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4-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阮栋, 王一冰, 蒋守群,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01-18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抗炎、免疫调节和代谢调控等功能。研究表明,姜黄素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核受体、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理作用,还能够通过细胞能量代谢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本文主要综述姜黄素调节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其在畜禽养殖中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窦秀静, 吕文静, 管舒琪,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11-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在畜禽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EGCG抗氧化、抗炎、抗病毒、调节脂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及其在猪、禽类、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EGCG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刘帅, 熊云霞, 孙铝辉,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22-1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豆异黄酮是存在于豆科植物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因其具有雌激素活性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猪禽生产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健康,调控激素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文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功能,主要阐述了大豆异黄酮在猪禽生产中应用及机制,为其在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 闵昌国, 车东升, 张天芮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32-1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哺乳动物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滞一般发生在胚胎由输卵管向子宫角转移的时期,此时输卵管液中的物质对早期胚胎发育尤为重要,如葡萄糖、乳糖、丙酮酸。丙酮酸是大多数能量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抗氧化、间接调节信号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卵母细胞和合子能够直接利用的主要能量底物。此外,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时期恰好是母源-合子基因过渡时期,此时发生的基因组重编程也离不开丙酮酸的参与。本文综述了丙酮酸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推测了丙酮酸在猪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
  • 孙静静, 张炳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41-1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微量元素作为鸡饲粮中必须添加的一类矿物质元素,与鸡只生长发育及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息息相关。关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及添加效果,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试验研究,对家禽铜、铁、锰、锌的需要量和生物学利用率相关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以期提供一些全面系统地衡量、监测微量元素状况的生理生化指标。
  • 温家姝, 胡彩虹, 崔世豪, 董信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51-18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肠道作为家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其健康状况与家禽的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微生态制剂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友好且无毒副作用,包含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类物质,其在维持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利于家禽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因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对家禽肠道物理屏障、肠道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邹昕羽, CHENG Hengwei, 金美兰, 江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59-18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养禽业采用的高密度笼养体系、分阶段饲养、断喙等管理措施可引起禽的过度应激,使它们出现啄羽、攻击或同类相食等异常行为。肠道菌群被视为一种跨物种的虚拟内分泌器官,通过肠-脑轴的双向通讯整合来自代谢、免疫、内分泌和神经通路发出的信号,并通过肠神经和迷走神经等外周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短链脂肪酸等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免疫系统等途径调控动物应激反应及相应异常行为。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蛋鸡饲养管理措施所造成的禽过度应激行为,并对微生物-肠-脑轴对鸡应激及其相关行为调控的可能机制进行论述,旨在为益生菌在蛋鸡饲养管理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王硕, 胡凤明, 刁其玉,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69-18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是反刍动物的特有行为,在实际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奶牛的反刍过程、调控反刍行为的潜在机制和反刍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反刍发生的机制以及提高牛生产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 白雪, 李飞, 李发弟, 郭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80-1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硒是反刍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硒可通过GSH-Px来调节机体抗氧化功能,还可通过合成多种硒蛋白或直接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方式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缺硒时补充硒也可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综述了硒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沉积、吸收和代谢规律,生理功能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反刍动物硒营养的研究提供借鉴,为生产上精确使用硒类添加剂提供参考,为生产富硒动物产品提供思路。
  • 李英洁, 张琛, 王蕾, 车炼强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891-19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体外试验平台。动物肠道与机体免疫、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肠道功能研究受限于单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研发拓展了肠道功能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技术和肠道芯片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了其较传统体外模型的优势,包括高度仿生性、高效性和精准可重复性等,并通过具体研究实例阐明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医学及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 李金泽, 李丘轲,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01-1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食品级益生菌,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其与乳酸菌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密不可分。尽管传统观念认为,活体乳酸菌才能发挥有益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为乳酸菌衍生物及代谢产物的益生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其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系统地阐述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王弘浩, 刘喆佳, 姚军虎, 曹阳春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13-19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胆碱是动物饲粮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在动物机体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可分别通过乙酸化、磷酸化和氧化的途径参与乙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甲基供体的合成,并能改善动物的糖代谢。本文在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胆碱调控动物肝脏糖代谢的研究进展,阐明胆碱对肝脏糖异生、糖氧化代谢、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疾病的影响,并将涉及的多条糖代谢信号传导通路构建形成调控网络,旨在为畜牧养殖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余曼荣, 贺建华, 肖定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25-1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炎症性肠病(IBD)通常由易感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引起,会造成肠道屏障机能紊乱。由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辅助T细胞(CD4+T)的2个子集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组成的平衡轴可以对IBD进行正负调节,Th17促进IBD,Treg抑制IBD。这种调控作用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参考前人研究中利用各类饲料添加剂刺激Th17/Treg平衡及治疗IBD的报道,本文就Th17与Treg的分化、IBD的发病机理、Th17/Treg平衡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基于Th17/Treg平衡开发饲料添加剂以调控IBD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胡耀, 宋洁, 王丽芳,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36-1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动物乳房炎对全世界畜牧业造成了巨量的经济损失,随着抗生素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禁用,人们开始致力于寻找低毒副作用、高性价比的天然植物源替代物防治动物乳房炎。蒿属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来源广泛,在诸多替代物中备受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蒿属植物活性成分对哺乳动物乳房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蒿属植物在畜牧业的应用及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詹小立, 应加富, 邓波, 吴杰, 李静静, 刘宇宸, 余东游, 李卫芬,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44-1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改性蒙脱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猪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体重为(7.42±0.85)kg的24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改性蒙脱石组(饲喂基础饲粮+1.6‰改性蒙脱石),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28 d,分别于第1、14和28天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改性蒙脱石组仔猪试验第28天体重和第1~28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改性蒙脱石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清丙二醛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还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但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体外细胞试验发现,改性蒙脱石预处理可同时调节猪肠上皮细胞的促炎和抗炎反应,并显著提高细胞的抗凋亡功能,从而缓解脂多糖导致的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改性蒙脱石可通过提高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功能等途径降低仔猪腹泻并促进其生长。
