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15
  

  • 全选
    |
    目录 Contents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REVIEW
  • 来振衡, 陈虹羽, 吕银凤,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01-3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肽具有抗菌、抗炎、促生长等功能,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它不易产生耐药性,被认为极具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在价值。近年来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饲用抗菌肽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贾鹏, 董利锋,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11-3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畜牧业的甲烷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甲烷减排,了解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特点是制定甲烷减排措施的前提。改变饲粮或者使用添加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措施,但是其效果不一致或者短暂,了解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特点,有助于制定针对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甲烷减排措施,本文主要以牛为代表进行论述。
  • 李科南, 杜海东, 史彬林, 娜仁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18-3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瘤胃微生物可以将其他动物难以利用的粗纤维降解为宿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以达到改善瘤胃发酵功能和提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的目的,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而新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系统尚不稳定,此时进行人为干预可能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并产生持久影响。因此,研究早期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过程对科学精准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综述了新生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定植过程,然后报道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早期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过程中早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杜海东, 李科南, 娜仁花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27-34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早期生命的瘤胃微生物群对幼龄反刍动物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母体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幼龄反刍动物早期瘤胃微生物群的定植和发展。动物品种、分娩方式、幼畜饲喂方式、母体妊娠期饲粮组成与饲料添加剂使用等因素均能够影响母体微生物群向后代的垂直传播,并影响生命早期代谢、内分泌和免疫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生命早期瘤胃微生物的组成与发展以及影响母体微生物在早期生命中获取和继承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母仔微生物垂直传播提供参考。
  • 殷成港, 李习龙, 蒋显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35-3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酵母水解物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诱食性强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促生长、增强免疫、抗氧化、保护肠道等生物学功能,在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酵母水解物的生物学功能、畜禽养殖中酵母水解物的主要来源及酵母水解物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酵母水解物在猪生产中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代安娜, 杨具田, 丁波, 刘红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43-3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牦牛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素,营养价值极高,是藏族牧民生存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目前市场上牦牛乳制品种类较少,加工水平较低,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牦牛乳组分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提升耐力、缓解疲劳、耐缺氧等多种功能特性进行综述,并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奶牛、水牛、山羊、绵羊、人乳)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牦牛乳及其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为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 周孝康, 李昊, 张立阳, 高腾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54-3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反刍动物胃肠道中所排出的甲烷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代表饲粮能量的损失。研究发现,3-硝基氧基丙醇(3-NOP)中的硝基酯基团可以选择性地与甲基辅酶M还原酶结合,并通过在活性位点将镍离子从+1价暂时氧化为+2价来灭活其酶,从而抑制甲烷生成过程中的最后一步通路,进而持续抑制甲烷的生成,并且对反刍动物的健康没有影响。本文就以甲烷生成的特异性抑制剂3-NOP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阐明抑制甲烷产生的内在机制,为反刍动物生产以及3-NOP的应用前景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 杨晨斌, 阎斌伦, 高焕, 牟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61-3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是亮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具有促进动物体肌肉生长、防止肌肉萎缩、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端保健食品、运动补剂以及健身产品等。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动物表现出生长缓慢、肌肉品质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合理添加具有促进肌肉生长和增强免疫力作用的HMB,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HMB的作用机制,并对HMB在水产动物与畜禽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以分析目前HMB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展与不足,为未来HMB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 张宇, 王笑, 王爱民, 潘亚雄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70-3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固醇类物质,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类固醇激素形成的前体物质,协调参与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活动。甲壳动物不能由乙酸从头合成胆固醇,需要依靠饮食补充机体对于胆固醇的需求。本文从胆固醇对于甲壳动物的生理作用以及胆固醇在甲壳动物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为切入点,综述了甲壳动物对胆固醇的需求量,并探讨了不同饲料原料及饲料营养组成对于甲壳动物胆固醇需求量的影响,以及饲料胆固醇含量对甲壳动物生长、体成分、健康和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深入开展胆固醇在甲壳动物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开发甲壳动物饲料胆固醇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 钟港, 陈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83-3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大量的体内外试验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是一种天然的调控脂肪代谢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分类、主要化合物及其与脂肪代谢的关系,并从miRNAs、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肪组织AMPK、有丝分裂克隆扩增(MCE)和神经系统等途径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调控机体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徐进, 王劼, 舒鼎铭, 王旭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495-3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丁酸作为肠道菌群发酵产物之一,不仅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能以信号分子形式调节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近年来,在饲粮中添加丁酸能够有效减少动物过多脂肪沉积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一些研究发现丁酸表现出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丁酸一方面作为脂肪合成的底物,另一方面以信号分子形式即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或者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来调节脂肪代谢。本文主要从这2方面来探讨丁酸与脂肪代谢之间的联系,为畜禽养殖中如何减少过多脂肪沉积或抑制肥胖提供理论参考。
  • 郑言, 曹中赞, 邱云桥, 栾新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03-3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联素(AdipoQ)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在调节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AdipoQ首先与其受体[脂联素受体1(AdipoRl)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位于膜外的C端结合,再通过AdipoQ受体N端与信号接头蛋白结合,进而激活下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质合成,从而调节脂类代谢。本文就AdipoQ及其受体的结构、信号接头蛋白和AdipoQ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 晁碧辉, 宋万明, 李瑶兰, 杨竹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11-3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素通过激活环鸟苷酸(cGMP)/蛋白激酶G (PKG)信号通路,诱导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激活胰岛素受体,导致葡萄糖激酶活性提高,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生物素也可与组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等发生生物素酰化,从而以表观遗传形式参与甲基化和乙酰化等过程,并对基因表达、细胞信号通路及染色质结构等起着独特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对生物素对动物糖、脂代谢及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动物生产实践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 王宗伟, 付建中, 李洪涛, 李艳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19-3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抑菌、促生长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综述了丁酸梭菌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机制及其在生物安全性、畜禽抗病和促进肠道健康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丁酸梭菌在畜禽营养上发挥替抗作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RESEARCHPAPER
  • 李碧侠, 任守文, 赵为民, 付言峰, 王学敏, 涂枫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29-35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以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为(75.0±2.0) kg的苏山猪8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放牧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放牧组猪群每天11:00—17:00在果园中放牧,自由采食黑麦草、俄罗斯草等青绿饲料。对照组猪群舍饲。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放牧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胴体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放牧组背最长肌失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亮度(L*)值和红度(a*)值高于对照组,黄度(b*)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放牧组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对照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背最长肌中缬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胱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放牧组背最长肌中总必需氨基酸、总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背最长肌中棕榈油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所述,育肥后期苏山猪进行放牧对其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对其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是生产优质猪肉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
