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王进波, 初佳丽, 韩菲, 杨静, 齐莉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27-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铁(Fe)是生物有机体的必需营养素,病原菌从宿主体内获取生长、繁殖必需的Fe是其侵染宿主的前提。本文总结了宿主和肠道病原菌的Fe摄取方式及竞争机制,阐述了Fe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仔猪生产合理补Fe提供新依据。
  • 王嘉, 薛敏, 吴秀峰, 韩芳, 郑银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33-8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植物蛋白质饲料的厌食现象是鱼类对鱼粉依赖性较强的主要原因。与哺乳动物类似,鱼类摄食行为也受中枢和外周信号系统的调控,主要调控因子的功能也基本一致,但某些鱼类摄食调控关键因子的功能和哺乳动物不同,有些甚至完全相反。鱼类对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主动性选择和回避的关键原因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对植物蛋白质源饲料的适应和补偿性摄食现象的机制也尚未知。本文在简述鱼类摄食生理机制的基础上,主要对中枢和外周信号系统调节摄食量的机制及其对鱼类利用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宫官, 薛敏, 王嘉, 吴秀峰, 韩芳, 郑银桦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43-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亲鱼期及开口期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是导致人工育苗过程中仔稚鱼大量死亡以及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系统地研究从亲鱼期至仔稚期的营养需要及营养素对仔稚鱼生长发育的调控对于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仔稚鱼亲鱼期和仔稚期的营养需要以及仔稚期的营养调控对其生长发育及后期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 马晨, 张和平, 刘彩虹, 赵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52-8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瘤胃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区系共同影响着宿主的营养与健康。宏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的飞快发展,帮助研究者逐渐解析了牛体内这2大微生物群落的真实面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挖掘瘤胃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这2大基因库的速度,使得对其中功能基因的筛选更加高效。牛共生微生物的研究不局限于基础科学,其成果在工业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疗与预防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围绕牛的瘤胃和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报告,例举了大量瘤胃细菌、真菌、古菌的研究,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以及常见疾病诊疗预防的研究,旨在为养殖业与乳品行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 张娟, 杨彩梅, 曹广添, 曾新福, 刘金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63-8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抑菌物质,具有广泛抑制真菌与细菌的功能,近年来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多。本文旨在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抑菌物质及其作为益生菌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韩娟, 江栋材, 王志跃, 杨海明, 黄开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68-8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鹅可以采食高粗纤维(CF)水平的牧草来维持自身生长的需要。饲草成熟程度、CF成分、CF来源、CF水平、鹅的品种及日龄等的不同,造成鹅对饲粮CF的利用率也存在差异。本文就鹅消化利用CF及影响鹅对饲粮CF利用率的因素做一综述。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宝维, 张雪君,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史雪萍, 王鑫, 徐晨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7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锰对1~4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胫骨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锰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锰含量为20 mg/kg)中添加0(Ⅰ组)、30(Ⅱ组)、60(Ⅲ组)、90(Ⅳ组)、120(Ⅴ组)、150 mg/kg(Ⅵ组)的锰。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锰添加水平为117.74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锰添加水平为105.71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Ⅴ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腹脂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3)Ⅳ、Ⅴ组骨密度、骨强度及粗灰分、钙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4)Ⅳ、Ⅴ组血清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适宜饲粮锰添加水平能够提高1~4周龄五龙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胫骨发育,建议鹅饲粮中锰添加水平为105.71~117.74 mg/kg。
  • 赵芹, 张海军, 武书庚, 岳洪源, 王晶, 齐广海, 孙琳琳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85-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吡咯喹啉醌(PQQ)对高能低蛋白质饲粮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9周龄海兰褐产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代谢能11.03 MJ/kg,粗蛋白质16.20%);Ⅱ组为病理模型组,饲喂高能低蛋白质饲粮(代谢能12.75 MJ/kg,粗蛋白质13.00%);Ⅲ和Ⅳ组为PQQ预防组,分别在Ⅱ组基础上添加0.08和0.16 mg/kg的PQQ。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能低蛋白质饲粮诱导蛋鸡发生脂肪肝,表现为Ⅱ组肝脂率显著升高(P<0.05),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2)饲粮添加PQQ可显著降低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引起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的升高(P<0.05),显著抑制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的降低(P<0.05),显著抑制血浆TG、TC、LDL-C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升高(P<0.05),达到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3)饲粮添加PQQ可显著抑制高能低蛋白质饲粮引起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PQQ可降低肝脏内脂肪含量,改善蛋鸡脂质代谢和机体抗氧化能力。
