色结果显示,10、50 μmol/L PT与500 μmol/L H2O2共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牛ADSCs内ROS含量(P<0.01),同样说明适宜浓度的PT可以缓解H2O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此外,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500 μmol/L H2O2显著增加牛ADSCs内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极显著减少牛ADSCs内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500 μmol/L H2O2处理可以引起牛ADSCs凋亡。而10或50 μmol/L PT与500 μmol/L H2O2共处理时,牛ADSCs内凋亡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氧化应激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PT不会缓解H2O2诱导的牛ADSCs凋亡。综上所述,适量的PT可以有效缓解H2O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
  • 王宇彤, 沈义媛, 霍相羽, 牛慧, 韩思雨,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12-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竹叶黄酮(BLF)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抗氧化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照组不添加BLF,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1.0、5.0、10.0、20.0、60.0、100.0 μg/mL)BLF,处理BMECs 3、6、12、24和48 h后,应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BMECs的活性,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BLF对BMECs的毒性,每次试验平行复孔6个,重复试验3次。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试剂盒法检测BLF对BMECs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以及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BLF对BMECs活性适宜作用浓度为1.0、5.0、10.0 μg/mL,最佳作用时间为12 h,且此浓度的BLF对BMECs无毒性作用。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10.0 μg/mL的BLF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早期凋亡率和晩期凋亡/坏死率(P<0.01),BLF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总凋亡率(P<0.01)。3)与对照组相比,5.0 μg/mL的BLF极显著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P<0.01)。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BLF可极显著升高BMECs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1)活性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1)。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μg/mL的BLF显著降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BLF可极显著提高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Bax/Bcl-2的比值(P<0.01);添加5.0和10.0 μg/mL的BLF显著降低环氧合酶-2(COX-2)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极显著降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IF-4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BLF可极显著提高BMECs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调控基因mTOR、核糖体p70s6(S6K1)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β-酪蛋白(β-casein)基因相对表达量(P<0.01)。综上所述,BLF可促进BMECs的活性,减少ROS的积累和MMP水平;BLF可显著提高BMECs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mTOR信号通路转导,从而影响乳蛋白的合成。
  • 李建凤, 赵佳桢, 沈义媛, 关淑文, 韩思雨, 熊本海, 王梦, 楚康康, 方洛云, 童津津,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26-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竹叶黄酮(BLF)为添加剂,探究其对热应激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不添加BLF、37℃处理的BMECs设为对照组,不添加BLF、42℃处理的BMECs设为热应激组,以添加不同浓度(1、5、10 μg/mL)的BLF、42℃处理的BMECs设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BLF对热应激诱导BMECs氧化损伤的影响以及流式细胞仪和试剂盒法检测BLF对热应激诱导BMECs氧化损伤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以及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BMECs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添加1、5、10 μg/mL的BLF与热应激损伤的BMECs共培养12 h后,极显著降低了细胞毒性、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P<0.01),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P<0.01),极显著抑制了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P<0.01);与热应激组相比,BLF极显著提高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1),而极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热应激组相比,BLF极显著降低了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环氧化酶-2(COX-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极显著上调了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氨酸摄取转运蛋白(xCT)、硫氧还蛋白还原1(Txnrd 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 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综上所述,BLF通过调控Nrf2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缓解热应激对BMECs的氧化损伤,且5 μg/mL BLF对热应激诱导B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最好。