  • 宋敏, 王超普, 邓盾, 刘志昌, 陈秋雨, 崔艺燕, 鲁慧杰, 李贞明, 余苗, 遆俊岭, 马现永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37-35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提取物(MLE)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平均体重为(8.287±0.141)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断奶仔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MLE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g/t的MLE),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2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MLE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有增加的趋势(0.05≤P<0.10),且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MLE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3)与对照组相比,MLE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中脂肪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MLE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以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5)与对照组相比,MLE组断奶仔猪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 000 g/t的MLE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其肠道内脂肪酶的活性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并能提高断奶仔猪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
  • 黄静, 赵娜, 郭万正, 陈芳, 樊启文, 杜恩存, 陶文静, 张巍, 黄少文, 金枫, 魏金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47-3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桑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43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3个发酵组分别用3%、6%、9%的发酵饲料桑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3%桑粉组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使用3%饲料桑粉。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9%发酵组、3%桑粉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6%发酵组胸肌亮度(L*)、红度(a*)、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胸肌剪切力、pH45 min、pH24 h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3%发酵组胸肌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及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9%发酵组胸肌苏氨酸、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桑粉组胸肌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以及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5)对照组在胸肌中未检测出月桂酸、花生酸、二十碳五烯酸,而各试验组均有检出。与对照组相比,3%发酵组胸肌十五碳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6%发酵组胸肌十五碳酸、亚油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豆蔻油酸、棕榈酸、棕榈烯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胸肌十五碳酸、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棕榈酸及棕榈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3%桑粉组十五碳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豆蔻油酸、棕榈酸、棕榈稀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使用9%发酵饲料桑或3%饲料桑粉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发酵饲料桑和饲料桑粉均有提高黄羽肉鸡胸肌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效果,且饲料桑粉的作用效果较发酵饲料桑更为明显。
  • 刘新泽, 胡友军, 赵晓南, 张瑞阳, 朱宇旌, 张勇, 李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59-3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酸化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形态以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酸化剂在肉鸡饲粮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体况良好的7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 08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1%甲酸甲酸铵复合酸化剂(Ⅱ组)、基础饲粮+0.2%甲酸甲酸铵复合酸化剂(Ⅲ组)、基础饲粮+0.1%(甲酸甲酸铵+精油)复合酸化剂(Ⅳ组)、基础饲粮+0.2%(甲酸甲酸铵+精油)复合酸化剂(Ⅴ组)、基础饲粮+0.1%缓释甲酸(Ⅵ组)、基础饲粮+0.2%缓释甲酸(Ⅶ组)、基础饲粮+0.1%(缓释甲酸+精油)复合酸化剂(Ⅷ组)、基础饲粮+0.2%(缓释甲酸+精油)复合酸化剂(Ⅸ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Ⅳ、Ⅴ、Ⅵ组的回肠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Ⅴ、Ⅵ组的回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组的回肠微生物总数显著低于Ⅱ、Ⅲ、Ⅵ、Ⅷ、Ⅸ组(P<0.05)。Ⅴ组的盲肠微生物总数显著低于Ⅱ、Ⅲ、Ⅵ、Ⅷ组(P<0.05)。2)Ⅲ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Ⅴ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组的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Ⅲ、Ⅴ、Ⅵ、Ⅷ、Ⅸ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的肌胃和腺胃食糜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Ⅶ、Ⅷ、Ⅸ组的腺胃食糜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Ⅵ、Ⅸ组的肌胃食糜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1%(甲酸甲酸铵+精油)复合酸化剂提高了回肠乳酸杆菌数量、空肠绒隐比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回肠大肠杆菌数量和胃食糜pH。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在肉鸡饲粮中添加0.1%(甲酸甲酸铵+精油)复合酸化剂。
  • 王世祺, 赵浩然, 杜明芳, 陈跃平, 温超,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70-3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棒晶束解离凹凸棒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肉雏鸡288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肉鸡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1%常规凹凸棒石以及分别添加0.125%、0.250%、0.500%和1.000%解离凹凸棒石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00%解离凹凸棒石显著降低肉鸡试验前期(1~21日龄)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常规凹凸棒石或解离凹凸棒石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00%解离凹凸棒石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饲粮添加0.500%和1.000%解离凹凸棒石均显著降低肉鸡胸肌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和1%常规凹凸棒石添加组相比,饲粮添加0.500%和1.000%解离凹凸棒石均显著提高肉鸡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00%和1.000%解离凹凸棒石分别显著降低肉鸡宰后24和48 h胸肌红度值(P<0.05),饲粮添加0.125%、0.500%和1.000%解离凹凸棒石均显著提高肉鸡宰后45 min胸肌pH (P<0.05),饲粮添加0.500%解离凹凸棒石显著降低肉鸡胸肌24 h滴水损失(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解离凹凸棒石均显著降低肉鸡胸肌24 h蒸煮损失(P<0.05);此外,与1%常规凹凸棒石添加组相比,饲粮添加0.500%解离凹凸棒石显著降低肉鸡胸肌24 h剪切力(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500%解离凹凸棒石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以及改善肌肉品质,且效果优于常规凹凸棒石。
  • 袁逸涵, 申宇, 杨烨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83-35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鸡肝脏脂肪代谢和胆汁酸(BAs)代谢的影响。将18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4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饲喂15.5%高粗蛋白质水平饲粮(CP-H组)、14.5%正常粗蛋白质水平饲粮(CP-M组)、13.5%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CP-L组),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1周,正试期3周。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鸡的初重(IW)、末重(F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CP-H组相比,CP-L组育成鸡的胸肌和腿肌脂肪含量、腹脂率、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P<0.05)。3)与CP-H组相比,CP-L组血清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CP-L组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尿酸(UA)、总蛋白(TP)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P-H组相比,CP-L组肝脏石胆酸(LCA)、熊去氧胆酸(UDCA)含量显著降低(P<0.05),去氧胆酸(DCA)含量显著增加(P<0.05)。5)肝脏脂肪代谢和BAs代谢相关基因分析结果表明,CP-L组的脂肪酸转位酶(FAT/CD6)、脂肪酸合成酶(FA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P-H组(P<0.05),脂蛋白脂肪酶(LPL)、载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apoVLDL)、法尼醇衍生物X受体(FX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P-H组(P<0.05)。综上所述,13.5%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育成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会通过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和BAs代谢,增加肝脏脂肪沉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成鸡肝脏健康。
  • 张雨薇, 李浪, 姜宇轩, 宋景平, 刘光芒, 王建萍, 林燕, 白世平, 张克英, 吴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593-36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途径联合重金属暴露[镉(Cd)、铅(Pb)、汞(Hg)、铬(Cr)]对蛋鸡肝脏、肾脏、胫骨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稳态的毒性及硒(Se)的缓解效果。试验选取63周龄健康罗曼粉蛋鸡1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加硒组(S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 mg/kg Se (酵母硒),重金属联合暴露组(HEM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 Cd (氯化镉)、5 mg/kg Cr (氯化铬)、50 mg/kg Pb (硝酸铅)和3 mg/kg Hg (氯化汞),重金属联合暴露加硒组(HEM+Se组)在HEM组饲粮基础上添加0.4 mg/kg Se (酵母硒)。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蛋鸡,翅静脉采血后屠宰,收集肝脏、肾脏、胫骨样品,测定Cd、Pb、Hg、Cr、Se、铜(Cu)、铁(Fe)、锰(Mn)、锌(Zn)、钠(Na)、钾(K)、镁(Mg)、钙(Ca)含量。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EM组肝脏、肾脏、胫骨中Cd、Pb、H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EM组相比,HEM+Se组肝脏中Cd、Pb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肾脏中Cd、Pb、H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中Cd、H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HEM组肝脏中Fe、Zn、K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Se、Mn、Mg、Ca含量显著下降(P<0.05),胫骨中Se、Na、K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HEM组相比,HEM+Se组肝脏中Fe、Zn、K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Mn、Mg、C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中M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鸡肝脏、肾脏、胫骨及血清中13种金属离子含量之间依次存在19种、12种、7种和12种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途径联合重金属暴露能引起组织金属离子紊乱,增加相应重金属的沉积,扰乱蛋鸡肝脏、肾脏、血清、胫骨中金属离子稳态,饲粮中添加0.4 mg/kg Se (酵母硒)未能缓解重金属暴露引起的金属离子紊乱毒性。
  • 任跃昌, 邓夕民, 陈正平, 单忠芳, 刘亚萍, 马璐璐, 张鹏飞, 万波扬,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04-3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磷源和水平及添加植酸酶对69~78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骨代谢的影响,为高峰后蛋鸡饲粮选择合适磷源及磷添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69周龄海兰褐蛋鸡2 475只,随机分为11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不额外添加任何磷源),试验组分别以磷酸氢钙(DCP)[非植酸磷(NPP)添加水平分别为0.10%、0.15%、0.20%、0.25%和0.30%]和磷酸一二钙(MDCP)(NPP添加水平分别为0.07%、0.11%、0.15%、0.18%和0.22%)作为外源磷源,饲粮中均添加1 470 FTU/kg的植酸酶。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不同磷源和水平对69~78周龄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破畸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以MDCP作为磷源能够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和DCP组相比,以MDCP作为磷源显著提高了蛋黄颜色等级(P<0.05),且以0.18% NPP添加水平组的蛋黄颜色等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以DCP作为磷源对蛋黄颜色等级无显著影响(P>0.05)。3)对照组蛋鸡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护骨素(OPG)、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含量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均处于最高,且与对照组相比,0.15%、0.25%和0.30% NPP添加水平的DCP组血清PTH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0.30% NPP添加水平的DCP组和0.11%~0.18% NPP添加水平的MDCP组血清OPG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0.30% NPP添加水平的DCP组和0.11%~0.22% NPP添加水平的MDCP组血清TR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不同磷源和水平对蛋鸡血清降钙素(CT)、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骨钙蛋白(BGP)和骨桥蛋白(OPN)含量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添加1 470 FT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降低饲粮NPP水平不会对69~78周龄蛋鸡的产蛋率和料蛋比造成负面影响,但以MDCP作为磷源可提高蛋黄颜色等级;综合考虑生产性能、无机磷用量以及骨代谢健康等指标,高峰后蛋鸡饲粮建议以MDCP作为磷源,且适宜的NPP添加水平为0.11%(饲粮NPP水平为0.23%)。
