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任善茂, 陶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35-20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精氨酸是体内合成蛋白质、一氧化氮、鸟氨酸、多胺等生物学重要分子的前体物,在肌肉蛋白质合成、机体免疫力调控、细胞分裂、伤口复原等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断奶仔猪精氨酸需要、代谢特点及其在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氨酸促进肠黏膜生长及修复、改善肠道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
  • 周明, 陈征义, 申书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40-2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肉桂醛可从肉桂等植物中提取,也能被人工合成。肉桂醛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较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将对肉桂醛的制备方法、生物学功能与应用效果等作一介绍。
  • 张彬, 杨金勇, 韦子海, 刘建新, 刘红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46-20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后备奶牛磷需要量的研究相对较少,生产中饲粮磷含量普遍偏高,未被吸收的磷通过粪尿形式排放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综述了磷元素在奶牛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不同饲养标准对后备奶牛饲粮磷含量的推荐值,阐述了规模化奶牛场磷排放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减少后备奶牛磷排放的营养措施。
  • 关丹丹, 陈代文, 余冰, 虞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51-20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代谢调控因子,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特殊成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动物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FGF21对机体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展望了FGF21在动物营养研究方面的前景。
  • 刘路路, 霍文颖, 闫冰雪, 祁东风, 王现勇, 黄艳群, 王志祥, 陈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58-2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限饲可降低小鼠、猴子、果蝇等模式动物及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限饲饲养广泛应用于家禽、猪等动物的特定生产阶段,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和抗病力。本文就限饲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浅谈了限饲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唐璐, 江明锋, 王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64-20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羊肉的特殊风味,即俗称的“膻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羊肉的品质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为促进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羊肉膻味的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羊肉膻味形成的组织来源和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的羊肉脱膻技术以及膻味相关物质的代谢与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 蔡杰, 唐志如, 邓欢, 孙志洪, 赖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71-2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在维持机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对机体造成伤害。肠道抗菌肽是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肽类活性物质,由肠道细胞合成或被分泌到肠道,包括防御素(defensins)、cathelicidins(如LL-37)、C型凝集素[如再生胰岛衍生蛋白(REG)家族]、核糖核酸酶(RNases)和S100蛋白(如钙卫蛋白),参与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本文综述了动物肠道黏膜抗菌肽维持微生物平衡的作用及其机制。
  •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 寇涛, 吕佳琪, 李伟, 王恬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77-2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中添加精氨酸(Arg)对子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肠道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0头妊娠30 d的母猪(长白×大白),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1% Arg的基础饲粮至母猪生产。从饲喂基础饲粮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中选8头正常初生重母猪和8头IUGR母猪,分别为对照组和IUGR组;从饲喂添加1% Arg的基础饲粮的母猪所产仔猪中选择8头IUGR母猪,为Arg+IUGR组,各组仔猪随母猪哺乳。于仔猪7和21日龄,每组随机选取4头仔猪屠宰,检测空肠及回肠黏膜免疫细胞数量。结果表明:Arg+IUGR组仔猪8~21日龄及1~21日龄平均日增重高于IUGR组(P>0.05);IUGR组仔猪7日龄小肠杯状细胞数量和21日龄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rg+IUGR组仔猪7日龄空肠肥大细胞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IUGR组(P<0.01),回肠肥大细胞和空肠杯状细胞数量也有所提高(P>0.05);Arg+IUGR组仔猪21日龄空肠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IUGR组(P<0.05)。综上所述,母猪饲粮中添加Arg可提高IUGR仔猪平均日增重,增加后代IUGR仔猪肠道免疫细胞数量,增强仔猪肠道免疫力。
  • 易孟霞, 易学武, 贺喜, 陈达图, 胡官波, 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85-2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不同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浆氨基酸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20头始重为(24.31±1.74)kg的杜×长×大三元生长猪,按体重相近、遗传基础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试验饲粮除缬氨酸水平外,其余营养水平均参照NRC(2012)推荐标准设计,试验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分别为0.59%、0.64%、0.69%、0.74%和0.79%。结果表明: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为0.69%、0.74%和0.79%处理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为0.59%的处理得到显著改善(P<0.01),同时随着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增加均呈线性和二次趋势(P<0.01)。采用折线模型和二次回归趋势,综合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分析,当饲粮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8%,得到20~50 kg生长猪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需要量范围为0.65%~0.73%,最佳需要量为0.68%。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王宝维, 徐晨晨,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史雪萍, 张雪君, 王鑫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093-2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对1~4周龄五龙鹅脂类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铜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铜含量为6.43 mg/kg),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60、120、240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活性和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活性与免疫器官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5 mg/kg铜对1~4周龄五龙鹅脂类代谢、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器官指数能够产生显著影响。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与脂类代谢及免疫器官指数相互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 林谦, 张旭, 蒋桂韬,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01-2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22~28周龄临武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初期临武鸭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147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基本一致、产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的临武鸭125只,随机分成5组(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75%、0.85%、0.95%、1.05%),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0.95%赖氨酸组获得了除平均蛋重外最佳的生产性能。