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刘永辉, 华彦, 周锡红,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761-47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由于大肆捕杀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穿山甲成为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亟需开展迁地保护进行人工饲养和繁育,然后通过野外放归扩充和复壮野外种群。然而,由于营养不良和易感染疾病等问题,穿山甲在人工圈养的条件下很难长期生存。因此,通过合理搭配其饮食结构以实现穿山甲的健康可持续养殖并提高其抗病力,成为了圈养穿山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穿山甲在圈养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饲粮配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如何实现穿山甲饲粮营养平衡作一展望。
  • 白晨, 敖长金, 哈斯额尔敦, 赵亚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768-47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乳脂肪中的脂肪酸(FA)组成易受饲粮因素的调控,通过饲粮添加FA从而提高乳脂肪中FA的含量在生产中较为常见。饲粮中FA代谢至乳脂肪的过程受到较多因素影响,FA之间的组合效应是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FA之间的组合效应对牛奶乳脂合成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机制,旨在为奶牛乳脂合成的调控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 贺琴, 尚含乐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776-47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刺梨资源丰富,无论是刺梨果渣副产物还是刺梨提取物,都具有非常可观的饲用化前景。刺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糖和脂代谢、改善肠道健康等生理功能。本文主要围绕刺梨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初步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刺梨及刺梨提取物的饲用化研究提供参考。
  • 张鹏, 闫盛贤, ИPИHA ПABЛOBHA Короткова, 王家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785-47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柳属植物根、茎、叶中含有黄酮、多酚、多糖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合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在畜禽饲料及兽药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柳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从抑菌、抗氧化、抗炎等角度阐述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及潜在作用机理,为柳属植物的活性成分筛选及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柳属植物在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张卓, 蒋谦, 刘作华, 齐仁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793-48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以粪菌移植(FMT)为代表的外源性微生物移植技术作为非标准化治疗方案被广泛用于治疗人类肠道疾病。基于不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利用FMT干预或重建肠道菌群以解决与肠道微生物失调相关的畜禽生产、健康等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上开展的FMT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研究中FMT在重塑和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与差异之处,探讨了在猪上实施FMT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建立更标准、更安全的FMT技术体系及促进养猪生产上的FMT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 李茜茜, 王鑫鑫, 马文锋, 赵芙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02-48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聚木糖作为一种绿色功能性添加剂,可通过发挥肠道正常功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减少含氮有机物的排泄进而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可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分析了低聚木糖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氮代谢及粪便氨气释放、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肠道组织形态、免疫功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旨在为低聚木糖在肉鸡生产上的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童狄清, 钟晨, 高春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12-4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鸡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家禽高发性肠道疾病,给家禽生产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其主要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益生菌可通过提高宿主机体的肠道屏障、免疫功能和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等方式防御鸡坏死性肠炎。本文就鸡坏死性肠炎的致病机理及益生菌对其的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鸡坏死性肠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 晏琦, 赵国琦, OSMOND Datsomor, 林淼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21-4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茶副产物是指经过浸提生产茶饮料的残渣或生产成品茶弃去的残渣,其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丰富,在反刍动物营养、抗氧化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有极大利用价值。将茶副产物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可以缓解我国优质牧草原料短缺、人畜争粮的局面,并且很大程度上还能降低饲养成本。因此,本文总结了茶副产物的常规营养价值、主要活性物质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利用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将茶副产物利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安彦昊, 马学虎, 孙奕烁,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29-4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酮病作为围产期奶牛最为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严重损害奶牛健康、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其病因学的一些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某一特定生理时期内小分子量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可以为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本文就代谢组学在奶牛酮病生物标志物筛选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焦帅, 付域泽,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36-48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发展加速了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了解,扩大了新发现菌成为潜在益生菌的范围。第一代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主要作用是预防和保健。下一代益生菌(NGPs)是指目前还未被纳入饲料工业生产的,当给予足够的剂量时,能通过特定途径和调节特性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可预防和治疗机体代谢障碍或改善宿主健康功能的活性微生物。下一代益生菌主要的候选菌群有拟杆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产丁酸菌等。本文就下一代益生菌的候选菌群、作用机制、功能特性和安全评估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下一代益生菌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和调节宿主新陈代谢、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动物腹泻等方面的作用,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廖星, 陈炜, 刘有华, 王新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47-48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胡椒碱(PIP)是一种生物碱,存在于多种胡椒属植物中,因其具有促进其他生物分子利用率、调节氧化应激、改善糖脂代谢、调节免疫、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PIP目前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将PIP应用于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最终为畜禽优质健康养殖服务提供参考。
  • 林芷昕, 谢秋萍, 王长康, 高玉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57-4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N-乙酰半胱氨酸(NAC)存在于青葱、大蒜、韭菜、洋葱等葱属植物中,是半胱氨酸的乙酰化前体,可参与机体内谷胱甘肽的合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以及调节脂肪代谢等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AC在维护畜禽肠道健康、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本文综述了NAC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了NAC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旨在为NAC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
  • 张晗, 盛子阳, 赵新钢, 罗海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67-48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经过杂交育种进行染色体加倍重组而形成的新物种,其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生产性能好,同时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高、富含膳食纤维与限制性赖氨酸,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小黑麦的调制方法、营养特性以及小黑麦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小黑麦及其各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为指导和推广小黑麦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叶仕杰, 邓向飞, 江天瑞, 杨春蕾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76-4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持反刍动物消化道免疫和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瘤胃内环境稳态失调,如细菌内毒素等的释放增加会引发瘤胃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共轭亚油酸(CLA)在维持胃肠道免疫稳态方面的益处已在大量医学领域的研究中被证实。作为瘤胃天然代谢产物,CLA调控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从CLA对胃肠道组织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为出发点,总结了反刍动物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损伤的危害,以及CLA调控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可能生物学机制,为其在反刍动物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马学虎, 安彦昊, 窦文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83-48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酶Sirtuin家族成员,SIRT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肿瘤性疾病等炎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SIRT1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具体介绍了SIRT1及其相关下游转录因子肿瘤蛋白53(p53)、核因子-κB (NF-κB)、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等分子的调控机制以及SIRT1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 研究论文 RESEARCH PAPER
  • 杨刚, 李瑞, 冯淦熠, 向强, 田明洲, 蒋线吉, 刘小杰, 黄瑞林,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892-49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生长育肥猪木薯的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并基于木薯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建立生长育肥猪必需氨基酸SID的预测模型。选取健康、体重为(36.0±1.4) kg的"杜×长×大"瘘管猪22头,采用2个11×3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1种无氮饲粮和10种木薯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风干基础下,木薯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含量分别为0.09%~0.24%、0.01%~0.03%、0.05%~0.11%、0.04%~0.07%;10个不同来源木薯中,以产自广西玉林和广西来宾的木薯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生长育肥猪对木薯的AIDLys、AIDMet、AIDThr、AIDTrp分别为54.21%~87.96%、41.33%~84.95%、31.67%~73.14%、74.40%~91.12%,对木薯的SIDLys、SIDMet、SIDThr、SIDTrp分别为69.20%~95.53%、69.62%~97.81%、73.04%~95.44%、84.50%~96.20%。本试验建立了生长育肥猪对木薯SIDTrp、SIDArg、SIDLeu、SIDVal、SIDPhe的预测模型,涉及的关键预测因子包括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干物质(DM)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
