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大事记
数据库收录
文献计量学指标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著作权转让协议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道德声明
OA政策
公益信息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9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全选
|
目录
Select
封面与封底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目次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 Review
Select
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
Early Growth of Pigeon Squabs and Nutrient Levels of Crop Milk
单达聪, 王铮, 黄建国, 计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981-9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亲鸽哺喂所致。本文综述了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为乳鸽营养需要研究和人工育雏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Select
饲粮纤维源及水平对单胃动物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Source and Level on Feed Intake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Monogastric Animals
冯焱, 赵睿, 王雷, 吕丽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987-9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粮纤维是单胃动物饲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适宜的饲粮纤维水平可促使饲粮发挥保健作用,增强单胃动物的抗病力。由于饲粮纤维自身的结构特点,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饲粮纤维的理化性质、饲粮纤维源及水平对单胃动物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单胃动物合理利用饲粮纤维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Select
籽用南瓜副产物用作反刍动物饲料的可行性分析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By-Products of Seed Pumpkin as a Feedstuff Source for Ruminants
李洋, 么恩悦, 张广宁,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994-1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籽用南瓜是以种子作为主要食用器官或加工对象的南瓜类总称,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我国籽用南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每年产生大量籽用南瓜副产物,主要包括籽用南瓜果肉、南瓜籽油、南瓜籽饼粕和南瓜籽皮等。本文综述了不同籽用南瓜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特性和应用现状,并结合副产物中营养成分的特点阐述了籽用南瓜副产物的生物学作用,为合理科学地利用该副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Select
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脂肪酸组成的特点及调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eat and Milk Products in Ruminants
刘旺景, 张佐忠, 李英,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01-1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为人类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必需矿物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同时也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临床医学研究证明,过量的摄入饱和脂肪酸和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机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人类的饮食与其慢性病的演化过程密不可分。为此,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中脂肪酸合成的代谢机制,以及通过营养调控和基因选择手段改善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优化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Select
植物化学物质生理调节作用关键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Key Signal Pathways Involved 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Mediated by Phytochemicals
樊启文, 陈芳, 赵娜, 魏金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09-10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和免疫增强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这些生理调节功能有赖于细胞内存在的信号识别与传导通路,并最终经由相关关键转录因子及对应的效应基因的表达实现其调节功能。本文对植物化学物质在细胞内信号的识别与传导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参与其功能实现所经历的信号调节通路进行了综述。
Select
益生菌的功能及其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的应用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in Pig Breeding
田志梅, 蒋宗勇, 王丽, 马现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20-10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是一类微生物制剂,其代替抗生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益生菌对猪肠道健康、营养利用、应激的影响以及在生猪养猪业的应用,旨在为益生菌在生猪养殖中的深度发掘及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Select
罗伊氏乳杆菌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in Livestock Husbandry
张如春, 司华哲, 陈双双, 刘晗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31-10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是专性异型发酵乳酸杆菌,主要定植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等诸多优良益生功能,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一类重要微生物。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和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Select
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hitosa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杨玲, 何荣香, 马玉静, 贺建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37-1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不产生耐药性、生产成本低,具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脂肪代谢、抗菌抑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绿色添加剂。本文就壳聚糖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Select
微藻的营养特性及其在畜牧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 on Nutr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alga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Husbandry
韦良开, 李瑞, 陈凤鸣, 黄兴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44-1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微藻是一种分布广泛且营养物质含量高、光合能力强的自养植物。微藻能合成多种拥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还能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畜产品品质、解决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减轻食品与饲料以及燃料工业之间的竞争。因此,本文就微藻的营养特性及其对畜禽生长、免疫、产品品质等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微藻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Select
不同来源淀粉的组成、结构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Starch Sources in Animal Production
李岫怡, 杨桂芹, 郭东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53-10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淀粉作为动物能量需要的重要来源,具有易消化、易吸收、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淀粉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不同来源淀粉的颗粒结构不同,对动物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动物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发育、菌群结构、血液指标以及颗粒饲料加工品质等方面,综述不同来源淀粉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Select
黄梁木的抗菌消炎作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Neolamarckia cadamba
(Roxb.) Bosser
李晓琳, 陈婷, 习欠云, 张永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61-1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梁木,又称团花树,作为阿育吠陀疗法中使用的一种药用木本植物而被许多印度医学文献提及。有不少文献报道称黄梁木富含生物碱、黄酮、萜类以及单宁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和止泻等作用,在维持动物健康方面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本综述目的在于对黄梁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特性进行整理,为开发该植物提取物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抗菌或消炎性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Select
植物蛋白质对海水养殖鱼类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Protein on Intestinal Health of Mariculture Fish
郑晶, 欧伟豪, 麦康森, 张彦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72-10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家,植物蛋白质在海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愈发普遍,由此引发的海水鱼类肠道损伤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植物蛋白质在海水鱼类饲料中的大量使用会诱发肠道炎症反应。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是肠道健康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以豆粕为主的植物蛋白质对海水养殖鱼类的肠道黏膜屏障以及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由饲料中植物蛋白质引起的海水鱼类肠道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猪与禽营养 Swine and poultry nutrition
Select
冬季饮水温度和流速对断奶仔猪应激、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Effects of Winter Drinking Water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on Stres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in Weaned Piglets
李泽强, 赵华, 陈小玲, 蔡景义, 田刚, 刘光芒, 白林, 贾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81-10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饮水温度(DWT)和流速(DWF)对断奶仔猪应激、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探究适宜的饮水参数。采用2×2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30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64头,按体重、性别比例一致原则分为4组,各组DWT和DWF分别为13℃+300 mL/min、13℃+700 mL/min、30℃+300 mL/min、30℃+700 mL/min,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共28 d。试验测定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应激、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肠道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1)第14天时,饮用30℃水使仔猪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
P
<0.05),DWF对仔猪血清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第28天时,DWT和DWF对仔猪血清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对仔猪心脏、肝脏和胃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05);但DWT和DWF对仔猪肝脏Hsp70含量有显著交互影响(
P
<0.05)。2)DWT对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用水总量和饮水摄入量有显著影响(
P
<0.05);DWF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用水量无显著影响(
P
>0.05),降低DWF使用水总量和水浪费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P
>0.05)。3)DWT对仔猪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有显著影响(
P
<0.05),并对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改善作用(
P
<0.05);DWF对仔猪空肠绒毛高度有显著影响(
P
<0.05),对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可见,在冬季给断奶仔猪饮用30℃+300 mL/min的水有助于缓解仔猪在冬季的冷应激,提高饮水摄入量,改善肠道形态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有利于仔猪生长性能的发挥。
Select
