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大事记
数据库收录
文献计量学指标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著作权转让协议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道德声明
OA政策
公益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9年, 第3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全选
|
目录
Select
封面与封底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目次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 Review
Select
益生菌对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Pigs: A Review
周晓容, 周艳, 刘志云, 刘作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21-39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降低肠道pH来调控肠道健康,从而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因此,成为饲料工业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猪肠道屏障的影响,以期为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总结,并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Select
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Dominant Methanogen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Rumen of Ruminants
董利锋, 付敏, 陈天宝,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27-3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分解饲粮有机物的最终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造成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而且也难以被动物利用,造成能量损失和养殖效率降低。瘤胃产甲烷菌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受到动物品种、遗传背景、生理阶段以及地理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期明确瘤胃甲烷排放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探索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排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Select
β-胡萝卜素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cess of β-Carotene for Application in Nutrition of Ruminants
吕仁龙, 丁兰兰, 李茂, 周汉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36-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在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可以通过采食青绿饲料获得。随着β-胡萝卜素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发现,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其作为添加剂补充到饲粮中。β-胡萝卜素不仅对反刍动物繁殖性能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对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均有良好效果。牧草富含β-胡萝卜素资源,并且在青贮中可以被较好的保存。因此,探明粗饲料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粗饲料中β-胡萝卜素资源将有助于促进反刍动物健康养殖和高品质畜产品生产。本文着眼β-胡萝卜素资源,综述了其含量在青绿饲料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对反刍动物机体代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反刍动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Select
霉菌毒素介导的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Oxidative Stress Mediated by Mycotoxins
陈凤鸣, 陈佳亿, 李颖慧, 黄兴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44-3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霉菌毒素的毒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霉菌毒素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继而引发细胞毒性作用,如细胞凋亡、DNA损伤等。本文综述了主要的几种霉菌毒素吸收与代谢,重点阐述了由氧化应激介导的毒性作用,以期对霉菌毒素毒性机制有更加全面认识,为从缓解氧化应激的角度解决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二十碳五烯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牛奶中含量的调控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Regulation of Its Content in Milk
刘凯珍,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53-3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人体必需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人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发生率。天然EPA主要来源于鱼油、微藻和牛奶,其中牛奶被认为是人类补充EPA较为理想的食物。因此,增加牛奶中EPA的含量对人类的健康更加有益。本文综述了EPA的生理功能、EPA在奶牛体内的代谢以及牛奶中EPA含量的调控。
Select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应用
Metage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Gut Microbiota
赵磊, 孙会,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61-39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动物机体健康息息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可调控动物机体内能量代谢、异源物质代谢,修复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宏基因组学技术可用于检测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本文主要对宏基因组学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平台及宏基因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开发肠道生态系统动态的全球模型及动物机体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Select
维生素A对动物毛囊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cess of Effects of Vitamin A on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南韦肖, 司华哲, 娄玉杰,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68-3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A是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并在多种上皮组织(包括皮肤、毛发和皮脂腺)的发育和维护中至关重要。但维生素A缺乏或过量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发育。本文概述了维生素A对毛囊发育的影响,并就维生素A对动物毛囊发育可能的调节机理进行了综述。
Select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uscle in Animals Controlled by Intestinal Microbes
吴敏, 刘作华, 齐仁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76-3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调控宿主的信号传递、物质代谢、免疫形成和器官功能。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动物产肉性状和肉品生产的根本因素。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肌肉生长和维持肌肉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肠-肌轴"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参与调控人和动物的肌肉生长和发育、肌肉疾病形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深和完善关于肠道微生物调控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认识。
Select
仔猪肠道菌群的母源传递
Maternal Transmiss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Piglets
李浩, 谷雪玲, 吕宏伟, 范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83-39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早期微生物在新生仔猪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哺乳仔猪肠道菌群具有强烈的母源性特征。在妊娠后期至断奶阶段,母体微生物组持续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定植入仔猪肠道的母源菌群中,母猪肠道菌群发挥重要且持续的作用,使其成为调控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重要靶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母源传递进行论证,旨在为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母源干预思路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水解单宁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Mechanism of Action Hydrolyzed Tann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刘汉锁, 龙沈飞, 尚庆辉, 朴香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3991-39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单宁酸是一种具有较强生物学特性和药理活性的多酚类天然植物提取物,可分为水解单宁酸和缩合单宁酸。水解单宁酸具有收敛、抗菌抑菌、抗氧化和抗炎症等作用,可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本文集中探讨水解单宁酸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为其科学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基于代谢组学的乳汁中代谢物研究进展
Advances on Metabolites in Human and Animal Milks Based on Metabolomics
付力立, 江婧, 陶金忠, 曹随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00-4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汁是为新生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的最佳食物。除了为新生哺乳动物提供营养外,还含有大量小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在母体和新生哺乳动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系。在对乳汁的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挖掘其中小分子物质的变化情况,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够将关键代谢标志物呈现,并预测营养素等对乳汁代谢组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总结了人类乳汁和奶牛乳汁分析中应用到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并结合其他关于乳汁或代谢组学的研究,阐述了乳汁中部分低丰度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未来在乳汁分析中的潜在方向,以期为揭示乳汁代谢组的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Select
硒蛋白的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的作用
Functions of Selenoprotein and Its Effects on Animal Immunity
王建强, 崔璐莹, 李建基, 王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08-40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硒是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参与各项生命活动,起到抗氧化等作用。动物体内一定浓度的硒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硒蛋白水平下降,会导致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受阻甚至死亡。同时,体内硒的水平会影响动物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本文综述了硒蛋白的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的作用,为其在动物免疫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灭活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Inactivated Probiotic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邓圣庭, 闫昭明, 杨媚,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16-4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灭活益生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的、不再具生命力的益生菌。灭活益生菌具有增强免疫和预防肿瘤、抑炎和缓解过敏、黏附和黏附拮抗等作用,且在生产应用和部分生理功能上较活菌更有优势。作为饲料添加剂,灭活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作用。本文阐述了灭活益生菌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灭活益生菌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灭活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Select
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 of Flaxseed on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Traits, Meat Quality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