  • 陈圣蕾, 林爱莲, 闫晓曦, 朱崇淼, 苏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04-49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乳酸菌发酵酸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36头30日龄初始体重为(9.83±0.07) kg的断奶公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酸奶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每日每头仔猪补饲3顿(07:00、12:00和17:00)酸奶,其中低剂量发酵酸奶组仔猪每顿40 mL,高剂量发酵酸奶组仔猪每顿80 mL。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第14天体重及第8~14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第1~7天平均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P=0.058);低剂量发酵酸奶组和高剂量发酵酸奶断奶仔猪第8~14天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第7天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14天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3天时,低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粪便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呈现增高的趋势(P=0.08)。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发酵酸奶组断奶仔猪粪便菌群中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和光冈菌属(Mitsuok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孪生球菌属(Gemella)、不可培养肉杆菌科(uncultured Carnobacteriaceae)、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Negativibacillus、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高剂量发酵酸奶组和低剂量发酵酸奶组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Paludico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uribaculum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发酵酸奶组独有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最多,其中[Eubacterium]oxidoreducens group和瘤胃球菌属gauvreauii群([Ruminococcus]gauvreauii group)为优势菌属。综上所述,补饲发酵酸奶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断奶后3 d粪便中柯林斯菌属和光冈菌属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韦荣氏球菌属和副萨特氏菌属等潜在致病菌的相对丰度以及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
  • 梅华迪, 李袁飞, 田琦, 李贞明, 容庭, 马现永, 田志梅, 崔艺燕, 余苗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19-49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厚朴酚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粪便主要微生物数量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7.91±0.00) kg]相近且健康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44头,按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和0.04%厚朴酚。试验期4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肌酐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Lactobacillus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数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pH (P<0.05),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中苯酚、对甲酚、粪臭素、腐胺、尸胺和总生物胺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中对甲酚、粪臭素、尸胺和总生物胺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可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调节机体代谢,同时调控微生物菌群结构,使后肠微生物偏向碳水化合物发酵模式。这提示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有利于促进宿主生长,并对仔猪的肠道健康发挥潜在的积极作用。
  • 殷成港, 高歌, 商谭, 李习龙, 蒋显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32-4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后生元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抗氧化能力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75头23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阉公猪,初始体重为(6.18±0.21)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阴性对照组(NC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和氧化锌的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氧化锌(第1~14天添加2 kg/t,第15~42天不添加),后生元组(PB组)饲喂基础饲粮+后生元(第1~14天添加4 kg/t,第15~42天添加2 kg/t)。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 PC组的第28天体重显著低于NC组和PB组(P<0.05),第15~28天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低于NC组和PB组(P<0.01)。PC组和PB组的第1~14天腹泻率极显著低于NC组(P<0.01)。2)第14天和第42天,PC组和PB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NC组(P<0.01),PB组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NC组(P<0.05或P<0.01),PB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极显著高于NC组(P<0.01)。3) PC组和PB组的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NC组(P<0.01),PC组和PB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5)。4) NC组和PB组的粪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PC组(P<0.01),PC组的粪便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NC组和PC组(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后生元能够降低保育前期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丰富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维持有益菌的数量。
  • 雷铭康, 李润林, 李盼盼, 吴佳庆, 汪晶,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44-49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迷迭香酸(RA)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攻毒断奶仔猪结肠菌群组成、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选取18头体重为(6.91±1.02) kg的健康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攻毒组(K88组)和迷迭香酸组(RA组),每组6头仔猪。CON组和K88组每天饲喂基础饲粮,RA组每天饲喂含RA的试验饲粮(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mg/kg RA)。试验第19~20天,K88组、RA组仔猪每天灌喂4 mL浓度为109 CFU/mL的ETEC K88重悬液攻毒,对照组仔猪则每天灌喂同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所有仔猪在试验第22天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K88组断奶仔猪腹泻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2)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3)与CON组相比,K88组断奶仔猪结肠菌群Chao1和ACE指数显著降低(P<0.05)。4)在门水平上,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菌群中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粪球菌属3(Coprococcus_3)、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脱硫弧菌属(Desulffovibrio)、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5)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6)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黏膜中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7)与K88组相比,RA组断奶仔猪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L-10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并且结肠黏膜中Toll样受体(TLR)-2(P<0.01)、TLR-4(P<0.01)、TLR-5(P<0.05)、核因子-κB (NF-κB)(P<0.0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综上可知,饲粮添加RA可以改善ETEC K88攻毒断奶仔猪的结肠形态结构,调节结肠菌群组成,提高结肠食糜中细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结肠屏障功能,缓解ETEC K88攻毒引起的结肠炎症反应,缓解断奶仔猪腹泻,维持肠道健康。
  • 郭衍新, 汪德华, 黄世猛, 杨博文, 李森, 李澜, 赵丽红, 张建云, 计成, 马秋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59-49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花椒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50周龄"京粉1号"蛋鸡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5%花椒粉的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蛋壳颜色有提高趋势(P=0.08),蛋壳强度有降低趋势(P=0.08)。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球比显著提高(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有降低趋势(P=0.09)。3)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试验组蛋鸡盲肠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值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试验组蛋鸡盲肠菌群中未分类拟杆菌目(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和Romboutsia相对丰度升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与对照组富集的Hydrogenoanaerobacterium、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未分类互营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f_Syntrophomonadaceae)、Methylobacterium-MethylorubrumElusimicrobium和厌氧螺菌属(Anaerobiospirillum)这些致病菌相比,试验组富集了norank_f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norank_f_norank_o_Saccharimonadales、norank_f_Christensenellaceae、Family_ⅩⅢ_AD3011_group和Angelakisella这些有益菌群作为主要的差异优势菌群。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5%花椒粉能够改善蛋鸡盲肠菌群组成的多样性和结构,增强机体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和抗炎能力,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 张家图, 耿顺菊, 赵丽红, 张建云, 黄世猛, 马秋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69-49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含硫氨基酸(SAA)水平对育成期海兰灰蛋鸡生长发育及后续生长和产蛋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240只体重和胫骨长度相近的9周龄海兰灰商品代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SAA水平为0.54%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8%、0.16%和0.24%可消化蛋氨酸(等量替换各组沸石粉)的饲粮。各组饲粮SAA水平(实测值)分别为0.54%、0.62%、0.70%和0.78%。育成期试验期为7周(9~15周龄);后续的预产蛋期和产蛋高峰期各组采用相同饲粮,持续观察到33周龄末。结果表明:1)育成期饲粮不同SAA水平对海兰灰蛋鸡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0.62% SAA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10和12周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体重显著提高(P<0.05),且随着饲粮SAA水平的提高,蛋鸡体重呈线性提高(P<0.05);10周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胫骨长度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饲粮SAA水平的提高,蛋鸡胫骨长度呈线性增加(P<0.05)。3)20周龄,与对照组相比,0.62% SAA组后续产蛋期蛋鸡胫骨长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随着育成期饲粮SAA水平的提高,后续产蛋期蛋鸡胫骨长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22和29周龄,育成期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SAA对后续产蛋期海兰灰蛋鸡体重和胫骨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4)育成期饲粮不同SAA水平对21~33周龄海兰灰蛋鸡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育成期蛋鸡生长发育及后续产蛋性能,海兰灰商品代蛋鸡育成期饲粮SAA水平以0.62%~0.70%为宜。