  • 赵陆原, 邹晨浩, 郭燕珊, 曹久爱, 葛超悦, 罗鑫宇, 林刚, 刘兵, 余东游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15-36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有机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和硒)减量取代无机元素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将45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无机对照组(ITM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NRC (1994,下同)推荐量无机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40.0、10.0、50.0、60.0、0.2 mg/kg);空白对照组(NC组)在基础饲粮中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1/2NRC无机组(1/2ITM组)和1/2NRC有机组(1/2OTM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和复合有机微量元素;1/2ITM+1/2OTM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和50% NRC推荐量复合有机微量元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ITM组相比,NC组和1/2ITM组1~21日龄和1~42日龄肉鸭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而1/2OTM组和1/2ITM+1/2OTM组肉鸭各阶段BW、ADG和饲料转化率(FCR)较ITM组无显著差异(P>0.05);1/2OTM组肉鸭各阶段BW和ADG均显著高于1/2ITM组(P<0.05)。2)除NC组肉鸭胸肌的滴水损失较ITM组显著增加(P<0.05)外,其他各组胸肌的pH、肉色(亮度、红度和黄度值)、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与ITM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ITM组相比,NC组和1/2ITM组肉鸭21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42日龄血清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且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1/2OTM组和1/2ITM+1/2OTM组21和42日龄肉鸭血清抗氧化指标(除GSH-Px活性外)与ITM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1/2ITM组相比,1/2OTM组21日龄时肉鸭血清T-AOC、CAT活性以及42日龄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同时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ITM组相比,NC组、1/2ITM组、1/2OTM组和1/2ITM+1/2OTM组肉鸭粪便铁、铜和锌排泄量均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1/2OTM组粪便铁、铜、锰、锌和硒排泄量较NC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9.68%、38.40%、17.58%、41.30%和37.83%(P<0.05);与1/2ITM组比,1/2OTM组粪便各微量元素排泄量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并且1/2OTM组肉鸭粪便中铜和硒排泄量分别显著降低10.96%和16.36%(P<0.05),各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排泄量从小到大依次为NC组<1/2OTM组<1/2ITM组<1/2ITM组+1/2OTM组
  • 郝健中, 李星晨, 慈洋, 尹红吉, 于修臣, 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27-36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碘对5~16周龄五龙鹅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28日龄体重相近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Ⅰ~Ⅵ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5、0.30、0.60、1.20、2.40 mg/kg的碘(碘化钾形式)。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Ⅲ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Ⅱ、Ⅳ、Ⅴ和Ⅵ组(P<0.05),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Ⅰ和Ⅵ组(P<0.05)。2)各组之间禽流感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Ⅰ、Ⅱ、Ⅳ、Ⅴ和Ⅵ组(P<0.05)。4)各组之间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碘能提高5~16周龄五龙鹅免疫器官指数和抗氧化性能,但对禽流感抗体效价和血清T3、T4和TSH含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碘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 mg/kg。
  • 赵东栋, 李星, 王铮, 史兆国, 秦士贞, 邵玉新, 孙晓珊, 张小月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35-36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种鸽饲粮不同铁(FeSO4·7H2O)水平对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及铁含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为肉鸽生产中种鸽饲粮铁的合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120对健康、平均体重和产蛋性能相近的银羽王亲代种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种鸽,每对种鸽哺喂2只乳鸽。5组种鸽分别饲喂不添加铁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75、150、300和6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饲粮以颗粒料形式喂给种鸽。试验期46 d,其中孵化期18 d,哺乳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150 mg/kg铁组1~28日龄乳鸽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饲粮添加75、300 mg/kg铁组(P<0.05),并较对照组及添加600 mg/kg铁组分别提高了4.4%和6.2%。饲粮添加75 mg/kg铁组1~28日龄乳鸽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粮添加150和600 mg/kg铁组(P<0.05),较饲粮添加300 mg/kg铁组降低6.2%。2)饲粮添加75 mg/kg铁组28日龄乳鸽胸肌率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28日龄乳鸽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率和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添加150 mg/kg铁组乳鸽胸肌肉色红度值最高,且显著高于饲粮添加75、600 mg/kg铁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胸肌亮度和黄度值、剪切力、pH与滴水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铁水平对乳鸽及种鸽血液指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 mg/kg铁可使乳鸽的平均日增重及胸肌肉色红度值达到较高水平。
  • 孙玲玲, 高胜涛, 马露, 沈旖帆, 温万,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45-36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瘤胃中合成奇链支链脂肪酸(OBCFA)的前体物与瘤胃液、血浆及牛奶中OBCFA含量的相关性。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日龄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7头,所有奶牛饲养在同一圈舍中饲喂相同饲粮4周,于最后3 d采集奶牛的瘤胃液、血液及牛奶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中支链氨基酸(BCAA)、挥发性脂肪酸(VFA)及OBCFA含量以及血浆、牛奶中OBCFA含量。结果表明:1)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含量与奇链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较弱,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均能在瘤胃液中找到与之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的OBCFA,以上相关关系多属于中等强度相关。2)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含量与血浆中十七烷酸(n-17: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均能在血浆中找到与之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的OBCFA,以上相关关系多属于弱相关或中等强度相关。3)瘤胃液中丙酸含量与牛奶中奇链脂肪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0),而瘤胃液中戊酸含量与牛奶中n-17:0含量趋于显著正相关(P<0.10)。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与牛奶中OBCFA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4)瘤胃液与牛奶中的OBCFA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改变瘤胃中合成OBCFA前体物的含量是一种提高牛奶中OBCFA含量的潜在营养调控策略。
  • 汲中元, 吴涛, 朱洪龙, 齐云霞, 杨永新, 韩荣伟, 程广龙, 赵小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57-36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60 g/(d·头)的地顶孢霉培养物。试验期共8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4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 (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和6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降低了乳中C16:0含量(P<0.05),有降低乳中C14:1含量的趋势(P=0.09),对乳中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有降低乳中≤C16脂肪酸及提高乳中>C16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8)。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奶牛的抗氧化能力,改善乳脂肪酸组成及奶牛的健康状况。本试验条件下,奶牛饲粮中地顶孢霉培养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g/(d·头)。
  • 张一涵, 贺李莹, 陈逸, 熊本海, 王慧,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66-36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对照)、60和100 g/(d·头)的沙棘黄酮。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1、15、30、45、60天采集乳样测定生产性能和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第1、30、60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P<0.05),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率、乳脂率、4%乳脂校正奶产量和能量校正奶产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中溶菌酶、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能提高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提高奶牛的抗氧化能力。
  • 彭文超, 胡真真, 骆琳, 邓蒙蒙, 蔡杰, 刘建新, 王迪铭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76-36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研究不同泌乳时期荷斯坦奶牛乳腺氧代谢特征、机体健康和乳腺氧化应激间的关系。选取18头泌乳盛期奶牛[泌乳天数(61.80±3.72) d,产奶量(55.65±3.95) kg/d,胎次(2.74±0.19)胎,体重(701±55) kg]和16头泌乳后期奶牛[泌乳天数(289.10±6.78) d,产奶量(12.27±4.70) kg/d,胎次(2.81±0.15)胎,体重(727±63) kg],在同一时间采集上述34头奶牛乳静脉和尾动脉的血液,进行血气参数、血常规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乳中氧化应激指标等的检测,并结合上述结果计算乳腺氧气供给等氧代谢指标。结果表明:在乳腺氧代谢方面,泌乳盛期奶牛的乳腺氧总消耗量(P=0.01)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的尾动脉氧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生产单位牛奶的耗氧量(P=0.02)显著降低,乳静脉氧含量(P=0.06)有降低的趋势。在乳腺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方面,泌乳盛期奶牛乳静脉血浆中活性氧(ROS)(P=0.09)、丙二醛(MDA)含量(P=0.07)以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P=0.07)有高于泌乳后期奶牛的趋势;泌乳盛期奶牛乳中MDA含量(P=0.01)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奶牛,ORAC (P=0.07)、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7)有高于泌乳后期奶牛的趋势。在血常规方面,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尾动脉血中血小板分布宽度(P<0.01)极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P=0.04)显著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P=0.07)有降低的趋势,中性粒细胞数量(P=0.07)有升高的趋势。综上可知,与泌乳后期奶牛相比,泌乳盛期奶牛乳腺氧消耗量较高,且乳腺应激较强,该结果提示泌乳盛期耗氧量调控可能是降低该时期奶牛代谢应激的潜在方案,这为泌乳盛期奶牛代谢应激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 孙建祥, 李泽民, 范凯利, 张晓, 程强, 张照, 张瑞, 贾莉, 史金平, 王瑛, 马越, 雷赵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86-3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抗菌肽对荷斯坦去势奶公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理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18头10月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51.62±4.69) kg的荷斯坦去势奶公牛,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菌肽组(A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 g/(d·头)抗菌肽。预试期30 d,正试期270 d,每30 d为1个阶段,共9个(Ⅰ~Ⅸ)阶段。试验Ⅰ、Ⅴ、Ⅸ阶段,静脉采血用于血液生理指标测定;试验结束屠宰后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结果表明:1) AP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2) AP组宰前活重、头重、蹄重、净肉重、骨重、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3) AP组热胴体重、72 h冷胴体重、胴体后腿宽、皮下脂肪覆盖度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4) AP组高档肉重、优质肉重和优质肉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CON组(P<0.05)。