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王裕玉, 赵璐, 郭晓华, 张新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01-6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南极磷虾是一种重要的海产品资源,因其具有生物量大、营养丰富、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证实南极磷虾粉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免疫性能等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粉的营养特性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和应用,以期为南极磷虾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南极磷虾粉作为新型蛋白质资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推动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开发。
  • 刘娜, 焦京琳, 饶正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12-66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霉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加强日常饲料质量安全监管,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综述了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检测标准及近年来主流色谱质谱的检测技术,为日后的霉菌毒素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 舒燕, 王升平, 龚平, 邬理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23-6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硅(Si)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对多种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其对动物的生物学作用报道较少,其作用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本文将从硅的生物来源、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动物对硅的吸收、硅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转运等方面综述动物硅营养的研究进展,为硅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张珊珊, 宋静, 王家俊,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31-6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复杂,主要包括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微菌落的形成、生物膜的成熟和细菌脱落/扩散5个阶段,并且膜内细菌的耐药性极高。本文结合生物膜的特点和结构对各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同时简单介绍部分具有抗生物膜活性和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的抗菌肽(AMPs),以及可以提高AMPs抗生物膜效果的纳米递药系统,阐述AMPs抗生物膜机制,以期为细菌生物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赵梓含, 张爱忠, 潘春媛, 姜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41-66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碱性多肽物质,是昆虫先天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它具有不易形成耐药性、广谱抗菌、分子质量小等特点,并且对病毒、细菌、真菌、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目前,在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中都分离到了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抗菌肽。本文就昆虫抗菌肽的特点和种类、免疫机制、作用机制以及提高昆虫抗菌肽稳定性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对昆虫抗菌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 许涛, 叶茂, 金成龙, 王修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48-66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骨骼肌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Wnt信号网络则是调控其生长的主要枢纽。研究表明,R-spondin1作为Wnt信号网络的增强子,对骨骼肌稳态调节有重要作用。但是,R-spondin1参与其生长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期研究发现R-spondin1可介导卫星细胞调控骨骼肌损伤修复,且该过程与Wnt信号网络平衡有关。此外,Wnt信号网络功能发挥具有整体性,而骨骼肌生长对其时序性表达有严格要求。因此,研究R-spondin1调控Wnt信号网络对骨骼肌生长的作用机制,对增强动物生肌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R-spondin1参与经典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调控骨骼肌生长的功能,期望通过梳理R-spondin1作用机理以寻找新的研究靶点,为骨骼肌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田锦秀,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56-66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传统尿素相比,包被缓释尿素具有很多优势,能有效维持瘤胃氨浓度,提高动物对氮的利用率,提高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促进瘤胃发酵,提高动物生长性能;降低养殖场氨的代谢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的包被缓释尿素技术,并对其评价方法以及动物试验效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包被缓释尿素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欣, 童津津, 赵佳桢,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66-66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从妊娠、分娩到泌乳的各个时期机体均在经历一系列代谢和生理适应性变化。氧化应激是奶牛疾病发生的深层次代谢重要诱因,导致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功能失调,增加奶牛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因此,缓解氧化应激对奶牛机体及代谢的损伤,是保障奶牛高效生产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目前植物提取物因其具有优良生物活性、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抗氧化和替代抗生素等功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围绕奶牛在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失衡三个方面的联动效应及植物提取物在调控奶牛代谢性疾病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 李彦军,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76-66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蒸汽爆破是一种新的高效预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技术,主要通过蒸汽爆破改变秸秆的理化结构。蒸汽爆破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秸秆在瘤胃内的消化率,促进秸秆资源饲料化,对解决我国粗饲料资源短缺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蒸汽爆破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进展,并对蒸汽爆破对秸秆理化结构的影响以及蒸汽爆破秸秆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 牛慧,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84-6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已经成为调节炎症信号转导等不同生物过程中信号转导的重要机制,并且与动物机体的炎症疾病息息相关。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是2个典型的炎症反应分子驱动因子,而泛素化修饰在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激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病原体、炎性因子和自由基激活NF-κB中的泛素化调节作用,以及NLRP3炎性小体激活中的泛素化调节作用,旨在为调控机体的炎症水平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提高动物机体健康。
  • 胡爱心, 刘金松, 许英蕾, 吴艳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90-6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作为重要的饲用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其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环境、增强免疫力和维持动物健康等作用。乳酸菌发挥益生功能的重要机理之一是抑制肠道病原菌。本文从抑菌物质、竞争黏附位点、调控肠道菌群平衡及激活宿主免疫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乳酸菌抑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对畜禽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乳酸菌替代抗生素应用于防治病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胡胜兰, 肖昊, 王丽, 黄琳,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699-6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揭示大豆异黄酮对氧化应激条件下仔猪肠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在FeSO4/H2O2建立仔猪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处理48 h后,测定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免疫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试验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氧化对照组。结果表明:与氧化对照组相比,添加10~40 μmol/L大豆异黄酮后显著提高了细胞增殖率(P<0.05),显著降低了细胞凋亡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化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细胞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P<0.05);10~80 μmol/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内TNF-α含量显著低于氧化对照组(P<0.05);此外,氧化处理提高了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含量和Jun N-末端蛋白激酶(JNK)活性。添加20 μmol/L大豆异黄酮对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F-κB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体外氧化应激仔猪肠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调控NF-κB和JNK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
  • 代发文, 林涛, 苏保元, 姚宏明, 古殿超, 杨瑶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09-6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用竹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仿生消化试验测定常规竹粉(GB)和超微竹粉(SB)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及其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料IVDMD的影响。动物试验选择28日龄、体重[(7.88±0.58)kg]相近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常规竹粉和超微竹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13 d。结果表明:1)超微加工处理改变了常规饲用竹粉的粒径分布值,超微竹粉的IVDMD显著高于常规竹粉(P<0.05)。饲用竹粉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料的IVDMD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2%常规竹粉或超微竹粉均显著降低断奶仔猪料的IVDMD(P<0.05)。2)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竹粉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超微竹粉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常规竹粉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竹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竹粉和常规竹粉组断奶仔猪的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常规竹粉组的粪便乳酸杆菌数和总需氧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超微竹粉组的粪便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竹粉组断奶仔猪的粪便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而梭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常规竹粉组的粪便奥尔森姓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而乳酸菌属相对丰度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饲用竹粉的添加水平增加会降低断奶仔猪料的IVDMD,添加1%超微竹粉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粪便菌群组成,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提高生长性能。
