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15
  

  • 全选
    |
    目录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马现永, 蒋宗勇, 王志林, 王丽, 杨雪芬, 吴云鹏, 胡友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17-23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杆菌是世界上公认可食用的有益菌类,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乳杆菌在仔猪肠道中发挥的作用,被宿主细胞受体识别及介导的免疫调节信号机制,乳杆菌代谢产物乳酸、乳杆菌肽等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系统综述了乳杆菌调控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为畜牧生产上合理应用乳杆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申军士, 毛胜勇,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23-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氮的平均利用效率仅为25%左右,绝大部分无效氮随粪尿排出体外。氮素的大量流失不仅造成饲料蛋白质资源浪费,而且加剧环境污染。而反刍动物瘤胃中高效产氨菌(HAB)产氨速率过快,是导致反刍动物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瘤胃内HAB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因素有很多,离子载体、植物提取物、细菌分泌的细菌素、饲粮类型等因素均可对瘤胃HAB菌群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本文对瘤胃HAB菌群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手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 朱丽媛, 卢庆萍, 张宏福, 孟丽辉, 庞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28-2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场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也显著增加,导致氨气排放量大幅上升,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与猪健康。因此,如何减少氨气的产生与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氨气的产生机理和主要危害,并对减少氨气产生和排放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 黄选洋, 王建萍, 丁雪梅, 张克英, 曾秋凤, 白世平, 罗玉衡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35-2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和调节动物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动物可以通过空气和饲料原料来获取钒,适量的钒有利于动物的生长,但是过量就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钒主要是通过产生氧化损伤、免疫功能障碍及损害肠道等毒性作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相比于其他动物,鸡体内的钒含量较高,对其毒性也更敏感。本文综述了钒对鸡的生产性能、氧化作用、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这些影响产生的潜在机制,旨在为今后生产中更安全、有效地利用钒奠定理论基础。
  • 王珊珊, 王加启, 高海娜, 闫素梅,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42-2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蛋白合成是以必需氨基酸为底物的耗能过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AMPK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可通过感受细胞能量状态的方式来维持能量平衡,从而为乳蛋白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AMPK信号通路重要的下游靶点;必需氨基酸主要以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乳蛋白合成。本文主要综述了能量和必需氨基酸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对乳蛋白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能量和必需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调控的作用机理。
  • 张娜, 丁艳平, 王建林, 邵宝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49-2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饥饿激素(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唯一内源性配体,也是唯一可以在外周刺激食欲的激素。ghrelin在机体食欲、体重、胃肠功能、脂肪代谢、葡萄糖代谢及脂类代谢等生理活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hrelin的酰基化是与其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的前提。本文系统综述了ghrelin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模式与分子机制。
  •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 汤海鸥, 高秀华, 姚斌, 张广民, 王振兴, 李晓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61-2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及其解除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果。选用1 000只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g/t GOD;Ⅳ组为混有AFB1超标玉米的攻毒组;Ⅴ组在Ⅳ组饲粮中添加200 g/t GOD。试验期4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5);与Ⅳ组相比,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Ⅱ、Ⅲ、Ⅴ组(P<0.05);Ⅳ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Ⅴ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Ⅳ组胸肌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Ⅳ组腿肌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常规饲粮中添加GOD能显著改善肉鸭生长性能,添加GOD可改善AFB1攻毒肉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指标,降低死亡率。
  • 郑灿财, 黄艳玲, 肖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78-2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常规饲养条件下,饲粮添加不同铬源与铬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比较不同铬源的有效性并探讨饲粮铬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采用1+3×2试验设计。选用252只1日龄体重均一的科宝肉仔鸡母鸡,随机分为7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组6只鸡。各处理分别饲喂不添加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铬含量0.32 mg/kg)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2.0 mg/kg丙酸铬(CrPro)、吡啶甲酸铬(CrPic)和三氯化铬(CrCl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铬显著提高了肉仔鸡4~6周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饲粮添加铬有提高法氏囊指数的趋势(P<0.10),且CrCl3在提高肉仔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方面比CrPro和CrPic更有效(P<0.05),CrPro与CrPic间无显著差异(P>0.10)。3)饲粮添加铬显著提高了胸肌滴水损失率(P<0.05);饲粮添加2.0 mg/kg铬显著降低了胸肌pH15min(P<0.05);与CrPic相比,CrCl3有提高红度值的趋势(P=0.08)。由此可见,在常规饲养条件下,基础饲粮中铬含量即可满足肉仔鸡生长的需要,不需额外添加;饲粮添加铬能够改善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且无机CrCl3更有效;饲粮添加铬提高了胸肌滴水损失率,添加0.4 mg/kg铬能较好地维持肌肉pH,对肉仔鸡肉品质有一定影响。
