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侯磊, 熊云霞, 王丽,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41-2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早期断奶仔猪具有快速生长和较强蛋白质沉积能力,对蛋白质营养需要量高。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及体蛋白质沉积具有深远影响,是断奶仔猪发挥生长潜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综述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以及体蛋白质沉积的影响,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标准及影响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以期在饲料禁抗及铜、锌限量添加的情况下,为断奶仔猪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 赵玉超,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54-2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植物中含有酚类、生物碱、挥发油、苷类、多糖和有机酸等多种活性功能组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调节动物免疫等多种功能,在畜禽上具备潜在的饲喂价值。开发天然植物活性功能组分成为我国后抗生素时代解决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策略。本文综述了饲用天然植物各类活性功能组分制备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了以微波辅助、超声辅助、酶解辅助、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新型绿色提取工艺,以及制备型液相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的大批量分离纯化工艺。此外,本文分析了当前试验研究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建立绿色、高效、低成本的饲用天然植物活性功能组分制备体系提供参考。
  • 冯淦熠, 李瑞, 黄瑞林,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73-20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高粱进口量的增加,高粱的饲用价值受到了学术界、饲料与养殖行业的高度关注。高粱的营养价值与玉米近似,有效能值与玉米相当,可替代畜禽饲粮中的部分玉米,减少玉米用量。本文主要就高粱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在猪和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张海龙, 李晓, 王彩莲, 郎侠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87-2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哺乳动物胃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胃肠道黏膜屏障作为宿主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门户”,在宿主免疫调节、营养代谢和抵御有害菌的入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与宿主的互作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之一的关键点是胃肠道黏膜屏障,但益生菌是如何调控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对胃肠道黏膜屏障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益生菌对胃肠道上皮屏障紧密连接的调控、对胃肠道黏液层的调控以及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益生菌对宿主健康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鹏光, 张鑫, 邓磊, 尹靖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097-2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料资源的匮乏是养猪业一直以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是生产乙醇的副产物,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原料,逐渐在猪的饲料生产中受到重视。本文针对DDGS在猪不同生长阶段的添加量和添加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DDGS的营养价值特性、分类以及对猪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优化DDGS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DDGS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刘帅, 熊云霞, 孙铝辉,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05-2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是猪生产中常用的益生菌之一。多以添加剂或发酵菌种的形式运用于饲料生产中,且常与酶制剂、其他益生菌及益生元复配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提高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健康和提升肉品质的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其合理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田琦, 高凤仙, 马现永,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14-2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厚朴酚是一种从中药厚朴的茎皮中分离出的植物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是厚朴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厚朴酚因具有改善家禽生产性能、产品品质、肠道健康等生理功能以及天然、无公害、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本文就厚朴酚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厚朴酚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王子阳, 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23-2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鸡具有极强的胰岛素耐受性,空腹血液葡萄糖浓度是大部分哺乳动物的2倍,却无任何有害效应出现。至今关于鸡对长期高血糖和胰岛素的耐受性机制尚未知。本文针对鸡特殊的胰岛素耐受性及胰岛素信号传导通径、葡萄糖转运体(GLUT)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解析鸡的糖代谢机制提供参考,也为人类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思路。
  • 邹必成, 龙凡, 瞿明仁,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30-2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是影响反刍动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反刍动物健康、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功能。烟酸是反刍动物必需维生素之一,参与机体脂质代谢、促进血管舒张、减轻机体炎症,具有缓解热应激的功效。本文重点介绍了烟酸对热应激条件下反刍动物生产性能、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烟酸缓解热应激的可能机理。
  • 毛爱鹏, 孙皓然, 张海华, 徐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40-2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益生元作为宠物食品添加剂,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产物而有益于宿主健康。本文对益生菌、益生元等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在宠物营养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犬猫肠道健康及宠物食品合理配制提供参考。
  • 武旭芳, 张养东,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48-2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是碳原子数在2~6的有机酸,在生理功能和生理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乳中SCFAs的来源、组成、生理功能及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乳中SCFAs存在及检测方法提供科学参考。
  • 李帅, 王丽, 梁兴伟, 肖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56-2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精氨酸是一种多功能的半必需或条件性必需的碱性氨基酸,是幼龄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在肌肉蛋白质合成、肠道免疫调控、伤口修复等生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精氨酸的转运、胞内感应、合成和分解代谢机制,阐述了精氨酸及其产物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畜禽的生长、缓解应激及免疫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为精氨酸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殷运菊, 李凤娜, 李克克,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67-2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胺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参与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动物体内的多胺有3种来源:食物摄入、肠道微生物合成和细胞合成,其中膳食多胺是主要来源。多胺对动物健康有重要影响,作用于肠道成熟和免疫系统的分化和发育方面;此外,多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多胺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的迁移、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状态和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论述多胺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还对多胺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多胺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李彦军, 郑楠, 王加启, 赵圣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77-2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鹰嘴豆素A是红三叶草和鹰嘴豆等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在保健品和天然药物的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鹰嘴豆素A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和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还可以改变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促进瘤胃发酵,防止瘤胃酸中毒,提高肉牛的日增重。因此,富含异黄酮的膳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鹰嘴豆素A的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生物利用率和构效关系,以及在反刍动物上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鹰嘴豆素A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和药物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RESEARCH PAPER
  • 段格艳, 宋博, 陈晓安, 郑昌炳, 郑界, 张仕宇, 郭秋平, 李凤娜, 段叶辉,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86-2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脂肪沉积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63.53±0.40) kg]相近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1)正常蛋白质饲粮组(作为对照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6%);2)低蛋白质饲粮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3%);3)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组(饲粮含10%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3%)。试验期为45 d。结果显示: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显著增加了体脂重量并显著降低了结肠中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缓解了低蛋白质饲粮的这些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育肥猪体脂重量与结肠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与低蛋白质饲粮相比,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结肠中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5),且显著增加了结肠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尸胺和粪臭素的浓度(P<0.05)。综上可知,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组可抑制育肥猪背脂合成,降低体脂重量,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结肠中乙酸和丙酸浓度。