AP组肌肉pH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肌肉水分含量、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5)试验Ⅰ阶段,2组之间血液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Ⅴ阶段,AP组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试验Ⅸ阶段,AP组血液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6) AP组增重和增重收益显著高于CON组(P<0.05),AP组利润比CON组提高了1 964.42元/头。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可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改善肉品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郭太情, 和少英, 王荣蛟, 和世春, 戴思凡, 王梓蓓, 吴东旺, 余催, 周璟, 毛华明, 安清聪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699-37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8种常用粗饲料(稻草、甘蔗梢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甜脆玉米青贮、王草、象草、苜蓿干草、燕麦草)在奶水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本试验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8种粗饲料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含量,范式纤维分析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并选取3头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奶水牛作为试验动物,通过尼龙袋法测定8种粗饲料的DM、CP、NDF和A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甜脆玉米青贮的ADF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稻草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甘蔗梢青贮除外)(P<0.05)。2) DM有效降解率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脆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象草>甘蔗梢青贮>王草>稻草,各粗饲料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苜蓿干草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稻草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甜脆玉米青贮的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部分粗饲料(P<0.05)。甘蔗梢青贮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综上可知,甜脆玉米青贮在奶水牛瘤胃中降解特性最好,饲喂价值最高,稻草、甘蔗梢的可利用价值最低。
  • 丁子悦, 薛白, 蔡凌云, 任伊凡, 王之盛, 王立志, 彭全辉, 胡瑞,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10-3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发酵法探讨7种中草药及其不同添加剂量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甲烷(CH4)等温室气体产量的影响。以3头体况相近的健康筠连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7×3+1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7种中草药(野葛根、荆芥、柴胡、金银花、钩藤、仙鹤草和五香血藤)和3种添加剂量(分别为每200 mg底物额外添加15、20、25 mg),并设置1个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共计2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测定体外发酵24 h后的产气量(GP)、瘤胃发酵参数以及CH4、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产量。结果表明:1)中草药种类对GP,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值以及H2、CH4和CO2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添加剂量对NH3-N、MCP、TVFA及丙酸浓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中草药种类与添加剂量的交互效应对NH3-N、TVFA、乙酸和丁酸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2)与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相比,添加25 mg野葛根显著提高了TVFA、乙酸、丙酸浓度以及H2产量(P<0.05);添加3种剂量的荆芥均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5),添加20 mg荆芥还使NH3-N、TVFA、乙酸浓度及H2、CH4产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3种剂量的金银花均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值(P<0.05),添加20 mg金银花还显著降低了CH4和CO2产量(P<0.05);添加25 mg仙鹤草显著提高了MCP浓度(P<0.05),且使CO2产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3种剂量的五香血藤均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值(P<0.05),添加15、20 mg五香血藤还使NH3-N、TVFA和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添加3种剂量的柴胡和钩藤对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金银花和仙鹤草具有降低体外发酵温室气体产量的作用,且不会对瘤胃发酵造成不良影响。
  • 高旭红, 张俊丽, 岳彩娟, 梁小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24-3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黄芩茎叶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385.67±39.21) kg、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3%、6%、9%的黄芩茎叶(干物质基础)的饲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终末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6%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添加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添加组(P<0.05)。2)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尿素氮、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添加组(P<0.05);6%添加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3%和9%添加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9%添加组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添加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6%添加组(P<0.05);3%和9%添加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芩茎叶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肝脏和肾脏功能没有影响,且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性能,从而提高生长性能,建议黄芩茎叶添加水平在6%~9%。
  • 张转弟, 张巧娥, 王庆, 李月, 李云鹤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32-3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稻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561.23±7.09) kg]相近、体况良好、23月龄左右的安格斯阉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粮中添加10.23%稻草,Ⅰ组饲粮中添加10.00%发酵稻草,Ⅱ组饲粮中添加20.00%发酵稻草,3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预试期15 d,正试期165 d。结果表明;1)Ⅰ组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和终末腹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养殖效益分别提高了7.60%和14.94%。2)Ⅰ组和Ⅱ组的血清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之间屠宰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Ⅰ组和Ⅱ组的肌肉肉色黄度(b*)值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稻草可以提高安格斯牛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改善肉品质,且以添加量为20%为宜。
  • 薛帅帅, 李亚飞, 李可瑶, 刘浩宇, 黄彩云, 郭娉婷, 方绍明, 梁学武, 池春梅, 甘乾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43-37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布拉迪酵母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152±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安格斯犊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CG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LG组)和200 mg/kg布拉迪酵母(HG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LG和HG组犊牛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CG组差异不显著(P>0.05)。2) LG组犊牛体高较CG组显著提高(P<0.05)。3) LG和HG组犊牛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较CG组极显著下降(P<0.01),且HG组显著高于LG组(P<0.05);LG组犊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CG组显著下降(P<0.05),且HG组极显著高于LG组(P<0.01)。4) LG组Shannon指数较CG组显著上升(P<0.05)。5)在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科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科均为瘤胃球菌科、理研菌科、毛螺菌科、普雷沃氏菌科。LG组梭菌目_vadinBB60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G组(P<0.05),而丹尼丝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G组(P<0.05)。HG组丹尼丝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G组(P<0.05),而梭菌目_vadinBB60群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G组(P<0.05)。在属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科_UCG-005、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瘤胃球菌科_UCG-010、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LG和HG组dgA-11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G组(P<0.05)。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结果显示,LG和HG组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增加。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布拉迪酵母对安格斯犊牛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提高犊牛体高,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芽孢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粪便微生物区系,促进犊牛健康。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100 mg/kg布拉迪酵母的效果最佳。
  • 李茂龙, 谢建亮, 常娟, 王平, 刘超齐, 王利军, 尹清强, 党晓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58-37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固原黄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月龄固原黄牛56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公母牛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公(母)牛。对照组饲喂不含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 g/kg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虽然试验组全期(第1~60天)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后期(第31~60天)试验组ADG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9.05%(P<0.05)。2)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00%和12.11%(P<0.05)。3)试验组瘤胃液中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56.36%、200.00%、150.00%(P<0.01),pH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71%(P<0.05),而异丁酸(IA)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20.00%(P<0.05)。4)对瘤胃液中微生物区系的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有升高趋势,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试验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束毛球菌属(Trichococc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相对丰度有升高趋势,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沃氏黄杆菌属(Wautersiella)的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这些瘤胃菌属与ADG、ADF和NDF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液中AA、PA、IA、BA含量和pH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在固原黄牛TMR中添加2 g/kg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其生长性能及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
