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张亚男, 王爽, 阮栋, 郑春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01-1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蛋壳的形成是动态时序性过程,在子宫(蛋壳腺)内完成,经过钙化起始、线性沉积和钙化末期3个阶段完成蛋壳的钙化,期间需要持续的提供大量的钙离子。子宫内的钙离子一部分来源于肠道吸收,另一部分来源于髓骨的动员。因此,钙离子代谢是影响蛋壳钙化的重要因素,受多种因素调节。本文从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转运、髓骨的动员、子宫的分泌,综述了蛋壳形成的钙代谢机制,并简述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蛋壳品质的调控研究提供思路。
  • 彭凯, 王国霞, 赵红霞, 黄燕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08-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鱼类先天对糖的利用能力差,摄食高糖饲料容易引发餐后高血糖症,危害鱼体健康,同时也限制了糖在饲料中的应用。采用营养调控手段增加鱼类对糖的耐受能力,有利于提高糖的利用效率,节约蛋白质资源。单宁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类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其主要途径包括抑制糖代谢酶活性、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葡萄糖转运载体mRNA表达以及通过介导肠道特定菌群发挥降血糖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鱼类糖不耐受的生理机制以及单宁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为鱼类糖代谢研究及其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 孟庆维, 吴芊慧, 石宝明,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16-1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一些植物茎叶、果实中,因具有杀菌、抗炎、抗氧化等特性,并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和缓解作用而被医学界广泛报道。近年来白藜芦醇在猪营养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总结了白藜芦醇在猪营养中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猪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免疫应激和氧化应激、脂肪代谢、肉品质、繁殖性能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白藜芦醇在猪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丁浩轩, 赵阳, 洪作鹏, 冯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23-1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铁是仔猪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铁缺乏导致仔猪贫血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铁过载也会通过芬顿反应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寻找能够干预铁缺乏与铁过载损伤的高效抗氧化剂已经成为了新兴的研究热点。多酚类化合物作为天然植物来源抗氧化剂具有高抗氧化活性、金属螯合能力、消炎抑菌功能,可在畜禽铁缺乏与铁过载方面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因此,本文以多酚在仔猪铁缺乏与铁过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多酚在畜禽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干预提供借鉴。
  • 白永松, 马恺笛, 孟庆维,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30-1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其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DON又称呕吐毒素,它可对动物的肠道、大脑以及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作用,致使动物产生厌食和呕吐反应。本文综述了DON诱导厌食和呕吐反应的机制,并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和DON诱导厌食和呕吐反应的潜在联系,以期为更深层次研究DON诱导厌食和呕吐反应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 朱鑫, 张引航, 杨桂芹, 刘海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40-1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粪臭素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具有强烈的粪臭气味,是畜禽排放的主要臭味物质之一。养殖生产过程中,粪臭素对畜禽健康、肉品质及周围环境等产生不利的影响,正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畜禽粪臭素的产生机制问题及相关的减排措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合所在团队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降低畜禽排放粪污和臭味物质、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提供参考。
  • 商振达, 张颖, 刘锁珠, 董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49-1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原缺氧和高辐射条件下,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藏母猪繁殖性能较弱,主要表现为产仔数低,仔猪断奶时间长、生长速度缓慢等,因此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国内外对藏母猪的营养学研究比较匮乏,尤其欠缺对改善藏母猪繁殖性能的理论指导。本文从藏母猪的生理特点入手,结合近年来对藏猪和其他高原生物基因测序的研究结果,分析了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对其繁殖性能的可能作用,以期为未来藏母猪的营养学研究和繁殖性能的改善提供理论帮助。
  • 张彦利, 蒋显仁, 李习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57-1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粮添加高剂量氧化锌能够缓解断奶仔猪腹泻、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免疫力等。但是氧化锌的过度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细菌耐药性增加、锌中毒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绿色有效的高剂量氧化锌替代物。本文综述了饲粮高剂量氧化锌在断奶仔猪中的实际应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一些氧化锌替代物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寻找合适的高剂量氧化锌替代物提供理论依据。
  • 杨茜梓, 胡睿智, 贺建华, 伍树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66-1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肪沉积尤其是肌间脂肪沉积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遗传、营养、环境等被认为是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尽管相关调控机理尚不明确。基于前期研究报道,本文首先总结了脂肪沉积在种间和个体部位之间的差异,其次概述了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和酶对脂肪氧化和合成的调控作用,最后基于前人动物试验结果,阐述了营养物质对肌间脂肪的调控作用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调控肌间脂肪的沉积改善猪肉品质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魏子维, 邓铭, 孙宝丽, 郭勇庆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77-1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饲喂高精料饲粮是提高反刍动物饲粮能量水平的常用策略,但这通常会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及后肠道酸中毒,从而危害其胃肠道健康。高精料饲粮饲喂反刍动物可影响粗饲料的消化利用,削弱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功能,并降低胃肠道上皮的吸收和屏障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高精料饲粮对反刍动物胃肠道内微生物区系和上皮的影响及相应调控措施,以期为提高胃肠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 杨卓, 马勇, 张力莉, 徐晓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86-1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瘤胃微生物移植(RMT)是一种将健康供体奶牛瘤胃微生物转移给受体牛的技术。目前,针对RMT的报道还相对有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RMT具有重建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饲料效率的潜力,并对多种肠道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RMT在重建瘤胃菌群、可能作用机理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牛慧,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92-1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肝脏是机体免疫的重要器官,在奶牛疾病发生、发展和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脏免疫相关细胞通过受体分泌免疫相关活性物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这些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相关活性物质直接参与构成免疫系统。此外,肝脏还参与构成肝-脑轴,调控血糖水平,进而调节奶牛的免疫功能。本文重点讨论了肝脏中的免疫相关细胞、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的免疫相关活性物质、肝-脑轴在奶牛疾病中的作用,以期强调肝脏健康在奶牛养殖中的巨大作用。
  • 詹经纬, 童津津, 熊本海,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299-1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奶牛场中通常采用乳中体细胞数(SCC)指示乳腺炎,同时SCC还可以反映奶牛泌乳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变化,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指标。但近些年研究发现,仅仅采用SCC来监测乳腺健康情况是不完善的。随着流式细胞计数的不断发展,新的监测指标体细胞分型指数(DSCC)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重视,它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指示乳腺内感染,为更早地发现乳腺炎提供了手段,可以为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围绕乳腺健康与乳中SCC关系、DSCC指示乳腺的感染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
  • 张震宇, 赵圣国,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06-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瘤胃中细菌脲酶活性强,导致氨的释放速率过快,影响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进而影响反刍动物对微生物蛋白的利用。瘤胃中过量的氨经瘤胃壁吸收入血,造成反刍动物血液pH的改变,引起动物氨中毒。经瘤胃壁吸收的氨在肝脏中重新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尿素被动物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脲酶抑制剂对于饲料利用、动物生产以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天然产物是低生物毒性、副作用小的脲酶抑制剂的理想来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脲酶抑制作用的植物天然产物。通过构效关系解析,这些植物天然产物化合物极大地丰富了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的化学骨架结构。本文对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的植物天然产物化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脲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与抑制模式,旨在为开发新型脲酶抑制剂提供参考。
  • 高亚楠, 石宝明, 赵倩倩, 方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18-1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米糠是一种非常规能量饲料,其资源丰富,且富含γ-谷维素、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等天然抗氧化物质。但米糠极易酸败,限制了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米糠中脂解酶和脂氧合酶的存在是导致米糠快速酸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米糠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米糠酸败作用机制以及比较近5年国内外稳定米糠的方法进行重点论述,为探索新的稳定方法,促进米糠在未来畜牧业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猪营养与饲料 SWINE NUTRITION AND FEED