  • 王志康, 熊云霞, 侯磊, 吴绮雯, 朱翠, 杨雪芬, 王丽,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196-2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微量元素低磷-植酸酶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131.45±0.45) 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饲粮,总磷含量为0.35%,微量元素预混料添加量为0.06%。试验组饲喂添加植酸酶的低磷饲粮,总磷含量为0.24%,植酸酶活性为1 000 U/kg,其中试验Ⅰ组添加0.03%的微量元素预混料,试验Ⅱ组不添加微量元素预混料。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和Ⅱ组的生长性能,血清总抗氧化能力、钙含量,肉品质指标,肠道形态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试验I组的血清磷含量提高了12.87%(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88%和2.31%(P<0.01);试验Ⅰ和Ⅱ组的粪便粗灰分及磷、铜、锌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粗灰分含量分别下降了12.71%和10.46%,磷含量分别下降了27.86%和19.85%,铜含量分别下降了26.08%和53.51%,锌含量分别下降了40.21%和72.58%。与试验Ⅰ组比较,试验Ⅱ组粪便中铜、锌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是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形态、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育肥猪出栏前4周,饲喂降低微量元素添加量的低磷-植酸酶饲粮,可以显著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并有效减少粪便中磷及铜和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且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 庞丽燕, 丁鸿祥, 肖霖力, 刘彦, 郑琛, 冯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08-2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不同妊娠阶段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分析肠道微生物与母体妊娠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维持正常妊娠提供参考。试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大二元健康母猪3个妊娠时期(妊娠30、70和110 d)和分娩后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且在妊娠30、70、110 d和分娩后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门水平上,随着妊娠的进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升高。在属水平上,随着妊娠的进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狭窄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拟杆菌属(Bacteroides)、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升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相对丰度降低。其中,妊娠70和110 d时肠道菌群结构相似,且与妊娠30 d和分娩后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妊娠中后期母体代谢增强、体重增加、胎儿发育等相关。综上所述,母猪妊娠期肠道微生物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丰富度升高,分娩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妊娠期和分娩后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妊娠期的优势菌属为狭窄梭菌属1、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分娩后的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
  • 吴泽, 陈鹏, 孟庆维, 马智卓, 李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21-2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初产母猪哺乳期血浆生化指标和代谢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的初产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YC(妊娠期添加0.5%,哺乳期添加0.8%)。试验从母猪妊娠第30天开始,至哺乳第28天结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YC显著降低了初产母猪哺乳期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在初产母猪血浆中共检测出12种差异代谢物(P<0.05),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脂肪酸与氨基酸代谢通路。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YC可以参与初产母猪哺乳期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的调节,L-亮氨酸、D-脯氨酸、肌酸可能是YC参与调控初产母猪哺乳期代谢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刁新迎, 杨旭, 李粉, 张喜喜, 牛家宽, 马森, 王志昌, 崔亚垒, 史莹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29-2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饲喂高纤维饲粮对母猪产仔性能及后代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40头经产二元母猪,按照背膘、胎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和高纤维组。妊娠期对照组和高纤维组母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粗纤维水平为3.85%)和高纤维饲粮(粗纤维水平为5.02%),妊娠第107天进入产房后2组母猪统一饲喂哺乳期饲粮。2组母猪饲喂同种哺乳期饲粮,自由采食。试验期间记录母猪妊娠第49天、第84天、第110天以及哺乳第14天和断奶当天背膘厚,分娩时记录母猪产仔性能,哺乳期记录仔猪的生长性能。试验从母猪配种开始至分娩后21 d断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纤维组母猪不同阶段背膘厚以及妊娠期背膘沉积量和哺乳期背膘损失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纤维组母猪窝产健仔数显著升高(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升高(P<0.01),窝产活仔数有升高的趋势(P=0.058),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高纤维组仔猪宫内发育迟缓率低于对照组;高纤维组母猪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显著变化(P>0.05),但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和高纤维组仔猪体重小于1.0 kg的比例分别为12.76%和5.45%;体重在1.0~1.2 kg的仔猪,对照组的比例高于高纤维组;体重在1.2~1.8 kg的仔猪,高纤维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体重在1.8 kg以上的仔猪,高纤维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高纤维组仔猪7日龄窝重、7日龄个体重、14日龄窝重、14日龄个体重、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均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可知,妊娠期饲喂高纤维饲粮可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和后代仔猪的生长性能。
  • 刘苏捷, 王剑, 贺腾飞, 刘汉锁, 龙沈飞, 臧建军, 朴香淑, 王春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38-2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原料(大豆浓缩蛋白、昆虫蛋白KT100、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08头体重[(7.71±1.23) kg]相近的健康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分为前期(第1~14天)和后期(第15~28天)。Ⅰ组(对照组)前期饲喂含8%大豆浓缩蛋白的试验饲粮,后期饲喂含6%大豆浓缩蛋白的试验饲粮;Ⅱ组前期饲喂含8%昆虫蛋白KT100的试验饲粮,后期饲喂含6%昆虫蛋白KT100的试验饲粮;Ⅲ组前期饲喂含6%血浆蛋白粉的试验饲粮,后期饲喂含4%血浆蛋白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各组之间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均无显著差异(P>0.05)。2)第14天,与Ⅰ组相比,Ⅱ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P=0.07)。第28天,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的CP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第14和28天,各组之间断奶仔猪的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Ⅰ组相比,Ⅱ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昆虫蛋白KT100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并无负面影响。
  • 李龙显, 王华凯, 张楠, 张团, 马永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49-22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径的α-月桂酸单甘油酯(α-GML)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和炎症指标以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头平均体重为(8.34±0.05) kg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平均粒径分别为150、212、550和1 000 μm的α-GML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粒径的α-GML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平均粒径为150、212或550 μm的α-GML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第15~28天和第1~28天的腹泻率(P<0.05)。2)各试验组的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平均粒径为150、212或550 μm的α-GML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平均粒径为150、212或1 000 μm的α-GML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平均粒径为150、550或1 000 μm的α-GML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平均粒径为212 μm的α-GML使断奶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17%和28.47%,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粒径的α-GML对断奶仔猪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α-GML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且以α-GML的平均粒径为212 μm时效果最好。
  • 马嘉瑜, 龙沈飞, 朴香淑, 王剑, 张宏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60-2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产朊假丝酵母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其推广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96头28日龄初始体重为(7.90±1.65)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由含发酵豆粕、酵母水解物和鱼粉组成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由产朊假丝酵母发酵而成的酵母蛋白Ⅰ替代基础饲粮中3%酵母水解物(试验Ⅰ组)、酵母蛋白Ⅰ替代基础饲粮中3%鱼粉(试验Ⅱ组)以及酵母蛋白Ⅱ替代基础饲粮中5%发酵豆粕(试验Ⅲ组)的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以及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断奶仔猪干物质、有机物、组蛋白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 ≤ 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断奶仔猪粪便中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粪便中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产朊假丝酵母替代酵母水解物、鱼粉或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无负面影响,可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粪便中丁酸含量,表明产朊假丝酵母具备开发成为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潜力。
  • 梁婵, 陈代文, 何军, 郑萍, 毛湘冰, 虞洁, 罗玉衡, 罗钧秋, 黄志清, 阎辉,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72-2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纤维和植物精油联合添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攻毒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8头(28±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根据体重[(7.93±0.44) k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攻毒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25 mg/kg维吉尼亚霉素+50 mg/kg喹烯酮)和复合纤维+植物精油组(饲喂基础饲粮+0.5%菊粉+0.5%微晶纤维素+200 mg/kg植物精油),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单笼饲养。试验期25 d。于试验第22天上午,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后,各试验组试猪一次性灌服10 mL/kg BW大肠杆菌(6×109 CFU/mL)悬浮液,而对照组采用相同方式灌服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攻毒对照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降低了7.19%(P>0.05),料重比(F/G)提高了5.59%(P>0.05),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MDA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与攻毒对照组相比,复合纤维+植物精油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ADG分别提高了26.06%和31.73%(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IgA和IL-4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和空肠黏膜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IL-6、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纤维+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黏膜IL-1βTNF-αCD1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p65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复合纤维和植物精油联合添加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诱导的仔猪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
