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哈斯额尔敦, 白晨,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973-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脂球膜(MFGM)是乳脂球的保护膜,是泌乳过程和泌乳后储藏过程中维持乳的乳化稳定状态的主要功能成分。MFGM类似细胞膜结构,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MFGM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抗炎、调节免疫、抗癌、抗菌和抗病毒等。本文综述了MFGM的形成与结构、化学组成和潜在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研究趋势,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MFGM营养生理作用提供参考。
  • 闵力, 李大刚, 童雄, 王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983-9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夏季热应激是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热应激导致奶牛乳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乳品质。本文从蛋白质合成前体物——氨基酸的代谢和转运角度解析乳蛋白含量降低的原因,阐明热应激对乳腺中蛋白质合成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解析奶牛热应激后的生理变化,阐明其分子机制,为缓解夏季热应激奶牛的"乳蛋白降低症"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 贾红敏, 韩冰, 刘向阳,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989-9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赖氨酸可以直接参与动物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作为鸡、猪的限制性氨基酸,其在饲粮中的含量不仅反映了饲粮蛋白质的品质,而且对提高动物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以及改善动物的胴体品质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现有研究,对赖氨酸及其在鸡、猪营养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概述,为赖氨酸在畜禽营养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朱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998-10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衣康酸是聚合物产业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实现可再生原材料的生产。哺乳动物体内的衣康酸生物合成途径直到最近才被揭示出来,即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产物顺乌头酸在顺乌头酸脱羧酶(CAD)/免疫响应基因1蛋白(IRG1)作用下生成衣康酸。生成的衣康酸具有抑制磷酸果糖激酶2(PFK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作用。此外,衣康酸也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营养代谢调控等生物学功能。因此,本文主要就衣康酸的生物学功能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李智, 徐博成, 汪以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03-10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eta分析是能够定量综合同一研究方向中不同独立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操作流程,并广泛应用于人类医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但是在以生产性能评估为核心的传统动物营养领域,由于数据资料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Meta分析尚未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Meta分析的发展历史和操作的基本流程,并以已发表的动物生产性能Meta分析为案例,介绍组内标准差的获取与估算方法和各流程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旨在为传统动物营养领域的试验设计与饲料价值评定等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刘华,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10-10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吡咯喹啉醌(PQQ)是一种具有高度水溶性和稳定性的芳香族三环邻醌化合物,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广泛存在。PQQ作为一种类维生素辅酶,具有促进线粒体发生、改善能量代谢、抗氧化、促进生长和繁殖、免疫调控和抗炎、抗应激、神经保护等生物学功能。PQQ在营养和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美国和欧盟已批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本文综述了PQQ的生物学功能、安全性评价及其在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QQ作为新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朱艳芝, 马文锋, 陈晓晨, 曾祥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19-1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色氨酸,又名α-氨基-β-吲哚丙酸,是畜禽体内细胞维持活性和增殖的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属于中性氨基酸,具有芳香族侧链,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色氨酸,可以调控生猪的采食行为,改善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进而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本文主要从色氨酸分解代谢和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对猪的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总结,为色氨酸在猪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叶金玲, 王一冰, 苟钟勇,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25-1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家禽养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肉鸡体脂过度沉积的问题日益严峻。肉鸡体脂过度沉积是对饲料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造成生产养殖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鸡肉品质下降。研究发现,可通过营养调控手段缓解肉鸡体脂过度沉积的问题,其中饲料添加剂作为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营养物质在缓解肉鸡体脂过度沉积方面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机制,旨在开发改善肉鸡体脂沉积的更有效手段。
  • 吴东霖, 徐萍, 邵凯, 徐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34-1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丁酸有促进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降低腹泻、缓解断奶应激和提高生长性能等生理功能。丁酸产品是在乳和饲料中添加的一类安全、无残留、环保的饲料添加剂。本文总结了丁酸在幼龄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机理,并以丁酸产品在乳和饲料中添加的应用效果为框架,综述了国内外丁酸产品在幼龄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丁酸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李永, 于志鹏, 姚军虎, 曹阳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47-10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能量采食量不能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能量需要,奶牛在泌乳初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NEB)状态。泌乳初期NEB的程度和恢复速度显著影响奶牛健康、繁殖和泌乳性能。本文总结了高产奶牛泌乳初期产生NEB的原因和评估方法,阐明了泌乳初期NEB对奶牛健康、繁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干奶期和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和能量供应对奶牛产后NEB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改善高产奶牛泌乳初期NEB提供理论指导。
  • 牛慧,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56-10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蛋白质及其翻译后修饰直接体现机体的生命活动,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能够动态反映基因的表达情况,及时反映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机制。由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成本较高,治愈效果不好,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全球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奶牛健康及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詹秋羽, 郑普强, 王骥腾, 韩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62-10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糖类是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除能提供机体所需能量外,一些糖类还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饲料糖源和糖水平对虾蟹类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虾蟹类对非还原性糖的利用程度高于还原性糖,过高或过低的糖水平都会抑制虾蟹类的生长,甚至造成其死亡。在保证虾蟹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糖类物质来降低蛋白质类物质的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水体环境。本综述主要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虾蟹类对糖类的利用情况以及糖代谢相关因子在消化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旨在了解虾蟹类对糖类的营养需求。