  • 李悦, 张昊, 陈亚楠, 陈跃平, 杨敏馨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21-67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生长性能、肝脏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从6窝符合正常初生重(NBW)和IUGR选择标准的新生仔猪中,每窝选择1头NBW和2头IUGR雄性仔猪(共18头),自然哺乳至7日龄,随后分至NBW对照组、IUGR对照组和IUGR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NBW对照组和IUGR对照组饲喂基础配方乳,IUGR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配方乳中添加1.0 g/kg甜菜碱(以乳粉干物质计)的试验配方乳。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1)与NBW对照组相比,IUGR显著降低了仔猪7和21日龄体重以及7~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IUGR对照组仔猪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较NBW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UGR试验组仔猪血浆ALT活性较IUGR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与NBW对照组相比,IUGR对照组仔猪肝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和肝脏丙二醛(MDA)、蛋白羰基(PC)以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肝脏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C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S-腺苷蛋氨酸(SAM)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IUGR对照组相比,IUGR试验组仔猪肝细胞ROS水平和肝脏P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γ-GCL活性以及T-GSH、GSH和SAM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添加1.0 g/kg甜菜碱可改善IUGR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
  • 王仁杰, 赵金标, 赖金花, 付慧洋, 雷燕, 吕继蓉, 李菊, 武振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30-6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粪便中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头初始体重为(8.06±0.09)kg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粪便指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饲粮中添加300、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的粪便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450和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粪便中乙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6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粪便中戊酸和总挥发性性脂肪酸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仔猪腹泻率,改善炎症水平和肠道通透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复合植物精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0 mg/kg。
  • 马红, 马嘉瑜, 龙沈飞, 朴香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40-67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包被迷迭香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4头、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体重为(7.80±1.57)kg,采取完全随机区组原则,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迷迭香精油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包被迷迭香精油。试验期21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仔猪进行称重,每天记录投料量和剩料量,计算生长性能;试验第21天采集血液,测定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试验第19~21天采集粪便,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2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迷迭香精油组比对照组饲料转化效率提高了10.3%(P<0.05)。2组间血清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迷迭香精油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趋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7)。此外,迷迭香精油组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包被迷迭香精油可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养分表观消化率,进而改善仔猪饲料转化效率。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杨灿, 张玉婷, 唐小武, 唐青海, 杨海, 刘会敬, 宾冬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49-67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姜黄素对湘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60只1日龄湘黄鸡公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姜黄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mg/kg姜黄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5周。结果显示:姜黄素组湘黄鸡在试验第3周和第4周以及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湘黄鸡的胸肌占体重比例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4)。姜黄素组湘黄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组湘黄鸡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姜黄素可通过增强胸肌抗氧化能力,促进胸肌生长,进而提高湘黄鸡的平均日增重。
  • 阮栋, 周桂莲, 陈芳, 林厦菁, 苟钟勇, 范秋丽, 郑春田,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57-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硫胺素对1~63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确定不同生长阶段黄羽肉鸡硫胺素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别选取1、22、43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鸡进行3个试验,每个试验的饲养周期为21 d。试验1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公雏1 920羽,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鸡;试验2选取22日龄公鸡1 440羽,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鸡;试验3选取43日龄公鸡1 440羽,分组同试验2。1~21日龄、22~42日龄和43~63日龄各组饲粮硫胺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0.6、1.2、1.8、2.4、3.0、3.6和4.2 mg/kg。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和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硫胺素水平的升高,1~21日龄试鸡平均日采食量呈线性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P<0.05),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且平均日增重(r=0.779,P<0.05)和料重比(r=-0.688,P<0.05)均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饲粮硫胺素水平对22~42日龄和43~63日龄试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21日龄和42日龄试鸡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值随饲粮硫胺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增加(P<0.05),且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饲粮硫胺素添加水平为3.6 mg/kg时,21日龄试鸡血浆总抗氧化力显著提高(P<0.05),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饲粮硫胺素水平对21日龄、42日龄和63日龄试鸡大脑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随着饲粮硫胺素水平的升高,63日龄试鸡胸肌剪切力呈线性降低(P<0.05),鸡肉风味评分呈线性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硫胺素可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分别以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为效应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方程估测得到,1~21日龄、22~42日龄和43~63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饲粮硫胺素适宜水平分别为3.2、2.4、1.8 mg/kg和3.0、2.0、1.6 mg/kg。
  • 令狐克川, 王超, 张瑞强, 陈跃平, 温超,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71-6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维生素E沉积、抗氧化功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70只66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使蛋鸡产蛋率分别提高了4.13%和3.01%,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蛋鸡肝脏中维生素E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维生素E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均可显著提高空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肝脏GSH-Px活性和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均可以显著提高空肠黏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空肠黏膜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SH-Px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和蛋壳厚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促进肝脏中维生素E的沉积,增强蛋机体氧化功能和改善鸡蛋品质。从提高蛋鸡生产后期的生产性能来看,以添加1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效果较好;从改善蛋鸡生产后期的抗氧化功能及鸡蛋品质来看,以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养殖经济效益和添加成本等因素,饲粮中以添加100 mg/kg天然维生素E为宜。
