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15
  

  • 全选
    |
  •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张柏林, 张林, 于长宁, 林猛, 高峰, 周光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09-2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存在于胞浆中的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mRNA翻译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增殖与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mTOR复合物1(mTORC1)属于雷帕霉素敏感型,介导动物采食后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并通过调节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活性而调控蛋白质的基因转录起始。本文综述了mTOR调控蛋白质沉积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mTOR对仔猪蛋白质沉积的调控提供依据。
  • 王清华, 贺永惠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15-2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AX)是小麦饲粮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近年来,AX及其水解产物因具有良好的益生功能,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研究显示,提纯的小麦AX及其水解产物阿拉伯木聚寡糖(AXOS)可选择性地促进人和动物结肠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改变肠道内容物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降低肠道中有害蛋白质分解产物(p-甲酚与苯酚)的含量,提高肠道健康指数。小麦AX/AXOS的益生功能与其分子质量大小、分子结构,尤其是与分子聚合度(avDP)以及侧链取代程度(avDAS)密切相关,其中AXOS的益生功能较AX效果更强,研究报道也更多。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小麦AX及其水解产物,特别是AXOS益生功能的研究进展。
  • 王进宝, 王建林, 邵宝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20-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下丘脑食欲素(orexin)是调节睡眠与觉醒、饮食行为、情感、自主神经活动以及全身糖代谢的主要神经肽之一。本文综述了下丘脑orexin在机体糖代谢平衡中的主要作用,阐述了orexin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模式及其分子机制。
  • 李昊阳, 夏继桥, 杨连玉, 钟荣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29-25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其应用领域广泛,提取工艺成熟,生物活性功能众多,包括抗肿瘤、抗老化、抗辐射以及抗氧化,等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和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和追求"绿色"产品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植物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将植物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到动物生产中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常见的植物多酚,如葡萄多酚、苹果多酚、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李春慧, 吴润, 蒲万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35-2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布拉酵母菌制剂是一种益生菌制剂,它具有防治急性、慢性及因使用抗生素不当引起菌群失调的(各种)肠炎,抑制病原体生长,调节机体代谢,提供营养源等功能,还具有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等特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其在医学、畜牧业和水产业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陈辉, 葛帅, 邸科前, 黄仁录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42-2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水平与光照周期对育成蛋鸡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肝脏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即2个光照周期(8L:16D,12L:12D)和2个饲喂水平[自由采食,限饲(自由采食量的80%)],共计4个处理。选用健康的10周龄海兰灰育成蛋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10~18周龄,分别在14和18周龄测定体重、腹脂重,并采集血液和肝脏样本进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自由采食组14周龄体重和18周龄腹脂重均显著高于限饲组(P<0.05)。短光照周期(8L:16D)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长光照周期(12L:12D)组(P<0.01),而限饲组的粗脂肪消化率则显著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短光照周期组的14和18周龄肝脏Ob-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长光照周期组(P<0.05或P<0.01),而限饲组的14周龄肝脏Ob-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饲喂水平与光照周期的互作对育成蛋鸡的14和18周龄体重、腹脂重、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肝脏Ob-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育成蛋鸡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限饲可降低育成蛋鸡的18周龄腹脂重、14周龄肝脏Ob-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粗脂肪消化率;短光照周期(8L:16D)可降低育成蛋鸡14和18周龄肝脏Ob-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饲喂水平与光照周期对本试验所测指标均不存在互作效应。