  • 安济山, 胡睿智, 杨玲,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76-1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凝结芽孢杆菌是一种产乳酸的芽孢杆菌,除了具有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双重功效之外,还具有芽孢杆菌属的高抗逆性。诸多研究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凝结芽孢杆菌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功能紊乱、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等多方面的功效。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凝结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关于凝结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凝结芽孢杆菌在畜禽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 王皓宇, 盖叶丹, 栾新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84-10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miRNA-33与脂代谢紧密相关,是微小RNA(miRNAs)家族成员中参与脂代谢调控的主要因子。而脂代谢异常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威胁。实际生产实践中,脂代谢异常对家畜及禽类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发现,miRNA-33通过对靶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影响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脂肪酸合成、脂质积累、胆固醇流出、胆汁酸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而实现调节机体脂代谢的作用。本文就miRNA-3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脂代谢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探讨miRNA-33调控脂代谢作用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李碧侠, 赵为民, 付言峰, 涂枫, 方晓敏, 王学敏, 任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90-10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苏山猪屠宰性能、胴体品质、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苜蓿草粉作为饲粮粗纤维改善苏山猪胴体品质的可行性。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为(60.0±2.0)kg的苏山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试验Ⅰ、Ⅱ、Ⅲ组屠宰率、板油重、背膘厚均高于对照组,瘦肉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板油重和背膘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苏山猪肌肉颜色和失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背最长肌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度值和黄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Ⅲ组背最长肌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影响苏山猪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试验Ⅰ、Ⅱ、Ⅲ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Ⅰ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可以显著改善苏山猪肌肉颜色,提高苏山猪肌肉嫩度、鲜味,进而改善猪肉品质。
  • 冯江鑫,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虞洁, 毛湘冰, 黄志清, 罗玉衡, 罗钧秋, 郑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099-1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96头42日龄(8.99±0.75)kg"杜×长×大"杂交仔猪,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B组,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12 h发酵组(12 h FER组,12 h发酵饲粮)和24 h发酵组(24 h FER组,24 h发酵饲粮),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和24 h FER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与AB组相比,24 h FER组仔猪ADG显著提高(P<0.05),2个发酵组腹泻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和AB组相比,2个发酵组仔猪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总能、总磷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个发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空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回肠密闭蛋白(OCL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4 h FER组仔猪十二指肠V/C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空肠封闭蛋白-1(CLDN-1)、闭合小环蛋白-1(ZO-1)和回肠OCL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且效果相当于或优于添加金霉素饲粮。
  • 辛怀璐, 蒋俊劼, 陈代文, 何健, 李元凤, 余冰, 何军, 黄志清, 毛湘冰, 虞洁, 罗玉衡, 罗钧秋, 郑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09-1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人工乳对14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4窝共112头平均体重为(4.79±0.56)kg的14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21日龄断奶组和14日龄断奶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21日龄断奶组仔猪14~21日龄时由原圈母猪饲喂母乳,14日龄断奶组仔猪断奶后饲喂人工乳至21日龄,2组均于22日龄时开始饲喂相同的教槽料,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21日龄断奶相比,1)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15~21日龄时的平均日增重(ADG)(P<0.01),显著提高22~28日龄时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降低21日龄体重和腹泻率(P<0.05);2)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3)14日龄断奶极显著提高仔猪回肠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降低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综上所述,与21日龄断奶相比,人工乳饲喂14日龄断奶仔猪降低28日龄时仔猪的体重、空肠抗氧化能力和屏障功能,但对仔猪28日龄时的肠道形态有改善作用,并降低其腹泻率。
  • 夏鑫, 余曼荣, 黄慧, 符小琴, 周应军, 肖定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18-1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葫芦巴渣及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葫芦巴渣、5%葫芦巴渣复合物(含0.05%葫芦巴提取物)、5%葫芦巴渣复合物(含0.10%葫芦巴提取物)。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升高了9.22%和9.19%;试验组断奶仔猪料重比(F/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断奶仔猪腹泻率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断奶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3)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血清肌酐(CRE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断奶仔猪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和Ⅲ组断奶仔猪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断奶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葫芦巴渣复合物(分别含0.05%和0.10%葫芦巴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有诱食效果,能改善机体抗氧化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保护肾脏,并以添加0.10%葫芦巴提取物作用效果较好。
  • 廖文双, 周敏, 徐畅, 杨维仁, 杨在宾, 黄丽波, 刘法孝, 刘美,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27-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和雌二醇(E2)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卵巢形态的影响。选取28~32日龄、体重为(13.57±0.41)kg的"杜×长×大"断奶小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ZE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ZEA,E2组每隔3 d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75 mL(相当于1.5 mg/头E2)。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和E2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和E2组断奶仔猪蛋白质表观代谢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卵巢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ZEA和E2刺激卵巢皮质内卵泡发育并可见闭锁卵泡。3)与ZEA组相比,E2组断奶仔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和血清LDH活性显著提高(P<0.05),卵巢指数则显著降低(P<0.05),E2刺激卵巢皮质内出现大量闭锁的初级卵泡。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ZEA和E2均能提高断奶仔猪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扰乱血清酶活性,促进卵巢发育并诱导卵泡发生闭锁。
  • 蓝俊虹, 郭锡钦, 汤佳宁, 张玲玲, 许英蕾, 杨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36-1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α-单月桂酸甘油酯(α-GML)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样微生物和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选取270头2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一致、体重[(6.74±0.86)kg]相近的原则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 α-GML。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000 mg/kg α-GML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000 mg/kg α-GML在断奶第14天及第21天时显著降低仔猪粪样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并在断奶第21天时显著增加仔猪粪样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000 mg/kg α-GML在断奶第21天时显著降低仔猪血清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P<0.05),对血清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α-单月桂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减少肠道致病菌数目,缓解炎症。