  • 李净, 倪姮佳, 黄勇刚, 李梦, 谭碧娥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54-19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钙、磷对免疫抑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矿物元素代谢的影响。选取18头2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含1.5倍NRC(2012)钙、磷标准的饲粮。试验第23天,模型组和试验组仔猪腹腔注射18 mg/kg BW伊立替康(CPT),连续注射4 d,用于建立免疫抑制仔猪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CPT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料重比和腹泻指数(P<0.05),饲粮补充钙、磷可显著缓解免疫抑制仔猪的腹泻(P<0.05),有助于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2)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仔猪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补充钙、磷可缓解免疫抑制对血液中单核细胞数量的影响。3)与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仔猪血清中铜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食糜中铜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机体可能通过提高铜利用率实现免疫功能的修复,是对免疫抑制的一种反馈调节。饲粮补充钙、磷对免疫抑制仔猪的微量元素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补充1.5倍NRC(2012)标准的钙、磷可有效缓解CPT所致免疫抑制仔猪的腹泻症状,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 古长松, 李彬, 胡声迪, 黄李蓉, 曾子悠, 朱正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64-1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30.42±3.24)kg]相近的PIC商品母猪4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 mg/kg L-肉碱。试验期共计10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育肥母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膘厚度、背最长肌长度和重量(P<0.05),显著降低下颌脂肪指数(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和面积(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三烯酸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b)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00 mg/kg 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影响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和肌纤维性状,并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
  • 曾思静, 刘永辉, 龙静, 关鹏, 胡鲜, 王晨昱, 何流琴, 李铁军, 邓近平,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76-19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围产期母猪饲粮补充丝氨酸(Ser)对泌乳母猪和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胎次、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85日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10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头,单栏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按照基础饲粮Ser含量的0(对照组)、25%(L-Ser组)、50%(M-Ser组)、100%(H-Ser组)补充Ser。其中,对照组妊娠后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55%,泌乳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66%;L-Ser组妊娠后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69%,泌乳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83%;M-Ser组妊娠后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83%,泌乳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0.99%;H-Ser组妊娠后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1.10%,泌乳期母猪饲粮Ser含量为1.32%。饲养试验从母猪妊娠85日龄开始,至哺乳21 d结束。结果表明:1)M-Ser组泌乳母猪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初乳中Ser、甘氨酸(Gly)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L-Ser组(P<0.05)。2)围产期母猪饲粮补充不同水平Ser对21日龄哺乳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TP、尿素氮(UN)和葡萄糖(GLU)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H-Ser组哺乳仔猪血清Ser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L-Ser组哺乳仔猪血清Gly和Cy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M-Ser组泌乳母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M-Ser组和H-Ser组泌乳母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Ser组(P<0.01);3个Ser补充组哺乳仔猪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M-Ser组和L-Ser组哺乳仔猪空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围产期母猪饲粮补充适量Ser,使得妊娠后期饲粮Ser含量为0.83%、泌乳期饲粮Ser含量为0.99%时,可提高泌乳母猪的抗氧化能力,并可通过母乳传递提高哺乳仔猪的抗氧化能力。
  • 熊云霞, 肖昊, 吴绮雯, 刘帅, 温晓鹿, 杨雪芬, 蒋宗勇,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1986-2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瘦肉型四元杂交(皮×杜×长×大)商品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0头屠宰体重分别在110(n=10)、120(n=10)、130(n=10)、140(n=10)、150 kg(n=10)的肥育猪,屠宰后测定其胴体性状,并从背最长肌理化性状、肌纤维、脂肪酸组成及品尝评分等方面综合考察肉品质随屠宰体重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屠宰体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板油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体长、体高、胸围、腹围均和屠宰体重之间呈显著正向线性回归(P<0.05),但眼肌面积在各屠宰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胃重、大肠重、胃指数、小肠指数均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2)肉色、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和水分含量等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110~150 kg屠宰体重范围内,肌纤维直径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肌纤维密度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4)脂肪酸含量在14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含量较丰富的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屠宰体重不影响肌肉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0.05)。5)肌肉多汁性在130 kg屠宰体重时达到最高,其他品尝评分如外形、气味、风味、异味、嫩度、肉汤清浊度、肉汤鲜味得分在各屠宰体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建议该四元杂交商品肥育猪的屠宰体重不要超过140 kg。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王一冰, 李龙, 范秋丽, 林厦菁, 苟钟勇,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01-2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激素水平、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后代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12只25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 800、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5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种鸡的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未对试验鸡生殖器官发育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雌激素(E2)含量(P<0.05),添加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孕酮(PRG)含量(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提高了血浆促卵泡激素(FSH)含量(P<0.05);添加10 800、21 600 IU/kg维生素A显著增加了蛋形指数(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蛋黄色泽(P<0.05);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升高,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视黄醇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2)与对照组相比,种鸡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雏鸡平均出壳重显著提高(P<0.05);种鸡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子代鸡生长末重、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影响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血浆激素含量、后代鸡生长性能及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的视黄醇含量。通过回归模型估测得到,以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子代肉鸡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快大型黄羽肉种鸡饲粮最适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18 121~20 251 IU/kg、16 600~20 046 IU/kg、25 113~31 069 IU/kg。
