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王建萍, 张克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01-30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自由基的过度堆积会引起氧化应激,导致卵泡闭锁,降低卵巢中各阶段卵泡的数量,从而造成繁殖性能衰退。本文首先对家禽卵泡的命运、氧化应激对卵泡闭锁的影响等进行概述,然后对氧化应激引起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凋亡的途径以及细胞自噬在氧化应激诱导卵泡闭锁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抗氧化剂对卵泡闭锁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营养手段缓解氧化应激和进一步调控家禽繁殖和产蛋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张柏林, 刘宁, 郝美林, 谢宇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10-30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输应激是肉鸡宰前主要的应激之一。在运输应激条件下,肉鸡机体能量代谢加强,供能物质如葡萄糖、糖原等通过糖酵解作用补充能量,导致宰后肌肉中糖原、乳酸含量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发生变化。同时,运输应激影响了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品质。本文就运输应激对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宰后肌肉糖酵解及能量代谢信号通路,阐明了运输应激对肉品质影响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家禽运输应激研究及能量调控提供参考。
  • 侯振平, 郑霞, 陈青,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19-3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金荞麦[Fagopyrun dibotrys(D.Don)Har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Mill),起源于中国。金荞麦地上部分(茎叶)粗蛋白质(CP)含量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近,其根、茎、叶、花各部位含有畜禽生命活动必需的铜(Cu)、铁(Fe)、锌(Zn)等微量矿物元素及蛋氨酸(Met)、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等17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金荞麦提取物中含有原儿茶酸甲酯、红车柚草黄酮、β-胡萝卜苷、原矢车菊甙元等多种黄酮、有机酸和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降糖降脂等功能。金荞麦及其制剂和提取物中含有抗炎杀菌等活性成分,可作为优质的动物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畜禽生长、防治疾病、提高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等作用。本综述总结了金荞麦的营养价值,概述了金荞麦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结合金荞麦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开发潜能和在动物无抗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 邢通, 王成赞, 张林, 高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28-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风味是衡量肉品质特性的重要指标。鸡肉风味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经热诱导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挥发性气味物质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本文综述了鸡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风味前体物质转化成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影响鸡肉风味的主要因素以及风味前体物质形成的营养调控技术,为提升鸡肉风味提供参考和借鉴。
  • 哈斯额尔敦, 白晨, 萨茹丽,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36-30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牛奶脂肪是膳食重要的脂肪来源。脂肪酸组成是构成脂肪营养品质的关键要素,然而近年研究证实,甘油三酯脂肪酸酯化位置结构亦影响脂肪及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进而影响机体营养平衡和健康。由此可见,甘油三酯脂肪酸酯化位置结构与脂肪酸组成均为影响乳脂肪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甘油三酯脂肪酸酯化位置结构检测方法与营养意义、牛奶甘油三酯脂肪酸酯化位置结构特点、乳腺合成代谢甘油三酯及其对牛奶甘油三酯结构特点的影响,并讨论了未来研究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付亚伟, 王亚东, 徐康,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43-3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但其对生猪产业的贡献受到生长速度慢及瘦肉率低等因素的限制。如何满足当下对"优质"、"健康"饮食趋势的需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影响地方猪瘦肉率的因素及调控技术加以综述,旨在为地方猪生产中提高瘦肉率提供参考建议。
  • 尚庆辉, 朴香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55-3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粮纤维是一类不能被动物小肠内消化酶消化,但能被后肠道微生物分解的碳水化合物。近年来,饲粮纤维在母猪上的应用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它不仅能增加母猪饱感、减少刻板行为、缓解便秘,还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饲粮纤维的定义、理化特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其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 丁浩轩, 赵阳, 冯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65-3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畜禽细菌耐药性不断提高,不仅影响畜禽产品品质,而且威胁人用抑菌药物储备。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禁用推动了畜禽养殖无抗化的发展,但畜牧企业面临了饲养周期延长、畜禽发病率提高等一系列难题。中草药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逐步成为了无抗化养殖的重要添加剂之一,但具体作用机制仍存在空缺。网络药理学通过计算模拟药物分子靶点,实现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可视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草药中各活性成分的具体作用功效。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植物提取物在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畜禽营养研究提供系统药理学工具。
  • 靳宇航, 贾海, 王仁杰, 武振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72-30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质网是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细胞内修饰、折叠和加工的场所。内质网的功能发生障碍时,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中大量蓄积并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细胞通过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促进已合成蛋白质的折叠,恢复内质网稳态。因此,内质网应激信号是机体应对不利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可引发细胞凋亡,清除受损细胞。最近的研究发现,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过程伴随未折叠蛋白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合理的氨基酸营养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信号相关蛋白,恢复肠上皮屏障功能。本文对内质网应激影响猪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为通过营养物质调节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 尹畅, 吴维达, 曹爱智,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81-30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重要成分,在促进营养吸收、保障畜禽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胆汁酸通过非受体介导途径与极性磷脂分子结合乳化脂类以促进脂类和脂溶性物质吸收,作为关键的信号分子激活特异受体和细胞信号通路,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稳态,保护肠道屏障和抗应激损伤。近年来,外源性胆汁酸对缓解热应激导致的负面影响,诸如胰岛素抵抗、脂肪堆积、肠道屏障受损、氧化应激等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系统地对胆汁酸代谢进行了综述,详细总结了胆汁酸对机体的调控机制,以期对外源性胆汁酸缓解生长阶段猪和肉鸡热应激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郝永胜, 申仲健, 侯水生, 谢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91-3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已经成为降解饲粮中植酸及其盐类从而提高畜禽对磷利用率、节约磷源矿物质饲料和减少磷排放的有效途径,植酸酶广泛应用于畜禽饲粮配制和养殖生产中。相对猪和鸡,植酸酶在肉鸭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在低非植酸磷水平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鸭生长性能、骨骼发育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植酸酶活性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之间定量换算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旨在为肉鸭饲粮配制中科学合理使用植酸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 黄宇健, 温晓鹿, 王丽, 肖昊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097-3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藜芦醇(3,4,5-三羟二苯乙烯)是一种生物活性强的天然多酚类植物抗毒素,能通过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为了提高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近年来白藜芦醇及其代谢衍生物的设计和合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机体代谢过程、白藜芦醇及其代谢衍生物的生物学功能、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促进白藜芦醇及其代谢衍生物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余诗强,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06-3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芩素是黄芩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效因子的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黄芩素可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用以提高畜禽的免疫水平和生产性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黄芩素的代谢途径及其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展望,以期为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 陆灿强, 舒邓群, 臧一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15-3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热应激会引起畜禽机体代谢增强,从而引起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而发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启动热休克反应,上调热休克蛋白(HSPs)的转录与表达;ROS和HSPs两者都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进而启动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综述热应激引起畜禽氧化应激反应、热休克反应与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营养调控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认识这3种反应在畜禽热应激营养调控过程中的意义。
