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张珍誉, 赵华, 陈小玲, 贾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31-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血糖稳态对动物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黄烷醇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生物类黄酮物质,研究表明,黄烷醇可以平衡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血糖稳态,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肠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升肝糖原合成效率以及降低机体炎症来保护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不被破坏等方面。本文将黄烷醇对动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糖稳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作一概述,为其在生产和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 薛俊敬, 李四元, 方热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38-3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豆粕是畜禽饲粮优质蛋白质源,然而近年来豆粕供求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豆粕减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际中畜禽饲粮豆粕减量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王哲奇, 徐元庆, 石璐璐,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48-3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其结构和功能会受到高温环境诱导的热应激的影响。本文就热应激对反刍动物采食和瘤胃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系统阐述热应激对反刍动物采食量,瘤胃生理与反刍,瘤胃液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内菌群结构及甲烷产生的影响,为全面理解热应激状态下反刍动物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依据。
  • 伏春燕, 张燕, 魏祥法, 刘雪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56-34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共轭亚油酸(CLA)因在降低体脂沉积中的生物学功能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CLA对机体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具有复杂性,胞内钙离子、G蛋白偶联受体和炎症反应等通路均可介导CLA对脂肪细胞分化、凋亡、脂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本文将综述介导CLA调控脂肪代谢的通路及其相关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的CLA介导的抗肥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杨泰, 杨媚, 邓圣庭,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63-3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生物细胞壁成分,由葡萄糖聚合而成。来源和结构不同的葡聚糖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以β-1,3和β-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微生物源β-葡聚糖存在有效的免疫调控功能,在畜牧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的研究结果,对此类β-葡聚糖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畜牧行业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β-1,3/1,6-葡聚糖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赵国宏, 王世琴,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73-3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为追求高生产性能,常以高精料的营养策略饲喂高产奶牛和高强度育肥肉牛、肉羊。长期饲喂高精料或突然采食大量含易发酵碳水化合物饲粮时,动物易出现瘤胃代谢紊乱,诱发代谢性瘤胃酸中毒及腹泻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如何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保持瘤胃健康是进行营养调控的关键。酵母培养物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已在反刍动物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在维持瘤胃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酵母培养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并阐述了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粮中适宜的添加量,为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王亚品, 孙福昱,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82-3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微生物区系对瘤胃行使正常的反刍消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犊牛瘤胃在尚未发育阶段,其瘤胃中含有的微生物在断奶期间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巨大变化,且逐步建立并发育形成成熟的瘤胃微生物区系。稳定完善的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有利于获得后期产奶潜力和饲料利用率的最大化,因此深入探讨犊牛断奶期间瘤胃微生物区系建立发育的影响因素对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断奶期间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建立与发育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犊牛早期科学饲养管理、营养调控以及断奶期间的精细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 李义, 方洛云,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90-3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是一种耐寒畏热的动物,当奶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超过其阈值时就会产生热应激。热应激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是阻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植物黄酮作为一种存在广泛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调节机体代谢等功效。因此,植物黄酮可以对症治疗奶牛热应激。本文将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制、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以及近些年来将植物黄酮用于改善动物热应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用于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苗启翔, 谢彦娇, 唐湘方,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496-35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中,养殖环境、饲粮构成、饲养方式等诸多因素变化可诱发畜禽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对畜禽的肝脏功能有负面作用,危害畜禽健康和生产。机体发生氧化应激时,大量的氧自由基在肝细胞内蓄积,通过损伤生物大分子物质、破坏肝细胞结构、影响细胞器功能、诱发肝细胞凋亡等,对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并引发多种肝脏疾病。本文从机体氧化应激产生、氧化应激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氧化应激影响肝脏功能的可能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缓解氧化应激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 张雨, 施力光, 荀文娟,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05-3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肪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者共同决定动物体内脂肪的沉积。合成和分解代谢主要由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决定。因此,本文综述了脂肪代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的表达量及其活性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以及脂肪代谢酶基因与动物机体脂肪沉积的相关性。
  • 苏冠宁, 孙赫, 吴高峰, 胡建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11-3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体内以多种形式存在。随着对胆汁酸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胆汁酸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介导胆汁酸受体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肠肝循环是指胆汁酸合成、分泌、排泄、再吸收的循环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过程,进而调节糖脂代谢。本文针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以及胆汁酸受体在糖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究胆汁酸及其受体在代谢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闫昭明, 杨媚, 郭志英,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22-3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果胶是植物源饲料原料中一种常见的抗营养因子,进入畜禽消化道后会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果胶酶是指能够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动物体细胞由于不存在细胞壁结构,故机体内不能分泌产生果胶酶,一般在畜禽生产中均为外源添加。在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果胶酶可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畜产品品质。本文就果胶酶的酶学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为果胶酶在饲料生产中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潘亭立, 李浩, 宋泽和, 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29-35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中2种主要多酚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现代畜禽养殖业中新型抗逆保健添加剂开发的有效选择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生物学特性、代谢、功能及初步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饲用化研究提供依据。