  • 石海仁, 马雪英, 王燕, 鹏达, 臧蕾, 刘会杰, 冯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82-67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藏药"达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90日龄雪域白鸡9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500、800、1 000 g/t的藏药"达里"干粉。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方面,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蛋率均极显著上升(P<0.01),破损率和死淘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2)在蛋品质方面,试验第4周末,哈氏单位呈递增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800、1 000 g/t组哈氏单位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壳强度和厚度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在抗氧化性能方面,试验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4)在细胞因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有所变化,其中1 000 g/t组血清干扰素-γ(INF-γ)含量显著上升(P<0.05)。1 000 g/t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藏药"达里"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降低破损率和死淘率,改善蛋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1 000 g/t藏药"达里"添加效果最好。
  • 陈猜猜, 张红星, 金君华, 谢远红, 熊利霞, 刘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792-68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KL1和枯草芽孢杆菌Liu-c1微生态制剂对产蛋后期种母鸡的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将384只54周龄的京红1号父母代种母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KL1组、Liu-c1组和复合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8.0×107 CFU/只的副干酪乳杆菌KL1、枯草芽孢杆菌Liu-c1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副干酪乳杆菌KL1:枯草芽孢杆菌Liu-c1=1:1)。结果表明:1)复合组产蛋率较空白组提高8.84%(P<0.01),较KL1组和Liu-c1组分别提高2.90%和3.29%(P<0.05)。复合组种蛋合格率较空白组提高14.43%(P<0.01),较Liu-c1组提高4.84%(P<0.05),与KL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组料蛋比较空白组降低5.45%(P<0.01),较KL1组降低3.26%(P<0.05),与Liu-c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空白组回肠菌群多样性相比,复合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35.68%(P<0.0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减少92.02%(P<0.01),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11.73%和300.00%(P<0.01)。与空白组相比,复合组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分别增加34.51%和23.37%(P<0.05)。3)与空白组相比,复合组十二指肠鸡胰蛋白酶活性增加15.98%(P<0.01),中性蛋白酶活性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增加13.13%和48.50%(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绒腺比分别增加150.44%和51.87%(P<0.01)。综上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副干酪乳杆菌KL1:枯草芽孢杆菌Liu-c1=1:1)对提高产蛋后期种母鸡的肠道蛋白酶活性、绒腺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效果最佳。
  • 从光雷, 肖蕴祺, 张倩雲, 张雪, 张倚剑, 邵丹, 张安,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02-68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化香果单宁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浆抗氧化和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88羽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对照组(PT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PT100组)、500(PT500组)和1 000 mg/kg(PT1 000组)化香果单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PT500和PT1 000组21日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PT0和PT100组(P<0.05)。饲粮添加化香果单宁具有提高21日龄肉鸡的胸腺指数的趋势(P=0.076)。2)PT100组42日龄肉鸡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PT0、PT500和PT1 000组(P<0.05),且血浆CAT活性与化香果单宁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P<0.05)。PT0、PT100和PT500组42日龄肉鸡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PT1 000组(P<0.05),且血浆GSH-Px活性与化香果单宁添加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P<0.05)。PT100组42日龄肉鸡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PT0组(P<0.05),且血浆T-AOC与化香果单宁添加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相关(P<0.05)。3)PT100、PT500和PT1 000组42日龄肉鸡的血浆肌酐(CREA)含量显著低于PT0组(P<0.05),且血浆CREA含量与化香果单宁添加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相关(P<0.05)。PT100和PT500组21日龄肉鸡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PT0组(P<0.05)。饲粮添加化香果单宁具有降低42日龄肉鸡的血浆尿素氮(UN)和尿酸(UA)含量的趋势(P=0.096和P=0.070)。4)PT100组的盲肠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T0组(P<0.05),盲肠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T0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化香果单宁能够增加肉鸡盲肠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提高抗氧化功能,改善血浆生化指标,并且有利于肉鸡免疫器官发育。
  • 佘韶峰, 赵天章, 李慧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13-68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美洲大蠊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1%、2%、3%、4%和5%美洲大蠊虫粉替代基础饲粮中玉米和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4%美洲大蠊虫粉添加组肉鸡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5%添加组42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添加组(P<0.05),4%添加组28和42日龄时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P<0.05),3%、4%和5%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28日龄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P<0.05),3%和4%添加组胸肌45 min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美洲大蠊虫粉的添加水平提高到5%时,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综合以上指标,肉鸡饲粮中美洲大蠊虫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
  • 常枨, 耿爱莲, 张帆, 张倩倩, 王海宏, 初芹, 张剑, 晏志勋,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24-6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北京油鸡新配套系母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的赖氨酸水平,为制定北京油鸡新配套系饲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油鸡新配套系商品代10周龄母鸡21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6%、0.73%和0.80%。试验期为10~16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0~16周龄母鸡周平均体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0.80%组的死淘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油鸡新配套系母鸡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鸡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P<0.05),0.68%组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滴水损失显著低于0.73%组(P<0.05)。4)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溶菌酶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甘油三酯含量影响显著(P<0.05),0.66%组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0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66%组的血清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0.73%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综上所述,油鸡新配套系育成母鸡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14%条件下,赖氨酸水平为0.66%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张相伦, 刘基伟, 赵红波, 王蕾, 刘晓牧, 游伟, 秦立红, 赵玉民, 万发春, 张国梁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33-68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草原红牛呼吸代谢、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红牛饲养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选用12头体重相近[(473.08±14.20)kg]、健康的草原红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8.00%(低蛋白质组)、10.00%(中蛋白质组)和12.00%(高蛋白质组)的饲粮。试验期20 d,包括预试期18 d和正试期2 d。正试期间采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呼吸测热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时公牛颈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待测。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组草原红牛甲烷产生量、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和产热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上述各指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线性降低(P<0.05)。2)高蛋白质组草原红牛尿氮排泄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低蛋白质组消化氮和沉积氮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且上述指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草原红牛氮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草原红牛尿能排泄量有随饲粮粗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升高的趋势(P=0.056)。低蛋白质组草原红牛甲烷能排出量、甲烷能排出量/总能值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二者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线性降低(P<0.05);各组其余能量代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5)高蛋白质组草原红牛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各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以中蛋白质组效果最佳,推荐450 kg左右草原红牛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以10.00%为宜,消化氮和消化能日供给量分别为110.61 g/d和102.21 MJ/d,沉积氮和代谢能日供给量分别为98.17 g/d和92.67 MJ/d。