  • 张艳云, 李金锋, 姜丹, 张婧, 牟韶阳, 徐良梅, 李仲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50-2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爱拔益加(AA)肉种鸡产蛋后期能量限饲对子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胸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5周龄体况一致的AA肉种鸡27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代谢能为11.70 MJ/kg),试验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80%、70%(代谢能分别为9.36和8.19 MJ/kg),其余营养水平均相同,各组每日限量饲喂相同料量,于60~62周龄进行人工授精,收集种蛋,孵化得到子代。每组选取肉仔鸡公雏60羽,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自由采食同种基础饲粮,饲养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80%、70%能量组子代出雏重(1日龄体重)显著降低(P<0.05),42日龄体重显著升高(P<0.05),80%能量组子代1~21日龄、1~42日龄及70%能量组子代1~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80%、70%能量组子代42日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70%能量组子代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80%、70%能量组子代血清T-AOC显著升高(P<0.05),70%能量组子代血清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80%、70%能量组子代胸肌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80%、70%能量组子代胸肌T-AOC显著升高(P<0.05),70%能量组子代胸肌T-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肉种鸡产蛋后期能量限饲对子代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母体营养效应,并降低了其出雏重,但子代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性生长,同时子代脂肪沉积速度明显降低,血清和胸肌抗氧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 姜丹, 李金锋, 张艳云, 张婧, 李春雷, 徐良梅, 孙进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59-25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能量限饲对爱拔益加(AA)肉种母鸡产蛋后期胚胎蛋黄及组织中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周龄AA肉种母鸡270羽,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当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正式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的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80%和70%,参照中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各组均限饲并且各阶段每日饲喂量相同。于产蛋后期第60周开始进行人工授精并按肉种母鸡分组收集种蛋(每组150枚)后孵化,分别于12、14、16、18、20、21胚龄采集蛋黄及组织样品。结果表明:1)产蛋后期70%和80%能量组16、18、20胚龄蛋黄粗脂肪和总能含量以及70%能量组各胚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产蛋后期70%能量组20胚龄的胚胎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产蛋后期各试验组14胚龄胸肌胆固醇含量以及16、18、20胚龄肝脏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蛋后期70%能量组16胚龄的胸肌和腿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0%能量组20胚龄腿肌胆固醇含量以及21胚龄胸肌和肝脏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胚龄80%能量组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肉种母鸡能量限饲能够直接影响产蛋后期子代胚胎12胚龄以后的蛋黄及组织脂类代谢水平,并产生了一定的母体效应。
  • 支丽慧, 李世召, 杨小军, 姚军虎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67-25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种蛋孵化11胚龄注射不同水平叶酸对出生后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14枚萨索肉鸡种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每枚种蛋注射0.1 mL生理盐水;45 μg叶酸组和90 μg叶酸组,每枚种蛋分别注射含45和90 μg叶酸的0.1 mL的生理盐水。孵化后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孵化期21 d,饲养期42 d。结果表明:1)孵化期注射叶酸有提高1日龄肉仔鸡体重的趋势(P=0.11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注射叶酸提高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体重(P=0.055;P=0.069)及1~21日龄和22~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P=0.047;P=0.024),而对1~21日龄及22~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10)。2)孵化期注射不同水平叶酸对42日龄肉仔鸡法氏囊指数及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90 μg叶酸组1日龄肉仔鸡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45 μg叶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90 μg叶酸组1日龄肉仔鸡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5 μg叶酸组21日龄肉仔鸡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3)孵化期注射不同水平叶酸对1日龄肉仔鸡血浆叶酸含量及1日龄、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生理盐水组和90 μg叶酸组,45 μg叶酸组1日龄肉仔鸡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4)孵化期注射不同水平叶酸对1日龄肉仔鸡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5)孵化期注射不同水平叶酸对28日龄肉仔鸡血液CD4+比例、CD4+/CD8+及40日龄肉仔鸡血液CD4+比例、CD8+比例和CD4+/CD8+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5 μg叶酸组显著降低了28日龄肉仔鸡血液CD8+比例(P<0.05)。由此可知,孵化期11胚龄注射叶酸可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 窦文洁, 姜淑贞, 张相伦, 杨维仁, 张桂国, 杨在宾, 陈冠军, 高翔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76-2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鲁西斗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得出鲁西斗鸡的生长变化规律。选用1日龄健康鲁西斗鸡1 0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分1~6周龄和7~20周龄2个阶段。试验各阶段的ME水平分别为:1~6周龄,11.98、12.19、12.38、12.62、12.81 MJ/kg;7~20周龄,11.63、11.82、12.03、12.25和12.45 MJ/kg。结果表明:1)饲粮ME水平对鲁西斗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ME水平对7~20周龄鲁西斗鸡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全期料重比以中ME组(1~6周龄:12.38 MJ/kg;7~20周龄12.03 MJ/kg)最小。2)1~20周龄,鲁西斗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与周龄(t)的变化方程为ADFI=-0.01+5.73×t (R2=0.982 7,P<0.000 1);体重(BW)与周龄(t)变化方程为BW=1 607.60/(1+22.53e-0.27t) (R2=0.996 7,P<0.000 1)。由此可见,以全期最佳料重比为依据,鲁西斗鸡饲粮适宜ME水平1~6周龄为12.38 MJ/kg,7~20周龄为12.03 MJ/kg。
