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评估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及其产羔性能的影响。选取80头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RPG组、RPC组和RPC+RPG组每头每天分别添加15 g RPG、3 g RPC、15 g RPG+3 g RPC。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妊娠毒血症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提高羔羊断奶成活率的趋势(0.10>P>0.05),且RPC+RPG组羔羊初生重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G显著降低了分娩当天母羊血清中β-羟基丁酸含量(P<0.05),同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还显著提高了产后10 d时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P<0.05),对血清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C对血清葡萄糖和β-羟基丁酸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相反还显著提高了分娩当天和产后20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RPC+RPG对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母羊饲粮中添加15 g/(d·头) RPG有助于缓解能量负平衡,而3 g/(d·头) RPC添加效果不显著,但添加RPC+RPG均可以提升羔羊断奶成活率,提高羔羊初生重。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羊源乳酸菌,为后续饲用益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以育肥羊不同肠段和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的来源,采用碳酸钙-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通过初筛、溶血试验复筛获取安全菌株,对安全菌株进行形态学、生化鉴定和16S rRNA测序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能力、抗生素敏感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共获取12株同型乳酸菌——海氏肠球菌的安全菌株,分别来源于空肠(K1、K2、K3、K4)、回肠(H1、H2、H3、H4、H5、H6)、直肠(Z1)和瘤胃(L1)。在抑菌能力方面,12株海氏肠球菌对2种典型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极大于大肠杆菌,对这2种指示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30~12.30 mm (平均为9.90 mm)和6.90~9.47 mm (平均为8.43 mm),尤其是来自空肠的K2菌株对这2种指示菌的抑菌圈最大;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K2和H5菌株具广泛的抗生素敏感性,对6种抗生素敏感,其余菌株(L1除外)对5种抗生素敏感;从耐受性上看,这12株海氏肠球菌对胃肠液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L1和K2菌株在胃液中存活率较高,分别达175.61%和173.72%,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K2菌株在肠液中存活率最高,达到143.68%,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另外,从细菌生长规律可以看出,这12株海氏肠球菌的生长对数期均为2~14 h。综上可知,本试验筛选出的12株海氏肠球菌抑菌能力强、具有一定抗生素敏感性且能耐受胃肠液,尤其是分离自空肠的K2菌株,可为饲用益生菌剂的开发提供参考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