  • 王栋, 杜垣逸, 郑铎, 尤振东, 刘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43-6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PAL)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初生犊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AL组饲喂基础饲粮+2 000 mg/kg PAL。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1~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1~21日龄、57~63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1~21日龄和57~63日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PAL组犊牛21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56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63日龄血清Ig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21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与63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而63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PAL组犊牛21日龄肠道总菌和63日龄肠道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而21和63日龄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PAL可提高荷斯坦犊牛的ADG(1~21日龄),改善犊牛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腹泻率。
  • 王子苑, 陈光吉, 舒健虹, 张蓉, 马广智, 何廷章, 王小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53-6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73.58±64.40)kg的健康西门塔尔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G1组)和800 mg/kg(G2组)的胍基乙酸。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G2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降低(P<0.05);G2组的血浆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和G2组的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肌酐(CR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血液中肌酸转运蛋白(Cr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2(GAT2)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能下调血液中CrTAMPKGAT2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糖类分解代谢,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肉牛生长性能。
  • 谢亮, 龙江松, 伍志武,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64-68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源和微生态制剂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4头新疆褐牛杂交牛,平均体重为(407.48±36.13)kg,采用2×2双因子随机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精料补充料中,A组添加0.68 mg/kg无机硒;B组混合添加0.68 mg/kg无机硒和3%微生态制剂;C组添加0.68 mg/kg有机硒;D组混合添加0.68 mg/kg有机硒和3%微生态制剂。预试期14 d,正试期37 d。结果显示:1)硒源和微生态制剂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微生态制剂显著影响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对其他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硒源趋于显著影响瘤胃液乙酸/丙酸值(P=0.098),对其他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3)硒源对瘤胃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微生态制剂以及硒源与微生态制剂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各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4)硒源对瘤胃普雷沃菌属、NKA214菌群的相对丰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微生态制剂以及硒源与微生态制剂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各菌属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不同形式硒源和微生态制剂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瘤胃液氨态氮浓度,促进蛋白质的利用,添加有机硒可影响瘤胃菌群组成,降低瘤胃液乙酸/丙酸值,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 张洁, 王坤, 李浩, 陈情情, 邹彩霞, 林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76-68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及长度对水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32头体重为(41.90±6.31)kg、健康状况良好的(30±2)日龄的水牛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4组水牛犊牛分别饲喂(6.0±0.5)cm象草干草(LE组)、(3.0±0.5)cm象草干草(SE组)、(6.0±0.5)cm燕麦干草(LT组)和(3.0±0.5)cm燕麦干草(ST组)粗饲料。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6 d,其中正试期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断奶前35 d和断奶后21 d。测定水牛犊牛断奶前后粗饲料和精料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等指标;测定断奶后水牛犊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采集65日龄瘤胃液进行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1)水牛犊牛断奶前,ST组粗饲料ADFI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LT组ADG显著高于LE组(P<0.05),ST组F/G最小。断奶后,LT组ADG显著高于SE组和LE组(P<0.05),LT组F/G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2)水牛犊牛断奶后,LT组DM、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T组G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E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水牛犊牛断奶前,4个组水牛犊牛瘤胃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SE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T组(P<0.05)。水牛犊牛瘤胃细菌的优势菌属为月形单胞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SE组奥尔森氏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E组和ST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E组和LT组(P<0.05),锥体杆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E组和LT组(P<0.05)。综上可得,水牛犊牛断奶前后补充粗饲料能够提高生长性能,粗饲料不同来源和长度对水牛犊牛影响不同。水牛犊牛断奶前后燕麦干草在促进生长性能方面比象草干草优势更大。断奶前,短燕麦干草效果最佳;断奶后,长燕麦干草效果更佳。短的粗饲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断奶前水牛犊牛瘤胃菌群的稳态。长燕麦干草能够提高断奶后水牛犊牛对纤维物质的消化率。
  • 程光民, 陈凤梅, 伏桂华, 王广敬, 尹作国, 徐亚琼, 刘建胜, 徐相亭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89-68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沂蒙黑山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沂蒙黑山羊泌乳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胎次(2~3胎)、年龄(2~3岁)、体重[(29±3)kg]相近的即将分娩的80只沂蒙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A、B、C和D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母羊。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15.34%、16.27%和17.47%的试验饲粮。母羊分娩当天即为试验正式开始时间,将母羊的泌乳期(91 d)分为泌乳前期(第1~28天)、泌乳中期(第29~70天)和泌乳后期(第71~91天)。结果表明:1)C和D组泌乳前期和泌乳中期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泌乳前期粗蛋白质采食量(CPI)显著高于B和C组(P<0.05),C和D组泌乳前期可消化粗蛋白质采食量(DCPI)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泌乳中期CPI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泌乳中期DCP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组泌乳后期CP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泌乳后期DCP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D组第70天和第91天母羊体重显著高于A和B组(P<0.05)。C和D组第28天、第70天和第91天羔羊窝重显著高于A组(P<0.05)。3)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母羊泌乳量分别在D、C和B组达到最大值,相对于A组增幅分别为36.47%、50.64%和17.04%(P<0.05)。4)C组泌乳前期和泌乳中期粗蛋白质、总能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和C组泌乳后期粗蛋白质、总能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5)D组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过高会抑制沂蒙黑山羊DMI,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不同泌乳期DCPI,从而影响母羊的泌乳量和羔羊的增重速度。泌乳前期沂蒙黑山羊适宜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27%~17.47%,泌乳中期为16.27%,泌乳后期为16.27%~17.47%。
  • 任国栋, 郝小燕, 刘森, 张宏祥, 武喜明, 耿海霞, 张洪亮, 张春香,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899-69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和甜菜碱(BT)对公羔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月龄、体重[(22.03±1.30)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为试验动物,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GAA(0或900 mg/kg)和BT(0或5 g/d),随机分为4个处理,各处理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充0(对照)、5 g/d BT、900 mg/kg GAA和5 g/d BT+900 mg/kg 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GAA显著提高饲料效率(P ≤ 0.05),添加BT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P ≤ 0.05),且GAA和BT对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具有显著互作效应(P ≤ 0.05)。