  • 和东迁, 陶金忠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25-3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剩余采食量(RFI)已广泛用于测定各种家畜的饲料效率,通过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差来衡量。瘤胃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和活性决定反刍动物的饲料效率。本文主要概述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的排放、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上皮细胞与RFI差异之间的关系,旨在明确瘤胃功能与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选育低RFI动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向海, 钟荣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32-3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胃肠道线虫(GIN)是制约反刍动物生长的主要寄生虫之一,给牛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20年来,对GI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驱虫剂研发、调控单种GIN发育的重要基因结构和功能、营养调控改善宿主健康以及单种GIN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从动物营养学角度的大量饲喂试验结果表明,GIN感染主要降低宿主牛羊蛋白质利用率,然而,目前GIN对宿主绵羊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影响的研究虽有零星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总结了GIN与宿主羊之间的氨基酸营养分配关系,分析了GIN通过影响宿主羊采食行为和胃肠道形态与功能,从而影响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和分配的内在机制,阐述了宿主羊生理代谢对GIN感染的响应过程,旨在为反刍动物营养调控肠道健康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刘栩州, 鞠莹, 黄丽玲, 罗阳兰, 刘明智, 薄佳宁, 周同宇, 张宇峰, 刘闯, 冯明明, 阎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42-3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两步发酵法制备)替代饲粮中部分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初始体重为(6.72±1.06)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饲粮分别使用4.87%、9.74%和14.61%的发酵豆粕(由纳豆芽孢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进行两步发酵后获得)替代基础饲粮中6%(试验1组)、12%(试验2组)和18%(试验3组)的豆粕,保持蛋白质原料为每组饲粮提供相同含量的粗蛋白质。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9.74%和14.61%的发酵豆粕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14和第1~28天的平均日增重(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腹泻率(P<0.05);4.87%、9.74%和14.61%的发酵豆粕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的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及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9.74%和14.61%的发酵豆粕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试验第28天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盲肠食糜中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中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以及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考虑以上结果和经济效益,建议断奶仔猪饲粮中使用9.74%的发酵豆粕替代12%的豆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 王晨昱, 刘永辉, 李响, 胡鲜, 何流琴, 李铁军,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54-3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D-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5日龄体重为(10.74±0.25)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500和5 000 mg/kg D-天冬氨酸的试验饲粮。正试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试验Ⅰ组断奶仔猪体重显著提高(P<0.05);添加50 mg/kg D-天冬氨酸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且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D-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脏器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个试验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亦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是赖氨酸(Lys)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血清天冬氨酸(As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甘氨酸(Gly)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和Ⅲ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的粗蛋白质、总能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最低。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平衡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D-天冬氨酸可改善仔猪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 饶泽斌, 曾艳, 刘宇波, 胡萍, 胡红, 唐志如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65-3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结肠生物胺的影响。选择30只健康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干酪乳杆菌组饲喂基础饲粮+每天口服用琼脂块包埋的5×109 CFU干酪乳杆菌代田株。预试期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干酪乳杆菌组断奶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肝脏NOS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GO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肠内容物色胺、甲胺、组胺、尸胺和腐胺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抗生素组相比,干酪乳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浆GO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肝脏过氧化氢酶和NOS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组胺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干酪乳杆菌代田株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降低结肠内容物生物胺含量,具有替代抗生素的功效。
  • 郑昌炳, 宋博, 郑界, 仲银召, 张仕宇, 段叶辉,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76-3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巴马香猪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体重[(8.58±0.21)kg]相近的(60±2)日龄的健康巴马香猪阉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13%、0.64%、1.28% HMB的饲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 HMB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28% HMB显著降低了血清HDL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胆固醇(CHOL)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 HMB显著提高了肝脏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3% HMB显著上调了肝脏中脂肪酸移位酶(HS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量(P<0.05),而添加1.28% HMB则显著下调了肝脏中激素敏感酶(HSL)和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0.13%)HMB可改善巴马香猪的生长性能,增加肝脏中C22:6n-3含量,并可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α信号通路相关。
  • 张阳, 吕慧源, 徐盛玉, 方正锋, 冯斌, 车炼强, 林燕, 卓勇, 李健, 江雪梅, 赵希仑,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85-3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与黄芪多糖(APS)对生长育肥猪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80头健康状况、体重[(33.5±0.8)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108 CFU/kg复合益生菌(复合益生菌组)、基础饲粮+0.1% APS(APS组)、基础饲粮+5×108 CFU/kg复合益生菌+0.1% APS(复合益生菌+APS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第57天和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溶菌酶(LZM)活性(P<0.05),有提高第29天血清LZM活性的趋势(P=0.068);饲粮添加APS有提高第29天血清LZM活性的趋势(P=0.090)。2)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29天生长育肥猪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互作趋势(P=0.075),对第57天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第29天和第57天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值存在互作效应(P<0.01)。主要表现为,第29天,与对照组相比,APS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57天,与对照组相比,APS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极显著提高(P<0.01);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值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饲粮添加APS有提高第85天血清IFN-γ(P=0.067)和白细胞介素-2(IL-2)(P=0.093)含量的趋势。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85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存在互作趋势(P=0.055),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第85天血清IL-6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5);与复合益生菌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85天血清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57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第57天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与APS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57天血清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极显著提高第85天生长育肥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1)。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第29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第29天血清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APS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第29天血清ALT活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免疫功能,并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中发挥免疫增强作用,但对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则不稳定;饲粮添加APS对生长育肥猪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中主要发挥抗炎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主要发挥免疫自稳作用,并促进其氧化平衡状态的保持;复合益生菌与APS在生长育肥猪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调节、抗氧化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互作效应,复合益生菌的添加容易引起血液指标大幅度的变化,而APS对于这种大幅度的变化具有抑制作用。