  •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 贺英, 常丽, 关学敏, 耿立英, 逯春香, 李祥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35-35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笼养条件下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营养成分和蛋品质。试验随机选取30周龄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各180只,每个品种随机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饲粮和饲养管理程序相同。在35周龄时,每个重复收集鸡蛋36枚,共计360枚。其中120枚检测鸡蛋的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锰、硒的含量,120枚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分析,120枚用于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1)坝上长尾鸡的蛋重、哈氏单位和蛋白比例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蛋黄比例和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蛋黄色泽和蛋壳强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2)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蛋鸡的鸡蛋中总氨基酸以及其他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粗脂肪、总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蛋(P<0.05)。4)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钙、磷、锌、铁和锰含量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P<0.05)。由此可见,坝上长尾鸡的鸡蛋蛋重小、蛋白比例低、蛋黄比例高、水分含量低、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而在鸡蛋营养成分上优于海兰褐蛋鸡。
  • 陈静, 刘显军, 王彤, 李建涛, 何洋, 杨营, 李海东, 程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43-3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亚油酸/α-亚麻酸(LA/ALA)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0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90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用亚麻籽油等重量替代不同水平的玉米油,使6个组饲粮LA/ALA分别为32∶1、22∶1、13∶1、9∶1、6∶1和3∶1。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LA/ALA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分别在13∶1和9∶1组有最大值,而料重比(F/G)在6∶1组最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饲粮LA/ALA为3∶1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随着LA/ALA降低而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HDL-C和L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LA/ALA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在13∶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2∶1、6∶1和3∶1组(P<0.05),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饲粮LA/ALA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免疫功能。
  • 肖克权, 范小丫, 屈圣富, 钱煜良, 高凤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51-3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饲养密度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相近、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216头,平均体重为(24.64±0.13)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Ⅰ组每栏6头(1.52 m2/头),Ⅱ组每栏8头(1.14 m2/头),Ⅲ组每栏10头(0.91 m2/头),Ⅳ组每栏12头(0.76 m2/头)。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降低(P<0.05),料重比(F/G)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ADFI、ADG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球蛋白(GL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T3、T4、GLB、GLU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Ⅱ组相比,Ⅳ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IgA、IgG、IL-1β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呈线性变化(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CAT、SOD活性,T-AOC,MD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Ⅳ组的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较Ⅱ组、Ⅲ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COR)浓度有升高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Ⅰ组、Ⅱ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应激及抗氧化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且考虑到经济效益,Ⅱ组(1.14 m2/头)更适合夏季生长猪的生长,此时生长速率快,饲料转化率高,机体炎症应激水平低。
  • 董彦强, 樊皓月, 姚淑华, 王昱茜, 姚任杰, 孔祥雨, 杨菊, 陈代文, 任志华, 邓俊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61-3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消化能力、结肠氨氮(AN)含量和结肠炎症损伤的影响。选取96头25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适应饲养7 d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18%、20%、22%和24%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并于饲喂后6、24、48、72和96 h,每组选择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测定胃内容物pH,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结肠AN、血清和结肠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除饲喂后48 h外,其余时间点24%粗蛋白质组仔猪胃内容物pH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粗蛋白质组(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24%粗蛋白质组仔猪胃蛋白酶、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均低于20%粗蛋白质组,其中胃蛋白酶活性在6、72 h时有显著差异(P<0.05),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在24、48 h时有显著差异(P<0.05)。3)除饲喂后6 h外,其余时间点24%粗蛋白质组仔猪结肠AN含量均高于18%、20%粗蛋白质组,在24、72 h时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4)24%粗蛋白质组仔猪结肠IL-1β含量在24~96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粗蛋白质组(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内,24%粗蛋白质组结肠IL-10含量均低于20%粗蛋白质组,在24、72 h时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5)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糜蛋白酶活性与结肠A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肠AN含量与IL-1β含量、结肠IL-1β与IL-10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综上,给断奶仔猪饲喂20%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可通过降低仔猪胃内容物pH、升高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来降低结肠AN含量,并降低结肠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从而减少结肠炎症损伤。
  • 刘志云, 钟晓霞, 黄健, 谢跃伟,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71-35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重庆地区特色动物品种合川黑猪、盆周山地猪和荣昌猪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结构,比较分析不同猪种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组成特点,探讨断奶前后2个阶段以及不同品种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样品采集于2018年4月,每个猪种随机选取5头哺乳仔猪(21~25日龄,35日龄断奶)和5头断奶仔猪(30~40日龄),无菌采集每头猪的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对优化后的测序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方猪种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内容物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菌群明显分成了2簇,而3个猪种间的结肠菌群未出现明显组内聚类。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不同品种间各菌门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和Bradymonadales 5个主要细菌属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普氏菌属(Prevotella)、Intestinibacter和溶杆菌属(Solobacterium)等8个主要细菌属在断奶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哺乳仔猪(P<0.05);不同品种间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真细菌属(Eubacterium)、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断奶前后2个生长阶段对仔猪结肠菌群的影响较不同品种更为明显。