邓波, 门小明, 吴杰, 吕金辉, 卢德秋, 冯尚连,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24-4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52.31±2.28)kg的生长猪7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的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50~80 kg和81~110 kg),每个阶段结束时对猪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每栏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猪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50~80 kg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50~110 kg阶段料重比(
P
<0.05),并且10%添加量还显著提高了50~8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
P
<0.05)。2)饲粮添加亚麻籽能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
P
<0.05),但对胴体长、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
P
>0.05)。3)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能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值(
P
<0.05),显著提高α-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含量及PUFA总含量(
P
<0.05),且当添加量达到10%时,还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
P
<0.05)。结果提示,亚麻籽能一定程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背最长肌中n-3 PUFA含量,降低n-6/n-3 PUFA值,且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无负面影响。
Select
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Gou-Qi
Polysaccharides on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
金娜, 邹闻书, 高倩, 陈长增, 刘凤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33-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选用180头80日龄的健康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枸芪多糖,试验期为3个月。采集育肥猪盲肠内容物,提取样本中细菌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试验组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在门水平上2组的两大优势菌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组(
P
<0.05),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及互养菌属(
Synergistes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试验组(
P
<0.05)。3)2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均为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试验组巨单胞菌属(
Megamonas
)和螺杆菌属(
Helicobacter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可提高育肥猪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通过促进有益菌厚壁菌门、互养菌门与抑制有害菌变形菌门、梭杆菌属和螺杆菌属的增殖优化肠道菌群平衡,建立更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
Select
发酵菜籽粕对28~49日龄白羽公番鸭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Fermented Rapeseed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Hormone and Antioxidant Indexes of White Male Muscovy Ducks during 28 to 49 Days of Age
陈小连, 占今舜, 黄江南, 刘林秀, 邹志恒, 赵品, 唐维国, 宋文静, 韦启鹏, 宋琼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44-40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菜籽粕对28~49日龄白羽公番鸭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菜籽粕经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菌发酵,制备发酵菜籽粕。选择同一批出雏且体重相近的28日龄白羽公番鸭2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含8%普通菜籽粕和8%发酵菜籽粕的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发酵可有效降低菜籽粕中硫甙和粗纤维含量,提高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2)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3)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血清生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可知,发酵可有效降低菜籽粕中硫甙含量,提高菜籽粕营养价值。用发酵菜籽粕替代饲粮中的普通菜籽粕,可提高番鸭的生长性能,而对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无显著影响。
Select
饲粮粗纤维水平和砂砾对四川白鹅血清脂肪代谢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Fiber Level and Grit on Serum Lipometabolism Indices,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Sichuan
White Geese
金灵, 李昂, 林占熺, 杨琳, 高玉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52-40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CF)水平和砂砾对22~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脂肪代谢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即添加或不添加砂砾,饲粮CF水平分别为4.0%、7.0%和10.0%。选取22日龄体重相近的四川白鹅公鹅648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鹅。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饲粮CF水平显著影响了49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P
<0.05),显著影响了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P
<0.05)。饲粮砂砾显著影响了49、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
P
<0.05)。2)饲粮CF水平和砂砾对70日龄四川白鹅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可见,增加饲粮CF水平可降低血清脂类含量,而添加砂砾可提高部分血清脂肪代谢指标。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Select
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的利用及微生物氮流转特征研究
Utilization of Methionine by Rumen Microorg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Nitrogen Transfer
任傲, 朱晋佳, 陈亮, 孔志伟, 刘倩, 郭乙冰, 徐琪翔, 周传社, 张彬,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61-40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Met)的利用及Met对微生物氮流转的影响。试验以玉米-豆粕型精料(0.5 g)和玉米-秸秆型饲粮(0.5 g)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添加0.33 μmol同位素标记的碳13蛋氨酸(
13
C-Met,以0.18 mL溶液的形式添加到体外培养底物中),对照组添加等量蒸馏水,探究Met对体外发酵pH和氨态氮(NH
3
-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et含量以及微生物
13
C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Met能极显著提高发酵液的pH(
P
<0.01);2)添加Met能极显著提高微生物
13
C的丰度(
P
<0.01);3)添加Met对NH
3
-N、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et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可见,瘤胃微生物可有效利用Met,Met对发酵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微生物氮的流转。
Select
不同类型玉米青贮的粗饲料组合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Roughag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n Silage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eef Cattle
薛宵, 牛岩, 蔡阿敏, 张晓霞, 滕战伟, 王建钦, 秦海东, 李鹏飞, 高腾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70-40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玉米青贮的粗饲料组合对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头西门塔尔杂交肉牛[体重(420±40)kg],随机分为4组:A组饲喂甜玉米秸秆青贮+花生秧;B组饲喂普通玉米秸秆青贮+花生秧、C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D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麦秸,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
P
<0.05),A、D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
P
<0.05);C组平均日采食量较其余3组高,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料重比以C组最低,显著低于B组(
P
<0.05),而A、D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2)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B组(
P
<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C组高,但差异不显著(
P
>0.05)。3)B、C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著高于A组(
P
<0.05),A、B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D组(
P
<0.05),B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D组(
P
<0.05)。综上所述,肉牛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可以显著提高饲粮消化率,降低料重比;甜玉米秸秆青贮比普通玉米秸秆青贮能够提高饲粮消化率;以麦秸代替部分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较全株玉米青贮差。
Select
不同剩余采食量的湖羊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的研究
Difference of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gestive Tract Microbial Diversity of
Hu
Sheep with Different Residual Feed Intake
马万浩, 梁玉生, 张智安, 董春晓, 李飞, 李发弟, 翁秀秀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80-40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FI)的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选用60只健康湖羊公羔[体重(25.2±2.5)kg],单栏饲养,饲喂相同颗粒料,预试期14 d,正试期63 d。通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中期代谢体重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60只羊的RFI后,选择RFI最高和最低的个体各6只,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高RFI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低RFI组(
P
<0.05),但RFI对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GR值和尾脂重无显著影响(
P
>0.05);RFI和干物质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05),和饲料转化率及GR值呈显著正相关(
P
<0.05),和尾脂重有正相关趋势(0.05 ≤
P
<0.10),和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
P
>0.05)。2)RFI对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
P
>0.05),对盲肠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
P
>0.05),但低RFI组盲肠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RFI组(
P
<0.05),Simpson指数有高于高RFI组趋势(0.05 ≤
P
<0.10);高RFI组盲肠理研菌科_RC9_gut_group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RFI组(
P
<0.05),低RFI组盲肠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13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RFI组(
P
<0.05)。综上,高RFI个体更倾向于沉积体脂肪,不同RFI对湖羊瘤胃、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只体现在个别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的菌属上。
Select
对肉羊养殖的全混合日粮营养标准的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Study on Total Mixed Ration Nutrition Standards for Mutton Sheep Breeding
李德鹏, 王尚尚, 高月锋, 秦鲁蓬, 富俊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92-40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的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羊生长性能、采食行为及消化代谢的影响,初步为规模化育肥肉羊养殖场建立合理的TMR生产标准。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每个试验选择4月龄左右健康断奶绵羊公羔24只,体重为(35.4±5.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单栏饲养。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不同粒度的TMR(对应的搅拌时间分别TMR1:羊草20 min、苜蓿16 min、花生秸12 min、玉米青贮5 min;TMR2:羊草30 min、苜蓿24 min、花生秸18 min、玉米青贮5 min;TMR3:羊草40 min、苜蓿32 min、花生秸24 min、玉米青贮5 min;TMR4:羊草50 min、苜蓿40 min、花生秸30 min、玉米青贮5 min)。每个试验分4期,每期15 d,共60 d。结果表明:1)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宾州筛分层第1层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第2、3、4层逐渐升高,TMR的粒度逐渐降低;物理有效纤维(peNDF)8.0和peNDF1.18含量极显著降低(