  • 崔艺燕, 鲁慧杰, 李贞明, 田志梅, 余苗, 邓盾, 马现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83-2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仔猪盲肠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144头28日龄的杜×长×大仔猪[体重(8.39±1.06)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g/t金霉素,柑橘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L/t柑橘提取物。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抗生素组乳酸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2)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牛磺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柑橘提取物显著减少盲肠内容物中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胱硫醚、羟赖氨酸、鸟氨酸、脯氨酸、总氨基酸含量(P<0.05),有减少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的趋势(0.05 ≤ P<0.10),而抗生素显著减少鸟氨酸和脯氨酸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苯酚和粪臭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盲肠内容物中腐胺含量显著减少(P<0.05),酪胺和精胺含量有减少的趋势(0.05 ≤ P<0.10);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盲肠内容物的甲胺含量显著减少(P<0.05)。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增加了仔猪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减少了代谢产物的含量和大肠杆菌数量。
  • 马翠, 高乾坤, 唐武, 祝倩, 张旺宏, 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292-2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泌乳期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选用3~7胎次妊娠巴马香猪16头,分别于妊娠第30、60和90天以及泌乳第14天,取母猪新鲜粪便样品,用于粪便菌群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与妊娠第30天相比,妊娠第60天粪便菌群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和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多尔氏菌属(Dore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妊娠第6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和核苷酸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妊娠第9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Chao1和ACE指数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妊娠第30、60和90天相比,泌乳第14天粪便菌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布雷德菌属(Bulleid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不同妊娠-泌乳期巴马香猪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不同变化,妊娠中期母猪粪便菌群拟杆菌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较高,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和核苷酸代谢通路上调,以满足母体自身营养需要和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 卢建, 王克华, 杨晓东, 马猛, 李永峰, 李尚民, 郭军, 王星果, 窦套存, 胡玉萍, 曲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01-2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3~8周龄如皋黄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9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各组试验鸡分别饲喂ME水平为11.11、11.51、11.92、12.34和12.78 MJ/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随饲粮ME水平增加,5和8周龄蛋鸡体重,8周龄跖长,6~8周龄和3~8周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3~5周龄和3~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以及3~5周龄、6~8周龄和3~8周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8周龄体重变异系数(CV)及3~5周龄和3~8周龄代谢能转化比(MEC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3~5周龄、6~8周龄和3~8周龄料重比(F/G)和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均线性降低(P<0.05)。2)除翅膀率和肝脏率外,饲粮ME水平对屠体、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率随饲粮ME水平增加线性降低(P<0.05)。3)股骨长和胫骨强度均随饲粮ME水平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4)随饲粮ME水平增加,血清尿素氮(UN)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分别线性升高和降低(P<0.05)。由此可见,3~8周龄如皋黄鸡饲粮ME水平为11.11和12.78 MJ/kg时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12.78 MJ/kg饲粮组F/G、CPCR、跖长及血清HDL、LDL和UN含量等指标均表现出优势。
  • 陈脊宇, 何航, 王芬, 张崇英, 朱燕, 潘晓, 罗永莉, 向邦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14-2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五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选择健康、体况基本一致的23周龄的五黑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各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含0(对照组)、0.2%、0.4%、0.6%和0.8%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1周,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0.6%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平均日产蛋量和产蛋率(P<0.05);添加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鸡蛋哈氏单位、粗蛋白质、氨基酸、油酸含量及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酸含量(P<0.05);添加0.6%和0.8%酵母培养物则显著提高了鸡蛋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P<0.05)。此外,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多,平均日采食量(二次关系,P=0.03)、平均日产蛋重(二次关系,P=0.04)、产蛋率(二次关系,P=0.04)、哈氏单位(线性关系,P=0.03)、蛋氨酸(线性关系,P<0.01;二次关系,P=0.01)、鲜味氨基酸(线性关系,P=0.01)、油酸(二次关系,P=0.0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线性关系,P=0.03)含量增加,料蛋比(二次关系,P=0.03)降低,其中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蛋重、产蛋率和料蛋比均以0.4%添加量表现最优。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2%~0.8%酵母培养物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五黑鸡生长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代谢指标,综合来看,以0.4%为较适宜添加量。
  • 沈一茹, 钟光, 胡艳, 张珊, 燕磊,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24-2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酸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白羽肉鸡51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正常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基础饮用水,饮水酸化剂组(WA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中添加0.1%酸化剂,饲粮酸化剂组(FA组)饲喂基础饲粮+0.2%酸化剂和基础饮用水。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欧洲效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2)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21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21和42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42日龄空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21日龄回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NC组相比,FA组的21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空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21日龄空肠封闭蛋白-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FA组的21和42日龄空肠封闭蛋白-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酸化剂通过饲粮添加和饮水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促进作用与抗生素相当,对肠道发育的促进作用优于抗生素;酸化剂通过饲粮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改善作用优于饮水添加。
  • 黄慧, 郑柯, 王霞, 杨玲, 周应军, 邹胜文, 肖定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34-2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葫芦巴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420羽1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黄羽公雏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杆菌肽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杆菌肽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FE50组)、100(FE100组)、200(FE200组)、400(FE400组)、800 mg/kg(FE800组)葫芦巴提取物。预试期3 d,正试期84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葫芦巴提取物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杆菌肽锌组、FE50组、FE100组、FE200组、FE400组、FE800组的45 min黄度(b45 min*)值显著提高(P<0.05),杆菌肽锌组、FE100组、FE200组和FE400组的24 h黄度(b24 h*)值显著提高(P<0.05),FE100组、FE200组、FE400组和FE800组的肌肉肌苷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杆菌肽锌组的肌肉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葫芦巴提取物对肉鸡胸肌和腿肌的营养成分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FE50组、FE100组、FE200组和FE400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FE100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FE800组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0、200、400 mg/kg葫芦巴提取物可改善黄羽肉鸡胸肌肉色,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提高抗氧化性能,从而改善鸡肉风味,提升肉品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 杨敏敏, 车育彦, 王睿, 王海鑫, 刘彬, 李琰, 张嘉怡, 秦士贞, 史兆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47-2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S)对脂多糖(LPS)应激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192只(公母各占1/2),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饲喂基础饲粮或添加200 g/t BS的试验饲粮)和LPS应激(口腔灌服LPS溶液或生理盐水),随机分为:1)基础饲粮+生理盐水组;2)基础饲粮+LPS组;3)试验饲粮+生理盐水组;4)试验饲粮+LPS组,共计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28 d,分为3个阶段,包括应激前期(第1~14天)、LPS应激期(第15~21天)、恢复期(第22~28天)。结果表明:1)在第1~14天,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P<0.05)。LPS应激显著降低第15~21天、第22~28天ADG(P<0.05),而饲粮中添加BS的肉仔鸡ADG显著高于未添加BS的肉仔鸡(P<0.05)。在第22~28天,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降低饲料转化率(FCR)(P<0.05)。2)在第21和28天,LPS应激条件下,LPS应激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降低第28天脾脏指数(P<0.05)。在整个试验期,饲粮中添加BS与LPS应激对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在第21天,在LPS应激条件下,LPS应激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P<0.05)。在第28天,各试验处理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在第21天,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BS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LPS应激显著提高血清IL-1β、IL-6的含量(P<0.05)。在LPS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降低血清IL-10、TNF-α的含量(P<0.05)。在第28天,在LPS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酮(CORT)、IL-1β含量(P<0.05)。与无应激相比,LPS应激显著增加了血清IL-6、TNF-α的含量(P<0.05),对血清IL-10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5)在第21天,在LPS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BS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第28天,LPS应激显著降低血清SOD活性(P<0.05),对血清T-AOC、MDA含量和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S可以缓解免疫应激造成的肉仔鸡生长性能降低,改善血清抗氧化性能,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减轻LPS应激对动物机体造成的损伤。