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王薇薇, 蒋守群, 林厦菁, 王一冰, 丁发源, 程忠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198-3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立黄羽肉鸡22~42日龄和43~63日龄氨基酸平衡模型,为低蛋白质饲粮配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分别选用22和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鸡各168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正常对照(SD)组为标准组,低蛋白质(LP)组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其氨基酸含量与SD组相同,低蛋白质低赖氨酸(LP-Lys)、低蛋白质低蛋氨酸(LP-Met)、低蛋白质低色氨酸(LP-Trp)、低蛋白质苏氨酸(LP-Thr)和低蛋白质低异亮氨酸(LP-Ile)组分别在LP组的基础上,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降低20%,其他氨基酸水平不变。采用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2个阶段饲养试验的试验期均为21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显著影响2个饲养阶段黄羽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2~42日龄时,LP组的末重显著低于除LP-Ile组外的其他5个试验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除LP-Met和LP-Ile组外的其他4个试验组(P<0.05);SD组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除LP-Met、LP-Thr和LP-Trp组外的其他3个试验组(P<0.05)。43~63日龄时,LP-Met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LP、LP-Lys和LP-Trp组(P<0.05)。2)LP-Met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最高,显著高于LP-Thr和LP-Ile组(P<0.05)。3)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对63日龄黄羽肉鸡的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22~42日龄时,LP-Lys组黄羽肉鸡的氮存留率最高,显著高于SD、LP-Thr、LP-Trp和LP-Ile组(P<0.05);43~63日龄时,SD组的氮存留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氮存留率指标得出,22~42日龄时,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55.6:97.2:25.0:95.8;43~63日龄时,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率和氮存留率各项指标得出,适宜氨基酸平衡比例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37.3:85.3:22.7:85.3,相应的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至13%。
  • 蔡元丽, 张维铭, 宋志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10-3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溶血卵磷脂(LPL)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22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LPL200组)、300(LPL300组)和400(LPL400组)mg/kg LPL。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L200组和LPL300组肉鸡42日龄平均体重和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L300组肉鸡35日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LPL300组肉鸡28、35和42日龄回肠食糜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2日龄回肠食糜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LPL200组和LPL300组肉鸡35日龄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LPL添加组肉鸡28和35日龄肝脏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LPL300组肉鸡28、35日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LPL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从而降低料重比,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在饲粮表观代谢能为13.19 MJ/kg时,肉鸡饲粮LPL适宜添加水平为300 mg/kg。
  • 单春乔, 刘秋晨, 李娟, 刘恩, 陆继爽, 刘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18-3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十二指肠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盐酸金霉素,EGF组(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 EGF,EGF+抗生素组(E+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 EGF+250 mg/kg盐酸金霉素。试验期为42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双抗体夹心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了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碱性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以及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1)28、35、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碱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E组十二指肠碱性蛋白酶活性均为最高。21、28、35、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E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35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和E+K组(P<0.05);42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K组和E+K组(P<0.01)。2)21日龄时,E组十二指肠EGFR基因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CK组(P<0.05);42日龄时,E组和K组十二指肠EGFR基因平均光密度值极显著高于CK组和E+K组(P<0.01)。3)21日龄时,K组和E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K组(P<0.05)。28、35和42日龄时,各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21、35和42日龄时,E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为最高。综上所述,饲粮添加500 mg/kg EGF能促进21、28、35、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的发育,增强十二指肠中碱性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提高十二指肠EGFR的表达。
  • 唐青松, 肖明飞, 易宏波, 熊海涛, 黄加珍, 徐娥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28-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缩合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6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817肉仔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CT-100组)和200 mg/kg(CT-200组)的缩合单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肌肉45 min和24 h黄度(b*)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CT-200组肌肉45 min b*值显著低于CT-100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CT-100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CT-200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T-100组肝脏T-AOC和血浆T-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T-100组空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CT-200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适量缩合单宁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肠道形态,且添加100 mg/kg的效果优于200 mg/kg。
  • 曾子悠, 苟清碧, 古长松, 黄李蓉, 李彬, 穆玉云, 谭权, 李鹏, 富相奎, 朱正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37-32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30只1日龄的麻黄肉鸡(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mg/kg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20 mg/kg阿维拉霉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EO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g/t植物精油+250 g/t酸化剂。试验期分为4个生长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43~63日龄和64~84日龄,共计84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1~84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EOA组肉鸡末重相较于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EOA组料重比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3~63日龄,EOA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降低(P<0.05)。2)21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EOA组肉鸡法氏囊指数相较于抗生素组显著升高(P<0.05)。3)21和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升高(P<0.05);且42日龄时,EOA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和V/C值均显著优于抗生素组(P<0.05)。4)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胸肌24 h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84日龄时,EOA组肉鸡胸肌蒸煮损失与其他2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腿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8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EOA组肉鸡腿肌剪切力、24 h亮度值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腿肌45 min红度值和pH显著升高(P<0.05),腿肌45 min亮度值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和酸化剂组合可以提高麻黄肉鸡生长性能,改善免疫器官指数、空肠形态和肉品质。
  • 黄翠翠, 周若钰, 沈媛媛, 张瑞强, 杨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50-3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60只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75 mg/kg金霉素,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活菌数1×109 CFU/g)。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肉鸡末重、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胸肌24 h的红度值和pH显著提高(P<0.05),胸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胸肌24 h的亮度值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胸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胸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1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与抗生素组相比,丁酸梭菌组肉鸡胸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提高肉鸡末重,改善屠宰性能和胸肌肉品质,激活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肌肉抗氧化功能,表明丁酸梭菌可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应用于肉鸡饲粮。