P
<0.01)。2)试验1中,不同粒度的TMR对肉羊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
>0.05);TMR粒度对肉羊日总采食时间无显著影响(
P
>0.05);TMR粒度对肉羊日总反刍时间有显著影响(
P
<0.05),对肉羊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咀嚼时间和反刍时间有显著影响(
P
<0.05),随着TMR粒度的减小,反刍时间和咀嚼时间缩短。3)试验2中,不同粒度的TMR对肉羊的干物质、有机物、NDF、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P
>0.05);对CP摄入量及每千克体重的粪CP、尿C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随着TMR粒度减小,peNDF8.0的摄入量呈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
>0.05)。综上,在本试验设定条件下,TMR4较适合育肥肉羊,对应的搅拌时间分别为羊草50 min,苜蓿40 min,花生秸30 min,玉米青贮5 min;对应的宾州筛分层中干物质含量分别为第1层6.00%,第2层30.23%,第3层44.62%,第4层19.15%,对应的peNDF含量分别为peNDF8.0 14.67%,peNDF1.18 32.79%。
Select
山羊妊娠前期和后期采食量限制对母体血清、羊水和尿囊液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Maternal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Serum, Amniotic Fluid and Allantoic Fluid Affected by Nutrient Restriction of Goats during Early and Late Gestations
李西林, 李恒芝, 贺志雄, 谭支良, 颜琼娴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099-4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山羊妊娠前期和后期采食量限制对母体血清、羊水和尿囊液中氨基酸(AA)组成的影响。在妊娠前期(第26~65天)和后期(第96~135天),分别将12只年龄[(2.0±0.3)岁]、胎次(2胎)和体重相近的怀孕湘东黑山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
n
=6,自由采食)和采食量限制组(
n
=6,40%采食量限制),妊娠第65天和135天,检测母体血清、羊水和尿囊液中AA含量。结果显示:妊娠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限制组胎儿的体重、体长和胸围显著增加(
P
<0.05),血清中缬氨酸(Val)、天冬氨酸(Asp)、脯氨酸(Pro)、总必需氨基酸(EAA)和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羊水中Val、酪氨酸(Tyr)和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降低(
P
<0.05),尿囊液中苏氨酸(Thr)、蛋氨酸(Met)、丝氨酸(Ser)和甘氨酸(Gly)含量显著增加(
P
<0.05)。妊娠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限制组的胎儿体重显著降低(
P
<0.05),血清中Lys、Asp、谷氨酸(Glu)和Pro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羊水中总EAA、总NEAA和各AA含量也显著降低(
P
<0.05),尿囊液中Glu含量显著降低,尿囊液中Pro含量显著增加(
P
<0.05)。由此可见,妊娠前期采食量限制会促进胎儿的生长,而妊娠后期采食量限制会抑制胎儿的生长,不同妊娠期采食量限制对母体血液及子宫内AA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Select
投饲率对花羔红点鲑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及耐缺氧胁迫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Feeding Rat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tioxidant Ability, Immune Response and Hypoxia Stress Tolerance of Juvenile
Salvelinus malma
刘伟, 莫楠, 李冰, 张木子, 王日昕, 何晓燕, 乔淑芬, 黎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10-4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花羔红点鲑的最佳投饲率,将360尾平均体质量为(9.42±0.27)g的花羔红点鲑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网箱,每个养殖网箱放养30尾),每日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0%、4.0%、6.0%、8.0%投喂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投饲率从2.0% BW/d增加到6.0% BW/d,试验鱼的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增加(
P
<0.05),但投饲率进一步增加后则显著降低(
P
<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投饲率的增加而升高,除投饲率为4.0% BW/d和6.0% BW/d的2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
P
<0.05);当投饲率从2.0% BW/d增加到6.0% BW/d,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
P
<0.05),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
P
<0.05);投饲率达4.0% BW/d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高,投饲率超过4.0% BW/d后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丙二醛含量在投饲率为6.0% BW/d时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
P
<0.05);缺氧胁迫60 min后,8.0% BW/d投饲率组试验鱼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综上可知,过低或过高的投饲率均会降低花羔红点鲑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耐缺氧胁迫能力;基于特定生长率二次曲线拟合,获得花羔红点鲑幼鱼的最适日投饲率为体质量的5.49%。
Select
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多鳞(鱼喜)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ehulled Soybean Meal Replacing Fish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Live Immune Indexes of
Sillago sihama
Forskal
闫晓波, 何昊伦, 谭北平, 杜涛, 迟淑艳, 杨奇慧, 杨原志, 董晓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18-4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去皮豆粕(DSM)替代鱼粉对多鳞(鱼喜)(
Sillago sihama
)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尾平均体质量为(6.0±0.6)g的多鳞(鱼喜)幼鱼,随机分为6组(DSM0、DSM8、DSM16、DSM24、DSM32、DSM40组),分别饲喂用0、8%、16%、24%、32%、40%去皮豆粕等量替代饲料中鱼粉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期8周。结果表明:1)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多鳞(鱼喜)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SM24组有最大值;饲料系数及肝体比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分别在DSM24及DSM16组有最小值;去皮豆粕替代水平不影响多鳞(鱼喜)幼鱼成活率、肥满度(
P
>0.05)。2)除DSM24组外,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
P
<0.05),而对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3)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替代水平为16%~24%时有最高值,DSM40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DSM0组(
P
<0.05);肝脏丙二醛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当替代水平高于32%时,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DSM0组(
P
<0.05);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呈平稳后上升趋势,在替代水平为0~32%时,这2种酶活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05),DSM40组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4)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水平不影响前、中、后肠脂肪酶、中肠蛋白酶活性(
P
>0.05);前肠淀粉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中、后肠淀粉酶及前、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SM40组有最大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最小的中、后肠淀粉酶活性及最小的前、后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SM0组(
P
<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多鳞(鱼喜)幼鱼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水平为29.1%。
Select
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不同养殖密度下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
Effects of Taurin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Immunity and Resistance Ability of Juvenile Black Carp (
Mylopharyngodon piceus
) under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石勇, 胡毅, 田芊芊, 刘艳莉, 钟蕾, 谢骏, 周建成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31-4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牛磺酸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以初重为(2.50±0.02)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养殖密度),设置2个牛磺酸添加量[0(不添加)、0.10%(添加)]和3个养殖密度[50(低密度)、100(中密度)、200尾/网箱(高密度)],共形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水库网箱(1.5 m×1.5 m×1.5 m)中养殖,养殖试验持续16周,分别在第8、16周采样。结果显示:同一牛磺酸添加量下,青鱼幼鱼的增重率(WGR)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则与其相反,在第16周时,牛磺酸添加量为0时高密度组的FCR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
P
<0.05)。在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青鱼的WGR,降低FCR,且能显著提高第16周时高密度组的WGR和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显著降低FCR(
P
<0.05),但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青鱼幼鱼WGR和血清中GH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
P
>0.05)。在第8周时,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在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第16周时血清中IgM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8周时,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P
<0.05)。在第8周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降低高密度组血清中皮质醇(COR)的含量(
P
<0.05);在第16周时,牛磺酸添加量为0时中密度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
P
<0.05),牛磺酸添加量为0.10%时中、低密度组血清中TG含量显著低于高密度组(
P
<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不同程度提高各密度组血清中COR含量,且低密度组血清中COR含量显著提高(
P
<0.05)。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血清中TG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00尾/网箱时最适合青鱼幼鱼生长,养殖密度升高到200尾/网箱时会使青鱼幼鱼生长减慢,免疫力下降,抗氧化能力降低;饲料中添加0.10%牛磺酸能够提高青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且在养殖密度为200尾/网箱时效果最好,并有利于缓解前期高密度养殖引起的慢性胁迫反应。
Select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锦鲤生长、体色、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Effects of Astaxanthin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Body Color, Antioxidant Capability and Immunity of Kio Carp (
Cyprinus carpio
L.)
王军辉, 熊建利, 张东洋, 任洪涛, 张春暖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44-4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虾青素对锦鲤生长、体色、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将540尾红白锦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分别投喂虾青素添加量为0(对照)、200、400、600、800和1 000 mg/kg的饲料8周。结果显示: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锦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在400 mg/kg组饲料系数最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200和400 mg/kg组体色中的红度(a
*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0 mg/kg组(
P
<0.05),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
P
>0.05);体色中的黄度(b
*
)值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0 mg/kg组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体色中的亮度(L
*
)值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400 mg/kg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血清中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 000 mg/kg组(除ACP活性)(