  • 张永胜, 喻礼怀, 毛俊舟, 彭众, 仲召鑫, 汪天龙, 董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43-1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新生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差异。选取同胎次新生梅山仔猪和杜长大仔猪各6头,不喂食母乳,出生6 h内颈动脉放血致死,屠宰取其样品。结果表明:1)新生梅山仔猪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2组新生仔猪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新生杜长大仔猪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新生梅山仔猪(P<0.01),肝脏细胞面积及粒径均显著低于新生梅山仔猪(P<0.05)。3)新生梅山仔猪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5)。4)新生梅山仔猪肝脏中LPL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综上所述,新生梅山仔猪肝脏脂质合成代谢功能强于新生杜长大仔猪,这与两者肝脏脂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 邵亚飞, 贺琼玉, 姚卫磊, 王同心, 夏军, 黄飞若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51-1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竹醇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8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35.50±1.50)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屠宰前30、60、90 d持续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6头试验猪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样品,检测其抗氧化指标、肌纤维类型组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p300活性以及肌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育肥猪全程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Ⅱ型肌纤维的比例(P<0.05)。4)各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和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均可以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p300活性(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PGC-1α活性(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生长育肥猪屠宰前60或90 d饲喂添加400 mg/kg山竹醇的饲粮可以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比例,且具有生理阶段效应。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胡艳, 邵丹, 王强, 沈一茹, 张珊, 肖蕴祺,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61-1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检测黄花蒿发酵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以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为对照,检测其抗鸡盲肠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的功效。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雪山草鸡公鸡27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4%、0.8%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基础饲粮,每周称取体重。在14日龄时,对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即阴性对照亚组(不感染+不给药)、阳性对照亚组(感染+不给药)和抗球虫药物(地克株利)对照亚组(感染+给药);各个试验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阴性试验亚组(不感染+不给药)和阳性试验亚组(感染+不给药),此时每亚组有2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在15日龄时进行攻虫,感染亚组每羽鸡口服1 mL含105个/mL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重铬酸钾水溶液。在21日龄时称取体重,计算死亡率,称取胸浅肌和腓肠肌外侧头重,进行盲肠病变评分和卵囊排出量计数。结果表明:1)黄花蒿发酵粉对鸡只7、14和21日龄的体重和体增重及21日龄的骨骼肌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2)感染盲肠型球虫第7天,饲喂添加0.8%黄花蒿发酵粉的感染鸡只的体重和骨骼肌重,与阴性对照亚组的非感染鸡无显著差异(P>0.05)。3)黄花蒿发酵粉可显著降低感染鸡的血便数量和盲肠病变评分(P<0.05),减少球虫卵囊排出数量;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达到139,属于低效抗球虫药物,而含0.4%和1.2%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的抗球虫指数低于120,判定为无抗盲肠型球虫的效果。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花蒿发酵粉能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且有剂量依赖效应;黄花蒿发酵粉可以降低盲肠型球虫感染肉仔鸡的卵囊排出量,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含0.8%黄花蒿发酵粉的饲粮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
  • 武斌, 张芳毓, 班志彬, 闫晓刚, 赵中利, 郭洋, 杨华明, 刘洪亮, 梁浩, 李立佳, 刘臣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72-1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使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能量代谢试验,在相同饲养环境及饲粮条件下,探究不同品种蛋鸡饲粮净能转化效率的差异。试验共选用产蛋高峰期吉林芦花鸡和海兰褐鸡各60只,采用2×2析因设计,在同一鸡舍内,采用相同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8 d。正试期的第20天和第40天在2组试验鸡中分别选择9只鸡,称重后随机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6个代谢室内,每3个代谢室测试1个品种,每个代谢室内3只,连续测定2次。代谢室内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共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体重和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的情况下,吉林芦花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吉林芦花鸡的表观代谢能、采食产热量和绝食产热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这导致了吉林芦花鸡的沉积能、表观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净能/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净能/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海兰褐鸡72.21%和71.13%,吉林芦花鸡68.54%和66.31%。结果提示,在同一饲粮营养水平及环境条件下,由于芦花鸡较高的体产热导致了净能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海兰褐鸡。
  • 郭芳申, 闫芳, 杨小军, 刘福柱, 杨欣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78-1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6种我国不同来源的玉米蛋白粉养分含量及其肉仔鸡生物学效价,以建立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模型。测定6种玉米蛋白粉的常规养分含量、醇溶蛋白(zein)含量、容重和色度,分析其变异情况。采用套算法添加10%玉米蛋白粉配制试验饲粮,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分别于11~13日龄及25~27日龄采用全收粪法测定肉仔鸡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肉仔鸡代谢能与玉米蛋白粉特性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玉米蛋白粉的粗脂肪(EE)、粗灰分(Ash)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变异相对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6.49%、33.17%、30.62%;粗蛋白质(CP)、总能(GE)及干物质(DM)含量变异相对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6.71%、2.13%、1.20%。2)11~13日龄时肉仔鸡的AME、AMEn、TME、TMEn均值分别为11.55、11.13、10.04、11.04 MJ/kg;25~27日龄时肉仔鸡的AME、AMEn、TME、TMEn均值分别为12.29、11.74、11.79、15.35 MJ/kg。3)以逐步回归模型建立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时AME=-0.007CP+0.013b*+0.061Ash+11.441(R2=0.959,P=0.024),AMEn=-0.017CP+12.245(R2=0.681,P=0.027),TME=-0.011CP+0.011b*+10.351(R2=0.877,P=0.020),TMEn=-0.101CP+0.101b*+13.898(R2=0.819,P=0.036);25~27日龄时TME=0.014NDF+11.618(R2=0.646,P<0.05)。用该方程计算所得玉米蛋白粉肉仔鸡代谢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表明玉米蛋白粉的肉仔鸡代谢能预测模型建立成功。
  • 宋文静, 韦启鹏, 赵品, 刘林秀, 宋琼莉, 邹志恒, 陈小连, 谭佳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88-1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肉桂醛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大余麻鸭3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公母各1/2)。对照组1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对照组2饲喂添加100 mg/kg杆菌肽锌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00 mg/kg包被肉桂醛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对照组2(P<0.05)。2)对照组1的料重比、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均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1的血清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3)试验组其他生长性能(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和腿肌率)及空肠形态结构指标(隐窝深度)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包被肉桂醛能缓解热应激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 王爽, 张亚男, AHMED MOHAMED FOUAD, 陈伟, 阮栋, 夏伟光, 黄雪冰, 李凯潮,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196-1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产蛋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器官发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生产中棕榈粕在蛋鸭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选择600只健康的20周龄福建龙岩麻鸭,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各组蛋鸭分别饲喂棕榈粕添加水平为0、3%、6%、9%和1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蛋鸭平均蛋重、蛋黄重和蛋壳重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的升高,平均蛋重、蛋黄重和蛋壳重呈下降趋势;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其他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棕榈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器官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以平均蛋重为评价指标,推荐蛋鸭饲粮中棕榈粕添加水平不高于3%;饲粮中棕榈粕添加水平达6%~12%时可降低平均蛋重,但并未影响蛋鸭器官发育和抗氧化功能。