2)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鸭的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白比率和蛋黄比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75%赖氨酸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0.65%和0.95%赖氨酸组(P<0.05),1.05%赖氨酸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0.85%和0.95%赖氨酸组(P<0.05)。3)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尿酸、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0.75%赖氨酸组血清白蛋白、肌酐含量及白球比显著高于1.05%赖氨酸组(P<0.05),0.95%赖氨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0.75%、1.05%赖氨酸组(P<0.05或P<0.01),0.85%赖氨酸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0.65%赖氨酸组(P<0.05)。4)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鸭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65%赖氨酸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5%、0.85%和1.05%赖氨酸组(P<0.05或P<0.01);1.05%赖氨酸组血清皮质醇、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5%、0.85%赖氨酸组(P<0.05或P<0.01);0.65%赖氨酸组T3/T4显著高于1.05%赖氨酸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0.65%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22~28周龄临武鸭生产需要,而当饲粮赖氨酸水平在0.95%时可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 杨斌, 蔡辉益, 刘国华, 常文环, 郑爱娟, 张姝, 娄瑞颍, 陈桂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10-2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锰是家禽饲粮中的必需微量元素,但不同锰源的生物学利用率有较大差异,准确评定生物学利用率是有效利用锰源的前提。本试验将1 4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16组(每个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锰源(硫酸锰、氨基酸螯合锰A和氨基酸螯合锰B)和锰添加水平(5、10、15、20和40 mg/kg)的15种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肉仔鸡基础饲粮中添加锰显著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死亡率(P<0.05),锰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和死亡率(P<0.05);但锰源对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锰显著增加、无脂干重锰含量和灰分锰含量,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P<0.05)。与硫酸锰相比,2种有机锰均极显著提高胫骨无脂干重锰含量(P<0.01)。综上,采用斜率比法估测的氨基酸螯合锰A和氨基酸螯合锰B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36%和143%(以胫骨无脂干重锰含量为指标)或114%和144%(以胫骨灰分锰含量为指标)。
  • 刘伟, 蔡辉益, 闫海洁, 刘国华, 张姝, 杨华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18-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4~7周龄阶段肉鸡体重对其采食过程中的总产热量、绝食产热量和绝食时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4~7周龄爱拔益加(AA)肉鸡48只,每周第1天选择体重相近的肉公鸡12只为1组,分为A、B、C、D 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每组为1个试验阶段。将同一组12只肉鸡随机放入6个呼吸测热室中。第1天适应小室环境,从第2天开始连续测定3 d采食过程的总产热量。从第5天09:00喂料后开始绝食,以12 h作为1个时间单位连续测定72 h的绝食产热量。结果表明:1)绝食12~36 h,各组肉鸡耗氧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和绝食产热量逐渐降低,A和C组肉鸡绝食到12和24 h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绝食到36 h(P<0.05);C和D组肉鸡绝食到12、24和36 h时差异显著(P<0.05);A组肉鸡绝食到48和72 h时差异不显著(P>0.05),绝食到60 h时显著低于绝食到48和72 h(P<0.05);B组肉鸡绝食到36、48和72 h时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绝食到60 h时低于绝食到72 h,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绝食到48 h(P<0.05);C和D组肉鸡绝食到48 h以后趋于平稳,差异不显著(P>0.05),与绝食到36 h以前差异显著(P<0.05)。绝食12~72 h,不同体重肉鸡的呼吸熵处于0.65~0.75之间。相同绝食时间下不同体重肉鸡之间呼吸熵无明显规律。2)绝食产热量的对数(y)与体重的对数(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37x-0.332(R2=0.99,P<0.01)。3)不同周龄肉鸡绝食到48 h时的每千克代谢体重日产热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由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0.47 MJ/(kg BW0.74·d)相近。4)4~7周龄阶段肉鸡耗氧量、二氧化碳生成量、总产热量和绝食产热量随不同周龄体重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综上,4~7周龄阶段的肉鸡适宜的绝食时间为48 h,单位代谢体重(BWb)的系数为0.74,绝食产热量为0.47 MJ/(kg BW0.74·d),体重对4~7周龄阶段肉鸡总产热量、绝食产热量和绝食代谢时间影响显著。
  • 柏鹏, 曾秋凤, 张克英, 丁雪梅, 白世平, 罗玉衡, 王建萍, 吴秀群, 赵立军, 林顺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26-2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游离棉酚(FG)含量对15~35日龄肉鸭生长性能、回肠养分利用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900只15日龄肉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鸭。各处理饲粮FG含量(测定值)分别为0(对照组)、36.4、75.2、110.7和152.9 mg/kg。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1)随饲粮FG含量增加,肉鸭35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线性下降(P<0.01),料重比线性增加(P<0.01);肉鸭回肠能量、粗蛋白质、干物质的利用率线性下降(P<0.01),肉鸭21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35日龄空肠的隐窝深度线性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FG含量为152.9 mg/kg组肉鸭35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及粗蛋白质、干物质利用率极显著降低(P<0.01);饲粮FG含量≥36.4 mg/kg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肉鸭回肠干物质利用率、21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21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或P<0.01)。综上所述,肉鸭饲粮FG含量应低于36.4 mg/kg。
  • 段晨磊, 王宝维, 葛文华, 张名爱, 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36-2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选择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烟酸含量:1~4周龄为25.54 mg/kg,5~16周龄为23.48 mg/kg),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40、60、80、100 mg/kg的烟酸。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 mg/kg烟酸时,1~4周龄鹅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各组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烟酸显著和极显著降低5~8周龄、9~16周龄鹅料重比(P<0.05和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 mg/kg烟酸极显著提高4周龄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P<0.01),各组4周龄鹅的腿肌率和胸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60 mg/kg烟酸极显著提高了16周龄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P<0.01),显著提高了16周龄鹅的全净膛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0 mg/kg烟酸极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利用率(P<0.01)。综合考虑,1~4周龄、5~8周龄及9~16周龄五龙鹅适宜烟酸需要量分别为85.54、63.48、63.48 mg/kg。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s and Herbivorous Animal Nutrition