  • 赵金标, 宋孝明, 李忠超, 刘岭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30-1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的淀粉类型对生长猪饲粮消化能、代谢能、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玉米、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为原料,分别属于谷物类淀粉、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初始体重为(35.38±1.3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玉米饲粮、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试验期19 d,其中7 d为消化代谢笼适应期,7 d为试验饲粮适应期,5 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玉米(54.39%)和红薯干粉(49.24%)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豌豆粉中直链淀粉(30.57%)和抗性淀粉(9.38%)含量较高。红薯干粉饲粮的粗蛋白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豌豆粉饲粮的粗脂肪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红薯干粉饲粮(P<0.05),而玉米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玉米饲粮的代谢能和总能的比值高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另外,玉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代谢能与总能或消化能的比值显著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淀粉类型影响饲粮和原料在生长猪体内能量利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其中玉米作为典型的谷物类淀粉来源在生长猪上的饲用价值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作为代表的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其饲喂价值优劣顺序为玉米>豌豆粉>红薯干粉。
  • 温晓鹿, 郑春田, 杨雪芬, 蒋宗勇, 高开国, 张洁,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39-1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苯甲酸组(基础饲粮+5 000 mg/kg苯甲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分为3个阶段: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的苯甲酸,1)显著提高仔猪第15天的体重(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14天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29~42天、第1~42天的料重比(P<0.05);2)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以及第1~42天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P<0.05);3)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盲肠、结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盲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结肠、第42天盲肠和结肠总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42天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有增加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083),有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结肠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P=0.06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抑制肠道细菌生长,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 吴宇梁, 彭长凤, 崔志娟, 熊霞, 肖定福, 李彪,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49-1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免疫状态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6.89±0.88)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1日龄长×大×杜杂交阉公断奶仔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酵母多糖(0.1%酵母多糖组)、0.2%酵母多糖(0.2%酵母多糖组)、55 mg/kg吉他霉素和20 mg/kg硫酸黏菌素(抗生素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0.1%酵母多糖可显著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盲肠内容物pH(P<0.05);添加0.1%和0.2%酵母多糖和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0.1%和0.2%酵母多糖有增加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的趋势(0.05<P<0.10),添加0.1%酵母多糖和抗生素可显著增加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3)饲粮中添加0.2%酵母多糖和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十二指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添加0.1%、0.2%酵母多糖和抗生素可显著降低空肠黏膜SOD活性(P<0.05);4)0.2%酵母多糖组断奶仔猪的十二指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1%、0.2%酵母多糖组和抗生素组的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降低趋势(0.05 < P < 0.10)。综上所述,酵母多糖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盲肠pH,改善肠道形态并降低肠道炎症。在本试验条件下,仔猪饲粮中酵母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1%。
  • 杨莲, 燕志宏, 黄维江, 杨仕钰, 吴光松, 顾丽菊, 林鹏飞, 杨蓉, 李平, 任丽群, 张芸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59-13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纯种柯乐猪与巴×柯杂交猪肠道菌群结构特性及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从猪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揭示纯种柯乐猪耐粗饲特性及巴×柯杂交猪对青绿饲料的适应能力,为后期微生物添加剂的设计、柯乐猪杂交利用及标准化养殖提供依据。纯种柯乐猪和巴×柯杂交猪在同等条件下养殖,达屠宰体重后(100 kg左右),随机各选3头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内容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显示:纯种柯乐猪与巴×柯杂交猪各肠段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2个品种猪大部分样品交叉聚集到一起;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显示,纯种柯乐猪和巴×柯杂交猪小肠阶段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到了结肠阶段则是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纯种柯乐猪与巴×柯杂交猪结肠中有大量的纤维分解菌属,巴×柯杂交猪结肠中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纯种柯乐猪(P<0.05或P<0.01),而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聚乙酸菌属(Acetitomaculum)、Leeia的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纯种柯乐猪(P<0.05);LEfSe分析后发现纯种柯乐猪结肠中富集着大量的产短链脂肪酸菌,其中纤维降解菌有聚乙酸菌属、瘤胃球菌科的不可培养瘤胃细菌4C0d_17(uncultured_rumen_bacterium_4C0d_17)、Leeia、拟杆菌纲、拟杆菌目,与纤维降解菌起协同作用的菌群有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考拉杆菌属的uncultured_Veillonellaceae_bacterium;巴×柯杂交猪结肠中富集的纤维降解菌有月形单胞菌属、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上述结果表明,在整个肠道菌群结构上,纯种柯乐猪和巴×柯杂交猪的优势菌在类别上非常接近,体现了环境相同效应,纯种柯乐猪和巴×柯杂交猪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且相似度高;在属水平上,纯种柯乐猪和巴×柯杂交猪的结肠中纤维降解菌表现出差异,纯种柯乐猪结肠内纤维降解菌的比例较高,说明引入外源血对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巴×柯杂交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于柯乐猪。
  • 禽营养与饲料 POULTRY NUTRITION AND FEED
  • 施寿荣, 梁明振, 刘勇强, 张珊, 朱沛霁,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72-1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对1~18日龄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屠体外观的影响。选取810只1日龄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设置3个赖氨酸水平(0.89%、1.05%、1.20%)和3个其他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低水平:0.66%蛋氨酸+0.58%苏氨酸+0.16%色氨酸;中水平:0.78%蛋氨酸+0.68%苏氨酸+0.19%色氨酸;高水平:0.90%蛋氨酸+0.78%苏氨酸+0.22%色氨酸)。试验期为18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屠体外观等指标。结果表明:1)赖氨酸对腹脂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1.05%赖氨酸水平组的腹脂重显著低于0.89%和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腹脂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中、高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的腹脂重显著低于低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P<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交互作用对胸大肌重、鸡翅重以及胸大肌比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赖氨酸水平为1.05%,蛋氨酸水平为0.78%,苏氨酸水平为0.68%,色氨酸水平为0.19%时,胸大肌比重最大。2)1.05%和1.20%赖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低于0.89%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肉色的黄度(b*)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低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肉色的b*值显著高于中、高其他必需氨基酸水平组(P<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交互作用对胸肌pH具有显著影响(P<0.05)。3)赖氨酸对胸肌水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0.89%和1.05%赖氨酸水平组的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毛孔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4)赖氨酸对鸡冠长度和重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1.05%赖氨酸水平组的鸡冠长度和重量显著高于0.89%赖氨酸水平组(P<0.05)。其他必需氨基酸对鸡冠厚度、长度、高度和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综合屠宰性能和屠体外观指标,适合1~18日龄黄羽肉鸡的饲粮氨基酸水平为:1.05%赖氨酸、0.78%蛋氨酸、0.68%苏氨酸、0.19%色氨酸。
  • 曹银娣, 张旭晖, 孙智远, 汪贵斌, 曹福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86-1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银杏-杜仲叶复合发酵物(GEL)对肉鸡抗氧化能力和胸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未发酵物[未发酵银杏-杜仲叶(NGE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NGEL,前期(1~21日龄)添加0.3%,后期(22~42日龄)添加0.6%]及4个GEL组(GEL1、GEL2、GEL3、GEL4组,即在基础饲粮中添加GEL,前期GEL分别添加0.2%、0.3%、0.4%和0.5%,后期分别添加0.4%、0.6%、0.8%和1.0%),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GEL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α-生育酚(α-TOH)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胸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18:2、C18:3和C20:4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胸肌滴水损失、剪切力及C16:0和C18:0含量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GEL3和GEL4组血清α-TOH含量均比对照组和NGEL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4个GEL组的血清谷胱甘肽(GSH)及胸肌总PUFA、C18:2、C18:3和C20: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NGEL组相比,GEL2、GEL3、GEL4组的血清和肝脏的MDA含量及剪切力、24和48 h滴水损失、胸肌C16:0和C18: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GSH含量、T-SOD活性、T-AOC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GEL(前期添加0.2%~0.5%,后期添加0.4%~1.0%)能够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功能,改善肌肉品质。