2)饲粮中添加GAA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净肉重(P ≤ 0.05),添加BT显著提高眼肌面积(P ≤ 0.05),二者对屠宰性能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中添加GAA显著提高回肠长度(P ≤ 0.05);饲粮中添加GAA或BT对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GAA显著提高背最长肌pH24 hP ≤ 0.05),显著降低失水率(P ≤ 0.05),且有提高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P=0.096);添加BT有提高背最长肌pH24 hP=0.061)、降低失水率(P=0.061)的趋势;饲粮中同时添加GAA和BT对背最长肌失水率有显著互作效应(P ≤ 0.05),二者有提高背最长肌24 h亮度(L24 h*)值的趋势(P=0.07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GAA、BT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并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 刘笑梅, 郝小燕, 崔乔, 张宏祥, 武喜明, 耿海霞, 张洪亮, 张春香,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10-69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00(300GAA组)、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体重相近的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900GAA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3)900GAA组的摄入总能、消化能、甲烷能、代谢能、总能表观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900GAA组的摄入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900GAA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300GAA组和600GAA组无显著差异(P>0.05)。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改善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提高羔羊对饲粮能量和氮的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 王亚妮, 齐明江, 周玉香, 焦娜, 刘文茂, 王绿叶, 雇志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19-69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杞渣不同饲喂方式对育肥滩羊消化代谢、抗氧化能力与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因素1为枸杞渣添加量(5%、10%),因素2为饲粮状态(全混合颗粒料、全混合粉料)。选取健康无病、体重(25±1)kg的公羔滩羊32只,编号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羊。4组试验羊分别饲喂添加5%枸杞渣的全混合颗粒料(5%枸杞渣颗粒料组)、添加5%枸杞渣的全混合粉料(5%枸杞渣粉料组)、添加10%枸杞渣的全混合颗粒料(10%枸杞渣颗粒料组)和添加10%枸杞渣的全混合粉料(10%枸杞渣粉料组)。试验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共计95 d。其中,前期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中期和后期预试期均为5 d,正试期均为20 d。结果表明:1)5%枸杞渣颗粒料组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高,其中氮表观消化率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枸杞渣饲喂方式对第20天时血清GSH-Px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影响(P>0.05)。第20天5%枸杞渣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10%枸杞渣组(P<0.05),且颗粒料组显著高于粉料组(P<0.05)。3)相同枸杞渣添加量下,颗粒料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高于粉料组,并且在枸杞渣添加量为5%时滩羊免疫性能最佳。由此可见,饲喂添加5%枸杞渣的全混合颗粒料可提高育肥滩羊对饲粮中养分的消化率,并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
  • 卢童童, 王俊奎, 罗芳, 和东迁, 陈丽尧, 张倩, 吴少飞, 郭延生, 张瑞雪, 陶金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30-69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滩羊血浆代谢物的差异,筛选候选生物标志物。采集公、母滩羊血浆各13份,共计26份(其中极高RFI公、母羊血浆各7份,极低RFI公、母羊血浆各6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组别滩羊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极低RFI公羊vs极高RFI公羊组中5种差异代谢物下调;极低RFI母羊vs极高RFI母羊组中2种差异代谢物下调;极低RFI羊vs极高RFI羊组中4种差异代谢物下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合箱式图进一步检测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分组的识别能力,结果显示,在公羊血浆中β-羟基异戊酸、庚酰肉碱、壬酰肉碱、壬酰肉碱异构体对RFI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在母羊血浆中十八碳二烯酰肉碱对RFI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综上所述,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脂肪代谢,其中血浆中β-羟基异戊酸、庚酰肉碱、壬酰肉碱、壬酰肉碱异构体可作为公滩羊RFI生物标志物,十八碳二烯酰肉碱可作为母滩羊RFI生物标志物。
  • 张娟, 史文娇, 韩雪林, 张磊, 李苏涛, 冯启贤, 李妍, 阳伏林, 周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41-6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苹果酸和嗜酸乳杆菌对圆叶决明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亚热带地区豆科牧草青贮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对照组(CK组,无添加)、嗜酸乳杆菌组(试验Ⅰ组,添加1×106 CFU/g嗜酸乳杆菌)、苹果酸组(试验Ⅱ组,添加1%苹果酸)、苹果酸和嗜酸乳杆菌组(试验Ⅲ组,添加1%苹果+1×106 CFU/g嗜酸乳杆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和Ⅲ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2)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pH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和Ⅲ组氨态氮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K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Ⅲ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CK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和Ⅲ组未被定义叶绿体(unidentified_chloroplast)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Ⅲ组普氏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添加苹果酸和嗜酸乳杆菌均能够有效改善圆叶决明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其中单独添加嗜酸乳杆菌青贮效果较好。
  • 吴玮琪, 赵宏杰, 金晓, 徐元庆, 闫素梅,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53-69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喷淋和风扇对高温季节驴驹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激素指标的影响,为驴驹热应激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4头日龄[(51.95±2.24)d]、体重[(56.80±5.34)kg]相近、无亲缘关系的驴驹,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喷淋组、喷淋+风扇组、风扇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头驴。试验期28 d。每日07:00和14:00补喂相同的饲粮,其余时间自由吮食母乳,自由饮水。试验期间喷淋+风扇组、风扇组每天11:00-17:00开启风扇,在此期间喷淋组、喷淋+风扇组每隔1 h进行1次喷淋,每次喷淋2 min。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驴驹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泌乳母驴挤奶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驴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风扇组、喷淋+风扇组驴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风扇组、喷淋+风扇组驴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喷淋组驴驹血清中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驴驹血清中甲状腺素(T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风扇组、喷淋+风扇组驴驹血清中胰岛素(INS)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驴驹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试验各处理均能缓解热应激对驴驹免疫功能及激素的影响,并且显著提高了驴驹平均日增重,其中风扇、喷淋+风扇效果相对较好。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彭凯, 萧鸿发, 莫文艳, 王国霞, 黄燕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64-69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加州鲈血清代谢物、抗氧化与免疫指标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4.9±0.1)g的加州鲈鱼苗5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分别投喂G0(基础饲料,鱼粉添加比例为45.0%)、G7.5(替代鱼粉比例为7.5%)、G15.0(替代鱼粉比例为15.0%)、G22.5(替代鱼粉比例为22.5%)和G30.0(替代鱼粉比例为30.0%)5种等氮等脂饲料,养殖周期为62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15.0~G30.0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G22.5和G30.0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30.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G7.5~G30.0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补体3含量显著增加(P<0.05);G15.0~G30.0组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7.5~G30.0组肠道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且随着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比例越高,肠道组织损伤越严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提高了加州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但不同程度地损伤了加州鲈肝脏功能和肠道组织结构,建议饲料中应当谨慎添加。
  • 梁艺馨, 邬国强, 杨叶欣, 刘超, 刘奕, 牟希东, 汪学杰, 胡隐昌, 宋红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73-69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脂或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13.50±0.50)g的红白锦鲤630尾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其中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Q0),另外6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全脂或脱脂磷虾粉(鱼粉替代水平分别为10%全脂、20%全脂、30%脱脂、10%脱脂、20%脱脂、30%脱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Q10、Q20、Q30、T10、T20、T30,投喂共计60 d,结束后测量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Q0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可显著提高红白锦鲤的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肥满度。2)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水平的升高,红白锦鲤体表红色区域各组间亮度(L*)值无显著差异(P>0.05),红度(a*)和黄度(b*)值均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全脂磷虾粉对体色的改善优于脱脂磷虾粉。3)全脂组(Q10、Q20和Q30)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脱脂组(T10、T20和T30)AST/ALT比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使用适量全脂或脱脂磷虾粉替代鱼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红白锦鲤的生长性能,改善体色,优化血清生化指标。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推荐在鱼粉添加水平为500 g/kg的锦鲤饲料中,全脂磷虾粉的替代水平为20%~30%,脱脂磷虾粉的替代水平为10%~20%。