  • 姚喜喜, 王伟, 徐成体, 刘皓栋, 陈永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68-37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冷季不同饲养方式——放牧与舍饲对大通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牦牛冷季育肥和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放牧组牦牛为传统放牧方式,舍饲组牦牛为舍饲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2组牦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2.93%和63.46%(P<0.05)。2)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瘤胃发酵参数(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分别降低了5.61%和24.09%(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4.07%、15.65%、13.85%、98.61%、32.35%、88.60%和68.12%(P<0.05)。3)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的胴体性状(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骨重、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增加了59.11%、24.44%、68.32%、9.01%、54.11%和27.93%(P<0.05)。4)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牦牛背最长肌的pH45 min、pH24 h、24 h亮度(L*24 h)值、45 min红度(a*45 min)值、24 h黄度(b*24 h)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P<0.05)。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牦牛背最长肌的pH45 min、pH24 h、b*24 h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别降低了2.19%、4.46%、8.74%、10.98%和14.49%(P<0.05),背最长肌的L*24 h值和a*45 min值分别增加了16.78%和5.05%(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放牧相比,冷季舍饲改善了大通牦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屠宰性能,并改善了背最长肌的色泽和食用品质,降低了蒸煮损失。
  • 姚喜喜, 王伟, 徐成体, 张瑞强, 陈永珑, 牛勇, 周双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77-37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大通牦牛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科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牦牛,放牧组牦牛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牦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屠宰2组牦牛,采用瘤胃组织切片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瘤胃组织结构和瘤胃菌群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1)舍饲组牦牛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1)。2)放牧组牦牛瘤胃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舍饲组牦牛(P<0.01),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舍饲组牦牛(P<0.05);主坐标分析(PCA)显示,2种饲养方式之间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门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群,且舍饲组牦牛瘤胃菌群中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5或P<0.01)。4)在属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克里斯滕森菌科_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和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为优势菌群,且舍饲组牦牛瘤胃菌群中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5或P<0.01)。5) 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uminococcus_2、毛螺菌科_NK3A20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与瘤胃组织结构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饲养方式显著影响了大通牦牛的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且瘤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瘤胃菌群相关。
  • 李勇, 蔡小芳, 张成新, 刘鹏, 李彩联, 郭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88-37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评价玉米不同加工方式的开食料对羔羊早期断奶前和断奶后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4只8日龄湖羊公羔[平均体重(5.04±0.75)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颗粒化开食料(PS组,玉米及其他原料全部粉碎后制粒)和蒸汽压片玉米开食料(SFS组,玉米进行蒸汽压片处理后破碎,其他原料粉碎后制粒,然后将破碎的蒸汽压片玉米与其他原料制成的颗粒料混合后饲喂)。羔羊1~7日龄随母羊哺乳,8日龄与母羊分开,单栏饲养,同时开始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35日龄断代乳粉。分别于21(断奶前)和42日龄(断奶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羔羊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与PS组相比,SFS组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分别提高了23.06%、35.58%、56.44%,断奶后分别提高了7.82%、28.87%、32.47%。SFS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61.96%)在断奶前就已超过厚壁菌门(Firmicutes,32.0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9%)成为第一优势菌门,且接近断奶后水平(65.36%);而PS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57.28%)在断奶后才超过厚壁菌门(31.21%)和变形菌门(1.15%),且仍低于断奶前和断奶后SFS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61.96%和65.36%)。与PS组相比,SFS组断奶前和断奶后夏普氏菌属(Sharpea)和原细菌属(Or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瘤胃功能上,仅在KEGG水平3中断奶前与酶相关的氨基酸代谢的功能基因表达量SFS组显著高于PS组(P<0.05),而转运因子、脂肪酸降解代谢的功能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PS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与颗粒化开食料相比,蒸汽压片玉米开食料更加有利于羔羊早期断奶前后阶段的瘤胃发酵、优势菌群的建立以及断奶前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功能。
  • 史晨迪, 赵晓雅, 田沛知, 陈佳欣, 段春辉, 张英杰, 刘月琴, 纪守坤, 严慧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799-3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断奶应激期内饲喂方式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0日龄健康、体况相近的湖羊羔羊48只(公母各占1/2),羔羊50~60日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料,在59日龄(记为第0天)根据体重[(16.74±2.54) kg]、性别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料)、试验2组[60日龄断奶,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粉料]、试验3组(60日龄断奶,饲喂50% TMR粉料+50%羔羊料),每组16只。所有羔羊在第0、3、9和15天于晨饲前颈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第0和15天,3组羔羊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0~15天,试验1和3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在第0~15天,试验1和2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5)。2)在第3天,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内毒素(ET)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在第9天,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了血清干扰素-γ(IFN-γ)、D-乳酸、ET、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及DAO活性(P<0.05)。在第15天,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了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AST、DAO活性及TNF-α、IgA、免疫球蛋白G (IgG)和IgM含量(P<0.05)。3)试验1组,各时间点羔羊血清中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IL-1β、TNF-α、IFN-γ、D-乳酸、ET、IgA和IgG含量及DAO、LDH、CK、ALT、AS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ALP活性及IgM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在试验2组,各时间点间血清中LDH、CK、ALP和AL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中COR、ACTH、IL-1β、TNF-α、IFN-γ、D-乳酸、ET、IgA、IgG和IgM含量及DAO、AST活性有显著变化(P<0.05)。在试验3组,各时间点间血清中ACTH、TNF-α、IFN-γ、IgG、IgM含量及LDH、CK、ALT、AST、DAO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清中COR、IL-1β、D-乳酸、ET和IgA含量和ALP活性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羔羊在断奶后1周内应激最大,断奶应激期内不同饲喂方式对羔羊影响较大;本试验条件下,羔羊断奶后饲喂50% TMR+50%羔羊料可以缓解断奶应激,更有利于羔羊生长发育。
  • 梁本聪, 杨改青, 王福州, 廉红霞, 王林枫, 付彤, 张立阳, 任宏, 张黎杰, 徐新颖, 刘新鹤, 高腾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14-38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索零余子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25 kg左右的健康杜湖杂交(杜泊羊×湖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CTL组)、7.5%(低剂量组,BUL1组)和10.0%(高剂量组,BUL2组)零余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3组之间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差异不显著(P>0.05)。2) BUL2组的可消化能、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TL组(P<0.05)。BUL2组的可消化钙、钙消化率、沉积钙均显著高于CTL组(P<0.05)。3) BUL1组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均显著高于CTL和BUL2组(P<0.05),BUL1组和BUL2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高于CTL组(P<0.05),BUL2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CTL组(P<0.05)。4) BUL1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D8含量显著高于CTL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7.5%和10.0%零余子不会影响绵羊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7.5%的零余子可以增加血清TP、GLB、CD8和TNF-α含量,饲粮中添加10.0%的零余子可提高能量、钙消化率。
  • 陈威, 陈炳龙, 杨东林, 张萧, 陈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24-3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以高精料饲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条件下,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乳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只健康、平均体重为(43.3 ±1.5) kg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65:35的基础饲粮诱导SARA模型后,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0.125%、0.250%和0.500%的核桃青皮提取物进行饲养试验。4期试验均包含预试期9 d,采样期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25%、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 (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乳酸浓度与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25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异丁酸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丙酸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25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异戊酸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125%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丙酮酸激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核桃青皮提取物可通过降低乳酸合成关键酶活性、抑制原虫增殖等途径,减少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的生成,从而提高瘤胃液pH,改善瘤胃发酵,缓解高精料饲粮诱导的绵羊SARA。饲粮中添加0.125%的核桃青皮提取物有助于缓解绵羊SARA。
  • 梁见弟, 阿不夏合满·穆巴拉克, 秦荣艳, 陈翔宇, 赵晨, 王乐乐, 张志军, 王承敏, 王文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35-38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盐角草提取物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2.52±2.83) kg]相近、体况良好的阿勒泰公羊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2%盐角草提取物(0.2%组)、基础饲粮+0.4%盐角草提取物(0.4%组)、基础饲粮+0.6%盐角草提取物(0.6%组)。预试期11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0.6%组第16~30天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组第31~45天、第1~45天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6%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4%、0.6%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4%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照组(P<0.05),0.2%、0.4%、0.6%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0.4%、0.6%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6%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0.6%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2%、0.4%、0.6%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0.2%、0.4%、0.6%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4%、0.6%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0.2%、0.4%和0.6%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4%、0.6%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盐角草提取物有助于改善绵羊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以饲粮中添加0.4%的盐角草提取物效果较好。