  • 惠明弟, 贾刚, 范斌, 张克英, 丁雪梅, 吴秀群, 吴彩梅, 陈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893-9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定罗曼蛋鸡在产蛋期间对不同来源菜籽粕的代谢能(ME)和氨基酸的利用率(AAA),并探讨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预测其生物效价的可能性。试验选用40周龄平均体重为(1.71±0.12)kg的罗曼蛋鸡248只,随机分成31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31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用30种不同来源的菜籽粕所配制的试验饲粮,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用套算法测定30种不同来源菜籽粕的ME和AAA,并利用菜籽粕的NIRS建立其生物效价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采用套算法进行蛋鸡代谢试验时,罗曼蛋鸡产蛋率维持在(89.30±0.06)%,其蛋品质基本正常;2)蛋鸡饲喂不同来源菜籽粕的ME为(13.93±1.98)MJ/kg,变化范围为9.51~17.22 MJ/kg;3)不同来源菜籽粕的必需氨基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利用率分别为(79.07±4.73)%、(90.11±2.51)%、(87.22±3.36)%、(89.40±3.63)%、(93.59±1.92)%、(93.19±2.23)%和(87.59±3.39)%;4)利用NIRS建立ME和AAA预测模型,其ME最佳预测模型的R2为98.37%,必需氨基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所对应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99.61%、99.00%、99.12%、97.49%、99.21%、99.44%和98.47%。综上所述,使用“套算法+全收粪法”评定罗曼蛋鸡在产蛋期对不同来源菜籽粕的生物效价时并不会显著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和鸡蛋物理特性;而不同来源菜籽粕间的ME和部分氨基酸的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使用NIRS能够较准确地建立ME和部分氨基酸的利用率的预测模型。
  • 徐晨晨,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张雪君, 王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08-9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铜对5~16周龄五龙鹅脂类代谢、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以确定饲粮中铜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采用随机分配编号法,设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87 mg/kg)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15(Ⅱ组)、30(Ⅲ组)、60(Ⅳ组)、120(Ⅴ组)、240 mg/kg(Ⅵ组)的五水硫酸铜,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Ⅲ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铜蓝蛋白活性显著提高(P<0.05);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达到较高值。3)血清中T-AOC和CuZn-SOD活性与免疫器官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血清中CuZn-SOD活性与脂类代谢指标呈显著相关(P<0.05)。由此可见:1)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添加15~30 mg/kg铜时,可显著降低机体脂类代谢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2)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与脂类代谢及免疫器官指数相互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双金, 黎明, 敖力格日玛, 侯先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18-9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肉羊血清脂蛋白和脂肪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1岁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无亚麻籽),试验组饲喂的亚麻籽分别采用生粒、炒粒、粉碎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试验包括3个连续的4×4拉丁方试验,亚麻籽添加水平分别为75、150和225 g/d。试验期180 d,每个拉丁方试验60 d,其中分为4期,每期15 d。于3个拉丁方试验的各正试期的第2天,分别在饲喂亚麻籽后1.5、7.0、12.0和18.0 h颈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脂蛋白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同时检测225 g/d亚麻籽拉丁方试验中血清脂肪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加工方式间比较,炒粒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APO-A)浓度以及HDLc相对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生粒组与粉碎组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亚麻籽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甘油三酯(TG)、HDL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APO-A浓度以及HDLc相对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饲喂后1.5~18.0 h,血清TG、HDLc、VLDLc、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以及LDLc和VLDLc相对含量都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而后再下降的波浪式变化过程,变化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2)不同加工方式间比较,炒粒组血清胰岛素(INS)浓度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生粒组和粉碎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对照组血清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炒粒组和粉碎组极显著高于生粒组(P<0.01);血清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为对照组>粉碎组>生粒组>炒粒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饲喂后1.5~7.0 h,3个试验组血清FAS和ACC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饲喂后7.0~18.0 h,显示逐渐上升的趋势,血清HSL活性和INS浓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试验组趋势相反。总之,亚麻籽可强化机体HDLc营养的同时,极大地消弱LDLc对机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使肉羊血清中脂肪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本试验条件下,炒粒的加工方式效果较好。