  • 林厦菁, 席鹏彬, 王一冰, 范秋丽, 程忠刚, 丁发源, 郑春田, 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13-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雏鸡2 000只,按体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5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根据生长性能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2)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腿肌率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半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最高。根据胴体品质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7%,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8%。3)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胸腺指数(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和母鸡胸腺指数最高。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岛素(INS)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TG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公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INS、IL-6和Ig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LDL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黄羽肉鸡母鸡和公鸡均是0.81%苏氨酸水平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增强免疫功能。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
  • 赵亚伟, 汤加勇, 贾刚, 田刚, 刘光芒, 陈小玲, 蔡景义, 康波, 赵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24-2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源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和肌肉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45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不添加硒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SS组)、酵母硒(SeY组)、羟基-硒代蛋氨酸(HMSeBA组)和纳米硒(Nano-Se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肉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SeY组和HMSeBA组相比,Nano-Se组肉鸡1~21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SS组、SeY组、HMSeBA组和Nano-Se组肉鸡血清、胸肌和腿肌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肉鸡胸肌和腿肌硒含量高低依次为:HMSeBA组 > SeY组 > Nano-Se组≈SS组 > CON组。3)与CON组相比,SS组、SeY组、HMSeBA组和Nano-Se组肉鸡血清和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之间肉鸡血清、胸肌和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之间肉鸡胸肌和腿肌的蒸煮损失、滴水损失、pH及亮度(L*)、黄度(b*)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SeY组和HMSeBA组相比,Nano-Se组的胸肌的45 min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饲粮添加纳米硒降低了肉鸡1~21日龄的料重比;饲粮添加不同硒源提高了肉鸡血清和肌肉的硒含量;饲粮添加纳米硒能够一定程度改善肉鸡肉品质。
  • 陈祥宇, 耿浩川, 侯建库, 侯斐, 李福伟, 王飞, 朱亚昊, 刘萌, 周荣艳, 陈一凡, 王德贺,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33-2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960只42周龄的健康状态良好且体重、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3)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有提高艾克曼菌属相对丰度的趋势(P=0.06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降低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提高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蛋鸡的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
  • 阳金金, 杨芷, 杨雨, 梁静茹, 肖霞, 杨海明, 王志跃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44-2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菜碱(Bet)对脂多糖(LPS)刺激仔鹅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脾脏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随机设计,主因子分别为LPS(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和甜菜碱(饲粮中不添加或添加0.06%甜菜碱)。试验选取15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江南白鹅公鹅168只,随机分为4个组:Ctrl组(对照组,不添加甜菜碱+腹腔注射1.5 mg/kg BW生理盐水)、Bet组(添加0.06%甜菜碱+腹腔注射1.5 mg/kg BW生理盐水)、LPS组(饲粮中不添加甜菜碱+腹腔注射1.5 mg/kg BW LPS)、Bet+LPS组(饲粮中添加0.06%甜菜碱+腹腔注射1.5 mg/kg BW LP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鹅。分别于16、18、20日龄早晨进行注射,21和28日龄称重、屠宰采样。试验分为应激期(16~21日龄)和恢复期(22~28日龄)。结果表明:1)在应激期,LPS刺激显著降低仔鹅21日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提高料重比(F/G)(P≤0.05);添加甜菜碱具有提高仔鹅ADFI(P=0.080)和21日龄体重(P=0.090)的趋势;LPS刺激和添加甜菜碱对仔鹅ADFI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对21日龄体重有互作效应趋势(P=0.075)。在恢复期,LPS刺激显著降低仔鹅28日龄体重、ADFI和F/G(P≤0.05),对ADG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甜菜碱对仔鹅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21日龄时,LPS刺激显著降低仔鹅胸腺指数(P≤0.05),而添加甜菜碱显著提高了仔鹅胸腺指数(P≤0.05)。3)21日龄时,LPS刺激显著降低仔鹅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P≤0.05),显著提高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LPS刺激和添加甜菜碱对仔鹅血清白蛋白含量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4)21日龄时,LPS刺激显著提高仔鹅脾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量(P≤0.05),而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脾脏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P≤0.05)。28日龄时,LPS刺激和添加甜菜碱对仔鹅脾脏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LPS刺激降低仔鹅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而饲粮中添加0.06%甜菜碱可以改善仔鹅生长性能,提高胸腺指数,降低脾脏促炎因子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PS刺激对仔鹅的负面影响。甜菜碱对LPS刺激应激期的缓解作用比恢复期更为明显。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马涛, 崔凯, 张成福, 曹涵文, 毕研亮, 屠焰, 张卫兵,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55-2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 vs.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 施巧婷, 姜富贵, 成海建, 魏晨, 王欣明, 宋恩亮, 徐照学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63-2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氯化铵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时,氯化铵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6和9 g/kg(鲜重基础),分别于发酵45和90 d时取样(n=4),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参数。结果显示: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45 d时有机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90 d时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 d时pH和乳酸含量分别显著线性降低和线性增加(P<0.05)。氯化铵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pH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pH显著降低(P<0.05),而3个氯化铵添加组的pH显著增加(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和90 d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营养价值均不断提高,氯化铵的推荐添加量为9 g/kg(鲜重基础)。
  • 赵艳丽, 闫素梅, 郭晓宇, 史彬林, 陈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73-2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Met)对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糖含量及乳蛋白和乳糖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et对乳蛋白和乳糖合成的影响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Met终浓度分别为0.13、0.26、0.39、0.52、0.65和0.78 mmol/L,37℃、5% CO2培养48 h后测定BMECs活力、ATP含量、乳蛋白和乳糖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液中乳糖含量。结果表明:与0.13和0.78 mmol/L组相比,0.39~0.65 mmol/L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0.26~0.52 mmol/L组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α-乳清白蛋白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0.39 mmol/L组乳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0.13~0.26 mmol/L组相比,0.39~0.52 mmol/L组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5、真核起始因子4E基因相对表达量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0.52 mmol/L组ATP含量、β-酪蛋白、κ-酪蛋白和酪氨酸激酶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0.26~0.52 mmol/L组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65~0.78 mmol/L组(P<0.05)。综合乳蛋白和乳糖合成的多项指标,0.39~0.52 mmol/L的Met对BMECs乳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及乳糖的合成促进效果较好。