  • 冯倩倩, 王晶, 武书庚, 邱凯, 齐广海, 张海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59-3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LP)饲粮中添加半胱氨酸(Cy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确定肉仔鸡LP饲粮中Cys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432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PC)组饲喂基础饲粮[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和20%],负对照(NC)组的蛋白质水平在PC组的基础上降低4.5个百分点(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和15.5%),Cy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的Cys。各组前期和后期总含硫氨基酸水平分别为0.83%和0.79%。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5个百分点,21和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ABW)、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前期的料重比(F/G)显著提高(P<0.05);添加0.10%和0.15% Cys后,21和42日龄的ABW、试验后期和试验全期的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试验前期的F/G显著降低(P<0.05),达到了与PC组相似的生长性能。2)饲粮添加Cys未见显著影响42日龄肉仔鸡的全净膛率(EP)和腿肌率(LMP)(P>0.05),但有提高LMP的趋势(0.05≤P<0.10);饲粮添加Cys线性和二次降低胸肌率(BMP)(P<0.05),腹脂率(AFP)显著提高(P<0.05)。3)饲粮添加Cys对21和42日龄肉仔鸡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Cys显著降低19~21日龄和40~42日龄肉仔鸡的氮摄入量、氮排泄量和氮存留量(P<0.05),显著提高19~21日龄的氮存留率(P<0.05)。5)二次曲线拟合结果表明,LP饲粮中Cys添加水平为0.13%~0.17%时,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最佳。综上所述,LP饲粮中添加0.15% Cys能改善肉仔鸡的体增重、采食量和F/G,提高氮存留率;以生长性能和氮代谢为判断指标,推荐肉仔鸡LP饲粮中Cys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13%~0.17%(Cys占总含硫氨基酸的比例为45%~49%)。
  • 陈祥宇, 朱亚昊, 刘萌, 张丞, 郝二英, 王德贺, 陈一凡, 周荣艳, 邸科前,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71-32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植物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大蒜素和菊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960只健康状态良好且体重、产蛋率相近的42周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生产性能方面,第1~28天时,各试验组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均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第29~56天时,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2)在蛋品质方面,第28天时,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壳厚度(P<0.05);第56天时,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重(P<0.05),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鸡蛋的哈氏单位(P<0.05)。3)在免疫功能方面,第28天时,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第56天时,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血清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4)在抗氧化能力方面,第28天时,饲粮中添加150和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56天时,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使血清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大蒜素和菊粉)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
  • 黄曼曼, 麻延峰, 侯嘉, 石珍珍, 田勇, 屈元启, 李成凤, 郑强强, 李浙烽, 卢立志, 李海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80-3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丁酸钠对笼养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8周龄"神丹2号"蛋鸭84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2 000 g/t制粒丁酸钠和250、500、1 000 g/t包膜丁酸钠,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53~56周龄,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50 g/t包膜丁酸钠极显著提高了蛋鸭的产蛋率(P<0.01),显著降低了蛋鸭的料蛋比(P<0.05)。2)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 000 g/t制粒丁酸钠极显著提高蛋重(P<0.0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膜丁酸钠均显著提高蛋重(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和剂型丁酸钠均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和5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5)和IgM含量(P<0.01),添加1 0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1)、IgA(P<0.05)和IgM含量(P<0.05),添加2 000 g/t制粒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M(P<0.01)和IgA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可改善蛋鸭生产性能,提高蛋品质和免疫水平,且包膜丁酸钠的效果优于制粒丁酸钠。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李卫娟, 李银江, 薛白, 马兴跃, 王思宇, 欧阳依娜, 梁家充, 洪琼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89-3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妊娠前期和中期云南半细毛羊的钙需要量,选用体况良好、年龄一致、体重(45.14±3.94)kg、配种日期一致的经产2胎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5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42%、0.45%、0.56%、0.65%和0.82%的试验饲粮。从妊娠第46天算起,试验期共7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在妊娠前期(妊娠第70~75天)和中期(妊娠第100~105天)分别从各组中选择5只羊进行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钙水平对妊娠前期和中期云南半细毛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妊娠前期和中期云南半细毛羊进食钙和排泄钙显著增加(P<0.05)。钙表观消化率在妊娠前期表现为0.82%组显著高于0.45%、0.56%组(P<0.05),在妊娠中期表现为0.82%组显著高于0.42%、0.45%、0.56%组(P<0.05),0.65%组显著高于0.42%、0.45%组(P<0.05)。妊娠前期0.82%组沉积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65%组显著高于0.42%、0.45%、0.56%组(P<0.05),妊娠中期0.82%组沉积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65%组显著高于0.42%、0.45%组(P<0.05)。在钙沉积率方面,妊娠前期0.82%组显著高于0.45%和0.56%组(P<0.05),妊娠中期0.8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各组(P<0.05),0.65%组显著高于0.42%、0.45%组(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钙水平不影响妊娠前期和中期云南半细毛羊的生长性能,但显著影响钙的进食量、排泄量、沉积量、表观消化率及沉积率。妊娠前期和中期云南半细毛羊的钙维持需要量分别为0.108 7和0.131 0 g/(kg W0.75·d),钙总需要量分别为0.490、0.508 g/(kg W0.75·d)。
  • 赵亚波, 张腾龙, 张艳梅, 白晨,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297-3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发酵法研究棉籽酶解蛋白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体况、泌乳天数相近的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采集的瘤胃液均匀混合后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组)、低浓度组(E组)、中浓度组(F组)和高浓度组(G组),分别添加0(对照)、0.3%、0.5%和0.7%棉籽酶解蛋白(干物质基础)。培养2、4、6、8、12、24、48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培养2~8 h,各组pH显著降低(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降低,菌体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P<0.05);C组和G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E组和F组(P<0.05),而E组和F组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C组和G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F组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G组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组布氏普雷沃氏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培养2~6 h,F组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棉籽酶解蛋白的添加可改善瘤胃发酵模式,显著提高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棉籽酶解蛋白的最适添加剂量为0.5%。
  • 高铎, 马峰涛, 单强, 金宇航, 李洪洋, 常美楠,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09-33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以及肝脏转录组的影响,以揭示金银花提取物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取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日龄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组(LJ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 g/d金银花提取物。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试验期间,奶牛所处环境的平均温湿度指数(THI)>72。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JE组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2)2组之间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3)LJE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免疫球蛋白G、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4)肝脏转录组分析发现,CON组和LJE组之间共有17 668个差异表达基因。当差异倍数(FC)>1.200或<0.667且P<0.05时,CON组和LJE组之间共发现253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泛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质膜和细胞黏附过程。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在不影响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情况下,能够缓解奶牛热应激。并且,金银花提取物可以引起肝脏中免疫、抗氧化能力、肝脏葡萄糖代谢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杨占涛, 孔凡林, 王吉东, 姚琨, 韩强, 王良, 李亚君, 刘辉,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23-3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其适宜添加量。选择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为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LD组)和高剂量组(HD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60 g/d的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第16~30天,LH和HD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30天,HD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15天、第16~30天和第1~30天,LH和HD组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第15天,LH和HD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30天,LD组的乳中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3)第15天,HD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30天,LD和HD组的血清GLU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15天,LD和HD组的血清UN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4)第30天,LD和HD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30天,HD组的血清肌酐(CRE)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有助于缓解奶牛热应激,且30 g/d为适宜添加量。