  • 黄灵杰, 彭焕伟, 张克英, 白世平, 王建萍, 曾秋凤, 丁雪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396-1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球虫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子设计,选用54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白羽肉公鸡,2种攻毒处理(灌服无菌生理盐水或30倍球虫疫苗),3种苯甲酸源[饲粮中不添加苯甲酸(N-B)、添加0.05%肠溶型缓释苯甲酸(ES-B)或0.10%未包被苯甲酸(NC-B)],共计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有提高肉鸡42日龄时体重(BW)和1~42日龄时体增重(BWG)的趋势(P=0.058,P=0.057);球虫攻毒显著降低BW(除14日龄时外)、BWG和平均采食量(AFI)(除1~14日龄时外)(P<0.05),显著提高15~21日龄时的料重比(F/G)(P<0.05),且N-B组的生长性能下降幅度大于ES-B和NC-B组。2)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胸腺指数和42日龄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有降低42日龄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趋势(P=0.068);球虫攻毒显著提高42日龄时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21日龄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42日龄时的血清IgM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与球虫攻毒对21日龄时的血清IgM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血清IgM含量,且以ES-B组效果最佳。3)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与球虫攻毒对42日龄时的血清MDA含量和GSH-Px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血清GSH-Px活性及降低血清MDA含量,且以NC-B组效果最佳。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通过改善机体健康和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球虫攻毒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且以添加0.05% ES-B的改善效果较好。
  • 秦国栋, 谭子超, 周东, 孙强, 李金宝, 王述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08-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桉树精油对笼养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选择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75、100、125和150 mg/kg桉树精油,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Ⅱ~Ⅴ组肉鸡21日龄时平均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Ⅵ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Ⅳ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Ⅵ组(P<0.01);1~42日龄,Ⅳ组肉鸡42日龄时平均体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各组之间肉鸡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P>0.05)。3)21日龄时,Ⅴ组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Ⅵ组肉鸡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Ⅵ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Ⅳ~Ⅵ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Ⅴ组肉鸡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Ⅳ组和Ⅵ组(P<0.05)。42日龄时,Ⅴ组肉鸡血清T-SOD活性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Ⅳ组和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鸡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和Ⅴ组肉鸡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Ⅵ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4)回归分析显示,饲粮中添加95.25~105.00 mg/kg桉树精油,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生长性能最佳;饲粮中添加105.83~115.00 mg/kg桉树精油,肉鸡生长全期(1~42日龄)生长性能最佳;肉鸡抗氧化机能最佳的桉树精油添加水平,生长前期为151.13~205.60 mg/kg,生长后期(22~42日龄)为93.38~158.57 mg/kg。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桉树精油可显著提高笼养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机能,饲粮中桉树精油适宜添加水平为105.00 mg/kg。
  • 徐蔼宣, 杨建, 陈志勇, 张正帆, 黄艳玲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18-1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铬(丙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CLA水平(0、1%)和3个铬水平(0、0.2、0.4 mg/kg)。选用216只1日龄科宝(Cobb)500白羽雌雏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环境温度保持在32~34℃,每周末进行1次肉鸡体温(肛温)的测定,以确保其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LA和铬以及二者互作对热应激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CLA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腿肌率(P<0.05),并有提高屠宰率的趋势(P=0.071),但对胸肌率、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胸肌率的趋势(P=0.099)。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胴体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CLA降低了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黄度(b*)值和胸肌亮度(L*)值(P<0.05),对其他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2 mg/kg铬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胸肌pH24 hP<0.05),饲粮中添加铬对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胸肌和腿肌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CLA显著降低了热应激肉鸡的腹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铬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97),但对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CLA和铬互作有降低热应激肉鸡腹脂率的趋势(P=0.071),其中,1% CLA+0.2 mg/kg铬组合降低腹脂率效果最好。5)饲粮中添加CLA和铬均显著提高了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P<0.05),且CLA和铬互作对热应激肉鸡肝脏铬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LA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肉鸡的胴体性能并促进了肝脏中铬沉积;饲粮中添加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胸肌pH24 h,并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CLA和铬互作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以1% CLA+0.2 mg/kg铬组合效果较好。
  • 荆佳林, 龚建刚, 郝艳霜, 冯志华, 赵国先, 刘焕良, 闫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30-1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羟基蛋氨酸锌(MHA-Zn)对产蛋后期肉种母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56周龄哈伯德肉种母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预试期2周,各组均饲喂不补充锌的基础饲粮。正试期10周,对照组在基础饲粮(锌含量27.81 mg/kg)中添加100 mg/kg硫酸锌(以锌元素计),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和100 mg/kg MHA-Zn(以锌元素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75和100 mg/kg MHA-Zn添加组肉种母鸡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50、75和100 mg/kg MHA-Zn添加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MHA-Zn替代硫酸锌有降低产蛋后期肉种母鸡破蛋率的趋势(0.05≤P<0.10)。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MHA-Zn对产蛋后期肉种母鸡钙表观利用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100 mg/kg MHA-Zn添加组钙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锌表观利用率和血清锌含量有升高趋势(0.05≤P<0.10)。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75和100 mg/kg MHA-Zn显著降低产蛋后期肉种母鸡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添加75和100 mg/kg MHA-Zn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MHA-Zn的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经济效益最佳。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适宜水平MHA-Zn替代硫酸锌能够改善产蛋后期肉种母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并且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MHA-Zn添加水平为75 mg/kg。
  • 王超, 顾云锋, 杜明芳, 程业飞, 何青芬, 陈跃平, 温超,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40-1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陈化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消化与抗氧化功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将288只6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鸡。试验用不同比例陈化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分别为以下4种饲粮处理:1)对照组:基础饲粮(正常玉米);2)25%陈化玉米组:25%陈化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3)50%陈化玉米组:50%陈化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4)100%陈化玉米组:100%陈化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0%陈化玉米组蛋鸡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0%陈化玉米组蛋鸡血清葡萄糖(GLU)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50%和100%陈化玉米组蛋鸡前肠食糜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陈化玉米组蛋鸡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100%陈化玉米组蛋鸡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陈化玉米组蛋鸡的肝脏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100%陈化玉米组蛋鸡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50%和100%组蛋鸡的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100%陈化玉米组蛋鸡的肝脏蛋白质羰基(PC)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56天100%陈化玉米组鸡蛋的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随着陈化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蛋鸡产蛋率有所下降,100%陈化玉米饲粮显著降低蛋鸡产蛋率,使蛋鸡血清GLU和ALB含量降低,影响前肠消化功能,导致血清和肝脏抗氧化功能下降,且对蛋黄颜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 朱安南, 张克英, 王建萍, 白世平, 曾秋凤, 彭焕伟, 丁雪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51-1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清凝胶特性的影响。选择66周龄的健康罗曼粉壳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00、200、400 mg/kg芦丁。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采食量以及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2周、第4周、第8周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均能显著提高鸡蛋的蛋壳厚度(P<0.05);第4周时,200 mg/kg芦丁组鸡蛋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第8周时,400 mg/kg芦丁组鸡蛋的蛋黄比重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鸡蛋的蛋壳颜色、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夫单位、蛋黄重和蛋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第2周时,400 mg/kg芦丁组蛋清凝胶的回复性显著提高(P<0.05);第8周时,400 mg/kg芦丁组蛋清凝胶的硬度和胶性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蛋清凝胶的胶黏性、弹性、黏聚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第8周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芦丁有提高蛋清的起泡性的趋势(P=0.07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0、200、400 mg/kg芦丁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增加鸡蛋的蛋壳厚度;饲粮中添加400 mg/kg芦丁可以提高蛋清凝胶的回复性、硬度、胶性和蛋清的起泡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芦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 mg/kg。