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小麦水解蛋白对初乳中氨基酸含量、生长因子和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Hydrolyzed Wheat Gluten to Sows during Late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on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Growth Factors in Colostrum and Intestine Development of Piglets
寇娇, 崔璐, 贾海, 陈辉, 戴兆来, 伍国耀, 朱芳周, 武振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091-1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小麦水解蛋白(HWG)对初乳中氨基酸含量、生长因子和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为其在母猪饲粮配制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选用3~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33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1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于妊娠第90天至泌乳第21天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和2% HWG,所有饲粮均等能等氮。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和2% HWG显著提高了15~21日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仔猪21日龄时的断奶体重(
P
<0.05),添加1% HWG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初生重(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和2% HWG显著提高了初乳中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含量(
P
<0.05),添加1% HWG显著提高了初乳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含量(
P
<0.05),添加2% HWG显著提高了初乳中甘氨酸、丝氨酸、胰岛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和2% HWG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中的氨含量以及空肠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8、
IL
-6、
IL
-1
β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和回肠中炎性细胞因子(
IL
-8和
TNF
-
α
)的mRNA相对表达量(
P
<0.05),并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
P
<0.05);添加2% HW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P
<0.05),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回肠中炎性细胞因子
IL
-6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回肠的隐窝深度(
P
<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HW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的表达(
P
<0.05),添加2% HW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claudin-4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
P
<0.05)。综上所述,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HWG可提高初乳中氨基酸和生长因子水平以及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改善仔猪的肠道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
Select
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研究
Metabolizable Energy Requirement for Slowly-Growing Yellow-Feathered Male Chickens from 1 to 28 Days of Age
蒋守群, 王薇薇, 阮栋, 李龙, 苟钟勇, 洪平,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03-1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确定1~28日龄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MEr)。选用1 200只1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慢速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14、11.56、11.92和12.59 MJ/kg的试验饲粮,采用限量饲喂,试验期28 d。测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胴体品质、空体成分、能量沉积率以及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极显著增加(
P
<0.01),上述各试验组对应的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206.45、214.79、220.77和235.82 kJ/d。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和血浆尿酸含量(
P
<0.01),显著影响试鸡胸肌脂肪含量(
P
<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脂肪含量指标,确定1~28日龄[体重:(30±1)g~(297±10)g]慢速型黄羽肉公鸡的饲粮MEr为235.82 kJ/d,相应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59 MJ/kg,该阶段的代谢能需要析因模型为:MEr(kJ/d)=0.138 7BW
0.75
(g)+5.156 2ADG(g)。
Select
鸭油过氧化值对肉仔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浆抗氧化、免疫、抗体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Peroxide Value of Duck Oil on Growth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rgan Index and Plasma Antioxidant, Immune, Antibody Index of Broilers
陈甫, 刘帅杰, 朱风华, 高善颂, 朱连勤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11-1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鸭油过氧化值对肉仔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浆抗氧化、免疫、抗体指标的影响。选择108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鸭油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过氧化值为3.8、17.0、30.0、43.0和56.0 meq/kg的鸭油。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56.0 meq/kg鸭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脾脏、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肾脏指数和各段小肠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肌胃指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3)15和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过氧化氢酶、羟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4)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6、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干扰素-γ(IFN-γ)、IL-2、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L-2、IL-4、IL-6、IgA、IgG、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5)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IBDV-Ab)、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H
9
N
1
禽流感病毒抗体(H
9
N
1
-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35日龄时,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BDV-Ab、H
9
N
1
-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见,高过氧化值鸭油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饲粮中鸭油过氧化值应低于17.0 meq/kg。
Select
屠宰前禁食时间对肉鸡糖代谢、肉品质、血清生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Pre-Slaughter Fasting Time o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Meat Qua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d Stress Indexes of Broilers
吴学壮, 李晓娟, 凌清露, 孙旻慧, 章孝颖, 尹理君, 高秀华, 戴四发, 闻治国, 胡洪, 闻爱友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19-1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屠宰前禁食时间对肉鸡糖代谢、肉品质、血清生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5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羽。各组肉鸡屠宰前分别禁食0(对照)、6、12、18和24 h。结果表明: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葡萄糖、肝脏糖原和腿肌糖原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
P
<0.05)。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胸肌和腿肌pH
24 h
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升高(
P
<0.05),胸肌和腿肌亮度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
P
<0.05)。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血清白蛋白、尿酸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降低(
P
<0.05),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活性和皮质酮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显著升高(
P
<0.05)。结果提示,屠宰前禁食时间≥ 12 h会造成禁食应激加剧,合理的禁食时间(6~12 h)可以提高肉品质。
Select
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Nutrient Leve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Enzymolytic Soybean Meal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Nutrient Apparent Availability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Laying Hens
刘攀, 王建萍, 白世平, 曾秋凤, 丁雪梅,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27-1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大豆酶解蛋白(ESM)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利用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3种饲粮营养水平,分别为正对照[PC,代谢能(ME)水平为11.22 MJ/kg,粗蛋白质(CP)水平为15.5%]、负对照1(NC1,ME水平为11.01 MJ/kg,CP水平为15.0%)和负对照2(NC2,ME水平为10.80 MJ/kg,CP水平为14.5%);2种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0和5 g/kg)。选择52周龄罗曼粉壳蛋鸡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呈降低趋势(
P
=0.07),料蛋比呈升高趋势(
P
=0.06);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料蛋比呈降低趋势(
P
=0.05),合格蛋率显著增加(
P
<0.05)。2)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蛋黄颜色呈降低趋势(
P
=0.09);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颜色极显著升高(
P
<0.01)。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在NC1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
P
<0.05)。3)PC组蛋鸡的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C1和NC2组(
P
<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CP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显著升高(
P
<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总能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
P
<0.05),表现为在PC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总能表观利用率(
P
<0.05)。4)随着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呈升高趋势(
P
=0.06),空肠绒隐比显著降低(
P
<0.05);随着大豆酶解蛋白添加水平的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升高趋势(
P
=0.09),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升高(
P
<0.05)。饲粮营养水平和大豆酶解蛋白的交互作用对蛋鸡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有极显著影响(
P
<0.01),表现为在NC2饲粮营养水平时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
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形态、提高饲粮CP和粗脂肪利用率来促进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提高,部分缓解了饲粮营养水平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
Select
肉仔鸡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评定及预测方程的建立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Equation of Amino Acid Standard Ileal Digestibility in Rapeseed Meal for Broiler Chickens