  • 郭晓宇, 韩俊英, 闫素梅, 李胤豪, 史彬林, 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82-3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个组(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45 000 IU/kg维生素A),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2~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1~42日龄肉鸡的ADFI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22~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且22~42日龄和1~42日龄肉鸡的ADFI以及1~42日龄肉鸡的F/G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均呈线性升高(P<0.05或0.05≤P<0.10),3 000 IU/kg组肉鸡增重效果较差,6 000和15 000 IU/kg组肉鸡增重高且F/G低,30 000和45 000 IU/kg组肉鸡ADFI较高、F/G不同程度升高。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42日龄血清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42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其中3 000、6 000和45 000 IU/kg组血清免疫因子含量较低,15 000 IU/kg组较高。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42日龄血清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21日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0.05≤P<0.10),42日龄血清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分别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其中45 000 IU/kg组血清MDA含量较高且T-SOD活性较低。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添加6 000和15 000 IU/kg的维生素A可使肉鸡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且15 000 IU/kg维生素A可满足肉鸡免疫和抗氧化需要,而添加水平增至30 000和45 000 IU/kg时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抗氧化机能均有降低趋势。
  • 吴雨珊, 王钦晖, 刘传辉, 李军国, 李俊, 薛勇, 杨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590-3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不同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进行粉碎,筛片孔径分别为4.00、5.00、6.00、7.00和8.00 mm,不粉碎组饲粮中豆粕直接过6.00 mm筛,其他饲料原料加工方式一致。选取2 592只210日龄的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粉碎组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显著小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P<0.05),并且粒度分布也有所不同;粉碎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过6.00 mm筛不粉碎组。豆粕采用锤片粉碎机粉碎后,豆粕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筛片孔径5.00 mm(几何平均粒径732.00 μm)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优于其他各组。结果显示:对于蛋鸡饲粮,豆粕经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筛片孔径为5.00 mm,豆粕几何平均粒径732.00 μm时,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最佳。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 李永洙, 韩照清, 金太花, 夏春峰, 晁洪雨, 张乃锋, 王世琴,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00-3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喂代乳粉对沂蒙黑山羊羔羊早期生长性能及其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沂蒙黑山双胎羔羊36只,分为2组,每组18只羔羊。对照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试验组(R组)于10日龄开始哺喂代乳粉,试验期为75 d,在10、15、25、45和75日龄时随机称取3头羔羊空腹活体重,且屠宰后收集瘤胃内容物样品,采用Ⅲumi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R组羔羊体重在15日龄时低于B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到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R组15日龄时Alpha和Beta多样性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R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低于B组,其中25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与此相反,拟杆菌门(Bacteroid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均显著高于B组(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R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15日龄时相对丰度高于B组(P>0.05),且在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在25日龄时高于B组(P>0.05),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la-shigella)相对丰度在15~25日龄呈下降趋势,到25日龄时低于B组(P>0.05)。综上,早期哺喂代乳粉影响羔羊体增重,而45日龄后获得与哺喂母乳羔羊一样的增重效果;25日龄后哺喂代乳粉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明显,其中拟杆菌门成为优势菌群,并且普雷沃菌属等有益菌相对丰度逐步增加,从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有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
  • 刘祥圣, 王琳, 宁丽丽, 冯宝宝, 林淼,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12-3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构树不同部位(构树叶、构树枝叶、构树枝)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5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构树叶的CP含量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叶的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的CP含量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高于燕麦草(P<0.05)。2)5种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构树枝叶、苜蓿干草、燕麦草和构树枝。5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构树叶、构树枝叶、燕麦草和构树枝。构树叶的N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饲料(P<0.05),其中构树枝叶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5种饲料的ADF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燕麦草、苜蓿干草、构树枝叶和构树枝。综上所述,构树不同部位具有作为奶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潜力。
  • 王泳杰, 王之盛, 胡瑞, 彭全辉, 薛白, 王立志, 邹华围, 孙宝忠, 李海鹏, 蒋兴德, 申洪兵, 欧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21-3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 杨致玲, 杨国义, 刘旗, 赫磊, 吴树峰, 杨文强, 张拴林, 刘强, 郭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32-3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安格斯肉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4头平均体重(447.78±2.53)kg、15~17月龄安格斯去势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1、2、3和4组分别饲喂含有0、2.0%、4.0%和6.0%过瘤胃不饱和脂肪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正试期分为前期(27 d)和后期(4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4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和2组(P<0.05),1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前期和后期,2和3组的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胰高血糖素(GC)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试验前期,3组的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试验后期,2、3和4组的血清GH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3)试验前期和后期,各组之间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s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4)试验前期和后期,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前期,4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3和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试验后期,3和4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和3组的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5)4组的背最长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对血清ATGL、CPT-Ⅰ和AACas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提高了血清GC和INS含量,促进了背最长肌PPARγ的基因表达。综合以上结果,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过瘤胃不饱和脂肪适宜添加量为4.0%。