P
<0.05);400和600 mg/kg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800和1 000 mg/kg组(
P
<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则在400 mg/kg组最低,且200、400、60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虾青素可提高锦鲤的生长性能,有效改善体色,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综合分析各指标,推荐锦鲤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为400 mg/kg。
Select
卵形鲳鲹幼鱼对叶酸的需要量
Dietary Folic Acid Requirement for Juvenile Golden Pompano (
Trachinotus ovatus
)
黄倩倩, 林黑着, 黄忠, 周传朋, 虞为, 荀鹏伟, 杨育凯, 黄小林, 王珺, 王芸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52-4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叶酸水平对卵形鲳鲹(
Trachinotusovatus
)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叶酸积蓄量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幼鱼对叶酸的需要量。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7.77±0.10)g的健康卵形鲳鲹幼鱼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各组分别投喂叶酸水平依次为0.31(对照)、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的7种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4.20 mg/kg组卵形鲳鲹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1.76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5.69 mg/kg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3)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血清补体3和补体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4)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肝脏叶酸积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适宜的叶酸水平可以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和肝脏叶酸积蓄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卵形鲳鲹对饲料中叶酸的需要量分别为4.53和4.94 mg/kg。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Select
饲粮脂肪水平对3岁生茸期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Fat Level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Volatil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Rumen Fluid of 3-Year-Old Sika Deer during Velvet Antler Growth Period
钟伟, 鲍坤, 王晓旭, 孙伟丽, 刘晗璐, 崔学哲, 宁文春,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62-4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3岁生茸期梅花鹿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115±23)kg的3岁雄性梅花鹿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2%(Ⅰ组)、4%(Ⅱ组)和6%(Ⅲ组)的试验饲粮,3种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Ⅰ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
P
<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随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粗脂肪、钙和磷的消化率极显著降低(
P
<0.01);饲粮脂肪水平对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P
>0.05)。2)Ⅰ组和Ⅲ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
P
<0.01),Ⅰ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3)Ⅰ组血清补体3(C3)含量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
P
<0.05),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Ⅰ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Ⅲ组(
P
<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
P
>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4(C4)和胰岛素(INS)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4)Ⅱ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Ⅲ组(
P
<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
P
>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5)Ⅰ组和Ⅱ组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
P
<0.01),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瘤胃液丙酸、戊酸浓度显著高于Ⅲ组(
P
<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
P
>0.05);饲粮脂肪水平对瘤胃液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
P
>0.05)。从节约饲养成本及提高营养物质利用角度考虑,饲喂脂肪水平为2%的饲粮即可满足3岁生茸期梅花鹿健康生产需求。
Select
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Vitamin E Supplemental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Blue Foxes during Growing Period
刘可园, 刘晗璐, 钟伟, 张新宇, 史鸿鹏,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70-4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组蓝狐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本底维生素E含量为19.34 mg/kg)基础上添加0(对照组)、50、100、150和200 mg/kg维生素E(添加形式为50%α-生育酚醋酸酯)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在试验第30天从每组选出8只蓝狐,进行连续4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第56天体重以及第29~56天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
P
<0.05)。随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升高,第29~56天ADG持续升高,而F/G持续降低,且上述2个指标在添加100、200、300 mg/kg维生素E组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脂肪消化率有显著影响(
P
<0.05)。添加200 mg/kg维生素E组蓝狐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P
<0.05)。添加100和150 mg/kg维生素E组蓝狐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添加50 mg/kg维生素E组(
P
<0.05);添加100、150、200 mg/kg维生素E组蓝狐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50 mg/kg维生素E组(
P
<0.05)。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育成期蓝狐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05)。添加100、150、200 mg/kg维生素E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育成期对蓝狐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甘油三酯(TG)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05)。添加100、150和200 mg/kg维生素E组血清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血清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提高育成期蓝狐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消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血清TG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蓝狐生长性能,推荐育成期蓝狐饲粮中维生素E的添加水平为100~150 mg/kg。
Select
饲粮铜添加水平对3~4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毛皮质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Copper Supplemental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Fur Qualit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3 to 4-Month-Old Growing Rex Rabbits
李凡, 陈晓阳, 杨国雨, 张斌, 李晨阳,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79-4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3~4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毛皮质量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16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0、60、120 mg/kg铜(以五水硫酸铜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9 d。结果显示:在初始体重(IBW)无显著差异(
P
>0.05)的前提下,饲粮铜添加水平对獭兔的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
P
<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极显著影响(
P
<0.01)。添加60 mg/kg铜组的ADG显著高于未添加铜组和添加120 mg/kg铜组(
P
<0.05);添加60和120 mg/kg铜组的ADFI极显著高于未添加铜组和添加30 mg/kg铜组(
P
<0.01)。饲粮铜添加水平对獭兔血清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05),对白蛋白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P
<0.01)。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添加30 mg/kg铜组最高。饲粮铜添加水平对獭兔的皮张重量、皮张面积、皮张厚度和被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
P
>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食入氮(IN)、尿氮(UN)和氮生物学效价(NBV)均有显著影响(
P
<0.05)。在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尿氮最低,氮生物学效价最高。综合本试验测定的各项指标得出,3~4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的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饲粮中铜含量的实测值为39.1 mg/kg)。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Select
低磷浓度下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吸收及相关转运载体表达的研究
Phosphorus Absorption and Related Transporter Expression under Low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Primarily Cultured Duodenal Epithelial Cells of Broiler Embryos
吕娜, 吕林, 廖秀冬, 张丽阳,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86-4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浓度下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对磷吸收及相关磷转运载体的表达。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0(对照组)、0.5、1.0、2.0和4.0 mmol/L 5个不同磷浓度组,每组6个重复,孵育时间为87 min。结果表明:不同磷浓度对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磷吸收率有显著影响(
P
<0.05),磷吸收率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
P
<0.05)。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Ⅱb型钠磷协同转运载体(
NaPi-Ⅱb
)和无机磷转运载体1(
PiT
-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05),而4.0 mmol/L组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无机磷转运载体2(
PiT
-2)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P
>0.05)。不同磷浓度对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NaPi-Ⅱb、PiT-1和PiT-2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可见,随着孵育液磷浓度的增加,细胞磷吸收率增加;当孵育液中磷浓度为4.0 mmol/L时,原代培养肉鸡鸡胚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可通过下调
NaPi-Ⅱb
和
PiT
-1的mRNA表达来调节磷的吸收。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Select
粉碎粒度对氧弹式量热法测定全混合日粮总能的影响
Effects of Grinding Particle Size on Gross Energy of Total Mixed Ration Measured by Oxygen Bomb Calorimetry
蔡阿敏, 李鹏涛, 范逸婷, 李改英, 高腾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194-4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粉碎粒度对氧弹式量热法测定全混合日粮(TMR)总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奶牛TMR样品15个,分别粉碎至18、40、60、100目,采用氧弹式量热仪分别测定各样品的总能,同时采用国标法测定样品的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量,参照NY/T 34-2004方法计算总能,比较不同粉碎粒度的TMR样品所测得的总能的差异,确定采用氧弹式量热法测定TMR总能时最适的粉碎粒度。结果显示:18、40目粉碎组的总能较低,极显著低于60、100目粉碎组及国标法计算所得总能(
P
<0.01);60、100目粉碎组的总能较高,与国标法计算所得总能接近,无显著差异(