丁鹏, 黄祥祥, 宋泽和, 范志勇, 呙于明,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38-1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分析湖南省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的18种氨基酸含量,测定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中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并建立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试验共选取700羽体重和健康状况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根据日龄分别进行2个阶段的试验。第1阶段(7~14日龄):将42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第2阶段(21~28日龄):将28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2个阶段中的7个处理分别为6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采用全替代法设计的试验饲粮组和1个无氮饲粮组。分别在14和28日龄收集试验鸡回肠食糜用于测定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显示: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18种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平均值波动范围分别为63.26%~79.58%和66.22%~80.34%。14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
Lys
=-90.81+4.562
CP
(
R
2
=0.792,
P
<0.05)、
Met
=110.644-2.810
CF
(
R
2
=0.845,
P
<0.05)、
Trp
=106.834-0.725
NDF
(
R
2
=0.989,
P
<0.05)和
Thr
=-79.357+4.284
CP
(
R
2
=0.715,
P
<0.05);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
Lys
=161.02-2.002
NDF
(
R
2
=0.957,
P
<0.05)、
Met
=144.269-1.521
NDF
(
R
2
=0.831,
P
<0.05)、
Trp
=112.053-0.824
NDF
(
R
2
=0.999,
P
<0.05)和
Thr
=99.983-2.566
CF
(
R
2
=0.712,
P
<0.05)。上述预测方程中:
Lys
为赖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Met
为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rp
为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hr
为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CP
为粗蛋白质含量;
CF
为粗纤维含量;
NDF
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本试验通过分析粗蛋白质、粗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建立了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湖南省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可为菜籽粕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高效利用提供便利。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Select
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组合饲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Roughage Grading Index and Carbohydrate Balance Index Combinational Diets on Milk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Mid-Lactating Dairy Cows
管鹏宇, 叶明, 姜宁, 卜登攀, 张爱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52-1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下,研究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饲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GI筛选粗饲料最佳组合,以谷物的种类和含量改变CBI[CBI=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谷物瘤胃可降解淀粉(RDSG)]。试验采用2×2双因素析因设计,饲粮GI分别为10.83和10.33,CBI分别为1.48和1.62。选24头胎次、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不同GI与CBI组合饲粮。结果显示:1)GI和CBI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及主要营养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P
>0.05)。GI对各时间点(正试期第6、13、20、27、34天)及平均产奶量无显著影响(
P
>0.05),CBI对除第6天外的各时间点及平均产奶量均有显著影响(
P
<0.05)。同一GI下,随着CBI的减小,产奶量增大,以GI=10.83、CBI=1.48组产奶量相对较高。GI和CBI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含量和乳体细胞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P
>0.05)。GI=10.33、CBI=1.48组乳脂率相对较高,GI=10.83、CBI=1.62组乳尿素氮含量相对较高,GI=10.33、CBI=1.62组乳体细胞数相对较低。2)GI和CBI对奶牛各时间点(正试期第6、13、20、27、34天)及平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P
>0.05),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P
>0.05)。由此得出,饲粮GI=10.83、CBI=1.48时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相对较高,GI=10.33、CBI=1.48时泌乳中期奶牛的乳品质相对较好。在饲粮CBI=1.48的条件下,蛋白质和脂类消化利用情况以GI=10.83时较优,在糖类代谢方面以GI=10.33时较优。
Select
饲粮能量水平对育肥前期锦江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Level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nd Serum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s of
Jinjiang
Steers in Early Stage of Fattening
柏峻, 赵二龙, 李艳娇, 李美发, 辛均平, 杨食堂, 杨建军, 易中华, 瞿明仁,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63-1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水平对育肥前期锦江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初始体重为(301.7±30.1)kg的锦江去势公牛,随机分成5个组,即A、B、C、D和E组,每组10头,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牛。参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配制基础饲粮,A组饲喂基础饲粮,B、C、D、E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依次提高6%、12%、18%、24%。5组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02(A组)、6.38(B组)、6.74(C组)、7.10(D组)、7.46 MJ/kg(E组)。饲喂116 d后,禁饲12 h,每组选择3头体重接近于该组平均体重的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锦江牛背膘厚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C组锦江牛背膘厚度最低(2.01 cm),而眼肌面积则逐渐增大,以E组锦江牛眼肌面积最高(81.04 cm
2
)。2)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pH
45 min
逐渐下降,D、E组显著低于A组(
P
<0.05);C、D、E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A、B组(
P
<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背最长肌pH
24 h
、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
P
>0.05)。3)C组锦江牛背最长肌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
P
<0.05),而背最长肌水分、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4)E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A、B、C组(
P
<0.05);C组血清瘦素含量显著低于A、B、D组(
P
<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得出,C组饲粮的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为6.74 MJ/kg)比较适于育肥前期舍饲锦江黄牛生产优质牛肉所需的能量水平。
Select
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Gender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House-Feeding Yaks
曾钰, 彭忠利, 高彦华, 付洋洋, 苗建军, 王鼎, 郭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71-1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
P
<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
P
<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
P
=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
P
<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
P
<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
P
=0.078,
P
=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
P
<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Select
棕榈油脂肪粉与豆油对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
Effects of Palm Oil Fatty Powder and Soybean Oi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Fattening
Hu
Sheep
刘融, 陶慧, 李文娟, 贾鹏, 解彪, 李发弟,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79-1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棕榈油脂肪粉(PP)与豆油(SO)对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选用40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0±1)kg的4月龄湖羊公羊,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试验配制2种饲粮,分别添加3%的PP和3%的SO。当试验羊平均体重达40 kg时,每个组选6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羊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2组间各阶段体重差异不显著(
P
>0.05);试验期第1~45天,2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
P
>0.05),第46~60天,PP组平均日增重有高于SO组的趋势(
P
=0.097)。2)2组间各阶段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
P
>0.05)。3)PP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有高于SO组的趋势(
P
=0.071);2组间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05)。4)2组间能量代谢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P
>0.05)。5)2组间氮代谢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P
>0.05)。结果提示,综合育肥期湖羊生长、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量代谢和氮代谢指标,饲粮脂肪添加水平为3%时,添加PP和SO的饲喂效果基本相同。
Select
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阶段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Fat-Soluble Vitamin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of Dorper×Thin-Tailed
Han
Crossbred Sheep during Fattening Stage
周丽雪, 马涛, 崔凯, 王文义, 杨东, 王韵斐, 陈怀森, 陈仁伟,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88-1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部分扣除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阶段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羊饲养标准中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参数的制订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1)kg的杜寒杂交肉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扣除任何维生素;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预试期10 d,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第60~90天,PC-VE组公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
<0.05);PC-7.5组母羊平均日增重(ADG)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
<0.05);PC-7.5组母羊饲料转化率(FCR)最高(
P
<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部分扣除维生素E和试验周期对公羊DMI和AD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
<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母羊ADG和FCR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
<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肉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
<0.05)。结果提示,饲粮长期扣除30%的维生素E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降低杜寒杂交肉羊增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对肉羊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Select
体外法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甲烷、氢气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Fumarate on Ruminal Methane, Hydrogen Gas Production and Volatil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Using an
in Vitro
Method
王荣, 文江南, 王敏, 邓近平,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198-1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延胡索酸对体外发酵甲烷、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以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作为影响因素,其中发酵底物分别是菊苣和玉米粉,延胡索酸设定0、3、6和12 mmol/L 4个添加水平,另外设空白组,即发酵瓶中不添加发酵底物,仅添加0、3、6和12 mmol/L延胡索酸用来矫正数据,每组2个平行,重复测定3次。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72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粉的72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菊苣(