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孙铭维, 童津津, 蒋林树, 熊本海, 毛胜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04-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体外法研究壳聚糖(CTS)对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不同浓度(0、15.625、31.25、62.5、125、250、500和1 000 mg/mL)的CTS处理BMECs 12和24 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BMECs活性,根据BMECs活性筛选出CTS的适宜作用时间(24 h)和作用浓度(31.25、125和250 mg/mL),用于后续试验。然后,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不进行CTS处理和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作为对照组,以S.agalactiae诱导6 h的BMECs作为S.agalactiae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CTS处理24 h的BMECs作为CTS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CTS处理24 h后再经S.agalactiae诱导6 h的BMECs作为CTS(-)+sgc组,每组4个重复。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的mRNA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1)31.25和125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IL-6、IL-8、TLR2、MyD88、IRAK4和TRAF6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L-6、IL-1βTNF-α、IL-8、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 mRNA表达量(P<0.01)。2)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和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p-NF-κB-p65、p-p38、p-ERK1/2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由上述结果可知,CTS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转导来降低S.agalactiae诱导BMECs产生炎症反应,从而有效保护细胞,降低炎性损伤作用。
  • 孙铭维, 童津津, 蒋林树, 熊本海, 毛胜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16-1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壳聚糖(CTS)对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用含不同浓度(0、15.625、31.250、62.500、125.000、250.000、500.000和1 000.000 mg/mL)CTS的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培养S.agalactiae,通过测定600 nm吸光度(OD)检测细菌活性;试验用含不同浓度(0、31.25、125.00和250.00 mg/mL)CTS的细胞培养基培养bMECs 24 h后,用S.agalactiae刺激细胞6 h,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的mRNA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65(p-NF-κB-p65)、磷酸化蛋白38(p-p38)、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CT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agalactiae的活性。2)S.agalactiae极显著提高了bMECs的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量(P<0.01);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3)S.agalactiae极显著提高了bMECs的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 mRNA表达量(P<0.01);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 mRNA表达量(P<0.05或P<0.01)。4)S.agalactiae显著提高了bMECs的IκB-α、p-NF-κB-p65、p-p38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31.25、125.00和250.0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κB-α、p-NF-κB-p65、p-p38、p-ERK1/2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综上所述,CTS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agalactiae活性。CTS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转导,减少了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IL-8 mRNA表达,从而减弱S.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炎性损伤作用。
  • 刘云龙, 杨磊, 马延鑫, 付彤, 郭江鹏, 孔路欣, 毕研亮, 刁其玉,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27-1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能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4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代乳品,代乳品中的总蛋白质由乳源蛋白(MP)和植物蛋白按照3:7的比例提供,植物蛋白分别为大豆分离蛋白(SP)、小麦水解蛋白(WP)和大米分离蛋白(RP)。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成如下:A组,30% MP+70% SP;B组,30% MP+40% SP+10% WP+20% RP;C组,30% MP+10% SP+40% WP+20% RP;D组,30% MP+10% SP+20% WP+40% RP。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1)14~63日龄,B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各组之间开食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14~63日龄,各组犊牛的腰角宽、胸围和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犊牛的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A组(P<0.05)。3)28日龄时,C组犊牛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各组之间粪氮和氮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但是氮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56日龄时,各组之间在能氮代谢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28~56日龄,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均高于A组,其中D组与A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组、C组和D组犊牛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复合植物蛋白代乳品能够影响哺乳期犊牛的生长性能及能氮代谢,且综合来看B组饲喂效果最佳。
  • 张俊瑜, 郭同军, 桑断疾, 张志军, 苏玲玲, 吴红岩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38-1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母羊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20只试验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对照1组(CK1组)饲粮中不含棉源饲料,对照2组(CK2组)含棉籽粕、不含棉秆。在CK2组饲粮基础上,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20%(A组)、30%(B组)、40%(C组)和50%(D组)棉秆。结果表明:1)随饲粮中棉秆水平的增加,生产母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断奶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总受胎率CK2组比CK1组高3.92个百分点,比B和D组分别低13.62和9.41个百分点。繁殖率CK2组比CK1组低10.79个百分点,B组比CK2、A、C和D组分别高52.01、80.11、67.89和27.89个百分点;窝产仔数CK1组比CK2组高0.11只,CK2组比A、C和D组分别高0.24、0.16和0.07只,比B组低0.08只;产羔率CK1组比CK2组高17.65个百分点,B组比CK2、A、C和D组分别高49.23、70.47、61.58和16.58个百分点。3)不同水平棉秆饲粮对羔羊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三羔管围CK2组分别比B和D组极显著提高18.90%和24.29%(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棉秆可以作为生产母羊粗饲料来源,饲粮中添加20%~50%棉秆对母羊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及羔羊初生重和体尺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棉籽粕对羔羊初生体重和体尺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窝产仔数及公羔比例。
  • 郭伟, 王文义, 杨东, 崔凯, 张娟, 刘敏, 李东茂, 呼秀智,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47-1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3 kg的杜寒杂交肉用母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6%]、LP14组(饲粮CP水平为14%)、LP12组(饲粮CP水平为12%)、LP10组(饲粮CP水平为10%)、LP12+NPN组[饲粮CP水平为12%,尿素水平为1%]。试验组饲粮分别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使其达到对照组饲粮中的对应的氨基酸水平。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各组肉羊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如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肉羊的器官指数均与体重有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LP10组肉羊的瓣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LP12组和LP12+NPN组(P<0.05),LP10组大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LP14组和LP12+NPN组(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网胃、皱胃、小肠重量及占比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4个百分点并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尿素,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说明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在肉羊育肥阶段是可行的。