  • 苏玲玲, 托乎提·阿及德, 张国庭, 帕热哈提江·吾甫尔, 谢立荣, 王琼, 阿布来提·苏来曼, 努尔尼萨·莫拉尼亚孜, 解鹏, 肖海霞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83-2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疆岳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2周岁、平均体重为(144.82±0.65)kg的疆岳驴育成母驴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饲喂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接近但全株玉米青贮(裹包青贮)占粗饲料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和40%的5种饲粮。试验期103 d,前12 d为预试期,后91 d为正试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10%组、20%组、30%组和40%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5.42%(P>0.05)、10.78%(P>0.05)、23.05%(P>0.05)和45.88%(P<0.05);10%组、30%组和40%组的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8.65%(P>0.05)、23.57%(P>0.05)和32.66%(P<0.05)。2)10%组粗蛋白质、总能、总磷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0%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0%组粗脂肪、总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10%组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20%组血清尿素氮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尿素氮、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40%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为评价依据,以全贮玉米青贮占粗饲料40%的比例饲喂2周岁疆岳驴效果最优。
  • 王祖艳, 曲永利, 张帅, 刘春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093-2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2~4胎、泌乳期、体重、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用无添加剂(CK组)、有机酸制剂(OA组)、菌制剂(LAB组)、菌酶复合制剂(LABE组)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OA组、LAB组、LABE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4.5%、1.1%、5.4%(P<0.05)。2)不同添加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瘤胃内pH、氨态氮/总氮(NH3-N/T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丁酸含量和乙酸/丙酸的影响不显著(P>0.05),LABE组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OA组和LAB组(P<0.01),LABE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OA组和LAB组(P<0.05)。3)4组间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指数均为LABE组 > OA组 > LAB组。4)试验组奶牛瘤胃液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均高于CK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低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梭菌属(Clostridium)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CK组(P<0.01),CK组类普雷沃氏菌科下一属(YRC22)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3个试验组(P<0.01),LAB组和OA组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0.05),与LABE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添加剂处理全株玉米青贮能够影响奶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对瘤胃菌群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菌酶复合制剂效果最佳。
  • 李继超, 张立阳, 廉红霞, 李明, 高腾云, 史莹华, 付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04-2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对断奶荷斯坦公犊牛生长发育、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4头健康断奶荷斯坦公犊牛[(70±3)日龄、(77.50±5.07)kg],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8头。3组饲粮粗饲料来源分别为花生秧(PV组)、燕麦干草(OH组)以及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合(苜蓿干草:燕麦干草=1:1,AO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日测定犊牛的采食量,每15 d测量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在正试期第60天各组随机选择6头犊牛颈静脉采集血液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PV组和AO组犊牛试验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OH组(P<0.05),料重比以PV组最低。2)在第30天时,PV组和AO组犊牛胸围显著高于OH组(P<0.05);在第60天时,PV组犊牛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OH组(P<0.05)。3)PV组犊牛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OH组(P<0.05);同时,PV组犊牛的有机物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甲烷能、吸收氮和沉积氮也均显著高于OH组(P<0.05)。4)PV组犊牛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OH组和AO组(P<0.05),且其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OH组和AO组(P<0.05)。5)PV组的经济效益最高,花生秧的单价最低,使得PV组的粗饲料增重成本较OH组和AO组显著降低(P<0.05),增加了利润空间。由此得出,以花生秧为断奶荷斯坦犊牛饲粮粗饲料来源能够满足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并使其具有更高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还可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对犊牛整体健康无负面影响,因此,花生秧可作为断奶荷斯坦犊牛饲粮的优质粗饲料来源。
  • 曹旭亮, 刘虎, 杨果, 何金峰, 肖玲, 龙瑞军, 周建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16-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补饲对放牧条件下泌乳牦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选用24头体重[(218.0±19.5)kg]相近的健康带犊泌乳牦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头),即自然放牧组(NG组)、氨基酸补饲组[SA组,补饲15 g/(d·头)过瘤胃赖氨酸+5 g/(d·头)过瘤胃蛋氨酸]、精料补饲组[SC组,补饲1.2 kg/(d·头)精料]和氨基酸+精料补饲组[SAC组,补饲15 g/(d·头)过瘤胃赖氨酸+5 g/(d·头)过瘤胃蛋氨酸+1.2 kg/(d·头)精料]。预试期9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1)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的总产奶量和平均日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10)。与NG组相比,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泌乳牦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补饲氨基酸对泌乳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10)。与NG组相比,补饲氨基酸具有提高犊牛的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98),补饲精料及氨基酸和精料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犊牛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NG组相比,补饲氨基酸具有增加泌乳牦牛血液平均红细胞蛋白量(P=0.089)和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P=0.084)的趋势。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其余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3)补饲氨基酸、精料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由此可见,夏季补饲精料+氨基酸能够同时促进放牧条件下泌乳母牦牛和犊牛的平均日增重。
  • 李斐, 杨万宗, 田黛君, 桂瑞麒, 李庆敏,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26-2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在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甘露寡糖(MOS),研究MOS对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其在滩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出生日期相近、体重相近且健康的3月龄宁夏滩羊断奶后羯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独笼饲养。对照组饲喂不添加MOS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2.0%、3.0%的MOS。基础饲粮精粗比为30:70,粗饲料由荞麦秸秆和玉米青贮以40:60的比例组成,其中荞麦秸秆经纤维素酶处理。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OS对滩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以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2)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MOS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进食氮、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总排出氮和氮利用率极显著降低(P<0.01),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以试验Ⅰ组的总排出氮最低,氮利用率、氮的生物学价值最高,分别为6.71 g/d、55.43%、85.40%。4)试验Ⅰ、Ⅱ组的眼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的骨肉比最小,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肉剪切力、滴水损失、黄度和亮度值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该组熟肉率最高,达60.28%。综上可知,在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适量MOS可以提高滩羊的DM和NDF表观消化率,并能增加氮沉积,减少氮排放,提高氮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羊肉的剪切力、滴水损失、黄度和亮度值。本试验条件下,滩羊荞麦秸秆饲粮中MOS的适宜添加量为1.0%~2.0%。
  • 王甜, 王雪, 李庆敏,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36-2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化学处理稻草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滩羊生产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健康无病、出生日期及体重相近的断奶3月龄宁夏滩羊羯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配方条件下分别添加1.0%、2.0%、3.0%的MOS于精料中饲喂。各组饲粮粗饲料均由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和苜蓿以60:40的比例组成。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滩羊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料重比及干物质采食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2)试验初始及结束时的体高、体长、胸围及其增长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的体长增长量、体高增长量和胸围增长量均高于其他各组。3)试验第30天和第60天时,各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T-AOC在试验第60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滩羊的屠宰性能和羊肉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试验Ⅰ组的羊肉剪切力、失水率和黄度(b*)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复合化学处理稻草饲粮中添加1.0% MOS可以促进滩羊生长,降低料重比,改善肉质;添加2.0%MOS可以显著增强滩羊的抗氧化能力。