  • 张相伦, 姜淑贞, 杨在宾, 杨维仁, 张桂国, 窦文洁, 陈冠军, 高翔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83-25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确定1~12周龄鲁西斗鸡粗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鲁西斗鸡6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分1~6周龄和7~12周龄2个阶段,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各组分别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在6和12周龄末,每重复屠宰1只鸡进行体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6周龄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消耗蛋白质、蛋白质沉积量和沉积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7~12周龄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蛋白质沉积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粗蛋白质食入量(CPI)为因变量,对应的平均日增重(△W)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各阶段代谢体重,得出粗蛋白质需要量(CPR)析因模型:1~6周龄,CPR=1.17W0.75+370.87△W;7~12周龄,CPR=1.20W0.75+578.97△W。根据本试验结果,结合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得出1~6周龄和7~12周龄鲁西斗鸡粗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8.55%、17.39%。
  • 王月超, 蔡辉益, 闫海洁, 刘国华, 张姝, 陈桂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591-26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L-肉碱和赖氨酸对爱拔益加(AA)肉公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2×3两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AA肉公鸡504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试验阶段,设2个L-肉碱水平(0、100 mg/kg),低、中、高3个赖氨酸水平,其中前期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85%、1.15%和1.45%,后期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5%和1.35%。结果表明:1)单独添加赖氨酸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除胸肌红度值(a*值)和剪切力值及腿肌剪切力值和滴水损失外的肉品质影响显著(P<0.05);L-肉碱与赖氨酸合用可显著影响腹脂率、胸肌亮度值(L*值)、胸肌和腿肌pH24 h(P<0.05),其中100 mg/kg L-肉碱低赖氨酸组腿肌率也显著增加(P<0.05)。2)主效应分析表明,L-肉碱对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不同肌肉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不同,添加100 mg/kg L-肉碱可显著增加腿肌率(P<0.05),显著提高胸肌的a*值和降低滴水损失(P<0.05);随着赖氨酸添加水平的增加,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得以改善,但低赖氨酸饲粮显著增加了腹脂率和腿肌率(P<0.05),显著降低了胸肌率(P<0.05);L-肉碱和赖氨酸对腹脂率、胸肌的L*值和肌肉pH24 h产生互作效应(P<0.05)。结果显示,饲粮中赖氨酸水平低于NRC(1994)标准时,添加100 mg/kg L-肉碱可显著提高腿肌率;L-肉碱和赖氨酸在减少腹脂沉积和改善肌肉L*值上存在互作效应。
  • 付胜勇, 武书庚, 张海军, 岳洪源, 董延,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01-2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同标准回肠可消化(SID)氨基酸(AAs)模式下,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21~34周龄海兰灰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648羽20周龄健康海兰灰(Hy-Line W36)蛋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饲喂相同SID AAs模式下不同代谢能(高11.82 MJ/kg、低11.0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7.0%、16.5%和16.0%)的6种试验饲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预试期1周,正试期14周。试验分3个阶段(21~24周龄、25~28周龄和29~34周龄)进行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蛋鸡全期(21~34周龄)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21~24周龄蛋鸡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量显著升高(P<0.05);高代谢能组21~24周龄蛋鸡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低代谢能组(P<0.05),高代谢能组25~28周龄蛋鸡的产蛋率和蛋料比显著高于低代谢能组(P<0.05)。2)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代谢能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粗蛋白质摄入量(P<0.05),高代谢能组蛋鸡的摄入量较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降对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粗蛋白质摄入量(P<0.05)。3)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蛋黄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高代谢能水平可显著提高21~24周龄蛋鸡的哈夫单位(P<0.05),显著降低浓蛋白高度及29~34周龄蛋鸡的蛋壳厚度、蛋壳含量及蛋黄干物质含量(P<0.05)。结果提示,在SID AAs模式下,以产蛋率和日产蛋量为评价指标,21~24周龄初产蛋鸡宜用低粗蛋白质水平(16.0%)饲粮,25~34周龄宜用高代谢能(11.82 MJ/kg)、适当粗蛋白质水平(16.5%)饲粮。低代谢能(11.00 MJ/kg)配置16.0%~17.0%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仍存在粗蛋白质摄入过多的问题,不利于蛋鸡生产性能发挥,对适宜体况和蛋品质的保持也有不良影响。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邬宇航, 殷兆丽, 刘大程, 胡红莲, 高民, 刘国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12-26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和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选取8只健康的处于泌乳期关中奶山羊,按体重、泌乳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饲喂基础饲粮,SARA组(n=3)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分别为1.02、1.24、1.63、2.58的试验饲粮,诱导发生SARA;恢复组(n=3)奶山羊发生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周。