  • 武渝瀚, 薛白, 洪琼花, 李湘, 王之盛, 胡安海, 王立志, 路明丽, 彭全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56-1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规律及能量需要量。选取3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在5种不同饲粮能量水平(7.38、7.98、8.62、9.20、9.81 MJ/kg)下,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气体代谢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其能量代谢规律以及能量需要量。结果表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的代谢能(ME)需要量与代谢体重(W0.75)和平均日增重(ADG)间的关系为:ME=372.193W0.75+16.263ADG(R2=0.918 0)。由以上回归方程可知,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为372.193 kJ/kg W0.75。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每100 g日增重的ME需要量为1 626.3 kJ。产热量(HP)与代谢能采食量(MEI)间符合对数模型:Log(HP)=0.000 4MEI+2.448 5(R2=0.616 1)。由以上回归方程可知,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净能(NEm)为280.87 kJ/kg W0.75。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ME用于维持的效率为0.755。
  • 王菲, 韩娥, 任金朋, 简仕燕, 马政发, 郭子義, 陈祥, 吴文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62-1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年龄、体重[(32.43±1.84)kg]相近的黔北麻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2.42%),且不添加RPMet;Ⅰ组、Ⅱ组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均较基础饲粮低2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为10.21%),且分别添加0.2%、0.4%的RPMet。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末重、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3)各组血浆生化(总蛋白、白蛋白、总氨基酸、尿素氮、尿酸、肌酐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和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与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且添加0.4%的RPMet还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
  • 徐文彬, 高博兰, 祝全超, 戚丹杰, 高悦, 李浩然, 孙满吉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72-12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热处理对棉籽蛋白质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与小肠消化率和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讨棉籽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与小肠消化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分别采用干热(140、150和160℃分别加热1 h)、微波(700 W分别加热1、2和3 min)和γ辐照(剂量分别为30、45和60 kGy)的加热方式处理棉籽。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质体系(CNCPS)、尼龙袋法和改进的三步体外法对不同热处理棉籽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进行评定,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棉籽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并对棉籽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与小肠消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热处理对棉籽中蛋白质成分和CNCPS组分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热处理极显著影响瘤胃可溶部分、瘤胃可降解部分、瘤胃不可降解部分、蛋白质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以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与总可消化蛋白质含量(P<0.01)。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或强度的增加,棉籽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总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逐渐降低,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升高。3)不同热处理对棉籽蛋白质分子结构酰胺Ⅰ带峰高、酰胺Ⅰ带峰面积、酰胺Ⅱ带峰高、酰胺Ⅱ带峰面积、α-螺旋峰高、α-螺旋与β-折叠峰高比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除微波加热3 min外,其他热处理均显著升高了棉籽蛋白质分子结构中酰胺Ⅰ带峰高、酰胺Ⅰ带峰面积、酰胺Ⅱ带峰高、酰胺Ⅱ带峰面积(P<0.05),同时45和60 kGy γ辐照还显著升高了α-螺旋峰高、α-螺旋与β-折叠峰高比(P<0.05)。4)棉籽中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并能建立回归方程,其中预测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快速降解真蛋白质、中速降解真蛋白质、慢速降解真蛋白质的回归方程的R2均在0.9以上,但部分回归方程的R2<0.6。综上所述,3种热处理方式均对棉籽中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特性、小肠消化率和分子结构产生了影响。热处理能够增加过瘤胃蛋白质和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以辐照剂量为60 kGy时效果最佳。棉籽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存在相关性,并能够建立回归方程,但部分变量回归方程的R2<0.6,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 王朝, 张仲卿, 姜宁,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84-1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试验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发酵玉米秸秆,待发酵底物还原糖含量较高时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酵母菌接入的时间点、接种量以及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的时间作为单因素,研究其对发酵玉米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玉米秸秆第7天时二次接种酿酒酵母,酿酒酵母接种量为8.5%,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再共同发酵80 h为最优发酵参数,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最大值13.23%。综上,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及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相对于玉米秸秆干物质增加了粗蛋白质含量。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程龙, 王连生, 徐奇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293-13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Met)水平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540尾初始体质量为(24.42±0.19)g的松浦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Met水平分别为0.56%(对照)、0.66%、0.75%、0.83%、0.92%和1.01%的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0.83%、0.92%和1.01%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83%、0.92%和1.01%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83%、0.92%和1.01%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92%和1.01%组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83%和0.92%组的快肌和慢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83%、0.92%和1.01%组的快肌和慢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6%、0.75%、0.83%、0.92%和1.01%组的慢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92%和1.01%组的快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6%、0.75%、0.83%、0.92%和1.01%组的快肌和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83%、0.92%和1.01%组快肌和慢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添加Met可以促进鲤鱼生长,提高鲤鱼肌肉品质并促进肌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当饲料半胱氨酸水平为0.64%时,以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松浦镜鲤幼鱼Met需要量为0.90%。
  • 杨烜懿, 王学武, 迟淑艳,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05-1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Met)对小规格[初始体重为(9.75±0.05)g]和大规格[初始体重为(102.60±0.14)g]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探究2个规格斜带石斑鱼的Met需求量及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差异。通过添加晶体DL-Met,配制Met水平分别为0.70%(0.7M)、0.85%(0.85M)、1.00%(1.0M)、1.20%(1.2M)、1.40%(1.4M)、1.60%(1.6M)、1.90%(1.9M)和2.20%(2.2M)的8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将同一规格斜带石斑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小规格斜带石斑鱼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分别投喂0.7M、1.0M、1.2M、1.6M、1.9M和2.2M饲料8周;大规格斜带石斑鱼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分别投喂0.7M、0.85M、1.0M、1.2M、1.4M和1.6M饲料10周。结果表明:1)小规格斜带石斑鱼各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P<0.05)。2)小规格斜带石斑鱼0.7M组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P<0.05)。3)小规格斜带石斑鱼1.2M组肝脏谷草转氨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P<0.05)。综合以上结果,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经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可得出,小规格和大规格斜带石斑鱼对Met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饲料的1.40%(占饲料蛋白质的3.16%)和1.07%(占饲料蛋白质的2.38%)。与大规格斜带石斑鱼相比,在饲料Met水平低时,小规格斜带石斑鱼对葡萄糖调节能力较弱,随着Met水平升高,小规格斜带石斑鱼对糖和蛋白质的利用均得到改善。