  • 范秋丽, 蒋守群, 汪汉华, 阮栋, 程忠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61-2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竹丝鸡粗蛋白质精准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将1 950只46日龄竹丝鸡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20 d;将1 950只57日龄竹丝鸡母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试验期17 d。5组公鸡和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5%、16%、17%、18%和19%。结果显示:1)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平均日增重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料重比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对于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腹脂率(P<0.05),且腹脂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对于母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且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公鸡和母鸡机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且公鸡机体粗蛋白质含量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母鸡胸肌滴水损失和腿肌谷氨酸含量(P<0.05),对胸肌pH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公鸡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母鸡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公鸡血清UN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母鸡血清GSH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6)母鸡肝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升高(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竹丝鸡公鸡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可改善竹丝鸡母鸡的胴体性状、机体粗蛋白质含量、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依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45~65日龄竹丝鸡公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13%~14.53%,57~73日龄竹丝鸡母鸡获得最佳胴体性状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08%~17.17%。
  • 杨德凤, 施晓丽, 李维, 饶永超, 陈大海, 陆龙超, 王小亚, 林家栋, 张福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74-23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0~6周龄贵州黄鸡的能量需要,旨在为贵州黄鸡的科学养殖和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健康1日龄贵州黄鸡雏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4组试验鸡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0.03、11.71、12.54和13.16 MJ/kg,试验期为6周。通过饲养试验,测定每周的体重和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通过代谢试验,测定表观代谢能及养分表观代谢率;通过比较屠宰试验,测定鸡体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计算鸡体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沉积率,确定饲粮适宜能量水平。结果显示: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得到最适饲粮能量水平为11.17 MJ/kg。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的各养分表观代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各养分的表观代谢率,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以此为判定指标,推荐0~6周龄贵州黄鸡饲粮能量水平为12.54 MJ/kg。饲粮能量水平对0~6周龄贵州黄鸡的能量、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的摄入量和沉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适宜的饲粮能量水平会提高三大养分的沉积率,以此为评定指标,推荐0~6周龄贵州黄鸡饲粮能量水平为12.54 MJ/kg。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0~6周龄贵州黄鸡的能量需要预测模型为AMEG=377.70+1.606 9NEGR2=0.759 1,式中AMEG为增重表观代谢能,NEG为增重净能),得出每千克代谢体重的维持表观代谢能需要量为377.70 kJ,其增重表观代谢能的增重净能转化率为62.23%。
  • 贺维朝, 王浩, 张会艳, 赵青余, 汤超华, 秦玉昌, 张军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83-2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对69~74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和卵泡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50只体重[(2.02±0.18) kg]相近、体质健康的68周龄海兰褐产蛋鸡,按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30、45和60 mg/kg虾青素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可线性显著提高蛋鸡卵巢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卵巢丙二醛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可显著提高蛋鸡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可显著提高蛋鸡卵巢中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等级前卵泡数量(P<0.05),显著降低次级卵泡闭锁率(P<0.05);卵巢中卵泡数量与虾青素添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次级卵泡闭锁率与虾青素添加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虾青素对69~74周龄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增强卵巢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生殖激素含量,增加卵巢中的卵泡数目,降低次级卵泡闭锁率;其中,60 mg/kg虾青素添加水平对于增强蛋鸡抗氧化能力和改善卵泡数量效果最好。

  • 杨远廷, 何婉晴, 黄丽婷, 王人开, 田允波, 舒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393-2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锌源对京粉1号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取362日龄京粉1号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以硫酸锌形式添加锌80 mg/kg,试验组则在基础饲粮中分别以纳米氧化锌(ZnO-NP)、甘氨酸锌(Gly-Zn)和二氢杨梅素锌(DMY-Zn)形式添加等量锌。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蛋鸡的生产性能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Gly-Zn组和DMY-Zn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DMY-Zn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各试验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P=0.098),而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的趋势(P=0.081)。4)与对照组相比,ZnO-NP组、Gly-Zn组和DMY-Zn组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DMY-Zn组和ZnO-NP组肝脏和蛋黄中铜含量显著提高(P<0.05),胫骨中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各试验组胫骨中铜含量(P=0.078)和蛋黄中锌含量(P=0.088)有提高的趋势。6)与对照组相比,DMY-Zn组、Gly-Zn组和ZnO-NP组蛋鸡排泄物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DMY-Zn组和ZnO-NP组蛋鸡排泄物中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蛋鸡基础饲粮中以DMY-Zn、ZnO-NP或Gly-Zn形式补充等量锌在改善蛋品质、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微量元素沉积方面差异不大,但均优于硫酸锌;此外,DMY-Zn具有潜在改善蛋鸡机体脂质代谢的效果。
  • 张倩倩, 耿爱莲, 常枨, 赵亚芳, 赵向红, 张玉, 王海宏, 初芹, 刘华贵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03-2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北京油鸡(简称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高峰期饲粮蛋氨酸水平,为今后制定油鸡产蛋期饲养标准提供依据。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26周龄油鸡母鸡3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笼,每笼3只。各组随机饲喂3种粉状试验饲粮,饲粮代谢能(11.31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5%)相同,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34%、0.42%、0.48%。试验测定27~30周龄、31~34周龄、27~34周龄油鸡生产性能,30、34周龄蛋品质,34周龄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27~30周龄、31~34周龄,油鸡的周平均采食量、周平均蛋重、料蛋比、产蛋率、死淘率均不受饲粮蛋氨酸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有影响27~34周龄产蛋率的趋势(P=0.056)。27~34周龄,0.34%组的周平均蛋重最高,料蛋比较低。2)饲粮蛋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0周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其中0.34%组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42%组(P<0.05),但和0.48%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对34周龄平均蛋重有影响的趋势(P=0.054),但对其他蛋品质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0.34%组的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色泽、鸡蛋等级最高。3)饲粮蛋氨酸水平对34周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影响的趋势(P=0.052),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34%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溶菌酶含量最高,尿素氮、丙二醛含量最低,总抗氧化能力较高。综合考虑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建议油鸡产蛋高峰期(27~34周龄)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34%。
  • 李振慧, 吴桂萍, 刘龙, 赵敏孟, 范翔, 耿拓宇, 龚道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13-24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酵母多糖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52周龄海兰褐蛋鸡7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的饲粮。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00和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有提高的趋势(P=0.063),分别提高了0.73%和4.29%。2)与对照组相比,500、1 0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脾脏指数有提高的趋势(P=0.076),分别提高了20.48%、32.53%和18.07%;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肝脏指数较对照组以及5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显著提高(P<0.05)。3)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500和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500 mg/kg酵母多糖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500和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5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1 0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肝脏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产蛋后期饲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且以添加1 000 mg/kg酵母多糖效果较佳。