  • 张波, 黄晨轩, 陈一凡, 白晶雨, 王德贺, 陈祥宇, 常冬梅, 张伟伟, 马国栋, 白宇宇, 刘银银, 陈辉, 籍颖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77-4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免疫功能、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288只38周龄的罗曼灰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预试期内所有鸡饲喂基础饲粮,正试期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8%和1.2%的桑叶提取物。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0.8%或1.2%的桑叶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0.8%或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0.8%或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以及回肠绒隐比(P<0.05);饲粮中添加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0.4%或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0.8%或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盲肠菌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0.4%或1.2%的桑叶提取物可显著升高盲肠菌群中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1.2%的桑叶提取物还可显著升高盲肠菌群中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可提高蛋鸡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添加0.8%桑叶提取物最为适宜。
  • 叶晓梦, 宋明强, 孙晓晓, 王钰明, 解竞静, 萨仁娜, 张虎, 赵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4988-49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由此是否引起了对饲粮表观代谢能(AME)测定的差异。试验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考察饲粮CP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7日龄体重为区组,饲粮设置2个CP水平,即高CP水平(HP)饲粮(8~21日龄饲粮CP水平为22.57%,22~35日龄饲粮CP水平为20.65%)和低CP水平(LP)饲粮(8~21日龄饲粮CP水平为19.29%,22~35日龄饲粮CP水平为17.49%),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8~21日龄每个重复24只鸡,22~35日龄每个重复17只鸡。第2部分考察饲喂不同CP水平饲粮的肉鸡对排泄物中可消化养分及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鸡的来源设2个处理,即饲喂HP饲粮的肉鸡和饲喂LP饲粮的肉鸡;经肉鸡消化代谢的饲粮设2个处理,即HP饲粮(21~28日龄,CP水平为22.57%;35~42日龄,CP水平为20.65%)和LP饲粮(21~28日龄,CP水平为19.29%;35~42日龄,CP水平为17.49%),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21~28日龄每个重复4只鸡,35~42日龄每个重复2只鸡。结果表明:1)饲喂LP饲粮的肉鸡8~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饲喂HP饲粮的肉鸡(P<0.05),而2种CP水平饲粮饲喂的肉鸡22~35日龄ADG无显著差异(P>0.05)。2)肉鸡饲喂HP饲粮与饲喂LP饲粮相比,21日龄空肠液淀粉酶、糜蛋白酶和回肠液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5日龄回肠液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21~28日龄,饲喂HP饲粮肉鸡的每千克饲粮摄入量的排泄物酶水解物能值(EHGE/DMI)及每兆焦总能摄入量的排泄物酶水解物能值(EHGE/GEI)与饲喂LP饲粮肉鸡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不同CP水平饲粮的肉鸡对饲粮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能量表观代谢率(AME/GE)、氮校正能量表观代谢率(AMEn/GE)及CP代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虽然饲粮CP水平影响了肉鸡的ADG和消化液中部分消化酶的活性,但对生物学法测定的饲粮AME及CP代谢率无显著影响。
  • 周昭彬, 丁亚南, 白心亮, 宋泽和, 贺喜, 刘自逵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00-50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飞蓟素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质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88羽1日龄的快大型黄羽肉鸡母雏,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低剂量)、500(中剂量)和750 g/t (高剂量)水飞蓟素的饲粮。试验期56 d,其中1~28日龄为试验前期,29~56日龄为试验后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水飞蓟素可以显著提高黄羽肉鸡各阶段的末重、平均日增重以及前期平均日采食量(P<0.05),并显著降低各阶段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高剂量水飞蓟素能够显著降低黄羽肉鸡腹脂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水飞蓟素能够显著提高黄羽肉鸡28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剂量除外),显著降低28和56日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低、中剂量水飞蓟素能够显著降低黄羽肉鸡56日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水飞蓟素可以显著降低黄羽肉鸡28日龄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28日龄肝脏法尼酯X受体(FXR)、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和多药耐药蛋白2(MRP2)(低剂量除外) 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水飞蓟素能够显著提高黄羽肉鸡56日龄肝脏BSEPMRP2(低剂量除外) 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中、高剂量水飞蓟素能够显著降低56日龄肝脏CYP7A1 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低、高剂量水飞蓟素能显著提高56日龄肝脏FXR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水飞蓟素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胆汁酸合成和转运,改善脂质代谢,进而降低黄羽肉鸡腹脂率并提高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并提升肉鸡生长性能,其中以前期添加高剂量(750 g/t)、后期添加中剂量(500 g/t)为宜。
  • 吴利楠, 袁佳丽, 李海英, 马德英, 蒋腾, 张广杰, 张帅, 苏楠, 葛豪, 孙影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11-5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黄粉虫粉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良凤花肉公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3%、5%、7%和9%的黄粉虫粉替代基础饲粮中部分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1)1~28日龄时,3%、5%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7%和9%组(P<0.01);9%组28日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水平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水平组(P<0.01)。29~70日龄时,3%组70日龄末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水平组(P<0.05或P<0.01),5%组70日龄末重极显著高于7%组(P<0.01),显著高于9%组(P<0.05);3%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水平组(P<0.01),5%、9%组极显著高于7%组(P<0.01);7%组料重比显著高于3%和5%组(P<0.05)。1~70日龄时,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添加水平组(P<0.05或P<0.01),5%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和9%组(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水平组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3%和5%组腿肌的滴水损失率(24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9%组(P<0.05)。4)3%组肌肉中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亮氨酸(Leu)、苏氨酸(Thr)、络氨酸(Tyr)、精氨酸(Arg)含量及风味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组氨酸(His)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组肌肉中肉豆蔻酸(C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良凤花肉鸡饲粮中添加3%黄粉虫粉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肌肉的保水性能,增强肉鸡肌肉的营养价值、风味、鲜味等特性,降低肌肉中的不良风味水平,从而提高其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1~70日龄良凤花肉公鸡饲粮中黄粉虫粉的添加水平为3%。
  • 冯佩诗, 揭晓泸, 叶轩, 田勇, 卢立志, 王平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26-5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化黄腐酸(BFA)对仙居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盲肠微生物菌群和代谢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524日龄的健康仙居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和1 500 mg/kg BFA。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 BFA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一定的改善效果(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1 000和1500 mg/kg BFA能显著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1 000和1500 mg/kg BFA可显著提高空肠糜蛋白酶活性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 BFA可显著提高回肠糜蛋白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500 mg/kg BFA可显著提高回肠淀粉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500 mg/kg BFA可提高盲肠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Catenibacillus、蛋白胨链球菌科未知属(g_norank_f_Pept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UGG-002(Lachnospiraceae_UCG-002)的相对丰度,提高盲肠脂酰乙醇胺PE[14:1(9Z)/16:1(9Z)]、硫代硫酸盐和咖啡因水平。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FA可以改善仙居鸡的生产性能,降低血清TNF-α含量,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且以添加1 500 mg/kg的BFA效果较佳,其促生长和抗炎作用可能与短链脂肪酸产生有关的罕见小球菌属、Catenibacillus和毛螺菌科-UGG-002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关。
  • 常强强, 郭彦, 孙天原, 刘晓霞, 李亚莉, 张蒙, 杨玉, 王旭贞, 郝松华, 赵雅丽, 杨子森, 张俊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39-5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对贵妃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和蛋黄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在蛋黄中富集量的影响,以开发CLA强化的贵妃鸡鸡蛋。试验选用63周龄健康的贵妃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大豆油;CLA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喂基础上添加1%、2%、3%和4% CLA的饲粮,并分别以相应的CLA添加量等量替换大豆油。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CLA组和4% CLA组贵妃鸡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4% CLA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1% CLA组、2% CLA组和3% CLA组料蛋比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CLA有提高贵妃鸡蛋壳强度的趋势(P=0.060)。3)与对照组相比,2% CLA组、3% CLA组和4% CLA组贵妃鸡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CLA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 CLA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各CLA组贵妃鸡蛋黄总胆固醇(T-CH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1% CLA组贵妃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4% CL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各CLA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 CLA组和3% CLA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2% CLA组、3% CLA组和4% CLA组贵妃鸡蛋黄总超氧化物能力(T-AOC)以及SOD和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各CLA组蛋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蛋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5)与对照组相比,2% CLA组贵妃鸡蛋黄中CLA的富集量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3%和4% CLA对贵妃鸡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饲粮添加2% CLA可提高蛋壳强度,降低血清和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且在蛋黄中CLA的富集量最高,有利于生产CLA强化鸡蛋。