  • 金宇航, 麻柱, 高铎, 单强, 张亚静, 楚康康, 孙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34-33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蛋白锌和氧化锌)对新生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浆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41.35±0.63)kg]一致的健康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12头牛(公犊牛3头,母犊牛9头)。对照组(CON组)饲喂牛奶,低剂量蛋白锌组(L-ZnP组)、中剂量蛋白锌组(M-ZnP组)和高剂量蛋白锌组(H-ZnP组)在牛奶中分别添加261.44、522.88、784.31 mg/d蛋白锌(锌含量相当于40、80、120 mg/d),氧化锌组(ZnO组)在牛奶中添加232.11 mg/d氧化锌(锌含量相当于180 mg/d)。根据犊牛生长状况于4~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M-ZnP组、H-ZnP组和ZnO组的平均日增重,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血浆锌含量显著升高(P<0.05)。2)随着蛋白锌添加量的增加,粪便指数呈显著线性、二次下降(P<0.05),血清IgG含量、GSH-Px活性及血浆锌含量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线性下降(P<0.05)。综上所述,蛋白锌可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免疫功能,较少犊牛腹泻情况,提高血浆锌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犊牛牛奶中添加522.88 mg/d蛋白锌(锌含量相当于80 mg/d)为宜。
  • 张振宇, 梁春年, 姚喜喜, 丁考仁青, 马晓明, 褚敏, 吴晓云, 包鹏甲, 阎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43-33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在散栏和栓系2种饲养方式下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51、6.22、6.94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选取体重(269.75±35.46)kg、健康无病的公牦牛60头,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栓系低能组(TL组)、栓系中能组(TM组)、栓系高能组(TH组)、散栏低能组(CL组)、散栏中能组(CM组)、散栏高能组(CH)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栓系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TH组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M组显著高于CL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的料重比最小,显著低于CL和CH组(P<0.05)。2)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以CM组最低,显著低于CL、CH、TL和TH组(P<0.05)。在2种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栓系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CM组显著高于CH和CL组(P<0.05)。3)在栓系饲养方式下,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CH组(P<0.05)。综上可知,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产生了影响。总体上来看,散栏饲养方式优于栓系饲养方式,中能量水平饲粮提高了牦牛的生长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组成,因此,散栏饲养方式下饲粮NEmf为6.22 MJ/kg时是较适宜进行牦牛冷季育肥的条件。
  • 马晓玲, 舒适, 黄荣, 张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56-3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检测围产期牦牛血清酮体的消长规律,并分析其对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选择25头年龄[(7.00±1.23)岁]、胎次[(2.00±0.07)次]和体况相近的经产母牦牛,自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28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共设9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中酮体指标[β-羟丁酸(BHBA)]、肝功能指标[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营养状况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研究各指标的消长规律;随后继续跟踪试验动物至产后第49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检测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49天血清中生殖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并监测发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围产后期母牦牛生殖激素分泌情况,并结合BHB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BHBA与生殖激素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BHB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GLU浓度显著低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NE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P浓度和AST活性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FSH和LH浓度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BHBA浓度与E2和LH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母牦牛的分娩造成其机体能量的大量流失,导致机体脂肪过度动员产生了能量负平衡,围产后期蛋白质也参与了供能过程,血清BHBA浓度的升高会影响E2和LH的分泌模式,使经产牦牛产犊间隔较长而引起其繁殖率低下。
  • 何江波, 姚志芳, 吴国芳, 杨雨鑫,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65-3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 卢盛勇, 陈胜昌, 李景上, 李海霞, 蔡运策, 陈祥, 洪磊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80-3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贵州白山羊背最长肌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健康、体重[(15.96±2.94)kg]相近的育肥阶段白山羊36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40:60、50:50、60:40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正式期结束后屠宰,每只羊采集背最长肌500 g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50:50组和60:40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30:70组和40:60组(P<0.05),60:4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0:70组(P<0.05),30:70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50:50组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60:40组(P<0.05),60:40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30:70组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最高。40:60组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0:70组和40:60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30:70组棕榈油酸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30:70组和40:60组油酸含量显著低于60:40组(P<0.05),30:70组二十碳烯酸含量显著低于60:40组(P<0.05),30:70组反亚油酸、亚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0:70组和40:60组α-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60:40组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0:70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60:40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最高。综上可知,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贵州白山羊肌肉粗脂肪含量高,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的多汁性、风味及品质好,营养价值高。
  • 凌浩, 郭水强, 李鑫垚, 屈金涛, 李飞鸣, 张佩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389-3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桑叶替代青贮玉米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羔日期、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玉米组饲喂青贮玉米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6.97%、47.05%、17.54%和5.56 MJ/kg;桑叶组饲喂青贮桑叶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5.62%、46.85%、17.88%和5.67 MJ/kg。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桑叶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产奶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饲料转化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桑叶组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非乳脂固体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体细胞数、乳脂率、乳糖率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桑叶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桑叶组的瘤胃液pH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瘤胃液氨态氮、异丁酸、戊酸浓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桑叶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桑叶同比例替代青贮玉米可以促进奶山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加产奶量,改善乳品质。
  • 吕可欣, 敖长金, 赵亚星, 安雅雯, 段嘉钰, 张昊, 张喜胜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00-34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麦低聚肽对肉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筛选小麦低聚肽在肉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6只年龄、体况相近的健康小尾寒羊作为瘤胃液的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1个对照组和6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05%、0.10%、0.15%、0.25%、0.35%和0.45%的小麦低聚肽。分别于体外发酵2、4、8、12和24 h后,测定培养液的pH、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及干物质降解率,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发酵2 h时,0.25%组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12和24 h,除0.05%组外其他试验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发酵4 h,0.2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0.3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25%、0.35%和0.45%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发酵2 h,0.15%、0.25%和0.45%组的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各试验组的MC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10%、0.15%和0.25%组的M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发酵2和4 h,试验组的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8、12和24 h,试验组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8 h,0.25%和0.35%组乙丙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0.45%组乙丙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发酵12 h,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MFAEI由高到低排序为0.25%组>0.35%组>0.45%组>0.15%组>0.10%组>0.05%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体外培养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小麦低聚肽可有效促进肉羊体外瘤胃发酵,且最佳添加量为0.25%。