  • 孙庆雨, 杨海明, 徐学安, 郁钧, 陈媛婧,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25-24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29~63日龄江南白鹅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确定29~63日龄江南白鹅饲粮中适宜的维生素E添加水平。选取同一批出雏、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8日龄江南白鹅公鹅2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20、40和80 mg/kg维生素E,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29~63日龄仔鹅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仔鹅血清皮质醇的含量(P<0.05);以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折线模型估测29~63日龄江南白鹅饲粮中适宜的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19.33 mg/kg。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0 mg/kg维生素E显著提高仔鹅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添加20、40 mg/kg维生素E显著提高仔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4)饲粮添加维生素E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以及降低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以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折线模型估测29~63日龄江南白鹅饲粮中适宜的维生素E添加水平分别为12.37、21.73 mg/kg。综上所述,29~63日龄江南白鹅饲粮中维生素E适宜添加水平为20 mg/kg。
  • 郭晓辉, 郑会超, 王亚琴, 苑志朋, 黄国锋, 蒋永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35-24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剂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PEGA)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利用3头年龄5.5岁左右、体重相近、处于泌乳末期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和羊草,试验组(Ⅱ组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牛每天分别添加25和50 g PEGA。每日早、晚2次人工添加PEGA到基础饲粮中,搅拌均匀。每期试验15 d,预试期12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PEGA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P>0.05),可显著降低异丁酸比例(P<0.05);对奶牛瘤胃中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和胃蛋白酶(P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25 g PEGA可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戊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瘤胃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e_RC9_gut_group)和未鉴定菌属(unidentified)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PEGA可微调瘤胃微生物区系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对奶牛常规瘤胃发酵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 刘永青, 刘辰, 冯泽伟, 张凯,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46-2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CPP)和菊粉(IN)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和血液代谢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主因子分别为CPP(饲粮中不添加或添加20 g/d的CPP)和IN(饲粮中不添加或添加2%的IN)。选取约1周岁、体重(403±12) kg、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牛。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CPP、基础饲粮+IN以及基础饲粮+CPP+IN。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PP或IN显著提高了育肥牛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CPP和IN互作显著提高了育肥牛平均日增重(P<0.05)。2)饲粮中添加CPP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IN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CPP和IN互作有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3)。3)饲粮中添加CPP显著提高了瘤胃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显著增加了瘤胃白色瘤胃球菌、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原虫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IN显著降低了瘤胃pH(P<0.05),显著提高了瘤胃丙酸浓度及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P<0.05)。CPP和IN互作有提高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的趋势(P=0.069)。4)饲粮中添加CPP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葡萄糖、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IN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CPP和IN互作有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的趋势(P=0.089)。由此可见,饲粮中单独添加CPP或IN均可增加瘤胃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和丙酸浓度,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从而提高育肥牛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CPP与IN互作有提高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合成的趋势,从而提高育肥牛生长性能。
  • 李翔, ALI Mujtaba Shah, 王之盛, 胡瑞, 黎光杨, 姚小鹤, 王艳阳, 梁秀容, 张祺琪, 邹华围, 彭全辉, 薛白, 王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57-2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对不同去势程度筠连黄牛的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进行探究。选取18头年龄(9月龄)和体重[(184.46±17.37) kg]相近的健康筠连黄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双去势组、半去势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头牛,饲喂相同饲粮,不同程度去势后,进行24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假手术相比,双去势能够显著降低筠连黄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 ≤ 0.05),而半去势对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去势程度不会影响筠连黄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摄入量(P>0.05)。2)双去势组筠连黄牛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浓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 0.05),而血清雌二醇、胰岛素和生长抑素浓度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5);半去势对血清各激素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3)与假手术相比,双去势导致筠连黄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 ≤ 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 ≤ 0.05)。4)与假手术组相比,双去势组筠连黄牛瘤胃液pH显著升高(P ≤ 0.05),但瘤胃液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除丁酸和戊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 ≤ 0.05);半去势对筠连黄牛各瘤胃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双去势导致筠连黄牛的生长性能降低,同时血清睾酮浓度下降,雌二醇浓度增加,降低瘤胃代谢,但能一定程度促进脂肪的合成;半去势由于睾丸激素的代偿性分泌,能够弥补单侧睾丸缺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
  • 张新雨, 郑宇慧, 益西多吉,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67-24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抵藏对三河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60头运输抵藏的三河牛后备牛中,随机选取月龄(12~14月龄)和体重[(304.12±12.02) kg]相近的12头三河牛,根据运输路线,采用尾根采血法分别在运输起点(运输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拔700 m)、运输途中(运输中,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 260 m)和运输终点(运输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海拔3 650 m)采集静脉血液样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运输前和运输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运输中(P<0.05),运输前和运输中的血清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后(P<0.05)。2)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3)运输中和运输后的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P<0.05),运输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P<0.05),运输前和运输中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后(P<0.05)。4)运输中和运输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运输中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运输前和运输后(P<0.05)。5)运输中和运输后的血清葡萄糖(GLU)和钙离子(Ca2+)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运输后的血清磷离子(P5+)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和运输中(P<0.05),运输前和运输后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运输中(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运输抵藏过程中,三河牛血清抗氧化指标、激素含量及部分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机体对运输抵藏过程应激状态的应答。本研究结果为了解长距离向高原运输过程中牛只生理状态变化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 王建东, 唐玉林, 侯鹏霞, 康晓冬, 于洋,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76-24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对肉母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评分5~6分、胎次2胎、产后1周内的安格斯母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第1组饲喂基础饲粮,第2、3、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200、250 g/头的过瘤胃脂肪,集中饲喂60 d,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产后肉母牛初始体重和体况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终末体重第3、4组较第1组有显著增加(P<0.05),终末体况第4组较第1组显著增加(P<0.05)。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第4组较第1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第4组较第1、2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胰岛素(INS)含量第4组较第1、2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含量第4组极显著低于第1组(P<0.01),第3组显著低于第1组(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含量第4组极显著高于第1组(P<0.05),第3组显著高于第1组(P<0.05);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含量第4组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组(P<0.01),血清雌激素(E2)含量第4组显著低于第1组(P<0.05);血清抑制素B(INHB)含量第3、4组显著低于第1组(P<0.05)。3)妊娠率第1、2组高于第3、4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第4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第3组显著高于第1组(P<0.05);产后第1次配种天数第4组极显著高于第1、2组(P<0.01),第3组显著高于第1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产后体况评分为5~6分的安格斯母牛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导致其体况评分增加,血清相关指标发生改变,母牛繁殖性能下降,且随着饲粮中过瘤胃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影响越显著。
  • 兰丽娟, 石斌刚, 祁有鹏, 左志, 张雪萍, 王向彦, 时钰, 张伟, 赵芳芳, 马金, 胡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85-2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荷斯坦牛及其杂种公牛小肠养分消化吸收能力差异。选择7月龄、体重230~240 kg的健康荷斯坦牛、夏杂牛(夏洛来牛×荷斯坦牛♀)及阿杂牛(金色阿奎丹牛×荷斯坦牛♀)公牛各6头,分阶段育肥273 d后屠宰,测定各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育肥结束时各组肉牛小肠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1)荷斯坦牛各育肥阶段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夏杂牛和阿杂牛(P<0.01或P<0.05),荷斯坦牛育肥各阶段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夏杂牛和阿杂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2)荷斯坦牛空肠胰蛋白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夏杂牛和阿杂牛(P<0.01或P<0.05)。3)荷斯坦牛十二指肠、空肠黏膜绒毛长度极显著高于夏杂牛和阿杂牛(P<0.01),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阿杂牛(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夏杂牛和阿杂牛(P<0.01)。综上所述,荷斯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小肠消化酶活性以及小肠各部位黏膜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较高,表明其对养分消化吸收及代谢能力优于杂种牛。