  • 贺强, 丁阳, 袁超, 李俊明, 严华祥, 邹晓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88-2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色氨酸对新杨绿壳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新杨绿壳蛋鸡(29~40周龄)的色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均匀、产蛋率相近的28周龄的新杨绿壳蛋鸡525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1羽。对照组饲喂色氨酸含量为0.15%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400、600、800 mg/kg的色氨酸,使得各试验组的色氨酸水平分别达到0.17%、0.19%、0.21%、0.23%。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提高新杨绿壳蛋鸡的产蛋率(P<0.05),降低料蛋比(P<0.05),增加平均蛋重(P<0.05),但对采食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增加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而对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色氨酸显著增加了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对血清白蛋白和尿酸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增加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对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产蛋高峰期新杨绿壳蛋鸡的适宜色氨酸水平为0.19%~0.22%。
  •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 林波, 梁辛, 韦升菊, 李丽莉, 梁贤威, 李萍,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396-2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烟酸对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 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杂交泌乳水牛,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4、8、12 g/d烟酸,烟酸与精料混合饲喂,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胃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测序瘤胃细菌和甲烷菌16S rRNA基因以确定二者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 g/d烟酸提高了水牛日均采食量(P<0.05)和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烟酸各组均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TVFA)浓度(P<0.05),但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H(P>0.05)。2)水牛瘤胃内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科水平上为普雷沃氏菌科和黄杆菌科;甲烷菌以甲烷短杆菌属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甲烷球菌属和热原体属,水牛瘤胃微生物区系总体上与奶牛等其他利用植物纤维的反刍动物相似。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烟酸显著降低了瘤胃内厚壁菌门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了黄杆菌科细菌的比例(P<0.05),但对瘤胃甲烷菌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烟酸改变了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瘤胃发酵指标的变化除了与烟酸对水牛热应激的缓解和消化吸收的影响有关,还与烟酸添加对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有关。
  • 赵勐, 王加启, 朱丹, 周小乔, 张婷, 牛俊丽, 张开展,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05-2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对奶牛氮利用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8头荷斯坦头胎奶牛作为试验动物,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每个处理2头,安装和未安装瘘管的奶牛各1头。采用饲粮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NDF:starch)表示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通过改变饲粮中燕麦草、玉米青贮以及玉米的比例设计4种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饲粮,NDF:starch分别为0.86、1.18、1.63和2.34。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发现:1)乳蛋白产量与粗蛋白质采食量相关性最强(r=0.874,P<0.05),次之为可代谢蛋白质产量(r=0.700,P<0.05)和微生物蛋白产量(r=0.484,P<0.05);2)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可代谢蛋白质效率呈线性升高趋势(0.05 ≤P <0.10),可代谢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二次曲线趋势(0.05≤ P< 0.10),微生物蛋白转化为乳蛋白效率、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效率与微生物蛋白转化为可代谢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粮NDF:starch为1.71时,奶牛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最高,达到27.6%;3)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尿中尿素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0.05 ≤P <0.10),乳中和血液尿素氮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综合以上,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能够影响氮利用率,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奶牛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二次曲线变化。在本饲粮条件下,奶牛饲粮NDF:starch为1.71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氮利用率。