  • 王笑言, 刘武灵, 孙清平, 陈东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47-38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地顶孢霉培养物(ATC)添加水平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6只2.5月龄左右、体重[(10.00±0.28) kg]接近和健康状况良好的湘东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公羊2只,母羊1只)。各组山羊分别饲喂ATC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5%、1.0%和2.0%(干物质基础)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0.5%组、1.0%组和2.0%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在数值上优于对照组,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0.5%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0.5%组、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1.0%组(P<0.05),0.5%组、1.0%组和2.0%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组、1.0%组和2.0%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1.0%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组和2.0%组(P<0.05),0.5%组、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ATC有利于改善湘东黑山羊的生长性能,促进机体脂质代谢和蛋白质吸收,提高抗氧化能力。
  • 齐明江, 温红瑞, 周玉香, 史炜, 王绿叶, 韩莉萍, 吴光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57-3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栗木单宁对3月龄滩羊公羔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27只3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滩羊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55:45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 000(试验Ⅰ组)、4 000 mg/kg DM (试验Ⅱ组)栗木单宁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饲粮添加栗木单宁降低了滩羊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善滩羊肉嫩度的作用。3)各组滩羊肌肉中油酸(C18:1n9c)含量为最高,其次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试验Ⅰ组和Ⅱ组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和α-亚麻酸(C18:3n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试验Ⅰ组和Ⅱ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栗木单宁对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羔羊的生长性能,增加了肌肉中MUFA和PUFA的含量,提高了肌肉的营养价值。
  • 崔浩然, 白天天, 赵林波, 陈颜旭, 郭雪峰, 金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67-3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低2种棉籽壳比例的饲粮对多浪羊反刍行为、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多浪羊[(28.0±2.2) kg],按体重均匀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高、低2种棉籽壳比例的饲粮,棉籽壳比例分别为58%、20%。预试期30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高比例棉籽壳饲粮能够显著增加多浪羊的总反刍时长(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高比例棉籽壳饲粮能降低多浪羊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在晨饲后0、2、4和8 h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晨饲后6 h时差异显著(P<0.05);瘤胃pH有增加趋势,且在晨饲后0~2 h时差异显著(P<0.05);瘤胃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下降趋势,晨饲后2 h时试验组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晨饲后0、4和6 h时试验组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晨饲后的0~2 h时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高比例棉籽壳饲粮能够显著降低多浪羊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饲喂高比例棉籽壳饲粮对多浪羊反刍行为和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具有一定影响。
  • 李胜楠, 张欢, 董臣飞, 雷晓青, 张桂杰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75-38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对柠条锦鸡儿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柠条锦鸡儿青贮品质、科学开发和利用荒漠地区饲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宁夏荒漠地区盛花期柠条锦鸡儿为青贮原料,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添加0.05%复合菌制剂组(F组)、添加0.1%复合酶制剂组(X组)和添加0.05%复合菌制剂+0.1%复合酶制剂组(FX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60 d后,测定柠条锦鸡儿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特性、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 FX组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X和FX组青贮饲料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2) F、X和FX组青贮饲料pH、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高于CK组(P<0.05)。X组青贮饲料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X和FX组青贮饲料V-Score评分总分均在90分以上,等级均为良好。3) F、X和FX组青贮饲料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K组(P<0.05),FX组青贮饲料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 X和FX组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K组和F组(P<0.05)。综上所述,单独添加复合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均可改善柠条锦鸡儿青贮发酵品质,二者联用效果更好。
  • 曹实, 杨霖坤, 鲁康乐, 张春晓, 王玲, 李学山, 宋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84-38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225尾初始体重为(9.0±0.5) g的花鲈,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各组分别饲喂以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饲料中0(FM组)、25%(ESPI25组)、50%(ESPI50组)鱼粉的等氮(粗蛋白质水平为44%)等脂(粗脂肪水平为11%)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 FM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FI)显著高于ESPI50组(P<0.05)。2) FM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EPSI50组(P<0.05)。3) ESPI25组和ESPI5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4) ESPI50组的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5) ESPI25组和ESPI50组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FM组(P<0.05)。ESPI25组和ESPI50组的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高比例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会导致花鲈的摄食量降低,从而抑制其生长性能。但饲料中酶解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抑制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花鲈机体脂肪的沉积。
  • 詹海杰, 李燕平, 曹亮, 党文庆, 樊爱芳, 任克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896-39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柠檬酸"组合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对商品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腹泻率、死亡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300只(公母各占1/2),按照平均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设空白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基础饲粮+恩拉霉素20 g/t+金霉素52.5 g/t)、试验1组[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合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200 g/t+过氧化氢酶114 g/t+柠檬酸1.0%)]、试验2组[基础饲粮+中剂量组合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400 g/t+过氧化氢酶228 g/t+柠檬酸1.0%)]、试验3组[基础饲粮+高剂量组合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800 g/t+过氧化氢酶456 g/t+柠檬酸1.0%)]。试验持续3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组合添加剂对肉兔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肉兔的腹泻率、死亡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组合添加剂添加剂量的增加,腹泻率、死亡率有降低的趋势。2)试验2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低,与抗生素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对照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各试验组,空白对照组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3组的圆小囊指数最大,与抗生素对照组、试验2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试验3组的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较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可知,随着饲粮中"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柠檬酸"组合添加剂添加剂量的增加,商品肉兔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免疫力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免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组合添加剂的适宜剂量为葡萄糖氧化酶800 g/t+过氧化氢酶456 g/t+柠檬酸1.0%。
  • 刘福鑫, 来宁洁, 于志凯, 蔡宇恒, 孙磊, 刘亚娟, 陈赛娟, 陈宝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06-39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香芹酚对肉兔肠道形态、胃肠道pH、盲肠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20只35日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T1、T2、T3组)分别饲喂香芹酚添加水平为150、300和450 g/t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T1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T2和T3组(P<0.05),与CON组相比,T1、T2和T3组空肠绒隐比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香芹酚对回肠肠道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试验组胃肠道pH均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香芹酚有增加盲肠中戊酸含量的趋势(0.05≤P<0.10),盲肠的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均略有增加(P>0.05),T2组盲肠中的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CON、T1和T3组(P>0.05)。4)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香芹酚显著降低了T3组的物种丰富度(P<0.05),T2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5)饲粮中添加香芹酚的肉兔盲肠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CON和T3组盲肠梭状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饲粮添加香芹酚有降低盲肠瘤胃球菌科_UCG-014相对丰度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肉兔饲粮中添加香芹酚影响空肠肠道发育,增加了部分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改善了盲肠微生物区系,提高了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肉兔肠道健康。
  • 孙桂云, 胡希怡, 于静, 王红芳, 刘振国,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18-39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化蛹率、羽化率、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中肠形态的影响。选取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 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5组工蜂幼虫分别饲喂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2%、0.4%、0.6%、0.8%的试验饲粮,在室内饲养幼虫直至成虫羽化出房,观察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测4、6日龄工蜂幼虫抗氧化、免疫等指标;测6日龄工蜂幼虫中肠形态、血淋巴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和0.8%精氨酸显著降低了工蜂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0.8%精氨酸显著提高了工蜂幼虫血淋巴中尿素含量(P<0.05),添加0.2%精氨酸显著提高了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白蛋白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精氨酸显著提高了4日龄工蜂幼虫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P<0.05),添加0.6%精氨酸显著提高了6日龄工蜂幼虫精氨酸酶的活性(P<0.05),添加0.2%、0.4%和0.8%精氨酸显著提高了6日龄工蜂幼虫鸟氨酸脱羧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4%精氨酸显著提高了4、6日龄工蜂幼虫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0.8%精氨酸显著提高了4、6日龄工蜂幼虫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精氨酸显著提高了4日龄工蜂幼虫的溶菌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和6日龄工蜂幼虫的溶菌酶活性(P<0.05)。6)精氨酸添加水平为0.8%时对6日龄工蜂幼虫的中肠重建有抑制作用。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力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添加可以提高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抗氧化能力,而高剂量添加则会降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