  • 张全宇, 徐宏建, 王丽华, 张城瑞, 冯冠智,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496-25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没食子酸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体重(39.52±1.68) kg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组开食料中添加1 g/kg没食子酸,同时2组每头犊牛均饲喂牛奶6 L/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第29~56天,没食子酸组开食料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第56天,没食子酸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8天,没食子酸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56天,没食子酸组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没食子酸可以提高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犊牛免疫力。
  • 王海波, 占今舜, 霍俊宏, 钟小军, 刘宇航, 赵生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04-25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36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14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0 mg/kg芦丁组试验第35天血清中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100 mg/kg芦丁组试验第56天血清中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正常饲养条件下,饲粮添加芦丁对湖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通过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 马秀花, 温红瑞, 马步仓, 杨万宗,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14-25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是在荞麦秸秆饲粮条件下利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探究添加1%、2%、3%甘露寡糖(MOS)对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30.5 kg左右的宁夏断奶滩羊羯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CK-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Y1-3组基础饲粮与1%MOS混合饲喂,Y2-3组基础饲粮与2%MOS混合饲喂,Y3-3组基础饲粮与3%MOS混合饲喂,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Y1-3组、Y2-3组、Y3-3组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较CK-3组明显提高,其中以Y3-3组效果最明显。2)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黄藻门(Anthophy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4组中共有的优势菌门,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在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Y3-3组曲霉属(Asperg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Y1-3组病原型营养型、腐生-病原-共生营养型、共生营养型的丰度相对其他组最少。总体而言,本试验条件下,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3%MOS更有利于增加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而添加1%MOS时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可能更有利于纤维的降解与瘤胃健康的维系。
  • 田沛知, 田星哲, 赵晓雅, 陈佳欣, 史晨迪, 严慧, 张英杰, 纪守坤, 刘月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24-2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初乳添加剂对新生羔羊血清指标和免疫球蛋白G(IgG)吸收效率的影响。选取60只初生重[(3.52±0.31)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组、甘露寡糖组、甲酸组、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和西沙必利组,各组羔羊分别将生理盐水、抗生素、甘露寡糖、甲酸、EDTA和西沙必利加入到100 mL牛初乳中混合均匀后于羔羊出生后1 h通过口腔插管法饲喂羔羊,羔羊随母哺乳。于羔羊出生后24 h时颈静脉采血,离心收集血清,血清样品分别测定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炎症指标、肠道通透性指标和免疫指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牛源IgG和羊源IgG的含量,计算IgG吸收效率。结果显示:抗生素组和甘露寡糖组羔羊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羔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羔羊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羔羊血清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酸组、西沙必利组和甘露寡糖组羔羊IgG吸收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甲酸组羔羊IgG吸收效率为0;相关性分析表明,新生羔羊IgG吸收效率与血清SOD活性、T-AOC和Ig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MDA、IL-1β和IL-6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初乳中添加抗生素、甘露寡糖、甲酸、EDTA或西沙必利均无法提高新生羔羊的IgG吸收效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提高新生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可能是提高其IgG吸收效率的有效措施。
  • 赵晓雅, 史晨迪, 田沛知, 陈佳欣, 段春辉, 纪守坤, 严慧, 刘月琴, 张英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34-2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月龄、体重(21.87±0.70) kg的健康湖羊公羔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Ⅰ组)、1.0(Ⅱ组)、1.5 g/kg(Ⅲ组)牛至精油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前7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间记录体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束时采血,测定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羔羊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增加,其中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Ⅲ组羔羊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对羔羊干物质、总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Ⅲ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羔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通过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来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牛至精油的适宜添加量为1.5 g/kg。
  • 杨晶晶, 孙芸, 吴庆宇, 王健, 张嘉宾, 孙海霞,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42-25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受灾倒伏玉米的安全优质粗饲料调制加工技术,试验原料指标采用两因素(2受灾状况×4留茬高度)、青贮饲料指标采用三因素(2受灾状况×2添加×4留茬高度)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全株玉米受灾状况分为倒伏和直立(对照),添加处理包括添加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制剂和无添加(对照),留茬高度分别设置为10、20、30和40 cm;采用小规模发酵法,室温密封贮藏30 d开封,分析各处理玉米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1)青贮前,直立组和倒伏组玉米原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仅直立组酵母菌数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所有玉米原料中均未发现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以及霉菌,受灾状况与留茬高度对酵母菌数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多数青贮呈黄绿色,茎叶柔软、湿润,具酸香味,感官品质基本相似且均无霉变。3)倒伏组玉米青贮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低于直立组(P<0.05),添加乳酸菌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无添加处理(P<0.05);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玉米青贮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倒伏组无添加处理在留茬30 cm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并且CP含量显著高于留茬20 cm时(P<0.05)。4)倒伏组玉米青贮乳酸(LA)和乙酸含量显著低于直立组(P<0.05),添加乳酸菌后pH显著降低(P<0.05),所有青贮均未检测到丁酸,乳酸菌添加和留茬高度对LA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5)倒伏组和直立组玉米青贮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乳酸菌后,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则显著减少(P<0.05),并且倒伏组在留茬30 cm时乳酸菌数量最多;所有青贮均未发现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霉菌。综上所述,玉米植株发生倒伏后,添加乳酸菌可以改善其青贮品质、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同时,倒伏全株玉米留茬30 cm左右会有利于调制出较高品质的青贮饲料。
  • 顾啟超, 张洁, 周晓康, 郑一民,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57-2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主要通过将全株甘蔗(甘蔗尾)茎叶分离后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探究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甘蔗(甘蔗尾)青贮品质,拓宽反刍动物饲料来源。试验1:将甘蔗尾茎叶分离后基于鲜重按照甘蔗尾(ST1)、100%叶+0茎(100L1)、100%茎+0叶(100S1)、75%茎+25%叶(75S1)、50%茎+50%叶(50S1)、25%茎+75%叶(25S1)比例分别混合;试验2:将全株甘蔗茎叶分离后基于鲜重按照全株甘蔗(WS)、100%甘蔗尾+0茎(ST2)、100%茎+0甘蔗尾(100S2)、75%茎+25%甘蔗尾(75S2)、50%茎+50%甘蔗尾(50S2)、25%茎+75%甘蔗尾(25S2)比例分别混合。青贮215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完成后,ST1、100L1和25S1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T1、100S1、75S1和50S1组未检测到大肠杆菌;100S1组乙酸、丁酸和乙醇含量最高;50S1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茎占比显著影响甘蔗尾青贮中氨态氮的含量(P<0.05),且25S1组最高;有氧暴露第1~4天,酵母菌数量在ST1和50S1组逐渐减少;有氧暴露第1~14天,大肠杆菌数量在75S1组中相对不变。2)青贮完成后,各组青贮pH均低于3.8;ST2组干物质、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粗蛋白质、半纤维素和有机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T2和25S2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WS、100S2、75S2和50S2组未检测到大肠杆菌;100S2组乙酸、丁酸和乙醇含量最高;有氧暴露第1~6天,大肠杆菌数量在50S2组呈增加的趋势,而有氧暴露第6~14天呈下降的趋势;有氧暴露第1~14天,大肠杆菌数量在ST2组呈下降的趋势,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在ST2和25S2组呈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全株甘蔗(甘蔗尾)茎叶分离后通过调节茎含量能有效改善青贮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且甘蔗尾茎叶分离后分别按照甘蔗尾、75%茎+25%叶和50%茎+50%叶比例混合,全株甘蔗茎叶分离后分别按照100%甘蔗尾+0茎、50%茎+50%甘蔗尾和25%茎+75%甘蔗尾比例混合能获得优质青贮。