  • 宋文静, 宋琼莉, 陈小连, 刘林秀, 谭佳, 邹志恒, 魏立民, 熊平文, 张艳, 孙瑞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48-5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山香圆叶提取物(TFE)对夏季自然湿热条件下文昌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取同一饲养条件下生长至84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文昌鸡母鸡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不添加TFE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2%、0.04%、0.08% TF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d,整个饲养期舍内处于湿热环境(日均温度28.26~34.80℃,日均相对湿度67.00%~87.58%)。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TFE添加水平的增加,平均日增重(ADG)呈显著线性(P=0.004)和二次曲线(P=0.001)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料重比(F/G)呈下降趋势(0.05≤P<0.10)。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免疫球蛋白M (IgM)、胰岛素(INS)含量呈升高趋势(0.05≤P<0.10);随着饲粮TFE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呈显著线性(P=0.002)和二次曲线(P=0.006)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呈显著线性(P=0.004,P=0.005)和二次曲线(P=0.009,P=0.005)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4%和0.08% TFE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GLU)、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应激蛋白70(HSP70)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IL-10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3)随着饲粮TFE添加水平增加,脾脏指数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43)。4)0.04%和0.08% TFE组空肠绒毛高(VH)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随着饲粮TFE添加水平的增加,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线性(P=0.016)和二次曲线(P=0.011)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0.05≤P<0.10)。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4%和0.08% TFE显著降低了盲肠梭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相对丰度(P<0.05);添加0.08% TFE显著提高了盲肠厚壁菌门和乳酸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TFE可提高文昌鸡的生长性能,增强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改善肠道黏膜形态,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夏季湿热对机体的炎症损伤。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回归模型分析,文昌鸡饲粮中TFE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67%。
  • 李闯, 黄璇, 张旭, 邓萍, 戴求仲, 蒋桂韬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63-5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7~35日龄临武鸭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00只7日龄体况健康的临武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不额外补充硒源;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0.30和0.40 mg/kg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以硒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7~35日龄临武鸭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2)Ⅴ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0.05)。Ⅴ组血清硒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Ⅴ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7~35日龄临武鸭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不良影响,但可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含量,并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7~35日龄临武鸭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适宜添加水平为0.40 mg/kg (以硒计)。
  • 申宇, 杨华, 樊倩, 许旖旎, 肖英平, 孙杨赢, 吕文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72-5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番鸭70只,饲养70 d,分别在番鸭1、3、7、14、28、42和7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屠宰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中真菌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3~7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Gibberella)、念球菌属(Candida)和小戴维霉属(Davidiella)为优势菌属,14~28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和念球菌属为优势菌属,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以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毛芽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和赤霉菌属为优势菌。42~70日龄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比1~28日龄多。综上所述,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丰富多样,这为番鸭肠道真菌菌群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徐学安, 杨海明, 孙庆雨, 郁钧, 杨芷, 范中军,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84-50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9日龄江南白鹅公鹅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重复,每个重复8只。4组分别饲喂直/支链淀粉比分别为0.12(A组)、0.23(B组)、0.34(C组)和0.45(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1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仔鹅70日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C组和D组的腹脂率、皮脂率显著低于A组(P<0.05)。2) C组和D组的胸肌肌间脂肪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D组的胸肌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 B组、C组和D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和D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和D组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对29~70日龄仔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调控仔鹅脂质代谢,从而影响仔鹅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 户林其, 沈宜钊, 李妍, 王美美, 张海博, 郭刚, 申跃宇, 李建国, 高艳霞, 李素霞, 王颖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094-5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棕榈酸与油酸的比例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奶牛饲粮中脂肪酸组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胎次[(2.39±0.20)胎]、体重[(668.3±20.1) kg]、体况评分(3.29±0.06)、产奶量[(47.9±1.6) kg]和泌乳天数[(63.5±2.6) d]接近的健康泌乳早期经产荷斯坦奶牛7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4头。配制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一致,而所添加的脂肪粉中棕榈酸和油酸的比例分别为90.9 ∶ 9.1(A组)、79.5 ∶ 20.5(B组)、72.7 ∶ 27.3(C组)的3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棕榈酸与油酸的比例对瘤胃液pH、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乙酸和丙酸摩尔比例以及乙丙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饲粮中油酸比例的增加,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线性提高的趋势(P=0.09),而丁酸摩尔比例则线性降低(P<0.01)。2)各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和C组的Chao1和ACE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5)。3)在门水平上,随饲粮中油酸比例的增加,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09),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则线性降低(P<0.01)。在属水平上,不同处理对属水平上菌群组成的影响较小,仅琥珀酸弧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随饲粮中油酸比例的增加线性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棕榈酸与油酸的比例为72.7 ∶ 27.3时,可降低泌乳早期奶牛瘤胃菌群的丰富度,虽然对瘤胃液中乙酸、丙酸摩尔比例无较大影响,但可降低丁酸摩尔比例和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
  • 张亚伟, 陶薪燕, 张月娇, 王月红,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07-5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适用于肠道厌氧真菌扩增子测序数据的处理流程,并比较肉牛瘤胃和直肠中厌氧真菌区系结构差异。6头具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牛饲喂相同的试验饲粮15 d后,于次日晨饲前分别经瘤胃瘘管和直肠采集肠道内容物样品,提取全基因组DNA后进行内转录间隔区1(ITS1)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直肠粪便中厌氧真菌费氏系统发育学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瘤胃内容物(P<0.05),但采样位点对其他alpha多样性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beta多样性的组间差异分析表明厌氧真菌群落结构在肉牛瘤胃和直肠内容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群差异丰度分析表明,相较于瘤胃内容物,直肠粪便中盲肠真菌属(Caecomyces)和未归类真菌(unclassified fungi)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厌氧真菌群落在肉牛瘤胃和直肠之间产生了生态位分化,这可能是由盲肠真菌属等单中心厌氧真菌导致的。
  • 冯星, 贺绍君, 刘德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16-5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对皖东黄牛体重、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肉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各组试验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头牛分别单独补饲10和20 g的富硒酵母。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肉牛体重,在第15、30、45天颈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各组间终末体重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全血中白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在第15、30天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Ⅰ组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在第15天相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在第30天相比试验Ⅱ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第15天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全血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在第15、45天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在第15、30、45天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血清尿素含量在第30天与对照组、试验Ⅰ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第15、30、45天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15、30天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在第15天血清羟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Ⅱ组在第30天血清羟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在第30、45天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夏季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对肉牛体重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皖东黄牛的血中免疫细胞数量,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显著增强了血清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维持机体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健康状态,适当剂量的富硒酵母可作为夏季饲粮添加剂维持肉牛健康状态。