P
<0.05)。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72 h产气量(
P
<0.05),但对72 h矫正产气量(去除各个添加水平延胡索酸自身的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影响(
P
>0.05)。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对72 h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
>0.05)。2)玉米粉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只有在12 h显著高于菊苣(
P
<0.05),而2种底物在其他时间点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无显著差异(
P
>0.05);玉米粉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和矫正甲烷产量均显著高于菊苣(
P
<0.05)。延胡索酸对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矫正甲烷产量和氢气产量、氢气矫正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05)。延胡索酸和底物对不同时间点的氢气和甲烷产量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P
>0.05)。3)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P
<0.05),显著降低了乙丙比和pH(
P
<0.05)。但是,延胡索酸对矫正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P
>0.05)。4)延胡索酸对微生物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P
>0.05)。结果提示,和菊苣相比,玉米粉富含更多易发酵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延胡索酸可以增加体外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主要因为延胡索酸在发酵过程中自身可以代谢产生额外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这会使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加,而对于发酵底物自身的降解和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Select
无氮饲粮对家兔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Free Diet on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Cecal Microflora of Rabbits
曹宁坤, 吴峰洋, 崔嘉, 杨新宇, 孙二奴, 王昭君, 谷子林,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10-1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无氮饲粮对家兔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家兔内源氮代谢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1.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獭兔、肉兔、毛兔各20只(公母各占1/2),将每个种类的家兔按照性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无氮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显示:1)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提高了8.00%、4.08%和20.69%以及12.45%、12.19%和9.47%,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降低了5.47%、8.20%和9.98%以及4.34%、0.96%和8.97%,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2)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无氮饲粮组獭兔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艾克曼菌属(
Akkermansia
)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
Ruminococcus
_1)、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肉兔拟杆菌属和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不可培养紫单胞菌科(uncultured_bacterium_f_Porphyr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毛兔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和
Lachnoclostridium
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和瘤胃球菌属1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综上所述,无氮饲粮对家兔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均有一定影响,应用无氮饲粮法研究家兔内源氮代谢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Select
不同蚕蛹油与大豆油组合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ilkworm Pupa Oil and Soybean Oil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 (
Oreochroms niloticus
)
李伟龙, 白富瑾, 王双, 李战福, 陈拥军, 黄先智, 罗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20-12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蚕蛹油(SPO)与大豆油(SO)组合应用于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可行性,本试验以SPO和SO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5种试验饲料中油脂总添加水平均为5.00%,SPO与SO按照不同配比组合,SPO:SO分别为5:0、3:1、1:1、1:3、0:5。选取初始均重为(48.07±0.23)g的吉富罗非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在SPO:SO=3:1组出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SPO:SO=5:0组(
P
<0.05),但与SPO:SO=1:1组和SPO:SO=0:5组差异不显著(
P
>0.05);同时,饲料系数(FCR)、摄食量(FI)、灰分沉积率、体长/体高(BL/BD)、全鱼粗灰分含量、肝脏和肌肉水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均以SPO:SO=3:1组最佳。干物质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SPO:SO=1:1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PO:SO=5:0组(
P
<0.05),但与SPO:SO=0:5组差异不显著(
P
>0.05)。肠脂系数(IPF)、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肝脏肉碱酯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均在SPO:SO=1:1组出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SPO:SO=5:0组和SPO:SO=0:5组(
P
<0.05)。以WGR和PE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吉富罗非鱼饲料的适宜n3/n6值为1.040 2~1.106 4。由此得出,以SPO和SO组合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脂肪源时,在油脂总添加水平为5.00%的条件下,SPO与SO的适宜组合为SPO:SO=3:1~1:1,即以SPO占混合脂肪源的50%~75%为宜。
Select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Feed Utilization, Morphology Parameters and Muscl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Regan
曾本和, 张忭忭, 刘海平, 王建, 王万良, 朱成科, 牟振波, 王金林, 周建设, 旺久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31-1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g的拉萨裸裂尻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终末体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FW、WGR、SGR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外的其他各组(
P
<0.05)。PE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组外的其他各组(
P
<0.05)。FC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外的其他各组(
P
<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WGR、SGR和FCR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1%、34.09%和35.31%。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V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取得最小值。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VS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外的其他各组(
P
<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HSI、V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40%组外的其他各组(
P
<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组(
P
<0.05);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30%组(
P
<0.05)。由此可见,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饲料利用率,增加饲料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拉萨裸裂尻鱼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01%~35.31%。
Select
脂肪酸钙替代豆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与代谢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Replacing Soybean Oil with Fatty Acid Calcium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and Metabolic Indexe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贾高旺, 郭冉, 李雪鹤, 张宇, 路晶晶, 杨品贤, 夏辉, 王晓明, 荆冰妍, 宫春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40-12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饱和脂肪酸钙和不饱和脂肪酸钙替代豆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360尾初始体重为(0.30±0.02)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D
1
)、不饱和脂肪酸钙(D
2
)及饱和脂肪酸钙(D
3
)替代豆油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05)。各组间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淀粉酶、胰蛋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
P
>0.05),D
2
、D
3
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D
1
组(
P
<0.05)。各组间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但D
3
组血淋巴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D
1
组(
P
<0.05),D
1
与D
2
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05);D
3
组血淋巴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D
1
组(
P
<0.05);D
3
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D
1
组(
P
<0.05),D
1
与D
2
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脂肪酸钙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豆油是可行的,并且不饱和脂肪酸钙的替代效果优于饱和脂肪酸钙。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Select
低温胁迫对越冬期中华蜜蜂体内抗氧化指标及耐寒基因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Antioxidant Indexes and Cold-Resistance Gene Expression of
Apis cerana cerana
during Over-Wintering Period
夏振宇, 秦明, 王红芳, 刘振国, 王颖, 张卫星,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50-1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温环境造成蜜蜂的冷伤害,是养蜂生产中制约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体内抗氧化指标及耐寒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低温胁迫对蜜蜂的冷伤害机制。以中国北方越冬期的中华蜜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蜂群中的越冬工蜂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5个试验组于实验室内饲养,于低温条件(16℃)下分别暴露15、30、45、60和90 min,对照组不在低温条件下暴露。暴露结束后各组取20只蜜蜂样品,立即置于液氮保存,用于测定蜂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蜂体耐寒基因类致死必需蛋白[
L
(2)
efl
]、
SOD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
TPS
)、卵黄蛋白原(
Vg
)、过氧化氢酶(
CAT
)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低温胁迫下,中华蜜蜂体内T-AOC及SOD、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均在低温暴露90 min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7.62±5.95)U/mL、(21.39±1.77)U/mL和(27.24±2.41)U/m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2)低温胁迫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蜜蜂体内
L
(2)
efl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
TPS
和
SOD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而
CAT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
L
(2)
efl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
<0.05);低温暴露15和30 min组
TPS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
<0.05);低温暴露30和45 min组
Vg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05),而低温暴露60 min组