  • 双金, 黎明, 敖力格日玛, 侯先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30-9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1岁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无亚麻籽),试验组饲喂的亚麻籽分别采用生粒、炒粒、粉碎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试验包括3个连续的4×4拉丁方试验,亚麻籽添加水平分别为75、150和225 g/d。试验期180 d,每个拉丁方试验60 d,其中分为4期,每期15 d。试验期结束后屠宰,分别取尾油、板油、网油和皮下脂肪样品,检测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从亚麻籽加工方式的影响来看,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n-3)为对照组(12.81)>粉碎组(4.72)>生粒组(3.21)>炒粒组(1.63),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从肉羊不同部位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来看,n-6/n-3为皮下脂肪(3.64)>板油(3.52)>网油(3.05)>尾油(2.69),其中皮下脂肪与网油和尾油差异显著(P<0.05),板油与尾油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肉羊饲喂亚麻籽可显著强化体脂n-3 PUFA营养特性,其中炒粒的加工方式效果最佳;尾油n-3 PUFA营养价值和风味要显著高于网油和板油,最差的是皮下脂肪。
  • 庞德公, 杨红建, 曹斌斌, 武甜甜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40-9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将体外瘤胃发酵试验与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相结合,分析了高精料全混合日粮中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CU)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纤维降解的影响。试验用瘤胃液采自5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试验分为6组,各组CU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3×106、1.07×106、1.60×106、2.13×106、2.67×106 CFU/mL。测定72 h累计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随CU添加水平的升高,底物的营养物质(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失率、各时间点产气量、72 h累积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理论最大产气量和达到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微生物蛋白质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丙酸、戊酸与支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0或P<0.001),而乙酸、丁酸含量以及甲烷生成量则极显著降低(P<0.001)。因此,添加CU可提高瘤胃微生物纤维降解与发酵效率。此全混合日粮条件下,CU最适添加水平为2.67×106 CFU/mL。
  • 崔祥, 刁其玉, 张乃锋, 曾书秦, 刘策,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47-9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的饲粮对3~6月龄犊牛生长发育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约98日龄中国荷斯坦断奶母犊牛32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组,对应饲喂产奶净能分别为6.24、7.04、7.53和7.85 MJ/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2 d。于犊牛98、120、150和180日龄清晨空腹测定犊牛生长发育指标,并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试验全期(98~180日龄),4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4、0.75、0.78和0.84 kg/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151~180日龄,D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2)在180日龄,D组犊牛的体斜长较A组显著提高(P<0.05);D组犊牛体况评分极显著高于A组(P<0.01)。3)产奶净能为7.53和7.85 MJ/kg的饲粮可显著改善犊牛饲料转化率(P<0.05);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各日龄犊牛乳头长度影响不显著(P>0.05)。4)在试验全期,高产奶净能饲粮组(C、D组)犊牛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随饲粮产奶净能升高呈升高的趋势(P<0.10),血清尿素氮含量则出现降低的趋势(P<0.10)。5)饲喂产奶净能为7.04 MJ/kg的饲粮时,犊牛血清雌二醇和瘦素含量最高;饲喂产奶净能为7.85 MJ/kg的饲粮时,犊牛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最低。由此得出,饲喂产奶净能为7.53 MJ/kg的饲粮既可保持3~6月龄犊牛较高平均日增重(0.78 kg/d),又不会影响犊牛健康、体型及乳腺的正常发育。
  • 闵婉平, 蒋林树, 王宗义, 王俊杰, 方洛云, 金凯, 刘续航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62-9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奶牛原料乳风味物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8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各组在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的基础上调整粗饲料中干草比例,分别为羊草100%(对照组)、羊草50%+苜蓿干草50%(试验1组)、羊草50%+苜蓿干草25%+玉米秸秆25%(试验2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试验1组在第36天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日产奶量在第36天、第43天、第50天比第1天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较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乳脂含量(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乳蛋白和乳糖含量(P<0.05)。