  • 眭丹, 刘宁,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43-3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矿物质铜、锌、硒缺乏对舍饲滩羊生产性能及异食癖的影响。选择16只健康、年龄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滩羊羯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4只,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标准饲粮参照NRC(2008)和内蒙古细毛羊(4~18月龄)饲养标准中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硒、铜、锌的需要量配制。标准饲粮组设为对照组,矿物质缺乏组设为试验组,依次为试验Ⅰ组(铜水平为对照组的1/2,硒、锌及其他营养水平与对照组相同)、试验Ⅱ组(锌水平为对照组的1/2,硒、铜及其他营养水平与对照组相同)和试验Ⅲ组(硒水平为对照组的1/2,锌、铜及其他营养水平与对照组相同)。预试期为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舍饲滩羊总采食量、日增重和羊毛密度的平均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舍饲滩羊均有异食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铜、锌、硒缺乏不仅会影响滩羊的增重,同时还会引起舍饲滩羊异食癖的发生。
  • 李琼, 王立志, 王之盛, 薛白, 彭全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51-36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以30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筛选出高氮利用率组(HNU组)和低氮利用率组(LNU组)的山羊个体。屠宰采集HNU组、LN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组间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7种蛋白质分解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30只山羊对饲料氮利用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HNU组和LNU组的平均氮利用率分别为(56.68±5.54)%和(34.25±4.2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HNU组和LNU组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在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HNU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p-1088-a5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NU组(P<0.05),毛螺菌科XPB_1014肠道群(Lachnospiraceae XPB_1014_group)、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 1)、瘤胃球菌科UCG_004(Ruminococcaceae_UCG_004)、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Family_ⅩⅢ_UCG_002、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NU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宿主氮利用率与Ruminococcus 1、Ruminobacter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4)HNU组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_fibrisolven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 succinogens)和瘤胃球菌属_sp._HUN007(Ruminococcus_sp._HUN007)数量显著高于LNU组(P<0.05),而栖息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溶糊精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 dextrinisolven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数量在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的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 张士敏, 张桂国, 张崇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64-36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断奶驴驹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5~6月龄、平均体重为(88.21±5.79)kg的驴驹30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分别饲喂消化能水平接近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0%(试验Ⅰ组)、13.95%(试验Ⅱ组)和15.87%(试验Ⅲ组)的3种全混合颗粒饲料。试验期70 d,前10天为适应期,后60天为正试期,其中正试期前31天为试验前期,后29天为试验后期。结果显示:1)试验前期,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2)试验后期,试验Ⅰ组的体长指数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的体躯指数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试验前期,试验Ⅱ组的淋巴细胞数量和中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Ⅰ组的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和中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4)试验前期,试验Ⅰ组、试验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Ⅱ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12.10%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可满足断奶驴驹正常生长与体尺发育的需要,且能维持较高的机体免疫水平及适宜的血清酶活性。
  • 曾绘锦, 田刚, 鲁院院, 曾亭轩, 蔡景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74-3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定玉米皮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32只35日龄体重相近[(760.33±48.29)g]的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3种测试饲粮。测试饲粮分别由20%的3种不同来源的玉米皮与80%的基础饲粮混合而成。消化试验共15 d,其中预试期11 d,收粪期4 d。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总能(GE)和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及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总磷(T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84 MJ/kg、10.54%、16.32%、75.32%、20.23%、2.18%、5.54%、1.12%、0.49%、0.05%和66.48%。除半胱氨酸(Cys)、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他氨基酸含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和缬氨酸(Val)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43%、0.37%、1.31%、0.40%、0.12%、0.53%、0.52%和0.58%。2)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GE、DM、CP、ADL、Ca、TP、NFE的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DM、CP、CF、NDF、ADF、ADL、EE、Ash、Ca、TP和NFE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3.32%、34.01%、70.54%、13.53%、20.07%、10.48%、-0.74%、85.49%、47.42%、29.02%、26.48%和23.81%。除Thr、Val、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丝氨酸(Se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均超过60%。由此可见,对于生长肉兔,玉米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不同来源玉米皮的营养价值有一定差异。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吴桐强, 钟蕾, 刘庄鹏, 胡毅, 刘臻, 鲁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82-3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0.75%、1.0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且0.25%、0.50%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0.75%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有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下降的趋势,其中0.5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二肽添加量超过0.50%使得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0.75%、1.00%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肠道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0.75%、1.00%组肠道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0.50%和1.00%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谷氨酰胺二肽能够促进草鱼幼鱼营养物质代谢、免疫以及肠道发育,进而促进生长。
  • 付志欢, 林雪, 舒绪刚, 邱桂雄, 田允波, 陈明珠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90-3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中抗氧化相关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的影响。将240尾初重为(47.54±0.84)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锌含量为72.22 mg/kg),试验组罗非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以锌计)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对比,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还可以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肝体比和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相比,甘氨酸锌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甘氨酸锌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各组血清中铜、铁、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且肠溶型甘氨酸锌的促生长效果优于甘氨酸锌。