  • 徐琪翔, 曹文豪, 罗双贵, 谢静静, 吕小康, 朱晋佳, 周传社,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46-2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含杜仲叶、迷迭香叶、枇杷叶和柿子叶)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9.82±0.83)kg]相近的健康雌性湘东黑山羊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湘东黑山羊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且具有提高血浆总胆汁酸(TBA)含量的趋势(0.05<P<0.10);但对血浆中葡萄糖(GLU)和丙二醛(MDA)含量具有降低趋势(0.05<P<0.10);对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0.15%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的生长性能并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山羊的抗氧化性能和血浆TG的含量以及具有降低血浆GLU含量的趋势。
  • 韩郭皓, 高晓莎, 段晋伟, 张慧琴, 郑岩, 马林峰, 何金鑫, 霍乃蕊, 裴彩霞, 古少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58-2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逐步递增饲粮精粗比诱导绵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探究其对瘤胃异常代谢产物、瘤胃菌群、血气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防治绵羊SARA提供理论依据。选取50只2月龄同期断奶健康的杜泊羊(♂)×湖羊(♀)F1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K组,n=15)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基础饲粮;SARA诱导组通过饲粮精粗比递增诱导绵羊发生SARA,饲粮精粗比依次为50:50、70:30、80:20、90:10和100:0,各精粗比饲粮均饲喂7 d,瘤胃液pH在5.2~5.6持续3 h以上的绵羊构成SARA模型组。分别于各精粗比饲粮第7天晨饲后1、2、3、4、5、6和8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异常代谢产物含量和瘤胃菌群结构。SARA诱导成功后,采集CK组和SARA模型组颈静脉血液,测定血气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在饲粮精粗比为100:0时,SARA诱导组中有27只绵羊瘤胃液pH在5.2~5.6持续3 h以上,部分羊腹泻,瘤胃液偏黄恶臭黏稠,符合SARA标准,构成SARA模型组。2)SARA模型组Chao1指数显著低于CK组(P<0.05),瘤胃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乳酸产生菌相对丰度增加,瘤胃菌群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富集程度增加。3)SARA模型组瘤胃液和血液中乳酸、组胺和内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4)SARA模型组血液二氧化碳总量、实际碳酸氢盐和全血碱剩余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5)SARA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CK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综上所述,绵羊SARA发生过程中,瘤胃菌群丰富度降低,菌群结构改变,乳酸产生菌相对丰度增加,血液和瘤胃液乳酸、内毒素和组胺含量升高,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 赵超, 马广明, 吕静怡, 姜鑫,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68-2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乳酸菌(LAB)和纤维素酶(CE)对豆渣(SR)与桑叶(ML)混贮发酵品质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LAB组、CE组及LAB+CE组,其中LAB和CE添加量分别为1×106 CFU/g和100 U/g。混贮56 d后收集样品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AB组和LAB+CE组pH均显著降低(P<0.05),而各试验组乳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LAB+CE组达到最高。LAB+CE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ON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LAB+CE组达到最高,而LAB组和LAB+CE组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添加LAB或CE均能改善SR和ML混贮的发酵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且LAB和CE混合添加时效果最优。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高攀, 焦飞, 刘晶, 胡建勇, 时春明, 胡江伟, 张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78-2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k)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确定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88%、6.52%、8.87%、11.25%和13.52%的5种实用饲料,在21~23℃水温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2.78±0.10)g的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8周。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全鱼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87%时达到最高值;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先逐渐增加,在饲料脂肪水平达到8.87%后保持相对稳定。摄食脂肪水平为3.88%饲料的试验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摄食其他饲料的试验鱼(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折线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为8.51%~10.45%。
  • 曲扬华, 李煦, 王慧丽, 荣峻峰, 雷阳, 李丹丹, 张恩东, 武国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87-2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螺旋藻部分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红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进行配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用螺旋藻替代0(SP0,作为对照)、20%(SP20)、40%(SP40)、60%(SP60)和80%(SP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择体质健康、规格整齐的罗氏沼虾幼苗1 125尾,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5种试验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螺旋藻替代20%~60%的鱼粉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替代比例达到80%时,罗氏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SP60组和SP80组罗氏沼虾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80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虾体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SP40组和SP60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虾体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罗氏沼虾血清葡萄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60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20组和SP4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60组和SP8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20组和SP8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螺旋藻替代罗氏沼虾饲料中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替代比例过高会导致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下降,且可能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异常。
  • 熊云凤, 吴佳文, 周东生, 郑金仙, 邱恬, 李秋琳, 孔有琴, 邵仙萍, 叶金云, 丁志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199-2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对日本沼虾幼虾生长、抗氧化、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8%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YH1)、0.5%(YH2)、1.0%(YH3)、2.0%(YH4)和4.0%(YH5)的酵母水解物,获得5种试验饲料。将平均体重为(0.104±0.003)g的1 000尾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平行(50尾/平行),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成活率不受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但当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达到1.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YH1组(P<0.05)。2)相比YH1和YH5组,YH3和YH4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YH2、YH3和YH4组肝胰腺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YH1和YH5组(P<0.05);YH4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YH1、YH2和YH5组(P<0.05);YH5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YH5组肝胰腺免疫性能指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日本沼虾肠道菌群从门水平上分析,主要以8种优势菌门为主,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衣原体门(Chlamydiae)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从属水平上分析,主要以11种优势菌属为主,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雷诺氏菌属(Reyranella)、几丁质杆菌属(Chitini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军团菌属(Legionella);属水平上的有益菌未因酵母水解物的添加而显著增多(P<0.05),但添加一定量的酵母水解物可抑制希瓦氏菌属、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军团菌属等致病菌和潜在致病菌的生长。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可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当添加水平达到1.0%~2.0%时,可提高虾的抗氧化能力;当添加水平达到4.0%时,不仅可以显著改善虾的肠道菌群,还可以提高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根据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建议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0%;根据免疫性能分析,建议日本沼虾幼虾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4.0%。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陈则东, 郭书玉, 朱建平, 李子晗, 卢炜, 刘蕾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13-2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比较被膜态与浮游态植物乳杆菌LR-39对比格犬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制备被膜态与浮游态植物乳杆菌LR-39,采用平板计数法比较不同生物状态的植物乳杆菌LR-39经酸、胆盐环境处理后的存活率。选取15只3.5月龄比格犬,随机分为被膜组、浮游组及对照组3个组,每组5只。