  • 陈艳, 张晓明, 王之盛, 彭全辉,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45-2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麦草、牛鞭草、甘薯蔓、玉米秸青贮、玉米秸秆和稻草共6种肉牛常用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宣汉阉公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评定6种粗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率,并用改进三步法评价RUP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1)黑麦草和甘薯蔓DM有效降解率较高,并与依次降低的牛鞭草、玉米秸青贮、玉米秸秆和稻草差异显著(P<0.05)。CP有效降解率和ADF有效降解率以黑麦草最高,且与依次降低的甘薯蔓、牛鞭草、玉米秸青贮、玉米秸秆和稻草差异显著(P<0.05)。NDF有效降解率为黑麦草 >甘薯蔓 >玉米秸青贮 >牛鞭草 >稻草 >玉米秸秆,各粗饲料间差异显著(P<0.05)。2)牛鞭草、玉米秸秆和稻草RUP的小肠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并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玉米秸青贮、黑麦草和甘薯蔓(P<0.05)。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为黑麦草 >甘薯蔓 >牛鞭草 >玉米秸青贮 >玉米秸秆 >稻草,各粗饲料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粗饲料瘤胃降解特性不同,为小肠提供可消化粗蛋白质的潜力也不同。黑麦草的DM、CP、NDF和ADF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最高,牛鞭草、玉米秸秆和稻草RUP的小肠消化率较高,黑麦草和甘薯蔓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较高。
  • 张晓明, 王之盛, 陈艳, 邹华围, 彭全辉, 蒋兴德, 吴丹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55-2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蛋白质沉积效率及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需要量(rIDCP)。试验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289.33±17.79)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日增重0.9 kg/d所需IDCP的75.0%(Ⅰ组)、87.5%(Ⅱ组)、100.0%(Ⅲ组)、112.5%(Ⅳ组)、12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氮代谢指标,并建立粗蛋白质(CP)需要量(rCP)和rIDCP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饲养试验42 d,消化代谢试验4 d。结果表明:1)秦川牛的平均日增重(ADG)与CP(R2=0.928,P<0.05)和IDCP采食量(R2=0.912,P<0.05)呈线性正相关;Ⅳ和Ⅴ组的料重比显著地低于其他各组(P<0.05)。2)随饲粮IDCP水平的提高,采食氮、沉积氮、粪氮、尿氮、氮的沉积率和氮的表观消化率均增加,其中采食氮、沉积氮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之间粪氮、尿氮、氮的沉积率和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秦川牛的ADG与IDCP采食量呈线性正相关;饲粮IDCP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秦川牛的蛋白质沉积效率;生长期秦川牛rCP和rIDCP方程分别为:rCP(g/d)=5.94×W0.75(kg)+470.84×ADG(kg/d)(R2=0.937,P<0.05);rIDCP(g/d)=3.71×W0.75(kg)+285.22×ADG(kg/d)(R2=0.942,P<0.05)(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rCP和rIDCP分别为5.94和3.71 g/(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rCP和rIDCP分别为470.84和285.22 g。
  • 汤明惠, 张兴夫, 丹妮, 敖长金, 高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62-2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氨酸(Gly)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选用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第2代细胞,分为6组,培养时在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1、2、5、10和20 mmol/L的Gly。每组6个重复,培养细胞24、48和72 h,检测细胞增殖;试验重复3次。每组4个重复,培养细胞24 h,测定细胞凋亡率和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率。结果表明:与0 mmol/L组比较,1)1 mmol/L组细胞增殖能力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基中添加10~20 mmol/L Gly,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2)培养基中添加2~20 mmol/L Gly显著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0.05);2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20 mmol/L组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比率显著提高(P<0.05);培养基中添加5~20 mmol/L Gly,DNA合成后期/细胞分裂期数值上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Gly能够调节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对细胞增殖具有低水平(1 mmol/L)促进,高水平(10~20 mmol/L)抑制的作用,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Gly能够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向DNA合成期转化,促进细胞分裂。
  • 王世琴, 李冲, 李发弟, 汪晓娟, 王维民, 刘婷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69-2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开食料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1~35日龄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初生重[(3.01±0.12)kg]相近的湖羊初生公羔,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只羔羊,对照组随母哺乳不补饲,高、中、低NDF组在随母羊哺乳的基础上从7日龄开始自由采食NDF水平分别为17.01%、13.65%和11.32%的开食料。35日龄屠宰,测定消化道各部位的重量、容积以及各肠段的长度。结果表明:1)高NDF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胴体重也显著高于低NDF组(P<0.05)。2)高、中、低NDF组瘤网胃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NDF组瘤网胃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NDF组皱胃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NDF组(P<0.05)。3)高、低NDF组空肠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NDF组空肠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可认为本试验条件下,哺乳羔羊适宜的开食料NDF水平为17.01%,该水平下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状况最好。
  • 王滔, 贾刚, 雷怀刚, 李锐,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76-2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一定消化能(DE)水平下饲粮色氨酸(Trp)水平对生长肉兔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到生长肉兔饲粮中Trp的适宜水平。选择平均体重为(1 099.14±54.01)g的健康新西兰生长肉兔11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兔),分别饲喂Trp水平为0.165%、0.175%、0.185%、0.195%、0.205%、0.215%、0.225%和0.23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Trp水平对生长肉兔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增重(ADG)有极显著影响(P<0.01),以饲粮Trp水平为0.205%的组ADFI和ADG最高,F/G最低。2)饲粮Trp水平对生长肉兔血清尿素氮(UN)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以饲粮Trp水平为0.205%的组血清UN含量最低,血清IGF-Ⅰ含量最高。饲粮Trp水平对生长肉兔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当饲粮DE水平为10.48 MJ/kg时,生长肉兔饲粮中Trp的适宜水平为0.205%(实测值为0.196%)。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姚林杰, 叶元土, 蔡春芳, 许凡, 刘猛, 刘汉超, 董娇娇, 陈科全, 黄雨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84-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脂肪比对不同生长阶段团头鲂全鱼蛋白质含量、肌肉氨基酸组成、全鱼脂肪含量、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饲料蛋白质脂肪比分别为2.63(P26.93/L10.24;P为饲料蛋白质百分含量,L为饲料脂肪百分含量)、3.20(P28.50/L8.91)、4.07(P30.09/L7.39)、5.33(P31.63/L5.93)、7.25(P33.78/L4.66)、10.64(P35.63/L3.35)的6种试验饲料。以初均重为(10.37±0.69)g/尾(小鱼种)、(35.07±0.45)g/尾(中鱼种)、(101.65±1.82)g/尾(育成鱼)3个生长阶段的团头鲂为试验鱼,在相同饲料配方模式下,分别在室内水族系统(小鱼种)和池塘网箱(中鱼种和育成鱼)养殖64、85、56 d。每个生长阶段的养殖试验均设置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脂肪比的增加,3个生长阶段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均在5.33组达到极值。团头鲂全鱼蛋白质含量、肌肉氨基酸组成主要受生长阶段的影响,鱼体越小全鱼蛋白质含量越低,肌肉氨基酸含量越高;在饲料蛋白质脂肪比为4.07~5.33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沉积量。对于同一个生长阶段,全鱼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脂肪比具有正相关关系。团头鲂全鱼脂肪含量受饲料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养殖水温变化的影响,低水温下鱼体沉积的脂肪量较高。对于同一个生长阶段,全鱼脂肪含量与饲料蛋白质脂肪比呈幂函数关系。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比,团头鲂肌肉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表明鱼体具备一定的转化饲料脂肪酸的能力,随着团头鲂的生长,这种能力得到增强。