  • 杨文军, 牟春堂, 刘笑梅, 崔乔, 白齐昌,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10-3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2.75±1.20)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组和20GS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各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20GSPs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20GSPs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3)各组粪氮、尿氮无显著差异(P>0.05)。20GSPs组的摄入氮和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4)40GSPs组的尿中尿囊素、总嘌呤衍生物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20GSPs组(P≤0.05)。5)10GSPs和20GSPs组的摄入总能、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GSPs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0GSPs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20GSPs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以改善高精料育肥模式下羔羊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摄入总能、表观消化能、表观代谢能、总能表观消化率和消化能代谢率,以20 mg/kg BW添加量为宜。
  • 崔乔, 郝小燕, 张宏祥, 陈彦华, 项斌伟, 张文佳, 张春香,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21-3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肉桂醛(CA)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和氮代谢以及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合成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200CA组)、300(300CA组)、400 mg(400CA组)的C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试验羊单栏舍饲,分别在正试期第1、35、70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用于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正试期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正试期每日晨饲前收集粪样和尿样,测定粪样中能量和各养分含量以及尿氮和嘌呤衍生物等。结果显示:1)各组间ADFI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CA组和300CA组的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00CA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间摄入总能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粪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CA添加组的消化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组间摄入氮、尿氮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3个CA添加组的尿酸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A组的黄嘌呤+次黄嘌呤及总嘌呤衍生物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CA组、300CA组的MCP合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CA在羔羊生产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ADG,降低F/G,促进饲粮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以及羔羊瘤胃中MCP的合成,并可提高羔羊对能量及氮的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CA在羔羊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为300 mg/kg。
  • 司华哲, 王金铭, 冯培祥, 张新宇, 南韦肖, 姜桂苗, 赵付伟, 李光玉, 刘晗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31-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对德州驴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德州驴驹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精料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显著降低了驴驹的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驴驹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饲粮中添加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1×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3)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均显著降低了血清ALT和ALP活性(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1010 CFU/kg植物乳杆菌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可提高德州驴驹的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并可改善其肝脏功能,提高免疫力,其中以1×109 CFU/kg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效果较好。
  • 张晨, 杨泉, 李静, 王云鹏, 李文秀, 张桂国, 张崇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39-3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内源指示剂的回收率,筛选出最佳的内源指示剂,并且与全收粪法进行对比,测定德州驴饲粮中养分消化率。试验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德州公驴12头,体重(128.5±5.0)kg,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选用单一饲草苜蓿和2种全混合日粮(TMR),分别使用酸不溶木质素(ADL)、含有浓硫酸不溶灰分的木质素(ADL+SAIA)、盐酸不溶灰分(AIA)3种内源指示剂和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用聚酯筛网袋法测定饲粮中各内源指示剂的回收率。预试期10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3种饲粮中ADL的平均回收率为98.28%,可作为理想的内源指示剂,而AIA的平均回收率偏高。2)ADL内源指示剂法测定的3种饲粮中各养分消化率与全收粪法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ADL可作为内源指示剂对德州驴饲粮中养分消化率进行测定。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李婷婷, 褚志鹏, 李创举, 金佳利, 周文博, 陈细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47-3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挑选300尾初重(76.59±1.16)g的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 ♀×Acipenser schrenckii )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大豆油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摄食量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棕榈油组(P<0.05)。2)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3)亚麻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大豆油组的全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全鱼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6)大豆油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亚麻油组、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大豆油作为脂肪源更有利于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健康。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李丹丹, 宇晓军, 王群, 王光, 王利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61-3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白色母貂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对照组)、0.1%(Ⅱ组)、0.2%(Ⅲ组)、0.3%(Ⅳ组)、0.4%(Ⅴ组)和0.5%(Ⅵ组)的TB。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前30 d为Ⅰ期,后30 d为Ⅱ期。结果表明:1)TB对试验Ⅱ期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试验Ⅰ期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期,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的末重显著升高(P<0.05),Ⅱ、Ⅲ、Ⅳ、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2)TB显著影响试验Ⅰ期和Ⅱ期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磷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Ⅰ期,Ⅱ组的粗蛋白质、钙、磷、组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期,Ⅱ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氨基酸(除赖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外)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TB对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母貂饲粮中TB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1%。
  • 刘婷婷, 夏雪茹, 常兴发, 刘树栋, 韩帅娟, 刘亚娟,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69-3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135只健康、平均体重为(1.08±0.07)kg的断奶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2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在其他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分别饲喂NFC/NDF为0.7(T1组)、1.0(T2组)、1.3(T3组)、1.6(T4组)和1.9(T5组)的试验饲粮。生长试验28 d,消化代谢试验7 d。结果表明:1)T1、T2和T3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5组(P<0.05或P<0.01),T5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5组的腹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T5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T3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T1和T5组(P<0.01),T5组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1),T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0.05或P<0.01),T1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0.05或P<0.01),T1和T5组的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2和T4组(P<0.05)。3)T4组的空肠胰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1组(P<0.05或P<0.01);T2组的空肠蔗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T3、T4和T5组(P<0.05);T2组的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T4和T5组(P<0.05)。4)T2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T1组和T5组(P<0.05);T2组和T3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T1、T4和T5组(P<0.01);T2组盲肠黏膜厚度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1、T4和T5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在1.0~1.3更利于提高断奶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断奶肉兔生长发育。