  • 晓敏, 坂口英, 弓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75-25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尿素饲粮中添加果寡糖(FOS)对荷兰幼兔氮利用、血液尿素氮向盲肠微生物氮转移的影响。试验1:选择3月龄左右的幼兔1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kg尿素+50 g/kg葡萄糖(对照组)和10 g/kg尿素+50 g/kg FOS(试验组)。预试期3 d,正试期5 d。试验2:选择3月龄左右的幼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2组分别饲喂与试验1相同的饲粮。试验期为9 d。屠宰前2 h试验动物分别口服2 g葡萄糖或FOS与40 mg 15N-尿素混合的3 mL水溶液。所有的试验动物于08:00-09:00麻醉,并剖腹由背大动脉抽取动脉血处死。结果显示:1)试验组的氮沉积、基于摄入量的氮沉积和基于表观消化量的氮沉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营养物质表观消化及摄入氮、粪氮和尿氮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重量和盲肠内容物重量/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有机酸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的近端结肠内容物总氮的15N过显现量和15N添加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肝脏内容物总蛋白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盲肠内容物总蛋白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近端结肠内容物总微生物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近端结肠内容物微生物氮的15N过显现量和15N添加量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试验组门静脉血血清尿素氮的15N过显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含有尿素饲粮中添加FOS可以显著提高荷兰幼兔体内氮沉积,但是饲粮蛋白质含量丰富时,不能使尿素转化为体内蛋白质。
  • 孙海涛, 刘策, 刘公言, 王勇, 徐云华, 李明勇, 刘曼, 白莉雅, 高淑霞, 姜文学, 王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86-25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添加比例饲料桑对育肥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饲料桑在肉兔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选取45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期莱芜黑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兔,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饲料桑添加比例为0(对照)、5%、10%和15%的全价配合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3 d。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添加比例饲料桑对肉兔试验末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5%组的FBW和AD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FI和F/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中不同添加比例饲料桑对育肥兔宰前活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5%组均显著低于10%组(P<0.05)。饲粮中不同饲料桑添加比例对肌肉pH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0%组和1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不同添加比例饲料桑对肌肉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半胱氨酸(Cys)和缬氨酸(Val)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饲料桑的试验组肌肉中CP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6.55%、7.58%和9.54%。另外,10%组肌肉中Cys和Val有显著影响(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65%和11.5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饲料桑对育肥期莱芜黑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且能提高兔肉中CP、Cys和Val含量。因此,饲料桑可以用作肉兔饲料原料在家兔生产上使用,且以10%添加比例为宜。
  • 王斐, 李响, 徐树杰, 金茜, 许传祥, 梅晓莹, 李卫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596-2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宠物猫生长、养分表观消化率、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体重相近的1~2岁成年布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组(饲喂含有3×109 CFU/kg益生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猫,试验期共3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宠物猫的采食量和体增重均提高(P>0.05),软便率和腹泻率均降低(P>0.05);2)试验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消化能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宠物猫血液中单核细胞数目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血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有所提高,但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益生芽孢杆菌可提高宠物猫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从而改善宠物猫机体健康并降低腹泻率。
  • 徐启龙, 汪洋, 李先根, 肖勘, 肖世平, 魏伟群, 刘玉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06-2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对断奶仔猪空肠形态结构、炎症反应和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2头平均体重为(7.07±0.57) kg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LPS刺激组,每组6头。预饲9 d后,LPS组腹腔注射100 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LPS注射4 h后将所有仔猪麻醉屠宰,取空肠样品待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仔猪空肠绒毛严重萎缩,并大量脱落,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RNA/DNA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DNA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4、P=0.095);空肠炎性细胞因子环氧合酶2(CO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可见,LPS刺激造成了断奶仔猪空肠损伤和炎症,同时激活了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
  • 张剑霞, 赵子鑫, 杜瑞平, 宋利文, 胡红莲, 赵濛, 贺志雄,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13-2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和小麦秸秆不同组合效应对呼伦贝尔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瘤胃黏膜形态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3月龄左右断奶羔羊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为小麦秸秆组(WS组)、50%小麦秸秆+50%苜蓿干草组(AHWS组)、苜蓿干草组(AH组),饲粮精粗比为7:3,试验期为90 d。试验结束后随机挑选7只进行屠宰并采集相关组织进行后续测定。结果显示:1)在饲粮精粗比7:3条件下,AHWS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WS组(P>0.05)和AH组(P<0.05),料重比AH组显著高于WS组和AHWS组(P<0.05),AHWS组与W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S)活性3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WS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与AHWS组差异不显著(P>0.05)。3)肝脏糖代谢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C)、丙酮酸羧化酶(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基因相对表达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代谢中脂肪醛脱氢酶(ALDH3A2)基因相对表达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H组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WS组和AHWS组(P<0.05)。4)苜蓿和小麦秸秆比例为1:1组合时,可以显著提高羔羊瘤胃乳头长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用50%小麦秸秆与50%苜蓿干草组合可提高呼伦贝尔断奶羔羊生长性能,促进肝脏糖、脂代谢和瘤胃乳头的发育,改善动物的生产效益。
  • 侯若鑫, 龙静, 彭灿, 何流琴, 李铁军, 汤文杰, 邝声耀,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26-26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乳酸锌和硫酸锌对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锌转运功能、物理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将IPEC-J2细胞分别用0、1.0、5.0、7.5、10.0和20.0 mg/mL的乳酸锌或硫酸锌(以锌计)培养36 h,筛选出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根据筛选结果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乳酸锌组和硫酸锌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7.5 mg/mL乳酸锌和硫酸锌均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且同等浓度条件下乳酸锌的促进效果更显著。2)与对照组相比,乳酸锌组和硫酸锌组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硫酸锌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锌组细胞内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乳酸锌组细胞内封闭蛋白-1(claud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细胞内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锌组细胞内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1(CRIP1)和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2(CRIP2)含量显著提高(P<0.05),乳酸锌组细胞内CRIP1CRIP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乳酸锌和硫酸锌组细胞内锌转运蛋白-1(ZNT-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乳酸锌和硫酸锌可抑制IPEC-J2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促进锌的转运,增强肠道紧密连接,从而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和黏膜结构的完整性,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且乳酸锌效果优于硫酸锌。
  • 赵艳丽, 刘锦涛, 李愿, 郭晓宇, 闫素梅, 郭咏梅, 郑亚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36-26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NO)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合成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下降的缓解作用,并从中筛选出适宜的维生素A添加量。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氧化应激源,对照组不添加DETA/NO和维生素A培养30 h;试验1组(记为NO组)不添加维生素A培养24 h后添加DETA/NO继续培养6 h;试验2~8组(记为NOA0.05、NOA0.1、NOA0.2、NOA0.5、NOA1、NOA2和NOA4组)分别添加0.05、0.10、0.20、0.50、1.00、2.00和4.00 μg/mL维生素A培养24 h后添加DETA/NO继续培养6 h。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O组细胞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脂肪酸合成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PxTrx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ACCFASN mRNA相对表达显著下降(P<0.05),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NO组相比,NOA0.1~NOA4组细胞活力、T-AOC与ACC、FASN、LPL活性以及GPx1TrxRFASNLPLPPARγSREB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NOA0.2~NOA2组TG含量,TrxR、CAT、GPx和SCD活性及SC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iNOS活性、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合上述结果分析得出,NO诱导BMECs损伤导致抗氧化功能及乳脂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TG合成下降;维生素A缓解了NO诱导损伤的BMECs抗氧化功能和乳脂合成的下降,以0.20~2.00 μg/mL的效果较好,尤以1.00 μg/mL效果最好。
  • 谢娜娜, 闫书平, 张崇昊, 曹西月, 张源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45-26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大豆黄酮(DZ)作用于牛乳腺上皮MAC-T细胞,探讨其通过上调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对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DZ改善乳腺发育提供依据。采用不同浓度DZ(0~160.0 μmol/L)处理MAC-T细胞24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确定DZ作用浓度;然后采用不同浓度DZ(0、2.5、5.0和10.0 μmol/L)处理MAC-T细胞12、24、36和48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确定DZ作用时间;再用生理剂量的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对各处理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细胞周期相关蛋白、ERβ蛋白相对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5和5.0 μmol/L DZ处理细胞均能提高MAC-T细胞活力,其中5.0 μmol/L DZ处理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而在浓度高于10.0 μmol/L后,细胞活力均有下降,因此确定了DZ作用的低、中和高浓度分别为2.5、5.0和10.0 μmol/L;而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2 h后,5.0 μmol/L DZ处理使得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其他2个浓度处理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确认DZ作用时间为12 h。2)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 DZ处理使得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2.5 μmol/L DZ处理使得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E2处理使得细胞数量略低于各DZ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浓度DZ处理均可上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和ERβ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其中5.0 μmol/L DZ处理显著上调PCNA、CyclinD1和ERβ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 DZ处理极显著提高了G2-M期细胞占比(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了S期细胞占比(P<0.01);E2处理与5.0 μmol/L DZ处理趋势相同,均极显著提高了G2-M期细胞占比(P<0.01),同时提高了S期细胞占比(P>0.05)。结果提示,植物雌激素DZ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上调ERβ蛋白表达,提高G2-M细胞占比,阻滞细胞周期在S期,从而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