  • 鲁曦, 吴定燕, 任珂, 朱振宝, 钱卫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30-39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乙醇胺在肠道内大量存在且能够被肠道微生物利用,是一种潜在的信号分子。为了研究乙醇胺对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ETEC识别和利用乙醇胺的关键基因:eutReutB分别进行敲除,随后模拟肠内缺氧条件,利用乙醇胺对3株ETEC (野生型和eutReutB基因敲除株)进行干预,探讨了乙醇胺对ETEC生长繁殖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Red技术可对ETEC菌株eutReutB基因进行有效敲除;此外,肠道乙醇胺浓度(4 mmol/L)虽然不能改变3株ETEC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速度,但能够显著增加野生型ETEC生物被膜的生成量(P<0.05),而对eutReutB基因敲除株没有此种增强效果(P>0.05)。结果提示,宿主肠道环境中乙醇胺浓度可能调控ETEC生物被膜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ETEC识别和利用乙醇胺的关键基因eutReutB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李述方, 马甜, 杨金丽, 安雅雯, 张禹, 杨晓东, 王海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40-3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苦豆子对高精料育肥羔羊瘤胃上皮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选用32只体重(25.73±2.17) kg的杜蒙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高精料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3),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0.3%、0.5%的苦豆子,分别记作T1、T2、T3组。饲养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正试期结束后屠宰试验羊取瘤胃上皮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瘤胃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实时荧光PCR (RT-PCR)法检测瘤胃上皮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检测瘤胃上皮炎症因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瘤胃上皮JNK/p38MAPK信号通路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瘤胃上皮组织角质化、异常脱落、乳头断裂等异常形态有所改善,且各试验组瘤胃乳头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和T2组瘤胃肌层厚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T1组瘤胃上皮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T1、T2组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T1组IL-10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3)与对照组相比,T1组羔羊瘤胃上皮封闭蛋白-1(claudin-1)、闭锁蛋白(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闭锁小带蛋白-1(ZO-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4)与对照组相比,T1组羔羊瘤胃上皮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T1、T2组羔羊瘤胃上皮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一方面,适量苦豆子通过抑制羔羊瘤胃上皮JNK、p38MAPK蛋白磷酸化,调控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释放,缓解高精料饲粮对瘤胃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适量苦豆子通过促进羔羊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瘤胃黏膜通透性,增强瘤胃上皮屏障功能。
  • 刘曦宇, 杜丽欣, 万入汇, 邹雪, 张建斌, 蒲蕾, 马吉飞, 胡德宝, 洪亮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53-39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抑菌能力,本试验先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丙基菊粉(PI),丙基菊粉通过透析以自组装的形式合成了丙基菊粉纳米粒子(IPrN)。采用600 MHz 1H-核磁共振(NMR)光谱检验丙基在菊粉的取代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动态光散射(DLS)观察纳米粒子的特征。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植物乳杆菌和IPrN进行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下观察到植物乳杆菌对IPrN的内化结果。通过共培养法中病原体的活细胞数和琼脂扩散试验的抑菌圈大小测定IPrN内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K88和鸡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测定菊粉或IPrN处理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和pH的变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蛋白酶K后进行抑菌圈试验测定植物乳杆菌是否以分泌细菌素发挥其抑菌能力,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来评估编辑细菌素的基因plan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丙基在菊粉的取代率为76.88 mol%,可观察到IPrN为球形粒子,直径为366.6 nm;通过Z-截面模式可观察到FITC的荧光在植物乳杆菌的中心处最强,表明IPrN已被内化;IPrN的内化过程提高了植物乳杆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生长曲线和pH曲线可知IPrN的内化并没有影响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及乳酸的分泌;蛋白酶K的添加消除了由IPrN提升的抑菌性;planS的基因表达水平证明了IPrN内化使植物乳杆菌的细菌素表达增多。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丙酸修饰菊粉多糖合成了IPrN,IPrN的内化可提高植物乳杆菌的细菌素的分泌,进而提高了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K88和鸡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
  • 张得香, 朱超, 周加义, 王修启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62-39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培养物(YC)对小鼠肠道干细胞驱动隐窝绒毛轴更新的影响。试验选取6周龄体重[(19.85±1.45) g]相近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0.5%和1.0% Y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 YC。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0.5% YC组小鼠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增加(P<0.01),1.0% YC组小鼠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增加(P<0.01),1.0% YC组小鼠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YC组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单位长度重量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1.0% YC组小鼠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VH)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增加(P<0.05)。5)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带状闭合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荧光信号强度极显著增加(P<0.01),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ZO-1和Occludin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6)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荧光信号强度极显著增加(P<0.01),而小鼠空肠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荧光信号强度极显著降低(P<0.01)。7)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 YC组小鼠空肠角蛋白20(KRT20)、绒毛蛋白(Villin)、嗜铬粒蛋白A (CGA)荧光信号强度和溶菌酶(LYZ)阳性细胞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YC能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肠道结构和屏障功能,增强肠道抗氧化能力,提高小鼠生长性能。
  • 王桃, 曹璐, 米晓钰, 吕琛, 赵兴绪,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72-3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腺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机制。将90只母鼠按照解剖时间(第3、5、7天)分为3个大组,每组共30只母鼠,再将各大组母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菌液)及槲皮素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共5个小组,每小组各6只母鼠,分别在治疗第3、5、7天采血,检测血液生理指标,随后颈椎脱臼处死,取乳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核因子抑制蛋白α(IKBα)、IκB激酶β(IKKβ)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KKβ及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液白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乳腺组织病变严重,乳腺组织中IKBαIKKβNF-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NF-κBIKB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IKK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治疗第3、7天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IL-6、IKKβ、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在治疗第3天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第5、7天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TNF信号通路中IKBαIKKβ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及TNF-αIL-6、IKKβ、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来发挥作用,且随着槲皮素添加剂量的升高,其治疗效果也越好,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符合疾病发展的规律,在治疗第7天时,基本进入转归期,所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 宋敏, 马现永, 张枫琳, 王超普, 苏含,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83-39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猪去氧胆酸(HDCA)对小鼠生长、能量代谢及脂肪消化吸收的影响。选用20只3周龄C57BL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HDCA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了1.5% HDC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 HDCA对小鼠的采食量和终末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小鼠的体增重(P<0.05)。此外,HDCA显著减少了小鼠的皮下脂肪组织含量(P<0.05);2) HDCA增加了25和4℃环境温度下小鼠的褐色脂肪组织(BAT)产热(P<0.05),并提高了小鼠白天和黑夜的基础代谢,表明HDCA提高了小鼠的能量代谢;3) HDCA极显著降低了小鼠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1),从而极显著增加了小鼠粪便的粗脂肪含量和粪便能值(P<0.01);4) HDCA有降低小鼠胰腺胰脂酶相关基因胆盐刺激性脂酶(BSSL)、磷脂酶A2(PLA2)、甘油三酯脂酶(PTL)和胰脂酶相关蛋白1(PLRP1)和胰脂酶相关蛋白2(PLRP2)的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5%的HDCA能够通过提高小鼠的能量代谢,减少小鼠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从而降低小鼠的皮下脂肪组织含量和体增重。
  • 王栋, 何炎峻, 柳可欣, 邓守翔, 黄思琪, 刘云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3991-40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究腐殖酸钠(HNa)对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K88(ETEC K88)感染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ETEC组)、HNa干预组(ETEC+HNa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ETEC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生理盐水,ETEC+HNa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 5% HNa;试验第8天,ETEC和ETEC+HNa组小鼠灌胃0.2 mL 5×1010 CFU/mL ETEC K88。试验期10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空肠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法检测肠道屏障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紧密连接、黏附连接、肠道组织炎性小体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ETEC+HNa组,ETEC组小鼠体重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和ETEC+HNa组相比,ETEC组小鼠血液白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数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和ETEC+HNa组相比,ETEC组空肠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黏蛋白-2(MUC-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Claudin-1、ZO-1、E-cadherin和MUC-2的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和ETEC+HNa组相比,ETEC组空肠核因子-κB (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粪便乳酸菌数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ETEC组相比,ETEC+HNa组粪便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HNa可以通过抑制肠道组织炎性小体激活、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以及上调肠道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缓解ETEC K88感染引起的肠道损伤。