  •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 毛湘冰,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虞洁, 郑萍, 罗钧秋, 罗玉衡, 王曲圆, 王慧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699-37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补充苏氨酸提高肠道黏膜黏液蛋白表达的可能机制。试验选取10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成2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真可消化苏氨酸水平为0.74%(基础饲粮)和0.89%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补充苏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饲粮中补充苏氨酸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黏膜中黏液蛋白1和2的含量(P<0.05),也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黏膜中黏液蛋白1和2的mRNA表达量(P<0.05),并显著刺激了仔猪空肠和回肠黏膜中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和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的磷酸化(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补充苏氨酸(使真可消化苏氨酸水平达到0.89%)可促进仔猪肠道黏液蛋白的产生,而这不仅与其可改善黏液蛋白基因的转录,而且可能与其激活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 杨德莲, 童津津, 孙铭维, 张婕, 张华,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06-37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乳链球菌(GB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机理。试验用不同浓度GBS[感染复数(MOI)分别为100、50、10]感染BMECs 1、2、4、6、8、12、18、24 h,每个时间点都设立相应的空白对照,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扫描电镜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GBS对BMECs活性、形态及凋亡的影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酪蛋白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GBS对BMECs的毒性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菌浓度的升高,LDH释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BS感染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感染6 h时,细胞结构断裂,感染8 h时,细胞形态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感染2 h时,BMECs发生了显著的凋亡(P<0.05);感染6 h时,BMECs发生极显著的凋亡(P<0.01)。2)感染6 h时,GBS导致BMECs中β-酪蛋白以及正调控乳蛋白表达基因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换及转录激活因子5a(STAT5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核糖体蛋白S6(sRPS6)、催乳素受体(PRLR)、est结构域转录因子5(ELF5)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负调控基因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IF4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GBS导致BMECs中β-酪蛋白、STAT5a、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a(p-STAT5a)、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AKT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AKT1)蛋白表达完全受到抑制。在感染8 h时,GBS完全抑制了β-酪蛋白、STAT5a、p-STAT5a、mTOR、p-mTOR、AKT1、p-AKT1的蛋白表达。由此可见,GBS能够损伤BMECs的形态结构,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外,GBS抑制BMECs乳蛋白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JAK/STA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 白宇, 颜桥, 李天天, 周行健, 何贝贝, 陶诗煜, 张帅, 王军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19-37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肠微生物组对动物后肠道的健康及其营养物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体内研究肠道微生物功能与机制存在诸多不便。为此,本试验在比较分析生长猪结肠食糜和食品发酵素培养基(VL培养基)营养组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和优化VL培养基组成使其接近结肠食糜,利用体外单向连续发酵系统培养模拟微生物组,并计算模拟微生物组与结肠微生物组菌群结构相似度。结果表明:结肠食糜在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方面与常用的VL培养基存在显著差异(3.09% vs.1.49%,0.43% vs.0.31%)(P<0.05);在VL培养基的基础上将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调整至结肠食糜水平并分别添加糖蜜(VLMOL培养基)、玉米浆干粉(VLCSL培养基)、消化道分泌的黏蛋白(VLM培养基)及上述3种物质的组合物(ZH培养基)后发现,利用VLMOL、VLCSL、VLM和ZH培养基得到的模拟微生物组与结肠微生物组菌群结构相似度分别为68.5%、52.3%、10.7%和5.0%;在发酵特性方面,VLMOL培养基所得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总量与结肠食糜相近(21.75 mmol/L vs.26.03 mmol/L)(P>0.05),VLCSL、VLM和ZH培养基所得发酵液短链脂肪酸总量与结肠食糜相比则有显著差异(43.95、39.05和42.68 mmol/L vs.26.03 mmol/L)(P<0.05)。综上可知,根据结肠食糜优化VL培养基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并在优化后的VL培养基中添加糖蜜所制备的VLMOL培养基是一种通过体外发酵制备生长猪结肠微生物组的可靠性较高的培养基。
  • 饲料科学与技术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孙先宇, 李振旺, 仇晴晴, 钟春艳, 丛博, 张学峰, 李萌, 李陇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27-37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三丁酸酯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和0.20%的葡萄糖三丁酸酯。试验期32 d。结果显示:1)15~42日龄时,低、中和高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2)28日龄时,高剂量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日龄时,低、中和高剂量组腿肌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3)28日龄时,中和高剂量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日龄时,中和高剂量组血清TP和ALB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4)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和高剂量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低和高剂量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盲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中剂量组盲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葡萄糖三丁酸酯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肠道黏膜形态,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 钟伟, 刘晗璐, 孙伟丽,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36-3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黄芪多糖(APS)添加水平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配比互作对育成生长期北极狐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黄芪多糖添加水平(0和160 mg/kg)和n-6/n-3 PUFA配比(3和9)为试验因素。在预饲7 d不添加APS、n-6/n-3 PUFA配比为3的基础饲粮以适应干粉饲粮后,将102日龄、健康的48只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1和2组北极狐饲喂不添加APS、n-6/n-3 PUFA配比分别为3和9的饲粮,3和4组北极狐饲喂添加160 mg/kg APS、n-6/n-3 PUFA配比分别为3和9的饲粮。正试期46 d。结果显示:1)102~125日龄阶段,未添加APS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添加160 mg/kg APS组(P<0.01),n-6/n-3 PUFA配比为9时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n-6/n-3 PUFA配比为3时(P<0.01);4组之中,2组的ADG最高,F/G最低。125~147日龄阶段,添加160 mg/kg APS组ADG显著高于未添加APS组(P<0.05),且F/G极显著低于未添加APS组(P<0.01);4组之中,4组的ADG最高,F/G最低。饲粮中APS添加水平与n-6/n-3 PUFA配比互作极显著影响102~125日龄和125~147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且2个日龄阶段均以1组ADFI最高。2)添加160 mg/kg APS组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APS组(P<0.05),n-6/n-3 PUFA配比为9时血清中GLU含量极显著低于n-6/n-3 PUFA配比为3时(P<0.01),最终表现为4组血清GLU含量最低;饲粮中APS添加水平或n-6/n-3 PUFA配比单一作用或二者互作对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APS添加水平和n-6/n-3 PUFA配比互作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1或P<0.05),血清IgM含量以4组最高,显著高于2和3组(P<0.05),但血清中IL-2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60 mg/kg APS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APS组(P<0.05),4组之中以4组略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160 mg/kg APS组血清白球比(A/G)显著低于未添加APS组(P<0.05),4组之中以4组最低;饲粮中APS添加水平或n-6/n-3 PUFA配比单一作用或二者互作对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当饲粮中APS添加水平为160 mg/kg且n-6/n-3 PUFA配比为9时,对血糖具有调节作用,并可增加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降低血清中A/G,从而提高125~147日龄北极狐的生长性能。