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曹谨玲, 陈剑杰, 李丽娟, 常藕琴, 黄志斌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79-3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 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 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 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0.05)。与LPS组相比,5、10、20 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10、20 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 谢红月, 潘鹏, 胡艳, 张瑜, 罗云彦, 胡旭旭, 甄锐, 蒋钦杨, 黄艳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87-3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凋亡和脂肪沉积的影响。选择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材料,分别以37.0和41.5℃处理细胞,4 d后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分化处理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的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测定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2(AP2)、CCAAT增强子结合蛋α(CEBPα)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激素敏感脂酶(HSL)、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高温处理后,HSP60、HSP70、HSP90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或P<0.001),同时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量也极显著上调(P<0.01),而Bcl-2/Bax mRNA比值极显著降低(P<0.001)。细胞内脂滴大量聚集,油红O染色脂滴着色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PARγFASACCAP2和CEBPα的mRNA表达量也极显著上调(P<0.01或P<0.001),ATGLHSL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01)。上述结果说明高温会引起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凋亡,促进脂肪酸的合成,抑制脂肪酸的分解,进而增加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脂质累积。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代秦丹, 王之盛, 胡瑞, 周芯宇, 祝伊枭, 汪成, 王雪莹, 邹华围, 师俊华, 彭全辉, 薛白, 王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497-3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类型酒糟的瘤胃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差异。选用浓香型酒糟、酱香型酒糟、青稞糟、酱香型发酵酒糟、玉米酒精糟和啤酒糟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外发酵试验,记录产气量,测定发酵液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产量,并分析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稞糟和玉米酒精糟体外发酵72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二氧化碳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酱香型发酵酒糟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发酵72 h,啤酒糟和青稞糟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而玉米酒精糟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发酵72 h,青稞糟甲烷产量最高,其次是玉米酒精糟和啤酒糟,而酱香型发酵酒糟和浓香型酒糟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2)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甲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之相反,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甲烷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青稞糟和玉米酒精糟瘤胃发酵效果要优于其他酒糟,可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但其甲烷产量较高,不利于减排。而酱香型发酵酒糟的甲烷产量低于其他酒糟。不同类型酒糟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越高,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越高。
  • 樊启文, 陈芳, 张巍, 郭万正, 黄少文, 赵娜, 杜恩存, 魏金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07-3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厚朴酚对高浓度水杨酸钠引起的妊娠小鼠妊娠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选取96只妊娠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Ⅰ组)和修复组(Ⅱ和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含1%二甲基亚砜(DMSO)]并灌胃生理盐水,Ⅰ、Ⅱ、Ⅲ组分别于正常饮水(含1% DMSO)中补充0、80和800 μmol/L厚朴酚,并每天灌胃280 mg/kg水杨酸钠。试验持续9 d,其中妊娠第1天至第4天进行灌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子宫全重和胚胎数显著降低(P<0.05);妊娠第4天时,子宫内膜组织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妊娠第9天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子宫内膜组织E-钙黏蛋白(CDH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同源盒基因-A10(HOXA-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子宫全重和胚胎数显著上调(P<0.05);妊娠第9天时,血清中SOD活性和T-AOC显著上调(P<0.05)。此外,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妊娠第4天时,与Ⅰ组相比,Ⅲ组LIF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妊娠第9天时,CDH1和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HO-1和HOXA-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厚朴酚可缓解高浓度水杨酸钠所引起的妊娠小鼠妊娠和胚胎损失,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在妊娠胚胎定植期和妊娠中期对子宫内膜的适应性调节相关。
  • 余海立, 张彦, 张凤伟, 张海波, 程倩, 陈智仙, 董运海, 李婉奕, 张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15-3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建立缺硒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饲粮补充富硒酵母对长期缺硒和正常大鼠体内D-丝氨酸与L-丝氨酸水平的影响。将3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硒组和正常组,分别饲喂低硒饲粮(含硒0.02 mg/kg)和正常饲粮(含硒0.18 mg/kg),饲喂期为420 d。第421天,将缺硒组大鼠分为4组:缺硒空白对照组(SD-B组,n=17)、缺硒富硒酵母低剂量组(SD-LY组,n=16)、缺硒富硒酵母中剂量组(SD-MY组,n=20)、缺硒富硒酵母高剂量组(SD-HY组,n=16)。将正常组大鼠分为2组:正常空白对照组(SS-B组,n=20)、正常富硒酵母中剂量组(SS-MY组,n=20)。SD-B组继续饲喂低硒饲粮,SD-LY、SD-MY、SD-HY组分别饲喂含0.18、0.36和0.72 mg/kg硒的富硒酵母饲粮,SS-B组继续饲喂正常饲粮,SS-MY组饲喂含0.36 mg/kg硒的富硒酵母饲粮,饲喂期为112 d。结果显示:1)缺硒60 d后,缺硒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2)补硒112 d后,与SD-B组相比,SD-LY、SD-MY、SD-HY、SS-B、SS-MY组血浆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SD-LY、SD-MY、SD-HY、SS-MY组大脑皮质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SD-MY、SD-HY、SS-MY组小脑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S-B组相比,SS-MY组小脑和大脑皮质硒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硒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3)补硒112 d后,与SD-B组相比,SD-LY、SD-MY、SD-HY、SS-B和SS-MY组血浆L-丝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D-LY组大脑皮质L-丝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SD-LY、SD-MY、SD-HY、SS-B和SS-MY组大脑皮质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D-HY组海马L-丝氨酸和D-丝氨酸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SD-LY、SD-MY、SS-B和SS-MY组海马L-丝氨酸和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SS-B组相比,SS-MY组血浆、大脑皮质和海马L-丝氨酸、D-丝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粮补充富硒酵母显著升高大鼠长期缺硒引起的血浆硒水平下降,增加大脑皮质与小脑硒水平,降低血浆L-丝氨酸水平,升高海马L-丝氨酸与D-丝氨酸水平。此外,饲粮补充富硒酵母还可显著升高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与小脑硒水平。
  • 陈勇江, 王金荣, 乔汉桢, 苏兰利, 唐桂芬, 黄进, 赵银丽, 高温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23-35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MOS)对阿司匹林(ASA)诱导大鼠的肠道损伤修复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36只6周龄150~180 g大鼠,经过1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单笼饲养。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2周200 mg/kg ASA后灌胃1周生理盐水,MOS组灌胃1周生理盐水后灌胃2周600 mg/kg MOS,ASA1、ASA2和ASA3组分别灌胃2周50、100和200 mg/kg ASA后灌胃1周600 mg/kg MOS。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ASA1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及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肠道隐窝深度(CD)无显著差异(P>0.05),ASA2组血清IL-2含量和CD无显著差异(P>0.05);ASA3组血清T-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但是与空白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H/CD)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与空白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减少了30.32%(P<0.05),ASA1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ASA2和ASA3组分别降低了7.39%和12.50%(P<0.05);与模型组相比,ASA3组升高了25.59%(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600 mg/kg的MOS对低浓度ASA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提高了ASA1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和LZM活性及sIgA含量,改善肠道绒毛结构,提高CD和VH/CD;与模型组相比,MOS促进了ASA3组大鼠肠道发育并提高了血清T-SOD活性。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赵曼, 杨国雨, 刘永需, 刘磊,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32-3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锌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毛囊发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0只初始体重相近的3月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4组獭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40、80和120 mg/kg锌(以硫酸锌的形式)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和80 mg/kg锌时獭兔的毛囊密度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对獭兔的毛囊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和80 mg/kg锌显著提高了獭兔神经诱导蛋白(Nogg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对胞外基质蛋白多糖(Versican)、碱性磷酸酶(ALP)、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以硫酸锌形式在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中添加40或80 mg/kg锌时,可通过上调Noggin基因的表达,下调BMP4基因的表达,减少对毛囊生长的抑制并激活毛囊上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毛囊的形成和发育。