  • 申仲健, 郝永胜, 孙培新, 吴永保, 张博, 唐静, 黄苇, 张琪, 侯水生, 谢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61-1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胫骨质量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7个维生素K3添加水平(0、0.5、1.0、2.0、4.0、6.0和8.0 mg/kg)。选择448只1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不同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不同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21日龄北京鸭胫骨骨密度、骨矿盐含量和骨面积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4.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血浆钙含量显著高于0、0.5、1.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P<0.05)。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血浆磷含量显著低于0.5、2.0、4.0、6.0、8.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P<0.05)。2.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0.5、1.0、8.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P<0.05)。4)8.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血浆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含量显著低于0、0.5、1.0、2.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P<0.05)。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血浆骨钙素和羧化不全骨钙素含量显著高于0.5、1.0、2.0、4.0、6.0、8.0 mg/kg维生素K3添加水平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维生素K3可能通过参与羧化影响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骨钙素等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调控,进而影响机体的血凝功能和骨代谢。综合血浆磷和羧化不全骨钙素含量,1~21日龄北京鸭饲粮维生素K3适宜添加水平为0.5 mg/kg。
  • 王昊宇, 刘延芬, 张克英, 丁雪梅, 白世平, 王建萍, 彭焕伟, 玄玥, 宿卓薇, 曾秋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69-1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的维生素D添加剂,即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维生素D3共晶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胫骨发育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T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9.0 μg/kg 25-OH-D3与66.0 μg/kg维生素D3物理混合物,T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0 μg/kg 25-OH-D3与维生素D3共晶,T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7.5 μg/kg 25-OH-D3与维生素D3共晶。试验期35 d,分为1~14日龄和15~35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T1组相比,T2组肉鸭35日龄体重以及15~35日龄和1~35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35日龄胸肌肉色亮度值显著增加(P<0.05),35日龄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14日龄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含量和35日龄血清钙含量显著升高(P<0.05),35日龄胫骨粗灰分含量及胫骨生长板宽度和宽度系数显著增加(P<0.05)。2)与T1组相比,T3组肉鸭1~35日龄ADG和15~35日龄ADFI显著提高(P<0.05),14日龄血液嗜酸细胞百分率和35日龄血液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14日龄血清钙和降钙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14日龄胫骨钙含量以及35日龄胫骨体积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5日龄胫骨生长板厚度、厚度系数、宽度系数和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3)与T2组相比,T3组肉鸭35日龄胸肌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14日龄法氏囊指数和35日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14日龄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嗜碱细胞百分率以及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14日龄血液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14日龄血清降钙素含量和35日龄血清钙和Ⅰ型胶原C端肽含量显著降低(P<0.05),14日龄胫骨粗灰分和磷含量以及35日龄胫骨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14日龄胫骨生长板宽度和宽度系数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5-OH-D3与维生素D3共晶对于肉鸭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胫骨发育有显著影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表现为饲粮中添加135.0 μg/kg 25-OH-D3与维生素D3共晶效果更佳。
  • 反刍与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 RUMINANT AND HERBIVORE NUTRITION AND FEED
  • 姜碧薇, 周玉香, 王甜, 李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82-1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细菌多样性及KEGG通路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设定试验饲粮的精粗比为30:70,其中粗饲料由稻草与苜蓿干草(二者的比例为60:40)组成,对照组饲粮中稻草和苜蓿干草未经处理,试验组饲粮中稻草和苜蓿干草经纤维素酶(活性≥10 000 U/g,添加量为0.1%)与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添加量为2 kg/t)混合处理。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分别于正试期第1天、第30天和第60天空腹静脉采血用于血清生化指标测定。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并提取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滩羊的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试验组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菌门有8个,它们是变形菌门、Patescibacteria、拟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浮霉菌门、蓝藻门、螺旋体门和互养菌门。4)在KEGG通路中,试验组的嘧啶代谢、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二羧酸代谢这3条通路的基因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可以提高滩羊的增重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了血清尿素含量,改变了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和部分功能基因的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的效果较优,有益于滩羊的健康养殖,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 占今舜, 刘远, 占咏平, 李文杨, 霍俊宏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493-1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H组)、中(M组)和低蛋白质水平(L组)的精料,粗料为芒草鲜草,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 H组的山羊肌肉pH45 min显著高于L组(P<0.05),而熟肉率则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M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2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L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瘤胃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白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H组瘤胃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4) L组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组(P<0.05或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影响广丰山羊肉品质、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改善山羊肉品质,提高瘤胃发酵和小肠吸收功能。
  • 杨超, 田全华, 阳利, 程艳, 贺志雄,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03-15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初乳对新生羔羊肠道渗透性及黏附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6只初生重[(1.99±0.08)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未采食母体初乳的新生赣西黑山羊羔羊,在出生后4 h内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5%体重的代乳料(代乳料组)和含15.43 mg/mL免疫球蛋白G(IgG)的牛初乳(初乳组),出生后2 h内喂完。各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在代乳料或初乳中添加0.5 g甘露醇和1.0 g乳果糖开展羔羊肠道渗透性研究。出生后12 h对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空肠组织用于肠道黏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6S测序结果,初乳组羔羊空肠黏附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代乳料组(P<0.05),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代乳料组(P<0.05)。在门水平上,初乳组新生羔羊空肠黏附微生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代乳料组(P<0.05),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Epsilonbacter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代乳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初乳组新生羔羊空肠黏附微生物中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代乳料组(P<0.05),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代乳料组(P<0.05)。由此得出,新生羔羊出生后饲喂初乳对肠道渗透性无影响,但可提高肠道黏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有益菌如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定植,并抑制变形菌门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定植,有利于新生羔羊健康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建立。
  • 徐子萱, 李冬芳, 于春微, 李松建, 高民, 胡红莲,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13-1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评价不同添加水平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体外发酵试验,培养底物的精粗比为5:5,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3%、5%、7%、9%。结果表明:1)7%组的产气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7%。2)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提高了饲粮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NDFD)、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ADFD),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80%、1.43%、3.76%、1.98%(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促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
  • 曹名玉, 杨致玲, 谭亚楠, 王亚茹, 许鹏, 段增亮, 张拴林, 刘强, 郭刚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23-15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添加水平及不同脂肪源添加比例对荷斯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为(2.50±0.17)岁、体重为(580±50) kg的荷斯坦公牛,采用3×4两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和整粒胡麻籽2种脂肪源,脂肪添加水平分别占饲粮干物质的4%、5%和6%,2种脂肪源添加比例分别为100/0、85/15、70/30、55/45,以脂肪添加水平/脂肪源添加比例表示12个组,分别为4/100、4/85、4/70、4/55、5/100、5/85、5/70、5/55、6/100、6/85、6/70、6/55组。试验分为12个阶段,每个阶段预试期14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4%和5%脂肪组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6%脂肪组(P<0.01)。2)5%和6%脂肪组血清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极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1)。6%脂肪组血清总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4%脂肪组,70/30比例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P<0.05),5%和6%脂肪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1),4%脂肪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6%脂肪组(P<0.05)。综上所述,从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综合来看,脂肪添加水平以4%~5%、不同脂肪源添加比例(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胡麻籽)以70/30最为适宜。