  • 王红明, 丁雪婧, 陈俭, 宋守钢, 谭北平,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82-69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转录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24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6.00±0.3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甘露寡糖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甘露寡糖。养殖8周后,分析甘露寡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转录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1)甘露寡糖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甘露寡糖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出9 96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 801个表达上调,6 163个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显著富集。KEE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吞噬体、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免疫球蛋白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相关通路中显著富集。4)甘露寡糖组肠道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肠道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甘露寡糖组肠道发光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肠道德沃斯氏菌属、盐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0 mg/kg甘露寡糖可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杨烜懿, 宋紫菱, 植心妍, 赵旭民, 王光辉, 迟淑艳, 谭北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6999-7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鸡肉粉(EP)对初均重为(7.50±0.0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fuscoguttatus ♀×E.lanceolatus ♂)肌肉营养品质及肌肉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分别配制以0(EP0组,作为对照组)、3%(EP3组)、6%(EP6组)、9%(EP9组)、12%(EP12组)、15%(EP15组)和18%(EP18组)鸡肉粉等量替代鱼粉的7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630条珍珠龙胆石斑鱼被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放养于300 L玻璃钢桶。试验鱼每天表观饱食投喂2次(08:00和16:00),试验期共计56 d。结果表明:酶解鸡肉粉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背肌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EP6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EP0、EP3、EP9和EP18组(P<0.05),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EP12和EP15组(P<0.05),生肌调节因子家族中肌细胞因子5(Myf5)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P12、EP15和EP18组(P<0.05),肌肉生长正调控因子卵泡抑素(FST)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P0组(P<0.05),肌肉生长负调控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EP0和EP3组(P<0.05)。综上所述,6%酶解鸡肉粉等量替代鱼粉能够改善珍珠龙胆石斑鱼背肌的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提高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及肌肉生长正调控因子的表达,抑制肌肉生长负调控因子的表达。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刘公言, 姜文学, 杨丽萍, 刘策, 高淑霞, 孙海涛, 常莹, 白莉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12-7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生姜粉添加水平对安哥拉兔产毛性能以及血清激素、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生姜粉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毛兔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选用8月龄、体重相近的中系安哥拉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公母各占1/2)。4组安哥拉兔分别饲喂生姜粉添加水平为0(对照)、10、20、30 g/kg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喂1个养毛期(7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生姜粉添加水平对安哥拉兔的终末体重、耗料量、毛囊密度和产毛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生姜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试验兔的终末体重、耗料量、毛囊密度和产毛量均有提高,生姜粉添加水平为20 g/kg时可达到提高产毛量的效果。2)饲粮中生姜粉添加水平对安哥拉兔血清中甲状腺素(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褪黑素(MTL)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血清中IGF-1和MT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当生姜粉添加水平为30 g/kg时,各试验组血清中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中生姜粉添加水平对安哥拉兔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和30 g/kg生姜粉的试验组血清中TC、HDL、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4)饲粮中生姜粉添加水平对安哥拉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均显著升高,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添加20和30 g/kg生姜粉的试验组血清中T-AO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生姜粉作为安哥拉兔的饲料添加剂,能够调节脂质代谢,提高血清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提高产毛量,其适宜用量为20 g/kg。
  • 魏宇超, 王凤霞, 张灿, 孙东岳, 赵玉萍, 李宁, 闫俊彤,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21-7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肉兔肠道结构、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0日龄、体重[(1.15±0.05)kg]相近的健康肉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 g/t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2)试验Ⅰ组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盲肠pH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和Chao1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Ⅲ组OTU数目和Chao1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Ⅰ和Ⅱ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克里斯滕森氏菌R-7群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组瘤胃球菌科UCG-014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Ⅰ组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组Subdoligranulum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100 g/t)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提高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而过量添加会对肉兔的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闫俊彤, 张吉贤, 李金辉, 严慧, 郭云霞, 段春辉, 刘月琴, 纪守坤,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33-70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检索文献构建舍饲肉用绵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其影响因素数据集,建立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以期完善肉用绵羊DMI模型在我国肉用绵羊品种上的应用。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构建舍饲肉用绵羊DMI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库,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DMI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模型评估,运用方差分解方法进行DMI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包括DMI及其15个潜在影响因素的数据库,其中肉用绵羊代谢体重(MBW)、相对成熟度(RM)、平均日增重(ADG)和饲粮代谢能(ME)及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含量均可显著影响肉用绵羊DMI(P<0.05),且不存在共线性(VIF<5);本研究构建的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为DMI=98.48×MBW-379.70×RM+1.55×ADG+6.04×DM+26.38×ME+6.42×ADF+172.45×Ca-1 271.67(R2=0.90,P<0.05),模型预测偏差(MB)为0.11 g/d,预测误差(RMSPE)为7.59%,预测准确性高于CNCPS-S(2004)模型、NRC(2007)模型以及AFRC(1998)模型;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本模型可解释89%的DMI变异,动物(肉用绵羊)因素可解释其中61%的变异而饲粮因素可解释其中39%的变异,MBW、ADG和Ca含量是影响舍饲肉用绵羊DMI的主要因素,三者共解释了69%的DMI变异。综上所述,本研究解析了影响肉用绵羊DMI的因素,所获得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我国舍饲肉用绵羊DMI预测。
  • 杨金芬, 马存霞, 李毓敏, 杜雪燕, 郝力壮, 项洋, 拜彬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42-70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构建三江源东部地区天然混合牧草营养成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从三江源东部地区4个样点采集天然混合牧草样品301份,按照7:3的比例将样品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采用定标集样品的实测值及近红外光谱值进行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交叉验证,采用验证集样品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CP预测模型构建中数据预处理的最佳方法为标准正态化处理+去散射处理+二阶求导,NDF和ADF预测模型构建中数据预处理的最佳方法为多元离散校正+二阶求导。CP、NDF和ADF预测模型的定标决定系数(Rcal2)、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均高于0.900,预测模型对验证集样品的模型预测值与化学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验证决定系数(RCV2)均高于0.900,交叉验证相对标准差(RPDcal)和外部验证相对标准差(RPDCV)均大于3.00。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天然混合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本试验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 杨丽婷, 高亚男, 杨雪, 刘华伟,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50-70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M1(AFM1)与赭曲霉毒素A(OTA)对小鼠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48只4周龄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灌胃1%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AFM1组灌胃3.5 mg/kg BW AFM1,OTA组灌胃3.5 mg/kg BW OTA,AFM1+OTA组灌胃3.5 mg/kg BW AFM1+3.5 mg/kg BW OTA,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5 d。