  • 张阳, 吕慧源, 徐盛玉, 方正锋, 冯斌, 车炼强, 林燕, 卓勇, 李健, 江雪梅, 赵希仑, 吴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42-35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与黄芪多糖(AP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80头健康状况、体重[(33.5±0.8)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5×108 CFU/kg复合益生菌(复合益生菌组)、基础饲粮+0.1% APS(APS组)、基础饲粮+5×108 CFU/kg复合益生菌+0.1% APS(复合益生菌+APS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1)第29~56天,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有提高生长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的趋势(P=0.065),且显著提高料重比(F/G)(P<0.05)。2)各组生长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APS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粪便微生物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有降低生长育肥猪粪便样品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趋势(P=0.071),有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趋势(P=0.061),有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的趋势(P=0.050)。5)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生长育肥猪粪便样品中毛螺菌科XPB1014群属相对丰度存在互作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和APS组毛螺菌科XPB1014群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与复合益生菌组和APS组相比,复合益生菌+APS组毛螺菌科XPB1014群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极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粪中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1),同时显著降低粪中丁酸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通过提高生长育肥猪ADFI,从而显著提高相应F/G,同时降低粪便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及短链脂肪酸含量;饲粮添加APS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粪便微生物的多样性;复合益生菌与AP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无互作效应,对生长育肥猪粪便微生物中的毛螺菌科XPB1014群属的相对丰度存在互作效应,但表现为拮抗作用。
  • 蒋辰宇, 崔浩然, 白天天, 普宣宣, 刘俊峰, 郭雪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54-35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添加浓度。选取3只安装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体外产气法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甘草酸单铵盐后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以基础饲粮为发酵底物,设置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分别为0、50、150、250、350、450 mg/L,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培养3、9、12、21、24 h后,测定pH、氨态氮(NH3-N)浓度、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甲烷产量,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24 h后,Ⅲ组、Ⅳ组和Ⅴ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pH随着发酵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干物质降解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NH3-N浓度随着甘草酸单铵盐浓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其中Ⅲ组、Ⅳ组和Ⅴ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和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发酵24 h后,各试验组的甲烷产量有所降低,其中Ⅳ组的甲烷产量最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在绵羊体外瘤胃发酵中适宜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为350 mg/L。
  • 王卓, 冯培祥, 李光玉, 司华哲, 刘晓颖, 姜桂苗, 赵付伟, 张婷, 刘晗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64-35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驴源罗伊氏乳杆菌对断奶驴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直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5~6月龄体况良好的断奶驴驹10头,平均体重为(113.05±14.66)kg,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对照组(CT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L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按1×1011 CFU/kg添加于精饲料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粗饲料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ADF表观消化率提高了6.2%,NDF表观消化率提高了3.4%。3)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对断奶驴驹直肠菌群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提高了断奶驴驹直肠菌群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属水平上未鉴定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能减少断奶驴驹粗饲料的摄入,提高ADF和NDF表观消化率,增加血清IgA含量,提高直肠拟杆菌门和未鉴定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
  • 冯淦熠, 杨浩然, 项轩, 殷磊, 贺喜, 曹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73-3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最佳的桑叶多酚提取方法,并综合评价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本试验采用浓度分别为60%、70%、80%的乙醇提取桑叶多酚,建立没食子酸标准曲线测定桑叶多酚的绝对量和含量。将各提取组桑叶多酚提取液稀释2、4、8、16倍后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以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为阳性对照,半抑制浓度(IC50)为参考依据,对各组提取液及稀释液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1)60%乙醇提取组的桑叶多酚绝对量和含量最高,但各提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将60%乙醇提取组中的桑叶多酚提取液分别稀释至原液的25%、50%、75%后测定各稀释组的桑叶多酚绝对量及含量,各稀释组之间桑叶多酚绝对量和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3)在60%乙醇提取组中,2倍稀释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稀释组(P<0.01);在70%乙醇提取组中,2倍稀释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极显著高于16倍稀释组(P<0.01);在80%乙醇提取组中,各稀释水平之间DPPH自由基清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4)与Trolox标准品相比,各提取组的IC50均相对较高,其中60%乙醇提取组的IC50极显著低于70%乙醇提取组(P<0.01)。5)桑叶多酚绝对量与IC50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其含量与体外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张晋源, 王钰明, 杜中原, 董莹, 李黛淋, 王跃丽, 黄庆华, 杜青之, 黄艳玲, 赵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81-3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实验室间测定饲料总能(GE)的变异程度及可加性,为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试验分为2个部分。内容一:考察饲料的上样量对氧弹热量计测定GE值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6个饲料原料分别为玉米、豆粕、小麦麸、大豆油、菜籽粕、棉籽粕,10个饲粮上样量共计5个处理,分别设为0.2、0.4、0.6、0.8和1.0 g,每个处理4个重复。内容二:考察实验室间测定饲粮GE的变异及可加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6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对各样品测定4个重复。结果表明:6个饲料原料及10个饲粮GE的测定值均随上样量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P<0.05)。0.2 g上样量的GE测定值均显著低于0.4~1.0 g上样量相应的GE测定值(P<0.05)。在0.6~1.0 g上样量间,样品GE测定值相对差异较小。在6个实验室对比中,96个测定数据中的91个的|Z|<2。h统计量表明,实验室2的测定结果偏低,而实验室5的测定结果偏高。k统计量表明,实验室5和6的测定变异相对较大。总体上,GE测定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实验室间变异系数及再现性变异系数不超过0.64%。配对t检验表明,实验室1、3、5和6对10个饲粮GE的计算值与测定值差异不显著。而实验室2和4对10个饲粮GE的计算值与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6个实验室内饲粮的GE测定值对计算值的线性回归模型与Y=X重叠。由此表明,氧弹热量计测定GE的上样量应在0.6 g以上。6个实验室间测定饲粮GE值呈现较好的一致性(94.8%的满意度),实验室间的变异系数均较低。4个实验室测定饲粮GE的可加性高,2个实验室的可加性稍低。
  • 马勇, 李方方, 张勇, 张瑞阳, 朱宇旌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6): 3592-36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红三叶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生长性能、血清激素指标和子宫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200±5)g、3月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SD大鼠30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暴露卵巢并用镊子碰触卵巢表面后缝合创口)、对照组(切除卵巢)以及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切除卵巢并分别按体重灌胃10、30和100 mg/(kg·d)红三叶异黄酮]。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将红三叶异黄酮配制成所需浓度,每只灌胃4 mL/d;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的0.5% CMC-Na溶液。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假手术组和低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促卵泡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低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P<0.05),低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对照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大鼠的血清钙和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5)形态学结果显示,红三叶异黄酮处理使大鼠子宫形态结构有不同程度地修复,其中,高剂量红三叶异黄酮组外膜结缔组织结构较正常,肌层腺体无明显增大,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内膜柱状上皮有所改变,修复较好。综上所述,红三叶异黄酮可改善去卵巢大鼠内源激素不平衡的状况,并通过影响血清生殖和生长相关激素含量和钙磷代谢促进大鼠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