Vg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升高(
P
<0.05);低温暴露15、30、45和60 min组
CAT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05);低温暴露30、45 min组
SOD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P
<0.05)。由此得出,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趋强,耐寒基因
L
(2)
efl
、
TPS
和
SOD
表达上调,
CAT
表达下调,提示中华蜜蜂对低温胁迫存在耐寒响应的生理机制。
分子营养 Molecular Nutrition
Select
短链脂肪酸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41表达的影响
Effects of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on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1 in Bovine Rumen Epithelial Cells
严康, 冯宝宝, 詹康, 姜茂成, 贡笑笑, 赵国琦, 於廉沁, 刘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59-1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短链脂肪酸(SCFA)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41(
GPR
41)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5、10、20和40 mmol/L的SCFA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
GPR
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条件下,
GPR
41表达量显著高于添加5 mmol/L SCFA(
P
<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了白细胞介素-1β(
IL
-1
β
)表达量(
P
<0.05);与添加5 mmol/L SCFA相比,添加10、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表达量(
P
<0.05);此外,添加5、10和20 mmol/L SCFA之间的趋化因子20(
CCL
2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P
>0.05),然而,添加40 mmol/L SCFA条件下,
CCL
20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P
<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趋化因子2(
CXCL
2)和趋化因子8(
CXCL
8)表达量(
P
<0.05);随着SCFA浓度逐渐上升,趋化因子3(
CXCL
3)表达量显著上调(
P
<0.05)。综上所述,SCFA诱导
GPR
41表达,从而介导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介导瘤胃上皮保护性免疫反应。
Selec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影响精氨酸调控猪肠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mmalian Target Protein Rapamycin Signaling Pathway on Reg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by Arginine in Porcine Enterocytes
肖昊, 吴苗苗, 王丽, 谭碧娥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66-1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猪肠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用含不同浓度精氨酸(Arg)(100、350 μmol/L)和雷帕霉素(RAP)(0、10 n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猪肠上皮细胞72 h后,采用Searhorse XF Analyzers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量代谢相关酶的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的百分含量以及代谢组学检测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与仅含100 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添加10 nmol/L RAP至含100或350 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后,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指标基础呼吸、质子渗漏、最大呼吸、储备呼吸率和ATP生成的耗氧率均极显著降低(
P
<0.01)。培养基中Arg浓度由100 μmol/L提高到350 μmol/L,除极显著提高ATP生成耗氧率(
P
<0.01)以外,对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
P
>0.05)。2)与仅含100 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或350 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极显著降低了糖酵解过程中相关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包括己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
P
<0.01),同时显著降低了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
P
<0.05)。培养基中Arg浓度由100 μmol/L提高到350 μmol/L对上述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P
>0.05)。3)与仅含100 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或350 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极显著降低了细胞内ROS的百分含量(
P
<0.01),而不同浓度Arg之间则没有显著变化(
P
>0.05)。4)与仅含100 μmol/L Arg的培养基相比,在含100 μmol/L Arg的培养基中添加10 nmol/L RA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细胞提取物中丙氨酸、琥珀酸、柠檬酸、胆碱、肌醇和苏氨酸的相对含量(
P
<0.05或
P
<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细胞提取物中亮氨酸、β-羟基异丁酸、Arg、赖氨酸、醋酸、糖蛋白和甲酸的相对含量(
P
<0.05或
P
<0.01)。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抑制mTOR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细胞呼吸代谢,即使增加Arg浓度也无法得到缓解,因此mTOR信号通路是Arg调控猪肠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通路。
Select
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影响
Dynamic Effects of Antibiotic-Induced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on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and Liver Function
李娜, 赵玉民, 陈正元, 王碧君, 罗霞, 王青, 何国林, 熊天琴, 桑传兰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78-1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观察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中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采用头孢曲松钠复制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别于造模处理的第3天、第6天、第10天取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基因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紧密连接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阳性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检测肝脏功能指标,包括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头孢曲松钠处理3、6或10 d后,模型组小鼠肠道中除金黄杆菌属、普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上升外,芽孢杆菌属、
Lotus
、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下降。模型组小鼠回肠组织中ZO-1阳性表达和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随着头孢曲松钠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含量在菌群失调初期(头孢曲松钠处理3、6 d时)无显著变化(
P
>0.05),菌群持续失调(头孢曲松钠处理10 d时)后其含量极显著上升(
P
<0.01);同时,菌群持续失调会累及肝脏,表现为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中ALT、AST活性较正常组极显著上升(
P
<0.01),肝细胞肿胀,肝索结构紊乱。以上结果提示,长时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表现为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加重,肠道中炎症因子的含量逐渐上升,同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
饲料科学与技术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ect
饲粮添加果胶寡糖对轮状病毒攻毒断奶仔猪回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Pectic Oligosaccharide on Ileal Barrier Function of Weaned Piglets Challenged by Rotavirus
毛湘冰, 陈浩,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郑萍, 虞洁, 罗钧秋, 罗玉衡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88-1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果胶寡糖对轮状病毒攻毒断奶仔猪回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8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果胶寡糖处理(饲粮添加200 mg/kg果胶寡糖或不添加)和轮状病毒攻毒(灌服轮状病毒或无菌培养液),轮状病毒攻毒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试验期18 d。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攻毒提高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阳性率,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
P
<0.05),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中闭锁小带蛋白-1(
ZO
-1)、闭合蛋白(occludin)、黏蛋白(mucin)1和mucin2的表达(
P
<0.05),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中丙二醛的含量和回肠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P
<0.05),并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中总抗氧化能力和回肠食糜中乳酸杆菌和总菌的数量(
P
<0.05);而饲粮添加果胶寡糖降低了轮状病毒攻毒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NSP4的阳性率,并显著缓解了轮状病毒对断奶仔猪回肠形态结构、回肠黏膜中occludin、mucin1和mucin2的表达和抗氧化能力以及回肠食糜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P
<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果胶寡糖可以预防轮状病毒诱导发生的腹泻,而这一作用与其可改善回肠屏障功能有关。
Select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冬毛期北极狐生产性能、氮代谢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Supplemental Levels on Performance,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Arctic Foxes during Winter Fur-Growing Period
钟伟, 张婷, 刘晗璐, 孙旭阳,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295-1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冬毛期北极狐生产性能、氮代谢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13±46)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0(Ⅰ组)、200(Ⅱ组)和300 mg/kg(Ⅲ组)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Ⅰ组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Ⅰ组和Ⅲ组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Ⅰ组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各组之间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和鲜皮长无显著差异(
P
>0.05)。2)Ⅰ组和Ⅱ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
P
<0.01),Ⅰ组和Ⅱ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
P
<0.05)。各组之间氮采食量、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和氮沉积均无显著差异(
P
>0.05)。3)Ⅰ组、Ⅱ组和Ⅲ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Ⅰ组和Ⅱ组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
P
<0.01)。Ⅰ组和Ⅱ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
P
<0.01),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00 mg/kg黄芪多糖能够增加冬毛期北极狐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改善其肠道形态结构,提高生产性能。
Select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冬毛期银黑狐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Supplemental Levels on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and Immune Parameters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of Silver Foxes during Winter Fur-Growing Period
钟伟, 张婷, 孙伟丽, 孙旭阳,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01-1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冬毛期银黑狐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458±54)g的健康雄性银黑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0(Ⅰ组)、200(Ⅱ组)和300 mg/kg(Ⅲ组)黄芪多糖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
P
<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Ⅲ组(
P
<0.01),显著低于Ⅰ组(
P
<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体长、鲜皮长、针毛和绒毛长均无显著差异(
P
>0.05)。2)Ⅱ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