被膜组、浮游组每日早上采食犬粮后分别灌饲被膜态与浮游态植物乳杆菌LR-39菌液1 mL(1×109 CFU/mL),对照组灌饲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续灌饲28 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对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经酸性和胆盐环境处理后,被膜态植物乳杆菌LR-39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浮游态植物乳杆菌LR-39(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被膜组血清IgG和s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浮游组相比,被膜组血清s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IL-6含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与对照组相比,浮游组血清IgG、sIgA、IL-6、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被膜组和浮游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均升高,被膜组Shannon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下降;浮游组Shannon指数下降,Simpson指数升高。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3组样本间有明显聚类现象。4)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被膜组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升高,肠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浮游组肠道Bacteroidetes、Fusobacteria相对丰度升高,Firmicutes、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被膜组肠道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Allobaculum、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升高;浮游组肠道LactobacillusPeptostreptococc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相对丰度升高。6)LEfSe分析表明,被膜组优势菌属是Lactobacillus,浮游组优势菌属是Fusobacterium,对照组优势菌属包括柯林斯氏菌属(Collinsella)、链型杆菌属(Catenibacterium)、真杆菌属(Eubacterium)。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gG、sIgA、IL-6、TNF-α含量与肠道富集菌群相对丰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被膜态与浮游态植物乳杆菌LR-39对犬肠道菌群结构影响不同,被膜态植物乳杆菌LR-39具有更强的耐酸及胆盐能力,可有效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并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 陆江, 朱道仙, 刘莉, 郝福星, 吴植, 卢劲晔, 卢炜, 刘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24-2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肥胖犬体况、血清生化指标、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30只肥胖型拉布拉多猎犬,随机等分为3组:低蛋白质组(L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20.58%的低蛋白质饲粮;中蛋白质组(M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27.77%的中蛋白质饲粮;高蛋白质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9.04%的高蛋白质饲粮)。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1)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犬体重、体脂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粪便中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体脂率与粪便中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丁酸浓度呈负相关关系。3)与LP组和MP组比较,HP组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HP组主要富集梭菌属、瘤胃球菌属及普拉梭菌属等细菌;HP组肠道菌群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及柠檬烯和蒎烯降解等7个第3层级KEGG通路上。综上所述,高蛋白质饲粮可改善肥胖犬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减重降脂作用。
  • 史鸿鹏, 陈丽红, 司华哲, 刘可园, 南韦肖, 王金铭, 杨乾龙, 李光玉, 孙伟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35-2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对生茸期梅花鹿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体况相近、5岁的健康生茸期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Ⅰ组,作为对照组)、0.3(Ⅱ组)、1.2(Ⅲ组)和4.8 mg/kg硒(Ⅳ组)的饲粮,硒来源为酵母硒(硒含量为2 0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Ⅲ组茸重和茸尺指标数值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Ⅳ组硒体沉积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Ⅱ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Ⅱ组干物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Ⅱ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硒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Ⅲ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Ⅳ组磷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饲粮硒添加量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Ⅳ组血清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Ⅳ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粮硒添加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葡萄糖(GLU)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Ⅲ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各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含量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无显著差异(P>0.05)。5)Ⅱ组和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Ⅰ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饲粮硒添加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着硒添加量的升高,血清AST活性有升高趋势。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得出,在以酵母硒为硒源时,饲粮中硒添加量为0.3 mg/kg时可不同程度提高生茸期梅花鹿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钙、磷和硒的表观消化率,因此推荐生茸期梅花鹿饲粮适宜的硒添加量为0.3 mg/kg。
  • 李淑, 刘永需, 张玉娟, 赵红, 杨国雨, 刘公言, 刘磊, 李福昌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45-2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獭兔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40、80和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中锌添加水平的升高,生长獭兔肩胛脂肪沉积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肾周脂肪沉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P=0.095 3)。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以及肾周脂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相对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显著提高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激素敏感脂酶(HSL)以及肩胛脂肪中FABP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LPL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上调了生长獭兔脂质分解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进程,从而使脂肪沉积有降低的趋势。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刘淑杰, 陶新, 邓波, 门小明,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53-2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构建表达猪表皮生长因子(pEGF)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并评价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将表达pEGF重组L.lactis应用于断奶仔猪肠道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设计含有3个拷贝数的pEGF同向串联基因序列,并进行L.lactis密码子优化,将合成的3pEGF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NZ8148连接,构建表达pEGF的重组L.lactis。选用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采用4%的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各组小鼠具体处理如下:正常对照组,试验第1~12天饮用自来水;DSS模型对照组,试验第1~7天饮用4%的DSS水溶液,第8~12天饮用自来水;L.lactis组,饮水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每天口服1×1012 CFU L.lactis,连续12 d;重组L.lactis组,饮水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口服1×1012 CFU表达pEGF的重组L.lactis,连续服12 d。结果显示:1)通过序列鉴定可知,3pEGF基因成功转入L.lactis;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pEGF能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初步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活性。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重组L.lactis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闭锁蛋白(occludin)浓度显著降低(P<0.05),D-乳酸(D-LAC)浓度显著升高(P<0.05),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重组L.lactis组小鼠结肠occludin浓度显著升高(P<0.05),D-LAC浓度显著降低(P<0.05),DAO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显著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重组L.lacits组小鼠结肠IL-10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IL-4浓度显著增加(P<0.05),TNF-α浓度有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表达pEGF的重组L.lacits,重组pEGF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小鼠口服表达pEGF的重组L.lacits可抑制结肠的缩短,改善结肠结构和通透性,调节细胞因子浓度到达正常水平,这说明表达pEGF的重组L.lacits维护了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对损伤的肠道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 孙建富, 孙斌, 张军芳, 王英, 崔岩, 李强, CHOI Seong H, SHIN Jong S, 李香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63-2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研究油酸(OA)引起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分化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从12日龄延边牛中分离得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OA的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分化处理,试验设1个空白对照组[CON组,5%马血清(HS)],3个不同浓度OA诱导组:OAL组(5% HS+50 μmol/L OA)、OAM组(5% HS+100 μmol/L OA)、OAH组(5% HS+200 μmol/L OA),诱导96 h后,对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13 951条单基因,对4个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较发现,与CON组相比,OAL组有3 412个差异表达基因,OAM组有1 045个差异表达基因,OAH组有1 428个差异表达基因,各组之间共有27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参与了多种生物过程,包括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过程等;在分子功能类别上,大多数的基因功能与结合活性、转录调节活性、催化活性等相关;在细胞组分范畴内,大部分的基因被富集到细胞、细胞器、膜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通路为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通路、脂肪酸降解通路等。不同浓度OA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所选的5个差异基因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试验完成了OA诱导延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分化的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取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信息,初步揭示了OA诱导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分化的潜在基因和通路。