取瘤胃、瓣胃黏膜组织,通过检测瘤胃、瓣胃黏膜蛋白质、DNA及RNA含量来研究SARA对瘤胃、瓣胃黏膜生长的影响;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数,研究瘤胃、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SARA显著降低了瘤胃黏膜蛋白质、DNA及RNA含量(P<0.05),对瓣胃上皮细胞蛋白质、DNA和RN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SARA组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化,有较多的凋亡小体形成。SARA组瘤胃及瓣胃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SARA对瘤胃及瓣胃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对上皮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周继术, TORSTENSEN Bente, STUBHAUG Ingunn, 吉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23-2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大豆油替代鱼油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肝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以鱼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2种试验饲料,并分别饲喂大西洋鲑幼鲑5个月。饲养结束后,分离和培养大西洋鲑肝细胞,一方面将细胞与碳14标记油酸([1-14C]OA)共孵育,然后测定细胞和细胞内各脂质成分以及脂肪酸β-氧化产物的放射活性;另一方面提取肝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肪酸结合蛋白10(FABP10)、Δ5去饱和酶(D5D)、Δ6去饱和酶(D6D)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鱼油组与大豆油组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FA)放射活性百分率分别为(62.7±13.0)%和(55.9±9.1)%,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与大豆油组肝细胞内磷脂(PLs)放射活性百分率分别为(20.9±8.7)%和(17.9±5.4)%,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肝细胞内三酰甘油(TAG)放射活性百分率为(2.0±0.9)%,显著高于大豆油组的(0.8±0.4)%(P<0.05);鱼油组与大豆油组肝细胞内β-氧化产物放射活性百分率分别为(1.0±0.3)%和(1.0±0.2)%,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大豆油组肝细胞中FABP3、D6DD5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而FABP10和CPT-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大豆油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大西洋鲑肝细胞内FFA、PLs合成及脂肪酸β-氧化等脂肪酸代谢途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肝细胞内TAG的合成,促进了肝细胞内脂肪酸的去饱和,因此大豆油替代鱼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肝细胞内脂肪酸代谢。
  • 周晖, 陈刚, 古滨河, 董晓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33-2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的玉米蛋白质对军曹鱼幼鱼蛋白质生长的贡献率,并估算军曹鱼幼鱼的碳、氮元素周转时间。试验配制2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对照饲料以鱼粉为蛋白质源,试验饲料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以玉米蛋白质(玉米蛋白粉形式)替代10%鱼粉蛋白质,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1.34±1.54) g的军曹鱼幼鱼24 d后采样,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测定和数学模型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结果表明:试验组幼鱼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则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幼鱼全鱼碳、氮元素周转半时(以T50表示)(5.72和9.88 d)与对照组(6.03和9.55 d)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肌肉碳、氮元素T50(7.79和10.01 d)与对照组(6.99和9.37 d)均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蛋白质在军曹鱼幼鱼全鱼和肌肉蛋白质生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7.64%和9.62%,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玉米蛋白质对军曹鱼幼鱼蛋白质生长的实际贡献率小于其在饲料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替代10%鱼粉蛋白质后降低了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碳、氮元素周转速度,如以其替代军曹鱼幼鱼饲料中的鱼粉(不补充必需氨基酸),替代比例应小于10%。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杨群辉, 杨建成, 刘梅, 吴高峰, 冯颖, 胡建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43-2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发夹RNA(shRNA)对大鼠心肌细胞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抑制作用。根据已克隆的大鼠心肌TauT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了3个shRNAs(shRNA1#、shRNA2#、shRNA3#)及1个阴性对照shRNA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shRNA1#、shRNA2#、shRNA3#及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9c2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转染组)、shRNA-Neg组(阴性对照组)和3个转染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每组3个重复。