  • 何涛, 董依博, 王长平, 韦春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54-26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Meta分析研究蛋鸡饲粮中补充有机硒或无机硒对其生产性能及蛋硒含量的影响。我们检索了从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在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中发表的有机硒或无机硒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硒含量影响的相关论文。通过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95% CI)的估计值,在确定的1 921篇文献中共19篇文献(8 249只蛋鸡)符合条件纳入Meta分析。通过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利用Meta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解释异质性来源。结果显示:与无机硒相比,在蛋鸡饲粮中补充有机硒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蛋鸡的产蛋率(SMD=0.477%,P=0.005)、蛋重(SMD=0.697%,P<0.001)、料蛋比(SMD=-1.636%,P<0.001)及蛋硒含量(SMD=5.965%,P<0.001)同时,在蛋鸡品种的选择上,海兰褐蛋鸡较优于罗曼蛋鸡,并且试验周期与添加剂量在模型中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有机硒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硒含量的提高效果优于无机硒,该结果可为探究硒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 冯彩蕊, 李柏浩, 梁浩, 赵晓东, 李立佳, 田志刚, 张友良, 闫晓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67-26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套算法估测肉用羊玉米净能值的可行性,并明确待测玉米适宜的替代比例。试验选取24只体重为(38.39±4.02) kg的杜泊×小尾寒杂交母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6只羊),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基础饲粮组)和3种不同玉米替代比例(20%、30%和40%)的试验饲粮(试验组),其玉米含量分别是27.53%(基础饲粮组)、42.19%(20%组)、49.46%(30%组)和56.70%(40%组)。利用消化代谢和呼吸测热试验测定饲粮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净能(NE),结合套算法计算玉米的DE、ME和NE。结果表明:1)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0%组饲粮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20%组(P<0.01),30%组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0%组(P<0.05);各组饲粮DE、ME和NE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玉米OM和CP表观消化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0%组玉米DM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20%组和40%组(P<0.01);20%组和30%组玉米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40%组(P<0.01);各试验组玉米DE和ME无显著差异(P>0.05)。3)套算法计算所得20%组和30%组玉米NE分别为12.25和10.17 MJ/kg,差异不显著(P>0.05);40%组玉米NE为5.51 MJ/kg,极显著低于20%组和30%组(P<0.01)。由此可知,肉羊饲粮中玉米替代比例不同时所测得的玉米有效能值有差异,且肉羊饲粮中玉米含量不宜超过50%;套算法用于估测肉羊玉米NE可行,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替代比例为20%~30%。
  • 张志恒, 王玉琴, 任国艳, 李元晓, 赵凌平, 吴秋珏, 张子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77-2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及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收获籽实后的“渝青386”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将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S)、纤维素酶(CL)分别以0.01%、0.02%、0.03%的剂量添加到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原料中,以无添加剂为空白对照组(CK组),共计7个组,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常温避光保存110 d后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木质纤维组分及发酵品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于CK组,0.01%CL组、0.02%CL组和0.01%BS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3%C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BS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3%BS组(P<0.05)。2)相比于CK组,0.01%CL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2%CL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CL组和0.02%CL组的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提高(P<0.05)。3)相比于CK组,各BS添加组和0.02%CL组的乳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剂组的pH与CK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0.03%BS组的pH显著低于0.01%BS组和0.01%CL组(P<0.05);氨态氮/总氮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各组综合排名为0.02%CL组>0.03%CL组>0.01%BS组>0.03%BS组>0.01%CL组>0.02%BS组>CK组。综上可知,CL和BS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BS以0.01%的添加剂量效果最好,CL以0.02%的添加剂量效果最好。所有添加剂组中以0.02% CL组的青贮效果最佳。
  • 李盼盼, 李润林, 吴佳庆, 雷铭康, 汪晶,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689-27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对脂多糖(LPS)攻毒大鼠回肠形态、菌群结构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将32只21日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LPS组、Hes组、RA组、Hes×RA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公母各占1/2)。各组大鼠均饲喂标准基础饲粮,Hes组大鼠每日灌胃300 mg/kg BW的橙皮苷,RA组大鼠每日灌胃20 mg/kg BW的迷迭香酸,Hes×RA组每日灌胃150 mg/kg BW橙皮苷+10 mg/kg BW迷迭香酸,LPS组每日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进行14 d,在第13天,所有大鼠腹腔注射剂量为500 μg/kg BW的LPS溶液,用于诱导急性肠道损伤模型。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食糜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Hes×RA组大鼠回肠食糜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Hes×RA组大鼠回肠食糜微生物代谢产物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封闭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P=0.064)。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可以改善LPS攻毒引起的大鼠回肠形态损伤,通过调节菌群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来提高大鼠肠道健康状况。
  • 黄慧, 夏鑫, 周应军, 刘莹莹, 王贤泽, 王霞, 肖定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702-2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不同桑叶提取段及桑叶粗提取物对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一种较有效的桑叶提取方法。试验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85%)和水(60~70℃)制得桑叶提取物,另外使用水煎煮的方法制得桑叶粗提物,分别记为A、B、C、D和E。选取108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桑叶提取物A、B、C、D和E(1 200 mg/kg),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小鼠,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E组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提高(P<0.01);2)C、D和E组小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B、D和E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B和D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B和E组在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A、C、D、E组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C组血清肌酐(C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3)A、C、D、E组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IL)-17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IL-2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A、C、D组肝脏IL-1β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A组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 200 mg/kg的桑叶粗提物能提高小鼠平均日采食量,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有益调节血清生化指标,改善肝脏功能,激活免疫反应,初步筛选出桑叶粗提物作用效果最好。
  • 毛甜甜, 白衡, 贾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4): 2712-2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4.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芒柄花素(FMN)对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以及FMN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试验共28 d,前7 d,空白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0.6 mL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灌胃40 mg/(kg·d)环磷酰胺(CTX)0.6 mL;后21 d,空白对照组与免疫抑制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6 mL生理盐水,FMN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50、150、250 mg/(kg·d) FMN 0.6 mL,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并测定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肠黏膜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与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测定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腺比、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数量以及杯状细胞数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特性。结果表明:CTX成功复制了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且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明显受损。FMN各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其中以FMN中剂量组作用最明显,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胸腺指数、小肠黏膜IL-2、IL-6含量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和肠黏膜sIg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FMN能不同程度地修复免疫抑制小鼠小肠绒毛结构,使小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增加。电镜观察显示,FMN能不同程度地修复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和连续性。综上所述,FMN可显著改善和促进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同时,还可减少小肠黏膜损伤,恢复和促进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