  • 史仁煌, 董双钊, 付瑶, 王雅晶, 曹志军, 李胜利,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14-24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 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4种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产量、乳蛋白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线性降低(P<0.05);乳脂率和乳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饲料转化效率和乳脂产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乳蛋白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8);但4%标准乳产量、乳糖率变化不显著(P>0.05)。2)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增加(P<0.05)。3)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线性降低(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及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6)和皮质醇(P=0.07)浓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但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25.05%和34.19%NDF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氮利用都有不利影响,28.05%NDF比31.22%NDF的饲粮能氮利用更为合理,生产性能更佳,建议泌乳高峰期奶牛饲粮NDF水平为28.05%。
  • 宋晓雯, 王文丹, 程明, 戴正浩,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23-2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53.80±1.62) kg、产奶量(1.80±0.19) kg/d、体况相近并处于泌乳期2胎健康崂山奶山羊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钙、磷和蛋白质水平一致,消化能水平分别为9.7、10.8及11.6 MJ/kg的3种饲粮。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9.7 MJ/kg组有最低的产奶量,且料奶比显著高于10.8 MJ/kg组、11.6 MJ/kg组(P<0.05),10.8 MJ/kg组、11.6 MJ/kg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9.7 MJ/kg组乳中有最大的乳脂率,显著高于10.8 MJ/kg组、11.6 MJ/kg组(P<0.05),3组其他乳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10.80 MJ/k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9.7 MJ/kg组、11.6 MJ/kg组(P<0.05);11.6 MJ/kg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白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9.7 MJ/kg组(P<0.05或P<0.01),不同能量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以上结果并考虑饲养成本得出,奶山羊获得最佳泌乳性能的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0.8 MJ/kg。
  •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 王猛强, 周飘苹, 黄文文,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31-2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下葡萄糖添加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糖原含量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其中蛋白质水平设42%、48% 2个水平,葡萄糖添加水平设10%、20%、30% 3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4.89±0.11) g的大黄鱼幼鱼5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葡萄糖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影响(P<0.05),在42%蛋白质水平下,WGR和SGR均随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在48%蛋白质水平下,葡萄糖添加水平为10%组的WGR和SGR要高于葡萄糖添加水平为30%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葡萄糖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在42%蛋白质水平下,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对肝脏GK、PFK、PK、G6Pase、FBPase及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GK活性随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PEPCK活性随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在48%蛋白质水平下,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对肝脏GK、G6Pase及FBPase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GK活性随着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葡萄糖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42%或48%蛋白质水平下,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葡萄糖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仅对大黄鱼少量血清指标[如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胃蛋白酶及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当蛋白质水平为42%时,随着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平衡,改善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而当蛋白质水平为48%时,随着饲料葡萄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大黄鱼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降低。
  • 张杰, 陈海敏,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43-2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将大小均一、初始体重为(2.49±0.04) 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1%、0.2%和0.4%红藻糖苷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0.1%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除0.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红藻糖苷添加量为0.1%时,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较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最低,且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的全血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1%的红藻糖苷可以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并改善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 陈功义, 郝振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50-2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添加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对白羽王鸽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白羽王鸽乳鸽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和3组为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每日添加量分别为2×106和5×106 CFU。预试期2 d,正试期16 d。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19日龄时,日添加2×106和5×106 CFU组,分别提高了乳鸽末重8.29%和15.10%(P<0.05),降低了料重比6.36%和8.66%(P<0.05),提高了乳鸽血清IgG含量10.09%和17.98%(P<0.05),降低了肠道内容物大肠杆菌数量4.27%和9.26%(P<0.05),提高了乳酸菌数量5.41%和9.71%(P<0.05);日添加5×106 CFU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16.07%和8.33%(P<0.05)。由此可知,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白羽王鸽生产性能,并增强其免疫机能,本试验条件下白羽王鸽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最佳日添加剂量为5×106 CFU。