  • 吴美焕, 安文强, 董晓慧, 谭北平, 章双, 欧光海, 苏泳霖, 李雨春, 梁胜凯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15-1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挑选450尾体格健壮、大小均匀、平均体重为(17.67±0.03)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以鱼油(FO)、豆油(SO)、亚麻籽油(LO)、菜籽油(RO)、花生油(PO)为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粗蛋白质约49%)、等脂(粗脂肪约11%)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FO组和LO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PO组(P<0.05)。2)RO组的肝脏C18:1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O组的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高于除PO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肝脏C20:5n-3、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PO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血清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LO组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FO组和RO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FO组和PO组(P<0.05)。FO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除LO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LO组的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PO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脂肪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FO组和LO组的生长性能相对较好,而SO组和RO组次之,SO、LO、RO可以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良好的植物油源。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万志成, 汪龙梅, 张琳, 秦琴, 王秀英, 朱惠玲, 刘玉兰, 康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27-1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香菇多糖(LNT)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肌肉组织炎症反应及蛋白质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体重(7.84±0.21)kg的健康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照体重近似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头)和香菇多糖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香菇多糖组饲喂基础饲粮+0.02%香菇多糖。饲喂28 d后,每组选6头猪腹膜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剩下的6头则等量注射0.9%生理盐水,4 h后将仔猪麻醉、屠宰,取肌肉样品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以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注射LPS后,仔猪TLR4、骨髓分化因子88(MyD88)、NOD2、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RIPK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背最长肌和腓肠肌中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且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腓肠肌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添加香菇多糖后,背最长肌中MyD88、TNF-α和腓肠肌中TLR4、RIPK2、NF-κB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2)注射LPS后,仔猪背最长肌和腓肠肌中FOXO1和肌肉环指蛋白1(MuRF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kt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添加香菇多糖后,腓肠肌中肌萎缩F-box(MAFbx)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02%香菇多糖可能在应激急性期通过进一步激活LPS刺激导致的断奶仔猪肌肉组织中的TLR4和NOD信号通路来加强机体免疫力,同时通过调节Akt/FOX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来减缓肌肉蛋白质的降解。
  • 马晓汶, 田勇, 李国勤, 徐倩倩, 陈晓燕, 陶争荣, 温积辉, 崔世豪, 卢立志,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34-13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乳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回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卡奴鸽和敖峰鸽各120羽,3个品种即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乳鸽。试验期21 d。检测1、7、14、21日龄3个品种乳鸽的体重,十二指肠和空肠脂肪酶、蔗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麦芽糖酶活性以及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乳鸽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卡奴鸽的十二指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7日龄深王鸽、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14日龄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以及深王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3)1日龄卡奴鸽的空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空肠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敖峰鸽(P<0.05),空肠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和敖峰鸽(P<0.05);14日龄深王鸽的空肠胰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21日龄深王鸽的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4)不同品种间乳鸽的回肠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品种乳鸽的体重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回肠ZO-1、Occli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综上所述,深王鸽、敖峰鸽和卡奴鸽的体重均随日龄的增加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乳鸽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消化特性。不同品种乳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 谢骜李畅, 杨雨鑫, 王小龙, 陈玉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44-1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构建含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重组乳酸杆菌,研究其对秸秆植物性饲料的降解效果,为后期构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工程菌奠定基础。从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体内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克隆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的方式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启动子P32、信号肽SPlp0373、乳酸杆菌载体pLEM-415共同构建了内切葡聚糖酶分泌表达重组质粒pLEM-P32SPNqm,并对重组乳酸菌酶学性质和其在秸秆饲料中的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出的目的基因大小为1 490 bp,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其表达产物的蛋白大小约54 ku。进一步测定发现,重组乳酸杆菌产酶最适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24 h,在最佳条件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为2.06 U/mL。酶促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6.0。在50~70℃、弱酸性条件下该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Na+、K+、Mn2+对酶促反应有促进作用,而Mg2+、Cu2+对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大。重组乳酸杆菌发酵粗饲料,对玉米秸秆、苜蓿秸秆、小麦秸秆均发挥了一定的降解作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降解率分别为10.42%、21.12%,4.99%、7.85%,4.57%、9.53%。综上,本试验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秸秆植物性饲料均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王勇生, 李洁, 王博, 张宇婷, 耿俊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53-1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估高粱中粗蛋白质、水分含量的可行性。以收集的110份高粱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B/T 6432-1994、GB/T 6435-2014中方法分别对粗蛋白质、水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扫描范围4 000~12 800 cm-1,分辨率16 cm-1,样品重复装样扫描4次,每次扫描64次获得平均光谱,取4次扫描光谱作为样本的原始光谱。分别选取矢量归一化、最小-最大归一化、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探索适用于高粱中粗蛋白质、水分含量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利用定标集样品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结合全交互验证手段来防止过拟合现象,建立定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定标决定系数、定标均分根误差、定标相对分析误差、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交互验证相对分析误差确定最优模型。结果显示:粗蛋白质含量扫描光谱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光谱预处理,光谱范围为9 401.9~5 443.6 cm-1与4 603.0~4 243.9 cm-1。水分含量扫描光谱采用一阶导数+减去一条直线,光谱范围为7 500.3~6 096.5 cm-1与5 451.8~4 243.9 cm-1。高粱中粗蛋白质、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定标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8.41、12.20;交互验证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4.97、7.97;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3.32、5.36。由结果可知,本研究建立的高粱中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评估值,具有精确地评估高粱中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应用效果。