P
>0.05);18和40目粉碎组的相对平均偏差高于60和100目粉碎组。上述结果表明,对TMR进行60或100目粉碎时,采用氧弹式量热法测定的总能更为准确,精确度更高,与国标法计算所得总能可互为替代;综合分析认为,采用氧弹式量测法测定奶牛TMR总能时,粉碎至60目即可满足测定需要。
Select
体外法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啤酒花颗粒和氯化铈及其组合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In vitro
Study on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Hops Pellets and Cerium Chloride and Its Combination on Rumen Fermentation
陈攀亮, 李妍, 曹玉凤, 李秋凤, 高艳霞, 李建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00-4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啤酒花颗粒和氯化铈及其组合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高产奶牛的全混合日粮(TMR)和瘤胃液分别作为发酵底物和发酵菌群。采用4×4两因子试验设计,啤酒花颗粒分别设空白(0 mg/L)、低(L,3.34 mg/L)、中(M,6.67 mg/L)、高(H,10.00 mg/L)4个浓度,氯化铈分别设空白(0 mg/L)、低(l,1.33 mg/L)、中(m,1.60 mg/L)、高(h,1.87 mg/L)4个浓度,以满足发酵底物干物质中啤酒花颗粒的含量分别为0、0.5、1.0、1.5 g/㎏,氯化铈的含量分别为0、0.20、0.24、0.28 g/㎏。按照啤酒花颗粒与氯化铈的不同组合,共分为16个组,分别为C(空白对照)、l、m、h、L、Ll、Lm、Lh、M、Ml、Mm、Mh、H、Hl、Hm、Hh组,每组5个重复。使用美国ANKOM RFS气体测量系统厌氧发酵24 h,测定发酵结束后的pH、氨态氮(NH
3
-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干物质消化率(DMD)、产气量(GP)及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等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单独添加啤酒花颗粒的组别中,L、M组的NH
3
-N浓度较C组显著降低(
P
<0.05),M组的MCP产量较C组极显著提高(
P
<0.01)。2)单独添加氯化铈的组别中,l、m、h组MCP产量较C组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P
<0.05或
P
<0.01),l组DMD、GP及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较C组显著提高(
P
<0.05)。3)啤酒花颗粒与氯化铈组合对NH
3
-N、乙酸、丙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的交互作用显著(
P
<0.05);除Hh、Lh组外,各组NH
3
-N浓度较C组均极显著降低(
P
<0.01),其中Hl、Ll组较低;除Lh组外,各组MCP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
P
<0.05或
P
<0.01),其中Lm、Ll、Ml组较高;Mh、Lh、Ll组TVFA浓度较C组显著提高(
P
<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M、l、Ll组分别为啤酒花颗粒、氯化铈单独与组合添加组别中的最优组别,其瘤胃发酵性能提升效果依次为Ll组 > l组 > M组。
饲料科学与技术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ect
不同刈割高度王草中叶绿素和叶绿醇含量在青贮前后的变动
Changes of Chlorophyll and Phytol Contents in Different Harvesting Height King Grass before and after Ensiling
吕仁龙, 胡海超, 张兴波, 李茂, 王定发, 周汉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08-4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刈割高度王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er×
Pennisetum glaucum
(
Linnaeus
)R.Brown]中叶绿素和叶绿醇含量在青贮前后的变动以及王草青贮中叶绿素和叶绿醇含量与发酵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选定4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有4个小分区,分别在草高50~80 cm(T1)、80~120 cm(T2)、120~180 cm(T3)和180~220 cm(T4)时对4个小分区中的1个进行刈割。将刈割的王草自然干燥至水分含量约为80%后,剪切至2 cm左右,制备青贮,发酵60 d。青贮开封后,测定pH以及有机酸、常规营养成分、叶绿素和叶绿醇含量,并解析其青贮前后变动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是在青贮前还是在青贮后,王草中叶绿素和叶绿醇含量均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P
<0.05)。在青贮后,王草中约有74%的叶绿素被分解,但叶绿醇的含量变化不大。尽管在不同刈割高度下王草青贮中有机酸含量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P
<0.05),但并没有发现王草青贮中叶绿素、叶绿醇含量与发酵指标(pH以及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存在相关性。综上可知,王草中叶绿醇在青贮过程中可被良好保存,并且王草青贮中叶绿醇含量与发酵品质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Select
壳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花生四烯酸免疫调节途径的影响
Effects of Chitosan on Arachidonic Acid Immune Regulating Pathway in Mid-Lactating Dairy Cows
李倜宇, 闫素梅, 史彬林, 张鹏飞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18-4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花生四烯酸(AA)免疫调节途径的影响。将40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依照产奶量、泌乳期和胎次相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头牛。5组奶牛饲粮中壳聚糖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0、1 000、1 500和2 000 mg/kg。试验期为60 d,分为试验前期(第1~30天)和后期(第31~60天)2个阶段。试验期间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随着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升高,试验后期(第60天)血清中AA和白三烯B
4
(LTB
4
)浓度、5-脂氧化酶(5-LOX)活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胞浆型磷脂酶A
2
(
cPLA
2
)和5-
LOX
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升高效应(
P
<0.05),前列腺素E
2
(PGE
2
)和LTB
4
浓度、cPLA
2
和环氧合酶-2(COX-2)活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COX
-2和5-
LOX
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效应(
P
<0.05);试验前期(第30天)血清中
cPLA
2
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效应(
P
<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5-
LOX
基因表达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效应(
P
<0.05);上述指标均在1 500 mg/kg壳聚糖添加组表现为最佳。结果提示,壳聚糖可以通过增加
cPLA
2
、
COX
-2和5-
LOX
基因的表达量及其活性,促进免疫细胞对AA代谢途径中主要介质AA、PGE
2
和LTB
4
的释放,进而影响泌乳中期奶牛的免疫功能,以1 500 mg/kg壳聚糖的免疫调节效果最佳。
Select
苜蓿皂苷和酵母培养物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Alfalfa Saponin and Yeast Cultures on Rumen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ane Production of Mutton Sheep
in Vitro
徐晨晨, 郭娉婷, 刘策, 曲扬华, 丁兰兰, 张昊, 罗海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26-4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苜蓿皂苷和酵母培养物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甲烷产量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健康、体重(67.0±1.3)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6月龄杜寒杂交羯羊作为试验动物,用于采集瘤胃液。试验采用3×3水平设计,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0、22、44 mg/g DM)的苜蓿皂苷和不同水平(0、44、88 mg/g DM)的酵母培养物,通过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苜蓿皂苷和酵母培养物的互作效应对累计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液参数均影响显著(
P
<0.05)。2)随苜蓿皂苷添加水平的增加,累计产气量和产气动力学参数均线性升高(
P
<0.05),而瘤胃液pH及丙酸、丁酸含量均线性降低(
P
<0.05),甲烷产量呈现二次降低的变化趋势(
P
<0.05)。3)随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增加,产气速率、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和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线性升高(
P
<0.05),甲烷产量呈现二次降低的变化趋势(
P
<0.05),瘤胃液pH呈现出线性和二次降低的变化趋势(
P
<0.05)。4)苜蓿皂苷和酵母培养物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苜蓿皂苷和酵母培养物的互作效应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作用效果更优,且以44 mg/g DM的苜蓿皂苷和88 mg/g DM的酵母培养物组合时最佳。
Select
L
-瓜氨酸对小鼠体重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Effects of
L
-Citrulline on Body Weight and Intestinal Flora Diversity of Mice
李晓斌, 赵国栋, 邱昊日, 阿力米热·阿不都卡哈尔, 麦热木·艾则孜, 麦尔哈巴·艾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35-42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
L
-瓜氨酸对小鼠体重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20日龄、平均体重(14.66±0.28)g的昆明小白鼠公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在相同的饲养条件和饲粮营养水平下,试验组小鼠灌喂1 mL/(d·只)1%的
L
-瓜氨酸,对照组小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试验组小鼠末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9.35%(
P
=0.022),总增重比对照组高了32.29%(
P
=0.046),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32.28%(
P
=0.048)。2)
L
-瓜氨酸对小鼠肠道菌群门水平、科水平、属水平和种水平丰度无显著影响(
P
>0.05)。灌喂
L
-瓜氨酸能够增加小鼠肠道拟杆菌门(
P
=0.21)、放线菌门(
P
=0.65)、疣微菌门(
P
=0.18)、Melainabacteria(
P
=0.42)及软壁菌门(
P
=0.37)的丰度。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喂
L
-瓜氨酸能够增加小鼠的末重、总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改变小鼠盲肠门水平菌群组成,增加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及软壁菌门的丰度。
Select
补喂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幼犬生长性能、肠道动力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Supplementary Feeding Complex-Probiotic-Prepar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Motility and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of Puppies
陆江, 朱道仙, 卢鹏飞, 张东豪, 刘静, 傅宏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42-4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幼犬生长性能、肠道动力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40只6周龄左右的贵宾犬,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犬。其中,试验A组幼犬饲喂基础饲粮+0.2 g/(kg BW·d)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B组幼犬饲喂基础饲粮+0.6 g/(kg BW·d)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C组幼犬饲喂基础饲粮+1.0 g/(kg BW·d)复合益生菌制剂,阴性对照组幼犬饲喂基础饲粮,对比对照组幼犬饲喂基础饲粮+1.0 g/(kg BW·d)宠儿香康源益生菌,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取样,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胃肠激素含量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空肠黏膜中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随着复合益生菌制剂补喂剂量的增加,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增加,腹泻率和便秘率降低,其中试验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腹泻率和便秘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P
<0.05)。2)随着复合益生菌制剂补喂剂量的增加,血清中胃动素(MTL)、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呈升高趋势,血管活性肠肽(VIP)、
D
-乳酸、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呈降低趋势,其中试验C组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P
<0.05),与对比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05)。3)随着复合益生菌制剂补喂剂量的增加,回肠黏膜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
ZO
-1)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LC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其中试验C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与对比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05),且
ZO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试验B组(
P
<0.05)。以上结果表明,补喂复合益生菌制剂可增强幼犬胃肠动力和肠道屏障功能,缓解炎症应激,改善生长性能,以每天补喂1.0 g/kg BW效果最佳。
Select