  • 翟秋玲, 张春晓, 孙云章, 王玲, 宋凯, 张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197-2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与甘露寡糖(MOS)对菊黄东方鲀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中添加50 mg/kg TB、100 mg/kg TB、150 mg/kg TB、50 mg/kg TB+250 mg/kg MOS、100 mg/kg TB+250 mg/kg MOS,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5.99±0.15)g的菊黄东方鲀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TB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在添加量为1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后趋于平稳。与50 mg/kg TB组相比,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菊黄东方鲀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P<0.05)。此外,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P<0.05)。联合添加组的肝胰腺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P<0.05),肝糖原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P<0.05),且以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肝糖原含量最低。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50 mg/kg TB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对于肠道需氧异养细菌数量,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50 mg/kg TB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100 mg/kg TB组相比则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肠道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添加组的前肠和后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均高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但二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 mg/kg TB+250 mg/kg MOS可维护菊黄东方鲀的肠道健康,增强肠道消化酶活力,提高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
  • 袁军, 薛敏, 吴立新, 王嘉, 郑银桦, 吴秀峰,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09-2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淀粉源(玉米、面粉、木薯淀粉)对膨化饲料颗粒质量及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共配制淀粉源分别为40%玉米(D1组)、40%面粉(D2组)、40%木薯淀粉(D3组)、35%面粉+5%木薯淀粉(D4组)和35%玉米+5%木薯淀粉(D5组)的5组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95 g的吉富罗非鱼70 d,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D3组饲料的膨胀度(99.3%)和淀粉糊化度(99.2%)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应其容重和硬度最低;D1组饲料的膨胀度(56.3%)和淀粉糊化度(92.9%)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相应其容重和硬度最高。2)饲料中支链淀粉含量与膨胀度呈正相关(y=-1.895x2+105.4x-1 341.4,R2=0.905),膨胀度与容重间存在负相关(y=-0.62x+489.1,R12=0.737),淀粉糊化度和膨胀度呈正相关(y=6.263x-525.9,R22=0.682),膨胀度和硬度呈负相关(y=-7.896x+5 238,R32=0.644)。3)D2、D4组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D3组(P<0.05),各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本研究结果,以35%面粉+5%木薯淀粉为淀粉源时效果最佳。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杨颖, 吴琼, 荣敏, 吴学壮,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17-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源对冬毛期短毛黑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择96只12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短毛黑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4组水貂分别饲喂油脂为豆油(Ⅰ组)、鸡油(Ⅱ组)、鱼油(Ⅲ组)、猪油(Ⅳ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各组公貂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母貂的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公貂和母貂的粪氮、氮沉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母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3)Ⅱ组公貂总能、尿能、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Ⅲ组(P<0.05),各组公貂的粪能、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母貂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母貂的粪能、尿能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脂肪源对冬毛期短毛黑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 张海华, 张铁涛, 周宁, 孙伟丽, 钟伟, 常忠娟, 赵靖波,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25-2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哺乳期水貂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哺乳母貂及其仔貂60窝,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窝。4组哺乳母貂饲喂蛋白质水平(45%)相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4.43%(Ⅰ组)、18.80%(Ⅱ组)、22.77%(Ⅲ组)和26.89%(Ⅳ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1)9、18、27、45日龄仔貂平均体重均以Ⅱ组最高,其中9日龄时显著高于Ⅳ组(P<0.05),18日龄时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27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日龄时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Ⅳ组母貂平均体重在仔貂9、18、27、45日龄时均为最高,其中9、27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8日龄时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45日龄时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日龄仔貂成活率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45日龄时以Ⅱ和Ⅲ组较高。2)饲粮脂肪水平对母貂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母貂血清尿素氮含量逐渐降低,具体表现为Ⅱ、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还极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貂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表现为Ⅰ、Ⅱ组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表现为Ⅰ组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水貂哺乳期饲粮适宜脂肪水平为18.80%。
  • 郭俊刚, 贡筱, 张铁涛, 吴学壮, 刘志, 郭强,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32-2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冬毛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选择25周龄健康雌性蓝狐84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 CFU/kg的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7、1×108和1×109 CFU/kg的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Ⅳ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Ⅲ和Ⅶ组(P<0.05),其余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Ⅶ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同时Ⅳ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此外,Ⅳ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和Ⅶ组(P<0.05),Ⅴ和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Ⅳ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Ⅰ、Ⅱ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绒毛长显著长于Ⅰ组(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冬毛期蓝狐饲粮中添加1×1010 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7 CFU/kg粪肠球菌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提高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降低氮排出量,提高氮沉积,并可获得较好的毛皮品质。