  • 刘胜利, 刘示杰, 王述柏, 刘文龙, 马传兴, 郭庆文, 王兴吉, 张明超, 陈洪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62-13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响应面法优化筛选6种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果胶酶)添加于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最优组合酶谱。采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每个水平设5个重复,以还原糖释放量(RS)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值(IDMD)为评价指标,确定单酶的最佳添加量;据此结果,进一步利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 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6因子3水平L54(36)试验,对6种单酶进行复配组合,以RS和IDMD为响应值,确定6种单酶的最佳组合酶谱。结果表明:在1~3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9.71 mg/g和2.8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9.59 mg/g和2.81%,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24%和1.75%,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在4~6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10.45 mg/g和2.95%;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10.34 mg/g和2.92%,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05%和1.02%,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综上所述,1~3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4~6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
  • 刘亚楠,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谢玉娥, 孔敏, 孙京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82-1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和维生素D3对结肠炎大鼠结肠菌群、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量及结肠组织发育的影响。选择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模型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均5只大鼠;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蒸馏水,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进行连续7 d的造模试验。造模成功后,选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Ⅰ组),另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70只,随机分成7个组,分别为模型组(Ⅱ组)和试验组(Ⅲ~Ⅷ组);每组均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采用2×3两因素交叉析因试验设计,鸭油甘油二酯添加水平分别为2.5、5.0、10.0 mL/kg,维生素D3添加水平分别为12.5、25.0 μg/kg。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1)鸭油甘油二酯与维生素D3交互作用对Ace指数、Chao1指数影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Ace指数、Chao1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5.0 mL/kg鸭油甘油二酯和12.5 μg/kg维生素D3组的OTUs数量、Ace指数、Chao1指数最高,微生物的物种丰度高于其他5个试验组。2)主成分分析图显示,5 mL/kg鸭油甘油二酯和12.5 μg/kg维生素D3组与对照组距离最近,微生物相似性最高。3)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普拉氏菌属(Prevotella)和支原体菌属(Allobaculum)比例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比例显著增加(P<0.05),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4)鸭油甘油二酯和维生素D3交互作用对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影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的结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变浅(P<0.05)。5)鸭油甘油二酯和维生素D3交互作用对脾脏PPARγ mRNA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除10.0 mL/kg鸭油甘油二酯和25.0 μg/kg维生素D3组)脾脏PPARγ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5.0 mL/kg鸭油甘油二酯和12.5 μg/kg维生素D3组脾脏PPARγ mRNA表达量最高。6)脾脏PPARγ mRNA表达量与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隐窝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和维生素D3能够改善结肠炎大鼠的结肠区系微生物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比例,促进结肠肠道发育,上调脾脏PPARγ mRNA表达量,并且对肠道发育具有调控作用,以5.0 mL/kg鸭油甘油二酯和12.5 μg/kg维生素D3组合为最优。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刘宏金, 徐世晓, 韩学平, 马力, 胡林勇, 赵娜, 徐田伟, 康生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396-1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候期牧草对藏系绵羊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功能菌群的影响。分别于高寒草甸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采集牧草样品,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选取体重为(34.08±2.94)kg的10只4岁全年放牧的藏系母绵羊,用耳标进行标记,分别于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清晨放牧前空腹进行颈静脉采血及瘤胃液采集,用于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功能菌群。结果表明:1)青草期牧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而枯草期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2)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生长激素含量随物候期推移无显著变化(P>0.05)。枯草期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返青期和青草期(P<0.05)。3)藏系绵羊瘤胃液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戊酸含量及丙酸比例均在青草期最高,乙酸比例在枯草期最高,乙酸/丙酸在枯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青草期(P<0.05)。4)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放牧藏系绵羊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的是细菌,约占总微生物含量的70%,其次是真菌(20%),剩余是未注释到的微生物(10%)。其中,瘤胃液中主要纤维素分解菌为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其相对丰度均在枯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青草期(P<0.05),淀粉分解菌、反刍兽新月单胞杆菌的相对丰度在青草期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由此得出,不同物候期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引起藏系绵羊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内环境参数、瘤胃微生物功能菌群的变化;冷季(返青期和枯草期)因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导致藏系绵羊潜在的抵御疾病能力弱,可利用能量源少,因此在返青期和枯草期应对放牧藏系绵羊进行合理补饲提高藏系绵羊生长性能。
  • 白齐昌, 郝小燕, 项斌伟, 张文佳, 张宏祥,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05-14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绵羊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精粗比为60:40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和0.5%的沙棘黄酮。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4%和0.5%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各时间点产气量(P<0.05),且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5%时产气量均达到最大值。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和0.4%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降解率、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P<0.05),且均在沙棘黄酮添加水平为0.3%时达到大值;但0.5%组有机物降解率和代谢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黄酮对发酵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甲烷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0.1%组、0.2%组和0.5%组(P<0.05)。4)0.3%组发酵液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0.05),0.3%组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组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1%组(P<0.05)。5)0.4%组和0.5%组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原虫、产甲烷菌和总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沙棘黄酮可以改善绵羊体外发酵,抑制甲烷产生。本试验条件下,沙棘黄酮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 张群英, 李捷, 郝力壮, 刘书杰, 柴沙驼, 牛建章, 张晓卫, 王迅, 孙璐, 多吉欧珠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15-14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泽库县高寒草甸草场不同物候期[1~4月份(枯草期)和5~6月份(返青期)]牧草营养价值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当地放牧家畜的精准补饲提供基础数据。