  • 庞丽丽, 朱荣生, 王怀中, 王建才, 齐静, 黄保华, 呼红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03-4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1:选用(20±2) g的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在第4天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试验组腹腔分别注射浓度为5.5×108、4.9×107、4.0×106、6.5×105 CFU/mL的ETEC K88悬液0.5 mL,连续观察3 d临床症状,统计腹泻率和死亡率,剖检、观察肠道病理变化,确定ETEC K88最佳造模剂量。试验2:选择(20±2) g的BALB/c小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饲喂添加0.16%金霉素的饲粮,试验1、2、3、4组分别饲喂添加0.05%、0.10%、0.20%、0.30% TB的饲粮。连续饲喂14 d,在第15天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0.5 mL无菌PBS,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按照试验1中确定的最佳造模剂量腹腔注射ETEC K88悬液0.5 mL,继续观察3 d,采血、剖检,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与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制作空肠组织切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ETEC K88悬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和死亡情况,根据腹泻率和死亡率,确定4.9×107 CFU/mL为ETEC K88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的最佳剂量。阳性对照组和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小鼠的腹泻率表现为阴性对照组(53.33%)>试验1组(33.33%)>阳性对照组(26.67%)=试验2组(26.67%)>试验3组(20.00%)=试验4组(20.00%)>空白对照组(无腹泻发生)。肠道损伤程度:阴性对照组>试验1组>阳性对照组>试验2组>空白对照组>试验4组>试验3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CRP、ET含量和DA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试验3组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试验4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试验3、4组小鼠血清CRP、ET含量和DA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3、4组小鼠血清SIgA含量分别增加了169.00%(P<0.05)、114.33%(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试验3、4组小鼠血清SIgA含量分别增加了72.81%(P<0.05)和37.69%(P<0.05)。由此得出,在小鼠基础饲粮中添加0.20%或0.30%的TB可以对抗大肠杆菌感染,缓解ETEC K88诱导的肠道损伤,且效果与添加0.16%的金霉素相当。
  • 周万慧, 胡亚婕, 张萌, 李晓双, 徐彬, 杨玉英, 李鹏, 李士泽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13-40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慢性冷暴露对小鼠产热及肝脏结构和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8周龄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和慢性冷暴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小鼠。慢性冷暴露组进行每天4℃,连续随机3 h冷刺激,持续时间为21 d。冷暴露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葡萄糖以及甘油三酯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小鼠肝糖原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合成与分解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常温组相比,慢性冷暴露组小鼠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脏组织出现空泡样变,同时肝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脏组织脂质合成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脂质分解蛋白肉碱棕榈转移酶1(CP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肉碱棕榈转移酶2(CPT2)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慢性冷暴露下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及肝糖原消耗增加,产热加快;肝脏组织出现稳态应激负荷范围内损伤;肝脏组织中脂质合成及分解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 孙宇, 王宝维, 张名爱, 杨洵, 尹佩佩, 凡文磊, 孔敏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20-40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鸭油甘油二酯对肥胖大鼠体重、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鸭油甘油二酯抗肥胖和降胆固醇作用的潜在机制。试验分为2个阶段。造模阶段: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造模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大鼠自由采食基础饲粮,造模组大鼠自由采食脂肪含量为60%的高脂饲粮,连续饲养28 d。修复干预阶段:将造模组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鸭油组、鸭油甘油二酯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灌胃,用高脂饲粮连续喂养30 d,其余各组分别用鸭油、鸭油甘油二酯进行灌胃,用基础饲粮连续喂养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的体重显著升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组的最终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心体比、脾体比、肾体比、睾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组的肝脏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PC)、胆固醇脂(CE)、甘油二酯、酰基肉碱(CAR)、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鸭油甘油二酯能够影响脂肪细胞的甘油酯代谢、产热作用和脂肪分解调节途径、磷脂酶D的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等相关代谢途径。由此可见,鸭油甘油二酯具有减肥降脂的功效,而调节脂质稳态可能是其发挥减肥降脂作用机制的关键途径。
  • 李佩璇, 吴志凯, 孙有朋, 符贻武, 王霞, 王晶晶, 周二顺, 杨正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32-40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运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阐述乙氧喹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和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以及乙氧喹低(50 μg/kg)、中(100 μg/kg)、高剂量(200 μg/kg)组,每组8只。乙氧喹各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3 d,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做同样处理。在第3天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500 μg/kg)和D-GalN (500 mg/kg)。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液,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集肝脏组织样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肝脏核因子-κB (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乙氧喹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肝脏MDA含量和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脏TNF-α和I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肝脏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乙氧喹可能通过抑制小鼠体内NF-κB信号通路,并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减缓LPS和D-GalN引起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从而呈现出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李英英, 丁立人, 朱平华, 曹新华, 李琪, 李艳, 朱崇淼, 杭苏琴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41-40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株固态发酵对大豆皮营养价值的影响,探讨微生物发酵能否降低大豆皮中的纤维含量和抗营养因子水平,从而改善大豆皮的营养价值。试验根据不同菌株的生长特性筛选出性能优良的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各1株,分别采用单一菌株和3菌株等比例复合菌株发酵大豆皮,评价其发酵效果;并在发酵基质中添加麸皮和不同含氮化合物(硝酸铵、氯化铵、尿素)作为菌株生长的碳源和氮源,测定其对发酵大豆皮发酵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乳杆菌LY19、纳豆芽孢杆菌ND1和酿酒酵母菌NJ生长特性优良,可作为发酵菌株。2)复合菌株发酵大豆皮的产气量显著高于各单一菌株发酵(P<0.05),pH显著低于各单一菌株发酵(P<0.05),乳酸产量显著高于单一菌株纳豆芽孢杆菌ND1发酵(P<0.05),活菌数显著高于单一菌株植物乳杆菌LY19和纳豆芽孢杆菌ND1发酵(P<0.05)。3)复合菌株发酵大豆皮时添加10%麸皮和1%不同氮源(硝酸铵、氯化铵和尿素)显著提高了大豆皮中粗蛋白质含量及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P<0.05),显著降低了大豆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复合菌株发酵可提高大豆皮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纤维含量和抗营养因子水平,进而改善大豆皮的营养价值。
  • 张琛, 马季文, 汪轶丽, 李熙, 祝鑫, 程茂基, 陈丽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50-40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棉田腐殖质土壤为材料,以醋酸棉酚作为筛选基质,从棉田腐殖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醋酸棉酚有耐受性的菌株。经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对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发酵pH、耐热性能、抑菌性能及棉籽粕发酵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该菌株可在6 h内将发酵体系的pH降低至4左右,且最终pH维持在3.8;在37~45℃菌体存活率大于70%,同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清除棉籽粕中87.15%的游离棉酚和22.83%的结合棉酚;与戊糖片球菌标准株ATCC 33316相比,二者对棉籽粕发酵品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所筛菌株在棉籽粕生物发酵脱毒应用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研制棉酚脱毒生物制剂提供了优良菌株和科学依据。
  • 谢婷霞, 曹雪笛, 谭玉兰, 李果, 晋蕾, 刘书亮, 敖晓琳, 赵珂, 邹立扣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60-40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讨将从黑麦草青贮饲料中分离获得的乳酸杆菌添加到皇竹草青贮中对其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乳酸杆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测序比对后保存备用。在切碎的皇竹草样品中分别添加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B15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B158)、玉米乳杆菌MZN1(Lactobacillus zeae MZN1)和草本乳杆菌P-1-12(Lactobacillus herbaceous P-1-12)作为试验组,同时添加等量无菌水作为对照组,打包后经60 d青贮发酵,对青贮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并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青贮饲料的色泽评分和pH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乳酸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同时LAB158组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基于高通量测序发现,各组青贮饲料中优势菌在门水平上均是厚壁菌门,且相对丰度以对照组最低;其次为变形菌门,且相对丰度以对照组最高。各组优势菌在属水平上均为乳杆菌属,另外还有鞘氨醇杆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等。由此可见,添加乳酸杆菌能够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其营养品质,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LAB158和玉米乳杆菌MZN1后,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得到提高,综合判定添加植物乳杆菌LAB158菌株的青贮效果更好。
  • 李茂雅, 成启明, 李平, 樊雪莹, 陈玉连, 龙见华, 陈超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34(6): 4071-40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67x.2022.0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探究皇竹草与茅台酒糟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饲料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皇竹草与茅台酒糟的混合比例,分别为90%皇竹草+10%茅台酒糟(H9J1)、80%皇竹草+20%茅台酒糟(H8J2)、70%皇竹草+30%茅台酒糟(H7J3)和60%皇竹草+40%茅台酒糟(H6J4),以鲜重为基础。青贮45 d后,对皇竹草和茅台酒糟原料以及不同混合比例处理的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茅台酒糟混合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乳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提高(P<0.05),而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乙酸含量逐渐降低(P<0.05),各处理青贮饲料中均未检测出丁酸。2)在门水平上,各原料和处理的优势菌门均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新鲜皇竹草和茅台酒糟的优势菌属为未分类和其他菌属,而皇竹草与茅台酒糟混合青贮后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随着茅台酒糟混合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在茅台酒糟混合比例为10%~30%时,乳杆菌属相对丰度>72.00%。综上所述,结合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可知,皇竹草与茅台酒糟混合青贮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其混合比例为7:3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