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洪奇华, 宋娟, 胡彩虹, 石波,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40-2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寡糖(COS)和益生菌(PRO)对热应激肉鸡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将900羽21日龄罗斯(Ross)308肉鸡分为5个组:空白对照(Con)组、热应激(HS)组、益生菌(HS+PRO)组、纤维寡糖(HS+COS)组、合生素(HS+SYN,SYN=PRO+COS)组。Con组鸡舍温度22 ℃;其余各组鸡舍温度08:00—18:00为33 ℃,18:00至次日08:00为22 ℃。饲养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S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降低10.65%和8.04%(P<0.05);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数显著下降(P<0.05),大肠杆菌和梭菌数显著上升(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跨膜电阻(TER)值显著下降(P<0.05),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D4)通透性显著升高(P<0.05)。2)与HS组相比,HS+PRO组和HS+COS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FD4通透性显著下降(P<0.05);HS+PRO组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梭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HS+COS组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数显著上升(P<0.05),大肠杆菌和梭菌数显著下降(P<0.05)。3)与HS组相比,HS+SYN组肉鸡料重比显著降低4.21%(P<0.05);盲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显著上升(P<0.05),大肠杆菌和梭菌数显著下降(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空肠TER值显著升高(P<0.05),FD4通透性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使肉鸡生长性能下降,肠屏障功能受损,饲喂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可改善上述变化,且两者组合添加效果优于单独添加。
  • 刘红南, 滕楠, 李垚, 由莹, 孙丹彤, 李玲, 韩春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46-2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槲皮素对蛋鸡蛋品质和蛋组分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产蛋率相近的240只海赛蛋鸡(27~42周龄)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0.02%、0.04%和0.06%槲皮素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0.04%、0.06%槲皮素显著降低破软壳率,显著提高蛋壳厚度和蛋壳相对重(P<0.05);3个槲皮素组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均显著提高(P<0.05);2)添加0.04%、0.06%槲皮素极显著提高蛋黄蛋白质含量(P<0.01);添加0.04%槲皮素显著降低蛋黄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0.02%、0.04%槲皮素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0.05);3)添加0.04%、0.06%槲皮素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和钙含量(P<0.05);添加0.04%槲皮素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P<0.05);3个槲皮素组肝脏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一定剂量的槲皮素可影响蛋鸡蛋白质、钙及脂质代谢,从而改善蛋鸡蛋品质,提高蛋黄蛋白质和磷脂含量并降低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槲皮素的最适添加量为0.04%。
  • 林谦, 张旭, 蒋桂韬, 王向荣,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53-2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谷物及其副产品氨基酸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体重为(2.0±0.2)kg的健康成年肉用公麻鸭,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5批次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饲粮,测定加酶前后谷物及其副产品的氨基酸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小麦麸、玉米糖渣和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多种氨基酸的真代谢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同时14种原料各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为0.01~1.24 g/kg,不同原料各氨基酸平均ENIV最高者为DDGS、玉米糖渣和小麦,分别为0.43、0.30和0.23 g/kg,最低者为燕麦麸,其氨基酸平均ENIV为0.07 g/kg。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谷物及其副产品的氨基酸真代谢率,改善谷物及其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 沈俊, 陈达图, 胡官波, 李霞, 刘耕, 贺喜, 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62-2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多个地区脱酚棉籽蛋白样品,分析脱酚棉籽蛋白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脱酚棉籽蛋白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试验选用体重相近 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1种基础饲粮和11种脱酚棉籽蛋白替代18%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采用全收粪法和套算法结合测定脱酚棉籽蛋白猪DE值,并将脱酚棉籽蛋白的常规成分与猪DE值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脱酚棉籽蛋白猪DE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种脱酚棉籽蛋白风干状态下猪DE值为(11.67±0.82)MJ/kg,不同来源的棉籽生产的脱酚棉籽蛋白猪DE值差异不显著(P>0.05)。脱酚棉籽蛋白猪DE最佳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15.40-0.27ADFR2=0.91,RSD=0.27)和DE=14.88-0.29ADF+0.25EER2=0.94,RSD=0.22),式中,ADF为酸性洗涤纤维,EE为粗脂肪。ADF为脱酚棉籽蛋白猪DE最佳预测因子。
  • 杨金玉, 王晶, 武书庚, 岳洪源, 齐广海, 张海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70-2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原花青素(GPC)与小麦型饲粮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组合效应。选用240只1日龄科宝-500(Cobb-500)健康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7.5、15.0和30.0 mg/kg GPC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GPC与小麦饲粮的组合显著降低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7.5、15.0 mg/kg GPC组合组效应好,可显著改善22~42日龄料重比(P<0.05);2)7.5 mg/kg GPC组合组肉仔鸡42日龄的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30.0 mg/kg GPC组合组21日龄胸腺指数和42日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3)7.5 mg/kg GPC组合组饲粮对肉仔鸡42日龄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15.0、30.0 mg/kg GPC组合组42日龄T、B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4)7.5 mg/kg GPC组合组肉仔鸡21日龄外周血γδ T细胞亚群比例有提高的趋势(P>0.05),42日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提高(P<0.05);5)15.0 mg/kg GPC组合组肉仔鸡21、42日龄血清溶菌酶浓度显著提高(P<0.05);30.0 mg/kg GPC组合组肉仔鸡21日龄血清溶菌酶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同时肉仔鸡42日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显著降低(P<0.05)。因此,7.5~15.0 mg/kg GPC与小麦型饲粮组合效应较佳,可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提高免疫机能。
  • 芮小丽, 陈思潭, 李春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81-2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基础饲粮+100 μg/kg AFB1组(AFB1组)、基础饲粮+100 μg/kg AFB1+0.3 mg/kg Se组(Se组),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肉鸡肝脏重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多处出血位点及肝细胞坏死和萎缩;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发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在肝细胞核内表达显著增加(P<0.05),凋亡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在AFB1组胞核内表达。2)在100 μg/kg AFB1饲粮中加入Se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FB1引起的肉鸡肝功能紊乱和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并使肝细胞胞核Nrf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Se能够缓解AFB1引起的肉鸡肝脏功能紊乱和氧化损伤,增加肉鸡抗氧化能力。