  •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王林枫, 柳如意, 杨改青, 朱河水, 王月影, 韩立强, 贾少丹, 杨国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56-24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MT)对动物生长及脂肪代谢、分配的影响。选择日龄、体重接近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正常饲粮(ND)、正常饲粮+褪黑素(ND+MT)、脂肪添加(FS)、脂肪添加+低剂量褪黑素(FS+LMT)和脂肪添加+高剂量褪黑素(FS+HMT)组。FS组在正常饲粮中添加10%的猪油,ND+MT、FS+LMT、FS+HMT组除饲喂特定饲粮外,分别灌服10、2、20 mg/kg BW的MT溶液。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ND组相比,ND+MT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肝脏重显著下降(P<0.05);肝脏长链脂肪酸含量、总胆固醇含量、大网膜重、肾周脂肪重、附睾脂肪重均显著降低(P<0.05)。较FS组,FS+LMT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肝脏长链脂肪酸含量、大网膜重、附睾脂肪重降低,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FS+HMT组的大网膜重、附睾脂肪重较显著降低(P<0.05)。较ND组,FS组肾周脂肪重显著降低(P<0.05),而附睾脂肪重则显著增加(P<0.05)。综上,MT可以降低大鼠的生长速度,减少大鼠肝脏内脂肪的含量,改变脂肪在体内的分配。
  • 林谦, 蒋桂韬, 张旭, 王向荣, 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66-24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羽,处理A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作为正对照,处理B饲喂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饲粮作为负对照,处理C、D、E、F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处理饲粮中添加75、150、300、600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酶活为400 U/g)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各处理各阶段AA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以及1~21日龄试鸡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处理C)有改善1~21日龄AA肉鸡F/G的趋势(0.10 >P >0.05);2)酶制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1~21日龄AA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发育;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较正、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影响显著(P<0.05),同时处理C、E、F较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胰岛素含量有极显著提高(P<0.01),处理C和E试鸡21日龄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较正对照处理亦有极显著提高(P<0.01)。综合分析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基础上,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即可使1~21日龄AA肉鸡生长性能达到与饲喂基础饲粮相当的水平。
  • 沈一茹, 沈海玉, 王志跃,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76-2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剂量大豆黄酮对产蛋鸡卵巢组织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6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最高推荐有效量)、50(5倍最高推荐有效量)、100 mg/kg(10倍最高推荐有效量)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添加大豆黄酮对产蛋鸡血清大豆黄酮、雌马酚含量,卵巢重量、组织形态、白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数及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产蛋高峰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适量大豆黄酮可以改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但不会促进其卵巢组织增生癌变,是安全的。
  • 梁艳, 刘强, 王聪, 张延利, 裴彩霞, 王永新, 郭刚, 霍文婕, 张拴林, 石彩叶,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83-2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补充异丁酸对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及小肠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40.0±0.2) kg、发育正常、30日龄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36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异丁酸3、6和9 g/d。分别于45、60(断奶)、90日龄每组屠宰3头并采集瘤胃及小肠黏膜组织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受体(INSR)、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1(HMGCS1)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犊牛体重和GHR、INSR、HMGCS1 mRNA的表达量均随着犊牛日龄的增长而出现显著增长(P<0.05),而SGLT1 mRNA的表达量在断奶前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先下降后增长,变化显著(P<0.05)。45和60日龄时,犊牛体重在9 g/d异丁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6 g/d异丁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日龄6和9 g/d异丁酸组瘤胃和小肠各部位GHR、INSR、HMGCS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这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异丁酸对45日龄和90日龄犊牛小肠各部位SGLT1 mRNA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60日龄6和9 g/d异丁酸组十二指肠SGLT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g/d异丁酸组(P<0.05),9 g/d异丁酸组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SGLT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6 g/d异丁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饲粮中补充异丁酸能够促进犊牛生长和瘤胃及小肠黏膜的发育,本试验条件下其适宜添加量为6 g/d。