应用四唑盐(MTT)法检测H9c2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uT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比较,shRNA1#质粒仅在转染细胞后的24 h极显著降低了TauT mRNA表达水平(P<0.01),shRNA2#质粒在转染细胞后的24、48、72 h均极显著降低了TauT mRNA表达水平(P<0.01),shRNA3#质粒则是在转染细胞后的72 h极显著降低了TauT mRNA表达水平(P<0.01);MT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TauT shRNA1#、shRNA2#、shRNA3#入H9c2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均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shRNA2#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TauT基因的表达,且短期内未影响H9c2细胞增殖,为研究TauT基因及揭示牛磺酸在心肌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吕秋凤, 文宗雪, 王聪, 张民, 张恒杰,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49-26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包被及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5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鸡(公母混养)75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10 000、20 000、30 000 U/g未经过包被处理的木聚糖酶,木聚糖酶的添加量均为150 g/t,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添加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22~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P<0.05),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15~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2)添加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5),添加2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表观代谢能(P<0.05),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粗脂肪表观代谢率(P<0.05);3)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脾脏指数(P<0.05),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4)添加10 000 U/g包被木聚糖酶、20 000和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肉鸡腺胃的相对重量(P<0.05);添加2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降低胰腺相对重量(P<0.05),添加30 000 U/g未包被木聚糖酶可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率,减轻消化负担,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添加30 000 U/g木聚糖酶效果最佳;相同木聚糖酶水平下,包被处理的效果优于未包被处理。
  • 王红卫, 孙敏敏, 孟晓, 王纪亭, 万文菊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60-26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质量的壳寡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以及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70周龄海兰褐壳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分子质量分别为1、3和8 ku壳寡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不同分子质量的壳寡糖未显著影响蛋鸡的料蛋比、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P>0.05)。2)试验第21天时,饲粮添加1、3和8 ku壳寡糖使鸡蛋的哈夫单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70%(P>0.05)、5.20%(P>0.05)、12.71%(P<0.05)。3)饲粮添加3 ku壳寡糖使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9.91%(P<0.05)和5.86%(P>0.05)。4)饲粮添加1 ku壳寡糖显著降低了蛋鸡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5)饲粮添加3 ku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中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添加1和3 ku壳寡糖显著提高了脾脏中IL-2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 ku壳寡糖可以降低蛋鸡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脾脏IL-2、TNF-α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蛋鸡的免疫力,所以建议添加分子质量为3 ku的壳寡糖。
  • 朱宪章, 刘路路, 王志祥, 黄艳群, 王现勇, 蒋燕燕, 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68-26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朗德鹅生长性能、产肝性能、肠道黏膜结构及组织器官ATP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朗德公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只添加35%的水现喂现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的发酵剂,加入35%的水进行密封发酵,其中试验1组发酵24 h,试验2组发酵48 h。正式饲养2周后每个重复挑选1只进行屠宰,剩余的鹅只进行填饲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1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1、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盲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盲肠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1、2组心脏Mg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组肝脏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g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2组育肥试验期的肝脏重和肝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填饲试验期的肝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发酵饲料能改善朗德鹅生长性能和十二指肠肠绒毛的生长发育,提高心脏Na+,K+-ATP酶、Mg2+-ATP酶活性,提高朗德鹅填饲期的肥肝重和肝屠比。
  • 香艳, 杨华明, 张国梁, 班志彬, 魏炳栋, 赵玉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75-2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莫能菌素和吐温80对生长期草原红牛瘤胃发酵特性及甲烷排放的影响。选择17月龄、体重相近[(276±18) kg]的生长期草原红牛公牛8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以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6 g/d莫能菌素、1.75 g/d吐温80、0.36 g/d莫能菌素+1.75 g/d吐温80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能极显著增加草原红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丙酸比例(P<0.01),增重1 kg的甲烷排放量降低了31.89%;饲粮中添加吐温80能增加草原红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比例,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1 kg的甲烷排放量降低了22.59%;饲粮中联合添加莫能菌素和吐温80的效果没有比分别添加二者的效果增强。因此,饲料中分别添加莫能菌素或吐温80均能促进草原红牛瘤胃发酵,并显著降低单位增重的甲烷排放量,有利于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效率。