  • 武安泉, 王文奇, 刘艳丰, 王世昌, 罗永明, 郭同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89-2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番茄渣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40 kg左右的萨福克×阿勒泰杂交母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低水平番茄渣组、中等水平番茄渣组和高水平番茄渣组分别饲喂含0、30%、40%和50%番茄渣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9 d,正试期4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中等、低水平番茄渣不影响绵羊平均日增重(P>0.05),饲喂高水平番茄渣显著降低了绵羊平均日增重(P<0.05);饲喂低水平番茄渣显著提高了绵羊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饲喂中等水平番茄渣极显著提高了绵羊DMI(P<0.01),饲喂高水平番茄渣极显著降低了绵羊DMI(P<0.01);饲喂中等、低水平番茄渣不影响绵羊料重比(P>0.05),但饲喂高水平番茄渣显著提高了绵羊料重比(P<0.05),与饲喂中等水平番茄渣的绵羊差异不显著(P>0.05)。2)饲喂番茄渣不影响瘤胃液pH平均值(P>0.05);饲喂低水平番茄渣不影响瘤胃液氨态氮含量(P>0.05),而饲喂中等、高水平番茄渣极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含量(P<0.01);饲喂中等、低水平番茄渣不影响饲喂后3、6和9 h时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但饲喂高水平番茄渣显著提高了饲喂后9 h时的乙酸浓度、饲喂后6和9 h丙酸浓度(P<0.05);饲喂番茄渣均可降低乙酸/丙酸,其中饲喂高水平时效果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用30%番茄渣等比替代饲粮中苜蓿干草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并可以改善瘤胃发酵。
  • 吴小燕, 郭春华, 王之盛, 彭忠利, 柏雪, 李勇,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296-2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以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10头产奶量及体况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1和2 kg微生物发酵饲料等质量替代原基础精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24 d,每天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取样测定各组乳成分和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替代1 kg精料)和试验Ⅱ组(替代2 kg精料)全期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42%(P<0.05)和4.40%(P<0.05)。2)试验Ⅱ组各乳成分含量及乳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分别比试验Ⅰ组高出3.11%(P<0.05)、6.71%(P<0.05)和2.92%(P<0.05)。3)试验Ⅱ组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适当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改善乳品质。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2 kg原基础精料的效果优于替代1 kg原基础精料。
  • 卢春芳, 刘大程, 高民, 胡红莲, 张金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03-2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用的配方成本低、生长效果好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试验以当地8种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方案设计培养基组方,通过测定液态培养基发酵后酵母活菌数及酵母多糖含量来选择最佳碳源和氮源,并通过确定复合碳源、碳氮比及无机盐添加量最终确定液态培养基的组方。结果表明:酵母菌液体培养基组方为无水葡萄糖0.9%、糖蜜4.5%、麸皮3.6%、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0.3%、棉籽粕0.275%、酵母浸膏0.075%和(NH32SO4 0.08%,无机盐为KH2PO4 0.3%、MgSO4 0.03%和CaCl2 0.03%,此时活菌数为2.38×108 CFU/mL,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651.6和210.8 mg/L。由此可见,酵母培养液既适用于工业生产中酵母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又能节约原料成本。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韩杰, 张飞, 边连全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14-23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刺五加多糖(ASPS)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断奶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粪便微生物菌群数量及胃肠道pH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素设计,将64头28日龄断奶、平均体重为(7.22±0.46)kg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1、2组饲喂基础饲粮,3、4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0 mg/kg ASPS的饲粮,试验第14天,给1、3组仔猪注射生理盐水,2、4组仔猪注射等量的LPS,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饲粮的仔猪比较,饲喂添加ASPS仔猪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粪便乳酸杆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06%(P=0.012)、35.38%(P=0.019)和5.07%(P=0.043),使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H分别显著下降了6.04%(P=0.036)、3.62%(P=0.041)和2.74%(P=0.037)。ASPS与LPS的互作效应对脾脏指数(P=0.031)、胸腺指数(P=0.047)、粪便乳酸杆菌数量(P=0.050)、盲肠内容物pH(P=0.033)的影响显著。对于LPS免疫应激的仔猪,添加ASPS较饲喂基础饲粮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量、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H显著下降(P<0.05),粪便乳酸杆菌数量、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ASPS具有促进免疫应激仔猪免疫器官发育和调节肠道健康的作用。
  • 詹康, 占今舜, 赵国琦, 霍永久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20-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氨基酸络合铁、锌对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毛发中铁、锌含量及铁、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 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36头,随机分至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铁、锌含量均为100 mg/kg(由硫酸亚铁、硫酸锌提供)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铁、锌含量均为50 mg/kg(由硫酸亚铁、硫酸锌提供)+50 mg/kg(由复合氨基酸络合铁、锌提供)的基础饲粮,试验2组饲喂铁、锌含量均为100 mg/kg(由复合氨基酸络合铁、锌提供)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3组间的红细胞数量、血细胞压积、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2组毛发中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毛发中锌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4)试验2组粪中铁含量和试验2组、试验1组粪中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铁和锌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添加复合氨基酸络合铁、锌可显著增加肥育猪血红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及毛发中铁、锌含量,显著降低粪中铁、锌含量。
  • 何贝贝, 李天天, 朱玉华, 周天骄, 戴兆来, 张世海, 薛欣合, 臧建军, 王军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27-2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生长性能生长猪的肠道菌群差异。试验以36头体重为(26.6±2.6)kg的“杜×长×大”阉公猪为材料,进行42 d单栏饲养(自由采食),每周记录采食量与体重并计算饲料转化率以及平均日增重。试验结束时综合考虑饲料转化率以及平均日增重将36头猪分为3组:高、中、低生长性能组,每组选择3头进行屠宰(共9头),分别收集回肠、盲肠、结肠食糜以及粪样,通过PCR-DGGE技术测定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生长性能低的猪相比,生长性能高的猪回肠、结肠、盲肠和粪中细菌的DGGE条带数增加;盲肠中粪球菌、结肠和粪样中罗氏菌属细菌的丰度均升高,并且在个别生长性能高的猪盲肠中罗氏菌属细菌和乳酸菌为优势细菌。因此,猪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猪的生长性能有一定关联;粪球菌、罗氏菌属细菌和乳酸菌在生长性能高的猪肠道中是优势菌。