灌胃结束后,采用16S rRNA测序对小鼠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M1与OTA处理后,不论单独或者混合处理都会导致厚壁菌门、乳杆菌科、乳酸菌属、益生菌拟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瘤胃球菌科、肠杆菌科、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表明,AFM1、OTA单独及联合处理均改变了小鼠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损伤了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 祝锴烨, 吴秋雪, 罗海静, 张伟伟, 邵淑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62-70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紫云英苷对急性力竭运动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55表达的影响,试验将48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力竭运动组、50 mg/kg紫云英苷组、100 mg/kg紫云英苷组,除DMSO组外,其余3组小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4 h;紫云英苷组在力竭运动后分别灌胃50和100 mg/kg的紫云英苷,力竭运动组在力竭运动后灌胃等量生理盐水,DMSO组灌胃等量由生理盐水配制的0.1% DMSO。在灌注1 h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肝脏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活力和氧化相关miRNAs的表达。结果表明:与DMSO组相比,急性力竭运动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提高16.03倍(P<0.05),肝脏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活力降低43%(P<0.05),说明急性力竭运动导致了小鼠肝脏氧化损伤。与DMSO组相比,急性力竭运动后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升高6.29倍(P<0.01)。与力竭运动组相比,50 mg/kg紫云英苷组血清中ALT活性降低77%(P<0.05),肝脏组织中ASAFR活力升高1.77倍(P<0.05),肝脏组织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降低66%(P<0.01);100 mg/kg紫云英苷组血清中ALT活性降低91%(P<0.05),肝脏组织中ASAFR活力升高1.95倍(P<0.05),肝脏组织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降低60%(P<0.01)。上述结果说明紫云英苷可以部分修复急性力竭运动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
  • 陈茉, 白书宁, 王行, 吕浩, 董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70-70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南瓜多糖(PP)对大肠杆菌(ETEC)感染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选用4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组、ETEC组、PP组及ETEC+PP组,其中C组及ETEC组饲喂基础饲粮,PP组及PP+ETEC组饲喂试验饲粮。试验期共21 d,在第18~20天给小鼠灌服ETEC菌液以建立肠炎模型。试验测定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与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P显著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P<0.05),极显著降低了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P<0.01),并抑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极显著提高了小鼠血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其肝脏中的CAT活性和T-AOC相较于ETE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P显著降低小鼠肠道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而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PP显著降低肝脏中IL-6、TNF-α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PP可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机能及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由ETEC肠道炎症引起的机体损伤。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高胜涛, 马露,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78-70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估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及其在乳蛋白合成调控中的潜在作用。选取4头泌乳日龄、体重、产奶量相近的经产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交叉设计,试验分2期,每期包含预试期和试验期各9 d,2期之间间隔30 d。试验在大家畜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进行。预试期为热中性环境,自由采食。试验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热应激组(HS组,n=4)和配对限饲组(PFTN组,n=4)。结果表明:1)16个miRNA在HS组和PFTN组奶牛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Padj<0.05)。2)差异表达的miRNA中bta-miR-451可能参与了能量代谢的调控,bta-miR-184、bta-miR-218和bta-miR-493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调控,bta-miR-132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控,而bta-miR-382与乳腺组织中mRNA表达调控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由此可见,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中miRNA可能参与了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为进一步验证miRNA在热应激诱导的乳蛋白合成减少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曹恒, 杨美玉, 刘安国, 张梦杰, 曹云鹤, 陆文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092-7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硫色曲霉α-半乳糖苷酶基因(As-gal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对豆浆中大豆寡糖的酶解效果。以本实验室前期对硫色曲霉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为依据,选取1条功能鉴定为α-半乳糖苷酶的cDNA序列As-gal1进行基因分析,并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序列优化,构建优化型菌株进行72 h摇瓶发酵,测定酶学性质。对该工程菌株进行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用发酵罐所得粗酶酶解豆浆中的大豆寡糖。结果表明:1)该α-半乳糖苷酶基因As-gal1全长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诱导72 h后优化型工程菌株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3.20 U/mL。2)发酵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55℃;除pH 6.0外,在pH 4.0~8.0稳定性良好;耐热性较差,60℃ 10 min和70℃ 5 min即可近乎全部失活;该酶对大部分金属离子具有抗性,但其被MnSO4抑制,被FeCl3促进;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结果显示,甲醇诱导177 h酶活性可达最高,为190 U/mL,比摇瓶提高了约58倍。3)大豆寡糖酶解试验结果显示,55℃下加酶量为2 U/mL反应3 h时,豆浆中总寡糖的降解率为49.07%。综上所述,本试验选取的As-gal1异源表达后获得的α-半乳糖苷酶对大豆中寡糖具有较好的降解潜力。
  • 尚智援, 窦彩霞, 王克玮, 刘雪姣, 李海花, 乔家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05-7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B)缓解猪霍乱沙门氏菌(SC)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选用IPEC-J2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筛选诱导IPEC-J2细胞氧化损伤的SC适宜剂量。CB预处理细胞后,用SC感染细胞,通过小干扰RNA(siRNA)沉默IPEC-J2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表达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处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p38 MAPKSOD1、SOD2、GPX1、GPX2和Nrf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38 MAPK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CCK-8法和ELISA法确定1×103 CFU/mL为SC诱导IPEC-J2细胞氧化损伤的适宜剂量。与SC组相比,CB+SC组细胞中p38 MAPKNrf2及其下游基因在12 h后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siRNA沉默Nrf2基因后,siRNA组培养上清液GPX活性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siRNA+SC组相比,NC+CB+SC组和siRNA+CB+SC组细胞中抗氧化酶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38 MAPK被抑制后,与p38+SC组相比,p38+CB+SC组培养上清液GPX活性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CB通过激活p38 MAPK/Nrf2信号通路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缓解SC造成的IPEC-J2细胞氧化损伤。
  • 翟俊磊, 林颖, 王美艳, 高玉云, 王长康, 金灵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18-7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灵芝多糖对IPEC-1细胞增殖、周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灵芝多糖在仔猪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空白组和不同浓度(5、10、20、50、100、200、400和800 μg/mL)灵芝多糖组,CCK-8法检测IPEC-1细胞活力,利用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灵芝多糖对IPEC-1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构建的IPEC-1细胞炎症模型,设空白组、EHEC组以及不同浓度(5、10、20、50和100 μg/mL)灵芝多糖+EHEC组,测定灵芝多糖处理IPEC-1细胞后对EHEC的抑菌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IPEC-1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PEC-1细胞中IL-6、IL-1βTNF-αIL-1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空白组相比,灵芝多糖作用IPEEC-1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且24 h时细胞活力优于12 h时,故选择24 h作为最佳作用时间。灵芝多糖作用24 h,浓度为5~100 μg/mL时细胞活力优于浓度为200~800 μg/mL时。2)5、10、20、50和100 μg/mL灵芝多糖可显著抑制EHEC的增殖;50和100 μg/mL的灵芝多糖处理IPEC-1细胞24 h,显著提高细胞抗EHEC活性(P<0.05)。3)与空白组相比,EHEC组的IL-1β、IL-6和IFN-γ分泌量显著上升(P<0.05),IL-10分泌量显著下降(P<0.05);与EHEC组相比,5、10、20、50和100 μg/mL灵芝多糖+EHEC组的IL-6、TNF-α和IFN-γ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20、50和100 μg/mL灵芝多糖+EHEC组的IL-1β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5和50 μg/mL灵芝多糖+EHEC组IL-10分泌量显著上升(P<0.05)。4)与空白组相比,EHEC组的IL-1β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与EHEC组相比,50和100 μg/mL灵芝多糖+EHEC组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灵芝多糖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缓解IPEC-1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李文清, 王潇阳, 李晨婉, 张国只, 赵亚宁, 张宏禄, 李万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31-7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验证通过测序与预测分析靶向奶牛乳腺κ-酪蛋白(CSN3)的miRNA。应用乳腺组织的小RNA测序、TargetScan预测和RNAhybrid分析,筛选了4个可能靶向CSN3的miRNA,分别是bta-miR-33a、bta-miR-2284ab、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接着,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CSN3-3'非编码区(3'UTR)和4种miRNA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只有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能与CSN3-3'UTR结合(P<0.01)。牛奶体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趋势进一步验证了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与CSN3的靶向关系。这些结果提示,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可直接靶向CSN3,这可以解释从泌乳高峰期至泌乳后期牛奶中CSN3蛋白总量的减少。本试验结果为乳蛋白的调控研究提供了依据,并为miRNA的功能研究铺垫了道路。