  • 李欣新, 张永根, 张微微, 张宁, 刘凯玉, 李春雷, 姚庆, 王艳菲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82-2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玉米浆与干稻秸以不同比例混合对黄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水分含量为54.00%的玉米浆和水分含量为10.00%的干稻秸为原料,按玉米浆与干稻秸不同混合比例(1:1、1:2、1:3和2:1,鲜样质量比)分为4个组(Ⅰ~Ⅳ组),每个组10个重复,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并调节水分含量为60.00%,常温贮存60 d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Ⅱ组的乳酸菌数量、乳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的乙酸含量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氨态氮/总氮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玉米浆添加量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确定玉米浆与干稻秸采用1:2的比例进行混合可得到品质较好的新型黄贮饲料。
  • 杨桂芹, 郭东新, 李闯, 孙亮, 田河, 李建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89-26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正确评定稻草和豆秸在肉兔上的表观消化能(ADE)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选择42只85日龄左右、平均体重(2.26±0.29) kg的伊拉肉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饲粮用套算法配制,稻草、豆秸替代基础饲粮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10%,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和试验期各5 d。结果表明,1)总能(GE)、ADE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为:稻草,13.90 MJ/kg、4.06 MJ/kg和29.20%;豆秸,14.98 MJ/kg、2.43 MJ/kg和16.22%。2)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稻草,44.61%、74.04%、11.23%、27.97%、25.95%、30.94%、17.39%和0.51%;豆秸,36.66%、29.22%、4.54%、26.22%、15.05%、30.18%、32.23%和-68.15%,稻草中CP、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秸(P<0.05)。3)不同套测比例测得的稻草ADE、CF、NDF、ADF及豆秸DM、CF、Ca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综合稻草和豆秸的化学组成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指标,认为本试验所测稻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豆秸,同时消化率测定的套测比例以不低于15%为宜。
  • 牛化欣, 雷霁霖, 常杰, 贾玉东, 高淳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696-27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冰鲜野杂鱼和商品饲料对大菱鲆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450尾初均重为(111.4±5.6) g的大菱鲆,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冰鲜野杂鱼、低脂商品饲料和高脂商品饲料,养殖110 d。结果表明:冰鲜野杂鱼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饲料系数(P<0.05),而其蛋白质效率则远低于低脂商品饲料和高脂商品饲料(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显著低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低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和冰鲜野杂鱼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则高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和冰鲜野杂鱼组(P>0.05)。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脂商品饲料组(P<0.05),但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低脂商品饲料组(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Ⅱ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而冰鲜野杂鱼组与低脂商品饲料组、冰鲜野杂鱼组与高脂商品饲料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脂商品饲料组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冰鲜野杂鱼组和高脂商品饲料组(P<0.05)。综上,相对于2种商品饲料,投喂冰鲜野杂鱼可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但其饲料效率却远低于商品饲料;冰鲜野杂鱼和高脂商品饲料使大菱鲆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增大,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血脂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分解酶活性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建议参考冰鲜野杂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大菱鲆营养配方,尤其是脂肪添加量,提升大菱鲆商品饲料品质,有效保障大菱鲆的健康养殖。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梁陈冲, 陈宝江, 于会民, 张君, 陈娴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05-27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以及微生物区系检测,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日龄相差不超过3 d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按照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降低1/3磷酸氢钙添加量的饲粮,并分别添加500 U/kg微生物来源植酸酶、500 U/kg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来源植酸酶和5 000 U/kg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来源植酸酶等比例替代玉米。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以试验3组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8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料重比降低了1.49%(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未见显著变化(P>0.05),试验3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而钙表观消化率呈提高趋势(P>0.05)。各组间回肠和盲肠中总需氧菌、总厌氧菌、大肠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猪饲粮中使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来源植酸酶与微生物来源植酸酶效果相当,如适量增加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来源植酸酶用量,效果更明显,不仅不影响生长性能,且可减少磷酸氢钙的使用和氮磷的排放,故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替代微生物来源植酸酶。