2)对照组醇类物质含量在第15天最高,为4.53 ng/mL,显著高于第36天和第50天(P<0.05);试验2组醛酮类物质含量在第36天最高,为5.44 ng/mL,显著高于第15天和第50天(P<0.05);在第15天试验2组烃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第50天的杂环类较第36天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不改变全混合日粮中精饲料的基础上,调整粗饲料组合可以增加原料乳风味物质中醇类、醛酮类物质的含量,降低不良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乳品质,其中羊草50%、苜蓿干草25%和玉米秸秆25%的组合较好。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周飘苹, 金敏, 吴文俊, 申屠基康, 黎明,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69-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对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试验选取东海区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野生组)、投喂冰鲜鱼的池塘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池塘组)、投喂冰鲜鱼的深水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冰鲜鱼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饲料组)以及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闽东族大黄鱼(闽东组)各6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n=6),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的常规营养成分(n=3)、氨基酸组成(n=3),背部肌肉脂肪酸组成(n=3)以及全鱼重金属(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n=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组大黄鱼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深水网箱组、池塘组以及冰鲜鱼组(P<0.05),而不同养殖模式的各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组大黄鱼脏体指数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闽东组(P<0.05)。2)野生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脂肪含量最低,但与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均以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较高,且这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池塘组、深水网箱组和闽东组。4)野生组、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大黄鱼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冰鲜鱼组、池塘组和闽东组,其中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闽东组最低。5)野生组大黄鱼全鱼汞含量较高,饲料组大黄鱼全鱼镉含量较高,但各组大黄鱼全鱼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模式以及不同饵料来源对大黄鱼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的养殖模式和投喂相同饵料的情况下,不同品系大黄鱼的营养成分仍存在差异。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朱晓强, 李福昌, 李万佳, 付朝晖, 张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81-9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维生素A沉积、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50±0.14)kg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 000、10 000、20 000和40 0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獭兔毛皮重量和毛皮面积影响极显著(P<0.01),对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血清及肝脏维生素A含量影响显著(P<0.05),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均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血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维生素A可以极大地改善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性能,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GSH-Px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肝脏T-SOD活性和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獭兔饲粮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水平为10 000 IU/kg。
  • 张彩霞, 李福昌, 李冰, 付朝晖, 李万佳, 朱晓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89-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胆碱水平对3~5月龄獭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盲肠发酵及毛皮质量的影响。选用20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胆碱实测水平为0.08%(A组)、0.09%(B组)、0.10%(C组)、0.11%(D组)和0.12%(E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饲粮胆碱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P<0.000 1)和料重比(P=0.000 2)。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D组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饲粮胆碱水平显著影响血清尿素氮(P=0.048 2)和总蛋白含量(P=0.011 7),而对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A组相比,B、C和D组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C、D和E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胆碱水平极显著影响盲肠内容物pH(P<0.000 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00 1)、乙酸比例(P=0.003 2)、乙酸/(丙酸+丁酸)(P=0.004 5),显著影响丙酸比例(P=0.030 7),但对丁酸比例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A组相比,C、D和E组pH极显著降低(P<0.01),D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D和E组乙酸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C、D和E组丙酸比例显著升高(P<0.05),C、D和E组乙酸/(丙酸+丁酸)极显著升高(P<0.01)。饲粮胆碱水平极显著影响毛皮面积(P<0.000 1),显著影响毛皮重量(P=0.015 6),但对毛皮厚度和被毛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D和E组毛皮面积极显著高于A、B和C组(P<0.01),D组毛皮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獭兔饲粮适宜的胆碱水平为0.11%。