  • 柏琴, 张翔飞, 罗晓林, 官久强, 安添午, 赵洪文, 李华德, 周建旭, 朱友军, 谢荣清,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26-5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生长发育、激素分泌、肌肉品质及肌内脂肪(IMF)沉积规律。于同一牧场内选取不同年龄段(0.5、1.5、2.5、3.5、4.5岁)健康麦洼公牦牛各6头,采集晨牧前颈静脉血液,统一屠宰采集牦牛背最长肌肌肉样本。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体重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在2.5、3.5和4.5岁显著高于0.5岁(P<0.05),血清胆固醇(CHO)含量呈现类似趋势。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INS)水平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瘦素素(LEP)水平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高血糖素(GLN)和抵抗素(RETN)水平显著低于1.5岁牦牛(P<0.05);2.5、3.5和4.5岁牦牛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低于0.5和1.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剪切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0.5和1.5岁牦牛显著低于4.5岁牦牛(P<0.05)。牦牛肌肉IMF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5岁牦牛显著高于0.5、1.5和2.5岁牦牛(P<0.05)。肌肉脂肪合成代谢关键酶中,1.5、2.5、3.5和4.5岁牦牛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高于0.5岁牦牛(P<0.05),3.5和4.5岁牦牛甘油三酯合成酶-1(DGAT-1)活性显著高于0.5和1.5岁牦牛(P<0.05),4.5岁牦牛脂蛋白脂酶(LPL)显著高于0.5、1.5岁牦牛(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与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活性在各年龄段牦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脂肪分解代谢关键酶中,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总体呈现降低趋势,1.5岁牦牛显著高于3.5岁牦牛(P<0.05),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机体通过能量代谢相关激素和脂肪代谢关键酶的调控,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沉积IMF,至3.5~4.5岁时达到IMF沉积旺盛期。
  • 贾战, 杨东, 王文义, 屠焰, 刁其玉, 马涛, 成述儒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36-5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例(NFC/NDF)对山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的二郎山白绒山羊公羊72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羊只按体重范围分为3个组:A组(5~10 kg)、B组(10~15 kg)、C组(15~20 kg),每个体重范围24只,同一个体重范围内的每8只羊单栏饲养并分别饲喂NFC/NDF为0.78(精粗比为45 ∶ 55,Ⅰ组)、0.87(精粗比为52 ∶ 48,Ⅱ组)、0.96(精粗比为60 ∶ 40,Ⅲ组)的全混合日粮(TMR)。结果显示:NFC/NDF方面,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饲料转化效率最低。体重范围方面,A组DMI和ADG显著低于B组、C组(P<0.05)。NFC/NDF方面,Ⅲ组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DM和OM表观消化率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不同NFC/NDF以及体重范围对粗蛋白质(CP)、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其他2组相比,Ⅲ组毛利润提高了36.4%以上。从本试验结果看,二郎山白绒山羊育肥期饲喂NFC/NDF为0.95的TMR时,可有较好的育肥效果,且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 张城瑞, 于清源, 王季红, 孙雨坤, 宛涛, 余奕东,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46-5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育肥山羊生长性能和直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2.00±2.09) kg]相近且健康的6月龄阿尔巴斯山羊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精粗比=65:35),丁酸梭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108 CFU/kg丁酸梭菌(活菌数≥1.0×109 CFU/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育肥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丁酸梭菌后显著增加血浆中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P<0.05);对于血浆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以及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丁酸梭菌的育肥山羊直肠中克里斯滕森菌科_R-7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瘤胃菌科_UCG-014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直肠中梭菌属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0.05<P<0.10),而弯曲杆菌属相对丰度呈升高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高精料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提高山羊血浆中GLU和HDL的含量,并可通过上调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直肠微生物区系结构,但对育肥山羊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 黄丽琴, 闫景彩, 袁振中, 李松桥, 唐晶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56-5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共发酵料对浏阳黑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为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共发酵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27只体重为(15.53±2.22) kg的浏阳黑山羊,根据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母1公共3只羊;各组饲粮分别为65%混合精料+35%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共发酵料(Ⅰ组)、65%混合精料+35%全株水稻青贮料(Ⅱ组)、65%混合精料+35%全株玉米青贮料(Ⅲ组)。其中,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共发酵料中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的比例为83:17(干物质基础)。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山羊干物质采食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平均日增重最高,为121.11 g/d,较Ⅱ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58.62%(P<0.05)和18.33%(P>0.05);Ⅰ组料重比最低,为5.20,较Ⅱ组和Ⅲ组分别降低了27.07%(P<0.05)和12.01%(P>0.05);Ⅰ组总能和钙的摄入量最高,分别为10 425.33 kJ/d和7.37 g/d,显著高于Ⅱ组(P<0.05)。2)Ⅰ组总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3)Ⅰ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4)Ⅰ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全株水稻青贮相比,全株水稻与平菇菌糠共发酵料可提高浏阳黑山羊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同时还可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 唐炜轩, 赵琛, 贾淼, 李燕, 刘淑甜, 李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68-5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EOs)对肉羊甲烷(CH4)产量及瘤胃产甲烷菌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用体重为(64.45±8.56) kg的6只健康杜寒F1代杂交成年瘘管羊,随机分配到3个组[不添加EOs的对照组、添加500 mg/(头·d)桉叶油的桉叶油组和添加500 mg/(头·d)茴香油的茴香油组]中,每组2只,共进行3期试验,每期22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8 d。试验期间采用呼吸测热室测定肉羊CH4产量,试验期结束时取瘤胃食糜,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肉羊瘤胃微生物数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产甲烷菌区系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桉叶油对肉羊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茴香油有使肉羊CH4产量降低的趋势(P=0.08)。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桉叶油或茴香油对肉羊瘤胃中总细菌、总真菌、总原虫和总产甲烷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桉叶油显著降低了瘤胃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和未分类的甲烷短杆菌属(unclassified Methanobrev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极显著增加了Methanobrevibacter euryarchaeote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添加茴香油显著降低了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unclassified MethanobrevibacterMethanobrevibacter euryarchaeote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肉羊饲粮中添加500 mg/(头·d)桉叶油或茴香油对肉羊瘤胃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了瘤胃产甲烷菌区系,其中茴香油对CH4产量数值上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其降低了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的数量。
  • 张晗, 刘贵波, 马亦珩, 王炳, 罗海玲, 范玥, 黄岳川, 赵新钢, 宛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80-5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比例饲用小黑麦青贮对湖羊血浆指标、瘤胃形态及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20.37±1.93) kg]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羊,每只羊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10%(T1组)、20%(T2组)和30%(T3组)的饲用小黑麦青贮替换部分粗饲料(玉米青贮和花生秧)。4组饲粮等能等氮,精粗比为70 ∶ 30。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 T2组湖羊血浆β-羟丁酸(BHB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1组(P<0.05),T3组血浆BHBA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T2组和T3组血浆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血浆肌酐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T2组湖羊血浆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3)各组湖羊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肌层厚度、黏膜层厚度和固有层厚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 T3组湖羊瘤胃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T3组瘤胃丙酸含量显著低于T1组(P<0.05),乙丙比值显著高于T1组(P<0.05);试验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育肥湖羊羔羊饲粮中添加饲用小黑麦青贮对其血浆指标以及瘤胃形态无不良影响,其中10%添加比例能改善湖羊瘤胃发酵性能,建议在肉羊生产上饲用小黑麦青贮指导添加比例为10%。
  • 白天天, 崔浩然, 赵林波, 王彦, 郭雪峰, 周小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190-52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复合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24只体重为(32.7±4.7) kg、安装瘘管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K组(添加10 mL发酵液)、S组(添加10 mL 1×1010 CFU/mL屎肠球菌发酵液)、K组(添加10 mL 1×1010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和F组(添加5 mL 1×1010 CFU/mL屎肠球菌发酵液+5 mL 1×1010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分为2期:第1~30天为Ⅰ期和第31~60天为Ⅱ期,分别于第1~3天和第31~33天进行瘤胃发酵试验,于第5~12天和第35~42天进行养分表观消化率测定,于第30天和第60天进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测定。结果表明:1)Ⅰ期时,S组和K组的平均日增重(ADG)高于CK组(P>0.05),F组料重比(F/G)为最高;Ⅱ期时,S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K组(P<0.05),K组的ADG高于CK组(P>0.05),S组F/G为最高。2)Ⅰ期时,各试验组各时间点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与CK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期6 h时,K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S组和F组(P<0.05),但与CK组差异不显著(P>0.05),K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S组(P<0.05),K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Ⅱ期0 h时,F组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Ⅱ期时,S组的未分类菌属-F082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组(P<0.05),CK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K组和F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60 d屎肠球菌可以提高绵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调节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菌门或菌属的相对丰度,效果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可作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绿色养殖中。