  •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 卫舒敏, 岳洪源, 武书庚, 张海军, 王晶,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493-25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京红蛋鸡对饲粮硫酸钠的耐受剂量。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健康、体重均匀的21周龄京红蛋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0.6%、1.2%、1.8%和3.0%硫酸钠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显示:试验后期(第5~8周),1.8%和3.0%组产蛋率降低,与0.6%组差异显著(P<0.05)。第4周,硫酸钠对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有显著影响(P<0.05);0.6%组蛋壳强度最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第8周,1.8%和3.0%蛋壳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硫酸钠显著降低血液钾离子含量(P<0.05),并有提高氯离子含量的趋势(P<0.10)。3.0%组红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化指标中,3.0%组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器官切片观察可见,1.8%和3.0%组肾小球水肿、肾小囊萎缩、肾间质发炎,肠道炎症。综上,饲粮中添加硫酸钠≥1.8%,会损害产蛋鸡的健康生长及生产,因此京红蛋鸡对饲粮硫酸钠的耐受剂量为1.2%。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 霍永久, 刘正旭, 方伟, 宣涵, 张伟, 喻礼怀, 包文斌,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02-25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育肥东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48头体重(46.45±0.54) kg的东串猪,随机均分至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各占1/2)。3组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5%(低)、12.5%(中)和13.5%(高)。换料期3 d,饲养期80 d。结果显示,高蛋白质水平组育肥东串猪相对于低蛋白质水平组末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指标有一定改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蛋白质水平组眼肌面积、瘦肉率相比低蛋白质水平组均有一定提高,眼肌面积增加41.05%。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东串猪育肥阶段,饲粮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3.5%。
  • 刘正群, 刘静波, 吕帅兵,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09-25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类型和磷水平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和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选用32头平均体重为(34.1±1.2) 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通过添加磷酸氢钙提高饲粮总磷水平,研究其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从而增加了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通过添加磷酸氢钙增加饲粮磷含量,可显著提高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后肠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后肠消化率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P>0.05)。玉米-豆粕型饲粮低磷组、玉米-豆粕型饲粮高磷组、小麦-豆粕型饲粮低磷组和小麦-豆粕型饲粮高磷组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比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高9.69%、6.79%、9.36%和10.53%(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后肠存在磷的消化吸收,但其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
  • 刘永祥, 刘艳丽, 姜东风, 朱宽佑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17-25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同时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鱼油对雄性肉鸡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120只2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4个组:豆油组(2%)、CLA组(2%)、鱼油组(2%)和混合组(1%CLA+1%鱼油)。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42日龄屠宰取样。试验结果如下: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与CLA组和鱼油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豆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胸肌中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LA组(P<0.05)。CLA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和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鱼油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胸肌和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含量,特别是C20:5、C22:5和C22: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LA组(P<0.01)。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中C20:5、C22:5和C22:6的含量在鱼油组和混合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混合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结果表明,CLA和鱼油在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 PUFA的沉积和脂质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 肖芹, 沈一茹, 张珊, 陈杰,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27-2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酸化剂对肉鸡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筛选出肉鸡饲粮中适宜的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648羽,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25%和0.30%复合酸化剂。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复合酸化剂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嗉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H(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一次线性关系(P<0.05);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腺胃和肌胃胃蛋白酶的总酶、酶活性和激活度(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关系(P<0.05);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小肠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关系(P<0.05),对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10%复合酸化剂时,肉鸡的消化道消化酶活性最佳。