  • 郭俊刚, 张铁涛, 崔虎,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996-10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25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平均体重为(4.88±0.60)kg,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正对照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8%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6%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6%的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2%、0.4%、0.6%、0.8%和1.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0.6%蛋氨酸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0.2%蛋氨酸组(P<0.01),并且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4%、0.8%、1.0%蛋氨酸组和正对照组(P<0.05);0.6%蛋氨酸组干皮长显著长于0.2%、0.4%、0.8%蛋氨酸组和负对照组(P<0.05),并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6%蛋氨酸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及粗脂肪消化率与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或P<0.01);1.0%蛋氨酸组半胱氨酸消化率和蛋氨酸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0.6%蛋氨酸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0.2%、0.4%、1.0%蛋氨酸组及负对照组(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0.6%蛋氨酸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1.0%蛋氨酸组和负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本试验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26%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6%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99%时,能够满足冬毛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相应的毛皮参数较为理想。
  • 贡筱, 郭俊刚, 吴学壮, 刘志,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04-10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55±5)日龄健康蓝狐84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8、1×109、1×1010 CFU/kg的枯草芽孢杆菌,Ⅴ、Ⅵ、Ⅶ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8、1×109、1×1010 CFU/kg的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57 d。结果表明: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可知,Ⅲ、Ⅳ组显著高于Ⅶ组(P<0.05);比较各试验组的料重比可知,Ⅲ、Ⅳ组显著低于Ⅶ组(P<0.05)。Ⅲ、Ⅳ、Ⅴ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各试验组的脂肪消化率可知,Ⅲ、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Ⅵ、Ⅶ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Ⅵ、Ⅶ组的氮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试验组均有所升高,其中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Ⅱ、Ⅲ、Ⅳ、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Ⅵ、Ⅶ组(P<0.01),且Ⅲ、Ⅳ、Ⅴ组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1×1010 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 CFU/kg粪肠球菌时育成期蓝狐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赵天章, 李慧英, 王志刚, 李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11-10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及小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5%、1.0%和2.0%的APS。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以1.0%APS组效果最佳。2)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42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二者分别以1.0%和0.5%APS组最高。3)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增加iNOS活性,促进小肠iNOS mRNA的表达,42日龄时小肠iNOS mRNA的表达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其中以1.0%APS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APS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与iNOS mRNA的表达和活性以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 刘国娟, 刘大程, 卢春芳, 胡红莲,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19-1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固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的优化。试验采用DPS软件中的混料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共配伍成14种复合菌固态发酵培养基和14种发酵工艺,通过测定发酵固态料中的活菌数及β-葡聚糖、甘露聚糖、有机酸含量筛选优良组方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优化后复合菌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麸皮52.69%、玉米皮20.45%、玉米粉16.07%、米糠4.09%、棉籽粕1.86%、豆粕3.99%、无机盐0.85%;2)发酵工艺优化为含水量60%、pH 8.0、温度30 ℃、时间46 h,此时活菌数为6.71×108 CFU/g、葡聚糖含量为279.83 mg/g、甘露聚糖含量为156.82 mg/g、酒石酸含量为2.78 mg/g、苹果酸含量为8.28 mg/g、柠檬酸含量为1.34 mg/g、丁二酸含量为2.54 mg/g。