  • 郭广振, 陈佳怡, 彭苏, 邱晓媛, 牛志力, 吴卓明, 兰瑞霞, 高振华, 赵志辉, 尹福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06-5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代乳粉添加岩藻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通透性、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只平均体重为(7.32±0.37) kg的30日龄健康川中黑山羊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Ⅰ组(对照组)饲喂不含岩藻多糖的代乳粉,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在代乳粉中添加0.1%、0.3%和0.6%的岩藻多糖。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Ⅲ组和Ⅳ组羔羊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间血清内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Ⅲ组羔羊小肠各肠段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以及肌层和黏膜厚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小肠隐窝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Ⅲ组和Ⅳ组羔羊空肠α-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空肠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随着代乳粉中岩藻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羔羊小肠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小肠丙二醛(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趋势。Ⅲ组和Ⅳ组羔羊十二指肠、空肠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空肠T-AOC、CA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十二指肠、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Ⅲ组和Ⅳ组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岩藻多糖添加组小肠各肠段(Ⅱ组回肠除外) MD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代乳粉中添加岩藻多糖能有效降低断奶羔羊血清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提高小肠黏膜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及V/C,并提高空肠α-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以及小肠抗氧化能力,改善小肠肠道屏障结构与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羔羊的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代乳粉中岩藻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 史晨迪, 赵晓雅, 田沛知, 陈佳欣, 段春辉, 张英杰, 刘月琴, 纪守坤, 严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19-5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期内不同饲粮对羔羊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4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5日龄湖羊羔羊(公母各占1/2),所有羔羊在45~59日龄随母哺乳,并补饲羔羊精料补充料,在52日龄时,将公母羔羊分别按体重(15.58±2.45) kg随机分为3组,然后公母进行随机配对,每组共16个重复,公羔8只,母羔8只。在60~75日龄,试验1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精料补充料,试验2组在60日龄断奶,并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3组在60日龄断奶,并饲喂50% TMR+50%羔羊精料补充料。羔羊59日龄记为试验第0天。试验期23 d。所有羔羊在试验第-7(52日龄)、0、7、15天于晨饲前称重,并记录每天采食量;在试验第0、3、9和15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羔羊在试验第-7、3、9、15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0~7天,试验1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比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87.93%(P<0.05);试验3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比试验1组显著提高了17.03%(P<0.05);试验1、3组粗蛋白质(CP)采食量分别较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24.95%、33.06%(P<0.05);试验1、2组总能(GE)采食量分别较试验3组显著降低了16.46%、14.62%(P<0.05);试验2、3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1组羔羊料重比分别较试验2、3组显著降低了47.72%、30.21%(P<0.05),试验3组羔羊较试验2组显著降低了25.09%(P<0.05)。在试验第8~15天,试验1、3组羔羊ADG分别比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61.67%、88.34%(P<0.05);试验3组羔羊DMI较试验1、2组分别显著提高了25.34%、30.68%(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CP采食量显著降低了25.52%(P<0.05),试验3组CP采食量显著提高了12.56%(P<0.05),试验3组CP采食量较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51.24%(P<0.05);与试验3组相比,试验1、2组GE、粗脂肪(EE)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3组NDF、ADF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3组NDF、ADF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1、3组羔羊料重比分别较试验2组显著降低了35.59%、30.68%(P<0.05)。在试验第0~15天,试验2、3组羔羊腹泻率分别较试验1组提高了187.40%、87.40%。2)不同饲粮显著影响了羔羊E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P<0.05);断奶期内时间显著影响了羔羊DM、CP、EE、GE、NDF、ADF和钙(Ca)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与时间交互显著影响了羔羊NDF、ADF表观消化率(P<0.05)。3)不同饲粮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NH3-N)、丙酸、丁酸浓度和乙丙比(P<0.05)。断奶期内时间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丁酸浓度(P<0.05)。饲粮与时间交互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液pH和乙丙比(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羔羊断奶期内,不同饲粮会影响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饲喂50% TMR+50%羔羊精料补充料可显著提高羔羊生长性能。
  • 李海海, 张腱皓, 魏大为, 寇启芳, 张桂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34-52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肌内脂肪生成关键窗口期补饲维生素A对哺乳期滩羔羊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健康、胎次和体重[(46.83±1.30) kg]相近的经产滩羊母羊60只,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处理。分娩后选择出生日期、体重[(4.38±0.23) kg]相近的健康滩羔羊4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圈),每个重复5只羔羊。在正常哺乳的基础上,3组羔羊在1日龄和1月龄分别灌服0(CON组)、30 000(LVA组)和60 000 IU/只(HVA组)维生素A。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1) LVA组和HVA组羔羊断奶重显著提高(P<0.05);2) LVA组和HVA组血清视黄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HVA组血清视黄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 LVA组背最长肌锌指蛋白423(ZFP42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HVA组背最长肌ZFP42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 LVA组和HVA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5) LVA组和HVA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LV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维生素A能够提高哺乳期滩羔羊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提高背最长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并对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添加量为30 000 IU。
  • 李艳, 左立康, 罗康, 刘桂芹, 王长法, 马青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44-5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德州驴(三粉驴和乌头驴)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随机选择3~5岁、体重260~300 kg健康空怀三粉驴母驴和乌头驴母驴各6头,颈静脉采集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生化指标;无菌采集直肠内容物,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并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关联分析和表型预测。结果表明:1)三粉驴血浆中总胆固醇(TC)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乌头驴(P<0.05),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低于乌头驴(P<0.05)。2)α多样性结果显示,三粉驴直肠内容物菌群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低于乌头驴(P<0.01);β多样性结果显示,三粉驴和乌头驴直肠内容物菌群整体结构之间区分明显,组内样品聚类程度较高。3)三粉驴和乌头驴直肠内容物微生物在门水平没有差异,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三粉驴直肠内容物毛螺菌科_XPB1014(Lachnospiraceae_XPB1014)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乌头驴(P<0.05),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乌头驴(P<0.05)。4)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evotella相对丰度与血浆中AST活性和T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LP活性和T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ascolarctobacterium相对丰度与血浆中T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Akkermansia相对丰度与血浆中ALP活性和T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ST活性和TG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achnospiraceae_XPB1014相对丰度与血浆中ALP活性和TC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AS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 BugBase表型预测结果显示,三粉驴直肠微生物群的潜在致病性显著低于乌头驴(P<0.05),而包含的可移动元件显著高于乌头驴(P<0.05)。由此可见,三粉驴和乌头驴血浆生化指标以及直肠菌群组成、相对丰度和功能预测都存在差异。从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构的角度分析,三粉驴在生产和抗病性能方面或更优于乌头驴。
  • 王德凤, 韩勇, 袁超, 张乃锋, 崔凯, 杨洋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55-5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野生牧草资源科学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双赢,本研究采集了西南喀斯特山区有代表性的120种野生牧草,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并根据营养价值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14种野生豆科牧草粗蛋白质(CP)含量在9.93%~27.17%,粗脂肪(EE)、粗灰分(C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磷(P)含量分别在1.44%~10.38%、13.93%~38.03%、24.44%~66.68%、1.07%~2.64%、0.09%~0.85%;27种野生禾本科牧草CP、EE、CF、NDF、Ca、P含量分别在3.68%~22.70%、0.51%~5.18%、28.18%~47.50%、46.21%~77.87%、0.62%~2.66%、0.08%~0.40%,CP含量与CF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P含量呈正相关(P<0.01),二元相关方程为y=22.30-0.44x1+23.49x2(x1=CF含量,x2=P含量;r2=0.85);79种其他科野生牧草CP、EE、CF、NDF、Ca、P含量分别在4.40%~29.02%、0.56%~6.84%、11.74%~51.63%、20.60%~87.51%、0.25%~5.00%、0.06%~1.22%,CP含量与CF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P含量呈正相关(P<0.01),二元相关方程为y=21.45-0.36x1+7.17x2(x1=CF含量,x2=P含量;r2=0.72)。120种野生牧草CP含量与CF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P含量呈正相关(P<0.01),二元相关方程为y=21.86-0.36x1+8.06x2(x1=CF含量,x2=P含量;r2=0.62)。本研究得出,西南喀斯特山区14种豆科野生牧草中,优等以上牧草有6种,占42.86%;27种禾本科野生牧草中,优等以上牧草有9种,占34.62%;79种其他科野生牧草中,优等以上牧草有65种,占82.28%;120种野生牧草中,鸡树条、稀莶、葛藤、黄花槐、水花生、竹节草、木贼、冬青、蔊菜、多花木兰这10种野生牧草营养价值相似,与其他牧草距离较远。
  • 彭婧, 孙晓旭, 史海涛, 陈有军, 蔡晓蕊, 王茜, 柏雪,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70-5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牧草及其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对牧草育种及其营养价值开发非常重要。本试验旨在比较青藏高原老芒麦及其不同部位(茎、叶、穗)的营养价值,并探索其对应的分子结构信息。试验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和CNCPS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CP)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含量最高,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2)通过FTIR技术发现,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的蛋白质α-螺旋峰高及α-螺旋峰高/β-折叠峰高值均为最高;茎的总碳水化合物峰面积以及纤维素复合物峰面积和峰高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穗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面积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老芒麦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子结构光谱参数与其营养价值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老芒麦可以作为高原草食家畜良好的饲草来源,其叶片的营养价值较高,茎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FTIR技术具备快速评定老芒麦不同部位营养价值的潜力。