  • 董旭晟, 李远杰, 法文静, 林雪彦, 胡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40-7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围产期不同时间段饲喂N-氨基甲酰谷氨酸(NCG)对其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胎次、产奶量和体况评分相近的80头围产期荷斯坦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A组:产前21 d开始饲喂NCG,至产犊当天结束;B组:产犊当天开始饲喂NCG,至产后第21天结束;C组:产前21 d至产后21 d始终饲喂NCG;D组(对照组):产前21 d至产后21 d始终饲喂不添加NCG的基础饲粮。NCG的添加量为每头奶牛20 g/d。产前10 d、产犊当天、产后21 d的3个时间点进行血样的采集,用于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分析。产后19~21 d采集乳样,用于乳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产前、产后或整个围产期饲喂NCG均能显著提高奶牛脂肪校正乳产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其中产后和整个围产期饲喂对脂肪校正乳产量的提高效果更好。产犊后饲喂NCG能显著降低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NCG在产犊前有升高奶牛血清白细胞介素-6、产后降低白细胞介素-6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围产前期、围产后期和整个围产期3个时期饲喂NCG都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围产后期和整个围产期添加对提高产奶量有更好的效果,但NCG添加对围产期奶牛的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影响较小。
  • 苏莹莹, 刘旭乐, 赵淑敏, 焦喜兰, 王成章, 李振田, 孙骁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48-7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对母猪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母猪、仔猪免疫功能和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胎次、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比例(0、5%、10%和15%)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从母猪妊娠83 d开始,至哺乳21 d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胰岛素(INS)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中催乳素(PRL)和INS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血清中INS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哺乳期耗料量、总耗料量和总饲料成本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的断奶仔猪头数、仔猪总收益和窝毛利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可以提高母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激素分泌,增加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和断奶仔猪头数,提高经济效益。
  • 陈祥宇, 孙二东, 陈一凡, 张丞, 王德贺, 郝二英, 周荣艳, 张波, 邸科前,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60-7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万寿菊提取物对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56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太行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在生产性能方面,2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组的产蛋率及平均蛋重均显著升高(P<0.05);2)在蛋品质方面,第28天时,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均可显著增加蛋黄颜色(P<0.05),添加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蛋黄中叶黄素含量(P<0.05);3)在免疫功能方面,第14天时,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个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第28天时,3个试验组血清IgA和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组血清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在抗氧化能力方面,第28天时,200和3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太行鸡的产蛋率,改善蛋黄颜色,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
  • 马婷婷, 邓珊, 朱少平, 陈艾玲, 钟雅静, 黄燕华, 付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69-7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青年种鸽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96对产蛋状况一致、健康的7月龄青年种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在青年种鸽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和1.5%黑水虻幼虫粉。预试期1周,正试期11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组种鸽产蛋数显著提高(P<0.05);1.5%组种鸽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各剂量组种鸽料蛋比均显著降低(P<0.05);饲粮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青年种鸽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0.5%组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各剂量组蛋白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1.0%组蛋壳重显著提高(P<0.05);1.0%和1.5%组蛋清重显著提高(P<0.05);1.5%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饲粮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鸽蛋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重及蛋壳颜色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组鸽蛋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鸽蛋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组种鸽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0.5%和1.0%组种鸽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1.5%组种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1.0%和1.5%组种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以提高青年种鸽的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综合考虑,黑水虻幼虫粉添加剂量为1.0%的饲喂效果相对最好。
  • 李蒋伟, 桂林生, 周力, 侯生珍, 王志有, 杨葆春, 马博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80-7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健康、体重[(22.14±0.02)kg]相近的高原型藏羊母羔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饲喂NFC/NDF为2.86(Ⅰ组)、2.69(Ⅱ组)、2.42(Ⅲ组)、2.06(Ⅳ组)、1.88(Ⅴ组)、1.63(Ⅵ组)和1.43(Ⅶ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试验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此外,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并采集瘤胃液,测定其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微生物菌落组成。结果表明:1)Ⅰ、Ⅱ、Ⅲ、Ⅳ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Ⅴ、Ⅵ、Ⅶ组(P<0.05),Ⅰ、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Ⅴ、Ⅵ、Ⅶ组(P<0.05)。2)Ⅰ、Ⅱ组瘤胃内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Ⅴ、Ⅵ、Ⅶ组(P<0.05),Ⅰ组瘤胃内乙酸含量显著低于Ⅴ、Ⅵ、Ⅶ组(P<0.05),Ⅰ、Ⅱ组瘤胃内丙酸含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瘤胃内丁酸含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Ⅱ组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真菌方面,Ⅳ、Ⅴ、Ⅵ和Ⅶ组瘤胃内丛赤壳科(Nectriaceae)、隔孢伏革菌科(Peniophoraceae)和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Ⅴ组瘤胃内曲霉科(Aspergillaceae)和黏毛菌科(Myxotrich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瘤胃内蜡壳耳科(Sebacin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细菌方面,Ⅴ、Ⅶ组瘤胃内奎因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Ⅵ组瘤胃内克里斯滕菌科_R-7_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Ⅵ和Ⅶ组瘤胃内瘤胃球菌科_NK4A214_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瘤胃内普雷沃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Ⅶ组瘤胃内毛螺菌科_NK3A20_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Ⅵ、Ⅶ组瘤胃内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当饲粮NFC/NDF为2.69时,不仅能够促进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同时也能够促进瘤胃发酵并提高微生物多样性。
  • 班博, 戴维, 张海涛, 汤海林, 张锦余, 冷电波, 孙杰龙, 田科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192-7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12.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竹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0日龄断奶的体重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银星竹鼠96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22×1012、4.44×1012、6.66×1012 CFU/kg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为60 d,前30 d为试验前期。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精料)有提高趋势(0.05<P<0.10)。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精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粗料)和料重比(总)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存活率均比对照组提高了15.79%(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血清中肌酐、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尿酸、甘油三酯、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断奶竹鼠的存活率、生长性能,促进器官发育。饲粮中添加6.66×1012 CFU/kg枯草芽孢杆菌断奶竹鼠的生长性能最好。
  • 总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12): 7201-7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