选取青海省泽库县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场,从2018年枯草期的1月份至返青期的6月份,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体外发酵法测定牧草体外发酵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GP)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以及体外发酵48 h时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含量及48 h IVDMD均在5、6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且上述指标在1月份均处于最低值。72 h GP以及发酵液pH与NH3-N浓度、VFA含量均随着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72 h GP与发酵液NH3-N浓度在5、6月份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在1~3月份则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或P<0.01)。在发酵液总VFA含量上,5、6月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同时1月份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综上所述,青海省泽库县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返青期营养品质优良,在枯草期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 李金库, 王雪洋, 赵峻祥, 刘晨, 孙奉召, 乔新月, 李井春, 魏国生, 李雁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24-1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添加剂包括布氏乳杆菌(LB)、植物乳杆菌(LP)、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每组称取900 g混合发酵饲料,由玉米胚芽粕、豆渣或豆浆、大豆糖蜜、喷浆玉米皮、稻壳按12:45:1:25:17比例配制而成。试验共6组,分别为对照组(无任何添加剂)、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添加4 L/t复合化学添加剂1)、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添加2 L/t复合化学添加剂2)、LB+LP(水)组(添加2.0 mL/kg LP和LB冻干粉末与水混合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LB+LP(MRS)组[添加2.0 mL/kg LP和LB冻干粉末与乳酸细菌培养基(MRS)混合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LB+LP组(添加2.0 mL/kg LB和LP用MRS复活后的菌液,LB添加量为106 CFU/g,LP添加量为106 CFU/g)。每组3个重复,2种发酵饲料发酵周期均为10 d,室温储存。结果表明:1)豆渣型发酵饲料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组的干物质含量及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和LB+LP组的乳酸、丙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的开封当天(1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最终(7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的最终(7 d)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豆浆型发酵饲料方面,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1组的干物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除LB+LP(水)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LB+LP(水)组的乙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复合化学添加剂2组的开封当天(1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MRS)组的最终(7 d)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B+LP(水)、LB+LP(MRS)、LB+LP组的最终(7 d)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各添加剂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豆浆型和豆渣型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但复合化学添加剂在改善豆渣型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添加剂。
  • 夏珊珊, 陈黎, 陈冬梅, 张龙, 王彬, 李云, 周材权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34-1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分析绿尾虹雉的卵、卵壳和羽毛营养成分含量,以期为人工饲养绿尾虹雉的饲粮配制以及野外绿尾虹雉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笼养绿尾虹雉未受精卵13枚,野外绿尾虹雉的卵壳碎块若干,野外和笼养绿尾虹雉羽毛各20根,进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样品均采自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果显示:1)测定的绿尾虹雉卵、羽毛中的18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羽毛中的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卵;卵与羽毛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的值基本一致。2)卵、卵壳和羽毛的常量元素中均以钙含量最高;笼养与野外卵壳间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与野外羽毛间钙含量亦差异不显著(P>0.05)。3)卵、卵壳和羽毛的微量元素中均以铁含量最高;笼养与野外卵壳间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与野外羽毛间铁含量亦差异不显著(P>0.05)。卵中硒、碘、锰,笼养和野外卵壳中硒,笼养和野外羽毛中碘均未检出(<0.1 mg/kg)。4)卵壳中铅含量极显著高于卵、羽毛(P<0.01),野外卵壳中铅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卵壳(P<0.01)。结论如下:1)本试验所测定的绿尾虹雉卵、羽毛中氨基酸、矿物元素及卵壳中矿物元素含量可为配制笼养绿尾虹雉繁殖期饲粮提供参考依据。2)笼养绿尾虹雉卵、羽毛和卵壳中部分微量元素未检出可能与饲粮中补充不足有关,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较高可能与笼养环境有关。3)野外绿尾虹雉卵壳中重金属元素铅含量较高,预示绿尾虹雉的野外生活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 钟娟, 李鹏程, 姚峰, 岳鼎鼎, 陈路, 杨严鸥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45-1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循环饥饿-投喂策略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代谢酶活性以及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7.69±0.05)g的草鱼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25±1)℃水温、自然光照条件下,设定4种循环饥饿-投喂方式饲养草鱼,第1种连续投喂(S0,对照),第2种到第4种分别投喂6 d后饥饿1 d(S1/6)、投喂5 d后饥饿2 d(S2/5)以及投喂4 d后饥饿3 d(S3/4)。循环饥饿-投喂8周后停止喂食,称量每缸鱼总重,并取鱼样作分析使用,再逐步关闭循环水加温系统,使水温逐渐下降到冬季的自然水温(4~9℃)。经过56 d越冬后,再取样测定体成分。结果显示:1)S1/6与S2/5组通过提高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率(FR)获得补偿生长,其特定生长率(SGR)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3/4组FR有一定提升,但由于饲料转化效率(FCE)下降幅度大,因此S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获得补偿生长。2)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肝胰脏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上升(P<0.05),肝胰脏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肝胰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0.05)。3)血清总胆固醇(TCHO)及甘油三脂(TG)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血清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以及总脂酶(TL)活性则先上升后显著下降(P<0.05)。4)养殖试验结束时,不同投喂策略的鱼体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越冬后,投喂策略中饥饿时间越长的试验组,其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下降趋势越明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间歇投喂时,草鱼通过显著提高FR获得补偿生长,同时草鱼通过提高肝胰脏LDH及血清LPL、HL活性,即提高对糖和脂肪利用的方式来应对间歇性饥饿胁迫。越冬前不同投喂策略下各组鱼的体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越冬后投喂策略的影响表现出来,越冬前饥饿时间越长,越冬后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损失越严重,干物质也越少。
  • 刘梦雨, 吴旋, 曾祥茜, 王洋, 杨广, 王双双, 朱国霞, 翟胜利, 白东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3): 1454-14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0.0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螺旋藻、裂壶藻、大型溞粉组合饲料对红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77±1.38)g、初始体长(8.79±0.55)cm的健康红草金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的组合饲料60 d。其中,C组(对照组)饲料中不含螺旋藻、裂壶藻和大型溞粉;C1组饲料中含4.0%螺旋藻、1.0%裂壶藻、4.0%大型溞粉;C2组饲料中含6.0%螺旋藻、1.5%裂壶藻、6.0%大型溞粉;C3组饲料中含8.0%螺旋藻、2.0%裂壶藻、8.0%大型溞粉;C4组饲料中含10.0%螺旋藻、2.5%裂壶藻、10.0%大型溞粉。分别于第30天和第60天取样,测定生长指标、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体表色度和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投喂30 d时,C1、C2组的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与增重率较C组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较C组显著降低(P<0.05);投喂60 d时,C2、C3组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与增重率较C组显著提高(P<0.05),同时C3组饲料系数较C组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投喂30 d时C2组皮肤与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投喂60 d时C2组皮肤与鳍条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投喂30与60 d时,体表亮度(L*)与红度(a*)值的最大值均出现在C3组,并显著高于C组(P<0.05)。投喂30与60 d时,血清和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含量的最大值、丙二醛(MDA)含量的最小值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最小值均出现C3组,且C3组上述指标与C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分析生长、体色和生理生化指标,红草金鱼饲料中添加8.0%螺旋藻、2.0%裂壶藻和8.0%大型溞粉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