  • 杨宝钰, 王娇, 颜轶男, 阿依古丽·艾买尔, 张苏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34-1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瘤胃pH、消化酶活性、原虫数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及原虫种类。试验选择3头体重为(500±30) kg、泌乳胎次为2~4、健康状况良好、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乳期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瘤胃液供体,分别采集采食前后各时间点瘤胃液。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随时间变化,瘤胃pH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即在奶牛采食前瘤胃pH较高,采食后随饲粮进入瘤胃,瘤胃pH迅速降低,然后随瘤胃中饲粮的减少,瘤胃pH逐渐恢复至采食前水平,且采食前后瘤胃pH差异显著(P<0.05)。2)5种瘤胃消化酶在采食前活性维持相对较低水平,采食后酶活性升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活性上升的速度快,果胶酶、纤维酶活性上升速度慢,最终这5种酶活性逐渐恢复至原来水平,后3种酶活性很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淀粉酶、木聚糖酶活性在第2次采食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外,采食前后5种酶活性均差异显著(P<0.05)。3)随时间变化,原虫数量整体呈凹凸形式变化,即原虫数量在采食前较高,采食后随着饲粮进入瘤胃,瘤胃内容物被稀释,导致原虫数量降低,然后随食糜的排空,逐渐恢复甚至高于原来水平,但采食前后原虫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4)对原虫进行形态学鉴别,观察到了厚毛属(Dasytricha)、内毛属(Entodinium)、鞘甲属(Elytroplastron)、单甲属(Eremplastron)、前毛属(Epidinium)、后毛属(Metadinium)6个属12种原虫,其中内毛属的种类最多。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反刍动物在采食饲粮前后瘤胃消化酶活性、微生物菌群日变化规律及原虫种类提供调控瘤胃功能和原虫形态学鉴定的基础数据。
  • 武思同,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陈浩, 张晨, 曹家铭, 徐萍, 刘飞鸿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45-15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调控对慢性热应激状态下的放牧妊娠牛生殖激素含量、免疫功能以及抗氧化能力的作用。试验选取夏季持续热应激期天然草场放牧的妊娠牛18头,随机分为试验组(营养调控)和对照组(仅放牧),每组9头。对照组妊娠牛每天自然放牧,试验组妊娠牛在此基础上归牧后进行补充饲喂精料2.5 kg/d。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每天记录草场温湿指数,在试验期第1、30和60天早晨空腹进行颈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测定其生殖相关激素含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比较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妊娠牛的各项血清指标的差异,及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动物长期处于气温日较差较大的热应激环境,在试验第60天,试验组血清孕酮(PROG)、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组内组间血清催乳素(PR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增加显著(P<0.05)。妊娠牛血清促卵泡素(FSH)含量在试验组组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第60天,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组内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2组血清溶菌酶(LZ)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组内组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组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血清SOD活性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综上所述,营养补饲有效地提高了放牧条件下妊娠牛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缓解了热应激对肉牛健康的危害,且显著提高了妊娠牛血清繁殖激素含量,对母牛繁殖性能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
  • 戴东文, 王书祥, 周振明, 王迅, 杨英魁, 柴沙驼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55-1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周岁、体重[(164.9±12.9)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4组牦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55(C35组)、50:50(C50组)、65:35(C65组)和80:20(C80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 C65和C8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C35组(P<0.05),C35组的料重比(F/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 C65和C80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血清总蛋白显含量著高于C35组(P<0.05),C65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35和C80组(P<0.05),C8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 C80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30和C80组(P<0.05),C80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35和C80组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50和C65组(P<0.05),C65和C80组的瘤胃液丙酸、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综合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饲粮精粗比为65:35时效果最佳。
  • 刘笑梅, 郝小燕, 张宏祥, 杨立彬, 项斌伟, 张文佳, 张春香,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65-15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 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00(300GAA组)、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00GAA组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回肠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GAA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 肖敏敏, 解彪, 杨潇, 杨玲, 温贤将, 程冰冰, 毛昌发, 赵广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76-15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探讨了高粱单宁提取物(STE)与聚乙二醇(PEG)的协同作用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体况相近的成年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40:60(干物质基础)的混合料作为发酵基质,采用两步消化法模拟瘤胃发酵和真胃消化过程。试验1:分别向发酵基质中添加0、0.50%、1.00%和2.00% STE作为处理;试验2:在向发酵基质中添加1.50% STE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3.00% PEG作为处理;试验3:在发酵基质中分别进行不添加STE和PEG(对照)、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 STE、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 STE和3.00% PEG、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 STE+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 PEG处理。在上述3个试验中,STE和PEG的添加量均以干物质为基础,每个处理均设置8个重复,另外设置3个空白。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基质中添加STE对培养液的pH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TE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均呈线性下降(P<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粗蛋白质消化率(CPD)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氨态氮(NH3-N)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结果显示:在发酵基质中含有1.50% STE的条件下,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TVFA、NH3-N浓度线性升高(P<0.05),乙酸浓度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添加PEG对培养液中丙酸、异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丁酸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PEG具有线性提高培养液中戊酸(P=0.088)和异戊酸(P=0.067)浓度以及体外CPD(P=0.089)的趋势,对体外DMD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3结果显示:添加1.50% STE显著降低了体外DMD和CPD(P<0.05)。在瘤胃发酵阶段或者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 PEG均缓解了STE对体外CPD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STE抑制碳水化合物在体外瘤胃中的发酵,降低VFA产量及体外DMD和CPD,而PEG能够缓解STE对体外瘤胃发酵及CPD的抑制作用。
  • 张嘉宾, 李苗苗, 靳思玉, 王立超, 周昕, 黄秋连, 王健, 张爱忠,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84-15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乳酸菌对苜蓿青贮过程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及其与发酵产物的关系。以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添加×贮藏时间)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添加处理包括无添加(对照)和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每个处理50个重复,贮藏时间分别为0、1、3、5、7、15、22、39、46、53、60、67、74 d,每个时间点开封3袋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总黄酮提取率、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主要黄酮苷元含量,分析苜蓿总黄酮提取率与发酵产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的pH及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乳酸、乙酸含量,总黄酮提取率,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2)随着苜蓿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无论添加乳酸菌与否,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pH呈现降低趋势,粗脂肪、乳酸、乙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均呈现升高趋势,而总黄酮提取率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总黄酮提取率与pH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乙酸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可以显著提高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发酵品质良好的苜蓿青贮可以提高总黄酮提取率、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
  • 周昕, 黄秋连, 王健, 张嘉宾, 曹阳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594-16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探讨添加乳酸菌剂和糖蜜对不同含水量食叶草(Rumex hanus by.)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旨在探索高品质食叶草青贮技术并高效利用粗饲料资源。本试验以食叶草为青贮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青贮时将含水量分别调整为65%、60%和55%,并分别进行添加乳酸菌剂Master-LP(LP)、乳酸菌剂Chikuso-1(LAB-1)、乳酸菌剂Master-AC(AC)、糖蜜(M)和无添加(C,对照)处理,发酵30 d后分析食叶草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等。结果显示:1)60%组的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产气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65%组和55%组差异显著(P<0.05)。2)与无添加的对照相比,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剂和糖蜜显著降低了pH(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产气量(P<0.05);此外,LP组和LAB-1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LP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LAB-1组的产气量和LP组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考虑,食叶草在含水量为60%时,添加乳酸菌剂Chikuso-1或乳酸菌剂Master-LP有利于调制出较高品质的食叶草青贮。