P
<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之间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3)各组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及白蛋白/球蛋白无显著差异(
P
>0.05)。4)Ⅱ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0.05或
P
<0.01),其他3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各组之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5)Ⅱ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Ⅲ组(
P
<0.01)。Ⅱ组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显著低于Ⅲ组(
P
<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
P
<0.01),与Ⅰ组差异不显著(
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00 mg/kg黄芪多糖能降低冬毛期银黑狐血清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增加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但并未提高生产性能。
Select
香甜鲜复合物和香甜复合物在断奶仔猪教槽料和保育料中配合使用的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s of Aromatic, Sweetener and Flavor Enhancer Compound Feeding Attractant and Sweetener and Flavor Enhancer Compound Feeding Attractant in Creep Diet and Conservation Diet of Weaned Piglets
李方方, 童高超, 朱宇旌, 蒋明征, 黄铁军, 何茂龙,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09-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香甜鲜复合物和香甜复合物在仔猪教槽料和保育料中配合使用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2.24±0.42)kg的21窝7日龄哺乳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Ⅰ组、Ⅱ组),每组7个重复。教槽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教槽料、Ⅰ组饲喂基础教槽料+0.8 kg/t香甜复合物和Ⅱ组饲喂基础教槽料+2.0 kg/t香甜鲜复合物;保育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保育料,Ⅰ组饲喂基础保育料+0.8 kg/t香甜复合物,Ⅱ组饲喂基础保育料+0.8 kg/t香甜复合物,直至试验结束。试验期57 d。结果表明:1)在教槽阶段,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了8.31%(
P
<0.05)。2)在保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
>0.05);Ⅱ组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降低了17.27%(
P
<0.05),饥饿素含量显著升高了15.69%(
P
<0.05)。3)试验全期,Ⅱ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0.44%(
P
<0.05)。综上所述,添加香甜鲜复合物的教槽料更受仔猪喜爱,较对照组和香甜复合物组有更好的饲喂效果;香甜鲜复合物和香甜复合物在仔猪教槽阶段和保育阶段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香甜复合物效果好。
Select
酵母培养物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Yeast Culture on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Finishing Cattle
黄文明, 谭林, 王芬, 康雷, 李晓波, 左福元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17-1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根据体重相近的原则,将75头17月龄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C0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YC;2个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后期(第61~120天)基础饲粮中添加100(L100组)和150 g/d(L150组)YC,另外2个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全期(第1~120天)基础饲粮中添加100(W100组)和150 g/d(W150组)YC。预试期14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W150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为1.02 kg/d,分别比C0、L150和W100组提高了10.8%、8.5%和12.1%(
P
<0.05),比L100组提高了7.4%(
P
>0.05);W150组肉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C0和W100组(
P
<0.05)。2)L150组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W100和W150组肉牛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C0组(
P
<0.05);W100组肉牛的大理石纹等级为2.81,显著高于C0组(
P
<0.05)。3)L150组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0和W150组(
P
<0.05),C0组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L150和W150组(
P
<0.05)。4)W150组背最长肌的油酸比例显著高于L100组(
P
<0.05),亚麻酸比例显著低于W100组(
P
<0.05);C0组背最长肌的二十碳一烯酸比例显著高于L100组(
P
<0.05)。各组间背最长肌的各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P
>0.05)。由此可见,试验全期(第1~120天)添加150 g/d YC对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和改善牛肉品质都有促进作用;试验后期(第61~120天)添加150 g/d YC对改善牛肉品质有促进作用。
Select
茶多酚对鸡蛋品质、蛋白凝胶特性、微观结构及蛋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 on Egg Quality, Protein Ge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Egg Albumen
杜洁明, 张克英, 王建萍, 白世平, 曾秋凤, 彭焕伟, 丁雪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26-1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鸡蛋品质、蛋白凝胶特性、微观结构及蛋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720只35周龄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600和800 mg/kg茶多酚。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茶多酚使第8周鸡蛋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增加(
P
<0.05),蛋白凝胶强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降低(
P
<0.05),并且随着茶多酚添加水平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
P
<0.05);添加200、400和600 mg/kg茶多酚使蛋白凝胶呈多孔、疏松和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添加茶多酚使蛋清中铜和锰的含量显著降低(
P
<0.05),但对蛋清中铁和锌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P
>0.05)。由此得出,蛋鸡饲粮添加茶多酚可提高鸡蛋蛋白品质,改善蛋白凝胶特性,降低蛋清中铜和锰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效果较为明显。
Select
山黄粉和黄芪多糖配伍使用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Flos lonicerae-Baikal skullcap
and
Astragalus
Polysacharin Compatibility Use on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Serum Antioxidant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ying Hens
贾红杰, 史兆国, 武书庚, 王晶, 张海军, 齐广海, 吕慧源, 王志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34-1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山黄粉(FLBS)和黄芪多糖(APS)配伍使用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3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 mg/kg FLBS+100 mg/kg APS(Ⅱ组)、100 mg/kg FLBS+200 mg/kg APS(Ⅲ组)、100 mg/kg FLBS+400 mg/kg APS(Ⅳ组)。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Ⅲ和Ⅳ组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试验第6和12周末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
P
<0.05);试验第12周末,Ⅲ和Ⅳ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05),Ⅱ、Ⅲ和Ⅳ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6周末,Ⅱ组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升高(
P
<0.05),Ⅱ和Ⅲ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
P
<0.05);试验第12周末,Ⅱ、Ⅲ和Ⅳ组的血清UA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
P
<0.05),Ⅱ和Ⅳ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提高(
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FLBS和APS配伍使用可增强蛋鸡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在脂质代谢、肝肾功能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本试验中,100 mg/kg FLBS+100或200 mg/kg APS组效果较好。
Select
牛至油和过瘤胃赖氨酸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Effects of Combined Supplementation of Oregano Oil and Rumen-Protected Lysine on Lactation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Excretion of Dairy Cows
张凯祥, 邢德芳, 高许雷, 滕乐帮, 吕永艳,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42-1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和过瘤胃赖氨酸(RPLys)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105±15)d]相近,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组合的Oo和RPLys。其中,Oo设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11.5(L)、13.0(M)、14.5 g/(d·头)(H);RPLys设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 g/(d·头)(H),共组成9个组合,分别为LL、LM、LH、ML、MM、MH、HL、HM、HH组(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的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C组(
P
<0.01),以MM组最高。2)各试验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不同程度地高于C组,且以MM组最高,极显著高于C组(
P
<0.01);各试验组的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C组(
P
<0.01),以MM组最低。3)各试验组的乳氮、氮沉积和氮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C组(
P
<0.01),且均以MM组最高;LL、LM、LH、ML、MM、MH、HL、HM、HH组总氮排泄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6.63%(
P
<0.01)、9.29%(
P
<0.01)、7.73%(
P
<0.01)、11.81%(
P
<0.01)、18.21%(
P
<0.01)、15.06%(
P
<0.01)、10.83%(
P
<0.01)、11.27%(
P
<0.01)和6.95%(
P
<0.01),以MM组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联合添加Oo和RPLys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降低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以上各指标,最佳组合为Oo 13.0 g/(d·头)、RPLys 30.0 g/(d·头)。
Select
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盲肠微生物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Effects of Beer Yeast on Cecal Microflora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Growing Rex Rabbits
史酉川, 吴峰洋, 崔嘉, 刘婷婷, 夏雪茹,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52-1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盲肠微生物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20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公母各占1/2),按性别和体重分成4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以5、10、15 kg/t的啤酒酵母等量替代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60、80、100日龄时,各试验组獭兔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05)。80日龄时,各试验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Ⅰ、Ⅲ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100日龄时,试验Ⅱ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试验Ⅱ组干物质、总能、磷、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最高,且显著于对照组高(
P
<0.05)。由此可见,啤酒酵母可以丰富獭兔盲肠微生物种群,有助于獭兔盲肠微生物区系稳态的建立,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
Select
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Effects of Beer Yeast on Growth Performance, Fur Quality,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Growing Rex Rabbits
史酉川, 吴峰洋, 崔嘉,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60-1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20只(30±2)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獭兔(公母各占1/2),按性别和体重分成4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以5、10、15 kg/t的啤酒酵母等量替代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改善趋势(