  • 刘辉, 季海峰, 王四新, 张董燕, 王晶, 张伟, 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47-3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0.86±0.62)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1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对照组生长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生长猪饲喂由95%基础饲粮和5%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组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生长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32%(P<0.05)和12.23%(P<0.05),料重比降低了8.58%(P<0.05);2)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44%(P<0.05)、20.51%(P<0.05)和11.01%(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8.85%(P<0.05)、33.31%(P<0.05)、15.85%(P<0.05)和45.86%(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29%(P<0.05)和52.72%(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 路则庆, 胡喻涵, 黄向韵, 张煜, 王凤芹, 汪以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55-3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所产胞外多糖(EPS)和富硒胞外多糖(Se-E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Na2SeO3)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Na2SeO3+黄芪多糖(A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560 mg/kg APS,Na2SeO3+E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2SeO3+560 mg/kg EPS,Se-EPS组饲喂基础饲粮+560 mg/kg Se-EPS。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与Na2SeO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e-E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a2SeO3+EPS、Se-EPS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饲粮中添加Se-EPS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中猪β-防御素1(pBD-1)和空肠、回肠中猪β-防御素2(pBD-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e-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内源抗菌肽的表达。
  • 柏妍, 王彩莲, 郎侠, 刘婷, 宫旭胤, 石晓雷, 张瑞, 吴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63-37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了8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体重(41.31±2.23)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牛至精油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莫能菌素组开食料中添加3.6 g/kg莫能菌素,混合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3.6 g/kg莫能菌素,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任何饲料添加剂。饲喂70 d后,从每组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牛3头,采集12头犊牛的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门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混合组的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属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牛至精油组的瘤胃液中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奥尔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提高犊牛瘤胃中蛋白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产丁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可能避免或者缓冲莫能菌素对有益菌群的破坏。
  • 宋军帅, 张文飞, 林小峰, 管武太, 张世海, 陈芳, 邓跃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76-37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96头35日龄平均体重为(9.60±0.30)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体重、性别及健康状况等均衡分布原则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基础饲粮+96 mg/kg延胡索酸泰妙菌素+75 mg/kg金霉素+200 mg/kg吉他霉素)、试验A组(基础饲粮+15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B组(基础饲粮+2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头仔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不仅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2)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具有增强断奶后仔猪健康、促进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功效。因此,复合植物精油在断奶仔猪上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 胡江旭, 龙沈飞, 朴香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84-37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伊利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肠道形态及粪便氮素排放的影响。选取144头28日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平均体重(7.27±0.89)kg],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和4 000 mg/kg伊利石(替代等量的玉米)。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第1~14天和第1~28天,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增重耗料比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1~14天,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4 000 mg/kg伊利石组仔猪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在试验第1~14天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试验第15~28天显著提高(P<0.05)。3)试验第14天,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28天,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4)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P=0.07)和十二指肠V/C值(P=0.06)有升高的趋势。5)4 000 mg/kg伊利石添加组仔猪每千克体增重粪氮排放量在试验第1~14天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仔猪在试验第15~28天每千克体增重粪氮排放量有降低的趋势(P=0.06)。综上,饲粮添加4 000 mg/kg伊利石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降低腹泻率,提高养分消化率,减少粪便氮素排放,促进仔猪生长。
  • 李贞明, 余苗, 崔艺燕, 容庭, 刘志昌, 马现永, 王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794-3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40只28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mg/kg柑橘提取物和10 mg/kg杆菌肽锌的饲粮。试验期35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2只鸡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分别提高了56.25%和21.15%(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脾脏指数提高了56.25%(P<0.05)。2)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腿肌率和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6.40%和21.18%(P<0.05),抗生素组肉鸡胸肌率提高了19.48%(P<0.05)。3)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红度(a*)值提高了11.21%(P<0.05),亮度(L*)值和黄度(b*)值分别降低了3.87%和18.95%(P<0.05),抗生素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b*值降低了16.77%(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L*值降低了3.74%(P<0.05)。4)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15.57%和32.03%(P<0.01)。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具有提高肉鸡器官指数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和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其改善效果优于杆菌肽锌。
  • 王晨晨, 张文杰, 侯传祥, 李晓斌, 赵国栋, 杨开伦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01-38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素水平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6.73±2.42)kg的健康、体况相近的哈萨克母羊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5只羊。各组试验羊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养,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日每只分别补喂10、25、50 mg雌马酚,进行为期14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每日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补喂雌马酚后血浆中雌马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3.0 h时达到峰值。3)试验Ⅰ组血浆中睾酮(T)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浆中双氢睾酮(D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4)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以试验Ⅱ组最高,丙二醛(MDA)含量以试验Ⅱ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补喂雌马酚后2.0~3.0 h,母绵羊血浆中雌马酚含量达到峰值,并且随着补喂剂量的提高,血浆中高含量雌马酚的跨峰时间(即维持血浆高含量雌马酚的持续时间)也延长。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10和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血浆中T和DHT水平。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补喂10、50 mg时。。