血根碱对脂多糖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Effects of Sanguinar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Function and Gut Heath of Immune-Stressed Weaned Piglets Challeng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康保聚, 陈家顺, 金顺顺, 田军权, 王鹏, 符晨星, 伍小松, 姚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51-4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SAG)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21±1)日龄、平均体重为(6.20±0.09)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组(基础饲粮)、LPS组(基础饲粮+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SAG组(基础饲粮+50 mg/kg血根碱)和SAG+LPS组(基础饲粮+50 mg/kg血根碱+腹腔注射100 μg/kg BW LP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主因子为血根碱(饲粮中添加、不添加)和LPS(腹腔注射、不注射)。分别于试验第14、21天给断奶仔猪腹腔注射LPS或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LPS攻毒前(1~14 d),饲粮中添加血根碱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
P
<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
P
<0.05)。攻毒期间(15~21 d),LPS攻毒显著降低ADG和ADFI(
P
<0.05),显著提高F/G(
P
<0.05);饲粮中添加血根碱显著提高ADFI和ADG(
P
<0.05),显著降低F/G(
P
<0.05)。2)攻毒结束后,饲粮中添加血根碱和LPS攻毒均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
P
<0.05)。与LPS组相比,SAG+LPS组的血清IgG和IgM含量显著增加(
P
<0.05)。3)攻毒结束后,LPS攻毒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P
<0.05),显著降低血清IL-10含量(
P
<0.05)。饲粮中添加血根碱显著降低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
P
<0.05),显著增加血清IL-10含量(
P
<0.05)。与LPS组比,SAG+LPS组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
P
<0.05),血清IL-10含量显著增加(
P
<0.05)。饲粮中添加血根碱与LPS攻毒的交互作用对血清TNF-α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05)。4)攻毒结束后,LPS攻毒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
D
-乳酸(
D
-L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
P
<0.05)。饲粮中添加SAG显著降低血清
D
-LA含量和DAO活性(
P
<0.05)。与LPS组比,SAG+LPS组血清
D
-LA含量和DAO活性显著降低(
P
<0.05)。饲粮中添加血根碱与LPS攻毒的交互作用对血清
D
-LA含量和DAO活性有显著影响(
P
<0.05)。5)攻毒结束后,LPS攻毒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VH)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提高十二指肠隐窝深度(CD)(
P
<0.05)。饲粮中添加血根碱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VH及V/C,显著降低十二指肠CD(
P
<0.05)。与LPS组相比,SAG+LPS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VH和V/C显著增加(
P
<0.05),十二指肠CD显著降低(
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血根碱可以缓解断奶仔猪免疫应激导致的生长性能下降,提高血清IgG和IgM含量,抑制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的增加和IL-10含量的降低,进而增强其免疫抵抗能力,缓解肠道通透性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从而使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得到改善。
Select
不同水平植物提取甜味剂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weeteners Extracted from Plants on Fodder Preferenc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Weaned Piglets
王晶, 李方方, 张瑞阳, 朱宇旌, 蒋明征, 黄铁军, 何茂龙,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62-4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植物提取甜味剂(SEP)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部分:1)偏食性试验为双向选择试验,将36头24日龄断奶的大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 g/kg糖精钠(SS)以及0.2和0.4 g/kg SEP。试验期5 d,测定各组猪只偏食性及偏食指数;2)生长试验中选取遗传背景和生理状况相近的16头母猪所产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仔猪160头(每头母猪选10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 g/kg SS以及0.2和0.4 g/kg SEP,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断奶仔猪对添加0.2和0.4 g/kg SEP的饲粮偏食性为中等到高度偏好(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末体重均显著提高(
P
<0.05),同时0.2和0.4 g/kg SEP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末体重显著高于0.2 g/kg SS组(
P
<0.05)。与对照组和0.2 g/kg SS组相比,添加0.2和0.4 g/kg SEP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
P
<0.05),同时显著降低料重比(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 g/kg SEP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
P
<0.05);添加0.4 g/kg SEP显著降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P
<0.05)。可见,SEP的饲喂效果优于SS,能提高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推荐SEP添加量为0.2 g/kg。
Select
初乳香香味剂与植物提取甜味剂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Compound Supplement of Colostrum Aromatic and Sweeteners Extracted from Plants on Fodder Preferenc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Weaned Piglets
王晶, 李方方, 张瑞阳, 朱宇旌, 蒋明征, 黄铁军, 何茂龙,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70-4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初乳香香味剂(CA)与植物提取甜味剂(SEP)共同添加的复合作用对断奶仔猪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部分:1)偏食性试验。将36头24日龄大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5 d。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0.2 g/kg糖精钠(SS)+1 g/kg CA(SS+CA组)、基础饲粮+0.2 g/kg SEP+1 g/kg CA(0.2 g/kg SEP+CA组)和基础饲粮+0.4 g/kg SEP+1 g/kg CA(0.4 g/kg SEP+CA组)。2)生长试验。选取遗传背景和生理状况相近的16头母猪所产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仔猪160头(每头母猪选10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组与饲粮同偏食性试验。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断奶仔猪对0.2 g/kg SEP+CA组和0.4 g/kg SEP+CA组饲粮偏食性为中等到高度偏好,对SS+CA组饲粮无偏好。2)相对于SS+CA组,0.4 g/kg SEP+CA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29.44%(
P
<0.05)。与SS+CA组相比,0.2 g/kg SEP+CA组和0.4 g/kg SEP+CA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0.28%和43.23%(
P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3.68%和5.88%(
P
<0.05);与对照组相比,0.4 g/kg SEP+CA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0.2 g/kg SEP+CA组和0.4 g/kg SEP+CA组血清中胆囊收缩素含量显著降低(
P
<0.05);0.4 g/kg SEP+CA组血清饥饿素含量显著提高(
P
<0.05);0.4 g/kg SEP+CA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
P
<0.05);0.2 g/kg SEP+CA组和0.4 g/kg SEP+CA组血清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
P
<0.05);0.4 g/kg SEP+CA组血清
D
-乳酸含量降低了53.38%(
P
<0.05)。可见,断奶仔猪对添加0.2 g/kg SEP+CA和0.4 g/kg SEP+CA饲粮具有中等~高度偏好,甜味剂与香味剂复合使用可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同时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综合各种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4 g/kg SEP+CA的复合效果最好。
Select
复合鲜味剂和植物提取甜味剂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Compound Supplement of Flavor Enhancer and Sweeteners Extracted from Plants on Fodder Preferenc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Weaned Piglets
王晶, 李方方, 张瑞阳, 朱宇旌, 蒋明征, 黄铁军, 何茂龙,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78-4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鲜味剂(FE)和植物提取甜味剂(SEP)诱食效果的增强作用。试验分为2个部分:1)偏食性试验。将48头24日龄断奶的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2 g/kg FE(FE组)、基础饲粮+0.2 g/kg SEP(SEP组)、基础饲粮+0.2 g/kg糖精钠(SS)(SS组)、基础饲粮+0.2 g/kg SEP+0.2 g/kg FE(SEP+FE组)。2)生长试验。选取遗传背景和生理状况相近的20头母猪所产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仔猪200头(每头母猪选10头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期35 d。饲粮和分组同偏食性试验。结果表明:1)断奶仔猪对SEP+FE组饲粮的偏好性和偏食指数显著高于FE和SEP组(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SEP和SEP+FE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
P
<0.05);SEP、SEP+FE和FE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
P
<0.05);SEP+FE组料重比显著降低(
P
<0.05);SEP、SEP+FE和FE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
P
<0.05);SS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除SEP组外的其他组(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SEP和SEP+FE组血清饥饿素含量显著提高(
P
<0.05);PFS+FE、SEP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
P
<0.05);SEP、SEP+FE和FE组血清
D
-乳酸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综上,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添加SEP和FE及二者共同添加均可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同时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即0.2 g/kg FE和0.2 g/kg SEP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Select
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Bamboo Leaf Flavonoids and
Artemisia annua
Extract on Milk Performance, Milk Somatic Cell Count and Serum Immune and Antioxidant Related Indexes of Dairy Cows with Subclinical Mastitis
侯昆, 童津津, 楚康康,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86-4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乳中体细胞数(SCC)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将2~4胎次、体重(590±15)kg、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的18头患隐性乳房炎荷斯坦奶牛[SCC为(41.31±0.49)×10
4
个/mL]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进行饲养试验。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除饲喂TMR外,再分别投喂30 g/d的竹叶黄酮和60 g/d的青蒿提取物。饲养试验进行35 d,其中预试期7 d,饲喂期14 d,停止饲喂期14 d。分别在试验第1、14、28天晨饲前采集血样、奶样,并记录产奶量,分别进行乳中SCC、乳成分以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和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增加了8.95%和13.24%(
P
>0.05),4%乳脂校正乳产量和第14天乳蛋白率显著提高(
P
<0.05),第14天乳中SCC显著降低(
P
<0.05)。2)竹叶黄酮组与青蒿素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此外,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组与青蒿提取物组奶牛第14天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
P
<0.05),第14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上升趋势(
P
=0.06)。综上可知,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并可降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中SCC。
Select
芦笋皮或象草饲喂肉牛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Study on Serum Metabolomics of Cattle Fed Asparagus Peel or Napiergrass