由此可见,本试验优化了复合菌固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刘斌, 秦志华, 黄娟, 张廷荣, 刘文达, 王述柏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28-1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基因豆粕对崂山奶山羊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器官中外源基因转移的影响。选取30只50日龄崂山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精饲料分别以非转基因豆粕和转基因豆粕(MON89788和GTS40-3-2)配制,粗饲料均为干草。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2组奶山羊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奶山羊肌肉的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2组间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奶山羊肌肉、肝脏、胰腺、肾脏、脾脏、胸腺、肺、心脏、皱胃、小肠组织的外源基因,均未检测出转基因片段。可见,转基因豆粕(MON89788和GTS40-3-2)对崂山奶山羊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转基因豆粕的外源基因在奶山羊肌肉及各组织器官未发生水平转移。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杨桂芹, 韩钰婧, 刘海英, 刘国华, 郑爱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34-1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对肉仔鸡排泄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包括2个ME水平:12.55、13.18 MJ/kg,3个DLys水平:0.80%、0.95%、1.10%,依据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取360只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高ME低DLys组肉仔鸡排泄物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和氮(N)含量最低,高ME中DLys组异亮氨酸(Il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含量最低,低ME低DLys组总能(GE)、磷(P)含量最低。2)肉仔鸡排泄物挥发性盐基氮与总有机酸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增加。ME与DLys的互作效应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ME组VFA含量随DLys水平的升高而增加,高ME组VFA含量随DLys水平升高而降低。pH随ME、DLys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减少肉仔鸡排泄物N、P、挥发性盐基氮等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适宜ME和DLys水平分别为12.55 MJ/kg和0.80%(ME/DLys=1.549 MJ/g)或13.18 MJ/kg和0.80%(ME/DLys=1.198 MJ/g)。
  • 高增兵, 余冰, 郑萍, 何军, 毛湘冰, 虞洁, 刁慧, 严鸿林, 王曲圆,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44-1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内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苯甲酸对仔猪消化道食糜pH、微生物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影响;体外试验旨在进一步探讨苯甲酸对约氏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直接作用。1)体内试验,选取20头体重为(18.75±0.20)kg的健康“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苯甲酸组(5 000 mg/kg),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4 d。2)体外试验,以体内试验测定的肠道食糜中苯甲酸浓度及消化道食糜pH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不同苯甲酸浓度(0、5、15、30、200、1 000 mg/L)及pH(5.0、5.5、6.0、6.5、7.0)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约氏乳杆菌JJB3的影响。结果表明:1)体内试验,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回肠食糜中苯甲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胃、回肠、结肠食糜pH(P<0.05),极显著降低直肠食糜pH(P<0.01);显著提高回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有提高回肠和盲肠食糜中双歧杆菌及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10);对盲肠食糜中微生物代谢产物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提高的趋势(P<0.10)。2)体外试验,约氏乳杆菌JJB3 OD600值随着pH提高而增加,对苯甲酸浓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5、15、30、200 mg/L苯甲酸均具有一定的益菌能力,其中30和200 mg/L的益菌能力更好;不同浓度苯甲酸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在pH为5.0和5.5时,高浓度的苯甲酸抑菌能力更明显。研究表明,饲粮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降低了仔猪消化道食糜pH,促进了有益菌的生长,改善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并提高微生物代谢产物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
  • 周笑犁, 刘俊锋, 吴琛, 耿梅梅,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55-10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饲粮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环江香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8.14±3.45)kg的环江香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Arg组和NCG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83%L-Arg+0.88%米糠和0.08%NCG+1.71%L-丙氨酸,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71%L-丙氨酸。饲喂45 d后称取体重,放血处死,采集肝脏和背最长肌,测定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的含量、肝脏和背最长肌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Arg可显著降低肌肉C18:0含量(P<0.05),显著下调肝脏乙酰CoA羧化酶α(ACCα)以及肌肉ACCα和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P<0.05),显著上调肝脏PPARγ mRNA表达(P<0.05);饲粮添加NCG可显著下调肝脏ACCα和脂蛋白脂酶(LPL)以及肌肉ACCα、脂肪酸合成酶(FAS)和LPL mRNA表达(P<0.05),显著上调肌肉PPARγ mRNA表达(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Arg或NCG可调节肝脏和背最长肌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降低背最长肌中C18:0的含量。