  • 曹护群, 贺濛初, 舒迎霜, 夏晓东, 冯士彬, 李玉, 王希春, 吴金节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10-3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犬源复合益生菌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24只1岁龄比格犬,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6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每天按照10 mL/kg BW的剂量灌喂番泻叶水煎液,连续灌喂7 d,建立脾气虚模型。在试验第7天,采集脾气虚组犬盲肠内容物;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继续饲喂基础饲粮7 d,益生菌治疗组犬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每天按照1×109 CFU/只的剂量灌服犬源复合益生菌7 d。在试验第14天,随机从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各选4只犬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及QⅡME测序软件对各组犬盲肠内容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对照组与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而Simpson指数则低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2)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纲、目、科以及芽孢杆菌纲、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脾气虚组(P<0.05),其他菌群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犬源复合益生菌不仅能够使番泻叶诱导的脾气虚犬盲肠菌群多样性恢复至正常犬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盲肠菌群中有益菌拟杆菌、芽孢杆菌的占比,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结构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马雪莲, 张丽阳, 王良治, 刘东元, 吕林, 廖秀冬,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21-38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调查旨在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铁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719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 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中铁含量。结果表明: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铁含量为21.3~2 472.0 mg/kg,而各类饲料原料铁含量平均值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1 178 mg/kg)>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 030 mg/kg)> 牧草饲料(433 mg/kg)> 秸秆饲料(404 mg/kg)> 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260 mg/kg)>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81 mg/kg)> 谷物籽实饲料(71.2 mg/kg)。通过比较不同省(自治区)的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铁含量发现,不同省(自治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铁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料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铁含量为70.6~86.1 mg/kg,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2004)或NRC(1994)畜禽铁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前期约4/5的铁营养需要量,可提供猪、鸡生长后期的铁营养需要量,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铁的利用率。由此可见,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铁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基础饲料配方中总铁含量可提供猪、鸡整个生长期大部分的铁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总铁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减少铁的添加及其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 李振, 李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30-38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索超声波辅助单宁酶法提取五倍子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其抗氧化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没食子酸得率为指标,研究单宁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超声功率5个因素对五倍子提取没食子酸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五倍子没食子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选择健康、体重(BW)(20±2)g的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1/2),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按每10 g BW 0.1 mL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组分别按50(低剂量组)、75(中剂量组)、100 mg/kg BW(高剂量组)剂量灌服同体积没食子酸溶液,每天1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单宁酶添加量11 U/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8 h,pH 6,超声功率380 W,此条件下没食子酸得率为(64.73±1.61)%;所得没食子酸采用结晶和离子交换树脂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纯度为(99.01±2.47)%。在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60 μg/mL时,还原力为0.85±0.04,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92.11±2.38)%、(98.62±2.7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组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由此可见,超声波辅助单宁酶法能够提高没食子酸得率,没食子酸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 王平, 常娟, 刘超齐, 尹清强, 邵栓, 孙贵宾, 党晓伟, 高天增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43-3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化玉米秸秆(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的雌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基础饲粮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4%、8%和12% SCS及8% SCS(高油)替代部分能量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8% SCS(高油)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8% SCS组(P<0.05),8% SCS组和12% SCS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8% SCS组、12% SCS组和8% SCS(高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和4% SCS组(P<0.05)。2)8% SCS(高油)组的饲粮代谢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 SCS组的能量代谢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4% SCS组(P<0.05),4% SCS组的粗蛋白质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 SCS组的钙代谢率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3)8% SCS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 SCS组的腺胃指数显著低于8% SCS组(P<0.05),4% SCS组的盲肠指数显著低于8% SCS组和12% SCS组(P<0.05)。4)12% SC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 SCS组的血清尿酸、尿素、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8% SCS(高油)组(P<0.05),8% SCS(高油)组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4% SCS组、8% SCS组和12% SCS组的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8% SCS(高油)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4% 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大部分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1~21日龄肉仔鸡饲粮中添加4% SCS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是可行的。