P
>0.05),且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在添加水平为10 kg/t时达到最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的被毛密度、被毛长度、皮张面积和毛皮重量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啤酒酵母显著提高生长獭兔胴体重(
P
<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啤酒酵母对生长獭兔肌肉的剪切力、pH
45 min
以及滴水损失均无显著影响(
P
>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獭兔饲粮中适宜的啤酒酵母添加水平为10 kg/t。
Select
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仔鼠生长发育、器官指数、铜沉积量、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Bacillus subtilis
Copper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rgan Indexes, Copper Deposition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d Antioxidant Indexes of Offspring Rats with Congenital Copper Deficiency
刘国栋, 王宝维, 黄燕萍,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李凯玲, 孔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67-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仔鼠生长发育、器官指数、铜沉积量、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08只自然交配5 d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Ⅰ~Ⅲ组为硫酸铜组,饲粮总铜含量分别为1.5、3.0、6.0 mg/kg;Ⅳ~Ⅵ为枯草芽孢杆菌铜组,饲粮总铜含量分别为1.5、3.0、6.0 mg/kg。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Ⅲ组体重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Ⅵ组体重、体长显著高于Ⅳ组(
P
<0.05),其他各组体重、体长、存活率差异不显著(
P
>0.05)。2)各组之间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肺脏指数差异均不显著(
P
>0.05)。3)Ⅱ、Ⅲ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Ⅲ组肝脏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Ⅵ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Ⅴ组(
P
<0.05),Ⅵ组肝脏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Ⅳ组(
P
<0.05)。Ⅳ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
P
<0.05)。4)Ⅲ组血清铜蓝蛋白(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
P
<0.05或
P
<0.01),Ⅴ、Ⅵ组血清CP活性显著高于Ⅳ组(
P
<0.05),Ⅳ、Ⅴ组血清CP活性分别显著高于Ⅰ、Ⅱ组(
P
<0.05)。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
P
<0.01),Ⅵ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Ⅳ组(
P
<0.05),Ⅳ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
P
<0.05)。5)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Ⅱ组(
P
<0.05),Ⅲ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
P
<0.05);Ⅵ组血清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Ⅳ组(
P
<0.05)。由此可见,适量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仔鼠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具有快速修复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硫酸铜。
Select
体外产气法评价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的饲用价值
Evaluation of Feeding Value of Chrysanthemum Meal, Grape Seed Meal,
Pleurotus eryngii
Waste Sticks and Bean Curd Residue by Gas Production Technique
in Vitro
涂远璐, 汤海江, 樊磊, 白云峰, 孟梅娟, 张凯, 高立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76-1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4种非常规饲料对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对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进行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并计算分级指数(GI),开展体外产气试验,记录累积产气量,测定体外干物质和纤维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推算饲料代谢能。结果显示:1)豆腐渣、菊花粕、杏鲍菇菌渣和葡萄籽粕的GI分别为39.39、30.12、29.71和14.38 MJ。2)4种饲料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豆腐渣(83.36%)、菊花粕(59.17%)、杏鲍菇菌渣(37.50%)和葡萄籽粕(29.94%)。3)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体外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以豆腐渣最高,均大于89%;菊花粕其次,均在44%以上;葡萄籽粕和杏鲍菇菌渣较低,均小于25%。4)4种饲料的代谢能由大到小依次为豆腐渣(8.28 MJ/kg)、菊花粕(6.49 MJ/kg)、杏鲍菇菌渣(4.25 MJ/kg)、葡萄籽粕(2.81 MJ/kg)。5)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值以菊花粕最高(3.61),豆腐渣最低(1.91)。由此可见,豆腐渣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营养价值也高;菊花粕在提供能量方面更有优势;杏鲍菇菌渣适宜进一步发酵以提高饲用价值;葡萄籽粕纤维含量高但利用率低,在饲粮中添加比例不宜过大。
Select
混合真菌发酵对玉米秸秆纤维素与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
Effects of Mixed Fungal Fermentation on Degradation Rate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of Corn Straw
张仲卿, 张爱忠, 姜宁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85-1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拟康宁木霉(
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和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为发酵菌种,研究混合发酵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测定菌种比例(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营养液添加量及发酵天数对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筛选出混合真菌发酵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最后采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分别建立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条件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比例1.0:4.1,接种量25.2%,营养液添加量72.2%,发酵天数11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6.80%和28.87%。
Select
高产纤维分解酶黑曲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Mutagenesis Breeding and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of High Yield Fiber Decomposition Enzyme of
Aspergillus niger
朱玉霞, 张铁鹰, 高爱琴, 刘俊丽, 朱玉杰, 张志鹏, 廖朝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396-1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纤维分解酶黑曲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对黑曲霉X1诱变选育(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获得产纤维分解酶能力强的突变菌黑曲霉,并对其产酶发酵条件和水解秸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X1经紫外、硫酸二乙酯及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1株产酶能力高的突变菌黑曲霉X1U4-1;与原菌相比,突变菌滤纸酶活性提高了66.7%,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2.3%,木聚糖酶活性提高了3.8%,还原糖含量(12 h)提高了6.8%。黑曲霉X1U4-1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玉米芯:麸皮=3:7,接种量1.2 mL,硫酸铵浓度4%;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性达到0.77 U/g,纤维素酶活性达到93.80 U/g,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 383.18 U/g。本研究表明,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可有效改善黑曲霉产酶性能和水解秸秆能力。
Select
黄曲霉毒素B
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基于该抗体的黄曲霉毒素B
1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Immunologic Detection Method for Aflatoxin B
1
Based on Preparation of Aflatoxin B
1
Monoclonal Antibody
姚静静, 胡骁飞, 韩俊岭, 徐帆, 滕蔓, 邢云瑞, 孙亚宁, 邓瑞广, 张改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05-14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粮食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
1
(AFB
1
)含量,本试验制备了具有高灵敏度的AFB
1
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AFB
1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的建立。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制备AFB
1
完全抗原[AFB
1
-牛血清白蛋白(BSA)和AFB
1
-鸡卵白蛋白(OVA)],并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出能够分泌高灵敏度AFB
1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AFB
1
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基于制备的AFB
1
单克隆抗体,建立AFB
1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通过筛选,获得稳定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H1F5,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获得的AFB
1
单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5.12×10
5
,亲和力常数(K
a
)=6.72×10
7
L/mol,抗体亚型为免疫球蛋白G
2
(IgG
2
)。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得AFB
1
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
)为0.232 ng/mL,检测范围为0.014~1.92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014 ng/mL。同时,该AFB
1
单克隆抗体与黄曲霉毒素B
2
(AFB
2
)、黄曲霉毒素G
1
(AFG
1
)、黄曲霉毒素G
2
(AFG
2
)、黄曲霉毒素M
1
(AFM
1
)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0.21%、33.19%、31.96%、4.40%,与其他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由上述结果可知,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AFB
1
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该抗体建立了检测AFB
1
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为粮食与饲料中AFB
1
快速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Select
姜黄素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形态、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和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Effects of Curcumin and Inhibitors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s on Jejunal Mucosal Morphology, Permeability and mRNA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Weaned Piglets
荀文娟, 曹婷, 施力光, 侯冠彧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15-1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形态、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和炎性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健康早期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仔猪,于试验开始第1天分别腹腔注射2 mg/kg的姜黄素(B组)、p38 MAPK抑制剂(C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D组)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抑制剂(E组),之后隔日同一时间同一剂量注射,空白对照组(A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第2天接种大肠杆菌。试验期为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E组相比,B、C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
P
<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
P
<0.05);D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
P
<0.05)。2)B、C、D组血清内毒素、
D
-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E组(
P
<0.05),E组血清
D
-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3)与对照组和E组相比,B、C、D组空肠黏膜闭合小环蛋白-1(