  • 李华磊, 王娟娟, 刘少凯, 张静, 孙彤彤, 闵育娜, 刘福柱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13-2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对21日龄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500肉鸡3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15%玉米DDGS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肉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干扰素-γ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15%玉米DDGS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肉鸡免疫性能,但降低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 蒋媛婧, 袁超, 宋华慧,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20-27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剂量的砷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肝脏和肾脏中抗氧化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56周龄生产性能相近的"京红一号"蛋鸡32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T2和T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7、34、51 mg/kg砷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T2和T3组第4周蛋壳强度分别降低了27.32%、17.86%和15.48%(P<0.05),T3组第4周的蛋白高度较对照组降低了17.33%(P<0.05)。第4周和第8周蛋黄颜色均随饲粮中砷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3)T3组血清巯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T3组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T2和T3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T1和T3组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砷污染可导致蛋品质降低,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蛋鸡抗氧化能力。
  • 常玲玲, 顾欢, 童海兵, 邹剑敏,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27-2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高剂量大豆黄酮对蛋鸡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沉积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6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最高推荐有效量)、50(5倍最高推荐有效量)、100 mg/kg(10倍最高推荐有效量)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大豆黄酮显著影响了蛋鸡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P<0.05),产蛋率、产蛋量和料蛋比均与大豆黄酮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29、0.003、0.019)。大豆黄酮对蛋鸡血清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显著影响了第4周蛋黄中大豆黄酮及雌马酚的含量(P<0.05,一次线性P<0.05),但对第8周和第12周蛋黄中大豆黄酮及雌马酚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大豆黄酮对血清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含量没有影响;高剂量短时间内会引起鸡蛋中大豆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的沉积,但随着时间推移该沉积效应逐渐降低。
  • 付永, 魏雅萍, 孟茹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34-2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牦牛、犏牛和黄牛生产性能、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选取青海省海南州自然放牧、年龄相近的牦牛、犏牛和黄牛公牛各13头,分别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的测定,采用国标方法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进行谷氨酸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在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以及宰前重、头重、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胴体肉重、胴体骨重上,犏牛均表现出突出的杂种优势。2)牦牛、犏牛肉具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犏牛、牦牛肉中氨基酸丰富;犏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牦牛和黄牛(P<0.05),犏牛、牦牛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3)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3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黄牛、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牦牛(P<0.05)。综上所述,与牦牛和黄牛相比,犏牛具有突出的杂种优势,犏牛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风味物质也更为丰富。
  • 崔英才, 林雪彦, 苏鹏程, 王中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41-27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的C组分的小肠可消化性。从奶牛场采集10种饲料样品,测定其C组分的瘤胃降解率,采用体外法测定饲料原料及12 h瘤胃降解残渣的C组分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10种饲料C组分的瘤胃降解速度常数(kc)在0.39%/h~3.89%/h之间;饲料原料C组分小肠消化率在0~81.61%之间,饲料12 h瘤胃降解残渣C组分小肠消化率在0~43.21%之间,表明不同的饲料原料和12 h瘤胃降解残渣之间的C组分小肠消化率存在差异,部分饲料具有很高的C组分小肠消化率,不应忽略。结果提示,CNCPS定义的C组分在瘤胃中可以降解,且部分种类饲料该组分具有很高的小肠消化率,在评定饲料品质时应考虑C组分对小肠可消化氨基酸流量的贡献。