  • 樊雪莹, 成启明, 陈玉连, 李平, 龙见华, 李茂雅, 陈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83-5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储存方式和发酵时间对茅台酒糟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添加发酵剂的茅台酒糟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即青贮窖(J)、自制真空发酵(Z)、吨包发酵(D)和罐装发酵(G)进行发酵,分别在发酵7、14和30 d时取样,检测酒糟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储存方式对所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储存方式与发酵时间交互作用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储存方式和发酵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所有发酵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J处理和Z处理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D处理和G处理乳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由此可见,综合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建议茅台酒糟青贮窖发酵时间为7~14 d,自制真空发酵时间不超过7 d,吨包发酵时间为14~30 d,罐装发酵时间不超过30 d。
  • 王海瑞, 莫文艳, 赵红霞, 黄文, 郑春田, 曹俊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295-53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5.55±0.05) g的黄颡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20、200、2 000 mg/kg丁酸梭菌配制5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作G0、G1、G2、G3、G4,饲料中丁酸梭菌数量分别为0、4.8×106、4.5×107、5.1×108、3.6×109 CFU/kg,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G0组比较,G1、G2和G3组黄颡鱼的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却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1、G2、G3和G4组黄颡鱼的脏体比显著降低(P<0.05),G2、G3组黄颡鱼的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2) G3、G4组黄颡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G0组(P<0.05),G3组黄颡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G0组(P<0.05)。G1、G2和G3组黄颡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3)与G0组相比,G3组黄颡鱼血清的谷胱甘肽含量及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4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3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G3、G4组黄颡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G1、G2、G3和G4组黄颡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G0组(P<0.05)。4)与G0组相比,G2、G3和G4组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以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为评价标准,建议黄颡鱼饲料中丁酸梭菌的添加水平为200 mg/kg (5.1×108 CFU/kg)。
  • 李培佳, 侯冬强, 赵红霞, 陈冰, 彭凯, 黄文, 郑春田, 曹俊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04-53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 ♀×Channa argus ♂)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3个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0.60% Arg、0.03% NCG的3种试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 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添加0.03% 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存活率(P<0.05),添加0.60% Arg或0.03% 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各组间杂交鳢的全鱼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60% Arg或0.03% NCG对杂交鳢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肠道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03% 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肠道淀粉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60% 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 Arg显著增强了杂交鳢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5),添加0.03% NCG显著增强了杂交鳢血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60% Arg或0.03% NCG对杂交鳢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Arg能够通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杂交鳢生长性能,而添加NCG可能通过促进抗氧化能力提高杂交鳢成活率。
  • 罗君, 杨二军, 付伟杰, 黄建盛, 谢瑞涛, 陈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13-5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槲皮素-5'-磺酸钠(QS)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首先合成QS,经表征后,按照0(FM组)、0.80(QSL组)、1.60(QSM组)、3.20 mmol/kg (QSH组)的添加量分别加入基础饲料中,投喂体重为(10.10±0.02) 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56 d。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玻璃桶,每个玻璃桶放养25尾鱼。结果显示:1)与FM组相比,添加QS对杂交石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FM组相比,添加0.80、1.60 mmol/kg QS显著提高杂交石斑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添加3.20 mmol/kg显著提高杂交石斑鱼肝脏CAT活性(P<0.05)。3)相比FM组,3个添加QS组杂交石斑鱼肠道G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4)与FM组相比,QSL组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A (TNFRSF1A)、干扰素-γ(IFN-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7(MAP3K7)、MAP3K7结合蛋白3(TAB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QSM和QSH组肠道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NF-κBp65亚单位(NF-κBp65)和NF-κB抑制剂-α(IκB-α)、TAB3和MAP3K7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5)3个添加QS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显示,4组样本有明显聚类趋势,QSL和QSM组远离FM组。6)与FM组相比,QSL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QSM组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瘤胃球菌科_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5)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QS不能促进杂交石斑鱼生长,但可提高其肝脏抗氧化能力;QS通过增加肠道氧化应激、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激活肠道中NF-κB信号通路,诱导杂交石斑鱼的肠道炎症反应。
  • 孙飞, 吴燕玲, 蔡皓玮, 刘松涛, 李鑫, 房莹莹, 刘鹰, 韩蕊, 马贺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28-5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LED光谱环境对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幼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影响,将750尾许氏平鲉幼鱼[体质量为(38.80±0.43) g、体长为(10.20±0.17) cm]均分为5组,分别为红光组、黄光组、蓝光组、绿光组、白光组,置于不同LED光谱环境(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白光)下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光周期设定为12L ∶ 12D (由电子定时器进行控制),光照度均设定为(250±20) mW/m2,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幼鱼。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尾鱼进行肌肉样品采集,对各组试验鱼肌纤维形态、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蓝光组、绿光组及红光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黄光组和白光组(P<0.05)。2)白光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红光组和黄光组(P<0.05),与绿光组和蓝光组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各组肌肉粗灰分、水分、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光组>蓝光组>绿光组>黄光组>红光组。4)不同LED光谱环境下许氏平鲉幼鱼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非必需氨基酸(NEAA)8种、半必需氨基酸(HEAA)2种、必需氨基酸(EAA)7种;除甘氨酸(Gly)外,其余16种氨基酸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在5种LED光谱环境下均最高;黄光组许氏平鲉幼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光组次之;并且,黄光组和绿光组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较高。5)不同LED光谱环境下许氏平鲉幼鱼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相似,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且各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LED光谱环境对许氏平鲉幼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均产生了一定影响,与红光和黄光相比,蓝光、绿光及白光对许氏平鲉幼鱼的肌肉营养品质有所改善。
  • 杨乾龙, 吴炎, 张铁涛, 郭肖兰, 赵德辉, 崔学哲, 王凯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42-5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半胱氨酸水平对越冬期梅花鹿生长性能、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6只5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半胱氨酸水平为2.8 g/kg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半胱氨酸水平为4.8(Ⅱ组,基础饲粮+2.0 g/kg半胱氨酸)、6.8(Ⅲ组,基础饲粮+4.0 g/kg半胱氨酸)和10.8 g/kg (Ⅳ组,基础饲粮+8.0 g/kg半胱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和Ⅳ组半胱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丙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和Ⅳ组蛋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Ⅲ组和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Ⅰ组相比,Ⅱ组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清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半胱氨酸水平对越冬期梅花鹿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饲粮半胱氨酸水平4.8 g/kg时,可提高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氨基酸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王建东, 唐玉林, 王敏, 张宝锁, 杨富强, 高海慧, 于洋, 郭延生,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54-5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枸杞多糖干预免疫抑制雏鸡后对脾脏代谢的影响,分析脾脏差异代谢物及筛选生物标志物,为明确枸杞多糖拮抗雏鸡免疫抑制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120羽7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个组,即空白组(NC组)、环磷酰胺组(CY组)及枸杞多糖组(CYLbGp组),每组40羽,除NC组外,其余2组连续3 d按照80 mg/(kg·d)的剂量胸肌注射环磷酰胺溶液(以生理盐水为溶剂)进行造模,NC组胸肌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在CYLbGp组饮水中加入5 mg/(kg·d)枸杞多糖,持续30 d。在CYLbGp组给药结束后第1天,每组选取6只雏鸡采集脾脏,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Triple-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其脾脏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对3组脾脏代谢轮廓进行分析,采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单变量ROC曲线分析,筛选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3组脾脏代谢轮廓发生明显改变,14种差异代谢物被确认为生物标志物[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P<0.05],其中13种差异代谢物经枸杞多糖干预后含量显著下调(P<0.05),1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上调(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枸杞多糖拮抗雏鸡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脂质代谢功能紊乱、抗氧化应激和改善脾脏功能有关。