  • 许兰娇, 万根, 黎观红, 游金明,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61-10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57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80 mg/kg)中分别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84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添加水平对9~12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提高而先升后降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泰和乌骨鸡取得最佳组织黑色素沉积时,玉米-豆粕型饲粮适宜铜添加水平为50~72 mg/kg。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对9~12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适宜水平的铜可提高组织黑色素含量。
  • 王荣蛟, 信爱国, 张春勇, 李美荃, 梅文南, 安清聪, 陈克嶙, 郭荣富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68-1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锌对“杜洛克×长白×约克”(DLY)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学、小肠黏膜金属硫蛋白1(MT1)和组织急性期蛋白(APP)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乳酸锌对仔猪免疫调节的机制。选用24头(公母各占1/2)35日龄DLY仔猪为研究对象,试验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锌,使锌添加量达到10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5 d。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锌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P<0.05),极显著增加小肠绒毛长度和降低隐窝深度(P<0.01)。添加乳酸锌显著诱导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MT1 mRNA和肝脏、胰脏、脾脏、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APP mRNA表达上调(P<0.05),小肠MT1 mRNA表达谱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被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α1-酸性糖蛋白(AG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mRNA以胰腺、肾脏和肝脏表达量最高,而脾脏和十二指肠则微量表达。结果提示,添加乳酸锌可极显著增加仔猪小肠绒毛长度,降低隐窝深度,改善养分消化利用;通过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MT1 mRNA表达量,诱导机体组织CRPHPAGPSAA mRNA表达上调的方式,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从而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
  • 张昊, 李悦, 杨丽, 王建军, 王恬, 赵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77-1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型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MCT)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吸收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0头22日龄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含2.9%豆油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1.4%液体MCT、1.4%固体MCT替代同一水平的豆油,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14 d,固体MCT使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3.15%(P<0.05),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D-木糖的含量(P<0.05);2种剂型MCT均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固体MCT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试验15~28 d及试验全期(1~28 d)的各项指标,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MCT替代部分豆油可促进断奶后2周内仔猪肠道吸收能力的恢复,改善蛋白质代谢,进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 王月超, 蔡辉益, 闫海洁, 陈晓琳, 张姝, 张爱华, 杨斌, 郭军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85-10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爱拔益加(AA)肉公鸡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组织学特性,建立骨骼肌纤维直径与活重、肌肉重的异速生长模型,为营养因子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提供理论支持。选用1日龄AA肉公鸡84只(1个组),随机分为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14只鸡。按照NRC(1994)推荐营养水平配制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能较好拟合AA肉公鸡活重、胸肌重和腿肌重随日龄的变化关系,R2≥0.97,拐点日龄分别为41.18、35.64和38.63日龄。骨骼肌纤维直径随日龄增加不断增加,同日龄不同骨骼肌纤维直径和生长强度不同,胸肌纤维在7日龄生长强度最高,大腿肌纤维在14、35日龄生长强度最高,小腿肌纤维在14日龄生长强度最高。幂回归能较好拟合肌纤维直径随日龄的变化关系,R2≥0.91。胸肌、大腿肌、小腿肌纤维直径与活重的曲线回归异速方程拟合结果分别以幂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多项式回归、多项式回归和线性回归最好;胸肌纤维直径随胸肌重变化的拟合方程中以幂回归、多项式回归最好,R2≥0.99,大腿肌纤维直径随腿肌重变化的拟合方程中以多项式回归最好,R2=0.97,小腿肌纤维直径随腿肌重变化拟合方程中以对数回归、多项式回归最好,R2≥0.99。