  • 徐振松, 瞿明仁, 宋小珍, 易中华, 黄涛, 曹瀚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48-2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广藿香精油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广藿香精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1.00%、1.50%和2.00%。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广藿香精油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液pH无显著变化(P>0.05),氨态氮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总产气量、菌体蛋白和乙酸浓度、乙酸/丙酸均提高,其中1.00%组的菌体蛋白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47.73%(P<0.01)。2)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无显著变化(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降解率升高,其中1.50%组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9.23%(P<0.01)、44.12%(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的广藿香精油能够稳定锦江黄牛瘤胃内环境,增加瘤胃液菌体蛋白浓度,优化发酵类型;添加1.50%的广藿香精油能够提高瘤胃中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降解率。
  • 李婉, 杨承剑, 梁辛, 梁贤威, 梁明振, 韦升菊, 李舒露, 邹彩霞, 刘超逊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55-2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紫茎泽兰提取物的除粪臭和驱避蚊蝇效果及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00头健康青年水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试验组在基础精料中分别添加0.1%(Ⅰ)、0.2%(Ⅱ)和0.3%紫茎泽兰提取物(Ⅲ)。试验期37 d,包括预试期7 d和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粗料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水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添加紫茎泽兰提取物后水牛粪便发酵10 d内氨气排放量降低,发酵5 d内硫化氢排放量降低。3)试验期第15和30天,15 min蚊蝇降落次数随紫茎泽兰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4)试验期第3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血液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血液尿素氮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加紫茎泽兰提取物可提高水牛生产性能,降低粪便排泄前期硫化氢和氨气排放量,具有驱避蚊蝇效果。
  • 吴鹏华, 刘大森, 仝泳, 徐杨, 郑立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63-27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豆粕混合饲料蛋白质二级结构与瘤胃降解特性的关系。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将DDGS、豆粕按照不同比例(DDGS:豆粕分别为100:0、70:30、50:50、30:70、0:100)混合,作为混合饲料样品。通过尼龙袋法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样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混合饲料样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与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6 5,P=0.004 3)。可见,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来预测混合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蛋白质α-螺旋/β-折叠越高,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越高。
  • 杨锐, 李金良, 李旭廷, 曾富强, 李思聪, 张翔宇, 王吴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70-2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粗多糖对断奶至3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依据。选择160只平均体重为(650±50) g的35日龄的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兔。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3%、0.5%的蒲公英粗多糖。试验期为50 d。结果表明:1)Ⅲ、Ⅳ组分别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Ⅳ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Ⅱ组(P<0.01)。2)Ⅱ、Ⅲ、Ⅳ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粗多糖可提高断奶至3月龄生长肉兔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适宜添加量为0.5%。
  • 孙浪, 刘臻, 郝光, 王赏初, 周玲, 冯军厂, 于喆, 鲁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25(11): 2775-2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3.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湘云鲫蛋白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6.02±0.16) g的湘云鲫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5、5.0和7.5 g/kg丁酸钠(30%微囊包膜丁酸钠)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持续7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7.5 g/kg丁酸钠显著提高了湘云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P<0.05);亦提高了血清白球比、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但仅2.5和5.0 g/kg丁酸钠组的血清白球比、2.5 g/kg丁酸钠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5.0 g/kg丁酸钠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血清游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增有减,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中其他游离必需氨基酸基本上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丁酸钠添加水平为2.5 g/kg时达到最高,而唯独赖氨酸表现为持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1.0和2.5 g/kg丁酸钠组肠道氨肽酶N(AP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5、5.0和7.5丁酸钠组肠道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提高湘云鲫的蛋白质代谢水平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合生长指标和生产成本,推荐添加剂量为2.5 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