  • 黄媛, 代胜, 梁龙飞, 孙文涛, 彭超, 陈超, 郝俊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07-16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构树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晾晒3.5 h的构树枝叶添加4%糖蜜作为对照(CK组),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乳酸菌(L组)、纤维素酶(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C组)后进行青贮。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C组和LC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组和L组pH显著降低(P<0.05),各添加剂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所有组氨态氮/全氮均低于10%,LC组氨态氮/全氮最低(7.69%),且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各组有氧稳定性均较好,有氧稳定时间表现为LC组>C组>L组>CK组。4)在门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均是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CK组的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C组、L组、LC组的优势菌是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2.00%、60.54%和68.32%,呈增长趋势。综上可知,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单独或混合添加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均能改善构树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张玲, 刘凯, 张卫东, 赵德福, 张远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18-1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和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11.5±10.3) g的鲤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5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Lys(0、0.47%和0.70%)和Met(0、0.15%、0.30%、0.45%和0.60%),配制成15种试验饲料。2 640尾鱼随机分为1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4尾鱼,养殖周期8周。结果表明:1)饲料Lys与Met水平对鲤鱼生长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为0.47%和0.70%时,鲤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未添加时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Met水平为0.15%、0.30%、0.45%和0.60%时,鲤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未添加时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肌肉中除亮氨酸和天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肌肉中16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肌肉中7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内脏团16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内脏团的7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内脏团的10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全鱼16种氨基酸中5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Lys水平对全鱼11种氨基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Met水平对全鱼9种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Lys和Met水平对鲤鱼有促生长作用,但鲤鱼对这2种氨基酸的添加水平变化不敏感。饲料中Lys更多用于机体的组织合成,而Met更多用于营养素的储备,从而说明Lys为本试验饲料配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 刘公言, 王勇, 赵桂省, 白莉雅, 李萌, 孙海涛, 徐云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33-1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比例对莱芜黑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5日龄育肥期莱芜黑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饲喂分别以0(对照)、5%、10%和15%生姜秸秆粉替代花生秧粉的全价配合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正试期47 d。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1只公兔和1只母兔屠宰,统计屠宰性能,同时采集背腰最长肌检测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比例对莱芜黑兔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5%替代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不同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比例对莱芜黑兔商业胴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15%替代组的商业胴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不同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比例对莱芜黑兔肌肉肉色的红度(a*)和黄度(b*)值有显著影响(P<0.05),15%替代组的a*和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粮不同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比例对莱芜黑兔肌肉中粗蛋白质、烟酸和α-生育酚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粗蛋白质、烟酸和α-生育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在5%、10%和5%替代组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饲粮中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的适宜比例对莱芜黑兔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且能提高肌肉营养价值。因此,生姜秸秆可用作家兔饲料原料,但由于生姜秸秆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偏高,使用比例不宜过高,以5%~10%为宜。
  • 刘梅, 赵晓岩, 杨桂芹, 田河, 李建涛, 李方方, 郭东新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43-1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颗粒饲料加工特性、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等能量等蛋白质条件下配制5种试验饲粮,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3%、6%、9%和12%。选择100只平均体重为(960.42±1.69) g、健康状况良好的伊拉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兔,进行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和12%的小麦次粉后颗粒饲料硬度分别提高了42.62%和59.93%(P<0.05),含粉率分别降低了71.66%和76.47%(P<0.05),粉化率分别降低了13.77%和18.87%(P<0.05)。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小麦次粉添加比例对肉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和12%的小麦次粉显著降低了肉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12%的小麦次粉显著提高了肉兔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随着小麦次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的小麦次粉显著降低了肉兔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3%的小麦次粉显著降低了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肉兔饲粮中小麦次粉的适宜添加比例为9%~12%。
  • 赵丽娜, 张卫星, 秦明, 王颖, 王红芳, 刘振国,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52-16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体内山梨醇、海藻糖等相关生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寒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究外源添加山梨醇和海藻糖在蜜蜂抗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意蜂姊妹蜂群中随机选取900只刚出房的蜜蜂,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蜜蜂,分别饲喂蔗糖溶液(对照)、海藻糖溶液和山梨醇溶液。6组均于常温(30℃)下饲养12 d,其中3组在饲喂12 d后进行冷处理(4℃冷驯化2 h)。饲喂12 d后立即测定蜜蜂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抗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糖原、脂肪含量、山梨醇脱氢酶(SDH)、海藻糖酶(THL)活性以及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S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另取900只意蜂,按照以上分组饲养,用于测定血淋巴中小分子糖醇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过冷却点分别降低0.65(P<0.05)、0.41℃(P<0.05)。2)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蜂体游离水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海藻糖组和山梨醇组蜂体内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糖原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常温条件下,山梨醇组血淋巴中果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冷处理条件下,海藻糖组血淋巴中果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常温条件下,山梨醇组血淋巴中山梨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冷处理条件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5)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蜂体SDH和THL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6)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SDH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常温条件下,海藻糖组TP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室内饲养的离群意蜂外源添加山梨醇、海藻糖显著降低了意蜂的过冷却点、冰点,进而提高了抗寒性。山梨醇和海藻糖通过调节意蜂血淋巴中小分子糖醇含量,以及与山梨醇、海藻糖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来提高蜜蜂的抗寒性。
  • 分子与细胞营养 MOLECULAR AND CELLULAR NUTRITION