  • 王文文, 王园, 孟子琪, 安晓萍, 齐景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40-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麸皮多糖(FWBPs)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21只健康且体重[(21.85±0.64)kg]相近的6周龄杜寒杂交肉羊21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7只羊。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00 mg/kg BW的FWBPs。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肉羊瘤胃组织中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4(claudin-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肉羊瘤胃组织中occludin、claudin-1、claudin-4、闭合小环蛋白-1(ZO-1)、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2)高剂量组肉羊瘤胃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肉羊瘤胃菌群中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和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肉羊瘤胃菌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琥珀酸弧菌科_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肉羊瘤胃菌群中Proteobacteria、Spirochaetota和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而Bacteroidota、韦荣球菌科_UCG-001(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Selenomona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3)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显示,柔膜菌目(Erysipelotrichales)、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氨基酸球菌目(Acidaminococcales)、Succiniclasticum在对照组中富集,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气单胞菌目(Aeromonadal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在低剂量组中富集,Bacteroidota、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新月形单胞菌科(Selenomonadaceae)、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_ruminicola)、Selenomonas、反刍兽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_ruminantium)、Veillonellaceae_UCG-001在高剂量组中富集。综上所述,FWBPs能够提高杜寒杂交肉羊瘤胃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调控瘤胃菌群结构,维持瘤胃健康。
  • 李新淼, 王圆圆, HESHUOTE Mailisi, 白玉廷, 包音都古荣·金花, 呼格吉勒图, 敖日格勒, 薛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51-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对高寒草原饲养西门塔尔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其今后繁育中优良遗传基因的保留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使用血液样品来自高寒草原饲养的30头18月龄澳洲进口纯种西门塔尔公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液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并对SREBP-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高寒草原饲养的纯种西门塔尔牛血液共测得3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12.57%)、硬脂酸(21.76%)、油酸(22.11%)和亚油酸(29.53%)。血液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血液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对西门塔尔牛血液脂肪酸中的肉豆蔻酸、肉豆蔻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MUFA/SFA)、C14指数、C16指数、C18指数和伸长指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SREBP-1基因在第5内含子84 bp处有插入缺失多态性,表现为LL和LS基因型;SREBP-1基因的LL和LS基因型对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SREBP-1基因可以作为高寒草原饲养下西门塔尔牛品种培育和评估的重要候选基因。
  • 郭萌萌, 曹锡, 张科, 杨雨鑫, 王小龙, 陈玉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59-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添加饲用复合菌发酵豆粕后营养物质、抗营养因子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本试验以豆粕为发酵原料,按照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不同设置9个组(G1~G9组),其中对照组仅添加试验组所添加菌液等体积的无菌水。在料水比为1:0.42、温度为37℃、接种量为12%的条件下发酵5 d,在不同的发酵时间(1、2、3、4、5 d)动态取样,测定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发酵结束后,对各组的粗蛋白质、小肽、粗脂肪、粗纤维、大豆球蛋白、有效磷及毒素及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试验分为5组,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组(Bac组)、乳酸菌组(Lac组)、酵母菌组(Yea组)和混菌组(Mix组)以及对照组(CK组),分析发酵豆粕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接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为6:2:3(G5组)时,发酵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小肽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小肽含量增加了34.7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107.19±14.21)mg/g(P<0.05);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有效提高了黄豆苷元、α-乳糖等有益成分含量。综上所述,添加饲用复合菌发酵豆粕显著降低了大豆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提高小肽、黄豆苷元和α-乳糖的含量,达到提高饲料品质的目的。
  • 杨潇瀛, 刘旭豪, 高福利, 张浩林, 韩莹莹, 翁强, 袁峥嵘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671-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1.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野生达乌尔黄鼠诱导冬眠期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诱导冬眠期间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如何发挥其功能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适应性喂养14 d后,将8只野生达乌尔黄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养于室温,诱导冬眠组饲养于4℃无光照环境,2组均饲喂标准鼠饲粮,自由饮水。诱导冬眠组诱导10 d后,取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冬眠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诱导冬眠组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升高;β多样性分析表明对照组与诱导冬眠组间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显示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四大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结构差异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诱导冬眠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诱导冬眠组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梭状芽胞杆菌ⅩⅣa属(Clostridium_ⅩⅣa)、巴尼斯菌属(Barnesiella)、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Lactonifactor、罗宾氏菌属(Robinsoniella)的相对丰度均增加;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磷酸戊糖途径、细菌趋化性等11个功能通路在诱导冬眠组显著富集(P<0.05),在对照组显著富集的主要包括脂类生物合成蛋白质通路、异戊烯基转移酶通路等5个功能通路(P<0.05)。由此可见,在诱导冬眠期间,野生达乌尔黄鼠肠道菌群向有利于降解多糖、碳水化合物等方向发生改变,更好地为机体提供能量,保证其正常生命活动。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