  • 江碧波, 禹琪芳, 姚爽, 杨永生,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35-2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湘村黑猪能量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研究10~20 kg湘村黑猪的能量需要量,为制订湘村黑猪饲养标准提供部分技术参数。选用湘村黑猪(阉公猪)42头,采用梯度饲养试验(线性回归法)和比较屠宰试验,对10~20 kg湘村黑猪能量沉积代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屠宰试验测得10~20 kg湘村黑猪代谢能(ME)维持需要量为406.01 kJ/(W0.75·d),总的ME需要量模型为:ME(kJ/d)=406.01W0.75(kg)+12.99△W(g/d);2)线性回归法建立的10~20 kg湘村黑猪ME需要量的估计模型为:ME(kJ/d)=230.76W0.75(kg)+19.40△W(g/d);3)10~20 kg湘村黑猪消化能转化率为94.22%。经分析和比较,建议10~20 kg湘村黑猪ME维持需要量为406.01 kJ/(W0.75·d)。
  • 严华祥, 徐志刚, 袁超,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42-2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48周龄白来航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种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氯化胆碱添加水平分别是450、750、1 050和1 650 mg/kg,试验期13周。结果表明:1)各组蛋种鸡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450 mg/kg氯化胆碱组蛋种鸡成活率最低,与其他添加组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除蛋黄颜色(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鸡蛋蛋黄颜色最深;各组鸡蛋储存期差异不显著(P>0.05)。3)750 g/kg氯化胆碱组的蛋种鸡受精蛋孵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450 mg/kg氯化胆碱组(P<0.05)。研究提示,适宜的氯化胆碱添加水平(750 mg/kg)可提高蛋种鸡产蛋后期的成活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
  • 阎佩佩, 石天虹, 井庆川, 刘雪兰, 武彬, 魏祥法, 刘瑞亭, 张燕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49-2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维生素A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器官指数及胫骨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饲粮适宜的维生素A添加水平。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5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添加1 500、3 000、6 000、9 000、12 000和15 000 IU/kg维生素A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相比,添加1 5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存活率(P<0.05),添加15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存活率和28日龄体重(P<0.05),其他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维生素A添加水平均有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6 800 IU/kg时,血清钙含量最高,添加水平为10 000 IU/kg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添加12 000 IU/kg维生素A相比,添加1 500和3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血清磷含量(P<0.05),其他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肝脏指数和维生素A添加水平有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8 000 IU/kg时,肝脏指数最大;脾脏指数和维生素A添加水平有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P<0.05),随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线性降低;与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相比,添加1 5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法氏囊指数(P<0.05),其他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灰分含量各添加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1)维生素A适宜的添加水平是6 000~10 000 IU/kg;2)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易受饲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显著影响,不能准确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
  • 邵丹, 贺姣, 王强, 常玲玲, 施寿荣, 卜柱, 童海兵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57-2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垫料厚度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福利状况的影响。选用1 60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饲养密度为8只/m2。各组锯屑垫料厚度依次为4、8、12、16 cm,试验期为35 d,从22日龄至56日龄。结果表明:垫料厚度对56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对垫料水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垫料水分含量与垫料厚度呈显著线性关系(P<0.001)。垫料厚度显著影响了肉鸡福利指标中对羽毛污染、羽毛损伤、脚垫炎、胸囊肿积液(P<0.05),其中羽毛污染(P=0.005)、羽毛损伤(P<0.001)、脚垫炎(P=0.007)、胸囊肿积液(P=0.013)均与垫料厚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由此可知,适当增加垫料厚度垫料可以改善垫料质量和56日龄肉鸡的福利状况,本文以16 cm垫料厚度效果最佳。
  • 张莹莹, 王聪, 刘强, 白元生, 师周戈, 刘晓妮, 高书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65-23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晋南牛瘤胃发酵特性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2月龄左右健康晋南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粗精比为90:10、70:30、50:50和30:70的饲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3头牛进行为期10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的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采食氮、可消化氮、沉积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的氮排泄/采食氮、磷排泄/采食磷、甲烷能排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P<0.05);试验Ⅱ、Ⅲ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瘤胃液pH、乙酸浓度、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分析,确定粗精比为70:30的饲粮最适合育肥期晋南牛的饲喂。
  • 徐振松, 瞿明仁, 宋小珍, 赵向辉, 黄涛, 陈玉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73-2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苍术精油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3头供试肉牛在夏季高温条件下饲养,通过瘤胃瘘管取其瘤胃液混合后,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苍术精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25%、0.50%、0.75%和1.00%。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苍术精油体外培养24 h后,各添加组瘤胃液总产气量、pH、氨态氮、各个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总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各添加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添加0.75%精油组瘤胃液MCP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9.48%(P<0.05);2)与对照组比较,各添加组瘤胃液中培养底物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质(CP)降解率显著上升(P<0.05),其中,0.50%精油添加组ADF降解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6.13%(P<0.05),0.75%精油添加组的CP降解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1.58%(P<0.01)。综上,添加0.75%的苍术精油可促进锦江黄牛瘤胃液MCP的合成,提高CP的降解率。
  • 冒树泉, 邹明妤, 王春生, 宋理平, 王秉利, 许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79-2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饲料利用、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投喂频率。选取平均体重为(5.63±0.17)g的许氏平鲉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5组试验鱼以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3次和1 d 1次)投喂,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许氏平鲉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与饲料系数均呈升高趋势,1 d 2~4次组间特定生长率与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2 d 3次和1 d 1次组(P<0.05)。1 d 4次组幼鱼的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均显著小于1 d 1次组(P<0.05)。1 d 1次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1 d 2~4次组(P<0.05),1 d 1次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2 d 3次和1 d 2~4次组(P<0.05),1 d 4次组鱼体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1 d 1次组(P<0.05)。1 d 1次组肝脏中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 d 3~4次组(P<0.05),2 d 3次和1 d 1次组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 d 4次组(P<0.05)。1 d 1次组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1 d 2~4次组(P<0.05),投喂频率超过1 d 2次后,消化酶活性并未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产生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成分与消化酶活性,许氏平鲉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 d 2次。