  • 王蕾, 孙智峰, 彭成璐, 丁红研, 王志, 李思婷, 王承智, 李玉, 王希春, 吴金节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63-16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析11S球蛋白通过核因子-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Jun N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损伤的作用差异。试验随机分为6组:A组(对照组)无添加;B组添加5 mg/mL的11S球蛋白;C、D、E和F组分别添加1 μmol/L的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i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JNK抑制剂SP600125和p38 MAPK抑制剂SB202190预处理后,分别添加5 mg/mL的11S球蛋白。培养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iNOSJNKp38 MAPK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iNOS、JN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A组相比,B组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C、D、E和F组细胞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且C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D、E和F组(P<0.05)。2)与A组相比,B组TNF-α、INF-γ和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C、D、E和F组TNF-α、INF-γ和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IL-10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3)与A组相比,B组NF-κB、iNOS、JNK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B组相比,C和F组NF-κBiNOSJNKp38 MAP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D组NF-κBiNOSJNK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E组NF-κBJNKp38 MAP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5)与B组相比,C、E和F组NF-κB、iNOS、JNK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D组NF-κB、iNOS和JNK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6) 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可见,B组细胞损伤、胞质空泡化、核染色质聚集,C、D、E和F组细胞损伤受到抑制,且C组细胞结构形态的完整性优于D、E和F组。由此可见,11S球蛋白通过JNK/p38 MAPK/NF-κB/iNOS信号通路诱导IPEC-J2细胞损伤,且NF-κB信号通路在诱导细胞损伤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高欢, 蒋晓旭, 杨玉婷, 冉津铭, 沈丽艳, 蒋恒鑫, 李雪艳, 林秋叶, 蒋庆文, 曹振辉, 潘洪彬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75-1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根碱(SG)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控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抗炎作用机制。在探明SG对IPEC-J2细胞促生长作用的适宜浓度和时间以及构建IPEC-J2细胞致炎模型的LPS适宜浓度和时间的基础上,检测对照组(无添加)、致炎模型细胞组(LPS组,5.0 μg/mL LPS处理1 h)和适宜浓度SG+LPS致炎模型细胞组(SG+LPS组,5.0 μg/mL LPS处理1 h和0.500 μg/mL SG处理24 h)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产物含量。结果表明:1) SG对IPEC-J2细胞促生长作用的适宜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500 μg/mL和24 h,构建IPEC-J2细胞致炎模型LPS的适宜浓度和时间分别为5.0 μg/mL和1 h。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核转录因子-κB亚基1(NF-κB1A)、核转录因子-κB2(NF-κB2)、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核转录因子κB激酶抑制剂ε(IKKε)、核转录因子-κB1(NF-κB1)、Rel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细胞总蛋白中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核蛋白中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胞浆蛋白中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3)与LPS组相比,SG+LPS组细胞中IL-6、IL-8、NF-кB1ANF-кB2、TNFAIP3、IKKεNF-кB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总蛋白中IκBα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核蛋白中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胞浆蛋白中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SG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活化和p65核转移,减轻IPEC-J2细胞的炎症反应。
  • 张雅丽, 刘理想, 孙大明, 刘军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87-1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信号通路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丁酸钠促进羔羊瘤胃上皮细胞增殖的机理。试验选取4头健康、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49日龄公羔羊,屠宰采集瘤胃上皮组织,利用胰酶消化获取原代瘤胃上皮细胞。待原代瘤胃上皮细胞贴壁后,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添加0、2、4、8 mmol/L丁酸钠。为了进一步研究IGF-Ⅰ信号通路在添加丁酸钠促进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将细胞分为3组,丁酸钠组添加4 mmol/L丁酸钠,抑制剂组添加4 mmol/L丁酸钠+2.5 μmol/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DMEM。所有细胞试验重复4次。细胞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液用于测定IGF-Ⅰ浓度,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和8 mmol/L丁酸钠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2和4 mmol/L丁酸钠组(P<0.05),且8 mmol/L丁酸钠组显著高于0 mmol/L丁酸钠组(P<0.05)。4 mmol/L丁酸钠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0、2和8 mmol/L丁酸钠组(P<0.05)。8 mmol/L丁酸钠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0、2和4 mmol/L丁酸钠组(P<0.05)。2)8 mmol/L丁酸钠组的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2和4 mmol/L丁酸钠组(P<0.05),8 mmol/L丁酸钠组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Ⅰ(CDK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和2 mmol/L丁酸钠组(P<0.05),2和4 mmol/L丁酸钠组的细胞周期蛋白DⅠ(Cyclin D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和8 mmol/L丁酸钠组(P<0.05),4 mmol/L丁酸钠组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2和8 mmol/L丁酸钠组(P<0.05),2和4 mmol/L丁酸钠组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8 mmol/L丁酸钠组(P<0.05)。3)8 mmol/L丁酸钠组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2和4 mmol/L丁酸钠组(P<0.05)。4)丁酸钠组的IGF-ⅠR mRNA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培养液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丁酸钠组Cyclin DⅠ和CDK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4 mmol/L丁酸钠可以促进羔羊瘤胃上皮细胞增殖,并且主要是通过IGF-Ⅰ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说明丁酸钠促进瘤胃上皮生长的作用机制与IGF-Ⅰ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李川, 张逢, 陈指龙, 杨青, 袁安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699-17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预防作用。首先,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RES-L+LPS组、RES-M+LPS组、RES-H+LPS组,每组10只。其中,RES-L+LPS组、RES-M+LPS组、RES-H+LPS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300 μL含10(低剂量)、20(中剂量)和40 mg/kg BW(高剂量) RES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8 d,随后腹腔注射LPS(5.0 mg/kg BW)作用12 h;LPS组和对照组小鼠连续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8 d,随后分别注射等体积的LPS和生理盐水作用12 h。处理结束后,称重,收集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析肝脏组织的凋亡情况;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脏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 LPS诱导后,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观察到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深染、中央静脉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用RES预处理可减少相关病理变化,且呈剂量依赖。通过TUNEL染色发现LPS诱导可引起肝组织中细胞发生凋亡,RES预处理可缓解其细胞凋亡,且以高剂量RES的作用效果较好。2) LPS诱导可极显著促进肝脏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以及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P<0.01),并极显著抑制肝脏中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P<0.01);RES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PS诱导所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RES可极显著抑制LPS诱导所致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的上升(P<0.01),但对抗凋亡蛋白Bcl-2的作用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LPS诱导导致小鼠肝脏发生组织病理损伤,用RES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降低肝脏损伤。
  • 实验方法与实验动物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ANIMAL
  • 朱晓峰, 张桢, 丁立人, 杭苏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08-17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菜籽粕因粗蛋白质含量(32%~40%)较高可作为动物潜在饲料来源,但由于纤维含量较高,限制了其在猪和禽饲粮中的应用。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纤维降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菜籽粕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菜籽粕的还原糖产量、降低其纤维含量。方法:1)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条件——pH(3.2~4.8)、温度(45~55℃)、酶解时间(18~30 h)和底物浓度(即菜籽粕浓度,100~200 g/L);2)以优化前的酶解条件作为对照(未优化组),在最优酶解条件下(优化组)酶解菜籽粕,探究优化的效果。结果:1)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pH、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还原糖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与温度、温度与时间对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与对照组(pH 4.8、温度50℃、酶解时间24 h、底物浓度100 g/L)相比,优化组(pH 4.0、温度50℃、酶解时间28 h、底物浓度200 g/L)的还原糖转化率显著升高(P<0.05);此外,优化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后可有效提高菜籽粕产还原糖的效率,降低其纤维含量。2)优化后的酶解条件为pH 4.0、温度50℃、酶解时间28 h、底物浓度200 g/L。
  • 王旭, 毛湘冰, 孙锐, 范祥奇, 余伟, 豆屹松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16-1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果胶寡糖是否可以缓解氧化饲粮对断奶大鼠空肠与肝脏组织形态和抗氧化能力的负面影响。试验选取18只平均体重约为47.32 g、健康的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n=6),分别饲喂正常饲粮、氧化饲粮和添加200 mg/kg果胶寡糖的氧化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氧化饲粮中酸价和过氧化值较正常饲粮提高,添加果胶寡糖可降低氧化饲粮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且果胶寡糖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与饲喂正常饲粮相比,饲喂氧化饲粮显著降低了断奶大鼠的体增重和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和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并造成断奶大鼠的空肠和肝脏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而与饲喂氧化饲粮相比,饲喂添加果胶寡糖的氧化饲粮显著改善了断奶大鼠的体增重和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和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并显著缓解了断奶大鼠空肠和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综上所述,在氧化饲粮中添加果胶寡糖可改善氧化饲粮引起的断奶大鼠生长性能下降及空肠和肝脏组织结构损伤,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 相关研究 RELATED RESEARCH
  • 许卫华, 林开雄, 林炜明, 陈腾腾, 刘丹, 傅文源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24-17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用代乳粉。结果表明:1)华南虎母乳(以新鲜基础计)中,总氨基酸、总脂肪酸、乳糖含量分别为(10.85±0.80)%、(8.94±1.14)%和(2.70±0.14)%。2)华南虎母乳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41.126%、21.029%、20.880%、23.639%和1.529%。3)华南虎母乳中钙、磷、钠和钾含量分别为0.156%、0.179%、0.117%和0.088%,钙磷比例接近1:1。4)以乳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幼虎代乳粉中,蛋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4种氨基酸构成限制性氨基酸。5)人工育幼的18只东北虎幼虎和1只华南虎幼虎全部成功断奶。综上所述,华南虎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构成,开发的虎代乳粉可成功饲喂东北虎幼虎和华南虎幼虎。
  •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