以上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 卢俊姣, 翟少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095-1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葡多酚(GPC)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脂水平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25±0.07)g的吉富罗非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和800 mg/kg GPC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GPC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日摄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P<0.05),但各GPC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摄食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GPC添加组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GPC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200 mg/kg添加组外,其他GPC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GPC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GPC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GPC添加组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GPC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00和800 mg/kg添加组肝胰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GPC添加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200 mg/kg组的活性最高;各GPC添加组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800 mg/kg添加组的含量最低。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PC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调节血脂水平,增强肝胰脏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吉富罗非鱼饲料中GPC添加水平为200 mg/kg。
  • 杨晶晶, 姜志强, 左然涛, 王双耀, 温施慧, 孙航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103-1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绒杜父鱼卵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本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绒杜父鱼卵的一般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绒杜父鱼卵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7.26%(鲜重基础),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分别为78.77%、33.24%、38.95%(干重基础),EAA/TAA、EAA/NEAA分别为0.42、0.85;蛋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氨基酸评分(AAS)为0.82,化学评分(CS)为0.47。绒杜父鱼卵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5.19。绒杜父鱼卵中粗脂肪含量为2.83%(鲜重基础),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4.73%、23.86%、50.29%。 此外,绒杜父鱼卵中C20:5n-3(EPA)+C22:6n-3(DHA)含量高达40.59%,EPA/DHA为0.68。由此得出,绒杜父鱼卵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较为适合生产鱼子酱。
  • 于宁, 朱站英, 冯文和, 黄卫, 赵朝阳, 王军, 华雪铭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111-1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能量蛋白质比(E/P)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指标、肌肉组成、消化酶活性以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确定克氏原螯虾饲料最适E/P。配制5种不同E/P的相同粗蛋白质(CP)水平的半精制试验饲料,饲料CP水平为35%,E/P分别为32、34、36、38和40 MJ/kg,饲养平均体重(8.41±1.12)g的克氏原螯虾60 d。结果显示:成活率、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均随着E/P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E/P 36 MJ/kg组呈现最高水平,且在E/P 36 MJ/kg组饲料系数最低。不同饲料E/P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的水分、CP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E/P上升,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E/P 36 MJ/kg组的蛋氨酸(Met)和精氨酸(Arg)含量显著高于E/P 32和40 MJ/kg组(P<0.05)。随着E/P升高,克氏原螯虾体内肝胰腺的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活性与肠道的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E/P 36、36、36和34 MJ/kg组达到最高水平;肠道的淀粉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别在E/P 36和40 MJ/kg组呈现最低值和最高值(P<0.05);各组克氏原螯虾肠道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E/P上升,克氏原螯虾的摄入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P 36和38 MJ/kg组摄入能分别为52.63和51.19 KJ,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生长能/摄入能、排泄能/摄入能和粪能/摄入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呼吸能/摄入能和蜕皮能/摄入能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合以上各指标,克氏原螯虾饲料适宜E/P为34~36 MJ/kg。
  • 迟晓星, 张明玉, 张涛, 郑丽娜, 张丽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4): 1120-1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及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的影响。将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GEN低、中、高剂量组及雌激素组。按照胰岛素联合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建立PCOS试验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选择10只大鼠进行试验。剂量组分别给予5、10、20 mg/kg GEN,雌激素组给予0.5 mg/kg己烯雌酚,受试物灌胃给予,持续15 d,观察动情周期10 d。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Bcl-2和Bax mRNA表达量。同时测定大鼠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GEN能提高大鼠卵巢组织中Bcl-2 mRNA表达量,降低Bax mRNA表达量,并且可调节卵巢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其作用效果与雌激素相似。GEN可以增强大鼠卵巢组织中Bcl-2 mRNA表达量,拮抗Bax mRNA表达量,推测这是GEN改善PCOS卵巢功能的作用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