  • 郁欢欢, 薛敏, 韩芳, 王嘉, 郑银桦, 吴秀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86-2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null
  • 陈晓瑛, 曹俊明, 黄燕华, 王国霞, 莫文艳, 陈冰, 赵红霞, 付晶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397-2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聚木糖(XOS)是否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功能及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力。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0.67±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添加0、200、400和600 mg/kg XOS的饲料,并分别记作G0(对照)、G200、G400和G600组。试验期为6周。6周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WSSV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 mg/kg XOS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饲料中添加XOS能提高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且G40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600组(P<0.05)。饲料中添加XOS能显著提高对虾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以及鳃LZM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G200组血清和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肝胰腺T-AOC显著升高(P<0.05),G400组肝胰腺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nti-O2-·)活力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以及G400和G600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虾感染WSSV 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对虾的累计死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G200、G400、G600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15.2%、18.2%和15.2%。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XOS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功能和抗WSSV能力。
  • 龚志, 伊淑平, 孔丽, 蔡春芳, 叶元土, 沈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408-2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类胡萝卜素源对中华绒螯蟹体色的改善效果,以期为其品质优化提供参考。配制4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饲料及添加2.00%螺旋藻(Spirulina)、0.55%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15%苜蓿粉的饲料,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依次为6.0、67.2、67.6、49.5 mg/kg。选用初重为(8.9±0.3)g的中华绒螯蟹240只,随机分入16只水族箱,每箱15只。每种饲料投喂4箱蟹,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饲养试验结束时,各组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重、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藻、雨生红球藻、苜蓿粉组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和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均依次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苜蓿粉组头胸甲和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螺旋藻组(P<0.05)。由此得出,螺旋藻、雨生红球藻、苜蓿粉均具有改善中华绒螯蟹体色的作用,且以苜蓿粉的效果最好。
  • 张铁涛, 张海华, 刘志, 郭强, 吴学壮, 杨福合, 李光玉, 王海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414-2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粉虫对冬毛期水貂体重变化、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毛皮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2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黄粉虫);Ⅱ组、Ⅲ组、Ⅳ组、Ⅴ组水貂的饲粮中分别添加2%、4%、8%和16%的黄粉虫。预试期7 d,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2013-11-17时,Ⅳ组和Ⅴ组水貂的体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2)Ⅳ组水貂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和Ⅴ组水貂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各组粗脂肪消化率和粗灰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Ⅳ组和Ⅴ组水貂的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Ⅳ组水貂的粪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Ⅴ组水貂的尿氮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Ⅳ组水貂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Ⅴ组水貂的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水貂的鲜皮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水貂的针毛长显著高于Ⅳ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黄粉虫能够减少鱼粉、肉骨粉和豆油的添加量,饲粮中添加8%~16%的黄粉虫能够改善毛皮质量。
  • 马艳艳, 成艳芬,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421-24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评价不同产地、不同茬次苜蓿的营养价值。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液的发酵瓶内,39 ℃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发酵24、48、72和96 h冰浴终止发酵。结果表明:产地、茬次及其交互作用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消失率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结束后,新疆苜蓿产气量和培养液VFA浓度最高,宁夏苜蓿营养物质消失率、培养液NH3-N浓度最高。第3茬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消失率及培养液VFA、NH3-N及MCP浓度均为最高,第2茬产气量、营养物质消失率、培养液VFA浓度最低,第1茬培养液NH3-N及MCP浓度最低。综合各产地、各茬次结果,以新疆第3茬和甘肃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甘肃第2茬和江苏第2茬苜蓿营养价值较低。
  • 张立霞, 屠焰, 李艳玲, 王红梅,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8): 2433-24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4.08.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7种不同微生物菌株及其组合处理玉米秸秆的效果。选取单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青霉菌)、2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菌)、3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菌+青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菌+绿色木霉菌)和4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黑曲霉菌+绿色木霉菌+青霉菌)共计7个组合处理玉米秸秆,并设置对照组。利用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杜×寒F1代杂交羯羊,采用半体内法分别对玉米秸秆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0、6、12、24、48、72 h的动态降解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微生物菌株处理,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菌株及其组合的处理效果不一致。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菌组合的效果优于其他菌株或组合。用合理的微生物组合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有效提高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