  • 曾晓阁, 李晓菲, 胡义信, 温倩, 赵露露, 张丽阳, 李素芬,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34-2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饲养试验和氮代谢试验,观测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氮排放及氮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研究22~42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粗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60只22日龄AA肉公雏按体重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饲喂粗蛋白质实测水平为19.87%(对照组)、18.84%、17.63%、16.81%、15.75%和14.88% 的玉米-豆粕型饲粮21 d。38~42日龄进行氮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耗料/增重、腹脂率、胸肌滴水损失和红度(a*)值、腿肌a*和黄度(b*)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尿酸含量和氮表观利用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而显著提高(P<0.05),而平均日增重、胸肌亮度(L*)值、新城疫抗体效价和氮排放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19.87%降至17.63%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降低粪便氮排放(P<0.05);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降低至16.81%及以下时,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而耗料/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胸肌滴水损失、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降低(P<0.05)。因此,22~42日龄肉仔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粗蛋白质最低需要量以17.63%为宜。
  • 詹康, 贡笑笑, 左晓昕, 陈银银, 占今舜,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44-2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培养功能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奶牛泌乳调控和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功能性的细胞模型。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法来分离纯化并鉴定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来分析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是否为正常的"S"形;观察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来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上皮型;选择培养至10和20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组织块细胞分离法能够成功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传至20代。2)培养5~6 d成纤维细胞迅速增殖且周围分裂出少量的上皮细胞。培养8 d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形成岛屿状集落,呈单层"鹅卵石"和"铺路石"形态生长。3)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4)培养至10和20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数为60条,具有正常的细胞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培养细胞能够获得具有稳定性、功能性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但不是永生化细胞。
  • 姚琨, 毛江, 杜云, 王德志, 李胜利, 曹志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51-2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杜仲叶提取物,确定其在泌乳奶牛中的安全使用剂量。将60头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20、100和2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杜仲叶提取物[20 g/(d·头)]有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作用,同时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明显提升作用,并可降低牛奶体细胞数;添加1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降低了0.78%(P>0.05),且产奶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38%(P>0.05);添加2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42%(P<0.05),且使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添加适量杜仲叶提取物[20 g/(d·头)]对奶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促进作用,但是添加高剂量杜仲叶提取物[200 g/(d·头)]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抑制作用。添加高剂量杜仲叶提取物[100和200 g/(d·头)]未对奶牛血液指标产生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推荐以1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作为泌乳奶牛最高安全使用剂量。
  • 王继文, 王立志, 闫天海, 郭伟, 徐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59-2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山羊瘤胃和粪便微生物的结构与组成。选取6只10月龄波尔山羊,饲喂精粗比为3:7的饲粮14 d后采集瘤胃液(R组)和粪便样品(F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样品为1个重复)。提取总DNA后用古菌/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V4~V5区,并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共获得有效序列227 729条,聚类后得13 601个运算分类单位(OTU)。2)所得OTU经物种注释99.337%被归类为细菌界,F组相对丰度最高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65.400%),R组相对丰度最高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60.188%)。3)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到129个科,F组中相对丰度最高为瘤胃球菌科(37.705%),极显著高于R组(P<0.01),而R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为普雷沃氏菌科(29.959%),极显著高于F组(P<0.01)。4)在粪便样品和瘤胃液样品种共检测到258个属,F组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瘤胃球菌科未分类的属(26.914%),R组相对丰度最高为普雷沃菌属(28.621%)。5)所有12个样品间共发现了14个共享属,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为厚壁菌门下的梭菌属4(Clostridium_Ⅳ,1.748%)。本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和粪便中微生物组成存在着较大差异,瘤胃中还有许多未被分类鉴定且相对丰度较高的微生物,需要进一步研究。