玉霞, 王启业, 张雪蕾, 杨焕胜, 高树新,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296-4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芦笋皮或象草对肉牛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相近,体重为(236.50±34.00)kg的安格斯肉牛1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肉牛。2组分别饲喂以芦笋皮或象草作为粗饲料配制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正试期最后1天时,于晨饲前采尾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展示代谢物的分布情况,筛选并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涉及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2组肉牛血清中共检出16个差异代谢物。与象草组相比,芦笋皮组血清中缩二脲、β-谷氨酸、环亮氨酸、脱氧葡萄糖等12个代谢物上调,
L
-半胱氨酸、对异丙苯甲酸、N-乙酰色氨酸和异亮氨酸下调,涉及到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以及柠檬酸循环等7个通路。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肉牛饲喂芦笋皮比象草更有利于营养物质代谢。
Select
发酵饲料桑粉对宁乡花猪抗氧化性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Fermented Forage Mulberry Powder on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Function of
Ningxiang
Pigs
丁鹏, 丁亚南, 曾青华, 李霞, 宋泽和, 范志勇,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03-4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发酵饲料桑粉对宁乡花猪其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0 kg左右的宁乡花猪9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9%、12%、15%饲料桑粉的全发酵料和9%饲料桑粉的未发酵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中猪阶段(第1~50天)和大猪阶段(第51~75天)。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Ⅲ组宁乡花猪中期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
P
<0.05);饲喂添加饲料桑粉组宁乡花猪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P
>0.05),且随着饲料桑粉添加量的提高,下降愈为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试验组宁乡花猪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
P
<0.05);Ⅱ、Ⅲ和Ⅳ组宁乡花猪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降低(
P
<0.05);与Ⅳ组相比,Ⅰ组宁乡花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有升高的趋势(
P
>0.05),空肠和回肠V/C值显著提高(
P
<0.05)。3)对宁乡花猪回肠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发现:所有样品一共得到496 489条Tags,平均每个样品35 463条,Tag平均长度为252 bp,共产生257个操作分类单位(OTU)。全发酵料组宁乡花猪回肠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相比未发酵料组,OTU和Chao指数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间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可知,饲料桑粉可有效提高宁乡花猪机体抗氧化性能并改善其肠道微生态环境;对饲料桑粉进行发酵处理后饲喂宁乡花猪可有效降低饲料桑粉对宁乡花猪肠道的负面影响。
Select
无柄灵芝的鉴定及其在SD大鼠饲粮中应用价值的评估
Identification of Sessile
Ganoderma Lucidum
and Evaluation of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SD Rats Diet
付饶, 张辉金, 夏旻灏, 梁姝婕, 臧旭鹏, 余小华, 沈水宝, 董尚智, 冯定远, 左建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14-4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体培养的无柄灵芝菌液和菌丝对SD大鼠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沉积的影响,评估其在饲粮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灵芝菌DNA的ITS序列的分析,对灵芝菌属进行鉴定。选取36只健康的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灌喂马铃薯葡萄糖水组(对照组)、灌喂无柄灵芝菌液组(菌液组)和灌喂无柄灵芝菌丝组(菌丝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大鼠,按照10 mL/(kg BW·d)连续灌喂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菌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
P
<0.10),菌丝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
P
<0.10),菌液组和菌丝组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10);菌液组和菌丝组器官指数和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菌液组背最长肌中总蛋白以及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12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
P
<0.05)。综上,灌喂无柄灵芝菌液、菌丝对SD大鼠的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但灌喂无柄灵芝菌液对肌肉中总蛋白、风味氨基酸的沉积具有促进作用。
Select
辣椒籽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Derived from Pepper Seeds
杨叶梅, 刘志云, 曾兵, 韩玉竹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22-4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辣椒籽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物质的开发潜力。试验测定了辣椒籽抗菌肽对23株常见农产品腐败菌、食源性病原菌及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并检测了辣椒籽抗菌肽对温度、pH、金属离子、蛋白酶、紫外线和变性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抗菌肽可以抑制部分细菌,对所选的13株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展现了其广谱的抑菌活性;辣椒籽抗菌肽热稳定性较好,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基本不变;酸性条件下辣椒籽抗菌肽活性有所下降,但pH为2的条件下处理4 h,其抑菌活性仍可以保持80.00%;碱性条件下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比对照有所升高,在pH为12的条件下处理4 h,其抑菌活性为135.38%;辣椒籽抗菌肽对Fe
2+
较敏感,而对金属离子Na
+
、K
+
、Ca
2+
、Mg
2+
、Mn
2+
、Cu
2+
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不同的蛋白酶均不敏感;紫外线照射0~36 h后辣椒籽抗菌肽抑菌活性均大于95%;经0~6 mol/L的尿素处理后,其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综上,辣椒籽抗菌肽是一种抑菌谱广,具有良好热、金属离子、蛋白酶、紫外线和变性剂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显著增强,具备开发为饲料添加剂、新型防腐保鲜剂或生物农药的潜力。
Select
饲用小麦熟化度快速鉴定方法的研究
Method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Fresh and Aged Wheats
任希艳, 赵景鹏, 焦洪超, 王晓鹃, 林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31-4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选择快速、简便的方法,解决生产中小麦的新陈、是否熟化以及新陈掺杂的鉴定问题。试验选用愈创木酚法、四氮唑盐染色法、酸度指示剂法对7个品种贮存1、4、8、10、12、14周新小麦(济麦22、烟农173、烟农999、良星77、山农25、Sh5186、科源088)以及贮存1(济麦21、烟麦17)、2年的陈小麦(烟麦17)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愈创木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判断出小麦的新陈,但这一方法受品种影响,个别品种新陈小麦染色差异不大。四氮唑盐染色法可鉴别出新小麦是否完成熟化,以及2年内同一品种小麦的储存年限。酸度指示剂法能很好地鉴别小麦的新陈、是否完成熟化,也能对新陈掺杂的小麦进行一定区分,但不能区分陈小麦贮存年限。3种鉴别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生产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Select
澳洲淡水龙虾与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Analysi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Nutrient Components in Muscl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and
Procambarus clarkii
王广军, 孙悦, 郁二蒙, 张军旺, 李志斐, 张凯, 余德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39-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澳洲淡水龙虾与2种不同养殖方式(稻田养殖和藕田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含量的异同,评价三者的营养品质。取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成虾各30只,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主要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澳洲淡水龙虾的出肉率显著高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
P
<0.05)。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
P
<0.05),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
P
<0.05)。澳洲淡水龙虾、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59%、14.28%和14.91%,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37%、35.99%和36.82%,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58、69.87和67.69;肌肉中总鲜味氨基酸含量3种虾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种类多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澳洲淡水龙虾;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比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低,其中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与澳洲淡水龙虾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
<0.05)。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澳洲淡水龙虾和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P
<0.05);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铁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和澳洲淡水龙虾(
P
<0.05);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锌含量显著高于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P
<0.05)。由此得出,与2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克氏原螯虾相比,澳洲淡水龙虾具有较好的肌肉营养品质和更高的出肉率;与澳洲淡水龙虾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相比,藕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更多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锌铁比更为合理。
Select
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Allium mongolicum
Regel Powder or Probiotic Complex Preparation on Fatty Acid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 Composition in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of Dorper×Thin-Tailed
Han
Crossbred Mutton Lambs
刘旺景, 丁赫, 李书仪, 张佐忠, 敖长金, 李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49-43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及背最长肌中主要风味物质与脂肪酸的相关性。试验选取36只健康、体重[(42.5±3.1)kg]相近的6月龄杜寒杂交F1代肉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每天加20 g的沙葱粉,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只每天加100 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整个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体重相近的羊只,取背最长肌样品检测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Ⅱ组中顺-10-十五烯酸、棕榈一烯酸、顺-10-十七烯酸、油酸和神经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Ⅲ组中肉豆蔻油酸、神经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2)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Ⅱ组中亚油酸、花生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Ⅲ组中γ-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3)Ⅱ组和Ⅲ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05),Ⅱ组中MUFA、PUFA的含量及PUFA/SFA值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Ⅲ组中PUFA、n-6 PUFA的含量及PUFA/SFA比值显著高于Ⅰ组(
P
<0.05),MUFA的含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05)。4)Ⅰ组羊肉风味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以壬醛、正辛醛、2-十一烯醛为主,Ⅱ组羊肉风味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以反-2-壬烯醛、2-十一烯醛、反-2-癸烯醛为主,Ⅲ组羊肉风味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反-2-壬烯醛、反-2-癸烯醛、壬醛为主;3个组辅助风味物质均以苯甲醛为主。5)背最长肌中主要风味物质2-十一烯醛与n-6 PUFA相关性最强(