  • 燕爱飞, 周芳芳, 康劲翮, 王荣, 王敏, 林波, 冉涛, 刘勇,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78-2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低淀粉饲粮对山羊小肠黏膜结构、肠道激素浓度、甜味受体及其通路元件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相似的雄性湘东成年黑山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高淀粉(50.4%,HS组)和低淀粉饲粮(13.1%,LS组)。试验期38 d。结果表明:1)与LS组相比,HS组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降低(P>0.05);回肠黏膜中胆囊收缩素(CCK)(P>0.05)和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P>0.05)及回肠内容物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P<0.05)和酪酪肽(Pyy)(P>0.05)的浓度均增加,但回肠黏膜和回肠内容物中胃泌素抑制肽(GIP)的浓度降低(P>0.05)。2)2组间Ⅰ型味觉受体3(T1R3)、α-味移导素(α-gustducin)、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M型5(TRPM5)、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HS组空肠α-gustducin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LS组(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回肠内容物葡萄糖浓度与回肠α-gustducin、TRPM5和SGLT1的基因表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05 < r < 0.30,P<0.05),而与空肠甜味受体关键元件T1R3与SGLT1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与空肠TRPM5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P<0.01),与空肠GLUT2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P<0.01)。综上所述,相比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淀粉是甜味信号通路元件以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高淀粉饲粮对发育成熟的山羊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影响较小。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石瑶瑶, 叶元土, 蒋蓉, 蔡春芳, 吴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290-2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过氧化氢(H2O2)诱导草鱼原代肝细胞体外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条件,并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评价8种天然植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200、400、600 μmol/L]H2O2处理草鱼原代肝细胞0.5、1.0、2.0和4.0 h后的细胞存活率,并采用微板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选择不同浓度(100、200、400、600 μmol/L)H2O2处理肝细胞1.0 h后,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和H2O2损伤细胞存活率,评价诃子、虎杖、荷叶、车前草、侧柏叶、甘草、大黄、肉桂这8种天然植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0 μmol/L H2O2处理肝细胞1.0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到(64.85±0.38)%;LDH和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诃子组的细胞存活率最高,比模型组高出80.17%~150.68%。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小排序为诃子≥虎杖≥荷叶≥大黄≥肉桂>侧柏叶>车前草>甘草,且氧化损伤修复能力强弱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高低排序基本一致。综上可知,200 μmol/L H2O2处理1.0 h是建立草鱼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最佳试验条件。8种天然植物中诃子的抗氧化能力最佳且氧化损伤修复能力最强。
  • 尹业鑫, 王芳, 余东明, 王鑫, 符晨星, 陈家顺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02-2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枸杞多糖(LBP)对断奶大鼠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黏膜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 g/kg LBP的试验饲粮(LBP组),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BP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16.3%(P<0.05)。2)与对照组相比,LBP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52.8%(P<0.05)和67.5%(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31.7%(P<0.05);LBP组空肠黏膜中T-AOC提升了99.1%(P<0.05),MDA含量降低了13.7%(P<0.05)。3)与对照组相比,LBP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2(IL-2)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分别上升了31.6%(P<0.05)和66.0%(P<0.05)。4)与对照组相比,LBP组空肠黏膜中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33.7%(P<0.05)和35.1%(P<0.05)。5)与对照组相比,LBP组空肠的绒毛高度呈上升的趋势,隐窝深度呈下降趋势,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LBP可以提高断奶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及肠黏膜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进而达到提高生长性能的效果。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李焰, 岳稳, 李婷, 潘佳佳, 邱龙新, 黄杰, 李状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11-2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银杏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免疫应激仔猪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选择"杜×长×大"杂交仔猪3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每天灌服110 mL生理盐水)、LPS应激组(每天灌服110 mL生理盐水)和LPS+复方银杏叶组(每天灌服110 mL复方银杏叶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3个组均饲喂同一基础饲粮,试验期27 d。试验第23天,LPS应激组和LPS+复方银杏叶组仔猪腹膜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仔猪腹膜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显示:1)在试验第24~27天,LPS+复方银杏叶组的料重比与LPS应激组相比降低了35.77%(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LPS应激组相比,复方银杏叶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引起的尿素氮、肌酐含量和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的升高(P<0.05),以及LPS刺激引起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含量的降低(P<0.05);3)差异代谢物分析显示,与LPS应激组相比,LPS+复方银杏叶组血清N6-甲基-L-赖氨酸和L-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血清谷氨酰胺、羟(基)脯氨酸和L-焦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复方银杏叶可显著缓解LPS应激导致的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减轻LPS应激导致的肝脏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机体对含氮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复方银杏叶可能通过调控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进而改善LPS诱导的仔猪免疫应激。
  • 蒲施桦, 龙定彪, 刘作华, 朱佳明, 简悦, 曾雅琼, 王颖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21-2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蚯蚓粉、丝兰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代谢以及粪尿发酵期间恶臭物质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6头30~35 kg的健康杜长大(DLY)生长猪,按照体重相近、性别一致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蚯蚓粉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的蚯蚓粉,丝兰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2%的丝兰提取物,蚯蚓粉+丝兰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的蚯蚓粉和0.012%的丝兰提取物。试验期为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丝兰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生长猪的料重比(P<0.05);组合添加蚯蚓粉和丝兰提取物可显著增加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及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5)。2)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丝兰提取物能显著增加粪尿中有机质含量(P<0.05),从而使粪尿的碳氮比增加至16,提高发酵期粪便产气量。3)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蚯蚓粉或者丝兰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发酵粪尿的三甲基吲哚、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这2种添加剂组合使用对减少粪尿发酵期间挥发性脂肪酸、臭味物质以及有害气体产生均有协同促进效果。由此可见,饲粮中组合添加蚯蚓粉和丝兰提取物能促进生长猪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减少粪尿发酵期间挥发性脂肪酸、恶臭物质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减少养殖粪污排放,对于加强养殖环境防控、缓解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 姜碧薇, 王甜, 周玉香, 李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35-2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细菌多样性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CAZy)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断奶宁夏滩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的比例为20:80)作为粗饲料,试验组以纤维素酶(活性≥10 000 U/g)与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的比例为20:80)作为粗饲料,2组饲粮精料相同,精粗比均为30:70。