  • 孟梅娟, 高峰, 高立鹏, 涂远璐, 宋谦, 白云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72-2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选用波杂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的饲粮对山羊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8只体重为(15.69±1.32) kg的波杂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以小麦秸秆、梨渣、大豆皮和二者混合(小麦秸秆+梨渣)为纤维源的饲粮,各组饲粮纤维物质水平均相同[即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40%]。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其他3组相比,大豆皮组能提高山羊的屠宰率,分别比小麦秸秆组、梨渣组、混合组提高了15.82%(P<0.01)、8.64%(P>0.05)、3.36%(P>0.05);2)与其他3组相比,大豆皮组山羊肉品质有明显的改善,降低了肌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以及滴水损失,并且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粗饲料来源的饲粮对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大豆皮为主要纤维源的饲粮对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改善肉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 朱丹, 张佩华, 赵勐, 刘士杰, 张开展, 卜登攀, WILLIAM P. Weiss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80-2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NDF/starch)饲粮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玉米青贮、燕麦干草和玉米调整饲粮NDF/starch,配制0.86(Ⅰ)、1.13(Ⅱ)、1.56(Ⅲ)和2.38(Ⅳ)4种NDF/starch的全混合日粮,采用3头体况良好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利用体外发酵试验结合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测定累积产气量(2、6、12、24、36、48 h)、产气动力学参数和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NDF/starch的提高,发酵48 h体外干物质降解率逐渐下降,I、Ⅱ组均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48 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呈下降趋势,Ⅳ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组间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最大产气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2)NDF/starch对发酵液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pH、乙酸/丙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浓度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4)不同NDF/starch饲粮营养水平与体外发酵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与淀粉含量、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质(NDS/CP)、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体外产气法测定饲粮NDF/starch在0.86~1.13之间对体外瘤胃发酵较好。
  • 韦敏侠, 宋红梅, 蒋燕玲, 刘奕, 刘超, 汪学杰, 胡隐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89-25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苜蓿皂苷促进血鹦鹉鱼对虾青素吸收的效果及其最适添加水平。选取平均体重为(10.63±0.30) g的血鹦鹉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虾青素对照组投喂添加300 mg/kg虾青素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添加300 mg/kg的虾青素及800、1 200、1 600、2 000或2 400 mg/kg苜蓿皂苷的基础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在添加300 mg/kg虾青素的饲料中添加苜蓿皂苷能提高鱼体的生长指标,苜蓿皂苷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2)苜蓿皂苷添加水平达到1 200 mg/kg后,鳞片、尾鳍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虾青素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在苜蓿皂苷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时同时达到最大值。3)在苜蓿皂苷添加水平达到1 200 mg/kg后,鱼体背部和尾鳍的红度值显著高于虾青素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在苜蓿皂苷添加水平为1 600和2 0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可知,在含有虾青素的饲料中添加苜蓿皂苷能促进血鹦鹉鱼的生长和对虾青素的吸收;综合特定生长率结果,在添加了300 mg/kg虾青素的饲料中苜蓿皂苷的最适添加水平为2 000 mg/kg。
  • 吴学壮, 刘志, 郭俊刚, 崔虎, 万春孟, 王忠成,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597-26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锌含量及其互作效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铜、锌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不添加铜、锌)基础上添加3个水平(0、15和30 mg/kg)的铜(以硫酸铜形式)和3个水平(0、150和300 mg/kg)的锌(以硫酸锌形式)。选用(60±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108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铜含量对水貂平均日增重(P=0.069)和料重比(P=0.058)有影响趋势。以平均日增重为响应指标,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估测育成期水貂铜、锌适宜含量分别为51和117 mg/kg时,此时水貂可以获得最大平均日增重14.10 g。2)饲粮铜含量对水貂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19),对铜的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饲粮锌含量对水貂粗脂肪和铜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铜、锌含量的互作效应对水貂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铜的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02)。3)饲粮铜含量对水貂铜的摄入量、粪铜和尿铜的排出量以及铜沉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饲粮铜、锌含量的互作效应对铜沉积量有显著影响(P=0.019),对粪铜的排出量有极显著影响(P=0.001)。饲粮锌含量对水貂锌的摄入量、粪锌和尿锌的排出量以及锌沉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饲粮铜、锌含量的互作效应对锌代谢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铜、锌含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水貂氮代谢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饲粮中铜、锌含量分别为51、117 mg/kg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最大平均日增重;饲粮中铜含量为39.83 mg/kg时,育成期水貂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较高,对锌的表观消化率和锌的代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饲粮锌铜比例大于40时,会降低育成期水貂铜的表观消化率和铜沉积量。