R
2
=0.79,
P
=0.01)。综上所述,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背最长肌中MUFA、PUFA的含量,降低SFA的含量,从而改善羊肉脂肪酸组成。饲粮中添加沙葱粉或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杜寒杂交肉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且PUFA与主要风味物质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elect
断奶前纯血马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分析
Analysis of Fecal Microflora Diversity for Thoroughbred Foals before Weaning
李晓斌, 李海, 李凤鸣, 赵国栋, 陈开旭, 马玉辉, 徐文慧, 臧长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63-4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纯血马断奶前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选择出生日期相近、平均体重为(128.56±8.34)kg断奶前1周的本地自繁纯血马公马驹5匹(编号分别为CJ1、CJ2、CJ3、CJ4和CJ5),分别采集马驹全天的粪便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上,断奶前马驹粪便中排在前10的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广古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菌门、未明确细菌(unidentified_Bacteria)、纤维杆菌门及无壁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之和超过90%。2)编号为CJ1和CJ3的马驹粪便中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变形菌门,分别为74.01%和75.72%;编号为CJ2、CJ4及CJ5的马驹粪便中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分别为69.75%、68.27%和57.85%。3)编号为CJ1和CJ3的马驹粪便菌群中莫拉菌科和不动杆菌属分别为科和属水平的优势菌,丰度均在70%以上。由此可见,纯血马断奶前马驹粪便中丰度较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患肠道炎症马驹(编号为CJ1和CJ3的马驹)粪便中变形菌门、莫拉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的丰度较高,为各自分类水平上的优势菌。
Select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生长育肥期深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Crude Fiber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Growing and Finishing
Shenxian
Pigs
安亚辉, 曹洪战, 苗玉涛, 李广东, 邢荷岩, 李赛, 芦春莲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71-4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粗纤维水平对生长育肥期深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生长育肥期深县猪适宜的饲粮粗纤维水平。选取日龄、体重[(15.68±1.26)kg]基本一致的健康生长育肥期深县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粗纤维水平为6%、8%和10%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8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1 d。结果表明:1)6%和8%粗纤维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10%粗纤维水平组(
P
<0.05),8%粗纤维水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6%粗纤维水平组(
P
<0.05),6%粗纤维水平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8%和10%粗纤维水平组(
P
<0.05)。2)8%粗纤维水平组的粗蛋白质(CP)、总能(G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和10%粗纤维水平组(
P
<0.05),6%粗纤维水平组的钙(Ca)、磷(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0%粗纤维水平组(
P
<0.05),6%粗纤维水平组的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8%和10%粗纤维水平组(
P
<0.05)。3)10%粗纤维水平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显著低于6%和8%粗纤维水平组(
P
<0.0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适宜的饲粮粗纤维水平可提高生长育肥期深县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粗纤维水平为7.57%时效果最佳。
Select
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Nutrient Components in Muscle of Hybrid Sturge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张美彦, 曾圣, 杨星, 王艳艳, 赵飞, 杨兴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78-4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史士鲟(
Acipenser schrenckii
)♀×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
)
♂
]肌肉营养成分差异。选取0.5~1.5 kg、1.5~2.5 kg、2.5~3.5 kg 3个阶段的杂交鲟,每个阶段随机选取4尾,取每尾鱼背部肌肉,采用国标法,分析测定肌肉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2.5~3.5 kg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0.5~1.5 kg组(
P
<0.05)。2)3组间肌肉矿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05)。3)随着鱼体重量的增加,肌肉中维生素A含量降低,0.5~1.5 kg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
P
<0.05)。4)0.5~1.5 kg、1.5~2.5 kg杂交鲟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2.5~3.5 kg杂交鲟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5)0.5~1.5 kg组肌肉多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1.5~2.5 kg、2.5~3.5 kg组(
P
<0.05)。由此可见,不同生长阶段杂交鲟肌肉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在蛋白质营养方面,2.5~3.5 kg杂交鲟营养价值更高;在脂肪酸营养方面,0.5~1.5 kg杂交鲟营养价值更高。
Select
2种盐度和3种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糖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Two Salinities and Three Sugar Sources on Growth and Glucose Metabolism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李雪鹤, 郭冉, 贾高旺, 张宇, 夏辉, 王晓明, 荆冰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87-4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盐度和3种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糖代谢的影响。以体重为(0.39±0.01)g的720尾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2‰、30‰ 2种盐度,葡萄糖、蔗糖、淀粉3种糖源,共计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糖源对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蔗糖组高于其他2个组,对存活率、肝体比无显著影响(
P
>0.05);对30‰盐度下的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P
<0.05)。盐度对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12‰盐度高于30‰盐度。糖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05)。2)糖源和盐度对肝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糖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肝糖原含量也无显著影响(
P
>0.05)。饲喂4 h后,肌糖原含量在2个盐度下均有显著差异(
P
<0.05),表现为淀粉组高于其他组,在饲喂前及饲喂后2和6 h,不同盐度下的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表现为30‰盐度高于12‰盐度,糖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3)糖源对肝胰脏脂肪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谷丙转氨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淀粉组高于其他组;盐度对肝胰腺脂肪合成酶、磷酸果糖激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12‰盐度高于30‰盐度。盐度和糖源的交互作用对脂肪合成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得出,以12‰盐度下蔗糖组效果最优,该条件对对虾生长有良好促进作用。
Select
氧化鱼油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Effects of Oxidized Fish Oil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Juvenile Peanut Worm (
Sipunculus nudus
)
董兰芳, 张琴, 许明珠, 童潼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396-4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对方格星虫(
Sipunculus nudus
)稚虫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28.86±0.63)mg的健康方格星虫稚虫5 400条,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条。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值(POV)为1.37 meq/kg]和5种不同氧化程度鱼油(POV分别为63.62、151.17、243.89、357.79和457.82 meq/kg)为脂肪源配制6种试验饲料[分别用OX0(对照)、OX1、OX2、OX3、OX4和OX5表示],投喂各组稚虫8周。结果显示:不同氧化程度鱼油对方格星虫稚虫的成活率、终末平均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05),随着鱼油POV的增大,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OX5组稚虫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OX4和OX5组稚虫的终末平均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OX0组(
P
<0.05)。不同氧化程度鱼油对方格星虫稚虫的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
P
<0.05),其中OX1、OX2和OX3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P
>0.05),OX4和OX5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不同氧化程度鱼油对方格星虫稚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P
<0.05),稚虫的SOD和GSH-Px活性随着鱼油POV的增大而逐渐降低,OX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见,氧化鱼油会造成方格星虫稚虫生长受阻,死亡率增加,虫体营养价值降低,以及抗氧化能力受损,且随鱼油氧化程度的加重而加剧。
Select
内源指示剂法结合套算法比较甘蔗副产物的养分表观消化率
Comparison of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Sugarcane By-Products by Endogenous Indicator Method Combining with Substitution Method
周波, 韦家周, 莫瑞玻, 韦志坚, 张宇, 邹彩霞, 何仁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9): 4404-4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内源指示剂法结合套算法比较甘蔗副产物的养分表观消化率。选取约1周岁、体重3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公牛36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1:测定甘蔗尾叶青贮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分为试验Ⅰ期和试验Ⅱ期,试验Ⅰ期组1饲喂象草为粗饲料的全混合日粮(TMR),组2饲喂30%(干物质基础)的甘蔗尾叶青贮替换象草的TMR;试验Ⅱ期组1饲喂饲喂30%(干物质基础)的甘蔗尾叶青贮替换象草的TMR,组2饲喂象草为粗饲料的TMR;每期持续14 d,包括9 d的预试期和5 d的试验期,整个试验共计28 d。碱化蔗渣(试验2)和膨化蔗渣(试验3)试验设计同甘蔗尾叶青贮。结果表明:甘蔗尾叶青贮、碱化蔗渣和膨化蔗渣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18%、59.74%和62.22%,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4.74%、58.96%和61.56%,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98%、59.61%和62.72%,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6.93%、12.16%和15.69%,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7.47%、32.65%和38.28%,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3.77%、25.70%和22.04%,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21%、0.21%和0.33%,消化能分别为12.78、10.14和10.76 MJ/kg。甘蔗尾叶青贮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碱化蔗渣和膨化蔗渣(
P
<0.05),膨化蔗渣的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碱化蔗渣(
P
<0.05),膨化蔗渣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表观显著低于碱化蔗渣(
P
<0.05)。综合上述结果,3种甘蔗副产物中以甘蔗尾叶青贮饲用价值最高,膨化蔗渣优于碱化蔗渣。
新闻公告
更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
主 编:计成
副主编
:齐广海 汪以真 吴德 姚军虎
编辑部主任:赵广永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61/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67X
国内邮发代号:80-591
定价:150元/期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