ZO
-1)和咬合蛋白(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白细胞介素-1β(
IL
-1
β
)、白细胞介素-6(
IL
-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P
<0.05),白细胞介素-10(
IL
-10)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
P
<0.05),而E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结果提示,姜黄素、p38抑制剂和JNK抑制剂可改善大肠杆菌攻毒仔猪小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而ERK1/2抑制剂对肠黏膜屏障损伤无改善作用。
Select
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硫氰酸钠含量的风险监测
Risk Monitoring of Sodium Thiocyanate in Raw Milk in Inner Mongolia Area
王丽芳, 宋洁, 李秀萍, 张三粉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22-1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明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硫氰酸钠(SCN)的含量,为生鲜乳中SCN的限量规定提供数据参考。试验检测了内蒙古地区2013-2017年10个盟/市2 443批次生鲜乳中的SCN含量。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2013-2017年2 443批次生鲜乳中SC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检出范围在0~12.00 mg/kg,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在1.67~3.79 mg/kg,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2014年、2015年和2017年(
P
<0.05),2014年和2015年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2017年(
P
<0.05),2013-2017年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为2.75 mg/kg;SCN检出率在32.20%~99.09%,呈逐年下降趋势,SCN的平均检出率为78.14%。2)内蒙古地区10个盟/市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在1.79~5.81 mg/kg;锡林郭勒盟生鲜乳中SC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除乌兰察布市的其他盟/市(
P
<0.05);呼伦贝尔市生鲜乳中SCN含量检出的最大值最高,为12.00 mg/kg;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生鲜乳中SCN检出率最高,为100.00%。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SCN含量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存在外源添加的风险隐患,各盟/市生鲜乳中SCN含量不同。
Select
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率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Weaning Piglets
李方方, 杨晶晶, 张瑞阳, 朱宇旌, 蒋明征, 黄铁军, 何茂龙,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28-1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8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8日龄断奶大白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植物精油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
P
<0.05),显著降低料重比(
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钙、磷表观消化率(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降低了血清中胆囊收缩素、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含量,提高了血清中胃饥饿素含量,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动物的生长性能,促进了断奶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Select
木聚糖酶对肉鸡不同类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
Effects of Xylanase on Net Energy Value of Different Type of Diets for Broilers
班志彬, 闫晓刚, 张莹, 于维, 郎朝丽, 梁浩, 李立佳, 苏斯瑶, 杨华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34-1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使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探究木聚糖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类型(普通饲粮、玉米DDGS饲粮)和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0.2 g/kg)为2个主效应,共4个组。选用1日龄罗斯(ROSS)308雄性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分4期完成,每期31 d。每期测试1种饲粮,选用1日龄雄性雏鸡30只,1~20日龄在鸡舍内分栏饲养,1~14日龄饲喂商品基础饲粮,15日龄时换为试验饲粮一直到试验结束。21日龄称重后随机选择12只鸡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6个代谢室中,每个代谢室2只鸡,在代谢室中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共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肉鸡的呼吸熵(
P
<0.05),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0.05 ≤
P
<0.10),对能量利用无显著影响(
P
>0.05)。2)与普通饲粮相比,玉米DDGS饲粮可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耗氧量、呼吸熵、总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量(
P
<0.05),显著降低表观代谢能、净能及净能/表观代谢能(
P
<0.05)。3)木聚糖酶和饲粮类型的交互作用对肉鸡的代谢能摄入量和沉积能有显著影响(
P
<0.05)。本研究在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30%玉米DDGS饲粮中添加0.2 g/kg木聚糖酶对饲粮净能值无显著影响。
Select
低氮条件下饲粮能量水平对藏羊体外发酵特性及产气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etary Energy Level under Low Nitrogen Condition on
in Vitro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Production in Tibetan Sheep
王文基, 郭亚敏, 康婧鹏, 景小平, 许卫星, 龙瑞军, 尚占环, 周建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42-1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条件下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藏羊体外发酵特性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以消化能(DE)分别为7.37(低能,LE)、8.45(中低能,MLE)、9.54(中高能,MHE)和10.62 MJ/kg(高能,HE)且粗蛋白质含量(6.26%)相同的4种饲粮作为发酵底物,以6只自然放牧的藏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法培养72 h,并对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在发酵48和72 h时,HE组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在发酵4、8、12、24和72 h时,HE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在发酵各时间点,HE组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2)在发酵4、12和24 h时,HE组总产气量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在发酵4、8、12、24和48 h时,HE组甲烷产量均显著低于MHE、MLE和LE组(
P
<0.05)。3)在发酵各时间点,HE组氨态氮(NH
3
-N)浓度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4)在发酵8、12、24、48和72 h时,HE组pH均显著低于MHE、MLE和LE组(
P
<0.05)。在发酵各时间点,HE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在发酵各时间点,HE组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MHE、MLE和LE组(
P
<0.05)。综上所述,在低氮条件下,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藏羊体外发酵的营养物质降解率,增加TVFA浓度,降低甲烷排放;同时,这也说明了在冷季对藏羊补饲能量饲粮,可优化其瘤胃发酵特性,提高饲粮能量转化效率。
Select
口服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对昆明小鼠生长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Effects of Orally
Pichia anonmala
AR
2016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afety of
Kunming
Mice
马娅君, 卢昌文, 陈庆菊, 唐志如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52-14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对昆明小鼠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的安全性。试验1:选择2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占1/2。按每10 g体重最大灌胃容量0.2 mL进行7 d经口毒性试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试验组灌胃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发酵液(菌体浓度2×10
9
CFU/mL)。试验2: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占1/2。每10 g体重最大灌胃容量0.2 mL进行28 d经口毒性试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发酵液,菌体浓度分别为2×10
7
、2×10
8
、2×10
9
CFU/mL。结果表明:1)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7或28 d后,小鼠无明显中毒现象,未出现死亡,属"无毒"级(最大耐受剂量>20 000 mg/kg)。2)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7 d后,试验组小鼠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
P
<0.05);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28 d后,各剂量组小鼠ADFI显著提高(
P
<0.05)。3)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7 d后,试验组小鼠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
P
<0.05),血清肌酐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
P
<0.05);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28 d后,各组间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
P
>0.05)。4)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7 d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压积及淋巴细胞数量显著提高(
P
<0.05),试验组雄性小鼠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雄性小鼠(
P
<0.05),试验组雄性小鼠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组雌性小鼠(
P
<0.05),试验组雌性小鼠中性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雌性小鼠(
P
<0.05),试验组雌性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性小鼠(
P
<0.05);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28 d后,各组间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变化(
P
>0.05)。5)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7 d后,试验组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提高(
P
<0.05);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处理28 d后,高剂量组雌性小鼠血清INF-γ含量显著提高(
P
<0.05)。综上,异常毕赤酵母AR
2016
菌株对昆明小鼠无毒,具较高生物安全性,可提高昆明小鼠ADFI,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Select
天然富硒植物无花果叶中硒提取方法的研究
Study on Extraction Methods of Selenium in Fig Leaves as a Natural Selenium-Enriched Plant
李军德, 刘晓娟, 宋吉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31(3): 1463-1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19.0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天然富硒植物无花果叶中硒的提取方法。试验采用4种方法从无花果叶中提取硒,分别是混合酸消解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和磁力搅拌法,讨论每种方法的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将提取到的硒用灵敏度高的荧光光度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1)混合酸消解法提取硒的效果最好,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效果略次之,磁力搅拌法提取硒的效果最差。2)混合酸消解法4种不同的混合酸消解体系中,高氯酸-硫酸-硝酸(体积比1:1:3)组成的消解体系提取硒的效果最好,消解24 h提取硒的含量为0.13 μg/g。3)正交试验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用甲醇作为提取剂,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15 min,物料比1:1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硒的含量为0.12 μg/g。由此可知,不同方法提取无花果叶中硒的效果不同。混合酸消解法虽然提取硒的效果最好,但是该方法中用的强酸危险性大,试验周期长;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硒的效果仅略差于混合酸消解法,同时该方法可实时监控,操作简单安全,且试验耗时远远低于混合酸消解法。因此,建议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无花果叶中的硒。
新闻公告
更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有限公司
主 编:计成
副主编
:齐广海 汪以真 吴德 姚军虎
编辑部主任:赵广永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61/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67X
国内邮发代号:80-591
定价:150元/期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