  • 万春孟, 张铁涛, 吴学壮, 刘志, 郭俊刚,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岳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607-26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3)日龄健康雌性水貂7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7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L-精氨酸含量为1.45%)基础上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1.0%(Ⅵ组)和1.2%(Ⅶ组)L-精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Ⅲ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Ⅴ组和Ⅶ组(P<0.05)。Ⅳ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Ⅲ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粪氮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和Ⅴ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L-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4%~0.6%(L-精氨酸总含量为1.85%~2.05%)时,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 赵楠, 刘公言, 刘磊, 朱岩丽,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614-2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3~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相近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5组獭兔分别饲喂泛酸添加水平为0、10、20、40和80 mg/kg的基础饲粮,饲粮中泛酸含量实测值为6.68、15.16、27.32、48.80和88.65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平均日采食量(P<0.000 1),显著影响料重比(P=0.045 2),且在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料重比最低,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140 1)。2)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毛皮面积(P<0.000 1)和被毛长度(P<0.000 1),对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106 0),毛皮厚度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1 5)。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提高,毛皮面积及被毛长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分别在泛酸添加水平为40和20 mg/kg时达到最大值。3)饲粮泛酸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肌肉滴水损失(P=0.003 6),显著影响肌肉的红度值(P=0.024 6)与黄度值(P=0.015 4),而对屠宰率(P=0.702 8)、45 min内pH(P=0.100 7)、剪切力(P=0.317 3)和亮度值(P=0.411 1)均无显著影响。当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滴水损失最小,黄度值先升高后下降,在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40 mg/kg时达到最大值。4)饲粮添加40 mg/kg泛酸显著降低肝脏中8-异前列腺素F2α(P=0.049 5)、蛋白质羰基含量(P=0.019 5),极显著降低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P=0.001 0)。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3~5月龄獭兔饲粮适宜的泛酸添加水平为20~40 mg/kg(饲粮中泛酸的实测含量为27.32~48.80 mg/kg)。
  • 徐向君, 李海英, 赵国栋, 刘亚伟, 林梦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622-26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甜菜粕对焉耆马水代谢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349.33±20.47) kg]、年龄和体尺相近的焉耆马12匹,随机分至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4匹。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和粗饲料(燕麦秸)的条件下分别补饲0、0.6、1.2 kg/d甜菜粕。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马匹的饮水量分别提高了8.74%(P>0.05)和20.80%(P<0.05),而其排尿量、粪含水量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试验Ⅱ组马匹的水保留量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增加了27.23%(P<0.05)和33.83%(P<0.05)。2)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马匹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65%(P>0.05)和45.93%(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02%(P<0.01)和24.06%(P<0.01)。3)补饲甜菜粕不影响马匹血浆中醛固酮、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水平及血液中钾离子(K+)、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浓度(P>0.05)。由此可知,补饲1.2 kg/d甜菜粕可显著提高焉耆马体内水分的保留量和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极显著提高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对机体的水代谢起正向调节作用。
  • 曾李, 习欠云, 张庆宇, 陈穗, 江青艳, 张永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628-26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 ℃,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 彭侃, 罗其刚, 叶元土, 蔡春芳, 吴萍, 徐登辉, 林秀秀, 吴代武, 徐加英, 张宝彤, 萧培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27(8): 2637-2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5.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鱼粉生产过程中蛋白质、油脂安全质量的变化,以山东省荣成市相邻的、蒸煮和烘干工艺参数不同的2家鱼粉厂(A、B厂)加工过程中物料为材料,对蛋白质腐败指标如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组胺含量、腐胺含量、尸胺含量、组氨酸含量、鸟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油脂氧化指标如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值(POV)、酸价(AV)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从原料鱼到鱼粉的加工全过程中,A、B厂物料的AV、POV、MDA含量、TVBN含量、组胺含量、腐胺含量、尸胺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减幅分别在51.56%、26.25%以上。2)A、B厂蒸煮压榨工艺使物料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减幅分别在70.74%、26.5%以上。3)烘干工艺使物料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A厂4级烘干工艺(物料最高温度83 ℃)使物料中AV、POV、MDA含量、TVBN含量、腐胺含量、尸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减幅大于4.58%,B厂3级烘干工艺(物料最高温度114 ℃)使物料中AV、POV、MDA含量、TVBN含量、组胺含量、腐胺含量、尸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减幅大于4.73%。由此可见:1)从原料鱼到鱼粉的加工全过程使鱼粉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含量显著下降。2)蒸煮压榨、烘干工艺能显著降低物料中蛋白质腐败产物、油脂氧化产物含量,是影响鱼粉产品安全质量的主要环节。鱼粉安全性品质受生产工艺的影响较大,在选择鱼粉产品时应该考虑生产工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