  • 吴永保, 唐静, 闻治国, 曹俊婷, 张博, 邢光楠, 谢明, 胡海峰, 崔德福, 侯水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64-5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蛋氨酸(Met)对HepG2细胞和鸭原代肝细胞生长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设置2个体外肝细胞试验,分别以HepG2细胞和鸭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Met培养基对HepG2细胞和鸭原代肝细胞的存活率、脂质沉积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Met浓度为0 μmol/L时HepG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Met浓度(P<0.05),培养基中Met浓度为0、6.25、12.5和25 μmol/L时鸭原代肝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显著100和200 μmol/L时(P<0.05),随着培养基Met浓度增加,25 μmol/L Met时HepG2细胞存活率达到平台,100 μmol/L Met时鸭原代肝细胞存活率达到平台。2)与200 μmol/L Met组相比,0、25 μmol/L Met组脂滴数量明显增加,单位细胞数目油红O的吸光度显著增加(P<0.05),且0、25 μmol/L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200 μmol/L Met组相比,0、25 μmol/L Met组HepG2细胞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二氢硫辛酸脱氢酶(DLD)和泛醌还原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Fe-S蛋白1(NDUFS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且0 μmol/L Met组NDUFS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4)与200 μmol/L Met组相比,0、25、100 μmol/L Met组鸭原代肝细胞中苹果酸脱氢酶(MDH)1、MDH2、DLD、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电子转移黄素蛋白α亚基(ETFA)、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ED)和NDUFS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且0、25 μmol/L Met组NDUFS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Met缺乏可导致HepG2细胞和鸭原代肝细胞生长受阻和脂质沉积增加,主要由于肝细胞中脂肪酸β-氧化、三羧酸循环、呼吸链电子传递和酮体生成等过程受阻,导致肝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 曹越, 李大彪, 孙梅, 母晓佳, 郝怡泓, 杨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74-5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为模型,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精氨酸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0.70 mmol/L精氨酸(DMEM培养基中精氨酸的浓度)为对照组,试验组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1.40、2.80、5.60和11.20 mmol/L,每组6个重复。采用MTT法检测BMECs的增殖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BMECs中精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BMECs中精氨酸代谢关键酶、酪蛋白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酪蛋白表达量及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当精氨酸的浓度为2.80 mmol/L时,BMECs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当精氨酸的浓度为2.80和5.60 mmol/L时,BMECs中鸟氨酸脱羧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2)2.80 mmol/L精氨酸组BMECs中αs1-酪蛋白、к-酪蛋白、蛋白激酶B、mTOR、核糖体p70s6激酶和真核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40和2.80 mmol/L精氨酸组BMECs中αs1-酪蛋白表达量和S6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4)2.80和5.60 mmol/L精氨酸组BMECs中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当精氨酸的浓度为2.80 mmol/L时,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
  • 黄国文, 张若凡, 叶艳新, 李轩, 朱伟云, 余凯凡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84-5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琥珀酸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感染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选取40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琥珀酸组(SUC组)、大肠杆菌组(ETEC组)和琥珀酸+大肠杆菌组(SUC+ETEC组)。4组小鼠均饮用去离子水,SUC组和SUC+ETEC组小鼠在饮水中添加20 mmol/L的琥珀酸。试验第4天,ETEC组和SUC+ETEC组每天灌胃浓度1×1010 CFU/mL的ETEC K88菌液0.2 mL,持续3 d,恢复1 d。适应期7 d,试验期8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ETEC组造模后体重显著降低(P<0.05);与ETEC组相比,SUC+ETEC组造模后体重以及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2)与NC组相比,ETEC组血浆和空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ETEC组相比,SUC+ETEC组血浆中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TNF-α和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IL-10浓度显著升高(P<0.05)。3)与NC组相比,ETEC组血浆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ETEC组相比,SUC+ETEC组血浆中内毒素和D-LA浓度显著降低(P<0.05)。4)与NC组相比,ETEC组空肠中密封蛋白-1(Claudin-1)和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ETEC组相比,SUC+ETEC组空肠中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饮水添加琥珀酸可增强小鼠空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肠道通透性,调节炎症因子分泌,缓解ETEC K88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
  • 蒯云逸, 蒋和浩, 红雷, 徐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393-5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岩藻多糖对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选取2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n=10)、氧化应激组(n=9)以及岩藻多糖与氧化应激联合处理组(n=9)。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饲喂基础饲粮,岩藻多糖与氧化应激联合处理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岩藻多糖的饲粮。试验期20 d。于试验的第12天,氧化应激组和岩藻多糖与氧化应激联合处理组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 BW的Diquat,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之后继续饲喂8 d后采集大鼠血液和肾脏组织样品。结果表明:饲喂岩藻多糖能够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清尿素氮(P=0.061)和肌酐(P<0.05)以及肾脏丙二醛(P=0.052)含量的升高,并逆转由氧化应激诱导的肾脏过氧化氢酶(CAT)(P=0.064)、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P<0.05)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P<0.01)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提高肾脏CAT (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68)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P=0.085)的活性。此外,饲喂岩藻多糖下调了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肾脏白细胞介素-1(IL-1)(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79)、核转录因子-κB (NF-κB)(P<0.05)、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P<0.0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P<0.01)、凋亡相关因子(Fas)(P<0.01)和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P=0.064)基因表达的上升,并上调了肾脏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基因表达及Bcl-2与Bax基因表达的比值(P<0.01)。总体而言,岩藻多糖能够通过其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活性缓解大鼠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
  • 徐淼, 付美业, 景寒松, 杨桂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404-54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以探索大豆寡糖的理化特性,为生产上合理利用大豆寡糖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随机选取5种市售大豆寡糖,分别来自河南省(大豆寡糖Ⅰ和大豆寡糖Ⅱ)、陕西省(大豆寡糖Ⅲ和大豆寡糖Ⅳ)和广东省(大豆寡糖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形态特征;采用蒽酮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糖和功能组分含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分子结构差异。结果表明:1)大豆寡糖Ⅰ和大豆寡糖Ⅱ呈球体、颗粒较小、表面光滑,大豆寡糖Ⅲ、大豆寡糖Ⅳ和大豆寡糖Ⅴ呈棱角尖锐的多面体、体积较大、表面粗糙有褶皱。2)大豆寡糖Ⅰ~Ⅴ中的总糖含量分别为66.50%、82.75%、75.73%、65.54%和70.39%。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含量分别为:大豆寡糖Ⅰ,66.98、100.75和549.79 mg/g;大豆寡糖Ⅱ,61.82、114.29和509.02 mg/g;大豆寡糖Ⅲ,70.12、84.70和559.70 mg/g;大豆寡糖Ⅳ,60.36、109.98和520.51 mg/g;大豆寡糖Ⅴ,77.24、84.56和641.44 mg/g。3)大豆寡糖Ⅱ在波数为860、928和1 151 cm-1位置的光谱吸收峰面积极显著低于其余大豆寡糖(P<0.01);大豆寡糖Ⅲ在波数为860、928、1 024和1 151 cm-1位置的光谱吸收峰面积均高于其余大豆寡糖,即大豆寡糖Ⅲ中所含C—O—C、C—H、呋喃环A和C型结构以及寡糖含量所占比例较高。由此可见,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颗粒形态特征各不相同;大豆寡糖Ⅱ和大豆寡糖Ⅲ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但大豆寡糖Ⅲ颗粒较大、在空间分子结构中含寡糖较多。
  • 吴雨晗, 吴婷, 涂健, 李哲, 盛婷婷, 李峰, 姚皓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415-5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筛选优质猪源乳酸菌,为开发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通过加入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出6株疑似乳酸菌,对上述菌株进行耐受试验、抑菌试验,挑选出1株优秀菌株,再进行产酸试验、黏附性试验,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表明:从六白猪粪样中分离筛选出1株抗逆性好且抑菌活性强的菌株,经过16S rRNA测序、生化鉴定、革兰氏染色鉴定,该菌株为约翰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命名为Tβ。Tβ可以耐受高温与低pH,在pH为2.0时的存活率为12.1%,90℃时的存活率为14.02%。Tβ具有优秀的产酸能力,最低可达到pH 3.4。T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皆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体外黏附试验证明Tβ具有较低的自聚合能力,较高的疏水能力,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共凝集性为52.11%,与沙门氏菌的共凝集性为75.64%,与大肠杆菌的共凝集性为73.95%。肠道内定植观察可以明显观察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Tβ荧光,说明其黏附能力较为优秀。由此可见,Tβ是一株抗逆性、抑菌效果、黏附效果都十分优秀的猪源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备用菌株。
  • 张馨予, 苏建青, 褚秀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8): 5426-54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8.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金丝桃苷是一种水溶性低的黄酮类物质,为了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本文选择3种适宜的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β-环糊精和甲基-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试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薄层色谱、热重分析及溶解性试验等方法,对超声波法制备金丝桃苷的3种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以及溶解度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抗氧化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了包合前后的金丝桃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丝桃苷与3种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摩尔比1 ∶ 1。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薄层色谱等表征均显示金丝桃苷和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中,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8.2倍,具有最高的的溶解度。体外抗氧化和细胞氧化应激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对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36和8.251 μg/mL,而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IC50分别为6.500和6.362 μg/mL。另外,与金丝桃苷组相比,中浓度(100 μg/mL)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羟乙基-β-环糊精作为金丝桃苷的包合材料,能提供最好的溶解度,提高金丝桃苷-羟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