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当天早晨,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并提取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和宏基因组分析,采集瘤胃液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羊只禁食24 h、禁水2 h后屠宰,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试验组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各项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和羊肉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Chao指数和ACE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试验组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拟杆菌门和Kiritimatiellaeota的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属水平上,试验组普雷沃菌属1和库特氏菌属的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CAZy注释结果显示,在A层级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家族均为糖苷水解酶(GH)、糖基转移酶(GT)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在B层级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丰度显著上调的基因有12个(P<0.05),显著下调的基因有3个(P<0.05)。综上所述,用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能够提高滩羊的生长性能,有改善滩羊肉色和肉品质的趋势,同时有益于滩羊瘤胃内纤维降解菌的形成,并影响了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和部分CAZy基因的丰度。本试验条件下,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效果较佳,益于滩羊养殖,可推广使用。
  • 冯鑫, 栾嘉明, 李月明, 周金影, 金英海, 张敏, 耿春银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47-23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揭示肉牛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13浓度与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杂交育肥公牛[西门塔尔牛×延边黄牛,初始体重(436±35)kg]52头,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试验结束前1天在晨饲前采集每头牛的血液,制备血清,测定MMP2、9、13浓度以及抗氧化指标;饲养145 d后全部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肉牛血清MMP2浓度与血清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肉牛血清MMP9浓度与血清ROS含量显著负相关(r=-0.358,P=0.011),与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肉牛血清MMP13浓度与血清ROS含量显著负相关(r=-0.292,P=0.040),与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肉牛血清MMP2浓度与牛肉大理石花纹评分(r=0.352,P=0.012)和肌内脂肪含量(r=0.307,P=0.036)显著正相关;肉牛血清MMP9浓度与牛肉剪切力显著负相关(r=-0.430,P=0.002);肉牛血清MMP13浓度与牛肉剪切力显著负相关(r=-0.281,P=0.048);肉牛血清MMP2、9、13浓度与牛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n-6 PUFA比例以及n-6/n-3、PUFA/SFA、C18:2n6/C18:3n3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肉牛血清MMP2浓度与牛肉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正相关,血清MMP9、13浓度与血清ROS含量及牛肉剪切力显著负相关,血清MMP2、9、13浓度可成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用于肉牛肉质性状的遗传选择或肉品质调控策略。
  • 钟锐, 李荫柱, 刘博, 牛文智, 张桂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55-2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妊娠中后期饲粮添加氮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新生子代滩羊生长发育、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以及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胎次(第2胎次)、年龄(3岁龄)和体重[(47.75±1.20)kg]相近的滩羊母羊80只,同期发情后人工授精,成功受孕63只,选择60只妊娠母羊进行试验。妊娠70 d后将母羊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母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 NCG。试验直至分娩结束,各组母羊均产羔羊1只。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新生子代滩羊初生重显著上升了6.1%(P<0.05),体长和体高有上升趋势(0.05≤P<0.10)。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新生子代滩羊肾周脂肪中脂蛋白脂酶(LPL)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了18.6%(P<0.05),而肾周脂肪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了13.3%(P<0.05);新生子代滩羊肠脂、肾脂和尾脂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mRNA相对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0.05≤P<0.1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羊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有上升趋势(0.05≤P<0.10),血清胆固醇、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有下降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妊娠中后期滩羊饲粮中添加0.10% NCG能显著提高新生子代滩羊初生重,同时改善新生子代滩羊脂肪沉积相关基因LPLSCDGLUT4的表达。
  • 马秀花, 桂瑞麒, 焦娜, 杨万宗, 李庆敏, 周玉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65-2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荞麦秸秆饲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甘露寡糖(MOS)对滩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在30.5 kg左右的宁夏断奶滩羊羯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CK-3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Y1-3组、Y2-3组、Y3-3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2%、3% MOS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除Y1-3组、Y2-3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Y3-3组(P<0.05)外,各瘤胃发酵参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Y1-3组、Y2-3组、Y3-3组较CK-3组瘤胃菌群多样性增加。聚类分析显示,与CK-3组瘤胃菌群构成相比差异由大到小的试验组依次为Y2-3组、Y1-3组、Y3-3组。3)在门水平上,Y2-3组较其他组极显著提高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1),而极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1),且浮霉菌门、Kiritimatiellaeota和黏胶球形菌门相对丰度较其他组高。4)在属水平上,相比其他组,添加2% MOS对滩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包括赖氨酸芽孢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1、醋杆菌属3种优势菌属在内的9种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大于其他组(P<0.01)。总体而言,荞麦秸秆饲粮中添加MOS可以增加滩羊瘤胃菌群多样性,其中2% MOS对滩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有利于增强滩羊对饲粮纤维物质的降解能力。
  • 龚福来, 林雪, 王红权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78-23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将5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21.18±0.24)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基础饲料(不额外添加维生素C)为对照组饲料,3个维生素C添加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以维生素C计)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锌螯合维生素C。试验期为63 d。结果显示:1)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终末平均体重和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的终末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低于维生素C磷酸酯组(P<0.05);对照组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P<0.05)。3)维生素C磷酸酯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磷酸酯组(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锌螯合维生素C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则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 王亚玲, 王常安, 刘红柏, 陆绍霞, 张颖, 徐喆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4): 2390-24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4.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苏氨酸对三倍体虹鳟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8.42±0.20)g的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5±1)℃的室内200 L流水水族箱中进行56 d摄食生长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L-苏氨酸,配制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45%(对照)、0.76%、1.09%、1.29%和1.64%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将450尾三倍体虹鳟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饲料中苏氨酸水平为0.76%~1.64%时,虹鳟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终末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经过二次回归分析可得,虹鳟对苏氨酸的需要量为1.2%~1.3%(占饲料蛋白质的2.89%~3.13%)。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增加,全鱼水分含量显著减少(P<0.05);粗脂肪含量在0.7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增加,三倍体虹鳟肌肉中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在1.29%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苏氨酸可以提高体蛋白含量。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15%)中添加苏氨酸对三倍体虹鳟有明显的促生长效应,且对苏氨酸的最佳需要量为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