  • 张凡凡, 张玉琳, 王旭哲, 贾舒安,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35-17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纤维素分解菌(CDB)与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联合接种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玉米,共设计3个发酵处理,CK处理不添加任何菌剂;Y处理添加4.7×105 CFU/g Lactobacillus buchneri;YX处理添加4.7×105 CFU/g 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纤维素分解菌,其中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比例为2:1:1(质量比),添加量为0.3%。对3个处理发酵60 d时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微生物数量、瘤胃降解参数及开袋后第5天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60 d时,Y处理pH显著低于CK和YX处理(P<0.05),Y处理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CK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Y和YX处理(P<0.05),YX处理乳酸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X处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YX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和Y处理(P<0.05)。各处理间氨态氮、淀粉、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含量及主要微生物(好氧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开袋第5天时,Y处理和CK处理的pH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YX处理(P<0.05),YX和Y处理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CK处理(P<0.05),Y和YX处理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各处理间好氧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 Y处理的干物质基础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CK处理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YX处理(P<0.05)。YX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基础含量显著低于Y和CK处理(P<0.001),YX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Y处理(P<0.05)。各处理间其余各指标降解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合10项产生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YX处理 > Y处理 > CK处理。由此可见,Lactobacillus buchneri单独或与纤维素分解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改善青贮玉米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的有氧稳定性,纤维素分解菌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联合接种效果最好。
  • 刘建平, 郭雄昌, 涂越, 蔡力创, 张志红, 欧阳克氙, 周秋白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47-1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二十八烷醇对彭泽鲫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耐缺氧能力以及养殖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二十八烷醇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43.77±0.08) g]相近的彭泽鲫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尾。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5、25.0、50.0、100.0 mg/kg二十八烷醇(含量为95.2%)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的平均体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Ⅲ组的LDL-C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试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Ⅴ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血液红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Ⅲ组、Ⅳ组和Ⅴ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血液白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Ⅴ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在不同的饲养阶段,各试验组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浓度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5)亚硝酸盐攻毒后,Ⅲ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二十八烷醇可以调节彭泽鲫的血脂水平,改善免疫力和耐缺氧能力,且对生长性能和养殖水体环境无负面影响。
  • 卫育良, 王建学, 徐后国, 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55-17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水质的影响,以确定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在流水养殖模式下,采用商业饲料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摄食生长试验。投喂频率试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2、3和4次/d共3个投喂频率,分别记为F2、F3和F4组;投喂水平试验采用3次/d的投喂频率,设体重的2%、4%、6%、8%和10%共5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R2、R4、R6、R8和R10组。选择红鳍东方鲀初始体重约15 g的幼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进行28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投喂频率对终末体重、成活率、摄食率(FI)、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无显著影响(P>0.05)。R2组FI、SGR和FER显著低于R4、R6、R8、R10组(P<0.05)。2) F3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F2组(P<0.05)。R2组HSI显著低于R4、R6、R8、R10组(P<0.05);R2组VSI显著低于R8和R10组(P<0.05),但与R4和R6组无显著差异(P>0.05)。3) F3组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2和F4组(P<0.05)。R2组肝脏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R4、R8和R10组(P<0.05);R2组肝脏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R4、R6、R8、R10组(P<0.05);R2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R4组(P<0.05),但与R6、R8和R10组无显著差异(P>0.05)。4) F3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F2组(P<0.05)。R2组肝脏ALT活性显著低于R4和R10组(P<0.05),但与R6和R8组无显著差异(P>0.05)。5)尽管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在养殖水桶出水口相比进水口数值上大部分有所升高,但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养殖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3次/d,投喂水平为体重的4%。此外,在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养殖水体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的影响极小。
  • 梁耀文, 郭长义, 柒启恩, 彭俏丽, 朱翠, 龙丽娜, 王连想, 张辉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66-17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氮、磷排放的影响。选取胎次、预产期和膘情相近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健康母猪4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7.0%,有效磷(AP)水平为0.40%],试验组饲喂低蛋白质低磷饲粮(CP水平为16.0%,AP水平为0.33%)。预试期7 d(母猪分娩前7 d),正试期21 d(母猪分娩开始至泌乳期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泌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背膘损失、断奶-发情间隔、断奶7 d发情率、发情配种率和下一胎返情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对哺乳仔猪的断奶窝仔猪数、断奶窝增重、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和哺乳期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低蛋白质低磷饲粮可显著增加泌乳母猪的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游离脂肪酸和钙离子含量(P<0.01);4)低蛋白质低磷饲粮显著降低泌乳母猪的氮摄入量、磷摄入量、粪氮排放量、粪磷排放量、尿氮排放量、总氮排放量及氮排放率(P<0.05)。综上所述,饲粮CP水平由17.0%降低到16.0%,同时AP水平由0.44%降低到0.33%,对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氮、磷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 侯沛君, 朱河水, 张立阳, 唐梦琪, 李梓丹, 胡文阳, 李继超, 付彤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74-1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颗粒化全混合日粮(TMR)对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20日龄、体重为(31.40±0.55) kg的湖羊4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湖羊饲喂由干花生秧和精料组成的TMR,试验组是将对照组TMR制粒后再饲喂湖羊。预试期15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瘤胃液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瘤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组每头羊的毛利润较对照组增加了26.18元。综上所述,颗粒化TMR能够改善湖羊的瘤胃发酵,提高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 牛晓雨, 李大彪, 丽丽, 解湧芳, 朱寿谦, 王敬尧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83-17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单宁对绵羊瘤胃原虫数量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杜蒙杂交羯羊15只,根据饲粮单宁水平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对照组,不含单宁)、Ⅱ组(含2%单宁)和Ⅲ组(含4%单宁),每组5只。预试期14 d,正试期20 d。于正试期的第18天和第19天晨饲前和晨饲后6 h使用瘤胃液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应用显微镜计数方法检测绵羊瘤胃液样品中原虫的数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晨饲后6 h瘤胃原虫的种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晨饲前和晨饲后6 h,Ⅲ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含2%和4%的单宁显著降低绵羊瘤胃原虫Chao 1指数(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Ace指数有降低的趋势(P>0.05)。3)在属水平上,Ⅲ组绵羊瘤胃原虫均毛虫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内毛虫属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Ⅱ组和Ⅲ组的前毛虫属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7);瘤胃中其他原虫属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单宁含量为2%和4%可显著降低绵羊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对原虫种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 向娜娜, 赵江涛, 陈丽, 夏超笃, 王晓琼, 陈林, 纪昌正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33(3): 1792-1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1.03.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主要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豆皮中纤维相关指标的方法。收集的106份大豆皮样品,分别采用国标GB/T 5009.3—2016、GB/T 6434—2006、GB/T 20806—2006的方法检测水分、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及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 1459—2007的方法检测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同时结合获得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表明: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6,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0,其中水分及NDF含量模型的RPD大于4.0。综上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能够较好地监控大豆皮纤维相关指标的质量,从而保证原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