  • 张一帆, 李妍, 刘涛, 郑玉琳, 曹玉凤, 高艳霞, 张秀江, 刘泽, 李秋凤,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53-38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刘静波, 曹山川, 杨勇, 刘明,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63-3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 史林鑫, 乔鹏飞, 龙沈飞, 陆文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72-3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价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84头初始体重为(7.22±0.22)kg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复合酶组仔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包含4 000 U/g纤维素酶、1 500 U/g α-淀粉酶、150 U/g β-葡聚糖酶和3 000 U/g中性蛋白酶)的试验饲粮。饲养期为35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35 d)2个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全期的料重比(F/G)(P<0.05),并有降低前期(P=0.09)及后期F/G(P=0.05)的趋势;复合酶组断奶仔猪前期及后期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前期有机物(OM)(P=0.07)、粗蛋白质(CP)(P=0.09)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8)以及后期CP(P=0.07)和GE的表观消化率(P=0.09)有提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趋于增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6);在试验第35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血清GSH-Px活性(P<0.05),对血清其余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增强了空肠和回肠黏膜蔗糖酶以及回肠黏膜乳糖酶和胰脏胰脂肪酶活性(P<0.05),趋于增加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P=0.0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能通过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以及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来改善断奶仔猪机体健康水平和生长性能。
  • 汪洋, 李先根, 刘玉兰, 朱惠玲, 王秀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82-3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间断奶仔猪脾脏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域受体(NOD)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选择42头体重为(7.1±0.9)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注射LPS之前(0 h)和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1、2、4、8、12、24 h)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头猪。预饲14 d后,腹腔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分别于注射LPS之前和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将仔猪麻醉屠宰,取血液和脾脏样品,测定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脾脏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及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导致部分血细胞分类计数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使TLR4和NOD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且在2~8 h达到峰值;也导致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环氧合酶2、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且在1~4 h达到峰值。LPS刺激8~24 h后,这些炎症相关基因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或略低于正常水平。总体来看,LPS刺激激活了炎症信号通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基因呈现先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的变化。
  • 蔡巧利, 唐武, 蒋慧姣, 黄攀, 玉中班, 黄兴国,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91-3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参数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9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猪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猪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德氏乳杆菌、0.05%德氏乳杆菌+0.02%低聚木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84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28、56和84天称取空腹体重,计算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分别于试验第28、56和84天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血浆生化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9~56天试验1组、试验2组的ADG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57~84天试验1组F/G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84天试验1组和试验2组F/G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8天,试验1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浓度以及试验2组血浆TP、白蛋白(ALB)和TG浓度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56天,试验1组血浆氨(NH3)浓度和淀粉酶(AMS)活性以及试验2组血浆AMS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84天,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GLU)和TG浓度以及AMS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血浆TP浓度显著升高(P<0.05)且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另外,试验第56天,试验2组血浆TP、ALB、尿素氮(UN)、GLU、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及肝脂酶(H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同时血浆AST和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中单独添加德氏乳杆菌或同时添加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可提高环江香猪的ADG、降低F/G,这可能与德氏乳杆菌和低聚木糖影响了机体氮代谢和糖脂代谢相关生化参数有关。
  • 李莉, 张佩华, 凌浩, 陈东, 文静, 雷坤, 刘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898-39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 张士敏, 张桂国, 张崇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905-39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断奶驴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5~6月龄公驴驹30匹,体重(88.21±5.79)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分别饲喂消化能一致而CP水平分别为12.10%(Ⅰ组)、13.95%(Ⅱ组)和15.87%(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其中前31天为试验前期,后29天为试验后期。结果表明:1)Ⅰ组的粗脂肪(EE)和碳水化合物(CHO)的表观消化率有高于Ⅱ、Ⅲ组的趋势(P=0.083、P=0.077)。2)Ⅰ组的钙、磷摄入量极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Ⅲ组的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摄入量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的粪中磷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的粪中ADF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Ⅱ组的尿中钙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尿中磷含量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3)Ⅲ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的粪氮和沉积氮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的尿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的尿能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4)试验前期,Ⅱ、Ⅲ组的血清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血清补体3(C3)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试验后期,Ⅱ、Ⅲ组的血清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的提高增加了CF、ADF摄入量及氮的摄入量、沉积量,提高了血清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钙、磷的摄入量及EE、CHO的消化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同时降低了能量利用率,对钙、磷、CF、中性洗涤纤维(NDF)、ADF的消化代谢无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驴驹饲粮的适宜CP水平为12.10%。
  • 张虎, 王庚南, 王建平, 马雨红, 苏铭, 刘聚祥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8): 3914-39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8.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菊苣酸为天然药物紫锥菊中有效酚酸类化合物,本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根中菊苣酸提取纯化的新方法。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紫锥菊根粉末进行提取,所得粗提物再用葡聚糖凝胶LH-20为固定相,80%、60%及40%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反复提取,得到菊苣酸单体。再将制得的菊苣酸单体作为模版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菊苣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应用此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对紫锥菊根粉进行富集纯化。结果显示,经葡聚糖凝胶LH-20提取分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苣酸含量为90.22%。紫锥菊根粉经分子印迹聚合物富集纯化后,可同时富集母核结构相同的菊苣酸和咖啡酸。由此可见,本方法可用于紫锥菊根中菊苣酸的提取分离及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